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三部分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0006课程名称: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黎晓华审核人: 汤皎宁批准人:汤皎宁2013 年 3 月 15日制(修)订课程名称: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英文名称: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cultural relics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教材: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王富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文物鉴定基础王琦、林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文物鉴赏指南马承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古陶瓷鉴识杨静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青铜器鉴赏张懋鎔漓江出版社,1993课程性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学生掌握材料现代检测方法,应用于古文物分析鉴定,尤其是针对文物金属材料进行逆向工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还原科技历史,提高学生对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并能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考古的最新进展。
课程简介:《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文物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中材料发展史;2、文物材料的性能及分类;3、青铜文物分析鉴赏;4、古钱币分析鉴赏;5、古陶瓷材料分类及鉴定;6、玉器及珐琅彩材料分析鉴赏等。
本课程面向校内文、理各专业,尽量照顾学生的特点,做到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在讲授中让学生对中华古文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1.绪论文物与材料分析、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定义、文物的分类、文物定级、收藏概论2. 文物与文化、文化飞地3. 文物的价值及分级原则、文物的时限、文物分类;4. 文物鉴定领域现状分析;收藏与鉴定概论;5. 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础知识6. 不同历史时代青铜器鉴赏7. 青铜器材料冶金学研究、纹饰文化欣赏。
文物保护中的文物鉴定与鉴赏技术研究
文物保护中的文物鉴定与鉴赏技术研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明的遗产。
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鉴定与鉴赏技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文物保护中,科学的鉴定与鉴赏技术能够确保文物的真伪与价值,同时为文物的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文物鉴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物鉴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文物鉴定通常依靠专家的经验与直观判断,但这种方式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而现代的文物鉴定技术采用了多种科学手段,如放射性测年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微观成像技术等,提高了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鉴定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文物的材质、形态、纹饰等方面的特征,来确定文物的年代、真伪、作者等重要信息。
例如,放射性测年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文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来确定文物的年代。
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文物辐射的光线谱来判断其材质。
微观成像技术可以对文物表面进行高清显微观察,以揭示文物的制作工艺和修复痕迹。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文物鉴定的可信度,并帮助保护者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
二、文物鉴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物鉴赏是指通过对文物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估、品鉴和欣赏。
传统的文物鉴赏多依赖于专家的审美经验和文化素养,这种方式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因此,研究和应用鉴赏技术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
现代的文物鉴赏技术借助先进的数字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观察环境,提供更真实、更全面的文物鉴赏体验。
比如,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还原文物原本的形态和色彩,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物作品的独特魅力。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鉴赏者身临其境地欣赏文物,提供更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文物资料的智能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鉴赏指导和推荐,提升鉴赏者的水平。
三、文物鉴定与鉴赏技术的应用案例文物鉴定与鉴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二部分
【遗迹】 指古代的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
及 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寺 庙址等,还包括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井、窑址、壕沟、栅栏、围墙、界壕等等。
【树木年轮断代】 利用古代木材断代法以确定古代遗迹年代的一种方法。树木生长,每年 【穆斯堡尔断代】 埋藏在地下、水下或地表的陶片,受到高能宇宙射线和地层内天然放射 【放射性碳素断代】 测定古代遗存绝对年代的一种方法。自然界中的碳有其放射性的同 【热释光断代】根据岩石自古以来受到天然射线辐照而俘获的电子几亿年来被牢 固地捕捉
马踏飞燕 - 形状外观 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 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 跑疾速的雄姿。
马踏飞燕 - 力学分析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 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发现发现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铜车马的发掘
1978 年 6、7 月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冢西侧约 20 米处钻探,当探铲进入到地下 7 米左右深度时,碰到了坚硬的物体。一个金光闪闪的泡状物体随探铲破土而出。根据其形 状和花纹,考古专家们立即断定,这是一个金质的马饰品,如果它是马洛头上的一个金泡, 那么,地下就可能埋有马车。
浅谈文物的鉴定与鉴赏
浅谈文物的鉴定与鉴赏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遗产。
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是保护文化遗产和推广文化的手段。
本文将从文物的定义、鉴定、鉴赏和保护四个方面浅谈文物的鉴定与鉴赏。
一、文物的定义文物是指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价值的物品,包括器物、器皿、器具、柏林、碑刻、书法、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文物依据其历史年代的不同可分为考古文物、古代文化文物、近现代文物。
文物的鉴定是指根据文物特征、时代背景、工艺技艺等方面的考察,判断其真假、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过程。
文物鉴定的关键是综合分析,需要考察文物的时代背景、材料质地、工艺技术、制作风格等多个方面。
1、时代背景文物的时代背景是鉴定文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如对于一件器物,需要考虑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使用方法等,以此判定它的真实性。
2、材料质地对于文物的材料质地,需要进行科学分析。
比如青铜器的金属成分、陶器的质地等。
科学的分析能够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的准确性。
3、工艺技术和制作风格工艺技术和制作风格是文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的文物往往有着不同的工艺技术和制作风格。
这些特点能够帮助鉴定人员确定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
三、文物的鉴赏文物的鉴赏是指赏析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意义和历史。
文物的鉴赏有助于推广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1、历史价值文物的历史价值是指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通过鉴赏文物,可以深入了解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发展,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文化价值文物的文化价值是指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鉴赏文物,可以领略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精华。
文物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也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四、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是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维护的过程。
文物保护的关键是要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同时要抵抗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侵害。
1、环境保护文物保存的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恒定,避免热、湿、光线等因素的损害。
文物鉴定与鉴赏概述
文物鉴定与鉴赏概述
一、文物鉴定
1.鉴定方法
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分为考古、学术研究和科学实验三种。
考古方法是通过田野考古工作,了解文物出土的具体情况和背景信息,包括出土地点、出土年代等。
学术研究方法是通过对文物的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等进行研究,结合历史背景、题识等资料,进行比较推断。
科学实验方法是通过对文物进行技术检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碳十四测定、颜色测定等,以获取更加精确的文物信息。
2.鉴定内容
3.鉴定标准
文物鉴定的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学术界的共识。
各地博物馆、文物鉴定机构也会有自己的鉴定标准。
此外,文物鉴定还需要根据文物特点与背景资料进行判断。
二、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是以审美和文化价值为核心,从艺术角度欣赏和理解文物的过程。
通过文物鉴赏,人们可以感受到文物携带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1.鉴赏要素
文物鉴赏的要素主要包括文物的历史背景、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
2.鉴赏方法
3.鉴赏技巧
文物鉴定与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定可以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为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鉴赏则可以让人们欣赏文物的美,并从中获取历史与文化的滋养。
因此,对于文物的鉴定与鉴赏,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对历史和艺术的热爱与敬畏。
科技考古教学大纲
####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科技考古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和保护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科技考古概述1. 科技考古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考古学的定义- 科技考古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科技考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 科技考古的主要方法- 地质学方法- 地貌学方法- 水文地质学方法- 环境考古学方法- 植物考古学方法- 动物考古学方法- 气候考古学方法- 历史地理学方法3.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文物保护技术- 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考古技术与方法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原理-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GIS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4. 考古发掘技术- 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考古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5. 植物考古学方法- 植物考古学的定义与意义- 植物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植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6. 动物考古学方法- 动物考古学的定义与意义- 动物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动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遥感技术在夏商周时期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遥感技术在秦始皇陵考古中的应用2.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GIS在三星堆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GIS在金沙遗址考古中的应用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秦始皇陵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金沙遗址考古中的应用4. 植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植物考古学在半坡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植物考古学在良渚遗址考古中的应用5. 动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动物考古学在半坡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动物考古学在良渚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和应用。
尔雅通识课-《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
尔雅通识课-《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1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起源于哪一年•A、1900.0•B、1921.0•C、1935.0•D、1947.0我的答案:B2苏秉琦是哪所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创始人•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复旦大学•D、中国科技大学我的答案:B3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不包括•A、研究对象•B、研究方法•C、研究目的•D、研究主体我的答案:D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C5在龙骨药材上有下列哪项重要考古发现•A、汉晋简犊•B、龙门石窟•C、甲骨文•D、良渚文化我的答案:C6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A、王国维•B、梁启超•C、章太炎•D、季羡林我的答案:A7敦煌石窟是由一名道士在1899年发现的我的答案:×8影视作品里的考古学家和真实的考古学家是有差别的我的答案:√9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我的答案:√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二)1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A、墓葬•B、房屋•C、道路•D、鼎我的答案:D2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用具•B、生活用具•C、房屋•D、刀我的答案:C3“三器说”是哪国人提出来的•A、英国人•B、埃及人•C、丹麦人•D、西班牙人我的答案:C4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是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我的答案:√5地质学的发展和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对科学考古学起到重要的影响我的答案:√6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挖掘我的答案:×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1人类第一次合成的金属材料是什么•A、铜•B、铁•C、金•D、银我的答案:A2人类第一次能够合成的材料是什么•A、铜器•B、铁器•C、陶器•D、银器我的答案:C3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影响因素不包括什么•A、磨制石器的出现•B、铜器的出现•C、农业生产的出现•D、动物的驯养我的答案:B4石器时代可再分为四个时期,关于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B、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晚石器时代我的答案:D5人类经历铜器时代的时间是最长的我的答案:×6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一)1夏鼐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A2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A、苏秉琦•B、夏鼐•C、张忠信•D、樊锦诗我的答案:C3中国的考古在国外倍受好评我的答案:√4三峡工程没有对古代遗存产生建设性破坏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二)1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A、房屋•B、村落•C、道路•D、武器我的答案:D2下列属于遗物的是•A、运河•B、房屋•C、耳环•D、墓葬我的答案:C3拍卖行要先鉴定真假再拍卖我的答案:×4发掘品的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传世品的一样,没有谁高谁低之说我的答案:×5在自己田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属于个人所有我的答案:×6发掘品是经过科学考古工作清理出来的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三)1下列哪个陵墓可能是目前唯一未被盗过的•A、昭陵•B、永康陵•C、贞陵•D、乾陵我的答案:D2武则天葬在哪个陵墓里•A、定陵•B、昭陵•C、乾陵•D、秦陵我的答案:C3非法盗墓文物者现在可以判死刑我的答案:×4改革开放以前,盗墓现象非常普遍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四)1青铜器时代完全被铁器时代取代是在什么时期•A、夏•B、西周•C、初秋战国•D、东汉我的答案:D2中国从什么时期开始制作铁器•A、夏•B、周•C、春秋战国•D、秦陵我的答案:C3铜石并用时代主要是用哪种铜•A、青铜•B、红铜•C、黄铜•D、灰铜我的答案:B4长江流域相对于黄河流域进入铜石并存时期较早我的答案:×5青铜时代,中国主要用铜器做武器和礼器而不是生产工具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五)1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什么学科范畴•A、人类学•B、历史学•C、哲学•D、语言学我的答案:B2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主动挖掘的帝王陵墓是哪一个•A、定陵•B、乾陵•C、秦陵•D、德陵我的答案:A3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我的答案:√4考古学的工作方法更接近于历史学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六)1人类历史上合成的第一种材料是什么•A、磨制石器的出现•B、陶器•C、铜器•D、铁器我的答案:B2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不包括下列哪项•A、文字•B、金属•C、石器•D、城我的答案:C3下列哪项可称之为考古学之根•A、田野考古学•B、水下考古学•C、航空考古学•D、科技考古学我的答案:A4田野考古学是根据考古方法进行划分的我的答案:√5田野考古学不包括地下考古学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七)1下列不属于田野考古学的工作方法的是•A、调查•B、发掘•C、清理•D、分析我的答案:D2水下考古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很发达了我的答案:×3实验考古学也叫模拟考古学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八)1越王勾践剑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铁•B、铝•C、铜器•D、锡我的答案:C21977年12月复旦大学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下列哪种文物进行了无损科学研究•A、曹操头骨•B、越王勾践剑•C、金缕玉衣•D、《兰亭集序》我的答案:B3世界上最大的钟——“钟王”是哪国制造的•A、中国•B、美国•C、英国•D、苏联我的答案:D4航空考古学的主要工作是航空拍照我的答案:√5墓葬里的有机物不能直接取样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九)1人工驯养和人工栽培大概出现在什么时代•A、1万年前•B、2万年前•C、5万年前•D、5000年前我的答案:A2人类从大概在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原生活•A、5000年前•B、1万年前•C、2万年前•D、5万年前我的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A、植物考古学•B、动物考古学•C、陶瓷考古学•D、美术考古学我的答案:D4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环境是包括所有的自然环境,不管其是否与人类生活有关。
博物馆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文物鉴定与鉴赏》
博物馆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征稿:文物鉴定与鉴赏关注收藏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分类: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哲学与人文科学> 考古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地方:安徽快捷分类:历史国际刊号:1674-8697编辑Q Q :3425393745国内刊号:34-1312/K邮发代号:26-228创刊时间:2010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下单时间:1个月内业务类型:杂志征订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月刊)创刊于2010年,是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
《文物鉴定与鉴赏》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
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设置双轨鉴定、文物科技、研究探索、收藏?投资、人物专访、文博论坛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收录/荣誉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录名家推介汤洪泉作品欣赏汤洪泉;2+1+121-122鉴·赏_亮鉴金木无声润万物——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清代金漆木雕雅赏欧阳桂兰;4-7折取一枝悬竹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陈淳《四季花卉册》赏析江洁;8-10边寿民干笔小品册页赏析徐丹;11-13葫芦岛博物馆馆藏建昌东大杖子战国青铜器精品赏析李乐;14-17独具特色的魏晋铜镜——馆藏神兽镜初探刘文明;18-19临夏州博物馆馆藏金代刻字铜镜赏析杜马玉;20-21盛世写真——临海市博物馆馆藏汉唐铜镜鉴赏滕雪慧;22-24长征时期闽西红军系列文物故事赏析邹淑红;25-27青瓷莲花尊——六朝博物馆明星展品赏析王超;28-29北宋对钱艺术赏析王洪照;30-31鉴·赏_稽古东渡日本的德化窑“玛利亚观音像”陈颖艳;32-34从常州博物馆馆藏南宋戗金漆奁图案谈宋代坐墩李梦晨;35-37碾子坡、北吕、西村墓地试析——先周、西周时期墓葬材料所反映之社会稳定性的探讨张德仁;38-43中国画色彩的复原与加固巫骁;44-47评级币的保障及优缺点探析朱伟;48-51王诜“宝绘堂”藏品之来源考述杨宝宝;52-54关于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分析李清;55-57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历史时间概况以及名称解读刘扬;58-59 周煌书法艺术的美学风格阐释李振文;60-61女侠谁识杨叔姬谢娟;62-63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袁强亮;64-65巴蜀印章的出土及研究现状王明亮;66-67梅庵旧闻孙倩;68-69A。
考古类书籍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古墓、珠宝、古尸、陪葬,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
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
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
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语文答案)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答案:A(A项“对西方文明理论进行系统论述”错误,材料一重在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理论方向指导,并没有对西方文明进行系统论述。
)2.答案:D(D项“科技考古作为后过程考古学的得力助手”错,原文观点是科技考古是“过程考古学”的得力助手。
)3.答案:B(材料二第一段的核心观点是:要更新考古范式,充分利用科技方法协同考古工作。
A项属文物考古;C项属遗址考古;D项属文献考古。
三者皆为传统考古,并未与科技考古相结合。
)4.答案:B(A项依据材料二第一段梳理,错误有两处。
应该先“提供问题导向”,才能指导“提炼隐形信息”。
同时,“更新研究范式”的目的是进行“考古学的历史重建”,而不是“重建文献历史”。
C项依据材料二第三段梳理,错误有两处。
“超越器物分类”是例证中田野考古工作者在探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时的具体做法,与相关梳理不属于同一个逻辑层面。
同时,考古学阐释要重视的是“文化变迁的内部动因”,而不是“外部动因”。
D项依据材料二第六段梳理,“熟悉田野考古”和“掌握社科理论”是针对理科背景出身的学者提出的“重视学科沟通”的要求,没有涉及针对“田野工作者”的要求,无法实现多学科融合,形成研究整体。
)5.答案:①材料一是从政治家的角度高屋建瓴地为新时代的考古工作作宏观的理论指导;其目标是依托考古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材料二是从考古学者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将科技与考古相融合;其目标是建立历史、科技和人文整合的考古学,从而真正实现国史重建。
(每点3分,其中角度1分,目标2分。
)6.答案:A(祖父充当副驾耕田是在“牧业转为农耕”时的相关情节,不是在“云青马就这样为我家效劳了二十几年”之后。
老人这样做是出于对云青马的爱惜。
)7.答案:C(文中母亲劝说父亲的情节确实给故事增添了温情的力量,但这一劝说主要出于母亲的“心地纯良”,而不是真正理解祖父的心愿。
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探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1 概述3D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普及,几乎各行各业到处可见3D数字化身影的展现。
在国外,3D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设计、制造、消费等行业的创新基础和新的竞争高地。
在国内,据悉已经有一些世界级文化遗产及一些博物馆,如故宫、布达拉宫、上海博物馆、南京朝天宫博物馆等已经开始了三维数字化尝试和实践。
但目前对于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并未全面普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尚属先例。
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实施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工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智慧博物馆技术支撑体系、知识组织和‘五觉’虚拟体验技术”。
《规划》要求推进文物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研究信息化整合共享工作,建设国家文物大数据库。
文物三维数字化是文化遗产保护新的重要科技手段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博物馆藏品的三维数据化重建,观众可以交互浏览,对文物进行放大、缩小、360度旋转、测量等操作,还有文物数字档案、数字化展陈、文物虚拟修复、考古遗址虚拟漫游、文物高精度复制等,实现文物全方位的观赏、收藏、管理,扩大博物馆在全社会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和发展潜力。
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损毁极为严重。
所幸,美国人安德鲁·塔隆(Andrew…Tallon)早在2015年就已经通过激光扫描为它建造了三维模型。
借助于存留的三维模型,巴黎圣母院恢复原貌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并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有这种运气。
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馆内2000万件藏品化为灰烬。
中国四川江油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东岳殿发生火灾,大殿主体建筑被烧毁。
上述火灾的发生令人痛心,也为文物安全敲响了警钟。
考古学的三级学科
考古学的三级学科
考古学是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知识的学科。
根据其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考古学可以分为三级学科。
第一级学科:原始考古学。
原始考古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最早人类的活动和文化现象。
其研究对象包括早期人类、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和人类活动遗址。
原始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野外考古发掘和实地调查,结合化石、遗物、遗址等多种考古资料,推断人类早期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等。
第二级学科:历史考古学。
历史考古学研究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和人类活动遗址。
其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和建筑遗址、城市遗址、墓葬等。
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古、文献资料和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还原历史时期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背景。
第三级学科:文化考古学。
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是文化现象和人类社会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其研究对象包括艺术、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学等方面的遗存。
文化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文物、艺术品、建筑遗址等文化遗产的研究,结合多个学科、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总之,考古学的三级学科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这种学科体系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 1 -。
《中国古代文物鉴赏》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古代文物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艺术系开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
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品的鉴赏知识进行综合学习、运用。
这是一门对理论与实践的要求都很强的课程,也有很大的实际运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中国古代文物鉴赏”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的文物。
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1、艺术价值;2、科研价值;3、经济价值。
教学的内容主要选择书画、玉器、青花瓷、原始陶器、青铜器、雕塑等儿个大项。
分别从艺术品的三方面价值进行教学讲解。
本课程是理论课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对作品的欣赏与鉴定,必须接触实物,主要是通过教学图片和实物鉴赏来学习。
所以实践的“动手”(实物上手)与具体的动手制作不同。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文物品价值概论课时:X周,共9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论第一节文物类型第二节文物法第三节拍卖与拍卖法第四节文物鉴赏基础\结语思考题:1、学习文物法应该注意什么?3、学习拍卖法应该注意什么?第二章玉器鉴赏课时:X周,共9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论'玉器开展史第二节玉器的材料与工艺第三节和田玉第四节地方玉'结语思考题:2、简述中国主要玉石的种类。
3、阐述玉器开展史上的几个技术关键。
3、旧玉器如何判断?第三章古代青花瓷器的鉴赏课时:X周,共X课时教学内容概论第一节:青花盗器的开展史第二节:元代青花瓷第三节:明代青花瓷第四节:清代与民国青花瓷'结语思考题:1、简述青花瓷的历史。
2、元青花的特点是什么?3、判断旧青花瓷的条件是什么?第四章早期(汉代以前)陶器鉴赏课时:X周,共9课时教学内容概论第•节:早期陶器的开展及常见种类第二节:早期陶器的常见图案第三节:早期陶器鉴赏'结语思考题:4、简述陶器史开展的几个关键。
5、简述陶器断代的关键。
3、认识彩陶的主要图案。
第五章古砚鉴赏课时:X周,共9课时教学内容概论第一节:古砚开展史第二节:各时代的古砚材料及工艺第三节:古砚的装饰第四节:古砚鉴赏、结语思考题:6、筒述砚台开展史。
科技考古考研试题及答案
科技考古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结合了考古学、科技手段和方法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目的是:A. 古代艺术品的鉴赏B. 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C. 古代文明的起源D. 古代科技的发展答案:D2. 在科技考古中,放射性碳定年法可以用来测定:A. 古代陶器的年代B. 古代金属器的年代C. 古代有机物质的年代D. 古代建筑的年代答案:C3. 下列哪项技术不是用于考古发掘中的科技手段?A. 地球物理勘探B. 遥感技术C. 基因测序D. 人工挖掘答案:D4. 通过分析古代陶器的化学成分,科技考古学家可以:A. 确定陶器的产地B. 了解古代饮食习惯C. 推断古代气候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5. 在考古发掘中,使用地球化学分析可以:A. 识别不同土壤类型B. 确定遗址的年代C. 分析古代人类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科技考古学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A. 碳-14定年B. 热释光分析C. 同位素分析D. 光谱分析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准确性?A. 样品的保存环境B. 样品的污染C. 地球磁场的变化D. 样品的物理状态答案:A, B, C8. 科技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哪些方面?A. 经济结构B. 社会等级C. 技术发展D. 宗教信仰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科技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科技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技考古学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无损检测,从而评估其保存状况和潜在风险。
其次,科技考古学能够帮助确定文化遗产的年代和来源,为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科技考古学可以揭示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为研究古代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信息。
最后,科技考古学还能够为文化遗产的修复和复制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作者:钟明剑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3期摘要: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探索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一个窗口,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产。
对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技术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全面提高文物保护开发的技术水平。
文章应用文献分析、技术探索、实践与理论结合等多种研究方式,探索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并对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解决的方式,推进文物保护与开发的传承创新。
关键词:三维数字技术;文物保护;文物开发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3.0190 前言文物是探索世界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这种宝贵的资源却是不可再生的,运用科技的力量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有效的开发、利用,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双新的眼睛,对于传承和弘扬文物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文物背后所彰显出来的民族精神、历史意义,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保护和开发都是对文物进行发展的不可分割、紧密连接的部分,通过技术化的手段,能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1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开发中的优势1.1 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三维数字记录与数字保存,更有利于对文物的整体形象进行展现,体现保护的全面性。
例如,常见的数字化手段、逆向工程、3D建模,虚拟现实技术,都可以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在三维扫描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大量的文物数字模型库,建成数字文物博物馆,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对一些破损面积较大的文物,起到一个有效的数字修复效果,减少二次伤害,避免频繁的运输或展示造成损伤。
同时对文物的缺损部分,也可以采取这种数字化修补的方法,完成非接触式的保护。
1.2 文物数字化开发的优势数字技术也为当前文物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产业化是文物开发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让文物开发的价值被市场认可,被消费者接受,才能够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链条,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实现文物价值與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平衡。
《文物鉴赏》教学大纲
《文物鉴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物鉴赏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4课时开课单位:政史学院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性质:中国古文物鉴赏包括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几种常见的古器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钱币等)的欣赏鉴定等几个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展。
它是师范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学习好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广大在校学生认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并且可提升学生中文物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培养参与市场投资收藏能力,造就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文物鉴定人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限选课程。
其教学目的为: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增强依法保护、管理文物的自觉性,基本上掌握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钱币等主要类别文物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史学理论等知识和基本理论。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文物学概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物含义的演变、文物学的研究范围、文物管理的内容与手段、文物管理的法规;理解文物学的特点、文物学的任务、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掌握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理解并掌握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和发掘管理等专项内容。
本章重点: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本章难点: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物学及其研究范围一、文物与文物学文物含义的演变;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的种类和条件;文物学的特点;文物学的任务;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文物学的研究范围研究文物的价值和作用;研究文物的分类;研究文物的鉴定;研究文物古迹与古器物;研究文物管理;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第二节文物的价值和作用一、文物价值的认识二、历史价值三、艺术价值四、科学价值五、文物的作用文物的教育作用;文物的科研作用;文物的借鉴作用;文物开发为旅游资源的作用。
考古文物发掘和鉴赏
考古文物发掘和鉴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积淀愈加深厚,人类历史在各处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虽然岁月已经久远,但是它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科技的、经济的甚至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考古文物发掘和鉴赏逐渐成为重要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一、考古文物发掘考古文物发掘是对文化遗存进行探究的不二选择。
在中国,考古发掘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每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都意味着对于一个文明的深入了解。
在完成这一项工作时,我们不仅可以在现存的文化记载中查看到那些被现代人忽视而平凡的细节,更能通过现场的发掘还原一些非文字化的历史。
在考古发掘中,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证文物的完整性,也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
同时,可以协助统一et的规划和文物的保护。
很多重要的考古发掘都是通过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进行的,因此我们都能够通过这些途径更好地了解历史。
二、文物鉴赏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文物以多种形式存在,有壁画、石刻、书画、玉器、陶器、青铜器、图案、印章、铜镜等多种多样的形态。
但是,鉴赏文物并不仅仅代表着上面列举出来的一方面,鉴赏文物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文物鉴赏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丰富的知识。
比如,在观赏青铜器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器形、纹饰、器质等多种因素。
只有对于这些细节的完全把握,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物蕴含的人文、社会、科技等信息,同时掌握古老的文化内涵。
在过去很多年里,鉴赏文物的学科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
三、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应该是考古鉴赏的重点之一。
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开展必要的科研、完善基础保护、加强内部管理等等。
在可以采用的方法中,化学清洗、传统修复手法、高温干燥等都试图改变文物原有的状态。
但是,这些方法也带来了一定的争议。
出于种种原因,文物保护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和学术探讨。
文物考古与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
文物考古与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摘要:文物是人类历史过程中流传、遗存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文化创作、商业发展、生活水平等。
目前在我国文物市场中存在很多赝品,导致珍贵文物不能被有效识别,给人们的鉴赏和购买收藏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做好文物考古与鉴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本文针对文物的考古与鉴定方法做出探讨。
关键词:文物鉴定文物鉴赏方法技术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和发展情况。
现代历史考古研究人员通过对文物的鉴赏和分析可以对当时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等进行研究和了解。
对文物的研究也是我国进行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式。
然而,当前文物造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隐蔽行业,对我国的文物市场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很多喜好收藏的人士因为辨识失误而上当受骗,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文物鉴别的技术研究,让人们掌握更多更可靠的文物鉴别方法,掌握筛选出伪劣假冒文物的能力,使人们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文物的鉴定方法1.分类法为了方便文物的管理和研究,将混合在一起的文物划分成相互排斥的类别就是分类法。
文物定义和文物分类之间联系紧密,如针对青铜器等定义特殊的文物,只要与青铜器特征相符即可鉴定为此类文物。
通过定义对文物进行分类鉴定是文物鉴定工作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实际上文物分类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文物鉴定。
2.比较法有了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法也可以称之为类比法,是在文物鉴赏中一种常用方法,一般是将两种不同文物进行对比研究,找到相同点。
比较往往是从文物的表面纹理、整体造型等方面进行相似比较,找到二者之间特征相近的地方,从而寻找其关联。
一般这种比较常常会选择一个标志性文物作为标准,将可能存在联系的文物与其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找到其内在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做出对文物的准确判断。
3.辨识法辨识即通过分析、考证、检验等各个手段对文物进行鉴别,追溯其本质。
辨识工作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它是通过观察实物而判断其所属的年代以及类别,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文物辨识经验。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五部分
推荐的书目
杨静荣 著,古陶瓷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懋鎔 著,青铜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3。 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远东出版社, 1985。 丁 孟 著,铜镜鉴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王琦、林健 编著,文物鉴定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马承源 著,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二。古玉 古玉为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 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 等优点,遂为世人所喜爱并逐步成为封建礼 制的重要表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收藏玉器的时尚,商代妇好墓中就有红山文化、石家 河文化时期的玉器出土,历代君王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 器的收藏家;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明代 曹昭的《格古要论》、清代吴大 的《古玉图考》等都是古玉收藏与研 究的论著。我国的玉雕自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七千 余年的发展,成为蜚声世界、独步天下的工艺美术品,在世界上三个以 制玉而闻名的国家(中国、墨西哥、新西兰)中最为源远流长。
第六章:玉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一。玉器的产生 玉器从旧石器时代的产生,到现在至少有5000年 的历史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最好见证, 他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变迁。他的佩戴是社 会地位的象征。另外,从艺术角度来讲,他从一块 石头精雕细琢成一件精美的器件,更是中国文化的 结晶。比如:玉剑,玉观音,玉如意,玉马,手镯, 麒麟,等等这些。哪一样都富有中国的民俗知识。 所以说玉不仅仅是人类雕刻技术发展过程的见证, 更是历史文化变迁,人们习俗的最好证明。
第三,制作工艺的成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运用简单的锤击法、碰 砧法逐渐过渡到采用间接打击、钻孔、琢磨等制造技术。在峙峪遗址出土的石制饰品中已能看出制作者 的高超的技术;而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饰品制作技术更是熟练。距今8200-8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市敖 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一对玉玦,这对玉玦工艺先进,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原始玉器。 当这三个条件成立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先祖就进入了“玉器时代”,大量玉器开始出现。 这个阶段人们重视的是玉器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如兴隆洼遗址出土的多为巫术用具,在距今 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玉石器数以千计,共有玉环、玉玦、玉管、玉珠四大品种;在几 乎同时期的河南裴李岗文化中也出土了2件圆形绿松石饰,中间穿孔,一长一短,扁平绿松石饰1件, 弧背,中间穿孔。这些玉器在当时均属于巫师装饰类玉器。距今约6000-4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出土了大 量动物形玉饰和勾云形等玉饰,从出土位置看,勾云形玉饰和马蹄形箍置于巫师的头部或胸部,玉猪龙 形饰放在人体腰部,玉鸟置于胸部,可见红山文化早期玉器大多也用于巫师佩饰。
考古学中的文物分类与鉴定
考古学中的文物分类与鉴定考古学涵盖了大量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文物分类和鉴定。
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
文物从出土到最终成为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珍品,需要经过一系列分类和鉴定的过程。
一、文物分类1. 材质分类文物的材质主要分为石器、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纺织品、书画等。
材质不同,文物的制作工艺、保存状况和年代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青铜器主要分为商、周、汉、唐、宋等时期,而纺织品则需要依靠纤维材料的鉴定和纤维构造的分析来确定年代和地域。
文物的分类需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年代特征来进行。
2. 时代分类文物的时代分类也是考古学中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文物分类中,多数文物被按照历史时期及其风格来进行分类,如黄河流域文化、青海文化等,而世界文物分类则主要分为古文明、中世纪、现代等时期。
时代分类对文物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
3. 功能分类文物的功能分类也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文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地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用途,因此根据文物的功能进行分类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的背景和历史文化。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大多用于宗教祭祀和政治宣传,而汉代的青铜器则多用于生产和生活。
文物的功能分类也有时与其材质分类相结合,即根据材质和功能来对文物进行分类。
二、文物鉴定文物鉴定主要是指通过外观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来确定文物的品质、真伪、年代和制作工艺等信息的过程。
文物鉴定是文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市场交易的基础。
1. 文物形制鉴定文物形制鉴定主要是通过文物的形态、样式和构造等来鉴定文物的特征和年代等信息。
例如青铜器的形制分类,可以根据器底、器肚、器口、器耳、器钮等不同部位的特征,来确定器型和时代。
2. 文物材质鉴定文物材质鉴定是对文物材质的分析和鉴定。
对于不同的文物材质,鉴定的主要方法也不同。
例如对于玉器,主要是通过硬度、密度以及颜色、纹理和质地等特征,来判断玉器的真假、地域和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陶瓷器鉴赏
一、陶器的制作与品种
【 陶 器 】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 江流域一带居 住的先民们已学会烧造陶器。据推测,最早 的陶器可能是在树枝等编的篮子或箩筐外涂上粘土,经火烧 后,粘土烧结,成为陶质容器。后来,人们逐渐从泥条盘筑 的手制过渡到轮制,陶器制作愈益精巧,成为人类普遍使用 的器皿。早期陶器有红陶、灰陶、黑陶、夹砂陶、彩陶等, 以后又发展到建筑陶、艺术陶等。陶器原料取用方便,一般 粘土即可制成,烧造火候较低,烧造也较容易,器物有的不 上釉,有的上釉或绘彩。历史上最有名的陶器除了原始社会 的陶器外,还有汉代的铅绿釉陶、唐三彩陶器和明清宜兴、 石湾等地区的陶器。
【石湾窑】佛山石湾窑在今广东佛山市,始于宋代(亦有一说始于唐),极盛于 明清两代。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 但仿中有创。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寂 圆叟在其《陶雅》中盛赞石湾窑变釉色:“广窑谓之泥均,其蓝色甚似灰色┅┅ 于灰釉中旋涡周遭,故露异彩,较之雨过天晴尤极浓艳,目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 厥体态。┅┅又有时于灰釉中露出深蓝色之星点,亦足玩也。”
。Leabharlann 【法华器】初名“粉花”、“珐华”、“法华”。明代山西南部流行的 一处低温釉陶器。其釉的配制和成份和琉璃釉大致相同。只是釉中助熔 剂不同,琉璃釉以铅为助溶济,法华釉以牙硝为助溶剂。法华器装饰方 法沿用彩画中的立粉技法,在陶胎上以特制的管袋将立粉勾勒成凸出的 纹样轮廓,然后再填入黄、绿、紫等釉料,入窑烧成。明代法华器多陶 胎,清代则用瓷胎。制品有花瓶、香炉、塑像、罐、钵。纹样有花鸟人 物等。
【红陶】红陶是一种在较低温度下的氧化气氛中 烧造的陶器,烧成后胎 质呈红色,故名红陶。主要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 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 浜文化、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及大溪文化等。晚期如山东龙山文 化、中原龙山文 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均有红陶烧造。红陶烧造 范围十分广泛,因而造型、纹饰均十分丰富,烧造时代延续了整个新石 器时代, 夏、商以后逐渐衰落。
【紫砂器】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 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 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 水也有茶香。
二、瓷器的品种与鉴别
【 瓷 器 】瓷 器 是 由 我 国 古 代 首 先 发 明 , 并 长 期 烧 造 , 尔 后 传遍世界各地。瓷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细腻而白晰的特殊泥土作原料。最优质的瓷土是 景德镇附近高岭村所产的白土(俗称高岭土)。经过选 择和加工,使之成为含铝量高而含铁量低的优质胎土。 二、瓷器一般均上能耐高温的釉(也有不上釉的素烧瓷, 如瓷塑类)。 三、烧造火候高, 普通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700℃—800℃,而瓷器 通常在1000℃以上,有的高达1300℃—140 0℃。由于温度高,叩之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高温瓷器 釉色永不脱落消退,易于洗涤,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国瓷器的烧造从低级到高级, 技法不断提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品, 也成为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白陶】白陶,就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 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料, 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 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器 型种类不多,有鬹、盉、爵、豆、钵、罍、壶、卣、觯等。 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 址中皆有发现。
【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主讲人:黎晓华 H1-403 单位: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Email: lxh@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本知识 第三章:青铜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第四章:陶瓷器鉴赏 第五章:古钱币收藏与鉴定基础 第六章:铜镜收藏与鉴定基础 第七章:玉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德清窑】 德清窑是烧造早期黑瓷的重要窑场,同时兼烧部分青釉瓷。窑址在今浙江省德清 县,烧造时期约在东晋至南朝的一百多年间。是以 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 瓷闻名的古窑场。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 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影响很大。
【邢窑】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 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邢窑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邢窑白瓷的制作工艺,经专家研究 试验已摸索探究出来,并在其主要产地临城县被仿制成功,千年名瓷重新放出迷人的光彩。
【越窑】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大本营在越州(今绍兴)。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等地。 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 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 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 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 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 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 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辄万件; 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 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 就
【陶俑】古代用来陪葬的陶制塑像。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体、动物等 一起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战国时期殉人制度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 出土的兵马俑、山东陶乐舞杂技俑、四川陶说唱俑、河南技乐俑等形象真实,栩栩如生。 商周时期的陶俑朴拙疏略,春秋战国时期的简洁生动,秦代已达到准确写实的娴熟程度。 汉代陶俑的种类、数量、材质、水平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陶俑造型优美,动作滑稽可爱。 隋唐时期陶俑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文官、武士、仕女、牵驼、牵马、戏弄、骑俑、 胡俑成为这一时代的常见种类,尤以色彩斑斓、奇伟多姿的三彩俑堪称中国陶俑的压卷之 作。五代陶俑风格大变,镇墓的神怪俑受到重视。宋代以后,焚烧纸在丧葬中盛行,陶俑 的使用骤减,至清初遂告绝迹。
【灰陶】 灰陶是指一种胎体呈青灰色的早期陶器, 由于在温度较高的弱 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而胎骨较坚硬。灰陶的制作在新石器时代属于较 进步的工艺技术,商周时期,灰陶成为陶器中的主流产品。常见灰陶有 泥质和夹砂两大类,泥 质灰陶多用作饮器、食器、盛储器等,夹砂灰陶 多用作炊器 和部分饮器。商周时,城市的兴起导致制陶业的进一步繁荣, 灰陶也开始进入建筑用陶行列,产品有陶水管 、筒瓦、板瓦等,以后又 烧成大量瓦当。灰陶的使用时期很长,历代皆有烧造。
推荐的书目
杨静荣 著,古陶瓷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懋鎔 著,青铜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3。 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远东出版社, 1985。 丁 孟 著,铜镜鉴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王琦、林健 编著,文物鉴定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马承源 著,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几何印纹陶】印纹陶是指表面压印几何纹作装饰的陶器,也称几何印纹陶器。几何印纹陶可分印纹软 陶和印纹硬陶两种,一般胎质为紫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及黄褐色。陶瓷烧成温度比正常邮票 较高 因此敲击胎体有铿锵之声,有的陶器表面还有透明体。印纹陶文化是以几何印纹陶器为主要特征 的南方文化系统,在一般,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分布 其中沿海一带最为盛 行。夏代是几何印纹陶发展的过渡时期,作品很少到目前为止 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和福建一带。商 代几何印纹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所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在河南的 网站,从出土商代早期,陶器和邮票 表面装饰是一种拍印的叶脉纹,十分精美。
【早期青瓷】东汉、三国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烧造的青瓷,一般称为早期青瓷。在浙江上虞、 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发现了一些东汉青瓷窑,最典型的是上虞小仙坛窑,所烧青瓷光泽 感强,吸水率低。烧成温度达到1260℃—1310℃的高温,釉色青绿,从各方面看 已大大超过原始青瓷制作。
【早期白瓷】早期白瓷的制作以北方地区为 重点。尽管南方地区曾出土过少量制品,但大量 白瓷出于北方,如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出 土的白瓷即是一批典型产品,胎土较细白,釉层 较薄,色泽乳白或白中泛青。
【早期黑瓷】几乎在东汉青瓷出现的同黑釉瓷器也在浙江上虞、宁波等地烧造成功。这种与青 瓷一样, 同为铁元素呈色剂的产品, 釉 色漆黑闪亮,但胎骨略比青瓷粗糙,器形品种 也较少,其烧成温度约1200℃。
【上虞窑】上虞窑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烧造青瓷的窑场。小仙坛青瓷在1260℃—1310 ℃高温 烧成。帐子山、龙泉堂的青瓷产品分别达到 1280℃和 1300℃左右。上虞窑的发现对研究 中国瓷器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黑陶】黑陶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 得名,又称龙山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 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蛋壳陶】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 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蛋壳 陶的质料全部是细泥质的黑陶,不含任何杂质。薄陶胎是制作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最 薄部位在盘口部分,薄者0.3毫米,个别有薄至0.2毫米的,一般在0.5毫米左右。柄部和底 座因要承托上部重量,陶胎略有增厚,但常见也不超过1-2毫米。器身高度不超过25厘米, 重量多数为50-70克。有“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之美誉,这种一触即倒, 易于破碎的珍贵器物绝非一般生活用具,可以断言“蛋壳陶”应该是专为礼仪用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