真实的幸福读后感600字XX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真实的幸福读后感600字XX字
导语:《真实的幸福》是一部心理学著作,讲述了心理疾病在现实中逐渐得以有效医治,并从心理学上去了解积极情绪,建构优势和美德。小编整理了几篇优秀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4年香港红磡体育场举办了一场“中国摇滚乐势力”的演唱会,第一个出场的窦唯以一首《高级动物》揭示了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复杂和矛盾。在这首另类的歌曲中,窦唯以48个形容词罗列了人类的一些特质,接着再三质问:“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
幸福是什么?如何获得幸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模糊的答案,但真正追究起来,又能够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引发一切试图解释其本质的人展开一场辩论。看待幸福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迥异。如比较幸福学,它认为幸福是通过比较得到的。“当我没有鞋穿的时候觉得很不快乐,直到我看见没有脚的人”。自身的境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但“看见你过的不好,我也就安心了”。这种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得来的快乐,真的是幸福吗?恐怕不见得。即使真的有人通过这样的比较,获得了幸福感,这样的幸福也是短暂易碎的。因为构筑这种幸福的基石是人类性格中的阴暗面,说到底是“不怕自己倒霉,而是怕没人跟着你一起倒霉”的劣根性。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追寻幸福呢?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在书中,塞利格曼试图通过人类性格中积极的一面来构筑起持久的、稳固的幸福,通过纵向的体验而非横向的比较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他为我们提供了追求幸福的方向和一些行为准则。塞利格曼认为获得幸福的法则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现在的幸福。为此,我们应该做以下几件事:住在富有的民主社会里,不要住在贫穷的极权社会里;结婚;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社交丰富,朋友多;有宗教信仰。可以说,除了第一点是由上帝决定的,其他几点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达到,而且这样的幸福感一旦得到便不容易失去,是真正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这也许就是作者给书取名为《真实的幸福》的原因吧。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基于作者同时教授哈佛大学的幸福学课程,全书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全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10—12章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这本书涉及到的幸福范围很广,从事业、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层次教会人们如何更幸福。书中将幸福理论定义成这样: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
我们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时光。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操控的因素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并具备以下二十四项优势: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纵览全书,关于幸福不免有了几点自己的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能量。记得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
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很多指标更是独领风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压力的负面效应不仅作用在我们身上,更可怕的我们日常的行为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作为教育人,我在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同时更在思考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现实的黑暗还是教育他应该多点阿q的精神。诚然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然也是理性的物种,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对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必须的,现实之所以不同于理想,是因为现实不是自我的。但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被人摒弃的阿q精神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至少他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乐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
“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常常傻傻的在想:幸福难吗?人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小草只做小草,树木只做树木,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想成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烦恼失望。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思想原始嘛!猪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猪还是坏猪?人类怎么看猪,老虎怎么看猪,猪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我们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总是在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实现意义和价值,不断地去朝着目标前进,去完成我们的意义。自己也曾经不断地想要去修正自我,用已知去衡量好与不好,实现着塑造的教育成果。再次想来,过分看中目标的人生必然是苦多乐少,因过程总是比较长。在这种人生面前,快乐就好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引诱人不断地向前奔跑。只为了能够饱饮一顿甘泉,却在痛苦与压抑中等待一生。
塞利格曼博士说过:我们看待世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接受的,另一种是改变。如果你是个举棋不定的人,你别无选择,只能时时忍受痛苦的折磨。你的工作、你的健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