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六必修五《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要点
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数列是定义域为(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特殊函数,
(2)数列的表示方法:
解析法(通项公式法);列表法;图象法;递推法(递推公式法).
(3)a n与S n的关系式:a n=
二.等差数列
(1)定义:.
(
(2)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关系:. 即:d =
(3)等差中项:
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可表示成.
(4)前n项和公式S n==.
(5)等差数列的判断:定义法:
等差中项法:
<
通项公式法:形如
求和公式法:形如
(6)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若公差,则{a n}是递增等差数列;
若公差 ,则{a n }是递减等差数列; 若 ,则{a n }是常数列.
②若m +n =p +q (m ,n ,p ,q ∈N *),则 .
%
若m +n =2p (m ,n ,p ∈N *),则
③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n ,S 2n -S n , ,…仍成等差数列,公差
(7) 若{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的和,T n 是{|a n |}的前n 项的和,
若0
n a 是正负项的分界项,它与1a 的符号一致。
前正后负:T n = ; 前负后正:T n = (8)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 ①等差数列{a n }中,
[
a 1>0,d <0时,S n 有 ;
a 1 ,d ,S n 有最小值. ②最值的求法
配方或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n
n -12
d =d 2n 2
+(a 1-d 2
)n =An 2
+Bn ,可通过 求得. 邻项变号法:.
}
当a 1>0,d <0时,满足 的n ,使S n 取最大值;
当a1<0,d>0时,满足的n,使S n取最小值.
三.等比数列
(1)定义:(q为常数,且q≠0).
(2)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
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关系:.
(3)等比中项:
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可以表示成.
(4)前n项和公式S n=
(5)等比数列的判断: 定义法:
等差中项法:
&
通项公式法:形如
求和公式法:形如S n=
(6)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若m+n=p+q(m,n,p,q∈N*),则;
若m+n=2(m,n,p∈N*),则;
②若{a n}是等比数列,则S n,,,…仍成等比数列(当S n≠0时),且公比为(q≠-1).
③如果{a n},{b n}均为等比数列,且公比分别为q1,q2,
·
那么数列⎩⎨⎧⎭⎬⎫1a n ,{ka n }(k ∈R ,且k ≠0),{a n ·b n },⎩⎨⎧⎭
⎬⎫
b n a n ,{|a n |}仍是等
比数列,且公比分别为 , , , , .
(7)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q >0,则{a n }中的项 ;
若q >0,则{a n }中的项的符号
(8) 在等比数列{a n }中,q =1时,{a n }是 。
四.常见数列的求和
(1)公式法: 数列, 数列的求和用公式
…
(2)分组求和法:
适当分组,可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或 数列求和问题
(3)裂项法:通项公式是分式的形式如:①
1
()
n n k -= ②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
1
n n a a -⋅=
=
(4)错位相减法:一般地,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的和时,可用错位相减法。
注意:①识别题型: ;
[
②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
式 ,以便于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
>
四,不等式
<
1.比较大小的依据:⇔a>b;⇔a=b;⇔a<b.2.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c,⇒;
(3)可加性:⇔a+c>b+c.
a>b,c>d,⇒
、
(5)可乘性:a>b,,⇒ac>bc;a>b,,⇒ac<bc.
,⇒ac>bd.
(7)可乘方:a>b,⇒a n>b n(n∈N*,n≥2).
(8)可开方:a>b,⇒n
a>
n
b(n∈N*,n≥2).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y=ax2+bx+c(a>0)的
图象
!
ax2+bx+c=0(a>0)
的根
ax2+bx+c>0(a>0)#
ax2+bx+c<0(a>0)
{
五.二元一次不等式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表示直线Ax+By+C=0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其作法分两步:
①定界:画直线Ax+By+C=0确定边界.不包含边界,含边界
②定域:法一确定区域;
法二由的符号与决定:,。
2,线性规划问题:
截距型:z=ax by
+;b>0时上移,下移;b<0时上移,下移。
斜率型:z=y b
x a
-
-
;表示。
(
距离型:22
()()
x a y b
-+-;表示。
三,基本不等式
1.两个正数的基本不等式:ab≤;
变式: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若a ,b ∈R +,a +b =S ,ab =P ,则: 如果P 是定值,那么当a =b 时,S 的值最小为 ; 如果S 是定值,那么当a =b 时,P 的值最大为 .
!
求最值的必要条件: 、 、 .
3.双勾函数:,0a
y x a x =+>
|
]
《等比数列与不等式》知识要点
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的特殊函数,
(2)数列的表示方法:
解析法(通项公式法); 列表法; 图象法;递推法(递推公式法).
(3)a n 与S n 的关系式: a n =⎩⎪⎨⎪⎧S 1, (n =1)S n -S n -1, (n ≥2,n ∈N *
)
…
二.等差数列
(1)定义:a n +1-a n =d (常数).
(2)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关系:a n =a m +(n -m )d . 即:d =
a m -a n
m -n
(3)等差中项:
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可表示成A =a +b 2.
(4)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
2
d . \
(5)等差数列的判断:定义法: a n +1-a n =d (常数)
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n ∈N *) 通项公式法:形如 a n =kn+b 求和公式法:形如 S n =An 2+Bn
(6)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若公差d >0,则{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若d <0,则{a n }是递减等差数列;若d =0,则{a n }是常数列.
②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
¥
若m +n =2p (m ,n ,p ∈N *),则a m +a n =2a p
③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差数列,公差n 2d .
(7) 若{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的和,T n 是{|a n |}的前n 项的和,
若0
n a 是正负项的分界项,它与1a 的符号一致。
前正后负:T n =0
00............2...n n S n n S S n n ≤⎧⎨->⎩
; 前负后正:T n =0
00............2...n n S n n S S n n -≤⎧⎨-+>⎩
(8)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
①在等差数列{a n }中,当a 1>0,d <0时,S n 有最大值;当a 1<0,d >0,S n 有最小值.
&
②最值的求法
配方或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 =na 1+
n n -12d =d 2n 2+(a 1-d 2
)n =An 2
+Bn ,可通过配方或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得.
常用邻项变号法:.
当a 1>0,d <0时,满足⎩⎪⎨⎪⎧ a n ≥0,
a n +1≤0的n ,使S n 取最大值;
当a 1<0,d >0时,满足⎩⎪⎨⎪⎧
a n ≤0,
a n +1
≥0的n ,使S n 取最小值.
:
三.等比数列
(1)定义:a n +1
a n
=q (q 为常数,且q ≠0).
(2)公比为q (q ≠0)的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关系:a n =a m q n -m .
(3)等比中项:若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可以表示成G =±ab .
(4)前n 项和公式 S n =⎩⎪⎨⎪
⎧na 1, (q =1)a 1(1-q n )1-q =a 1-a n q 1-q , (q ≠1)
…
(5)等比数列的判断: 定义法: a n +1
a n
=q (q 为常数,且q ≠0)
等差中项法:a 2n +1=a n a n +2(n ∈N *
,a n ≠0)
通项公式法:形如 a n =kq n 求和公式法:形如 S n =Aq n -A
(6)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 若m +n =2 (m ,n ,p ∈N *), 则a m ·a n =a p 2; ②若{a n }是等比数列,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当S n ≠0时),且公比为q n (q ≠-1).
—
③如果{a n },{b n }均为等比数列,且公比分别为q 1,q 2,那么数列⎩⎨⎧⎭⎬⎫1a n ,{ka n }(k ∈R ,且k ≠0),{a n ·b n },⎩⎨⎧⎭
⎬⎫b n a n ,{|a n |}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分别为1q 1,q 1,q 1q 2,q 2
q 1
,|q 1|.
(7)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q >0,则{a n }中的项同号;若q >0,则{a n }
中的项的符号正负相间
(8) 在等比数列{a n }中,q =1时,{a n }是不为零的常数列。
四.常见数列的求和
(1)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用公式
~
(1)分组求和法:适当分组,可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差
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2)裂项法:通项公式是分式的形式如:①1()n n k -=111
()k n n k
⋅-- ②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1n n a a -⋅=1111
(
)n n
d a a --
(3)错位相减法:一般地,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的和时,可用错位相减法。
注意:①识别题型:等比与等差数列的积;
?
②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
以便于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
?
四,不等式
`
1.比较大小的依据:a -b >0⇔a >b ; a -b =0⇔a =b ; a -
b <0⇔a <b .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Δ=b2-4acΔ>0
Δ=0
Δ<0
y=ax2+bx+
c(a>0)的图象
|
ax2+bx+c=0(a>0)的根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根
有两个相等
的实根
没有实根
—
ax2+bx+c>0(a>0){x|x<x1或x>x2}{x|x≠-b
2a}
R ax2+bx+c<0(a>0){x|x1<x<x2}ØØ
(1)对称性:a>b⇔b<a;
(2)传递性:a>b,b>c,⇒a>c;
(3)可加性:a>b,⇔a+c>b+c.
a>b,c>d,⇒a+c>b+d.
(5)可乘性:a>b,c>0,⇒ac>bc;a>b,c<0,⇒ac<bc.
a>b>0,c>d>0,⇒ac>bd.
(7)可乘方:a>b>0,⇒a n>b n(n∈N*,n≥2).
(8)可开方:a>b>0,⇒n
a>
n
b(n∈N*,n≥2).
五.二元一次不等式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表示直线Ax+By+C=0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其作法分两步:
①定界:画直线Ax+By+C=0确定边界.虚线不包含边界,实
线含边界②定域:法一取特殊点确定区域;
法二由y的系数的符号与不等号决定:同号取上,异号取下。
2,线性规划问题: 截距型:z=ax by +;
b>0时上移变大,下移变小;b<0时上移变小,下移变大。
斜率型:z=
y b
x a
--;表示两点(x,y )与(a,b )连线的斜率。
距离型:z=22()()x a y b -+-;表示两点(x,y )与(a,b )的距离。
三,基本不等式
1.两个正数的基本不等式:
ab ≤a +b 2;
变式:2ab a b ≤+ 2
()4
a b ab +≤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若a ,b ∈R +,a +b =S ,ab =P ,则: 如果P 是定值,那么当a =b 时,S 的值最小为2p ;
如果S 是定值,那么当a =b 时,P 的值最大为2
4
S .
求最值的必要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双勾函数:,0a y x a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