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解决问题评课稿
【最新2018】6,7的评课-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6,7的评课篇一:《6和7的认识》评课稿《6和7的认识》评课稿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
整节课教师紧紧围绕着6和7的认识教学,从生活中激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数学。
课标:学有用的数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1.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
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小松鼠采松果,排排队”,动画的效果,松鼠的可爱,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接着教师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抽象的数学变的形象有趣,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师就利用了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体会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6和7的认识》评课稿
《6和7的认识》评课稿一、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庄老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全面、具体、适宜。
重点在于让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会读、会写数字6和7,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手段也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但是难点没突破。
在教学中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教育孩子要做一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
二、处理教材上庄老师能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旧知识层层推进导入新知,由展示主题图开始,引导学生由抽象的数字到进行实物学习,动手操作感知6和7。
整个教学过程,庄老师始终抓住了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让学生深入的认识了数字6和7。
整节课抓住了重点,但是没突破难点。
三、教学程序整节课下来,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过程也较流畅,但是教学思路比较单一,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无法长期集中,所以教学过程需要增加多点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口令,也没关注到全班的学生,导致有些学生注意力分散之后就一直在玩自己的,没听老师讲解分析。
这节课根据“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过程完整,但是教学过程的时间没把握好,在让学生区别基数和序数时对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引导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效果也一般,导致了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多,过渡得有点快。
在初步认识了数字6和7概念后,庄老师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这个活动使教学变得有趣了,学生也一下子提高了兴趣。
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巡视过程中有发现学生摆的图形比较特别时,若能让学生起来展示说明,我觉得会更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在这个环节里面,庄欣欣老师在学生摆完小棒之后没有让学生收起来,导致有些学生后面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在玩小棒。
最后在教授6和7的书写时,庄老师在黑板示范书写时没让学生看黑板,也没示范错误的写法,当老师在边讲解边示范时,下面的学生就已经自己在写自己的了,教学效果一般。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过程很难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老师身上,这就得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穿插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活动来调动气氛,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一直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一年级课堂来说,整堂课过于沉闷、平淡。
6和7的评课稿
评课稿
缪老师这节课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进行教学,提高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她注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出6、7的分与合的式子,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
教师不仅让学生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6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6可以分成3和3,可以问一句可以交换一下吗?其实不然,交换之后还是一样。
这一课的分与合缪老师还联系到了教材后面的加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铺垫,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练习的设计很全面。
采取多种形式来练习6、7的分与合,把“想想做做”中的习题用活动的形式呈现,有梯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6和7 解决问题评课稿
《6和7 解决问题》评课稿中和街道中心校:熊娅听冉小红老师《6和7 解决问题》这一课后,我有以下感触:冉老师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楚,能抓住重点,冲破难点,并能运用多媒体课作进行教学,教学成效良好。
应用题教学中能用三句话着重训练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明白得。
这关于后续应用题教学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有必然的益处。
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组成了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
教学刚开始时,问题由老师提出,这是合理的。
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提问题,有了如此的铺垫,以后由学生来提问题也变得再也不是一件难事了。
即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数学问题后,再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冉老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说三句话的形式多样,不单一,是整堂课中我最欣赏的地址。
要紧表此刻巩固练习的四幅图:别离有先指名说一说,再由一个小组开火车训练说三句话;谁会说就上来讲一说,再由会说的站起来一齐说一说;同桌先说一说,再选代表下来讲给大伙儿听;全班一齐说等等。
如此丰硕多彩、形式多样的说一说,已经让学生专门好地把握了最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如此的教学形式也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较好地把握知识点。
教学中能让学生正确明白得加法的含义。
如反复训练说一说什么缘故用加法来算?说一说那个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别离表示什么?在练习中,让学生从多角度观看解决问题,培育了学生思维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冉老师注重对学生听的训练。
表此刻一名学生说完后,老师会问,你听懂了吗?(生答:听懂了)请你再说一说;他(她)适才说的有没有不对的地址?你能比他(她)说得更好吗?当学生说得通顺时,会夸奖夸奖,你适才听得真认真……可是关于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课堂入耳到一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时,他的答案是从图中数出来的,不是依照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老师对他的算法似乎不太中意。
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计算时,许诺他们采纳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如从图中直接数出来,接着往下数的方式,用数的组成与分解来算等,固然通过一段时刻的训练以后,最后应该对算法加以优化。
《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3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13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评课稿相关内容。
《解决问题》评课稿篇1《解决问题》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另一方面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杨老师做得比较好的几个方面是:1、首先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障碍。
2、以啦啦队表演为教学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再以“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稍做引领,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选择的信息可以有所不同,但不能混淆有效的条件。
3、在解决问题后,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回顾反思:以“两种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列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两个算式都用加法计算”,加深对加法的认识;再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使学生进一步理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本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有:杨老师上课的时候激情还可以再足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由于新设备的使用,多数孩子上课比较顽皮,导致整理纪律涣散,多数孩子未能有效地参与学习中去。
如果能及时调控好课堂纪律,多表扬优秀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我想本节课上课效果会更好。
《解决问题》评课稿篇25月5日听了一年级曲晓艳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解决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吗,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教师注重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渗透。
教师在出示问题情境后,引领学生“知道了什么”来梳理题目信息说,然后“怎么解答”最后重视学生的检验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检查。
检查是个很好的习惯,解决问题的检查过程和一般的计算等题有所不同,它既是对自己做题过程认真与否的检查,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既可以顺向根据解题步骤再思考一遍,又可以根据结果逆向思考。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6和7加减法应用》说课稿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6和7加减法应用》说课稿评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1、主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分一分6和7的认识评课
《6和7的认识》评课稿鼎屏小学胡明兰今天,听了覃冬梅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这节课我感触很深,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
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激趣导入老师通过“手指游戏和寻找数字宝宝”复习已认识1~10的数。
从学生喜爱的数字宝宝入手,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2、器重操作活动,施展主体作用教师能创建机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获得丰盛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教师能通过摆小棒的活动使教学活动有趣化,毕竟这些都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需要趣味性,他们能动手用6根小棒摆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
课堂上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思,体验探索与创新。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色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育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教师素质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表述较为精确,这节课总体上评价不错。
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使用一些激励的语言使全部课堂的气氛很活泼,也能有效地调控了课堂。
从听课的老师进教室后,孩子们都很好奇这么多的老师今天来到他们的教室,都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时授课教师轻轻地一句“老师喜欢安静的小朋友”孩子们马上就都坐好了,在授课过程中,孩子们兴奋地吵嚷着要答复问题,七嘴八舌的时候。
教师也是轻轻地说一句“老师喜欢这样做的小朋友”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下来做好端端正正地举起小手。
6和7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2篇)
6和7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2篇)6和7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2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和7的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和7的认识评课稿篇1听了郑**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收获良多,这节课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纵观整节课,郑老师的教学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学生年龄和学习心理,把枯燥的数学教活了。
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一、活动情境有效、有趣。
郑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以解决“兔子、蝴蝶”带来的问题为活动情境,并以这个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闯关,既有趣,又引人入胜,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新课标精神。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这节课在教学6和7基数含义时,老师利用主题图“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
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的方式数出图中人、物品的数量,让数学更贴近学生。
郑老师还注意挖掘主题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老师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
郑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来进行教学。
整节课中,有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 的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单的数学问题。教材结合 6、7 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
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
般步骤。
1、通过学习,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
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
结构,会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目标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学习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用 6 和 7 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用 6 和 7 的加法解决问题》
称
本节课是用情境图反映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
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
教材分析 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今
天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对知识的认知。
(五)布置作业
使全体学生在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分层次
布置作业,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进步,并使学有
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
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是在学习了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
学生学习能 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
力分析 感到困难,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还
是第一次接触,将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
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 破口。
述
么意思?大括号加上问号表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评课稿(二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评课稿(二篇)【第一篇】本节课中金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金老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认识到数的概念,正确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6和7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能通过抽象的数字到点子图,再从点子图抽象到到数字符号,并从数字符号反应出形象的点子图或实物上。
在认识了数字6和7之后,还要知道7以内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在教学中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孩子要做一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层层推进导入新知,教师能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的很好。
由展示挂图引入例题开始,引导学生由抽象的数字------点子图------数字符号------点子图-----实物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初步感知数字6和7的概念,接着到动手感知6和7,认识数字6和7的形状并能认真练习书写,最后是认识数字6和7的数序。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抓住了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了数字6和7从而建立7以内的数序。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金教师能创立机会,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通过挂图初步认识了数字6和7概念后,教师能通过摆小棒的活动使教学活动有趣化,毕竟这些都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需要趣味性,他们能动手用7根小棒摆出他们喜欢的图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认知。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评课稿听了《6和7的认识》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促进作用。
整节课教师紧紧围绕着6和7的认识教学,从生活中激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数学。
课标:学有用的数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1.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
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小松鼠采松果,排排队”,动画的效果,松鼠的可爱,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了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接着教师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小棒图。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抽象的数学变的形象有趣,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
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师就利用了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体会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解决问题》评课稿四篇
《解决问题》评课稿四篇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
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了。
但是,我在这里也碰到了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
6和7的认识评课稿(通用11篇)
6和7的认识评课稿(通用11篇)6和7的认识评课稿篇16、7的认识这节课学习内容较多,通过观察情境图,实际物体,熟练数出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数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难点是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掌握6、7的组成。
对于实物的数一数,说一说,计数器,刻度尺上的数字感受以及6、7的读写,学生学习的很快,对于5、6、7的比较大小,在原来5以内的比较大小的基础上,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困难,进行的很顺利。
通过“鱼缸”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7和第7的不同,对数的顺序有更深的理解。
结合问题,一共有7缸鱼,和第七缸有几条鱼,来体会序数和总数的不同。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的学习,6、7的组成通过实物的摆一摆,分一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6可以分成5和1,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完成剩下四组,对于7的组成,通过把7分成6和1,让学生发现7分成1和6,以此规律来完成后四组的探索。
通过课堂练习发现,学生对于6、7的组成,还不太熟练,课后仍需要加强练习,加深印象。
本节课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对于6、7的书写和组成,数序的感受,都不是很熟练,需要再进行练习。
6和7的认识评课稿篇2《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6、7解决问题》评课稿
《6、7解决问题》评课稿《6、7解决问题》这节课是一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开始,“解决问题”这类题,关键是让学生看图说出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加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哪两个数学信息,要求什么数学问题,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突出特点有:1、提前蕴伏,做好铺垫。
这节课虽然是教学解决问题的第一节课,但是在前面已经在学习看图列示,张琳老师做的很好的一点是,她能够在前面教学看图列示时,渗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才使本节课教学比较轻松,不然学生突然接触这个内容,是很难接受的。
从上课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张琳老师在教学看图列示时,学生学得是很扎实的,学生能用语言准确地讲述图中两个信息,为这节课的教学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2、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扎实。
这节课教学设计很合理,由猜谜语复习旧知看图说图意列示导课,到探究新知,细致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再到巩固新知的基本训练,提出问题列示计算,设计一图多式,让学生明白相同的一幅图,如果从不停的角度去观察,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列出的算式就不同,但都能求出正方体的总数,并且总数不变。
教学程序环环相扣,逐步加深,基本知识得到巩固,思维的到训练。
3、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
张琳老师教学很有激情,有活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参与性强。
建议这节课注意以下几点:1、引出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有些过于细致,过于重复,点到即可,重点放在提问题上。
因为学生对大括号和?号所表示的的意思不难理解,难的是对大括号和?号的表述,就是说起来难,把叙述句转换成问句难,受前面说具体数量的定势影响,学生提出问题时好说有6只、7个,不说有多少个,转换成问句难。
在这个问题上可作细致引导,多花费点时间,反复训练。
能够先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6、7的认识》评课稿
《6、7的认识》评课稿人生中必须要经历一些风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幸福的来之不易。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也是一样,要经历不断地挑战和失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6、7的认识评课稿的感触。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论述。
首先,在此次《6、7的认识》评课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在活动中,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用丰富的经验教给我们做实验的方法,引导我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又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反思和动手,最终让我们取得了成功。
这也让我认识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学生,发挥出我们的潜能。
其次,此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在实验中我们经常犯错或出现各种问题,这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实践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认真,更加专注,才能更好地掌握夹位法的使用技巧。
活动让我们明白了一点,就是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中,突破自己的极限,获得真正的成长。
最后,我在此次活动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集体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这个活动是一个团队活动,我们同学们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各种实验,并且要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扶持,互帮互助,相互鼓励。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活动更加能够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我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交流,加快自己的学习进程。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了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总之,此次《6、7的认识》评课中,我更加深入认识了学习中的重要因素,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念。
通过本次活动,我从失败中得到了启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努力发扬好学的精神,持续地学习、实践和探索,成为一个认真的学生。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6和7的加减法》是音德尔第五小学提供的微课课程,主讲教师为洪晓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篇1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堂课的教学是紧紧围绕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展开的。
本着科学、新颖、实用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参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杨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践,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时,杨老师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学生体验比较多少的过程,感悟出比较多少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中,杨老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
通过比较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杨老师注重运用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唯一不足是教师操之过急,在教学完大于号后忘了让学生用小棒一对一进行操作,而且也没有注重指导对大于号、小于号及等于号的书写。
《6和7的加减法》评课稿篇2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评课稿解决问题评课稿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解决问题》这门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决策技巧。
以下是对该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课程内容解决问题》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实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这门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包括问题分析、决策制定、解决方案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并且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项目和案例分析,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团队活动中的指导和评估也非常到位,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课程评价课程整体评价较高。
学生们反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开设得非常及时和有意义,并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课程的实践性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具实用性。
建议尽管《解决问题》课程整体表现良好,但也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个人观察,以下是对课程的一些建议:1.加强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难度,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实践活动和模拟练习的比重,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真实场景,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新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课程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信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中,该课程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和7 解决问题》评课稿
中和街道中心校:熊娅
听冉小红老师《6和7 解决问题》这一课后,我有以下感触:
冉老师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能运用多媒体课作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应用题教学中能用三句话着重训练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这对于后续应用题教学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有一定的好处。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构成了最简单的一道应用题。
教学刚开始时,问题由老师提出,这是合理的。
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提问题,有了这样的铺垫,之后由学生来提问题也变得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即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数学问题后,再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冉老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说三句话的形式多样,不单一,是整堂课中我最欣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巩固练习的四幅图:分别有先指名说一说,再由一个小组开火车训练说三句话;谁会说就上来说一说,再由会说的站起来一齐说一说;同桌先说一说,再选代表下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一齐说等等。
如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说一说,已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最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
这样的教学形式也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中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加法的含义。
如反复训练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来算?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在练习中,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冉老师注重对学生听的训练。
表现在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会问,你听懂了吗?(生答:听懂了)请你再说一说;他(她)刚才说的有没有不对的地方?你能比他(她)说得更好吗?当学生说得通顺时,会夸奖表扬,你刚才听得真仔细……
但是关于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课堂中听到一位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时,他的答案是从图中数出来的,不是按照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老师对他的算法似乎不太满意。
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计算时,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如从图中直接数出来,接着往下数的方法,用数的组成与分解来算等,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最后应该对算法加以优化。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能看出冉老师的数学功底很深,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