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五规划评测
十省市“十一五”规划亮点分析(一)
![十省市“十一五”规划亮点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cccff4240c844769eaeed4.png)
十省市“十一五”规划亮点分析(一)目前,各省市的“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已接近尾声。
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这两大核心理念,各省市在总结“十五”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十一五”发展战略思路。
我们从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选取10个省份,对其“十一五”规划的最新思路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亮点纷呈:北京:2008年前办奥运2008年后建新城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已初步完成。
新城建设和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办好的两件大事。
不过两件大事在具体操作中会有所侧重,2008年前的工作重心将致力于奥运会,2008年后将全力投入新城建设。
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之前,国务院已经在今年初批准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这样,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就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的五年规划。
秉承总体规划思路,北京市有四个定位:国家首都、国际性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未来5年,北京市将把重点放在城市均衡发展上。
长期以来北京市为人诟病的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功能过度集中。
政治、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主要功能都集中在市区,导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矛盾突出,同时北京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不够。
为此在未来5年内,城市功能疏散将作为北京市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重点建设通州、顺义、亦庄三大新城。
未来15年内计划兴建11个新的卫星镇,把市中心的500万居民迁移到城郊,到2020年,90%的北京居民将住在郊区。
上海:保持硬功能的同时突出强化城市软功能“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在继续保持城市硬功能建设力度的同时,突出、强化城市软功能开发,形成强有力的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
考虑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一五”上海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上海市“十一五”战略提出了双重发展目标的思路,即功能性目标和协调性目标。
所谓功能性目标,是指在经济能量积聚与释放的互动过程中,继续加快城市功能尤其是软功能的开发,力争在“十一五”末建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为把上海最终建成全球性经济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与评价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0356ad56294dd88d1d26b20.png)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与评价李爱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8)摘要:区域规划从建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区域问题日益复杂、区域规划职能上升等因素影响,区域规划更是密集出台,受到空前关注,先后经历了探索起步期、密集出台期、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区域规划体现出区域规划类型多样化、覆盖四大区域板块、国家批复具有层次性、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等特征,在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丰富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突破地方发展经济的体制困境、推动区域内外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区域规划体系、管理实施等方面积累了诸多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以破解。
关键词:区域规划;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66(2019)04-0098-11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China’sRegionalPlanning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LI Ai-min(Institute of Spatial Planning&Regional Economy,Macro-Economic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regional planning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national macro-control.Especially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with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regional problems and the rise of regional planning functions,regional planning has been more intensively introduced and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I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the intensive stage of introduction and the stable stage of development.Regional planning in this period reflects the diversity and coverage of regional planning types.The four major regional plates and the national approval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y,joint promotion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ity and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eans of national macro-control,breaking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dilemma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They have also accumulated various aspects in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cess.Key words:regional planning;development process;basic characteristics收稿日期:2018-10-30修回日期:2018-12-26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新时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路径创新研究”(No.K-17011-01)。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3cc00fba1aa8114431d9e8.png)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昆明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和教育事业成绩突出,就业、社保、人口工作扎实有效。
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按照《纲要》第四章第四款“规划实施调整”的要求,为全面分析检查“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意见、督促、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五华区于2008年全面启动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2008年6月19日,五华区召开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议,下发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实施方案》。
以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作为中期评估的时间标段,从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评估,课题研究两个方面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在各专项规划评估工作全面完成,课题研究《五华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模式选择研究——五华区都市经济竞争力提升》基本结题的基础上,形成了《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和关于“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调整方案。
《纲要》中期评估的主要依据:十七大精神、云南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昆明市五华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关于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昆明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五华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等。
一、《纲要》执行情况良好《纲要》执行两年多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精神,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按照“商贸立区、工业兴区、科技强区、立足社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奋斗、扎实工作。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9e038383d049649b665893.png)
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市地震局负责编制、市政府批准实施的“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是仪征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防震减灾发展规划。
该规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保障《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有效落实,仪征市地震局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仪征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确定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使规划更大程度实施到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积累经验、以资借鉴。
我局按照《仪征市防震减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遵循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进行中期评估工作。
评估期为2006年1月—2008年6月。
鉴于该规划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规划,中期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评估,进一步发挥防震减灾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保障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积极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平时能有效地开展地震测、报、防;震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处置各种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扬州市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管理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服务为本、管理为重、处置得当的原则,以服从和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大局,努力提升我市的防震减灾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减灾综合管理能力。
1999年我市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技术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6826372f46527d3240ce073.png)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技术指南2008年11月目录一、评估依据 (1)二、工作目标 (2)三、评估原则 (3)四、评估主体与对象 (4)五、评估程序 (4)六、评估方法 (5)七、评估报告和内容 (7)八、工作安排 (11)附1:中期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12)附2:定量评估指标与定性评估条目 (16)附3:中期评估技术方法参考 (53)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精神,落实《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环境保护部拟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行业)在2008年12月31日前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情况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一、评估依据开展《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依据如下: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要求:“要高度重视投资质量和效益,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合理性。
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重点流域与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在2008年底和2010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要作为考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
”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求:“环保部门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加强环境统计和监测,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重点流域与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在2008年底和2010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
”3、《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要求:“国家级专项规划实施过程中,编制部门要加强跟踪监测,应适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审批机关提交评估报告。
”二、工作目标开展“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是落实国务院环保部署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需要,是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需要。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8a99df7f1922791688e89d.png)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的意见》(沈政发[2006]24号),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部署,现就《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基本评价(一)总体评价“十一五”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开拓进取,拼搏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从两年多的发展实践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多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执行情况超过《规划纲要》的年均进度要求,为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十一五”末期,多数主要规划指标可实现和超额实现规划目标,个别指标实现规划要求还需要做较大努力。
(二)指标完成情况评价1.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
《规划纲要》提出21项预期性指标。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13项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规划要求目标;进出口总额、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城市污水处理率、城镇化率、建成区面积、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6项指标年均增长速度低于规划年均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指标因统计体系发生变化未能评估;传染病发病率高于规划控制目标。
2.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规划纲要》提出9项约束性指标。
其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耕地保有量、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等5项指标符合规划控制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3项指标均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幅度超过规划要求。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c25f65804d2b160a4ec020.png)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一、“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经济增长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据统计,我县20XX-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生产总值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长倍,年均增速达%,超过《纲要》原定%的目标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了规划纲要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20XX年达到亿元,增长%。
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高于规划年均增长20%的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良好。
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增长%。
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良好,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财政实力实现了新跨越。
20XX年,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亿元,增长%。
20XX年达到亿元,增长%。
20XX年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三年超过《纲要》规划增速目标和年度预定目标,提前两年实现《纲要》规划的翻番目标。
结构调整目标。
三次产业发展比例由20XX年的37:29:34逐渐调整为20XX年的﹕﹕32、20XX年的﹕41﹕、20XX年为::。
第一、三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升高。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加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促进力量,白酒、煤炭工业的主导地位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加强。
三次产业发展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臻完善。
与《纲要》目标相比,调整步伐是基本一致的。
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20XX 年末全县总人口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XX末全县总人口为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XX年末全县总人口为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三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
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f95b8471fe910ef12df89d.png)
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一、规划目标和任务的进展情况(一)总体目标发展情况。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03家,新增25家,预计2008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农村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5亿元。
2008年上半年9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上缴税收7370万元,联结基地301.7万亩,带动农户67.8万户。
(二)优势产业发展。
“十一五”前期,全市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了产品加工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
一是粮食产业。
已形成以安仁、永兴、资兴、宜章、苏仙、桂阳等6大优质稻生产区,以宜章、临武、桂阳、嘉禾等干旱区为主的玉米和专用旱杂粮(包括红薯、马铃薯、大豆等)生产区,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49.54万亩,预计2008年总产量205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05%。
二是畜禽产业。
形成以桂阳、宜章、嘉禾、资兴等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以桂东、宜章、北湖、嘉禾等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临武、苏仙、永兴等为主的特色家禽养殖基地。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287.62万头,出栏牛羊31.82万头,出笼家禽1807.23万羽。
三是水产产业。
已形成以资兴、桂阳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全市推广名优水产养殖8.5万亩,名优品种产量0.7万吨,水产品产量4.32万吨。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54%。
四是水果产业。
已形成以宜章、临武、安仁、资兴为主的脐橙和永兴冰糖橙等水果基地,全市水果种植面积91.96万亩,预计2008年总产量33万吨。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92%。
五是茶叶产业。
形成以资兴、桂东、安仁、北湖、宜章、永兴等县(市、区)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市茶园面积8.71万亩,总产量1600吨,产值8750万元。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87%。
六是蔬菜产业。
已初步形成“一县一品”的地方特色蔬菜基地,全市蔬菜复种面积72.3万亩,2008年上半年总产量45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03%。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方案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8e37dc50e2524de5187e92.png)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方案一、评估目的对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重点说清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措施等完成情况,评估形成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规划实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规划实施的重点,提出规划实施和调整的建议,全面有效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二、评估依据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依据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文本、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及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发〔2008〕118号)对开展中期评估的有关要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领域)进行。
三、评估原则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应遵循“对照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照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内容,将硬件建设与基础工作条件、队伍编制、人才培训、运行保障等基础保障条件作为能力建设整体系统,以环境监测、监察、核与辐射达标建设为重点,对规划实施情况予以评估,全面推进环境监管能力系统建设。
四、评估对象评估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环境保护部有关业务司局、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部门以及规划涉及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监察、核与辐射、宣教、信息、科研等有关部门及环境保护部派出机构执行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情况。
五、评估程序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由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并发布评估方案与评估报告大纲。
按照中期评估报告大纲(见附件2)的要求,规划内容中由中央本级单位负责实施的,由各中央本级单位编制评估报告(后附评估指标表等);由地方负责实施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编制评估报告(后附评估指标表等)。
评估报告报规划财务司后,由规划财务司委托有关技术支持单位,在各地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有关部门和地方评估专家咨询等方式,完成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8d4567783e0912a2162aad.png)
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有关情况。
一、“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基本情况规划评估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对于从机制上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和相关工作措施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以来,为加强规划落实,及时掌握进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规划实施年度评估制度,并对2006年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估。
今年以来,根据国家相关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的要求,又组织开展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十一五”规划前半段,特别是奥运会前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专题进行部署并听取相关情况汇报。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按照要求,组织对本地区、本领域“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今年上半年陆续完成了评估报告。
在中期评估实施过程中,市人大财经委积极加强督导,围绕新农村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专题,先后多次组织安排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对推动评估开展、保障评估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中期评估历时半年,经历了前期准备、专项评估、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等阶段,形成了两份综合评估报告和82份专项评估报告,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来的情况。
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扎实进行前期准备。
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评估的对象、方法、组织分工及时间进度安排,为中期评估的具体实施打好基础。
提早进行工作安排,充分考虑今年举办奥运会等特殊因素,3月初即启动了评估相关工作。
搞好评估培训交流,先后举办4期政府部门和区县规划评估培训班,累计培训工作人员200多人次。
加强规划评估理论方法研究,指导规划评估实践。
“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总体方案
![“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294c80508763231121299.png)
“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总体方案2008年是“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实施的第三年。
为掌握两个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促进各项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推动人口发展问题的统筹解决,国家人口计生委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的目的、思路与目标(一)评估目的。
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十一五”规划进展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准确把握人口发展领域和计划生育领域若干重点指标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完善政策措施,改善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提供依据,确保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奠定重要基础,促进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
建立面向结果为主的国家级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评估制度框架和体系,采取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指标进行抽样调查和综合评估,把握全国和重点地区人口发展总体运行情况。
通过评估,进一步发挥国家人口规划及其相关政策在国家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切实转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
(三)拟达到的目标。
1.对规划若干核心指标进展情况作出客观评估。
2.对“十一五”时期若干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对规划事业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的效用作出评估。
3.形成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有关内容的进展评估报告、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评估报告、若干代表性省域规划评估报告以及若干重点专题评估报告和重点工程项目评估报告。
二、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方式(一)评估的基本原则。
1.国家独立组织评估和省级自评估相结合。
国家规划总体评估报告既采用独立调查资料和各重点专项规划评估资料,同时也吸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评估的基本材料。
注重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估,通过评估工作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
劳动保障十一五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
![劳动保障十一五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46563502b160b4e767fcf5d.png)
劳动保障十一五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中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实现州委提出的“千方百计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州劳动保障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使我州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明显两年来,根据国发[XX]36号和云政发[XX]47号及《**州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1、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
全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902人,其中:在职职工人数9117人,离退休人员2531人。
“十一五”期间,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率控制在20%,个人缴费率达8%,两年累计征缴养老保险基金6851万元,积极争取上级调剂金和地方财政支持,两年共争取资金1959万元,其中:上级调剂1532万元,地方财政投入427万元。
为243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128万元,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2、失业保险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失业保险调控,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运用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州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47万人,两年期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688万元,支付失业保险基金167万元,确保失业保险待遇足额发放。
3、医疗保险改革进展顺利。
加大医疗保险扩面力度,大力推进非公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
全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97万人,退休人员0.75万人。
两年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362万元,支出6919万元。
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
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139dcd05087632311212ad.png)
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2008年12月29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准备工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的《关于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方案》要求,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秋保的带领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就“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期间,召开座谈会,听取了20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和樟树、高安、上高、宜丰4个县(市)人民政府“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十一五”规划中的部分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在调研的基础上,财经委员会就“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与市发改委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及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一个统领”,大力推进“三化”,打造“四个宜春”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克服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自然灾害和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十分有利,规划执行总体是好的。
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8个指标可提前1-2年完成,占33%;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出口创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10个指标可达到或超过规划进度要求,占42%。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评估报告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b4191755270722192ef7b7.png)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评估报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评估报告[摘要]“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规划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各项规划任务按时有序推进,各项规划目标大部分如期落实。
现按照“规划蓝图一实施情况”的一致性评估方法,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情况予以系统评估。
(50人论坛·北京)一、“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一)九大规划目标总体进展顺利“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大目标。
从实施情况来看,“十一五”规划的九大目标中,进展良好的有4个:宏观经济运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进展正常的有3个: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进展较差的有2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大规划目标中的七个进展顺利,总体实施情况良好。
综上说明,九大目标的56个分项指标中,进展良好的有19个,占34%;进展正常的有27个,占48%;进展较差的有10个,占18%。
进展顺利的指标占82%,也说明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良好。
(二)22个主要指标大部分进展顺利“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22个主要指标。
从实施情况来看,目前进展顺利的有15个,进展滞后的有5个,另有2个指标由于缺乏数据难以进行准确评估(森林覆盖率和农业劳动力转移)。
实施进展滞后5个指标中,预期性指标有3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束性指标有2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从分项目标进展情况来看,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目标进展顺利,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目标的部分指标进展滞后(即指标截至2007年的完成值低于2010年规划值的40%,下同)。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bc71c2bb4cf7ec4afed093.png)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一、评估目的和方法 (2)二、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3)三、主要任务进展情况 (15)(一)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 (15)(二)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21)(三)宣传教育持续深化 (30)(四)法制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33)(五)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39)(六)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48)四、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52)五、重大政策制定情况 (53)六、规划实施总体评估 (57)(一)规划实施取得的经验 (58)(二)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59)七、“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分析 (59)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一五”期间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总结决策部署和一系列主要指示,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显著变化和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挑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全面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防范;突出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突出落实责任,严格安全问责制度;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取得新成效,非煤矿山、交通运输、消防(火灾)、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电力、渔业船舶、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各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建设项目大量增加,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气候条件异常、因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频繁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竹山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竹山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f38e08f78a6529647d5309.png)
竹山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一五”规划,是我县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一个关键性五年计划,2005年我县制定了《竹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于2006年1月4日在竹山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审查通过。
为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竹政办[2008]99号《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高举“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发展大旗,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开放活县、工业兴县、项目强县、诚信立县四大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开拓消费市场,强化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十一五”规划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综合经济增长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十一五”规划目标(下面简称“规划目标”)25亿元,年均增长14.5%,预计2008年完成22.9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91.6%,三年平均增长16.4%,比规划目标高1.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规划目标2亿元,年均增长19%,预计2008年达到1.55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77.5%,三年平均增长20.4%,比规划目标高1.4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累计完成80亿元,实现翻两番,预计到2008年底三年累计达到34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42.5%,比2005年翻1.4番。
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规划目标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预计2008年分别完成21亿元和8亿元,分别占规划目标值的80.8%和40%。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一、二、三产业结构规划目标为25:45:30,预计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33︰3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规划目标值高6个百分点,农业可实现增加值7.05亿元,三年平均增长9.2%,比规划目标4.2%高出5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Bank Office, Beijing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总论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进展情况评估2008年12月18日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扶贫与经济管理局16th Floor, China World Tower 2, No.1 Jianguomenwai Avenue, Beijing 100004, China中国北京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16层 (100004)Tel. 电话: (86-10) 5861-7600; Fax. 传真: (86-10) 5861-7800Website (网址): /china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进展评估总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前的情况在2003年至2005年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时候,中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减贫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独树一帜,增长速度超过了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其它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见图1和图2)。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经济波动降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通货膨胀率较低。
按照各种标准和定义计算,贫困率大幅度下降,按基本需求成本标准,贫困率从1981年占人口的65%下降到了2005年的约7%,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扩大,使中国迅速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最终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 1 中国人均GDP快速增长图 2 中国赶上其他国家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出版 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出版改革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导向。
私营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稳步扩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减弱。
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全国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
但有一个例外就是,金融部门的改革仍然滞后,主要大银行仍然是国有,并主导金融体系。
尽管如此,金融部门的进展还是显著的,政府对主要国有银行进行了再注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改善了监督和监管框架,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控制。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得以扩大和深化。
最后就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改革初期的财政收入压力得到缓解。
1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注意到,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各种经济和社会失衡问题随之出现。
这些包括:•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以牺牲国内需求,特别是国内消费为代价。
这点反映在经常帐户盈余不断扩大,2005年已经占GDP的7%。
•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重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54%的比重, 和发达国家70%的比重相比,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是40%。
•对能源和其它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
2000年至2005年,初级能源的消耗增加了62%,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和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能源消耗上升,逆转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下降趋势。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到2005年,中国的能耗比印度高43%、比美国高73%。
过度使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了北方平原的严重缺水。
•城乡之间、内陆和沿海省份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城市和农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不均等。
社会保障提供仍然不足,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包括大量农民工。
城乡之间获得教育的机会也不均衡;农村卫生体系的发展缓慢,可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普遍缺乏。
•改善环境质量的记录喜忧参半。
尽管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提高,南方的水质有了改善,但主要污染物的总体排放和生产的固体废物增加了。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的13个。
在城市化、农民收入以及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土地利用方式使它们相互冲突的需求关系更加紧张。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资本密集和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这些不均衡(见图3)。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资本密集型,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05年上升到43%。
使用增长核算,1993年至2005年,资本积累占GDP增长的60%以上。
从部门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拉动,2003年至2005年,工业占全部GDP增长的60%以上。
企业将获得的利润,连同国有银行的低廉信贷投资于额外的产能。
工业增长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但与就业增长关系不大,这一点部分地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减员。
此外,在工业率先发展的情况下,服务业发展滞后(与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54%,高收入国家70%的比重相比,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
因此,尽管城市就业增长比较强劲,但却没有达到整个经济快速增长所应带来的就业增长速度。
这种资本密集型和工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是上文所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驱动力。
第一,资本密集和工业带动的经济增长明显地加重了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退化。
虽然有显示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强度在一些行业呈不断下降,但相对快速增长的工业却增加一些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能耗和资源消耗的比重,第二,相比服务业引导型增长,资本密集型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限制了吸收农业剩2余劳动力,加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等和农村贫困。
第三,资本密集型增长使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导致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投资比重上升,对外经常帐户盈余进一步扩大。
政府政策强化了资本密集、工业主导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尽管政策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却间接地加大了失衡。
政策鼓励储蓄和投资,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而非卫生和教育,而且偏向于富裕和沿海地区。
大型工业企业可以便利地获得低廉的信贷资金,以及低价格(能源、自然资源、土地以及环境)的投入,由此推动了工业化。
不愿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升值,进一步刺激了出口的生产。
工业的优先发展意味着服务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户口制度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限制流动人口享有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尽管这种做法确实控制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避免了城市贫民窟的出现,但同时却强化了资本密集型的增长模式。
图3 国际比较: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与工业主导型经济 1/10 20 304050 6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指标》, 国家统计局, 研究人员的估算。
1/ 除非另有说明,均为2001年数据。
“十一五”规划:中国发展战略的转折点“十一五”规划对政策重新定位,纠正失衡。
以往的计划是把数量的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十一五”规划的创新在于优先考虑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实现环境和社会目标,3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十一五”规划认识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目标是互相交织的。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取向寻求重新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把内需特别是消费作为主要的驱动力,服务业作为主导行业。
这将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能源使用效率以及环境保护。
另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有助于减少城乡间差距。
本次“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还包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卫生和教育。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十一五”规划提出了15个重大任务以及战略重点,由22个量化指标支持,其中8个为约束性指标,14个为预期性指标。
“十一五”规划还制定了三层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估框架,制定了大量的量化指标。
尽管这些指标还缺乏操作性,但总体目标是要实现经济更加以人为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社会”。
“十一五”规划实施:已取得的成效这个中期评估是评价“十一五”规划实施两年半以来的进展情况,总结初步的经验教训,提出政策调整建议。
评价和审查以下战略目标: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协调城乡发展、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中国经受了一系列外生冲击。
在国内,冰雪灾害和刚刚发生的四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外部,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和相关的次贷危机,全球需求放缓,增大了风险规避。
国际油价、食品和其它商品价格的飙升构成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使“十一五”规划的政策优先事项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经济的韧性和确保可持续增长。
“十一五”规划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符合中国的发展挑战和政府确立的发展优先事项。
此外,量化指标与指导原则、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这表明指导原则和目标已成功地付诸实施。
为实现规划目标,最近推出了许多政策、规划和监管措施。
其中包括领导层的指导方向、整体战略、具体的行政和政策措施,以及设立新的机构,制定监管和标准。
整体而言,这些措施是全面的,而且与目标密切相关。
实现“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已取得的成效(见表1)。
•经济增长远远超出了预期。
•“十一五”规划中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了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条件(尽管城乡间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4•实现环境目标的进展喜忧参半:提高能源效率的进展缓慢,但在减少空气和水污染,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提高水的使用效率、扩大森林覆盖面方面,取得了成效。
表1中国“十一五”规划量化指标的实现情况类别指标200520072010目标实际实际目标类型 1/经济增长GDP (万亿人民币)18.425.026.1A 人均GDP (人民币)14,10318,88519,270 A 经济结构服务业占总增加值的比重 (%)39.940.143.3A 服务业占总就业的比重 (%)31.433.235.3A研发支出占GDP比重 (%) 1.2 1.4 2.0A城镇化率 (%)43.044.947.0A 人口、总人口(亿)13.113.213.6O 资源、单位GDP能耗降低 (%)0 4.62/20.03/O 和环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0…30.03/O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50.464/0.50A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56.161.260.0A耕地保有量 (百万公顷)122.1121.74/120.0O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含氧量 (COD)na 2.12/10.03/O二氧化硫 (SO2)na 3.22/10.03/O森林覆盖率 (%)18.2…20.0O 公共服务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8.5…9.0A 和生活质量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亿) 1.7 2.0 2.2O 新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75.785.780.0O五年城镇新增就业 (百万)45A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 (百万)45A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5.0A城镇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民币)10,49313,79013,390A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 (人民币)3,2554,1404,150A数据来源:中国官方,国家统计局,研究人员的估算1/ A=预期,O=约束2/ 2006-2007年的累积下降3/ 2005-2010年的累积下降指标4/ 2007年的数据尚未获得,这是2006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