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the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domina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Brulhart indicators ,and 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 TSC)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intra2industry trade theory ,and the five2year trade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inter2industry trade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but the intra2industry trade compatibility is weak. Key words :China ; India ;trade compatibility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ra2industry trade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 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基于数据的一致性 ,根据 H. S. 2007 ( 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编码的商品分类标准将参与贸易的商品进行分类研究. 所有贸易商品 共分为 22 类 、99 章 ,1~4 类为农产品 ,5~22 类除第 5 类和第 13 类为能源和矿产品 ,其余为工业产品. 考虑 到实际情况 ,本文在研究中印贸易商品时 ,只保留 1~18 类 ,主要原因是这些类商品已囊括中印贸易绝大部 分. H. S. 分类 :第 1 类 (动物产品) 、第 2 类 (植物产品) 、第 3 类 (动植物油脂) 、第 4 类 (食品饮料酒烟草) 、第 5 类 (矿产品) 、第 6 类 (化学工业产品) 、第 7 类 (塑料橡胶及其制品) 、第 8 类 (皮毛制品) 、第 9 类 (木制品) 、第 10 类 (纤维纸制品) 、第 11 类 (纺织品) 、第 12 类 (鞋帽及配饰) 、第 13 类 (矿产材料 、陶瓷 、玻璃) 、第 14 类 (珠 宝 、贵金属及制品) 、第 15 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 、第 16 类 (机电产品) 、第 17 类 (运输工具) 、第 18 类 (医疗仪 器 、钟表 、乐器) . 2. 2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2. 1 比较优势分析
(2) 贸易特化系数 贸易特化系数 (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TSC) 反映的是一国某产品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 比. 其计算公式为
TSCi = ( Xi - Mi) / ( Xi + Mi) , 式中 TSCi表示一国与另一国 i 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 , Xi表示一国对另一国出口 i 产品的金额 , Mi表示一国从 另一国进口 i 产品的金额. 当 - 0. 25 < TSCi < 0. 25 时 ,表明两国之间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 ; TSCi > 0. 8 表明一 国在 i 产品方面竞争力强 ;当 TSCi < - 0. 8 时 , 表明一国在 i 产品方面竞争力比较弱 , 后两种情况表示产业
中国和印度互为邻邦 , 是最大的 2 个发展中国家 , 两国贸易互补性及合作潜力究竟如何 ? Wadud , Mokhtarul[4]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永利[5] ,谭晶荣[6]和朱前[7]等从纺织品行业 、矿产品 、其他工业制成品行业等方面分析了中印 之间的贸易关系 ,认为中印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相当一部分研究则认为中印贸易关系呈现互补性 ,加强 两国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 张敏秋[8] 、叶德利[9] 、徐菲[10] 、Wu 和 Zhou[11]等通过对中印贸易 的实证分析比较得出 ,我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但是通过两国贸易环境和政策 的不断改变 ,中印贸易合作潜力是非常大的.
RCA 指数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balassa ,1965 年) 用于分析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通过比较 两国各大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可以分析两国在各类产品上的互补性及其变化状况. i 国在 k 产 品上的比较优势的计算公式为
RCA ik
=
Xik/ Wk/
Xi W
×100
,
式中 Xik/ Xi 表示 i 国 k 商品的出口额占 i 国出口总额的比重 , Wk/ W 表示世界上 k 商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
口总额的比重. 该指数以 1 为标准 ,大于 1 ,表示 i 国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取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如果大
于 1. 25 ,表明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如果大于 2. 5 ,则表明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如果小于 1 ,则说明 i 国在该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12] . 2. 2. 2 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
56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0 年
分歧未结合实证分析进行. 研究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及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 ,通过计算显示比较优势 、 Brulhart 指标 、贸易特化系数 ( TSC) 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 ,结合贸易互补性定义 ,多角度地 、动态地对中 印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 ,以探析两国贸易互补性及合作潜力.
(南昌工程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摘 要 :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 ,利用近 5 a 来的贸易统计数据 ,计算显示比较优势 、Brulhart 指 标 、贸易特化系数 (TSC) 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 分析结果表明 ,中印两国具有很强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 ,但产 业内贸易互补性不强 ,推动中印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较少 ,并预测出中印贸易互补性有 增强趋势.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互补性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中图分类号 :F752. 7 文献标识码 :A
第 29 卷 第 1 期 2010 年 2 月
文章编号 :1674 - 0076 (2010) 01 - 0055 - 05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Vol. 29 No. 1 Feb. 2010
王 进
MIITi = (ΔXi - ΔMi) / (|ΔXi| + |ΔMi| ) MIITi ∈[ - 1 ,1 ] . MIITi表示 i 产业一定时间跨度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ΔXi和ΔMi表示两个时期间 i 产业进出口贸易额 的变化量. MIITi 越接近 0 表明该类产品全部贸易中的增量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 ; 反之 ,MIITi 越接近 1 或 - 1表明该类产品贸易中的全部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 该指标在较好反映净进口增加与净出口增 加非对称性的同时 ,还反映了产业部门的贸易绩效 :当 MIITi > 0 时 ,表明该部门绩效良好 ;当 MIITi < 0 时 ,则 该部门表现为不良的绩效[13] .
4 实证分析
4. 1 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表 1) 表明在农产品贸易中 ,中国对印度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 ,而印度农产品在中
国市场上占有优势 ,RCA > 1. 但要看到中 、印两国均为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 ,对农产品的需求巨大 ,因此双 边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的潜力不大. 印度的能源与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印度出 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资源型产品. 中印纺织品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说明双边纺织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较 广泛的合作空间. 中国出口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方面 ,RCA > 2. 5 ,说明中国工业制成品具有极强的 竞争力. 中印贸易额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凭借制造业成本低廉等优势的原因. 在工业制成品方面 ,印度 总体处于弱势 ,中国处于强势 ,具有较明显的贸易互补性[1] . 4. 2 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
虽然已有文献分析了中印贸易互补性关系 ,但还存在不足 : ①由于各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 单独用其中某个指标来衡量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②比较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的 文献 ,多基于中印产业间贸易进行静态分析 ,对中印产业内贸易动态分析的较少. ③关于贸易互补性定义的
收稿日期 :2009 - 12 - 21 作者简介 :王 进 (1982 - ) ,女 ,硕士 ,助教.
(1)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标 Hamilton 和 Kniest (1991 年) 首次对产业内贸易进行动态分析 ,并用边际产业内贸易 (marginal intra2industry
trade ,简称 MIIT) 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 Brulhart (1994 年)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标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边 际产业内指标之一. Brulhart 指标的计算公式
按照 H. S. 分类标准 ,制出 2007 年 、2008 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图 ,见图 1 、2. 本文中各图表资料来源于 UN COMTRADE DATABASE ,并经作者整理获得.
图 1 2007 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图 图 2 2008 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图
从图 1 、2 可以看到 : ①印度在第 5 类 (矿产品) 保持绝对顺差. 中国在第 6 类 (化学工学产品) ,第 15 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 、第 16 类 (机电产品) 顺差较大. 中国出口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方面 ,中国与印度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在 双边贸易中也占最大权重. ②纺织产品贸易额大且贸易差额相对小 ,2008 年中印纺织品贸易额 22 亿美元 ,中国顺差 5 亿美元. 表明 两国开展纺织品产业内贸易频繁. ③除矿产品 、化学工业产品 、纺织产品 、贱金属及其制品 、机电产品中印贸易额较大外 ,其他类商品贸易 额处于较低水平. 从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 ,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而 ,这样的商品在中印贸易间只是少数. 而 且 ,由于诸多原因 ,一国某类商品大量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增加另一国一定程度上的贸易恐慌 ,加之印度本国 也正在实行一系列崛起战略和改革战略 ,双方较大的贸易差额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一国的利益 ,从而 影响到两国的贸易进一步开展. 所以 ,这种基于双方比较优势而开展的国际贸易并不十分适合于这 2 个发展 中国家 ,或者说中印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完全依靠这种传统的贸易形式是不够的 ,而基于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 内贸易更适合目前双方的贸易开展.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贸易互补的概念 ,国内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关志雄[1]认为如果 A 国的强项是 B 国的弱项 , A 国 的弱项是 B 国的强项 ,那么这两国就处于互补关系. 于津平[2]则认为 ,如果一方集中出口的产品与另一方集 中进口的产品相吻合 ,两国的贸易就具有互补性. 陈建军 、肖晨明[3]认为贸易互补包括产业间互补与产业内 互补两个维度 ,而且与产业间互补相比 ,产业内互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不管哪一种观点 ,贸易互补性的理论 基础是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在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compatibility bet ween China and India
WAN G J 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99 ,China)
第1期
王 进 :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57
间互补[14 ] .
3 中印双边贸易基本情况
2003 年 6 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依访华 ,标志着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坚冰被打破 ,中印的政治 、经贸关 系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双边经贸活动日趋频繁. 中印贸易额自 2002 年以来增长了 10 倍 ,2008 年达 518 亿美 元. 2008 年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八大出口市场 ,中国已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 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基于数据的一致性 ,根据 H. S. 2007 ( 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编码的商品分类标准将参与贸易的商品进行分类研究. 所有贸易商品 共分为 22 类 、99 章 ,1~4 类为农产品 ,5~22 类除第 5 类和第 13 类为能源和矿产品 ,其余为工业产品. 考虑 到实际情况 ,本文在研究中印贸易商品时 ,只保留 1~18 类 ,主要原因是这些类商品已囊括中印贸易绝大部 分. H. S. 分类 :第 1 类 (动物产品) 、第 2 类 (植物产品) 、第 3 类 (动植物油脂) 、第 4 类 (食品饮料酒烟草) 、第 5 类 (矿产品) 、第 6 类 (化学工业产品) 、第 7 类 (塑料橡胶及其制品) 、第 8 类 (皮毛制品) 、第 9 类 (木制品) 、第 10 类 (纤维纸制品) 、第 11 类 (纺织品) 、第 12 类 (鞋帽及配饰) 、第 13 类 (矿产材料 、陶瓷 、玻璃) 、第 14 类 (珠 宝 、贵金属及制品) 、第 15 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 、第 16 类 (机电产品) 、第 17 类 (运输工具) 、第 18 类 (医疗仪 器 、钟表 、乐器) . 2. 2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2. 1 比较优势分析
(2) 贸易特化系数 贸易特化系数 (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TSC) 反映的是一国某产品净出口额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 比. 其计算公式为
TSCi = ( Xi - Mi) / ( Xi + Mi) , 式中 TSCi表示一国与另一国 i 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 , Xi表示一国对另一国出口 i 产品的金额 , Mi表示一国从 另一国进口 i 产品的金额. 当 - 0. 25 < TSCi < 0. 25 时 ,表明两国之间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 ; TSCi > 0. 8 表明一 国在 i 产品方面竞争力强 ;当 TSCi < - 0. 8 时 , 表明一国在 i 产品方面竞争力比较弱 , 后两种情况表示产业
中国和印度互为邻邦 , 是最大的 2 个发展中国家 , 两国贸易互补性及合作潜力究竟如何 ? Wadud , Mokhtarul[4]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永利[5] ,谭晶荣[6]和朱前[7]等从纺织品行业 、矿产品 、其他工业制成品行业等方面分析了中印 之间的贸易关系 ,认为中印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相当一部分研究则认为中印贸易关系呈现互补性 ,加强 两国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贸易的发展. 张敏秋[8] 、叶德利[9] 、徐菲[10] 、Wu 和 Zhou[11]等通过对中印贸易 的实证分析比较得出 ,我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但是通过两国贸易环境和政策 的不断改变 ,中印贸易合作潜力是非常大的.
RCA 指数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balassa ,1965 年) 用于分析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通过比较 两国各大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可以分析两国在各类产品上的互补性及其变化状况. i 国在 k 产 品上的比较优势的计算公式为
RCA ik
=
Xik/ Wk/
Xi W
×100
,
式中 Xik/ Xi 表示 i 国 k 商品的出口额占 i 国出口总额的比重 , Wk/ W 表示世界上 k 商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
口总额的比重. 该指数以 1 为标准 ,大于 1 ,表示 i 国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取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如果大
于 1. 25 ,表明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如果大于 2. 5 ,则表明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如果小于 1 ,则说明 i 国在该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12] . 2. 2. 2 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
56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0 年
分歧未结合实证分析进行. 研究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及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 ,通过计算显示比较优势 、 Brulhart 指标 、贸易特化系数 ( TSC) 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 ,结合贸易互补性定义 ,多角度地 、动态地对中 印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 ,以探析两国贸易互补性及合作潜力.
(南昌工程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摘 要 :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 ,利用近 5 a 来的贸易统计数据 ,计算显示比较优势 、Brulhart 指 标 、贸易特化系数 (TSC) 的测度指数值及其变动趋势. 分析结果表明 ,中印两国具有很强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 ,但产 业内贸易互补性不强 ,推动中印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较少 ,并预测出中印贸易互补性有 增强趋势.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互补性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中图分类号 :F752. 7 文献标识码 :A
第 29 卷 第 1 期 2010 年 2 月
文章编号 :1674 - 0076 (2010) 01 - 0055 - 05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Vol. 29 No. 1 Feb. 2010
王 进
MIITi = (ΔXi - ΔMi) / (|ΔXi| + |ΔMi| ) MIITi ∈[ - 1 ,1 ] . MIITi表示 i 产业一定时间跨度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ΔXi和ΔMi表示两个时期间 i 产业进出口贸易额 的变化量. MIITi 越接近 0 表明该类产品全部贸易中的增量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 ; 反之 ,MIITi 越接近 1 或 - 1表明该类产品贸易中的全部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 该指标在较好反映净进口增加与净出口增 加非对称性的同时 ,还反映了产业部门的贸易绩效 :当 MIITi > 0 时 ,表明该部门绩效良好 ;当 MIITi < 0 时 ,则 该部门表现为不良的绩效[13] .
4 实证分析
4. 1 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表 1) 表明在农产品贸易中 ,中国对印度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 ,而印度农产品在中
国市场上占有优势 ,RCA > 1. 但要看到中 、印两国均为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 ,对农产品的需求巨大 ,因此双 边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的潜力不大. 印度的能源与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印度出 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资源型产品. 中印纺织品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说明双边纺织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较 广泛的合作空间. 中国出口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方面 ,RCA > 2. 5 ,说明中国工业制成品具有极强的 竞争力. 中印贸易额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凭借制造业成本低廉等优势的原因. 在工业制成品方面 ,印度 总体处于弱势 ,中国处于强势 ,具有较明显的贸易互补性[1] . 4. 2 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
虽然已有文献分析了中印贸易互补性关系 ,但还存在不足 : ①由于各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 单独用其中某个指标来衡量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②比较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的 文献 ,多基于中印产业间贸易进行静态分析 ,对中印产业内贸易动态分析的较少. ③关于贸易互补性定义的
收稿日期 :2009 - 12 - 21 作者简介 :王 进 (1982 - ) ,女 ,硕士 ,助教.
(1)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标 Hamilton 和 Kniest (1991 年) 首次对产业内贸易进行动态分析 ,并用边际产业内贸易 (marginal intra2industry
trade ,简称 MIIT) 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 Brulhart (1994 年)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标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边 际产业内指标之一. Brulhart 指标的计算公式
按照 H. S. 分类标准 ,制出 2007 年 、2008 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图 ,见图 1 、2. 本文中各图表资料来源于 UN COMTRADE DATABASE ,并经作者整理获得.
图 1 2007 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图 图 2 2008 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图
从图 1 、2 可以看到 : ①印度在第 5 类 (矿产品) 保持绝对顺差. 中国在第 6 类 (化学工学产品) ,第 15 类 (贱金属及其制品) 、第 16 类 (机电产品) 顺差较大. 中国出口竞争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方面 ,中国与印度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在 双边贸易中也占最大权重. ②纺织产品贸易额大且贸易差额相对小 ,2008 年中印纺织品贸易额 22 亿美元 ,中国顺差 5 亿美元. 表明 两国开展纺织品产业内贸易频繁. ③除矿产品 、化学工业产品 、纺织产品 、贱金属及其制品 、机电产品中印贸易额较大外 ,其他类商品贸易 额处于较低水平. 从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 ,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而 ,这样的商品在中印贸易间只是少数. 而 且 ,由于诸多原因 ,一国某类商品大量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增加另一国一定程度上的贸易恐慌 ,加之印度本国 也正在实行一系列崛起战略和改革战略 ,双方较大的贸易差额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一国的利益 ,从而 影响到两国的贸易进一步开展. 所以 ,这种基于双方比较优势而开展的国际贸易并不十分适合于这 2 个发展 中国家 ,或者说中印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完全依靠这种传统的贸易形式是不够的 ,而基于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 内贸易更适合目前双方的贸易开展.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贸易互补的概念 ,国内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关志雄[1]认为如果 A 国的强项是 B 国的弱项 , A 国 的弱项是 B 国的强项 ,那么这两国就处于互补关系. 于津平[2]则认为 ,如果一方集中出口的产品与另一方集 中进口的产品相吻合 ,两国的贸易就具有互补性. 陈建军 、肖晨明[3]认为贸易互补包括产业间互补与产业内 互补两个维度 ,而且与产业间互补相比 ,产业内互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不管哪一种观点 ,贸易互补性的理论 基础是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在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compatibility bet ween China and India
WAN G J 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99 ,China)
第1期
王 进 :中印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57
间互补[14 ] .
3 中印双边贸易基本情况
2003 年 6 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依访华 ,标志着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坚冰被打破 ,中印的政治 、经贸关 系出现了转折性变化 ,双边经贸活动日趋频繁. 中印贸易额自 2002 年以来增长了 10 倍 ,2008 年达 518 亿美 元. 2008 年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八大出口市场 ,中国已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