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论文]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的人才的重要阵地,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一、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公共艺术课程是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和文化形式展现出来的艺术活动。
公共艺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更是关系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公共艺术课程能够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公共艺术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与社会进行更加紧密的互动,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现状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过于注重理论。
在过去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过分注重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新颖和特殊,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存在不足的情况,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设置也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再次是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手段较为陈旧,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
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
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比赛,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给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艺术和设计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培养任务越来越重。
背景介绍了解到,现如今的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已成为各大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创作和传播方式也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艺术的需求。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
【背景介绍】部分完毕。
1.2 问题阐述目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导致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协调,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不佳。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受金融支持不足、政策激励不够、教师培训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研究意义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艺术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公共艺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论文在高等院校中,艺术类大学生在专业上有别于其他类别学院的学生,他们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具有的共同特征之外,又具有明显的艺术个性特征。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也应该制定有别于文理类学生的管理方式。
为了适应艺术类学生专业特色及学习的需要,我们要把握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自身的行为规范的度,必须不断地加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研究高职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艺术类学生和其他类别的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它决定着我们在艺术教育管理上必须进行一种创新。
这种创新应该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要不断地去更新甚至淘汰以往陈旧的理念,建立一个适合当下艺术类教育个性化的管理规范。
我们要立足教育的普遍性,把科学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学校的教育中,以学生为之根本、以教促管,实操并举,同时,也要主动吸引社会其他资源和力量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以此来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根据这类高职学生的特性来安排并订制一套符合实情和具体问题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这样才能够从源头和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管理现状第一、艺术类学生的思想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远比其他文理科学生要活跃和开放。
但是,在信念方面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得较为匮乏。
他们对国内新闻政治相比文理科类学生普遍表现有点漠然,他们虽然具有活跃的思维,却没有参与政治的兴趣;他们虽然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娱乐新闻媒体和其他方面。
同时,他们个人的心理毅力不够坚定,容易误入歧途。
第二、艺术类学生行为习惯较文理生偏低。
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迟到现象、无辜早退、旷课、考试随意缺考、考试不诚信还有夜不归宿等方面。
由于这些问题发生的长期性、普遍性,对从整体上扭转学习风气造成了不少困难。
第三、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相对而言不高,他们在招生录取时的分数较文理科类的学生要低许多,高职类艺术专业的情况就更加明显。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共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公共艺术素养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要明确课程目标。
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批判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实践技能包括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掌握艺术表现的技巧和方法。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展览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项目实训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艺术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培养具备公共艺术素养的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还需要加强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一、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目标的课程。
在职业教育中,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因为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公共艺术课程恰恰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个方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特色地域、时代特点的各类艺术形态,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全面、较高的人文素质。
这是一种文明素养,可以使学生更加具备国际视野,更容易融入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公共艺术课程是教学艺术美学、审美知识等内容的课程,因此,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公共艺术课程,学生会对艺术作品、文化背景和时代脉搏等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领悟能力,使他们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而且能够成为具有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
公共艺术课程是一门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可以感受到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和意义,从而加深对生活中不同事件的观察和分析,提高现象洞察力,有利于学生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有意义的行为。
虽然公共艺术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注重作品的表演,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绘画、音乐创作等自主感知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和创造的乐趣。
2、强化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很重要,但是目前的教学中,理论学习的比重过多,实践性不够强。
因此,需要加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掌握公共艺术所需的技能。
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
![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045f6f783e0912a2162a3c.png)
浅析高职高专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向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是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根本,也成为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整合教学改革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实行引进项目等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来进一步全面推进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一、明确艺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艺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水粉、建筑透视、表现技法、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这些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摄影、绘画等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基础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专业针对性的能力培养艺术课程更多地让学生观察实际事物和接触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形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基础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色彩修养。
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如环艺专业侧重三维空间的塑造,平面专业重二维空间的构成等,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和徒手绘制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艺术基础课程就是培养和训练人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物体三维体积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对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体结构,因而学生在从事设计之前必须具备对物体三维体积的观察力。
此外,大多数人是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想象力的。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

萋
关 于高职 院校公共艺术课 课程建设 和教学改革 的思考
一 邓 全 明
白教育部于 2 0 0 6年发布 了《 学校 艺术教育工作 规
因材 施教是 教育 的基本 原则 之一 . 这意 味着我 们 开展 教育教 学活 动之前 , 首先必须 认识 我们 的教育对 象 的特点 以及相应 的教育 目标 , 开展 高职 院校 公共 艺 术课 教学改 革也是 如此 。 业性是 高等职业 教育不 同 职 于普 通高等 教育 的一个本 质特征 , 已成 为职业 教育界
省 “ 业 学 校 学 生 的 认 知 特 点 以 及 与 数 学 学 习 的 矛 职 盾 意 的 是 , 并 [ 1 课 这
不 意 味 着 职 业 院 校 学 生 的 智 力 明 显 低 于 同 等 其 他 学
了决定 性 的东西 , 由此 ,艺 术 作 品被 理解 为生命 之 完 美 的象 征性 再 现 。每 一种 体 验 似乎 正 走 向这 种再
法。 并形成可操作性的工作 思路 , 以便推广。 全校 的班主 任每人研究一个案例 , 一学期下来数 量就可观 了 , 比较
敏 感 的德 育 问题 也 会 一 个 个 凸显 出 来 , 如 : 亲 家 庭 诸 单
任经验交 流会 , 定期开展案例研 讨会 , 促使年轻班 主任
快 速 成 长 , 步 趋 向成 熟 。 逐
形 式 , 断 提 高德 育 工 作 者 自身素 质 。 不
趋 势的问题 等 。 都在班 主任研 究范 围之 中 , 进行专题研
究 , 德 育工 作 达 到 “ 使 实实 在 在 , 时 刻刻 ” 时 的效 果 。 案 例研 究 不 仅 提 高 了德 育 工作 的有 效 性 , 促 使 班 也
大学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改革

大学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
然而,当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
因此,改革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改革背景与目标改革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改革目标:1.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2.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3.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改革措施与实践1.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更新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
例如,可以增加现代艺术、设计、音乐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注重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2.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线上线下相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完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创新成果等纳入评价体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实现。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公共艺术教育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某大学为例,该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等。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认识到了公共艺术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公共艺术课程是学生进入职场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共艺术课程涵盖广泛,包括美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其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专业艺术家,而是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欣赏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需求。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虽然开始意识到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教学资源不足。
许多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力量不够,学校也缺乏艺术教材和设备等教学资源。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许多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理论和应用结合,缺乏实际应用和社会需求的引导。
3.课程实施不够有效。
许多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过于单纯,普遍存在生动教学和实践少,枯燥乏味等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应该重视公共艺术课程,招聘有艺术背景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课程设置要贴近社会需求。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科学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并将课程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3.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有趣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生动形象的示范、互动式授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加强课程评价与监管。
职业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体系,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四、结语公共艺术课程是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在当今社会中,公共艺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应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究和实施。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究。
首先,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此外,公共艺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操。
其次,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多种。
首先,可以加强艺术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将艺术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可以设置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或者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其他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艺术,并能够理解和欣赏艺术。
其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比如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文化节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艺术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作品。
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和教师来校进行艺术指导和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素养。
此外,可以开设艺术俱乐部或者艺术社团,让有艺术才华的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可以提供给其他学生一个参与艺术的平台。
最后,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的艺术课程,让学生能够灵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团队或者团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演出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表演和展示能力。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摘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人数、办学规模、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教育、科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构架起民族教育的大框架。
根据调查,社会各界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人文素养方面欠缺,文化素质偏低。
这种“工具人”的倾向,必然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重要性一、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在就业压力愈来愈重的情况下,在有更多高学历人才竞争的压力下,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也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某些极端的急功近利的速成式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能觉得很好,但长时间发展下去会阻碍人全面又健康的发展,导致学科结构片面化,素质教育得不到良性循环。
有些高职院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艺术教育,甚至有些院校还是一片空白。
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动,将学校变成了“职业培训”的场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的状况,尤其在人文素质方面比一些传统的综合性大学距离相差很远。
高职教育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
我从事的专业是音乐艺术教育,据我对学生的了解,98%的学生喜欢音乐,也认为有必要开展音乐艺术教育。
可问起什么是音乐?什么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由来?等等问题都答不上。
在他们当中,识简谱的仅2%,系统学习过音乐理论的几乎为零。
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音乐艺术教育在我院只作为选修课,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上,都觉得多学一些专业课才是硬道理,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导致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只重课堂,不重兴趣的长期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的思想被禁锢,个性被束缚,对现有的不完善的教育环境养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对学习采用敷衍,不主动,只求拿满学分,找到工作等实际的目标,不会想到利用大学中的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人文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更是被重视和推广。
本文将探究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在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得到提升,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老师和同学共同合作,通过合作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且在表演或创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促进创新创业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作,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为将来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设置相对齐全,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多个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进行学习。
2. 师资力量高职院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3. 教学条件高职院校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4. 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1. 强化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举办各类艺术展示和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职业院校中,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也备受关注。
公共艺术课程作为职业院校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以绘画、雕塑、设计等为主,缺乏新兴艺术形式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 师资力量亟待加强在职业院校中,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在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习氛围亟待改善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公共艺术课程学习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对更注重理论研究,导致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不足。
以上述现状来看,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需要通过相关的教学改革来促进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1. 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当下的新兴艺术形式,增加数字艺术、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师资力量的加强职业院校应该提高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引进高水平的艺术教育专家,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注重实践教学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
4. 多种评价手段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完善评价制度,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几点是关于职业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在公共艺术课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课程思政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思政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摘要: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育人功能。
尽管公共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各有各的概念界定及本质特性,但是公共艺术教育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有着相同的目的性。
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健雄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江南丝竹鉴赏〃的实践来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应把准时代性、把握思政力,并把好教学质量关,才能发挥出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公共艺术教育;“江南丝竹鉴赏〃2 0 18年5月3日,在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工作体系〃 [1 ] A 2。
高职院校开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同样应挖掘其课程思政潜能,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完善高职院校思想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全而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内容具象化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艺术其实是一种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心境,它是人的需求得以满足,并做到使物质形成新的和更有意义的形式的某种活动。
能体会到自身正在从事的事业并从中获得愉悦,同时使其内在生命的展示和物质世界的有序发展结合在并存的现实中 ------------------------------ 那就叫艺术[2] 12。
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
高职教育面向工厂企业,而向就业岗位,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需求、岗位需要相对接,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但普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必须担负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内容具象化,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思政功能,通过恰如其分的公共艺术教育,使广大学生成为既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具人文素养和完善人格的全而发展的人。
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与实施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多方面深入剖析当前天津市中职教育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寻求符合实际情况的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案和对策,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审美、学生特点、课程改革、提升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由专业教师带领并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学习、实践艺术活动、赏析艺术作品,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美育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以教师带领学生赏析艺术作品、参与艺术学习、实践艺术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融合多种艺术专业、艺术形式特色的综合性公共基础类课程。
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该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市场对劳动者的思维、审美等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培养。
另一方面,艺术欣赏课程与学生未来的个人生活也息息相关,其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气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实施现状就目前的国内公共艺术课程现状而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意识不足,依旧再用知识灌输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只是单纯的将美术绘画的方式以及技巧教授给学生,并不能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这种形式,能不能掌握并高效吸收课堂内容。
对于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艺术欣赏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艺术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人才塑造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和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
鉴此,教育部曾于2006年就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做了明确的要求并下达了有关文件,艺术教育也逐步引起各级各类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并朝着规范的轨道发展。
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的制约,公共艺术教育在多数职业院校依然存在着边缘化的现象,夹缝中生存的现状致使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混乱、质量不高、监管不力等现象,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培养内涵、加强资源建设、规划课程体系、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是改善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重要手段。
一、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及作用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途径。
为此,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艺术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件中明确规定,2014年开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等学校要向教育部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内容包括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以及实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2015年开始,教育部将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由此可见,对以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类院校中积极推进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对于职业类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
从当下职业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态势来看,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技能,重专业、轻综合,总就业、轻发展的现象。
这种教育理念倡导的是学会一门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同属高等教育的职业类教育与一般性的非国民系列教育中的技工培训混为一谈。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发展单一,生存路径狭窄,人文素养不高,不能顺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初探
摘要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缺乏人文教育,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本文旨在探究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品味,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内容;根据院校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比较少,艺术教育更是缺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艺术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共艺术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要素,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公共艺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文化修养、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教师,科学的设置课程,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师资建设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升教师素质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采用培育、引进、激励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所谓培育是指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文化修养与学历层次,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对于艺术教
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从事艺术教育的使命感;所谓引进,是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并逐渐组建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性别协调、优秀的师资队伍;所谓激励,是指针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师的晋升、评级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以专业教育为依托。
公共艺术教育要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创办学校的教学特色,并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
这样,既开拓了学校的学科专业,又带动了普及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对于本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完善教学内容
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框架。
课程主体应该包括艺术教育课程研究领域的专家、一线教师及学生代表。
课程设置之前要开展广泛的实证性调查与咨询,为教师、学生、专家建立民主的交流平台,并广泛吸收意见与建议,从而建立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性框架。
其次是课程设置应参照的专业特色。
理工科院校应将审美教育融入到理工科教育过程中:由原来的艺术、美学延伸到科学审美。
需要开设一些与理工科相结合的课程,促进学生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共同开发,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构建。
3 根据自身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艺术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工科学生的专业特征与艺术教育的特征。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联系。
例如,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可以讲
一下数学的美。
虽然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纯理性学科,但是,它也是一门最美的学科,对于塑造人性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是因为数学中美的标准与其它事物美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都表现为简单性、统一性、和谐性等。
这样,就能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按照数学的审美标准去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去享受数学的美,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去研究数学,最能有效地增长审美意识。
针对偏向于抽象思维、缺乏审美体验的学习方式,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要以激发学生的个人表现为出发点,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4 教学与科研结合
要加强科研,建立相应的科研室与课题组,加强对艺术教育研究项目的管理,能够及时推广科研成果,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以引导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然后,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多参加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技术交流活动;建立相应的艺术教育网站,形成自己的网络艺术教育阵地,进行教育成果的宣传,进行资源共享;引发社会与学生的关注,扩大社会的影响力,有利于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艺术教育学习中去,建立艺术教育交流平台,能提供艺术教育的前沿政策。
5 创建良好的环境
实施艺术教育,需要以教育理念为先导,因为教育思想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方向。
需要进一步扩大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
重要地位,明确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明白教育承担的责任。
教育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位好公民,需要有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道德境界。
6 总结
总之,我们为了提升艺术教育的地位,需要确立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目标,要突出并切实执行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应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改变其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并将其确定为核心课程之一,成立有效的管理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抗美.关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思考,2007(4).
[2] 刘凤泰.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郭胜江.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j].湖南师大校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