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简单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科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科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6eeefa16856a561253d36fcd.png)
初二物理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科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寒假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知识点分析] 1. 速度和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通常用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速度的公式就是v st=速度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大体上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一般是随时间变化的。
所以为了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的快慢,把物体在这段时间里(或这段路程上)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从而用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办法来求其速度。
用v 表示平均速度:v st=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计算时,一定要明确物体是在哪段时间内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例如: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5分钟,接着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5分钟,这列火车在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米秒秒米秒秒秒米秒,如果把求平均v =⨯⨯+⨯⨯⨯=205603015602060275//./速度公式写成米秒米秒米秒,显然是错误的。
v v v =+=+=12212203025(//)/此外,假如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途休息,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要将休息时间加在总时间内。
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写出已知条件,要求的物理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解路程、时间题目常犯的毛病有:(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对不同的速度、路程或时间,不用带不同的下角标或上角标的字母v 、s 或t 加以区别。
(2)没有统一单位。
(3)列的算式中漏掉单位,运算中漏掉单位的运算。
(4)不知道(或者不会)作图帮助分析比较复杂的题目。
(5)解题格式不够合理,因而容易出错。
3.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1)分析题意,在头脑中想象出物体运动的情况,题目已给的条件(即已知量)和要求出的量(待求量)。
物理中的路程,速度,时间,加速度常用公式
![物理中的路程,速度,时间,加速度常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c04f8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7.png)
物理中的路程,速度,时间,加速度常用公式在咱们的物理世界里,路程、速度、时间和加速度这几个概念可是相当重要,它们之间的公式就像是解开物理谜题的关键钥匙。
先来说说路程和速度吧。
路程就是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轨迹长度,而速度呢,则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公式是 v = s/t ,这里的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比如说,你早上跑步去学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2000 米,你花了 10 分钟,那速度就是 2000÷ (10×60) = 3.33 米每秒。
再讲讲时间。
时间这个概念,咱们每天都在感受。
比如你等公交车,从你到站台开始到车来,这段等待的过程就是时间。
加速度就更有趣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公式是 a = (v₂ - v₁) / t ,这里的 a 表示加速度,v₂是末速度,v₁是初速度。
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在刚开始学这些公式的时候,总是搞混。
有一次做练习题,题目说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3 秒后速度达到 15 米每秒,让求加速度。
这孩子愣是用路程的公式去算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答案。
我就问他:“你怎么想的呀?”他一脸迷茫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觉得好像都差不多。
”我哭笑不得,给他重新仔细讲解了一遍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咱们继续说回这些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公式的应用那可太广泛了。
就像你坐高铁,知道了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就能算出高铁的平均速度。
或者运动员赛跑,起跑时的速度和冲刺时的速度不一样,通过时间就能算出加速度。
还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辆摩托车在飙车。
我心里就想,这速度得多快啊,要是突然遇到情况要刹车,这么快的速度和这么大的加速度,得多危险呐!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学好物理,了解这些公式,不仅能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现象,保障自己的安全。
总之,路程、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常用公式是物理学习中的基础,只有把这些基础打牢了,咱们才能在物理的海洋里畅游,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和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e1da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5.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初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
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运动的快慢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为v = s/t ,单位是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同时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 超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100℃。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5ffe254b35eefdc8d3338b.png)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 (Δt=t-t0)Q放=cmΔt (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初二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0024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5.png)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知识点梳理运动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而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就是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运动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于某个固定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在运动中,我们要关注的三个基本概念是:位移、时间和速度。
位移是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用Δx表示。
时间是运动的持续时间,用Δt表示。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用v表示。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常用符号是m/s。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如何描述运动。
在描述运动时,我们有两种方式:图像描述和数学描述。
图像描述是通过绘制运动物体的位置-时间图像来描述运动。
位置-时间图像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物体所处的位置。
从位置-时间图像中我们可以获取物体的位移、速度和运动状态。
数学描述是通过运用公式来描述运动。
最常用的公式是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时间公式。
位移公式是Δx = v × Δt,速度公式是v =Δx / Δt,时间公式是Δt = Δx / v。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运动的规律。
运动的规律有三个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除了这些基本知识点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其他一些重要的运动知识点,如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在变速运动中,我们需要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初中二年级物理运动规律
![物理初中二年级物理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d5e2e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e.png)
物理初中二年级物理运动规律物理运动规律是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守的基本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等。
在初中二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逐步了解和掌握这些运动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等,也即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根据运动规律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速度v = 位移s ÷时间t位移s = 速度v ×时间t二、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速度有大小的变化,也即速度不断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根据运动规律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平均速度v = 总位移Δs ÷ 总时间Δt加速度a = 变化的速度Δv ÷ 变化的时间Δt位移s = 初速度v₀ ×时间t + ½ ×加速度a ×时间t²末速度v = 初速度v₀ + 加速度a ×时间t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加,时间的平方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成正比。
根据运动规律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下落高度h = ½ ×重力加速度g ×时间t²下落速度v = 重力加速度g ×时间t四、运动规律的应用物理运动规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与运动有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匀速运动的规律来计算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从而根据所需求解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利用加速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不同加速度下的运动情况,预测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和下落的高度等。
五、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物理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们可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假设小明从楼顶往下抛掷一个小球,问小球自由下落 3 秒钟后的下落速度是多少?解答: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下落速度v与重力加速度g和时间t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下落速度v = 重力加速度g ×时间t由于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等于9.8 m/s²,所以可以得出:下落速度v = 9.8 m/s² × 3 s下落速度v = 29.4 m/s因此,小球在自由下落 3 秒钟后的下落速度为 29.4 米每秒。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0534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9.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是初级中学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物理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八年级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加速度是速度发生变化的快慢程度。
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2. 动态学公式:动态学公式包括力的公式(F=ma)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3.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相等,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运动。
二、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是指光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材料反弹回去的现象。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镜子和透镜: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4. 成像原理: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虚像、像的位置)以及透镜的成像规律(实像、虚像、像的位置)。
三、电学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单位时间内的流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的驱动力,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2.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设备的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电流通过不同的分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设备的两个端口依次连接起来,电流沿着一条路径流动。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抵抗性能。
4.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流在电路中所做的功,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四、能量与能量转化1. 功与机械能:劲头是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工作;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功率与能量转化: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能量转化是指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b1ac1a6b8f67c1cfbd6b845.png)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各量关系:在t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在s 一定时,t 与v 成反比;在v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
注意:绝对不能说v 与s 正比或与t 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t t ...s s t s v 2121++++==总总【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问题:s=往返往返vt 21s 21=;或往返t 21v vt s ⨯== 2.“火车过桥(洞)问题”:(1)火车通过桥时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2)火车完全在桥上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3.利用相对速度求解的问题:【相对速度——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相对于它的运动速度。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或相互平行的两条线上运动时: A 、同向相对速度:21v v v +=同向B 、异向相对速度:小大异向v v v -=】(1)追击问题:在研究追击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通常以被追击者为参照物,追击所用时间就是追击者以“同向相对速度”运动完他们的“间距”所用时间。
即:小大间同向间追v v s v s t -==(2)相遇问题:相向而行或背向而行的物体,他们的相对速度是:21v v v +=异向,s 相对=s 1+s 2 (3)错车问题:○1同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同向=v 大-v 小 , 同向相对错v s t =○2相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异向=v 1+v 2 , 同向相对错v st = 【注意:在研究水中物体运动的相遇、追击问题时,一般以水为参照物,则物体都以相对于水的速度运动,可使问题简化。
北大附中初二物理名师点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北大附中初二物理名师点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cb9f78d52d380eb63946d76.png)
学科:物理教学内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基础知识精讲】由速度公式v=t s 变形得:①求路程vt s =;②求时间t=vs .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应注意公式中s 、v 、t 的对应统一性,即s 、v 、t 必须是指同一个运动物体及同一段运动的路程、速度与时间.解题时应按已知、求、解、答的格式进行,在已知中应注意统一单位,分析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在解答过程中要列出基本公式,公式变形,数字与单位代入计算,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重点难点解析】本节重点是考查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速度公式v=ts ,表达了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若已知其中的两个物理量就可求第三个物理量.要灵活地运用公式解题,还必须深入理解三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通过解题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格式.例1 小红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52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小红每天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红上坡的速度不变,下坡的速度也不变,且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32,那么小红放学回家要走多少时间? 解析:小红家到学校路程是不变的,上学时的上坡路,放学时就是下坡路,因此回家是只有52是下坡路.抓住总路程不变,可先求出上学与放学的平均速度,再求放学回家的时间.因题目中未给速度的具体值,先应用专门的符号进行设定.设下坡速度为v 1,上坡速度为v 2,上学过程中:下坡时间为t 1,通过路程为s 1,上坡时间为t 2,通过路程为s 2,放学过程中下坡时间为t 1’,通过路程为s 1’,上坡时间为t 2’,通过路程为s 2’由题知:v 2=32v 1 ,s 2=52s=s 1’,s 1=53s=s 2’ t 上=36分钟 根据v ts = 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上=11122112165325253v v s v s s v s v s s t t s t s=+=+=+=上∴s=上t v 165 放学回家的平均速度 v 放=111221*********5352v v s v s s v s v s s t t s t s=+='+'='+'=放 ∴s=放t v 11310 ∵学回家的总路程与上学的总路程相等. 有放t v 11310=上t v 165 t 放=min 39min 3612131213=⨯=上t . 原解法通过平均速度反而是多绕了一下,有按求解时间更快捷,另外,字母少没几个更清楚.解:设小红下坡速度为v ,则上坡速度为v 32,设总路程为S ,则上学所需时间 v 5S 6v S 53v 32S 52t =+=上 放学所需时间 100135v S 32v 32S 53t =+=放 ∴1213v 5S 6v 10S 13t t ==上放min 39min 361213t 1213t =⨯==上放. 解题过程中应注意速度、路程、时间的对应关系不能混淆,可用对应的脚标加以区分.例2 在亚运会上,射击运动员打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m/s ,活动靶移动速度是20m/s ,若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m 处,运动员在移动靶离中弹点多远开枪,才能正好去中活动靶?。
物理速度时间路程公式
![物理速度时间路程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f0ebe5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06.png)
物理速度时间路程公式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听起来很严肃但其实超级简单的东西——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别担心,我不会让你陷入数学的深渊,反而希望能带你轻松走一遭,像是在沙滩上散步那样舒服!咱们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如就从这儿开始,慢慢来,保证你明白这些物理知识后能在聚会上装个学霸。
2. 速度、时间和路程2.1 速度是什么?首先,速度可不是飞快的车子或者你在街上追小狗时的速度。
简单来说,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听起来简单吧?比如说,你骑自行车去超市,花了30分钟,骑了5公里。
那么,速度就是每小时10公里。
很直白,没啥难的!想象一下,像我这种永远喝咖啡的家伙,速度绝对不能慢,不然那香浓的咖啡就得凉了。
2.2 时间的神秘再说时间,哎呀,谁能掌控时间呢?我们总是在追赶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可实际上,时间就是你做一件事所花费的“宝贵”时刻。
就像你看电视,刷手机,突然发现时间飞逝,结果一眨眼就两个小时过去了,这可真让人心痛。
不过,掌握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咱们就能更聪明地利用这些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没准还能节省点时间去追剧!3. 路程的妙趣3.1 路程的简单计算路程呢,就是你走过的“路”,听起来简单吧?它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公式就是:路程= 速度× 时间。
拿个例子来说,你打算去附近的公园,走路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花了半小时,那你就走了2公里!这公式是不是简单得让人想笑?想想看,数学公式还没我的早晨咖啡那么复杂,简直是一目了然!3.2 生活中的应用想象一下,今儿个你约了朋友一起去爬山,得提前算好时间和速度。
你知道自己爬得慢,决定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出发,结果发现山路崎岖,要走5公里,这样算下来,得花上2.5小时!哎,这可得提前出门,免得耽误和朋友的约会。
这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明白了吗?4. 结束语所以啊,速度、时间和路程就像一对老朋友,互相依赖,紧密相连。
初二物理求路程的公式
![初二物理求路程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3d21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8.png)
初二物理求路程的公式初二物理中,求路程的公式可是相当重要的哟!咱先来说说最常见的那个公式:路程 = 速度 ×时间,用字母表示就是 S = v × t 。
这就好比你骑着自行车去兜风,速度就好比你蹬车的快慢,时间就是你骑了多久,两者一相乘,就能算出你骑了多远的路程。
我记得之前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练习轮滑。
他滑得挺快的,我就好奇他在一段时间内能滑多远。
于是我拿出手机开始计时,大概过了 5 分钟,他停下来休息。
我上前去问他感觉自己滑得速度怎么样,他说差不多每分钟能滑 200 米。
这时候我就用刚学到的物理知识,速度 200 米/分钟,时间 5 分钟,一相乘,200×5 =1000 米,这小家伙 5 分钟就滑了 1000 米,可真厉害!再来说说,如果知道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话,那公式就是速度 =路程 ÷时间,即 v = S ÷ t 。
比如说,你要去学校,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500 米,你每天花 15 分钟走到学校,那你的速度就是 1500÷15 = 100米/分钟。
还有哦,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的公式就是时间 = 路程 ÷速度,也就是 t = S ÷ v 。
就像那次我坐公交车去超市,公交车的速度大概是 30 千米/小时,从我家到超市的路程是 6 千米,那我就能算出大概需要 6÷30 = 0.2 小时,也就是 12 分钟能到超市。
在实际生活中,求路程的公式用处可大了。
比如你开车出去自驾游,仪表盘上显示你的速度,导航告诉你预计到达时间,你就能大概算出这段路有多远。
或者你参加跑步比赛,知道自己的平均速度和跑的时间,就能知道自己跑了多长的路程。
学习物理可不能死记硬背这些公式,得理解它们,会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些例子,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你会发现物理其实特别有趣,也特别有用。
所以呀,同学们在学习初二物理求路程的公式时,一定要多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让物理成为我们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好帮手!别觉得物理难,只要用心,这些公式都能被我们轻松拿下!。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f6e1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2.png)
十、电路与电流
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 电流的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六、光现象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 功: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 = 力 × 距离。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计算公式为:F = ma。
7.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和压强
1.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密度表: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密度表查找。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7026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2.png)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物理八年级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相应的公式归纳总结。
1. 运动学知识点1.1 位移和速度1.1.1 位移的定义和公式:位移 = 终点位置 - 起点位置1.1.2 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公式:平均速度 = 位移 ÷时间1.2 加速度1.2.1 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加速度 = 总速度的变化量 ÷时间1.3 匀速直线运动1.3.1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1.4 匀加速直线运动1.4.1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0.5 ×加速度 ×时间²1.4.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总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0.5 ×加速度 ×时间²1.4.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3:总位移 = 0.5 × (初速度 + 末速度) ×时间1.4.4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4:末速度² = 初速度² + 2 ×加速度×位移2. 动力学知识点2.1 牛顿第一定律2.1.1 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2 牛顿第二定律2.2.1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和公式: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2.3 牛顿第三定律2.3.1 牛顿第三定律的描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对对方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4 动量2.4.1 动量的定义和公式:动量 =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2.5 动能2.5.1 动能的定义和公式:动能 = 0.5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²3. 光学知识点3.1 光的传播3.1.1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3.2 光的反射定律3.2.1 光的反射定律的描述: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 i = r3.3 光的折射定律3.3.1 光的折射定律的描述和公式: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成一定比例,即 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3.4 成像原理3.4.1 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成像、凹凸镜成像3.4.2 光的折射成像:透镜成像4. 声学知识点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1.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4.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传播速度随介质不同而异4.2 声的特性4.2.1 频率和周期:声音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4.2.2 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强度有关4.2.3 声音的品质:声音的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在物理八年级学习中,这些公式是我们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59e44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d.png)
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运动路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距离和位移在物理学中,距离和位移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的两个重要概念。
距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走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纲,单位通常为米。
位移是指物体的位置变化,是一个矢量量纲,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单位也为米。
二、常见的运动路程计算公式1. 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路径长度:路程 = 速度 x 时间2. 直线加速度运动对于直线加速度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路径长度:路程 = (初速度 + 末速度) / 2 x 时间3. 自由落体运动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受重力作用,速度随时间增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路径长度:路程 = (初速度 + 末速度) / 2 x 时间4. 二维运动对于二维运动,如斜抛运动或任意角度的抛体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并分别计算路径长度。
三、运动中的位移与位移的特性1. 位移与路径不等距离是描述物体所走过的路径长度,而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纲。
因此,当物体绕圆形轨道运动时,虽然路径长度可能相等,但位移却不为零。
2. 位移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位移是一个矢量量纲,具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当物体运动时,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
例如,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方向始终指向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 位移与时间无关位移与时间无关,只与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有关。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运动的过程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其位移是由初始位置和末位置决定的。
4. 位移的合成对于多个运动的位移,可以使用矢量运算的方法进行合成。
合成位移可以通过将各个位移矢量相加得到。
五、运动的图像和图像的分析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中考物理复习(动画) 路程,速度,时间计算
![中考物理复习(动画) 路程,速度,时间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0fa6c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0.png)
v= =
=12m/s
.
答:汽车的速度为12m/s。
二、方法归纳
根据所求量确定计算公式
寻找对应的已知量,解决未知量
代入对应的数据运算
三、解读印证
2.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人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29 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 370m 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
超声信号,2s 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大化小乘正幂,小化大成负幂)
时间:1 h=60 min
1 min=60 s
(大化小乘进制,小化大除进制)
速度:1 m/s=3.6 km/h
1 h=3 600 s
类型一
平均速度的计算
一、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为赵宁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
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出租车专用发票
2.寻找对应的已知量,解决未知量
声音
3.代入对应的数据运算
车
1.解:已知声音传播的时间 t声=2.5s,速度 v声
=340m/s
s声=v声t声=340m/s×2.5s=850m
声音传播的路程与车行驶的总路程
s=440m×2=880m
车行驶的路程s车=880m-850m=30m,
时间t车= t声=2.5s
度为 340m/s,求该车的速度。
声音
1.根据所求量确定计算公式
车
2.寻找对应的已知量,解决未知量
3.代入对应的数据运算
三、解读印证
2.解:已知声音传播一段的时间
度 v声=340m/s
s声=v声t声=340m/s×1s=340m
t声= =1s,速
声音传播一段的路程与车行驶的总路程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8d4b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c.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进行总结。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用于描述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测量长度常用的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在测量长度时,常用的工具有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测量时的读数规范和误差控制。
二、时间的测量时间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参量之一,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
在测量时间时,常用的工具有钟表、秒表等。
同样,精确的时间测量需要注意读数规范和误差控制。
三、长度和时间的换算长度和时间可以相互转换。
在一维运动中,通过运动速度的定义,可以将长度和时间进行换算。
例如,当速度为1米/秒时,表示每秒钟可走过1米的距离。
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经过的长度。
四、重要公式与定律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定律需要掌握。
比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这个公式能够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量。
另外,还有时速与秒速的换算公式,轻杆定理等相关知识点。
五、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在物理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测量长度和时间。
对于长度的测量,应注意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准确读数并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
在时间的测量中,可以利用物体运动的特性,使用合适的计时工具,比如秒表。
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需要掌握平均值、精度和相对误差等概念,并能正确运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六、实际应用与拓展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们经常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钟表测量时间的长短。
除此之外,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对长度和时间的准确测量要求更高,需要使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
总结:在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
路程时间与速度课件
![路程时间与速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de2e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3.png)
点与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02 03
速度与速率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而速率则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程度。
向心加速度
在曲线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沿着曲线运动时所受到的指向曲线 中心的加速度,它决定了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特点。
水上交通中,船舶航速和航时是 关键指标,通过测量船舶航行距 离和所用时间,可以评估船舶性
能,提高航运效率。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快递配送时间估算
根据配送员行驶的路程和预计平均速度,可以估算快递送达所需 时间,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出行时间规划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了解道路状况、预计行驶速度和路程长度,可 以合理规划出行时间,避免迟到或等待过长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曲线运动中,路程等于起点 与终点间的曲线长度,可使用
积分进行计算。
时间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01
定义: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需的 时长。
02
计算方法
使用计时器或钟表直接测量运动 所需时间。
03
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关系,利用公 式时间 = 距离 / 速度 来计算时
间。
04
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也可以 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物体经过的 距离来计算。如,1小时内物体经 过60km,则速度为60km/h。
跑步运动计算
在跑步运动中,可以通过测量运 动员跑过的距离和所用时间,计 算其平均速度,以评估运动表现
。
自行车竞速
自行车竞速比赛中,选手需要完成 一定的路程,记录所用时间,通过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确定比赛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简单的运动
说明1本知识点是重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说明2本知识点是难点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说明3掌握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说明4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速度、平均速度。
说明5本知识点主要讲述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它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路程的计算公式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推导出s=vt。
规则2:时间的计算公式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推导出t=s/v。
通过学习机械运动,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定参照物,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其速度的概念,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算平均速度,会计算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
核心知识
知识归纳
要点小结
本章讲述的是运动的初等知识,重点内容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速度的概念。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学习时应注意: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的参照物是不同的对匀速直线运动而言,速度是个常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是针对某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而言的.在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综合计算时,先应根据题意,在头脑中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景,注意各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几个不同运动的组合问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过程要按课本中例题的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