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学研究论文集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5、普通语言学浅析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51、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52、语言逻辑视域中语言现象文化考量的进路及其意义53、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54、中国梦话语的国家身份构建功能55、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56、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57、国际汉语教学中浙江地域文化的融入途径58、浅析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59、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文化的缺失60、现代视域下明代汉语文传播规划的动机与维度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11、略论上海道台吴煦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22、东佳书院述论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31、明代义乌兵探析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35、大禹文化研究36、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37、浙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38、论江浙地区元代旧官吏与朱元璋政权的合作39、论《全唐诗》中的怨妇形象40、海禁背景下的海商反抗--以王直为例41、汉末至东晋时期佛教在浙江的发展42、清代科举中的冒籍现象43、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服饰文化比较研究44、魏晋志怪小说中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45、试论严子陵归隐的原因与影响46、明清漕运与水次仓47、明代军士月粮折银制度浅析48、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过程和原因探析49、明清赋役货币化与财政体系研究50、明清自封投柜与基层社会51、从《夷坚志》看宋代科举梦兆52、宋代沦落女子研究53、抗日战争时期金华的书店、出版社述略54、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沦落女子的交往55、从婚嫁角度看唐前期妇女的地位56、《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妇女婚姻问题研究57、板凳龙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探析--以群联桂花明堂村灯会为例58、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59、浅谈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及其社会地位概况60、宁波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现代汉语部分:著作类:理论语言学:《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
《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学论⽂范⽂3篇中国语⾔⽂学本科毕业⽣语⾔类论⽂写作要点每年都有⼀些同学选择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的题⽬,但是,语⾔类论⽂和⽂学类论⽂具有明显的不同。
⽂学类论⽂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写作者本⼈的⽂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了,⽂学类论⽂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类论⽂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要求在调查研究语⾔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事实的结论。
说⽩了,语⾔类论⽂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分材料说⼏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类论⽂的写作对于中⽂系的学⽣来说,具有⼀定的难度,要克服这⼀困难,就要了解语⾔类论⽂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试图就语⾔类论⽂的选题、语⾔研究的程序、语⾔类论⽂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个⼤致的介绍。
⼀、论⽂选题学术论⽂的写作和⼀般⽂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如你要写⼀篇议论⽂或者⼀篇杂⽂,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些⼯具书。
语⾔类学术论⽂,⾸先是⼀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问题进⾏⼀定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类学术论⽂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研究,再写论⽂。
明⽩了这⼀点,就知道语⾔类学术论⽂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个写作的题⽬,⽽更主要的是选择⼀个研究的题⽬。
这样,就要求语⾔类论⽂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如《某某县⽅⾔⾳系调查与研究》,题⽬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调查以及辩⾳、记⾳⽅⾯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是没有办法做的。
再⽐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个本科⽣的创新⽀持项⽬,⼏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个题⽬《⼤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
语言学研究基本书目
语言学研究基本书目语言研究基本书目杨立权2009-9-9【说明】1.适用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国际教育。
2. 有**号者为语言学必读文献,有*号者为专业方向核心文献,无记号者为专业基础文献,书目内容为硕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依据,考察方式为:必读文献+核心文献+基础文献(自选),考察总量至少10本。
0.语言学史**0.1.0. [英]罗宾斯,1997,《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1.岑麒祥, 1988,《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0.1.2.冯志伟,1987,《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
*0.1.3.何九盈,2000,《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0.1.4.何九盈,2000,《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0.1.5.刘坚(主编),1998,《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0.2.0.胡明扬(主编),1988,《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人民大学出版社。
*0.2.1.刘润清、史蒂文·麦基、赵桐、阎晓天(编),1988,《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测绘出版社。
0.2.2.郭成韬,1998,《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2.3.洪诚,1982,《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0.3.0. 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0.3.1. 伍铁平,1992,《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0.3.2. 徐超,2001,《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0.3.3. 张延福,1999,《国外语言学通观(上、下)》,山东教育出版社。
1.普通语言学**1.0.1. [瑞士]费·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49,(Course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第四版,巴黎)。
西方美学名著一览表
西方文论、美学名著一览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理想国》、《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论工具》西塞罗:《论义务》克吕索姆斯托姆:《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贺拉斯:《诗艺》朗吉弩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复兴普洛丁:《论美》、《九部书》圣•奥古斯丁:《论美与快适》、《忏悔录》、《地之都》阿伯拉:《神学引论》、《辩证法》、《哲学对话集》、《是与非》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但丁:《论俗语》、《神曲》薄加丘:《神谱》、《但丁传》达•芬奇:《画论》、《笔记》维达:《论诗艺》培根:《论美》、《学术的促进》、《新大西洋》、《新工具论》霍布士:《论人性》、《巨鲸》洛克:《论人的知解力》、《论教育》夏夫兹博里:《论德行或善良品质》、《杂想录》、《论特征》、《道德家们》、《给一位作家的忠告》哈奇生:《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道德哲学体系》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为自然社会辩护》、《论崇高与美》布封:《论风格》布洛:《作为一个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心理距离”说》锡德尼:《为诗辩护》、新古典主义法国布瓦诺:《诗的艺术》、《诗简》、《对朗吉弩斯的感想》笛卡尔:《论方法》、《论巴尔扎克的书简》、《论音乐》英国屈雷顿:《论剧体诗》蒲柏:《论批评》约翰生:《〈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琼斯:《诗人传》波普:《批评论》法国高特雪特:《批判的诗学》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四、启蒙主义法国伏尔泰:《论史诗》、《英国书简》休谟:《论人性》、《论审美趣味的标准》、《论文艺和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论怀疑派》、《人的知解力和道德原则的探讨》卢梭:《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艺术》、《科学和艺术的进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进化了风俗》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论绘画》、《论天才》、《与多华尔的谈话》、《哲学沉思录》、《谈演员》、《论美》、《沙龙》等德国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赫尔德:《关于德意志风格与艺术》、《论语言的起源》鲍姆嘉通:《美学》、《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高特雪特:《批判的诗学》波特玛:《论诗中的惊奇》意大利维柯:《新科学》五、德国古典美学康德:《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实用人类学》、《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席勒:《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审美教育书简》、《秀美与尊严》、《论激情》、《论当代德国戏剧》、《论作为一种道德机构的剧院》、《论合唱队在悲剧中的用途》、《给克尔纳论美的信》、《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谢林:《艺术哲学》、《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黑格尔:《美学》、《哲学全书》、《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讲演录》歌德:《歌德谈话录》、《诗与真》、《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自然的单纯模仿、作风、风格》、《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全集》、《德国的建筑艺术》莱布尼兹:《论知解力》、《关于知解力的新论文》、《原子论》六、浪漫主义德国史勒格尔(兄弟):《文学史讲演》、《论北方文学》、《关于美文学和艺术讲座》海涅:《论浪漫派》英国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柯勒•律治:《文学生涯》济慈:《书信集》雪莱:《诗辩》、《〈伊斯兰的起义〉序言》法国夏多勃里昂:《基督教的真谛》史达尔夫人《论德国》《论文学》《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七、现实主义法国斯丹达尔(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俄国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别林斯基论文学》、《1847 年俄国文学一瞥》、《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里的信》、《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生活与美学》)、《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观》、《哲学中的人类学原理》杜勃留波夫:《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英国肖伯纳:《易卜生主义的精华》美国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法国诗人和小说家》八、自然主义法国泰纳:《拉封丹及其寓言》、《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评论集》左拉:《戏剧上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论》、《自然主义的戏剧》圣伯夫:《当代人物肖象》、《16 世纪法国诗歌和法国戏剧概貌》二十世纪一、唯美主义王尔德:(英)《谎言的衰落》、《批评家即艺术家》戈蒂叶:《〈莫般小姐〉序言》、《论怪诞》佩特:《文艺复兴:艺术和诗的研究》、《伊壁鸠鲁学说的信徒玛丽厄斯:他的感觉和思想》桑克蒂斯:《批评文集》二、直觉主义和意识流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视觉与色彩》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詹姆士:《心理学原理》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沃尔夫:《现代小说》柏格森:《笑之研究》、《创造进化》、《形而上学导论》、《时间与自由意志》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美学纲要》、《文学批评》、《诗论》、《美学原理》、《逻辑学》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宗教与哲学》、《心灵的思辩》、《艺术哲学新论》三、自然主义桑塔亚娜:《美感》、《理性的生活》门罗:《原始黑人雕塑》、《艺术教育:艺术哲学与艺术心理学》四、象征主义、意象派爱伦•坡:《创作哲学》、《诗歌原理》、《乌鸦》马拉美:《彷徨集》瓦莱里:《杂文集》、《灵魂与舞蹈》、《尤帕利诺斯》、《文学杂集》让•莫雷亚斯:《象征主义宣言》叶芝:《诗歌的象征意义》、《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希蒙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庞德:《埃兹拉•庞德论文集》、《严肃的艺术家》、《怎样阅读》、《罗曼司精神》、《阅读ABC》、《庞德文学随笔集》五、精神分析学派(文艺心理学派)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生理病理学》《性欲三论》、《图腾与禁忌》、《自我与伊德》、《超越快乐原则》、《创作家与白日梦》荣格:《无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与宗教》霍兰德:《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早期现代喜剧》、《莎士比亚的想象》、《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义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六、神话原型批评(文艺心理学派)弗雷泽:《金枝》、《图腾崇拜与族外婚》、《旧约中的民间传说》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荣格文集》、《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学与炼金术》卡西尔:《象征形式哲学》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列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心灵》、《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野性思维》弗莱:《批评的剖析》、《论美学》、《视象与构图》、《艺术家和心理分析》、《批评之路》《世俗圣经:传奇结构研究》、《同性的寓言:诗的神话研究》克莱夫•贝尔:《艺术》、《自塞尚以来的绘画》、《19世纪绘画的里程碑》七、文化——历史学派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八、俄国形式主义雅各布森:《语言与文学研究论纲》(与合著)、《俄国现代诗歌》、《论捷克诗歌》、《普通语言学论文集》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词语的复活》、《文学与电影》、《散文论》、《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材料与风格》、《奇士运动》、《第三种制作》坦尼亚诺夫:《托斯妥耶夫斯基与果戈里》、《语言与文学研究论纲》艾亨鲍姆:《俄国抒情韵文旋律学》、《“形式方法”的理论》、《卡拉姆辛》、《文学透视》《文学》、《托尔斯泰》九、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十、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施莱尔马赫:《宗教讲演录》、《基督教信仰》施莱格尔:《断片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狄尔泰:《体验与诗》茵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先验的概念》、《语言与哲学》、《诗学》、《美学与哲学》乔治•布莱:《阅读现象学》海德格尔(Heidgger):《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林中路》中的论文)、《生存与存在》、《艺术与空间》萨特:《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想象》、《想象心理学》、《什么是文学》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尤奈库斯:《戏剧经验谈》十一、英美新批评瑞查兹:《美学基础》、《意义之意义》、《文学批评原理》、《科学与诗》、《实用批评》、《修辞哲学》、《柯勒律治论想象》、《修辞学》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批评的功能》兰色姆:《新批评》、《文学批评公司》、《世界之躯》、《绕过重林:1941 年——1970年论文选》布鲁克斯:《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现代诗与传统》维姆萨特《词语雕像:诗歌意义研究》、《可恨的对立面:文学与批评研究》、《文学批评简史》(《意图谬见》、《感受谬见》)燕卜荪:《含混的七种类型》、《复义七型》、《牧歌的几种变体》、《复杂词的结构》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批评的诸种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解放的安琪儿》休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十二、符号论美学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语言与神话》、《论人》(《The essay on man)苏珊•朗格:《哲学新解》、《符号逻辑导论》、《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心灵:论人类情感》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十三、格式塔心理学派、结构主义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作为艺术的电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皮亚杰:《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原理》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列维-斯特劳斯:《野性思维》、《结构人类学》、《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今日图腾》、《神话学》、《忧郁的热带》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格雷马:《结构语义学》茨维坦•托多洛夫:《叙述的结构分析》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S/Z》、《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符号学原理》)《神话学》、《米舍莱》、《文本的快乐》、《批评论文选》、《批评与真实》、《恋人絮语》拉康:《拉康文选》、《病态心理》、(见《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托多洛夫:《〈十日谈〉的语法》、《散文中的诗学》《幻想:对一个文学类别的分析》福柯:《疯癫与文明——古典时代的疯癫》、《性史》、《知识考古学》、《事物的秩序》、《权力/知识》、《词与物》、《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全集》、《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哲学美学》、《诗学与访谈》、《拉伯雷研究》、《小说理论》、《周边集》、《文本:对话与人文》、《走向行动哲学》十四、解构主义德里达:《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论文字学》、《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言语和现象:胡塞尔现象学的符号问题概论》、《播撒》、《语音现象》《文字与差异》《白色的神话》《真理供应商》《有限的内涵》《著名活动的语境》《继续生存》《联系的补充》保罗•德•曼:《盲目与洞见》、《阅读的寓言》、《被毁损了形象的雪莱》、《对理论的抵制》哈罗德•布鲁姆:《雪莱的神话创造》、《幻想的伴侣》、《布莱克的启示》、《影响的焦虑》《误读图示》、《叶芝》、《诗歌与压折》米勒:《狄更斯的小说世界》、《神的隐没:五位19世纪作家》、《阅读伦理学》杰弗里•哈特曼:《超越形式主义》、《阅读的命运》、《荒原上的批评》希利斯•米勒:《作为寄主的批评家》、(《最新西方文论选》)十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契:《审美特性》、《历史与阶级意识》、《心灵与形式》、《德国新文学史纲》、《社会存在本体论》、《现实主义论文集》葛兰西:《狱中札记》、《狱中书简》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希望的原则》、《间离》布莱希特:《现实主义理论的形式主义特征》、《布莱希特论戏剧》、《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戏剧小工具篇》本雅明:《论文学》、《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歌德的(亲和力)》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理性的晦暗》本杰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理解布莱希特》阿多诺:《启蒙的辨证法》、《否定的辨证法》、《新音乐哲学》、《三棱镜》、《音乐社会学导论》、《文学札记》、《美学理论》、《克尔凯郭尔:美的构造》、《现代音乐的哲学》、《新音乐哲学》阿诺德:《诗歌研究》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爱的艺术》、《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马尔库塞:《献给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具体哲学》、《文化的肯定性质》、《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论解放》、《反革命与造反》、《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审美之维》哈贝马斯: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理论与实践》、《论社会科学的逻辑》、《认识和人的旨趣》、《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文化与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交往行为理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新诗学主义》、《后形而上学思考》、《现代性对抗后现代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利奥塔德:《后现代状况:知识报告》阿尔都塞:《阅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列宁和哲学》、《政治和历史》马契雷:《文学生产原理》、《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哥德曼:《人文科学与哲学》、《隐藏的上帝》、《拉辛》、《辩证法探索》、《论小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创造》、《发生结构学》伊格尔顿:《批评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尔特•本雅明或革命批评》、《文学原理引论》、《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原理引论》詹姆逊:《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现代主义与女化理论》十六、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映批评狄尔泰:《阐释学的形成》赫斯:《解释的有效性》、《解释的目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柏拉图与诗人》、《歌德与哲学》、《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美学与解释学》、《科学时代的理性》、《诗学》利科:《雅斯贝斯的哲学和存在》、《意志哲学》、《隐喻的规则》、《解释的冲突》、《解释学与人文科学》伊塞尔:《文本的召唤结构》、《阅读行为:审美反映理论》、《读者:现实主义小说的组成部分》尧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在阅读视界变化中的本文》、《艺术史和实用主义史》、《审美经验小辩》、《风格理论和中世纪文学》伊瑟尔:《召唤结构》、《隐含读者》费希:《文学在读者中:感受文体学》十七、女权主义波伏娃:《第二性》凯特•肖班(Kate Chopin)《觉醒》玛丽•艾尔曼(Mary Ellman):《思考妇女》C.P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黄色糊壁纸》苏珊•古芭(Susan Gubar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glbert):《阁楼上的疯女人》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tter):《她们自己的文学》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迈向女权主义诗学》(文)、《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最新西方文论选》 )露丝•伊利(Lucy Irigaray):《他者女人的反射镜》、《精神者的语言》、《一之性别》艾莱娜•西苏(Helen Cixous)参见《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编,北大出版社,1992 年版克丽斯蒂娃:《中国妇女》肖沃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卡普兰:《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十八、新历史主义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从莫尔到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协商》、《学会诅咒》、再现英国的文艺复兴》、《不可思议的领地》、《回声与惊叹》、《向灾祸学习》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元历史: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转喻论》、《无历史》、《论维柯》、《历史之用》、《形式的要旨:叙事话语与历史表征》十九、后殖民主义萨义德(Edward W.Said):《东方学》(《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世界、文本、批评家》、《开端:意图与方法》、《约瑟夫•康拉德与自传体小说》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在教学机器之外》、《在他者世界里:文化政治论文集》、《阐释的政治》、《移置作用与妇女的话语》霍米巴巴(Homi Bhabba)《文化定位》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弗吉尼娅•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二十、后现代主义哈桑:《后现代转折》斯潘诺斯:《边界二:后现代主义文学杂志》布希亚德:《大众传媒理论》、《交流的心醉神迷》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1、从现代到后现代2、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3、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4、从分析走向综合5、从多元走向边缘6、从吸收、对话走向发展一作者系统(一)表现主义1、克罗齐2、科林伍德(二)象征主义1、瓦莱里2、叶芝3、庞德4、休姆(三)生命直觉主义1、柏格森2、威廉•詹姆斯(四)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2、荣格3、霍兰德4、拉康二作品系统(一)形式主义1、什克洛夫斯基2、雅各布森3、艾亨鲍姆(二)英美新批评派1、瑞恰兹2、艾略特3、兰色姆4、布鲁克斯5、燕卜荪6、维姆萨特7、韦勒克(三)结构主义1、巴尔特2、托多洛夫3、巴赫金三读者系统(一)文学现象学1、英伽登2、海德格尔(二)文学阐释学1、伽达默尔(三)接受美学1、姚斯2、伊瑟尔四文化——社会系统(一)新马克思主义1、卢卡契2、葛兰西3、马舍雷和戈德曼4、伊格尔顿5、布洛赫6、布莱希特7、本雅明8、阿多诺(二)文学文化学(三)存在主义1、萨特2、尤奈斯库(四)社会批判理论1、马尔库塞2、弗洛姆3、哈贝马斯五后现代系统(一)解构主义1、德里达2、耶鲁学派3、艾伯拉姆斯4、福科(二)后现代主义1、贝尔2、利奥塔德3、杰姆逊4、哈桑5、斯潘诺斯6、布希亚德(三)女性主义1、波伏娃(四)新历史主义1、格林布拉特2、海登怀特(五)后殖民主义1、赛义德2、斯皮瓦克。
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论文【论文】
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论文一、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一经戴上科学的桂冠,就意味着将永远陷入科学本质与文学本质之间的纠结与困惑之中。
一方面,科学本质要求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格的实证方法来无限地接近真相。
另一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文学作品丰富的表现形式,复杂的内心情感,千差万别的经验和常识,理性和科学在进行简单的归纳时都常常显得无能为力,更何况要接近真相,达到真理!这是感性确定性的种类与个体的问题,种和类为第二实体,个体是第一实体。
用第二实体把握第一实体是徒劳的、无力的。
很多学者用《否定辩证法》来指导文化批评。
任何一个概念中都蕴涵着概念性与非概念性的矛盾,也就是永恒的、普遍性的领域与流变的现象世界之间的矛盾。
形而上学内部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文学研究如何处理好这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与它的本质越走越远。
文学与科学最容易沟通的恐怕是古典文献学,把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她也一直是优等生。
在传统文献学里,目录、版本、校勘、注疏、辨伪、辑佚等,被视为传统经史之学的门径和基石,历代先贤大儒在这方面下了苦功,我们所熟悉的民国大师,绝大多数在方面都是世界顶级高手。
那么现在的文献学可能对古代文学典籍的重新整理、编纂、考辨、译注包括现代化传播等都有新的要求,其动态和流变也并不容易把握。
既然处理科学本质与文学的鲜活生命之间的矛盾成为一种高难度的艺术,那么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真正吃透了这门艺术?在严格的学术制度管制下的文学研究,难免生产出大量与文学实践严重脱节的“产品”,文学真正需要的理论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在研究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忽略文学的本质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等同,正是前文提到的照搬西方理论模式,才会出现僵化的学报体、新八股文现象。
文学研究模式化的后果是,把鲜活复杂的文学框定在刻板的教条里,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与强调精细的科学精神也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冲破这种令人窒息的牢笼,文学研究者中的一些活跃分子兵分两路,一路专事文化批评。
推荐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推荐优秀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本篇文章整理了300 个优秀的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希望给正在写论文过程中遇到题目选题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
1、中文句法建构中的声象与意象-- 四字格功能研究2、复句类型的当代流行构式研究--以“X虽易,丫不易,且A且B'的功能及其演化为例3、“于/於”字介宾补语历时比较及其认知分析--以《左传》与《搜神记》为例4、殷商介词的甄辨及确认5、试论《马氏文通》“统之”总“之”等连字的归属6、现代汉语独立“的”字结构的功能视角研究7、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8、试论农村宣讲语言的乡土性9、明清时期“V为”结构中的动词“V10 、巢湖方言词汇特点初探11 、英汉重叠词的构词、语义及语用对比研究12、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13、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分析--以拉萨社区调查为例14、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体育文化融合的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体育元素呈现方式的探析15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疑难字考辨16 、汉语名词短语左递归现象的“Ground-to- Figure ”假说17 、从现代汉字的构形理论看字谜的设置方式18 、汉文佛典异文字际关系考19、关于网络暴力语言界定与分类的探讨20 、《说文解字》引《论语》考释21、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22、认知隐喻在小品中的幽默功能--以《情感快递》为例23 、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24、课堂讨论模式中教师提出并群集问题的策略研究25 、粤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26 、英汉语篇关联词对比研究27、中日同形语的误用28 、英汉层级形容标记性成因探究29、浅析汉语中的惯性压制现象30、“难道”的词汇化研究3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32、量词“台”的发展演变33 、社会语言学下的电商广告语分析34 、汉日敬语表达异同的探究与分析35、关联顺应模式下的网络暴力语言模因探析36、汉语口语课堂活动参与度问卷调查报告--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37、“淘宝”对话语篇的连贯性研究38、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中日色彩语码考察研究--以紫色为例39 、异写字与异构字考论40、基于能力培养的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路径研究41、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调查与反思42 、高职公文写作思维培养教学探究43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语文微信教学初探44 、高职院校阅读与写作有效教学途径探析45 、山东方言区习得普通话的难点与要点46 、潮州方言中词的文化理据--以食物名称为例47 、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48、“NP_1+对+NP_2+? 中NP位置的特点49、词语模“XT分析50 、试析清代朝臣受命应答之辞--“嗻”51 、广告语创意中成语的语义活用现象52、河南出土两汉买地券词语笺释53、量词“部”的来源、用法及认知阐释54 、《现6 》《牛8》多义词义项数目异同研究55 、古汉语里的纵向时间表达56 、试论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产生和来源57、《经典释文》中的“又音”与音义匹配58、《曲韵骊珠恤律》与《中原音韵鱼模》之比较59 、论南部吴语齐韵的读音层次60、“第七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征文61 、论修辞手段对表现《女神》“天人合一”境界的作用62、试论训诂与方言的关系--兹以安庆方言为例63、《越中名胜杂说》校札64、明清石刻俗字考释十题65、论新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66、再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67、任务型口语课上的聚焦于形--以任务型中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68、影响任务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因素69、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还是作为教学途径70、“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71 、非目的语环境下的零起点汉语口语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以《长城汉语》为例72、新形势下短期来华深接触”汉语项目的模式化构建--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暑期AP项目为例73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目的、标准和特点74、辅助虚词教学的重要思路--编写一本常用虚词用法词典75、关于汉语(二语)教学语法体系及标准建设的几个问题76 、数字词汇化现象简析77、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失误举偶78、任务复杂度对对外汉语写作任务中语言表现的影响79、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制度保障--基于英国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与启示80、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轻松学中文》《HSK标准教程》入选美国三个州教育部门教材推荐目录81 、客家委婉语与现代英语委婉语82、郑玄的方言观、方言研究材料和方言分区观新考83、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84、英汉网络新词汇文化理据对比研究85、民国时期婚丧庆吊文告与语言生活--以潮汕地区报纸为考察对象86 、基于成人教育的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87 、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策略探析88 、汉字发生同构律89 、理解成语不要以今释古90 、黄石市非师范生普通话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91 、教学模式讨论和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环境建设92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对话93 、我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94 、汉语教学模式的集成、创新和优化95 、试论语言项目视角下国际汉语有效教学模式研究96 、“学伴用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97 、试论汉语语感培养教学模式的确立98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汉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99 、现代汉语祈使句的句末助词“吧”语用功能探析100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101 、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02、你这个n"中的构式压制理论析微103 、《世说新语》名词做状语现象浅析104 、试论“星"的量词属性105 、留学生汉语阅读的元认知研究106 、“童化 "语言的表达功能及流行机制107 、值得商榷的地方108 、“更 "字阵中, “诗词大会 "全军覆没109 、汉字的意象性与情感表达的模糊性和空间性110 、基于语义分析的“现代汉语 "课外作业设计研究111 、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112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特点113 、从抑扬顿挫的粤语吟诵114、女性称谓之嬗变:“小姐 "之“前世 "今生"与“来世"115 、“狗 "的类词缀化及相关问题研究116 、“快乐 "与“开心 "的多角度辨析117 、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118 、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之初探119 、《围城》中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分析120 、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21 、小议网络潮词“给力 "122 、静宁方言四字俗语浅析123 、汉语联接系统中“说"的功能阐释: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124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启示125 、陆川粤语“着 "字被动句研究126 、副名组合存在的合理性127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128、单音指示词与双音指示词的功能差异--“这"与“这个"、“那"与“那个" 129 、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130、我别VP(了)”的构式整合机制及其语用价值131 、“无定居末”与“无定居首”-- 汉语中两种表存在的句式132 、“蛛丝马迹”本无“马”133、从汉语动词的阶段性看“了1”的语义功能134 、跨层词汇化中语义的来源、获得与变化135 、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名名组合的理解136 、意大利学习者初级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137 、汉语动结式二字词组及其教学处理138 、Focuson Form 和Focuson Forms 两种教学法对汉语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139 、《文献语言学》第一辑在中华书局出版14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语素法”适用性研究141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声母教学策略142 、高职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方法探析143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144 、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45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146 、二语教学目标与中文教师的文化意识147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148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149 、“汉堡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15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151 、“三化一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152 、国别化单出口: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汉语师资实训新探索153 、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54 、对外汉语教材的标点符号问题155 、2004~2014 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情况述评156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157 、拉丁化: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158 、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159 、一部打通古今的古籍整理力作--《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评介160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之理解与运用161 、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部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162 、浅谈写作课程大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现163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汉字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164 、《楚归晋知罃》中“及”字注释商榷-- 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165 、文化差异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166 、新时期汉语词汇词义变异研究167 、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168 、刍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69 、申论写作教学初探170 、对大学语文写作错误的分析171 、浅谈塔城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面授辅导172 、《汉语大词典》书证引古典文献失误拾零173 、崇仁方言音系及音韵特点217 、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从 “臣妾 ”一词探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 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探讨 连动结构的范畴化研究 概念合成理论下电视节目名称中的隐喻解读 -- 以央视少儿节目名称为例 “北京之旅 ”旅游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考 对春联和年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A Comparison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门》若干镜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Based on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介词 “于”语法化再谈 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语研究的新成果 -- 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论要 “我给你说 ”的语用功能考察 北京话 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 网络词族“X 帝”的认知研究 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用语差异研究 温州吴语声调的 EGG 研究 《南齐书》 “治瓜 ”、 “治爪”考辨--兼及《南史》 “翦瓜” 元杂剧中的典型设问及其语用价值 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 从汉字、成语隐喻看诚信概念隐含的结构维度 “味其道 ”与“理其道”二()-- 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篆隶万象名义》抄本文字的笔画组合及特征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辞格分析 《大唐西域记》异文考辨 高职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方法探析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 “思化”品质认识 二语教学目标与中文教师的文化意识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 --以服饰和化妆为例 “汉堡包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三化一特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新路径 国别化单出口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汉语师资实训新探索 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材的标点符号问题 2004~2014 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情况述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 拉丁化 :党的语言政治的实现路径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 Ai Weiwei:Tiger,Tiger,Tiger、一部打通古今的古籍整理力作--《蒲松龄〈日用俗字〉注》评介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之理解与运用、高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 “命题说话 ”部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写作课程大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现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汉字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 、《楚归晋知罃》中 “及 ”字注释商榷 --以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为例 、文化差异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新时期汉语词汇词义变异研究、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刍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申论写作教学初探 、对大学语文写作错误的分析、浅谈塔城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面授辅导、《汉语大词典》书证引古典文献失误拾零、汉语学习者 “听电话 ”表达方式的偏误分析、从 “臣妾 ”一词探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情结 、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探讨、连动结构的范畴化研究 、概念合成理论下电视节目名称中的隐喻解读 -- 以央视少儿节目名称为例 、“北京之旅 ”旅游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关于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考、对春联和年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A Comparison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门》若干镜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Based on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介词 “于”语法化再谈、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语研究的新成果 -- 字本位汉语语言学理论论要 、“我给你说 ”的语用功能考察、北京话 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网络词族“X 帝”的认知研究 、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用语差异研究、温州吴语声调的 EGG 研究、《南齐书》 “治瓜 ”、 “治爪”考辨--兼及《南史》 “翦瓜” 、第二人称有标记用法及其动因、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 、从汉字、成语隐喻看诚信概念隐含的结构维度、“味其道 ”与“理其道”二()-- 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篆隶万象名义》抄本文字的笔画组合及特征、汉字起源研究述评、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辞格分析、《大唐西域记》异文考辨 218 219 220 221222223224225 226 227 228 229230231232 233 234 235 236237238239240 241 242 243 244245246247248 249 250 251 252253254255 256 257 258 259260261、现代汉语倒序词研究262、《说文解字羊部》词命名研究263 、《广雅疏证》校勘用语“讹作”研究264 、上古汉语定语后置结构分析265 、应用写作课程的问题及策略266 、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新思路267 、基于学科意识分析对外汉语教学268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教学研究269 、新形势下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初探270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块教学271 、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272 、基于就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273 、初级留学生习得“二”和“两”偏误案例分析及解决对策274 、论黄伯荣《现代汉语(修订四版)》教材语料时代性的局限275 、概念整合:汉语二语学习者习得易混淆词的认知机制276 、武汉市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江汉区10 所小学为例277、汉语吗"与印尼语“Kah Apa、Apakah"疑问句的比较278、“就是”的语篇衔接功能考察279 、汉语定语从句的特征核查分析280 、析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281 、提高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282 、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283 、我国对俄中小学汉语教材编写的优点、不足及对策--以《汉语新起点》为例284 、图像时代浅阅读、浅写作的危害及其超越285 、汉语学习动机与汉语国际化传播研究286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对外汉语人才培养-- 以安徽文化为例287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汉语模拟教学思考-- 以百色学院为例288、“呵呵”如何成为网络伤人用语--基于评价理论的诠释289、“X就是任性”流行的语言模因论解析290 、翁源客家话见组声母今读研究291 、电白霞洞闽客双方言词汇比较接触研究292 、汉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293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研究294 、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思考295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案例研究-- 以《光荣岁月》为例296 、模因论的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297 、浅析新时期现代汉语的变异298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299 、英汉名词动用习得中的认知转喻阐释300 、字谜歌谣中的减笔。
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相关专业荐读书目(硕博阶段之硕士篇)
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相关专业荐读书目(硕博阶段之硕士篇)语言文学硕士等专业推荐阅读书目汇总文艺学1.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2.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郝久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4.罗钢等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6.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7.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8.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系共读书)9.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12.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3.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14.英伽登:《论文学作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刘勰著、周振甫注译:《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1年。
16.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17.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8.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9.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
20.韦尔施:《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语法学、语用学研究方向1.叶蜚声、徐通锵 2010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周荐 2016 《现代汉语词汇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100项)
语言学(100项)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所在省市工作单位项目类别预期成果计划完成时间1言语节律的三维模式及其认知功能研究吴洁敏浙江浙江大学重点项目专着2009-12-32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研究乔全生山西山西大学重点项目专着2009-8-303影响中学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多因素系统研究刘永兵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点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7-14面向内容计算的汉语语义角色知识库的研究和建设袁毓林高校北京大学重点项研究报告电脑软2010-6-30目件5外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王铭玉黑龙江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重点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09-6-306语词构块式音义象征关系理论研究牛保义河南河南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6-307语言非范畴化研究刘正光湖南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18多模态即席话语的语料库分析张佐成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2009-12-319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汉对应意义单位研究卫乃兴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12-3110英汉社会用语的语用实陈江南京大学一专着200证研究新仁苏般项目论文(集)9-12-3111英汉事件结构的对比研究吴平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12-3112英汉语构式的认知研究邓云华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10-113英汉语篇间接回指对比研究王军江苏苏州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7-114翻译接受理论研究朱健平湖南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15译者主体论屠国元湖南中南大学一般项论文(集)2009-6-30目16英汉翻译语言特征量化研究肖忠华浙江浙江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2-2817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郭尚兴河南河南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18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庄初升广东中山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19桂北平话语音历史层次及语言接触研究覃远雄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般项目论文(集)2010-10-3120斯氏200词与闽粤客赣方言年代亲缘关系的计算研究刘镇发福建厦门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6-3021清初山东官话语音研究张山山东社会科一专着201鸿魁东学院般项目0-3-3122术语标准化研究与多语种术语对照词典编撰修刚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工具书2009-12-3123东干语调查研究林涛宁夏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24中国北方(部分)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保持模式个案研究丁石庆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12-325汉语网络词语理据研究许光烈广东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工具书2009-12-3126英语本土化研究及应用李文中河南河南师范大学一般项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目027医患交际的会话分析研究于国栋山西山西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28来华留学生语言社会化进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史兴松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09-12-329言者意义推断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唐德根湖南湘潭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专着2010-7-3030中介语语言学的多维研究与学科建构杨连瑞山东中国海洋大学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7-1031汉、维失语患者语言韵律损伤的对比研究梁洁新疆新疆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32认知文体学与新时代外刘高清华大学一专着201语教育学综合研究世生校般项目1-12-333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式课程改革研究常俊跃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9-134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历时研究辜向东重庆重庆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35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下的外语学习方式与绩效研究阳志清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136外语课堂话语研究与教师发展张莲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研究报告2009-12-3137对外汉语远程可视化教学模式研究郑世珏湖北华中师范大学一般项论文(集)电脑软2009-5-20目件38外国人习得汉语相似词语的认知研究方绪军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39汉藏双语语料库处理技术及其标准规范研究才让加青海青海师范大学一般项目研究报告电脑软件2009-7-3040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会话行为研究杨平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论文(集)2010-5-2941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种语料库建设与研究戴炜栋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12-342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词典》的研编李德俊军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军事外交系一般项目工具书2011-12-843应用语言学名词审定潘上华东师范大一工具200文国海学对外汉语学院般项目书8-12-3144魏晋河洛音注研究蔡鸿贵州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45朱熹古韵研究陈鸿儒福建华侨大学科研处一般项目专着2009-8-3146俄地、白地东巴文调查研究喻遂生重庆西南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09-12-3147古陶文研究徐在国安徽安徽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48敦煌愿文词汇研究敏春芳甘肃西北民族大学一般项专着2009-12-3目049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副词研究唐贤清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10-350清代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语法研究李炜广东中山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51清人之唐诗注释研究郭芹纳陕西陕西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12-3152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发展趋势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张谊生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53现代汉语被动标记普-方表现的比较研究屈哨兵广东广州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5-3054汉语词语搭配获取与语陈江南京师范大一论文201义特征分析的相互关系研究小荷苏学般项目(集)电脑软件0-6-3055基于语料库及树型结构模式匹配的汉语句法自动分析陈家骏江苏南京大学一般项目论文(集)电脑软件2008-12-3156蒙古语喀喇沁方言语言接触个案研究包玉柱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12-357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特征研究呼和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12-3158维吾尔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的研究阿里甫·库尔班新疆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般项目电脑软件2010-12-359阿昌语方言研究袁焱云南云南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60藏语比较语法周毛草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一般项目专着2012-12-3161海南临高语比较研究辛世彪海南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5-3162汉彝对照标注词库的建设孙国英四川西南民族大学一般项目研究报告2009-12-163壮傣语支语法类型研究覃小航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10-9-964英语时态功能与生成系统研究何伟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一般专着论文2009-6院项目(集) -3065评价理论在文体学上的应用及评价语料库的研制彭宣维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8-3166中国学生英语口头话语叙述能力发展规律研究俞洪亮江苏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10-7-167中国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发展的规律与思维方式朱放成湖南邵阳学院外语系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68日语网络教学系统的立体构建与开发范崇寅辽宁大连民族学院一般项目研究报告电脑软件2009-12-3169俄汉英句法语义对比研究李勤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170俄语言语行为理论与功能意向类型孙淑芳黑龙江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10-6-3071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陈晓锦广东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一般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6-3072朝鲜李朝《类解》类文献的汉朝词汇研究金哲俊吉林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0-373朝鲜时期官话教科书中的非汉语用法研究岳辉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2-374汉韩动词配价对比金奉民吉林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一般项目专着2009-10-375普通话语调短语音高走势模式研究陈虎军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青年研究报告2009-1系项目2-3 076优选论框架下的韵律句法映射的英汉对比研究杨军江苏东南大学外语系青年项目论文(集)2009-5-3077翻译批评研究刘云虹江苏南京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10-8-3078英文小说隐喻翻译模式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张蓊荟江苏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10-6-3079我国翻译专业口笔译教材建设理论之重构及对策研究陶友兰上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08-12-380苏皖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王健江苏常熟理工学院青年项目专着论文(集)2010-6-3081吴语、粤语与湘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林素娥广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青年项目论文(集)研究报告2009-5-3082移民与城市语言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蒋冰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08-12-183新型语言教育评价和发展研究唐雄英江西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项目研究报告2009-6-3084初级阶段留学生字词识别能力的发展研究郝美玲高校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10-1-1585基于留学生语料库的语篇偏误分析高玮高校中国传媒大学青年项目专着电脑软件2009-12-3186楚系古文字资料音韵汇编及音系研究赵彤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青年专着2010-9项目-3087宋代音韵学史研究李子君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88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近、现代北方方言的演变桑宇红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专着研究报告2009-7-3189佛经音义文字整理与楷书汉字形体流变研究邓福禄湖北武汉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10-6-3090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郑贤章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项目专着工具书2010-12-391南北朝时期南北词语差异研究王东河南郑州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192两汉动结式研究宋亚云湖北湖北大学青年项目研究报告2009-12-393汉语"主句现象"与从句环境的类型学研究唐正大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青年项目论文(集)2010-9-3094现代汉语事件名词研究韩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195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研究由丽萍山西山西大学青年项目论文(集)研究报告2009-12-3196汉语诗律演变研究--隋、初唐部分李斐上海上海师范大学青年项目专着2009-12-3197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短语结构研究达胡内蒙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青年专着电脑软2009-1白乙拉项目件1-198白彝关系语素研究汪锋高校北京大学青年项目研究报告专着2009-7-199英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句法分析陈宗利山东鲁东大学外语学院青年项目专着2010-6-3010 0汉语障碍的心理学矫治研究韩在柱高校北京师范大学青年项目论文(集)电脑软件2010-12-3。
语言课程论文集锦9篇
2023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实行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并加快高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一门普通语言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介绍了世界语言的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了世界语言的总的特点。
普通语言学建立于19世纪初叶,主要是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要想获得更多的语言研究成果,人们必须与国外语言学界有广泛的接触,了解世界最新科研动态,这势必要有更高的外语水平。
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师生的外语口语水平,同时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因此,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和院校发展的需要。
一、中文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按照国际标准,双语教学指的是采用了外语原版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的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各学科知识的获得同步。
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能够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意识。
但据我们调查得知,河南省高校中文相关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很少,且也不完全是英语授课时数占总课时的50%以上;也就是说,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许多高校教师来说,用流利纯正的外语授课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汉语语言文学经典论文题目大全
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1、毕业论文总原则:①毕业论文是毕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和构思,资料参考,内容撰写,修改审定,打印成册,宣读答辩等内容。
②毕业论文的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戒假、大、空。
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论文课题完成8千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个性鲜明。
③在选题上,要求学生不要求全求大,论题要适中。
题目大了,论述不详,不能全面概括,学生驾驭不了;题目小了,内容无法展开,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论述不充分,势必贫乏单薄。
④从撰写论文始,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探讨,确定选题内容,把握好方向。
选题确定后,要拟定出论文提纲,再交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审定,避免从一开始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⑤答辩时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掌握好语速节奏,语言清晰,表述准确,答辩简洁、流畅。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语言学方面:10个1"对立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现代汉语方面:29个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11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2汉字和汉文化1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14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15部件研究16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17如何整理异体字18如何整理异性词18规范汉字的研究19 汉字的前途20"修辞与语境"浅谈2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2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23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2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2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26谈"成语的活用"27谈"叠用句"28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29 谈"比喻"古代汉语方面:10个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28个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22《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鲁迅小说语言研究述评(转贴)
鲁迅小说语言研究述评(转贴)鲁迅小说语言研究述评徐冬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
但实际上正如黄子平先生在《关于“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笔记》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文学批评却是忘却语言的‘艺术’。
常见的格式是:‘最后,谈谈作品的语言……’……更多的连这‘最后’也没有。
”鲁迅小说研究是鲁迅研究中发轫最早、历史最长、成就最大的一项,但鲁迅小说语言研究却不够发达。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固然是一个奇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
几十年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对鲁迅的小说语言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总体来说,成就不大。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系统的综合的鲁迅小说语言研究论著问世。
这与鲁迅小说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不相称的,更与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符合。
在世纪之交,我们对鲁迅小说语言研究的历史做一个粗略的回顾,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是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一个作家的语言,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风格的研究。
即研究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语言气氛和格调。
(2)语言艺术的研究。
即研究一个作家的语言手段的高超及语言对于实现它的总体命意所起的作用。
(3)语言独创性及对文学语言发展的贡献的研究。
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回顾一下八十多年来鲁迅小说语言研究的进程,并不揣鄙陋略作评价。
一语言风格的研究语言风格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个人风格等等。
这里我们着重指对鲁迅语言个人风格的研究,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二:(1)作家的语言风格是其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的具体体现,研究它必然会折射出其他种种。
(2)第三部分语言独创性的研究较多涉及到其他方面,这里不必重复。
作家的语言风格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艰苦劳动、呕心沥血的过程。
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作家语言运用成熟了的标志。
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就必然有它相对的稳定性。
语言学概论论文
浅析语言的变异【摘要】社会语言学中语言的变异是引人注目的话题。
语言是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的变异有着重大的影响。
语言的变异虽然与社会变化有关,但并不是同步而行的,语言变化是缓慢的,有规律的一步一步地变化,变异是偏离常规的一种变化,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变化。
【关键词】社会;语言变异;一、社会和语言语言的变异相似于语言的变化。
前者是指语体的变化,后者是指语言体系上的变化。
确切地说变异是变化的分枝。
但他们两种变化都离不开外部因素:社会和群体。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现代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而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法和知识范围,而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异的。
但变异并不是无规律的乱变。
语言的变异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不是与社会发展同步而行。
社会的发展是在科学的推动下前进。
通过科学而得来的新事物和新认识要求人们要用新的接受方式来接受它们,从而人不得不制造出一些能表达新事物,新认识的词语。
这些新词语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再在人们使用的语言当中起到变化作用是不是一时半刻完不成的事情。
因此语言的变化有稳定性。
新词语的产生又给语言的变化带来简化性。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缩略语的产生和外来词现象。
人们在交流中通常喜欢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且现代社会要求这简练的言语,因此语言变化更有简练性。
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表示事物意义的词组,可以抽出其中的几个成分构成简称,这往往就是词组缩减构成新词”,这是词语的发展,也是语言的一种变异。
如“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无论是音译的外来词还是借形的外来词都是语言变异的现象。
例如:VS是英语Versus的缩略变体,表示比赛双方的对比。
WHO 是英语World Health Organizition的缩略,世界卫生组织。
音译词中:“沙发”是英语的Sofa音译,“苏维埃”是俄语CoBeT的音译。
汉语AA式构词和构形的重叠-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汉语AA式构词和构形的重叠-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有许多AA式叠字结构,虽然它们都由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而成,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分为叠音词、重叠词和词的重叠三类。
由于这类结构的外貌过于相似,所以学界对它们的归属争议很大。
我们认为,叠音词和重叠词是构词重叠,词的重叠是构形重叠。
一、AA式构词重叠(一)叠音词1.单字不表义。
叠音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表示草木茂盛的样子,灼灼表示明亮的样子。
这类词在古代汉语叫重言词,现代汉语叫叠音词,即两个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在一起整体表示意义。
叠音词是单纯词,以模拟事物的容状声音为主,单字的本身或是无意义,或是另有意义。
[1]猩猩:一种哺乳动物;潺潺:水慢慢流动的样子,这类词的单个字不表义,不是语素,只有重叠后才表示完整的意义,才是一个音义结合体。
2.单字与叠字结构意义无关。
现代汉语有一类AA式叠字结构的单字表示意义,有些甚至成词,但它们重叠后产生的词完全改变了原本单个字的意义,形成一个有全新意义的新词。
我们认为,虽然这类词的单个字孤立存在时确实有意义,在词典中也有单独的释义条目,并且有的还标注词性,但它们与AA式结构所代表的意义毫无关系,它们在重叠结构中不表义,不是作为语素存在的,AA式结构整体才是是一个语素,所以它们应该是单纯词,应该被归入叠音词。
例:区,名词,地区或者行政划分单位。
区区,数量少。
(二)重叠词。
重叠词由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而且这类结构的单个音节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整体意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1.单音节在古汉语中是词,在现代汉语中只是语素,只有重叠后才是词。
例:纷-纷纷,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是众多的意思,是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必须纷纷合用才可以成词,表示众多的样子.2.单音节在现代汉语是词,重叠结构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是单音节和AA式结构并存的一类,这类词主要是亲属称谓词。
韩礼德语言学著作在中国的译介研究——以《汉语语言研究》为例
韩礼德语言学著作在中国成功译介的原因。
关键词:韩礼德;胡壮麟;《汉语语言研究》;译介模式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7-0249-002
一、引言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是伦 敦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新弗斯学派的代表 人物。他曾在伦敦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取得学士学位;后在中国北京大学、岭南大 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得博士学位。他 立足汉语语言实际创作了《汉语语言研究》, 书中收录了丰富的英文论文和调研报告,比 较了北京话和广州话及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 之 间 的 异 同 之 处, 从 音 系、 词 汇、 语 法 等 角度分析近现代汉语语言系统。在导师潜移 默化的影响下,胡壮麟将《汉语语言研究》 译成汉语,一经出版,备受汉语语言研究者 推崇。 二、受 5W 传播模式启发形成的译介 模式 美 国 政 治 学 家 哈 罗 德· 拉 斯 韦 尔 于 1948 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 出 了 5W 传 播 模 式 —— 谁(Who) → 说 什 么 (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 效果(With What Effect)。受 5W 传播模 式启发形成了译介模式,即五个要素与翻译 活动相对应,分别是“译介主体”“译介内 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 三、《汉语语言研究》总体概述 《汉语语言研究》收集了《元朝秘史》 汉译本和珠江三角洲方言调研报告等丰富语 料,从中世纪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汉 语音韵学、语法和话语四个方面分析探究了 汉语语言自身的特点,总结了汉语语言结构 的规律,为汉语研究开辟了诸多研究领域。 韩礼德本人在《韩礼德语言学文集》的前言 中提到他最初所受的语言学训练是汉语研 究,而且一直期望把汉语和汉语方言研究作 为研究普通语言学的主要领域。因此,胡壮 麟选择《汉语语言研究》一书作为翻译文本, 不仅体现了对韩礼德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
语言学纲要参考文献
语言学概论(FYNC200603)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百部参考文献1.[英]R. H. 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黄弗同《理论语言学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9.李宇明《理论语言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刚《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1.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版。
15.[美]J·艾奇逊《现代语言学导论》(方文惠、郭谷兮译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李延福主编《国外语言学通观(上)(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刘伶等主编《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英] 罗·亨·罗宾斯《普通语言学概论》(李振鳞、胡伟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9.马学良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0.倪立民等主编《语言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英] R·L·特拉斯克《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本书编译组译),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
22.[英]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黄长著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3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3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论文》摘要:我国教育教学事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教育教学教育思想是整教育教学核心现代教育思想作种全新教育理论汉语言学教学上有着极借鉴含义汉语言学教学开辟了新途径主要针对基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学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我国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将现代教育思想划分了理论型教育思想、实践型教育思想和政策型教育思想,理论是切教育教学根也是构成教育教学关键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学理论基础支持而实践型教育思想则是指教师日常课堂通长教育教学而逐渐总结出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现阶段教育教学是非常受学生欢迎实现现代汉语言学信息化发展和对学生人才情培养,对实现对汉语言学发展和对学生人能力增强都有着非常重要义络存提高了信息流通速以往新闻要很长才能传遍全国各地而现新闻刚发生已举世皆知汉语言学专业论络代汉语言学与体验探析摘要随着社会济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络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人许多观念和习惯络代临让人们更加方便却无法保证质量传统学作品和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生活而各种快餐化却行其道其实络对传统也有重要义如何实现络代方式与容结合是主要研究问题关键词络代;汉语言学;络代临让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只要愿任何人都可以络上得到数不清著作但是与人们似乎因获取信息方便反而忽视了这些信息价值越越多快餐说充斥着化市场而著作却越越不受重视如何能够让络代信息便利与汉语言学结合是值得思考问题、络代与汉语言学冲突()表现形式上冲突络代信息传达方式与传统信息传达方式有很不由获取信息成高昂所以信息体籍往往倾向集记录量信息这让籍容“干货”较多而络代信息获取是碎片化人们没有、历、兴趣络上量高信息量而是倾向简洁明了标题化语言和图片视频等易理信息力济让信息发布者也倾向使用者更容易接受方式编辑信息络代信息表现形式与传统信息表形式存着尖锐矛盾(二)代背景上冲突络存提高了信息流通速以往新闻要很长才能传遍全国各地而现新闻刚发生已举世皆知获取新闻比更加方便快捷所以络上信息也多半是正发生新鲜事上被量义不所谓“新闻”占据让人们切身体会到了与代系而学作品是语境下完成讲述也是事情现代人这些作品候由代隔阂并没有切身体会代背景上冲突也让学作品不可能络上占据主流二、络与汉语言学作品和谐关系()络丰富了汉语言学容络上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和廉价了量信息被上传到络上人们只要愿就可能络上获取各种学作品学作品只有买和借两种方式买要付出更多金钱成许多也必买得到借则要图馆而络通电子和电子商实现了籍更流通籍不要以实物体任何多媒体终端都可以用甚至纸质减少还降低了对木材(二)汉语言可以净化络环境能够成必然是历史被人们所认可具有重要价值籍这些籍都某方面独特价值或者是历史价值、或者是学价值而如今横行络籍和学作品真正能够量淘沙成当代少又少绝多数都无法历史上留下痕迹这是因籍信息量和价值不足以受住历史考验所以是种回报率更高方式人们作品可以净化心灵、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络上低价值信息三、络代与汉语言学结合()将化络视频让充分利用络代传播方式获得更广泛影响力可以考虑利用更受欢迎信息表现形式传统以主要信息体者看略显枯燥如能够改变成影视作品将学故事框架与图形声音相结合再借助络力量传播开必然会让故事焕发新活力甚至是说艺人表演录像也比纯粹更能吸引人所以将古城化观看视频程更能适应络代传播(二)将课堂变成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如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学作品故事表达将会留下更加深刻印象学作品身就有精彩戏剧冲突和情节矛盾把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能够把学描写变舞台效应无论是舞台剧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够有新感悟比如学生学习茶馆候就可以组织场课改编舞台剧让每学生都能亲身扮演其角色以那角色视角观察剧情走向学生编写剧、排练舞台剧候也要反复对原进行推敲从而对原更加熟悉许多语言无法准确描述场面也可以通现代多媒体技术呈现给观看者更加直观效四、结语综上所述络代到对汉语言学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首先由表现形式和代背景上有比较冲突多数人络代不愿汉语言学作品络技术又丰富了汉语言学容汉语言学作品也能净化络环境让络代与结合可以将化络视频将课堂变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参考献[]杨薇学主与超性及化义[]佳木斯学社会科学学报,06,(0)[]邢若南,袁玖根移动代学生方式改变与传统出版应对[]传媒,06,(06)[3]王德明名著演出络代汉语言学专业学生种与体验汉语言学专业“课堂+舞台”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国学教学,0,(08)[]李岚络代国现代学缺失原因探析[]与写(教育教学刊),0,(06)汉语言学专业论二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学教学分析我国教育教学事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教育教学教育思想是整教育教学核心现代教育思想作种全新教育理论汉语言学教学上有着极借鉴含义汉语言学教学开辟了新途径主要针对基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学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汉语是我国母语也是全世界使用人数多语言现如今国外很多人也开始了国化开始喜欢上了国也学习汉语语言始终都是人与人进行情感沟通交通实用工具汉语言学作语言领域部分我国五千年化历史所占比重也是非常重要从某种程上也是我国传统化象征并对我国现代化所产生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现代教育思想概述我国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将现代教育思想划分了理论型教育思想、实践型教育思想和政策型教育思想教育发展都是通长期不断实践和总结才出现而现代教育思想正是这样种趋势下逐渐形成因这教育思想也代表着我国教育发展真实特理论型教育思想主要是关教育领域些理论性思想理论是切教育教学根也是构成教育教学关键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学理论基础支持而实践型教育思想则是指教师日常课堂通长教育教学而逐渐总结出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现阶段教育教学是非常受学生欢迎而政策型教育思想则是通我国教育部、化部制定明规定而出现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代表着我国教育发展总体方向这种教育思想重要性是非常明显这也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直遵循教学纲基础基现代教育思想汉语言学以学生主体汉语言学教学我们还是要以学生主导始终着以学生教育教学原则让学生成课堂主人般传统汉语言学教学都是以老师主导学生只有被动倾听份儿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我们教师也逐渐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教学理念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我价值并且现代教育思想我们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当让学生从教学感受、体会汉语言学深刻涵比如说我们可以学习古言候我们教师先给学生定进行学习准备让其对言先进行翻译然再由我们教师进行翻译和讲课程讲完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课堂上表现首先要表示肯定这样学生下次授课候才能够更参与其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用情境创设教学法了更适应现代教育发展不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环境下我们教师可以运用情景创设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发掘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汉语言学表达水平除外利用情景创设教学还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汉语言学情景模拟学生能够对汉语言学有更加深入了这对汉语言学教学说义也是非常深远情景创设我们教师还可以适当加入些古代学语言这样不仅可以体现我国古学魅力而且还能够进步提升学生化素养和化礼仪对学生学习汉语言学也是有定促进作用3丰富教学容现代化教育思想下丰富教学容也就成了提高汉语言学教学质量关键由汉语言学这门学科所涉及围非常广像现代学、古言、古诗词等汉语言学都有所涉猎因汉语言问些丰富教学容是非常关键我国汉语言学部分都是想通这样就可以课堂上进行系统性教育教学而学习古汉候还可以适当增加以下常见古汉语词组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古汉语词语有机系起了从而提升了学习整体效率除外我们学生学习汉语言学候对其他方面知识也要进行适当补充学习历史与汉语言学系是非常所以我们学生学生汉语言学候教师可以将些故融入到汉语言学当这样就可以扩学生知识层面对学理也会更加透彻实施开放性教学我们开展开放性教学候首先要明确下汉语言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将教材当做是客观认知对象不断引导学生通判断、推理理教材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当除外我们还要将教材进行多元化看待不要把教师定性理强加学生身上3结语新代背景下,现代教育思想不断更新与进步,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定影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学教学,有助我国人才培养,对汉语言学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使汉语言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汉语言学专业论三汉语言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形势变化较程上改变了教育理念那种汉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和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关键词】汉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国悠久发展历史出现了诸多造诣较高学师将我国化不断传承下但是现阶段有诸多问题出现汉语言学专业发展制约到了就业率提升培养出人也跟不上社会济发展亟改革汉语言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汉语言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标准有较高口头表达和面写作能力现代教育模式下要汉语言专业人才具有更高口语表达和面写作能力且口头表达能够将己想法给融入进展现身化涵通简短语言问题;面写作方面除了能够学创作及评论外还要将己风格展现作品有较完善人修养高校教育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做人培养工作力培养学生精神通些案例让学生们对人质概念进行掌握通学习对人心灵真善美正确认识逐步提升人素质与不断变化社会所适应3优良工作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言二拍”改编价值初探2.刍议典籍英译中汉语音乐美的缺失3.华兹华斯《咏水仙》的格律分析4.易中天教授的词语锤炼艺术5.网络流行篇章互文现象分析6.浅析错别字的危害及产生的根源7.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析有关“雷”的网络词的翻译8.英汉语序对比分析与翻译9.莎士比亚的双关语探讨“三言二拍”改编价值初探摘要:“三言二拍”合共198篇拟话本,这样鸿篇巨制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话本小说从民间创作走向文人案头,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从明末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确立了拟话本的典范。
“三言二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对“三言二拍”的改编价值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三言二拍”改编价值从明末到清光绪年间,约两个半世纪,“三言二拍”的选本达到十四种之多,从明崇祯五年到清光绪甲午年,原刊本、石印本层出不穷。
“三言二拍”中只有极少数篇目是作者独创,其余作品均是在原作蓝本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但正是由于改编这一环节的介入,使得原有故事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得以极大加强。
其价值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传播价值的体现从传播方式上看,我国古代文学中很多经典故事大多是先在民间通过长辈讲给晚辈、评话或是戏曲等形式口耳相传,后经文人进行加工整理,遂变成文人案头的文字读本。
在“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卷,其蓝本就来源自宋元话本。
有了文字读本,受众可以随意选择阅读的时间、空间,不只是文人才子可以将其随身携带,羁旅、书房均可阅读,更重要的是平日里不可走出闺阁半步的千金小姐们由于对外界的渴望,以及闺房的寂寞,文字读本便成为她们最好的休闲娱乐内容。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古代出现了新的传播方式——印刷术,这在科学技术上为载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史志资料记载,仅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印刷、出版物的总量,就超过了前朝历代的印刷、出版物的数量的总和。
在此期间的印刷技术,不仅是活字排版的黑白印,而且出现了石印、水印、彩色印。
在各大城镇、尤其东南沿海各大城镇,印刷厂家、手工作坊大量涌现,仅金陵、苏杭、福州,便有千余家之多。
[1]印刷术的高度发展为图书的快速印刷提供了可能,也为文学的有效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明朝末年小说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得到了迅速传播,拟话本成为了百姓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形式,与儒释道的单纯说教相比,百姓更乐于接受在拟话本中对人的劝诫。
顾炎武在这一现象《日知录》卷十三“厚重”条注说:“钱氏曰: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由此可见,“三言二拍”的传播效果更胜儒释道一筹。
从传播深度看,“三言二拍”的大部分作品主人公形象,由蓝本中的瘦弱单薄转向了丰满圆润,打破了传统的人物描写观,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百姓。
中国文人的作品往往偏爱给故事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以让读者更加心情愉悦地读完故事,受到读者的喜爱,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不仅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改编获得了极大的质感,在故事结局上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改编意向与传播效果。
中国古代文人的史学观念非常鲜明,大多是怀着修齐治平的态度希望着有朝一日能兼济苍生、名垂青史。
在小说的编纂中也往往要力求内容上与帝王将相或文化名人有所关联,认为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因此,“三言二拍”的传播深度比前人作品大幅增强,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与欢迎。
二、娱乐价值的体现娱乐功能是市民文学的最基本特质之一。
明代中后期以来,拟话本的勃兴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市民文学繁荣的一个具体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统治的严酷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人们往往受到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和封建思想的压迫,人性不能得到伸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不问政治,只图眼前的安逸及时享乐。
与此同时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生活水品得到提高,也需要在紧张的工作、劳动之余得到休息,获取感官上的需要。
[2]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说:“宋元时,有小说家一种,多采间巷新事为宫闱承应谈资。
语多俚近,意存劝讽;虽非博雅之派,要亦小道可观。
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
一二轻薄恶少,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广摭诬造。
非荒诞不足信,则亵秽不忍闻。
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莫此为甚!而且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
……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
”由此可见,当时的读者对这种“古今来杂碎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兴趣的着眼点是这类故事的“佐谈谐”功能。
正因如此,冯梦龙和凌濛初把文学看作是受众的消费品,因而着力在拟话本中凸显其娱乐功能。
由于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加之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进行商业运作,社会进入了用钱来实现小说消费的阶段。
文学消费市场的需求要求作者必须与读者相联系,从而达到双方平衡。
[3]《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沈将仕三千买笑钱,王朝议一夜迷魂阵》,作者明确指出编纂文章的娱乐目的:“说得来好笑好听。
”《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吴衙内临舟赴约》中吴衙内有一个“贪食症”的毛病,导致后来秀娥小姐私藏吴衙内后,向父母索取大量食物,吓得贺章夫妇以为女儿得了异症,四处寻医问药,大夫、巫师不知请了多少,而那些庸医还振振有词,各种名目开列齐全,让人读后不禁会心一笑。
《醒世恒言》第十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缘》、《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莽儿郎惊散新莺燕,龙香女认合玉蟾蜍》等借才子佳人历尽坎坷,最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大团圆结局让人读后赏心悦目,充满了娱乐消闲意味。
三、表述价值的体现明代的“较优秀作品”代表当数“三言二拍”。
“明人作品,也深受宋元话本影响,基本上保持口语化的优点。
其中较优秀作品的文学语言,是结合着明朝的北方话和江南通用的口语、宋元的某些口语,以及某些比较浅显的文言,基本上尚能融合一体。
其中完全口语化的部分,很接近现代的口语”。
[4]《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描写社会底层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在对原有故事的改编中都带有明显的通俗性,百姓读来没有任何的晦涩之感。
明代由于印刷术的普及,文学也开始大范围流传,不再只掌握在贵族士大夫手中,普通百姓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识文断字。
于是百姓对通俗文化的一股大规模的需要应运而生。
冯梦龙、凌濛初正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化艰深晦涩的文言文为浅近易懂的白话文,虽少了文言文的含蓄隽永,但却直白亲近,其通俗性获得了大量的群众基础。
冯梦龙、凌濛初在“三言二拍”的序言中都明确指出自己的写作动机,冯梦龙是因为“贾人之请”,而凌濛初是由于冯梦龙的“三言”在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所以在“肆中人”的鼓励下开始编著“二拍”。
而他们也非常明确自己的读者群体就是普通的市井平民,所以在对原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着力去靠近市民生活,尽量用平白朴实、通俗易懂的文字来呈现给读者。
“三言二拍”对原著的改编具有强烈的庶民意识,得到了百姓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1]冯道信.嘉靖皇帝与明朝中后期的小说勃兴[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59.[2]王艳玲.李渔“无声戏”观念下的拟话本小说创作[D].华南师范大学,2007:12.[3]王艳玲.李渔“无声戏”观念下的拟话本小说创作[D].华南师范大学,2007:11.[4]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459刍议典籍英译中汉语音乐美的缺失摘要: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
典籍英译中通常注重意义的翻译,忽略了语言音乐美的传递。
本文拟以《天净沙·秋思》英译为研究个案,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及是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两方面分析,说明汉语音乐美在典籍英译中的缺失。
关键词:典籍英译汉语音乐美缺失《天净沙·秋思》个案分析一、前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文字与文化传统独具魅力,而作为华夏文明精髓的典籍浩若沧海、灿似明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语言,典籍英译——把中国典籍翻译为英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典籍英译中国典籍通常文字精练、思想深邃,具有浓厚的本国文化的底蕴和色彩。
因此典籍英译具有穿越历史时空和跨越地域文化两大特点,既需用异国的文字再现出本土的传统文化,又要使译入语读者领略异国文化的瑰丽美妙。
在典籍英译中如何忠实地传递中国文化的意、韵、味,使异语读者不仅了解中国典籍的“名”,而且能够体味中华文化的“道”,也成为了典籍英译的焦点问题。
作为一种符号,中国典籍作品是意义、风格和功能的总和。
典籍的美是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文体、韵律、选词和语气等合起来构成典籍文本独特的风格。
只有在尽力再现这些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三、汉语言的音乐美典籍中语言形式美的一大特色就是极富音乐性,其音乐素质异常突出,而构成音乐性的主要因素为声韵、声调、音步。
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通常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单念时,每个音节的时值大致相当。
它的音节都能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结构简单而整齐,而且全由乐音充当,声韵组合规律性,没有清浊塞音,这使得它在使用押韵这一节奏方式时,韵与韵之间的相互响应比较明显、响亮、和谐。
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到元曲,句句韵、隔句韵、一韵、换韵、交韵、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平声韵与仄声韵等,押韵的方式不断变化,但押韵这一汉诗的基本特征在古典诗歌中一旦形成,便从来没有改变,以至对汉语文学来讲,基本上是“无韵不成诗”。
汉语元音音高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了声调。
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是有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而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大多是无声调语言,因而很难利用音高这个十分重要的语音要素形成其语言的音乐性。
四声高低曲折,富于变化,而在音高变化的基础上,汉语言就出现了平仄律、抑扬调。
平声字发音时间长,仄声字发音时间短;平声字是高调、扬调,仄声字是低调、抑调。
平仄的搭配调节,实际上是声音的抑扬、高低、长短的搭配调节。
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汉语诗歌特别重视平仄、高矮,高矮相间,如同颜色的斑斓,这样拼成的诗句才好听,才优美。
所以要谈汉语构成,先得说汉字,先得说汉字的声调。
高高矮矮、抑抑扬扬的汉语诗歌是有音乐性的,诗句的音乐性正来自单字的音乐性。
”[1]频频出现的明亮元音,高低起伏的声调,明快协调的节奏,使汉语言犹如音乐旋律,富有入耳动听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