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复习知识点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故事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学得好(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观察。一人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原因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人认为中午离人近,原因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远近是一样的。

在辩论过程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思考、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2.有关孔子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2课匆匆】朱自清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月亮亏了,有再盈的时候。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中心句)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本文中与之对应的话: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把“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一滴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把本身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时间流逝得非常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呢?

正是由于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才让作者“头涔涔”。

正是因为“八千多日子”已经“溜去”,才使得作者顿悟到时间不够用,以至于“泪潸潸”。

5.作者是怎样将无声无形的时间流逝写得形象可感的?(无形→有形)

作者运用排比句,描写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中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6.“跨过”、“飞去”、“溜走”等词语写出了时间来去匆匆、飞逝的特点。

7、作者为什么“叹息”?

因为叹息本身也是浪费光阴——在你叹息的时候,时光正随着叹息流逝,一去不复返,拦挡不住,挽留不下。

8、描写时间流逝的句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光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9.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积雪,被阳光融化了;如浮萍,被流水冲走了。

这句话作者用轻烟和薄雾比喻过去的日子,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容易流散消逝。

10.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和人生价值的思索。告诉我们要珍惜光阴,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

【第3课桃花心木】林清玄

1.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在

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坎坷、曲折和磨难。

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

2.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不确定?

生活中的不确定:考试失利、父母下岗、家庭发生变故等。

我们应该战胜困难,不应该被困难折服,要在“不确定中”锻炼自我,培养独立自主的心。

3.种树人有哪些奇怪的做法?

①浇水的间隔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

②浇水的时间没有规律。

③来的时候总会带上补种的树苗,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

4.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桃花心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5.为什么说“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

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深深扎根并茁壮成长了。

邯郸学步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6课北京的春节】老舍

1、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详略有序。详细描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正月十五)三个高潮。详略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孩子们过年做的三件大事是?为什么用“大事”这个词语?

①买杂拌儿②买爆竹③买各种玩意儿

作者以“大事”来称呼,写出了孩子们的欢喜与期盼。

3.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文中第七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着“除夕真热闹”一句来写。从“色、味、音”的角度与人们的活动中可以感受到除夕夜的热闹。

除夕要做的事情有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为

除夕热闹,正月初一全城休息,相对而言安静。(但初一是春节三个高潮之一)

元宵的热闹围绕“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来写

5.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几百盏灯”说明正月十五灯的数量多;“各形各色:说明灯的种类多,体现有名老铺的气派,也突出了元宵的热闹。

6.描写欢乐、喜庆场面的词语

欢呼雀跃高朋满座载歌载舞热火朝天

【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用了倒叙的记叙方法,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让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