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运用思想详解95页PPT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e20f33f5335a8103d22027.png)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2关门捉贼 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8上屋抽梯 败战计: 31美人计 34苦肉计
20浑水摸鱼 23远交近攻
26指桑骂槐 29树上开花
32空城计 35连环计
21金蝉脱壳 24假道伐虢
27假痴不颠 30反客为主
33反间计 36走为上
五 、作 业
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 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 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 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 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 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
--
思想精髓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 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 人的城池。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
内容提要
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
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 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PPT
![《孙子兵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8b7c2c482fb4daa58d4be4.png)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震慑行动
斩首行动
美国的核威慑战略
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 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 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 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 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 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 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 了作用。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 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 全争于天下。—《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是西方震慑战略理论的思想源泉。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是一个国家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战争的准备,历史上因战争 准备不足导致失败和灭国的的例子不胜枚举!!!
慎战是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正所谓: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备战是指不要寄希望战争不要爆发,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 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 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使敌人想攻不敢攻,总体意思就是“有 备无患。”
孙子兵 法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 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早年由齐 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hé lǘ】进呈所著 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 占领楚国都城郢【yǐng 】城,几近覆亡楚国。后人尊称其为孙 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
优选孙子兵法课件全集ppt(共124张PPT)
![优选孙子兵法课件全集ppt(共1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4c6fa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4.png)
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武经本(宋刻《 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十 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此版 本的《孙子兵法》流行)。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 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 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一部 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 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 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它是 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 子吴起列传》)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典”。 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 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整数 。《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 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 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 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的《谋略 例说》早五六百年。
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 不露痕迹。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 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 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 次都不一样。
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 。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打 敌人的薄弱环节。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 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 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一部 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 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 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它是 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 子吴起列传》)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典”。 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 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整数 。《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 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 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 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的《谋略 例说》早五六百年。
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 不露痕迹。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 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 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 次都不一样。
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 。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打 敌人的薄弱环节。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46f067fe4733687e21aa84.png)
3、军争的原则
统一号令 (1)
统一行动
勇者不能独进, 怯者不得独退
(2)
治气——挫伤敌军队士气 治心——动摇敌将军决心
治变——因敌而变
(3)掌握用兵方法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 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 勿迫。”
(八)、九变篇
九变——多变 本篇主要论述用兵打仗,要通 九变之利,知九变之述,做到 机变行事。
(十一)、九地篇
本篇主要从全局着眼,把军队作战 由国内至敌境形经地域,划为九种 战区,根据不同战区的特点及对军 队作战行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 置原则和方法,告诫将帅“九地之 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 察”。
中心思想:进攻要掌握九地之 变,人情之理和决胜之法。 主要内容:
1、掌握“九地之变”
通形:我可以去 ,敌可以来的地形 挂形:可以前往,但难以撤回的地形 支形:敌、我双方对峙,谁出击都 地 不利的地形 形 隘形:两山之间的通谷,只能先占, 不易后夺的地形
险形:形势险要的地形
远形:双方相距较远,谁先求战,不 利于谁的地形
“凡此六者,地之道;将之至任,不可察也”
2、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中心思想: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主要内容: 1、“兵者,国之大事”
——对战争的基本看法
2、道、天、地、将、法是决定战争胜负
的基本条件
道:“令民与上同意也,”作为
五事之首,是战争胜负的首要因
素
五
天:气象条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事
地:地形条件
将:将帅的智谋才能
法:军队的组织编制
3、实施胜利的手段
(1)、选将——挑选能执行“庙算” 大计的将帅 (2)、造势——设法造成战场上 的有利态势
《孙子兵法》阐述的重要军事思想解析教学课件
![《孙子兵法》阐述的重要军事思想解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594afe4a7302768f9939a7.png)
《孙子兵法》阐述的重要 军事思想解析
• 第一、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
• 军事战略不仅包括狭义的指导与筹划 战争的方略,还包括广义的指导与筹 划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方略。《孙子兵 法》 号称“武经冠冕”,是世界上 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 子兵法》站在统摄全局的国家政治的 高度,理性地审视战争问题,拥有大 战略观。
论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 第三、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
• 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 得大的胜利
• 孙子的胜负观,除了“全胜”之外,就 是“破胜”。“全”是政治解决问题, “破”是战争解决问题。“全”是不流 血的战争。“破”是流血的政治。孙子 虽然以“全胜”为其最理想的战略追求, 但是他的十三篇中,百分之七八十的篇 幅是论述的“破胜”之法。用兵打仗, 毕竟是《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
•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 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 “全”,一个是“破”。“全”是不战而胜, “破”是交战而胜。“全胜”为上,“破胜” 次之。 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 次伐兵”、“其下攻城”。
• “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 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 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 产。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 争方法。
追求全胜
• 第二、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思想。
• 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 人之兵”
•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 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 战争的胜利。它说:“百战百胜,非 善之善者也。”那么,什么才是它最 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 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 第一、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
• 军事战略不仅包括狭义的指导与筹划 战争的方略,还包括广义的指导与筹 划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方略。《孙子兵 法》 号称“武经冠冕”,是世界上 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 子兵法》站在统摄全局的国家政治的 高度,理性地审视战争问题,拥有大 战略观。
论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 第三、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
• 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 得大的胜利
• 孙子的胜负观,除了“全胜”之外,就 是“破胜”。“全”是政治解决问题, “破”是战争解决问题。“全”是不流 血的战争。“破”是流血的政治。孙子 虽然以“全胜”为其最理想的战略追求, 但是他的十三篇中,百分之七八十的篇 幅是论述的“破胜”之法。用兵打仗, 毕竟是《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
•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 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 “全”,一个是“破”。“全”是不战而胜, “破”是交战而胜。“全胜”为上,“破胜” 次之。 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 次伐兵”、“其下攻城”。
• “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 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 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 产。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 争方法。
追求全胜
• 第二、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思想。
• 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 人之兵”
•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 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 战争的胜利。它说:“百战百胜,非 善之善者也。”那么,什么才是它最 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 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课程PPT讲解学习
![孙子兵法课程PPT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c78e5664afe04a1b071debb.png)
核心问题:达成什么样的战争目的?
第12页
三、谋攻篇
EMBA
长 学学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可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13页
长 学学 江 以以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
EMBA
第8页
一、计篇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长 学学 ❖ 道、天、地、将、法。 江 以以 ❖ 智、信、仁、勇、严。
致致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 用用 示 之不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
第15页
EMBA
四、形篇
EMBA
EMBA
长学学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
经经
洪兵
世世
济济
民民
第1页
EMBA
长 学学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第2页
EMBA
长 学学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孙子与《孙子兵法》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 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 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 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 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 ,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 诸侯,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 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 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 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 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 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 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第12页
三、谋攻篇
EMBA
长 学学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可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13页
长 学学 江 以以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
EMBA
第8页
一、计篇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长 学学 ❖ 道、天、地、将、法。 江 以以 ❖ 智、信、仁、勇、严。
致致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 用用 示 之不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
第15页
EMBA
四、形篇
EMBA
EMBA
长学学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
经经
洪兵
世世
济济
民民
第1页
EMBA
长 学学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第2页
EMBA
长 学学 江 以以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孙子与《孙子兵法》
致致 用用 经经 世世 济济 民民
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 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 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 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 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 ,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 诸侯,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 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 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 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 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 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 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第十章 孙子兵法《行军篇》PPT课件
![第十章 孙子兵法《行军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20f192bcd126fff6050b5a.png)
当部队行进于险阻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之地时要严密搜索防止敌人的之地时要严密搜索防止敌人的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如何判断敌情孙子在本篇总结了如何判断敌情孙子在本篇总结了3232条经验也就是详细列举条经验也就是详细列举了了3232种现象统称战场观察的种现象统称战场观察的相敌相敌3232法
隆无登⑤,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⑥;客⑦绝水而来, 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⑧,利;欲战者,无附于水 而迎客⑨;视生处高,无迎水流⑩,此处水上之军也。绝 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 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 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 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 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 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 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 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谦、恭敬。益,增加、更加之意。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敌人措辞强硬,在行动上又示以驰驱进逼之姿态,这是其准备后撤。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轻车,战车。陈,同“阵”,即布阵。句意为战车先出摆在侧翼,
是在布列阵势。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敌人还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前来请和,其中必有阴谋。约,困屈、受
制之意。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敌人急速奔走、摆开兵车阵势的,是期求与我进行作战。期,期求。 半进半退者,诱也:敌人似进不进,似退不退,是为了诱我入其圈套。
10
注释 其所居易者,利也:敌军在平地上驻扎,是因为有利(进退便利)才这样做。易,平易,指
平地。 众草多障者,疑也:在杂草丛生之处设下许多障碍,是企图使我方迷惑。疑,使动用法,使
隆无登⑤,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⑥;客⑦绝水而来, 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⑧,利;欲战者,无附于水 而迎客⑨;视生处高,无迎水流⑩,此处水上之军也。绝 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 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 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 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 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 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 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 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谦、恭敬。益,增加、更加之意。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敌人措辞强硬,在行动上又示以驰驱进逼之姿态,这是其准备后撤。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轻车,战车。陈,同“阵”,即布阵。句意为战车先出摆在侧翼,
是在布列阵势。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敌人还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前来请和,其中必有阴谋。约,困屈、受
制之意。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敌人急速奔走、摆开兵车阵势的,是期求与我进行作战。期,期求。 半进半退者,诱也:敌人似进不进,似退不退,是为了诱我入其圈套。
10
注释 其所居易者,利也:敌军在平地上驻扎,是因为有利(进退便利)才这样做。易,平易,指
平地。 众草多障者,疑也:在杂草丛生之处设下许多障碍,是企图使我方迷惑。疑,使动用法,使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PPT课件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c11f27c5da50e2524d7fd5.png)
走北路? 走南路?
美军: 重点搜索北路? 重点搜索南路?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4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之金之漆宾粮十车驰凡 师,奉之客则万千车用 举然、材之内,乘千兵 矣后日、用外千,驷之 。十费车、之里带,法
万千甲胶费馈甲革,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5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77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引至疑矣政之縻而知进不 胜矣,。者事军谓军而知 。,则三,而。之之谓军
是诸军则同不退不之之 为侯既军三知,可进不 乱之惑士军三是以,可 军难且疑之军谓退不以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78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取谓武齐以故 。必,之文令 。 是以,之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法修善
胜,道用
败故而兵
正能保者
。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7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知
全
谋
伐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8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利知则兵不 也用不之尽 。兵能害知
之尽者用 ,
知众成动将故 也者功而,明 。,出胜所君
先于人以贤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79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80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也知必不不可先 。敌取可可取知
之于验象于者 情人于于鬼, 者,度事神不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81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美军: 重点搜索北路? 重点搜索南路?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4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之金之漆宾粮十车驰凡 师,奉之客则万千车用 举然、材之内,乘千兵 矣后日、用外千,驷之 。十费车、之里带,法
万千甲胶费馈甲革,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5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77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引至疑矣政之縻而知进不 胜矣,。者事军谓军而知 。,则三,而。之之谓军
是诸军则同不退不之之 为侯既军三知,可进不 乱之惑士军三是以,可 军难且疑之军谓退不以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78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取谓武齐以故 。必,之文令 。 是以,之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法修善
胜,道用
败故而兵
正能保者
。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7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知
全
谋
伐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8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利知则兵不 也用不之尽 。兵能害知
之尽者用 ,
知众成动将故 也者功而,明 。,出胜所君
先于人以贤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79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80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也知必不不可先 。敌取可可取知
之于验象于者 情人于于鬼, 者,度事神不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81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运用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ef9401fc4ffe473368aba7.png)
• 夸大将帅的作用,宣扬英雄创造历史
• 治军方面的愚兵政策 • 思想上的片面性、绝对性
《孙子兵法》
• 一、 《孙子兵法》概述
•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 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内容介绍
第一篇 计篇
• 【中心思想】先计而后战的战争观
• 【主要内容】
– 对待战争的态度:重战、慎战、计战、谋战 –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道天地将法 – 实现胜利的手段:造势、运用诡道
一、《孙子兵法》概述
(三)影响与局限性
(三)《孙子兵法》影响与局限性
• 《孙子兵法》享誉古今中外
•日本人 •威廉二世 •约翰· 柯林斯 •利德尔· 哈特 •柯基斯
“孙子的思想是最完美的战略。‛
一、《孙子兵法》概述
(三)影响与局限性
(三)《孙子兵法》影响与局限性
• 《孙子兵法》享誉古今中外
•日本人 •威廉二世 •约翰· 柯林斯 •利德尔· 哈特 •柯基斯
二、《孙子兵法》内容介绍
第五篇 势篇
• 【中心思想】发挥力量,打击敌人 • 【主要内容】
–掌握力量运用四个环节:
• “分数”(组织编制) • “形名”(阵形号令) • “奇正”(活用战术) • “虚实”(创造战机)
–善用奇正 –择人而任势
二、《孙子兵法》内容介绍
第六篇 虚实篇
• 【中心思想】 避实击虚
•李世民 •曹操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 不遗孙子。‛
•茅元仪 •孙中山
•毛泽东
一、《孙子兵法》概述
(三)影响与局限性
(三)《孙子兵法》影响与局限性
• 《孙子兵法》享誉古今中外
•李世民 •曹操
• 治军方面的愚兵政策 • 思想上的片面性、绝对性
《孙子兵法》
• 一、 《孙子兵法》概述
•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 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内容介绍
第一篇 计篇
• 【中心思想】先计而后战的战争观
• 【主要内容】
– 对待战争的态度:重战、慎战、计战、谋战 –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道天地将法 – 实现胜利的手段:造势、运用诡道
一、《孙子兵法》概述
(三)影响与局限性
(三)《孙子兵法》影响与局限性
• 《孙子兵法》享誉古今中外
•日本人 •威廉二世 •约翰· 柯林斯 •利德尔· 哈特 •柯基斯
“孙子的思想是最完美的战略。‛
一、《孙子兵法》概述
(三)影响与局限性
(三)《孙子兵法》影响与局限性
• 《孙子兵法》享誉古今中外
•日本人 •威廉二世 •约翰· 柯林斯 •利德尔· 哈特 •柯基斯
二、《孙子兵法》内容介绍
第五篇 势篇
• 【中心思想】发挥力量,打击敌人 • 【主要内容】
–掌握力量运用四个环节:
• “分数”(组织编制) • “形名”(阵形号令) • “奇正”(活用战术) • “虚实”(创造战机)
–善用奇正 –择人而任势
二、《孙子兵法》内容介绍
第六篇 虚实篇
• 【中心思想】 避实击虚
•李世民 •曹操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 不遗孙子。‛
•茅元仪 •孙中山
•毛泽东
一、《孙子兵法》概述
(三)影响与局限性
(三)《孙子兵法》影响与局限性
• 《孙子兵法》享誉古今中外
•李世民 •曹操
孙子兵法讲座PPT
![孙子兵法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bc1950af1ffc4ffe47acba.png)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 千里突袭,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 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西破强楚,入郢, 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孙子吴 起列传》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 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整 数。
伍奢为楚平王太傅, 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 长子伍尚遇害。伍子胥 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 阖闾重臣,建苏州。
公元前517年左右,18岁左右的 孙武来到了生机勃勃的吴国隐居下来, 一面写作兵书,一面等待时机。
隐居期间,孙子与伍子胥结为密友。伍 子胥向吴王阖闾力荐孙子为将。孙武子将女 兵,“三令五申”,确立了军事威信。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 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
——《计篇》
“诡道”制胜论:用兵以诡诈取胜
兵者,诡道也。——《计篇》 兵以诈立。——《军争》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 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 者,谓之神。 ——《虚实篇》
——《火攻》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用兵之法,无恃其
孙子“善战”三论:
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 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
“道”胜论
攻也。” ——《九变》
“庙胜”论
“诡道”制胜论
“道”胜论:以“道”为首的多因素制胜 论
政治因素 自然因素
军队建设
道、天、地、将、法
“庙胜”论:即重视决策制胜
☆历史影响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曹操
孙子兵法精要简析精品PPT课件
![孙子兵法精要简析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be7b0669dc5022aaea00ff.png)
在孙武20岁左右时,因齐国“田、鲍四族谋为乱”孙武全家 于公元前523年逃到南方吴国过隐居生活。
其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其家族的陷害,也迁到吴 国,孙武和伍子胥两家的不幸遭遇,使二人相互引为知已;伍子 胥后成为吴王的谋臣,便以讨论兵事为由,多次向吴王举荐孙武; 吴王答应孙武携兵书出来见,见孙武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尤其 所献兵书十三篇实为奇书,从而吴王对孙武备加赏识。
第三篇:谋攻篇
❖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四篇:形 篇
• 在古语中,“形是有质之称”, “形”讲得是可视可见的有形物质及其 形态。这里的“形”是指战争力量及其 表现形式。战争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 力量是战略的一个核心要素。力量对抗 是战略所展开的逻辑起点。在此,提出 著名的“先胜后战”的思想,揭示了“ 强胜弱败”的战争规律。
第四篇:形 篇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第四篇:形 篇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 胜。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第五篇:势 篇
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 “势”。“势”指的是“形势”、 “态势”、“气势”、“位势”等意 思。如何增强自己的力量,如何将自 己现有力量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如何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更大的胜利,这都 与“势”有关。
第五篇:势 篇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
穷也。
第六篇:虚实篇
虚实,反映了力量两种基本的 形态。一般说来,“实”是指强大、 主要和有备的力量,“虚”是指薄 弱、次要和无备的力量。在具体的 作战实施过程中,“虚”和“实”, 是在双方力量对抗中显现的,是反 映双方力量对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对立统一范畴。
其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其家族的陷害,也迁到吴 国,孙武和伍子胥两家的不幸遭遇,使二人相互引为知已;伍子 胥后成为吴王的谋臣,便以讨论兵事为由,多次向吴王举荐孙武; 吴王答应孙武携兵书出来见,见孙武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尤其 所献兵书十三篇实为奇书,从而吴王对孙武备加赏识。
第三篇:谋攻篇
❖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四篇:形 篇
• 在古语中,“形是有质之称”, “形”讲得是可视可见的有形物质及其 形态。这里的“形”是指战争力量及其 表现形式。战争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 力量是战略的一个核心要素。力量对抗 是战略所展开的逻辑起点。在此,提出 著名的“先胜后战”的思想,揭示了“ 强胜弱败”的战争规律。
第四篇:形 篇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第四篇:形 篇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 胜。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第五篇:势 篇
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 “势”。“势”指的是“形势”、 “态势”、“气势”、“位势”等意 思。如何增强自己的力量,如何将自 己现有力量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如何 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更大的胜利,这都 与“势”有关。
第五篇:势 篇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
穷也。
第六篇:虚实篇
虚实,反映了力量两种基本的 形态。一般说来,“实”是指强大、 主要和有备的力量,“虚”是指薄 弱、次要和无备的力量。在具体的 作战实施过程中,“虚”和“实”, 是在双方力量对抗中显现的,是反 映双方力量对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对立统一范畴。
《图解孙子兵法》课件
![《图解孙子兵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6f7e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1.png)
奇正相生原则
奇正相生原则
指在战争中采取奇袭和正面进攻相结合 的方式,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 目的。奇正相生原则是孙子兵法中的重 要战术之一,它能够有效地迷惑敌军、 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VS
具体运用
在战争中,将领可以采用奇正相生的方式 ,先以正面进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 派遣奇兵进行奇袭,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 果。同时,奇正相生还可以用于防守反击 ,以降低敌军的攻击力、提高自身的防御 力。
实战经验
总结战争经验教训,分析胜败原因,不断 提高实战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孙子兵法》的总结与评价
总结
《图解孙子兵法》ppt课件通过丰富 的图解和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 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和战略思想, 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详尽的学习体验 。
评价
该课件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视 觉化的方式呈现了《孙子兵法》的精 髓,使得抽象的军事哲学更加易于理 解和接受。
《孙子兵法》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孙子兵法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将继续在 军事、商业、教育等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未来,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将更加深 入,其应用范围也将更加广泛。
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代表,《孙子兵法 》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 研究和应用的经典之作。未来,《孙子兵法 》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为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有借鉴意义。
在政治中的应用
战略眼光
《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政治家在处理国际 关系时可以借鉴这一思想,寻求和平 解决争端。
情报收集
决策权衡
孙子提出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 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思 想,告诫政治家在决策时要权衡利弊 得失。
孙子兵法赏析与应用ppt课件
![孙子兵法赏析与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258026a0116c175e0e48af.png)
孙子兵法赏析与应用
.
1
一、孙武与孙子兵法
(一)孙武介绍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他出生于公元前 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 陈完--O--O--O--田无宇 (厉公) (田)
田桓(已)--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 《孙子兵法》对于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启示作用 (高职升本,求职);
• 《孙子兵法》在当代国际政治军事上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当代社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当代社会商战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当代社会体育竞争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19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 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之政。”
—《形篇》
.
2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 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 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 就是对问题缺乏警觉。
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
学》
.
21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
22
(二)、战略思想
1、全胜 2、知胜 3、速胜
《谋攻篇》
.
2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门联)
对联的作者赵藩(1850—1927),云南剑川人, 白 族,曾任川南道按察使。
.
28
敢战方能取胜 能战方能言和
.
29
知胜:“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 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
.
1
一、孙武与孙子兵法
(一)孙武介绍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他出生于公元前 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齐国乐安人
陈妫满······陈他-- 陈完--O--O--O--田无宇 (厉公) (田)
田桓(已)--田乞---田常 田穰苴----田豹
• 《孙子兵法》对于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启示作用 (高职升本,求职);
• 《孙子兵法》在当代国际政治军事上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当代社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当代社会商战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当代社会体育竞争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 《孙子兵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19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 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之政。”
—《形篇》
.
2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 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 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 就是对问题缺乏警觉。
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
学》
.
21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
22
(二)、战略思想
1、全胜 2、知胜 3、速胜
《谋攻篇》
.
2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门联)
对联的作者赵藩(1850—1927),云南剑川人, 白 族,曾任川南道按察使。
.
28
敢战方能取胜 能战方能言和
.
29
知胜:“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 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
《孙子兵法》.ppt
![《孙子兵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0c7990b7360b4c2f3f648d.png)
五德皆备,可为大将
原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文:所谓将帅,就是要必须具备五 种基本素质,即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 护士卒、果断勇敢、军纪严明。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汉高祖刘邦:“在营帐中谋划,在 千里之外取得胜利,我不如张良;镇守 国家,安抚百姓,筹运粮饷,我不如萧 何;统帅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克, 我不如韩信。”
智:指将领的才能。一个领导者必须知己知彼,
了解形势变化。
娃哈哈集团创建人宗庆后原是杭州市工厂的工 作人员,1988年,他通过报纸了解到当时中国市 场上还没有一种营养液是专门为儿童专用的,但当 时中国5亿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营养不良,他断 然决定生产一种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液,并从新疆 儿童歌词中受到启发,创建了娃哈哈饮料。
勇,一个懦弱的将军不会带出骁勇的军队。孙
子所说的勇可以理解为不仅要勇于实践、勇于开
拓,还要勇于承担。
严,一个纪律严明的军队才会持久胜利。在
战争中,只有纪律严明的部队才更有战斗力
《孙子兵法》的基点是战场,战场的最大特点是置敌于死地,其结 果不是你消就是我亡。故《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即要通 过各种诈术来迷惑消灭敌人。现代商战往往并不像战场上必须置敌 于死地,否则被敌置于死地,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建立在竞争对手之 间共存的基础上。以共存为基础的竞争往往也使得企业更加有动力 去创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若让某家企业做到一家独大, 形成垄断,却往往会损失效率,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应用
作者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又称 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长安(今 山东惠民)人,史称“兵圣”、 “武圣人”。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 的军事理论专著。享有”东方兵学鼻祖”、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 “兵经”、“百代谈兵之祖”的美誉。 《孙子兵法》共13篇,28条计谋。《孙子 兵法》的社会功能早已突破了军事界限, 备受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 家、企业家以及科学界、体育界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