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初稿
题目: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系别:政法系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欧阳仁伟
指导老师:李文涛
[摘要]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曾创造过无数奇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培养和陶冶民族精神、民族素质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关键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的灵魂所在,它铸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以及中华儿女的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道德教育和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应当贯穿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的始终。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崇尚人际和合、社会和谐、天下和平的伦理文化,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我们构筑现代精神文明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丢弃和遗忘。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同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大学生身上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阻碍,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疏离传统文化的现象。
第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堪忧。曾有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40%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与此同时应用型书籍占据了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一半以上,娱乐休闲类书籍在大学校园同样也很受欢迎。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对古代经、史、子、集甚少阅读,能完整背出古诗词并回答出作者的更是极少。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同时,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知识很少涉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甚了解。
第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淡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质体现在“德”“善”“和”三方面。“德”指人的本性、品德。“善”指好的行为、品质,是内在德性主导下的外在良好行为。“和”指相安,谐调,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的概念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共生、长远发展。三个方面综合,很好地体现出了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然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会通”、“见利思义,诚信为本”、“勤俭廉政,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等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大学生中日渐式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诚信缺失、自制力差、道德实践不足等问题,可以说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观念和意识十分淡薄。
第三,传统文化践行危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先哲经过五千余年的生活实践沉淀下来的,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的实践。而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是蕴含在人文科学中的普遍价值观念,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拷问,是对人类存在价值的肯定,是对至善、至美精神境界的追求。人文精神体现了一种对人的存在、发展的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而现在,人们常常用“有技能,没素质”;“有知识,没文化”来评价当代的大学生,这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精神状况堪忧。在社会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下,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和引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快餐文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崇洋媚外等,代表了一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模式。如今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思想空虚、精神虚无,性格脆弱、思想呈病态发展趋势。同时,一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公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弱化,并出现沦丧趋势,校园内出现了吃喝族、恋爱族、牌迷和电脑游戏迷等类人。
学习功利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在他们看来,学习仅仅是为了生存,学习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他们普遍过度关注个人的发展,而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相对淡漠,理想主义人生观基本为大学生所抛弃,价值观处于追求实际、立足现实的态势上,这也跟当前社会上的功利化和实用化倾向有关。
课余文化世俗化。大学生课外文化和闲暇生活,对他们认识生活、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身社会化进程。但是,由于受近些年来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的矛盾,使得许多学校周边的低俗文化场所(影视厅、歌舞厅、网吧)生意火爆,而且许多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继承出现种种失误导致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以一边倒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现了几十年的裂痕。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现衰落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渗透,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收到了排挤。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是时代不可逆转之趋势。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乘机进入大学生的思想领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来势汹汹的外来文化面前,一些大学生由于防范意识差,对西方文化产生好感和认同,逐渐引发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虚无主义心理,崇洋媚外就是一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