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难点,年年必考。

其不仅数量多(《大纲》规定120个,但高考又不仅限于这些),而且变化灵活,意思不易确定,因而合理推断词义在考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介绍八种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

1、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信”,这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1999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借助课文推断词义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同一词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再确定文言语料中该词的含义。

如1998年全国卷第16题“金人曳出,击之败面”一句将“曳”解为“蜂拥”,将其放在句中考查作“出”的状语似可通,这是不顾它本身的含文而望文生义。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3、借助语境推断词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理解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把理解代入语境中,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应为正确,这就是常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如《祭十二郎文》“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一句中的“犹”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再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十二郎”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更”才更合理。

再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是指根据上下文及语境,推断出某个文言词句中实词的具体含义或概括其意思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 参考字典解释:查阅文言字典或相关的古代文献,寻找该词的常见释义和用法。

2. 理解文句结构: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从谓语、宾语、定语等元素入手,推断实词的意义。

3. 推测相反词义:根据上下文的对比,推测实词的意义可能与其相反。

4. 综合语境含义:结合段落的主题和论述内容,推断实词的意义,考虑其在文中的角色和作用。

5. 联想原义:通过联想推断实词的意义,尝试找到词语的本来意思。

在推断实词的过程中,需要对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典型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提高推断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

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

根据语境和语言规律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1.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

(言听计从)2.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通五经,贯六艺。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比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变姓名,诡踪迹。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如:4.声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的意义。

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5.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中跬步的意义。

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又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构成对举,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同理可以推出梅以欹为美,正则为景句中欹的词义为不正或倾斜;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中的殚义可由熟悉词竭的意义推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

6.选项推断法一般来说,文言文后边的设题的选项实际上是对文言文选段比较晦涩难懂的关键字词的某种注解,要充分利用设题的选项理解原文,交互理解。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讲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讲
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有“魏王折节割地”的句子,可由“折节” 联想成语“折节下士”“低头折节”中的“折节”的意思,可确定“折节” 是改变志节的意思。
6.利用联想迁移法,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教材例句不一致的一项
是 ( D)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后汉书·吴汉传》)
·
教材例句:听臣微志(《陈情表》)
听:准许,成全
B.叩之泠然中五声(王世贞·《<宗子相集>序》) 中:符合 教材例句:其·曲中规(《劝学》)
C.入池城,隳踏田,民怨(《资治通鉴》) 隳:毁坏
教材例句:隳·名城,杀豪杰(《过秦论》)
D.厌黎藿,慕膏粱(陆游《绪训》) 厌:满足
·
教材例句: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 “厌黎藿”中的“厌”是 “厌恶”的意思,教材例句中的 “厌”是“满足”的意思。
“轻视”他。
(2)为部民所詈( 辱骂 )
·
[解析] 结合语境“知县周以中巡视乡里,百姓无礼,他非常生气,逮捕了很多
民众”可知,百姓的行为应是“辱骂”。
(3)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怠慢 ) [解析] 从语境看,吴履·察知百姓的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
在周以中看来,这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因此可以借助“形旁”来推断词义。例: ①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 “鸷”,从“鸟”从“执”,凶猛的鸟,可推断“勇鸷”指像鸟一样勇猛。 ②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2021·全国甲卷) “剽掠”中“剽”从“刀”,“掠”从“手”,讲的又是契丹军队的事,因
【对点训练】
3、利用相邻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怨恨 )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归纳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归纳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归纳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 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6.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 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
四、结构分析法
怎样根据结构推测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讲求对仗(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 语言现象很多,甚至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 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据 之进行判断,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 性、词义。
•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 “攴(pū) ”与敲击有关。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
退兵驻扎到江北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素辞善的留,侯只张是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4.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选拔) 评量选拔才学俊秀的人物
5.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 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
二、字音推断法 (通假分析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 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 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通假字与本字或音同或双声 (声母相同)、或叠韵(韵母相同)。 如“蚤”通 “早”,“要”通“邀”,“裁”通“才”,“亡” 与“无”, “见”通“现”。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 “卒”通“猝”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庭 ”通“廷” (形声 字代替声旁字)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怎样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怎样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学法指导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较多,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理解的实词该怎么办呢?结合各种已知条件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三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并理解文言文。

一、字形推断法字形推断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较多,在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大家如果能熟知形旁的表意功能,从字形的结构特征入手,就不难推断出实词的含义。

一般来说,凡是从“贝”旁的字多与“钱”有关。

古时的贝壳被作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所以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如“赐”“赊”“贿”“赈”等;从“玉”旁的字多与玉石珠宝有关,如“琳”“琼”“瑜”“环”等;从“灬”旁的字多与火有关,如“热”“煮”“熏”“煎”等;从“隹”旁的字多与“鸟”有关,如“雀”“雏”“隼”“雕”等;左边从“阝”旁的字多与山有关,如“陵”“陟”“险”“陡”等;右边从“阝”旁的字多与地名、城镇有关,如“郭”“邦”“郊”“都”等;从“宀”旁的字多与房子有关,如“家”“安”“宅”“宇”等;从“纟”旁的字多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如“绮”“结”“纤”“纱”等;从“禾”旁的字多与五谷有关,如“种”“稻”“稼”“秧”等。

在学习《劝学》时,一些同学无法理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中的“骐骥”一词。

两个字的形旁均为“马”,故不难推知其与马有关。

在学习《琵琶行》时,一些同学无法理解“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绡”。

“绡”从“纟”旁,应该与丝织品、绳索有关,结合全文,可以推知该词指的是“生丝织成的薄纱”。

在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时,一些同学无法理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实词“组”。

“组”的偏旁为“纟”,应该与丝织品、绳索有关,而其前又有“系”字,故不难推断出“组”指的是“绳索”。

二、结构推断法结构推断法,即结合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来推断实词的词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瀚无际的沧海。
苍鹰 , 跌跌撞撞 , 缺少目标。
五、 在内容的表述上有常识性的错误, 有
语病、 错别字
例 9 仿照例句的格式, . 根据提供的开头, 仿写句
子。
例 10.仿照示例, 以生活中的物为对象, 如荷、 芽、 果等等, 选取两个对象物, 为下列汉字作出有创
意的解释。

如果没有理想 , 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 , 飘双 荡荡, 没有方向。 如 果 没有 理 想 ,人 生 就 像 误例 : 如果没有理想 ,人生就像一只无头的苍 蝇, 哼哼嗡嗡, 到处乱撞。 误区分析:仿写的句子结构形式一致, 属于假设关 系的复句, 并且也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点名了理想对人 生的指导作用。但是整个句子缺乏美感, 趣味不高。 答案示例:如果没有理想, 人生就像一只折翅的
计, 始速祸焉” 速” 我们可联系成语“ 中“ 字, 不 速之客” 速” 中“ 的意义, 可以推断出文言文中 的“ 为“ 速” 邀请、 招致” 之意。 五、 利用上下文的语境 词语具有多义性, 但是, 在具体语境中, 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实践证明, 把握语境,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是明确词义的好方
但这显然与原文意思不合。因此,可推断出 “ 在此处应是“ 、 投” 弃”“ 放弃” 的意思。
六、 利用课文联想
中的“ 当什么讲呢?句中的“ 是“ ” 周” 周密” , 就可反推“ 是“ 隙” 不周密”“ 、粗疏” 的意思。 又 如“ 贤俊者自 可赏爱, 顽鲁者亦可矜怜。”贤 “ 俊” 贤能而有才智” 是“ 的意思, 那么,顽鲁” “ 与“ 贤俊” 对称, 其义应解释为“ 愚昧而蠢笨” 。
里显然说不通, 此处“ 用如动词, 鄙” 应解释为
“作 邑 当边 ”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果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过分析“井蛙”与“海”的对比,可以推断出“井蛙”表示的是局限于狭小范围的人或事物。

2. 类比推断法:根据文言文中的类比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俛仰一世也。

”通过类比“相与俛仰”与“夫人”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相与俛仰”表示的是对人的尊敬与敬仰。

3.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道”表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

4. 反义推断法:通过寻找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蜀将何以待之?”通过对照“蜀将”与“待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待之”表示的是应对、对待的意思。

5. 对比推断法:通过对比上下文中的其他实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通过对比“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左右流之”表示的是水流的方向。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准确推断出其具体的含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在文言文中,实词所占的比例很大,再加上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活用现象的出现,想要准确解读实词的意义,难度很大。

在每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第一个选择题就是实词词义的判断,做好这个环节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和学生答题帮助很大,以下就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教学实际介绍几种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方法。

1. 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

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

例如:(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韩非子·和氏》)(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

(《韩非子·说疑》)(1)句中的“间”,是个会意字,从门从日,像光从门缝中透入,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义是“缝隙”。

(2)句中的“刖”是个形声字,根据“月”和“刀”相合之形,“月”表音,“刀”表意,可推知它有“砍”、“截”、“断”之意。

(3)句中的“领”,这个词有脖子、衣领、带领等义项。

《说文解字·页部》:“领,项也。

从页令声。

”这是一个形声字,意符是“页”。

“页”的本义是人头,凡是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

由此我们看到,“领”的上面几个义项中,脖子的意义是本义,衣领和带领等意义都是由脖子的意义引申出来的。

此句中的“要”、“领”用的都是本义,和手足相对,指“腰”和“颈”。

方法小结:(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2)用“ 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例句:①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结论:用“ 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丝绸有关(3)用“ 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璐:美玉﹚结论:用“ 王”作偏旁的字与玉器有关(4)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 ——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 ——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
(选自《弇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 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 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 建沿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 丝毫的用处。只有宗子相不这样。他担任考功郎时有声望,因为不能依附 权贵,不久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倭寇连续侵扰福建沿海,他安置吏民,管 理兵器粮食,制度是地方上最好的。后来又因辅佐他人升职成为读书人的 表率。等到他临死之时,家里祭祀,有人为他哭泣,宗子相在家里一直不高 兴,说:“麒麟凤凰,难道能和鸡犬共处吗?不能实现,没有圣世。我讨厌我的 鸡犬,将要离去了!”李攀龙大加称赏,写诗道:“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飨食。” 他们这些人所提出的主张都是这样的。
模拟训练
文言文挖空训练 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填在后边括号内的横线上。 戴胄忠.清.公.直.( 忠诚、清廉、公正、耿直 ),擢.( 提拔 )为大理少卿。上以 选人多诉冒.资.荫.( 假冒资历和门荫 ),敕.令.( 下令 )自首,不首者死。未.几. ( 不久 ),有诈.冒.(伪造资历 )事.觉.( 事发 )者,上欲杀之。胄奏. ( 上奏 )“据法应流.( 流放 )”。上怒曰:“卿欲守.法.( 遵守法律 ),而使 朕.( 皇帝自称 )失信乎?”对.( 回答 )曰:“敕.者.( 皇上的命令 )出于一 时之喜怒,法.者.( 法律 )国家所.以.( 用来 )布.( 公布 )大信于天下也。
门径);那些批评宗子相的少年,认为宗子相想越过渡口放弃木筏。然而这 向来不是宗子相的本意。我绞尽脑汁,竭尽所能,来迎合物境。如果与物境 相合,那么我就取它全部的优点,不合那么我姑且取它的优点并承受它的缺 点。字不得在句中重复,句不得在文中重复,我时时用良马,依照次序跟天 下的中下之人相争,如果一次不胜,那么剩余二次必胜,如此罢了。现在他 的文章都在,即使他稍稍不如刘桢、左思、杜审言、王昌龄等人,却能跟随 在众贤人之后,宗子相也很乐意。

文言实词推断五种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五种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五种方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文言实词推断五种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实词推断五种方法: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如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B项“乃皆易十二蹑”,根据上文“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可知,此处“易”应为“改变”,而题干中将其解为“交换”,显然脱离了语境,是错误的。

再如2003年春季高考安徽、内蒙古卷第11题C项:“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慢,诋毁。

”,此处的“慢”,是否作“诋毁”解呢?上文讲“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捕之不获,怒,尽絷(拘禁,笔者注)其乡邻”,吴履到任后,察之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

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项“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天津卷第11题C项“一日一夜与虏相及”,题干解为“达到”,据原文“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可知,此处应为“追赶”意。

文言实词推断五种方法:联想迁移法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遇”的义项有:相遇(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际遇(斯固百世之遇也)、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待遇(盖追先帝之殊遇)、对待(不如因而善遇之),语文读本中有“遇人恭谨”(《汉书?季布传》),也作“对待”解,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六种方法及训练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六种方法及训练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六种方法及训练高考不仅考查120个常见实词,还考查许多陌生、疑难的实词的含义,以及常见实词的不常用含义。

为此,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靠临场推断,且两者要紧密结合。

推断有方法技巧,掌握主要推断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应对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重要策略。

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即时巩固1(1)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来推断加粗字的意思。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______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______③则思(慎)始而敬终。

______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______⑤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_____(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对称法的运用。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2.语境推断法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特点来推断实词含义。

这是推断最主要的方法。

文言文的语境,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是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

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

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实词题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

“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 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生之有时而 用之亡度”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 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 (生产东西需要时间,而使用起来却挥霍无度)
另外,有时也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 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 义,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 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ráng)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 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 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 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半步,跟“步”并列)
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
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 写出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通“掌”,执掌 )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 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 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 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 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 辅佐军事。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据形索义法 四、结构分析法 二、通假分析法 五、语法分析法 三、联想推断法 六、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1. 结合语境呀!就像你看“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狐狸说的话和它的行为,结合起来不就能明白“假”是“借助”的意思嘛。

比如“沛公军霸上”,结合前后文就能知道“军”是“驻扎”的意思啦!
2. 联想成语啊!很多文言实词都能和成语联系起来呢。

比如说“不速之客”,那“速”不就是“邀请”的意思咯,像“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的“爽”,不就和成语意思一样是“差错”嘛!
3. 分析语法呀!从句子的结构去推断实词含义超有用的呢。

像“范增数目项王”,“目”在这里作动词,不就是“用眼睛示意”嘛,这很好理解呀!
4. 利用对称呀!有些句子结构是对称的,对应的字词意思也相似或相反哟。

就好像“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和“用”不就是一个意思嘛!
5. 借助旧知呀!学过的知识也能帮大忙呢。

比如知道“爱”有“爱惜”的意思,碰到“爱其财而易之以羊”就能明白这里的“爱”也是“爱惜”啦!
6. 参考字形呀!有些字的字形就能透露出意思呢。

像“禾”字旁的字很多和庄稼有关呀,“籍吏民,封府库”中,“籍”不就是登记的意思嘛,和竹片有关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方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就没那么难啦,要多用多练才能更熟练哟!。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推断】 ①“意”后面带有宾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 ② 的 “ 意 ” 作主语,为名词,④的“ 意 ” 用法与 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 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 为“意图”或“心意”。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动词, 腰里佩着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由也? ”
讥笑。
遇: 《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对待,招待。
务: 《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亮躬耕陇亩, 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 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 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隆中对》
(的确、确实)
海客谈瀛州,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 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 褒义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对称结构互解法 (相反、相近) 语法分析法(语法) 联想推断法(成语、教材) 代入翻译法(上下文)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3、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zī](。财) 4.王怒曰:“劓(yì)之。” (割掉鼻子)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6.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7、可以独飨白粲
(践,踏 )
(飨, 食用;粲, 米一类的东西)
8、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
二、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 时,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 从通 假角度考虑, 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通“纵”, 放纵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2
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4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2
3
4
5
6
6、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
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如今年高考卷四川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 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答案:A。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这几种推断方法能灵活运用,还是要依赖于比较好的语词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单独运用或者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来解题,就比只凭识记来应对显得聪明多了。
考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一共有120个,而每个实词都是多义词,要把这些实词的用法和意思全部识记基本上不可能,那么什么样的作法可以减少这种难度,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需要培养对实词的推断能力。
01
“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02
3、根据词语构成推断词义
汉语的构词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推断。如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使用的词是打击,爱憎,愉快,词语中的各个部分有时是可以相互注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 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 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
讨论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 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2. ‚进之(人名)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 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 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 ‚殛‛的意思吗?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
同义复用。“冲”即“幼”,“年 幼”
试试看:
(2006年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堪:胜任 纠:纠正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D、本为羁旅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羁旅:寄居
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贝-- 金钱 纟-- 丝麻 求-- 毛皮 鸟雀
歹-- 死亡 月-- 肉 目--- 眼
隹(zhuī )--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缢:上吊,吊死﹚ (缒:用绳子往下吊)

②自缢于庭树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试试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试试看: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可以独飨白粲
(飨, 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
想想看: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 是地方乊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 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乊意。
2、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 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 “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瞎了一只眼 )
试试看: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
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3、迨诸父异爨cuàn ,东西多置小门。
(灶台,烧火煮饭)
4、彀gòu士十万人
(弓箭手)
想想看: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 2.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通“现”:出现
试试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义对文,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 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以,被任用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同义复词:“敝”:疲劳 3、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结构观察法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
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 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
推知它的意义。
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 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 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 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 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通“促”,催促
试试看:
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跳蚤。无法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 “复”——通“覆” 3、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




试试看 汆 氽 歪 凼 垚 犇
想想看: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 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象 形字本身就是描画事物形态而成。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 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动物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 的行为有关
禾-- 五谷 皿-- 器具 宀-- 房舍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复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 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 推测实词词义。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排斥、排除)
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
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
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
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 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