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地调研与分析报告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9c644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4.png)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前言甘肃地处中国西北,是中国内陆省份。
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下游,但是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
甘肃省的优劣势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甘肃位于“一带一路”主要经济区内,是西北经济中心和西部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决定了甘肃可连接中国内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无限潜力。
2.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兰州和敦煌,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许多重要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如莫高窟、鸣沙山、五泉山石窟和马蹄寺等。
3.资源禀赋优越甘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铅、钼等金属矿产,还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燃料矿产。
甘肃拥有非常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是中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区域。
劣势1.经济基础薄弱甘肃的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下游,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如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也处于较低水平。
2.土地资源有限甘肃的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等也都较低。
3.交通发展滞后甘肃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不发达,交通网格结构不够完善,降低了通信、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速度。
开发建议发展旅游业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可以开发多种旅游线路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也可以开发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输送旅游产品和服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带甘肃可进一步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甘肃可积极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前来落户和投资。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产业是提高甘肃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甘肃可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推动省内外交通设施和物流体系快速、高效、全面发展。
结论甘肃省作为中国内陆省份,拥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但是,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经济基础薄弱、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发展滞后等。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9e29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6.png)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一、引言能源市场是指以能源为主要商品的交易市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能源供应地和能源消费地,在能源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甘肃省能源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甘肃省能源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甘肃省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水力能源和太阳能资源等。
其中,煤炭和水力能源是甘肃省能源市场的主要支柱资源,为甘肃省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甘肃省能源市场发展现状1. 能源供需形势甘肃省的能源供需形势呈现出供需矛盾较为严重的状态。
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较快,能源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此外,甘肃省能源市场的消费结构也存在问题,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传统高耗能产业上,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2. 能源市场体系甘肃省的能源市场体系相对薄弱,市场主体数量较少,市场规模有限。
目前,甘肃省的能源市场以传统的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为主,其他能源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多元化的能源市场体系限制了甘肃省能源市场的发展。
3. 环境政策支持甘肃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支持能源市场发展的政策。
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鼓励能源科技创新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甘肃省的能源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甘肃省能源市场发展建议1. 加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为了解决甘肃省能源市场供需矛盾较为严重的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通过加大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能源供应能力,满足甘肃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 推动能源市场多元化发展甘肃省应积极推动能源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打破传统的煤炭和电力市场的垄断地位。
通过发展新兴能源市场,如天然气市场和太阳能市场等,提高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3年甘肃省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3年甘肃省工业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8d41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1.png)
2023年甘肃省工业发展研究报告作者:张雨田梁顺强许鸿善来源:《发展》2024年第05期2023年以来,甘肃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树立的“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鲜明发展导向,全力落实落细“强工业”行动各项措施,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呈现出存量优化、增量扩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甘肃省工业发展情况及特点(一)工业运行稳中向好创出“新业绩”工业增速位次创新高。
202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3389.6亿元、同比增长6.8%,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11863.8亿元)比重28.6%,较2022年提升0.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2022年(6%)提升1.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增速比2022年、2021年分别前移9个、13个位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见图1、图2)。
工业三大门类中,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5.9%、4.4%,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2.2%、12.2%、25.6%。
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和金属制品等11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分支柱产业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机械(20.7%)、有色(15.9%)、电子(13.4%),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2.6、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石化、有色、电力,占比分别是32.6%、18.6%、10.4%(见图3)。
与部分省份比较来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西部十二省(区)排名第3位,分别比宁夏(12.4%)、西藏(87%)低4.8个、1.1个百分点;在西北五省(区)中排名第2位,分别比新疆(6.4%)、青海(5.6%)、陕西(5.0%)高出1.2、2、2.6个百分点(见图4)。
甘肃生态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生态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f263e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png)
甘肃生态产业发展趋势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甘肃省重视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动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甘肃省生态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甘肃省生态资源的优势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拥有大片的草原、森林、湖泊和山地等生态景观。
此外,甘肃省还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弯曲的黄河为特色的景观,黄河流经甘肃的一段被誉为“黄河第一滩”,不仅风景如画,而且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甘肃省的气候条件适宜,日照充足,雨量适宜,特别适合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这些优势为甘肃省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甘肃省生态产业的现状甘肃省的生态产业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现阶段,甘肃省的生态产业主要包括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矿业、生态能源等几个方面。
1. 生态旅游甘肃省以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近年来生态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甘肃省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长城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甘肃省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藏族、回族、土族等,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这些都为甘肃省的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生态农业甘肃省重视农业的生态化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近年来,甘肃省发展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甘肃省的生态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逐渐走进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3. 生态养殖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是养牛、养羊等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甘肃省通过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改良畜禽品种等方式,提升了养殖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d8242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9.png)
甘肃各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经济相对较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现状上,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甘肃省属于中国的内陆省份,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对外交通相对闭塞。
甘肃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畜牧业也相对发达,以养殖牛、羊为主。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工业方面,甘肃省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的能源工业为主导。
甘肃省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但由于能源价格下降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和石油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挑战。
除了能源工业,甘肃省还有一些轻工业和冶金工业,但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甘肃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条件,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
同时,甘肃省还将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合作,拓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43b83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7.png)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甘肃省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占据了甘肃省经济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甘肃省的经济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甘肃省的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除了农业之外,工业、建筑业和旅游业也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对甘肃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甘肃省还因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旅游业成为了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甘肃省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不断加快,与甘肃省的周边省份和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甘肃省内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还有利于吸引外部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然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依赖于农业和资源开发的程度较高,对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此外,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仍然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加快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还需要注重发展教育、
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只有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甘肃省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政府课题组调研报告
![甘肃省政府课题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f6b8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5.png)
甘肃省政府课题组调研报告甘肃省政府课题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甘肃省的发展现状、问题和需要,甘肃省政府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全面调研,并撰写此报告,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率等方面的情况;2.分析甘肃省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流动等方面的问题;3.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和文献研究等。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甘肃省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官方数据,以及一些非官方的社会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
三、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1.产业结构:甘肃省以农业和资源产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矿产资源开发、能源等。
2.经济增长率:过去几年,甘肃省经济增长率平均保持在中等水平,但增速逐渐放缓。
3.农业发展:甘肃省农业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节水灌溉、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
4.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矿产品有煤炭、铝土矿等。
未来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5.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旅游业和金融业是潜力行业。
四、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资源利用: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存在过度开发和浪费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环境保护:甘肃省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问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3.人口流动:随着经济发展,甘肃省面临人口流出和劳动力流失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管理和服务。
五、政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甘肃定西调研报告
![甘肃定西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afd4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6.png)
甘肃定西调研报告甘肃定西调研报告我于某日期前往甘肃定西进行调研,以下是我对该地区的情况的观察和总结。
1. 交通状况:甘肃定西的交通状况相对较为落后。
公路网络发展不完善,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交通条件较差。
这导致了企业物资运输困难,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
2. 经济发展:甘肃定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产业链相对完整。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马铃薯、玉米等。
然而,农业的发展方式仍然比较传统,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此外,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的培育。
3. 教育和医疗:甘肃定西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不完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
医疗设施也缺乏现代化设备和专业医疗人才。
这给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农村发展:甘肃定西的农村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田灌溉和排水工程不完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
此外,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农村人口减少和农业生产力下降。
综上所述,甘肃定西在交通、经济、教育和医疗、农村发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交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新的公路和桥梁,改善农村供水、供电和排水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
2. 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引入高新技术,培育当地的支柱产业,提升甘肃定西的经济竞争力。
3. 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建设。
提升教育设施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引进现代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疗人才,改善当地居民的医疗条件。
4.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和农村电商发展,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和产业转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总之,甘肃定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相信甘肃定西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甘肃考察调研报告
![甘肃考察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7a2d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6.png)
甘肃考察调研报告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的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在近期的调研中,我对甘肃省进行了深入考察,以下是我对该地区的调研报告。
首先,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黄河,南接秦岭,北濒天山,西临祁连山。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甘肃成为连接中国内陆和西部的重要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同时,甘肃还是中国西部地区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门户,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态势稳定。
调研显示,甘肃省的经济增长持续稳定,GDP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尤其是甘肃省政府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对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甘肃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甘肃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干旱带,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推行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实施了大量节水措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沙漠治理工程。
此外,甘肃还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举措有效保护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甘肃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有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特色,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景观。
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建设民族文化村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展示了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然而,也需要看到甘肃省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沙化等问题。
因此,建议甘肃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转型和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4ff99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2.png)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本文旨在分析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并通过对市场情况的梳理和数据的分析,提供有关该省能源市场的相关信息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报道。
背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其能源市场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并且对能源供应和需求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
本文将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能源供需状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甘肃省,能源供需的格局逐渐明晰。
目前,该省的主要能源供应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来源。
同时,能源需求主要由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构成。
在煤炭方面,甘肃省煤炭资源丰富,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
能源需求中,工业部门对煤炭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居民生活领域。
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甘肃省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地区的输送。
该省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市场对于这两种能源的需求较大。
可再生能源在甘肃省的发展也表现出良好的势头。
该省地处西风带,具备发展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自然条件。
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甘肃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能源市场结构甘肃省的能源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市场中存在着大型能源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外资企业。
能源市场的竞争激烈,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机遇。
在煤炭市场上,甘肃省有一些大型矿产资源企业,它们在煤炭生产和销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也有一些小型企业和地方专业市场提供煤炭产品。
在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甘肃省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地区的输送。
该省是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重要消费地之一。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甘肃省的市场主要由风能和光能等领域构成。
一些能源公司积极投资并参与到可再生能源项目中,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
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发展趋势: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一)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1cde10ecfc789eb172dc8f7.png)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cac5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2.png)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地处西北地区,处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甘肃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甘肃省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甘肃省经济以农业基础较为丰富,同时也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甘肃省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加工贸易价值。
2.区域发展不平衡: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全省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同时,城乡发展差距也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发展,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资源环境矛盾:甘肃省地处西北,资源相对丰富,但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甘肃省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未来趋势展望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甘肃省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未来,甘肃省将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培育新兴产业:甘肃省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创新创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兰州的经济与产业的趋势
![兰州的经济与产业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354f9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0.png)
兰州的经济与产业的趋势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也是黄河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兰州的经济与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兰州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政府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兰州的经济与产业的趋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兰州位于黄河、甘肃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是黄河上游地区的门户城市。
兰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兰州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也是区域中心城市,享有辐射周边区域的地域优势。
兰州还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有望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
二、产业基础1. 工业制造业兰州的工业制造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以石化、机械、食品加工等为主要特色。
兰州是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西北最大的石油炼化企业——兰州石化公司。
兰州还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如兰州铝厂、兰州锅炉厂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础。
2. 农牧业兰州属于半干旱气候,适宜农牧业发展。
兰州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要农牧业产业。
种植业方面,特色农产品有兰州大枣、马铃薯等;畜牧业方面,以奶牛养殖为主导, 兰州奶牛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乳业基地。
3. 旅游业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兰州的旅游景点有白塔山、黄河铁桥、五泉山等。
兰州还是中欧班列的终点站之一,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物流和旅游的重要枢纽。
三、政府政策为推动兰州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
政府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
政府还实施了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外资企业在兰州投资兴业。
同时,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近年来,兰州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兰州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吸引了众多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
兰州还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发展,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为兰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甘肃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c415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1.png)
甘肃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甘肃省作为中国的西部省份之一,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甘肃省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地处西部内陆,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的GDP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从2016年的1.86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9万亿元。
同时,人均GDP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次,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甘肃省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对外交流。
同时,甘肃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的农牧业和资源型产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支撑。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这些问题使得甘肃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一下甘肃省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首先,甘肃省将继续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科技研发资源,应该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甘肃省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和物流的便捷性。
加强区域合作,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促进产业对外开放,助力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甘肃省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比如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优秀企业和人才,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甘肃省还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条件,开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提升当地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甘肃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820d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a.png)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需求分析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甘肃省在能源领域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旨在对甘肃省的能源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探讨甘肃省能源市场的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1. 能源消费结构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导,其他能源如油气、水电等占比较小。
煤炭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居民生活领域,而工业部门的煤炭需求占比最高。
2. 电力消费甘肃省的电力消费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电力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其中,工业部门对电力需求的增长最为显著,这与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 新能源发展甘肃省地理条件适宜发展新能源,近年来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渐提升,但仍面临瓶颈,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需求分析1. 工业需求甘肃省工业部门是能源需求的主要拉动力。
随着甘肃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对电力、煤炭等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
工业企业对能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用于供暖、照明等方面。
2. 居民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
居民消费领域主要包括家庭用电、取暖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能源的需求增长更为迅猛。
此外,农村地区也存在能源需求的增长空间,需要加大对农村能源供给的支持力度。
3. 交通需求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私人汽车拥有量的逐步增加,甘肃省的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交通领域的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燃油消耗方面。
四、甘肃省能源市场发展建议1.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甘肃省应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甘肃省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居民用户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甘肃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甘肃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d38b0acc1755270722083e.png)
甘肃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内容摘要:在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甘肃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波形变化历程,本文通过对各个阶段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分析,将甘肃产业结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总结出其特征。
关键词:甘肃产业结构阶段特征甘肃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是与国家实施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实行均衡发展战略,其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地方资源优势,甘肃省被确定为国家的重化工基地,由此而形成了其产业“重重轻轻”的结构。
改革开放后,随着地方政府自主权的扩大,为了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甘肃产业结构也因此有了明显变化。
1952-2008年甘肃省GDP构成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甘肃省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波形变化历程,这个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重型化产业结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1953~1978年)是甘肃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受国家宏观战略的影响,走的是一条传统的工业化道路。
这一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具体情况见表1、图2。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52到1978年26年中,甘肃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变化相对较小。
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65.02%,下降到1978年的20.41%;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12.99%,上升到1978年的60.31%;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22.00%,下降到1978年的19.28%。
可以看出,1952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65.02%,第二产业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是12.99%;1959年,第一产业的比重是31.98%,第二产业的比重是43.03%,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1978年,第一产业的比重是20.41%,第二产业的比重是60.31%,第三产业的比重是19.28%,第二产业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甘肃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经济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9fb5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9.png)
甘肃经济发展现状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黄河上游,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甘肃的主要产业之一是农业。
由于地形复杂,甘肃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尤其以养羊业为特色。
甘肃的羊肉、奶制品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同时,甘肃还大力发展粮食种植和水果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此外,甘肃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甘肃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使该地区的能源结构逐渐优化。
同时,甘肃也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和化工等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此外,甘肃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甘肃的丹霞地貌、峡谷和沙漠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甘肃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莫高窟和嘉峪关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然而,甘肃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甘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
甘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其次,甘肃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的压力。
甘肃的生态环境脆弱,草原退化、沙漠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甘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甘肃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甘肃正在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培育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甘肃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甘肃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了草原退化治理和沙漠化防治的力度。
同时,甘肃还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说,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未来,甘肃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甘肃省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甘肃省企业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a85e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0.png)
甘肃省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概述本报告对甘肃省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了解该地区企业发展的情况。
通过采集数据、分析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意见,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1. 经济概况甘肃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该省主要经济指标表现稳定,逐年增长。
GDP近年来保持在9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人均GDP稳步增长。
甘肃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能源、制造业和旅游业等。
2. 企业分布情况甘肃省的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主要集中于省会兰州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城市和工业园区。
其中,制造业和农业相关的企业较多,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相对较少。
企业规模较小的微型和小型企业占大多数。
部分大型企业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 企业发展趋势3.1 制造业制造业一直是甘肃省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和物流成本较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同时,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存在差距,这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精细化方向发展。
3.2 农业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但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广科学种植、高效管理和精准农业。
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展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
3.3 服务业服务业是甘肃省的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
其中,旅游业是潜力巨大的领域,但目前的发展仍不够充分。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发展成为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条件。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游投资。
3.4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甘肃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甘肃省专项扶持政策的带动下,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有所增加。
然而,与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在甘肃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兰州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产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ff4e4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6.png)
兰州产业发展现状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具有很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成果。
首先,兰州在农业和食品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兰州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兰州成为了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兰州市政府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兰州的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出口创汇能力也大大增强。
其次,兰州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兰州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兰州市政府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兰州炼油厂、化肥厂等大型石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兰州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力量。
第三,兰州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兰州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兰州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的落户和投资。
兰州的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外,兰州的旅游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兰州市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的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兰州旅游。
兰州的旅游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农业和食品产业、能源和化工产业、制造业以及旅游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随着兰州市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和市场环境,相信兰州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十二五”以来,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已迎来新常态。
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化的趋势,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始逐渐摆脱过重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传统;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开始不断挖掘技术优势、能源优势等。
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对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甘肃省支柱产业的形成(一)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最初形成在我国“一五时期”至“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形成。
例如,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甘肃省投建了七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基础上,甘肃省后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业。
随着“三五”时期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这就使得甘肃省支柱产业再次实现重化集聚。
总体来看,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基本是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备战策略的需要,在发展路径上采取了嵌入式的方式展开。
这种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商品供需规律的影响。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提升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对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涉及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提升,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激活了甘肃省的经济活力,但大企业过大,直到现在,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甘肃省在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时,也开始了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予以扶持,如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相关的科技普及和技术支持以及产业配套和园区建设等。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基于新常态的诠释“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承接两个百年目标的,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五年,是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五年,也是推动“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只有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和认知,才能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促进甘肃地区的大发展。
(一)外部环境1.在全球经济层面,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脆弱,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大国经济自平衡和世界经济再平衡同步推进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的产业复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
而新兴经济体面临大国追求自身经济的自平衡,经济增长开始减缓。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减缓方面还面临着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的明显增加。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机遇,甘肃省要从战略层面统筹安排,在应将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共同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把握国际经济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2.在经济政策层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电子商务以及对甘肃省的扶持政策有利于支柱产业的升级驱动在甘肃省,要想实现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国家积极的战略制定和政策扶持。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5个国家,陆地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人口约占全球的62.5%,GDP仅占全球的1/4。
与沿线国家合作,将提高甘肃省相关区域的业务对接速度和效率,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集聚,也有利于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另外,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助于甘肃省发挥后发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3.在区域经济层面,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规模持续扩张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受到人口结构变动、融资成本提升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被倒逼加速产业升级与调整结构,工业发展压力较大。
虽然东部地区的工业增速递减,但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伴随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及其经验推广,东部沿海地区将再创新的发展机遇。
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的大背景下,经济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一区域发展的机遇中,从深层次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因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摆脱传统依赖路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走“四化同步”的道路,通过创新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二)内部条件1.在资源禀赋层面,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裕,但是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已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充足,其中,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7,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10。
但经过多年大规模的粗放开发,甘肃省能源消耗量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紧缺问题凸显。
尽管甘肃省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方面优势依然很大,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我们积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减少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2.在传统产业层面,国有企业过大、利润率水平低的格局尚未改变在企业经营层面,突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过大,从2010年到2014年,甘肃省的重工业比重一直在83.65%-87.43%之间,而轻工业所占比重不到20%。
由于倚重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特征,使甘肃省在扩张型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加剧了产能的过剩。
二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并不高。
石化产业、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利润空间大致在10%-20%,而有色冶金产业的利润已经开始明显较低。
这种产业格局整体不适宜甘肃省产业格局的快速提升。
3.在技术创新层面,甘肃省科技投入明显加大,但须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工作科技资源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经验来看,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但就全国及甘肃省而言,普遍存在着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破解,科技贡献对经济的贡献率不足50%。
这需要未来进一步加强科技转化方面的服务工作。
同时,可利用甘肃省技术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学习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增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实现产业发展的后发效应。
三、八大支柱产业及重点发展方向1、石油化工产业重点方向: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向石化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材料、化工与精细化工、石油储备基地等4个方向发展。
形成原油、石油炼制、清洁油品、润滑油产业链;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产业链;特种纤维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2、有色冶金产业重点方向: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向铝冶炼及加工产业、碳素及加工产业、铁合金及加工产业、钢及钢材产业等4个方向发展。
形成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产业链;炼铁、炼钢、钢材、钢板产业链;电解铝、铝合金板带箔材、汽车轮毂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3、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业重点向风电装备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石化装备集群、自动化信息产业集群、专用设备产业集群等5个方向发展。
形成风力电机、塔架、风电叶片、风电零部件生产及成套设备产业链;零部件配套、整车研发、生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4、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生物能源、水电产业、火电及煤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核电等6个方向发展。
形成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产业链;水电开发、电网建设、热电联产、智能电网产业链;核能供热技术推广、成套设备制造和配套产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5、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5个方向发展。
形成网络设备、系统集成等信息网络产业链;人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产业链;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设计、飞控仪器航空航天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6、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5个方向发展。
形成玫瑰、百合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休闲、观光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红鳟鱼、奶牛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
7、现代服务业重点方向:重点向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务业、大众服务业等6个方向发展。
通过加快改造和提升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宾馆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等工作重点,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各个产业链。
8、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打造标志性旅游节会品牌、黄河文化旅游、丝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6个方向发展。
通过整合全市旅游节会资源,打造闻名全国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沿黄经济带;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策划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旅游业的各个产业链。
四、甘肃省饲料工业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20多年的努力,我省饲料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已形成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质量监测、饲料行业管理、饲料科研和饲料法规标准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饲料工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各类饲料生产企业7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多万吨,全省饲料工业总产量105万吨,转化粮食和农副产品40多亿斤,产值42亿元,相当于牧业总产值的19%,5100多名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30%,为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配合饲料的转化率明显提高,对养殖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80%以上,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1.8∶1,猪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3∶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2∶1,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以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按照“大型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的思路,各类饲料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研发了能满足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开发出了8大类200多个饲料品种,为推广精细高效节约养殖模式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4年,饲料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合格率和“瘦肉精”违禁药物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同时,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北农、希望、铁骑力士、禾丰、天康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到甘肃投资建厂。
不仅丰富了饲料品种、增加养殖效益,而且培养了我省饲料技术人才,带动了省内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