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学研究

第一讲.概述

一.“诗学”释义

“诗学”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常见的概念,其所指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理论或诗歌美学,二是文艺理论或文学理论,三是泛指美学。

在西方,“诗学”这个词的英文表述是“poetic”,有“作诗的理论;诗歌创作的理论或章法”等含义。但西方“诗”的含义最早主要是指史诗和戏剧,因此“poetic”最初是“意味着一种应使不熟练者学会写符合规则的诗歌、长篇叙事诗和戏剧的实用教程。”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前384—322)写成了他的《诗学》一书,这是一本关于史诗和悲剧、喜剧的著作,是欧洲文艺和美学史上第一部重要文献,它讨论了“关于诗的艺术本身,它的种类,各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应如何安排,以及这个研究所有其他问题。”由于史诗和戏剧在西方文学史的崇高地位,因此“诗学”这一概念后来用于泛指文学理论或文艺学。如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1957年写的《The Ave of chinese poetry》,台湾学者杜国清译为《中国诗学》(台北:幼狮文化公司,1977年6月),而大陆学者则译为《中国的文学理论》(田守真、饶曙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在中国,“诗学”这个概念最早指儒家经学中的《诗经》的研究,也就是“《诗经》学”。《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一部题名为“诗学”的著作即清代钱澄之的《田间诗学》,即是“《诗

经》学”研究著作。后来,“诗学”内涵由关于《诗经》的学问向一般意义上的诗歌研究扩展,指与诗歌有关的所有学问,或者说是关于诗的学问。《宋史·艺文志》载,范处义有《诗学》一卷,与其他有关《诗经》研究的著作并列,可能也是相同性质的著作。元代范德机有《诗学禁脔》(现存),类似唐代以来的“诗格”类著作。此外,元代还有严毅的《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现存),也是相近著作。明代以后题名“诗学”的著作除指《诗经》研究外,更多指一般意义上的诗歌研究。如明代周叙有《诗学梯航》,宋孟清有《诗学体要类编》,李攀龙有《诗学事类》,黄溥有《诗学权与》、胡文焕有《诗学汇选》,清代顾龙振有《诗学指南》。这类著作多侧重探讨诗歌的句法、章法、对偶、用典、韵律等技巧方面,较少理论方面探讨。当然,以“诗学”指称经学中的《诗经》学的做法仍很普遍。

“中国诗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的杨鸿烈《中国诗学大纲》,该书内容包括中国诗的定义、起源、分类、结构要素、作法、功能、演进等,涉及的面颇广。1934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田明凡《中国诗学研究》,内容也包括演变、派别即诗史的问题。与杨书同年出版的江恒源所撰同名著作(大东书局)以及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范况《中国诗学通论》,则包括诗的体制、作法、基本理论等。大致上说,民国时期人们理解的中国诗学,内容还是较丰富的,不只限于诗的作法、体制,还包括诗歌理论及其历史发展。1976年,台北巨流出版社出版黄永武主编的《中国诗学》,分为“思想”、“设计”、“鉴赏”、“考据”四部分,研究的是诗歌被创作与接受的过程。1980年,台北学生书局出版程兆熊的《中国诗学》,从最古老的命题“诗言志”讲到“诗教”。大陆方面,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基本上将中国诗学作为一个诗歌创作理论体系来把握。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袁行霈、孟二冬等《中国诗学通论》所涉及的内容大抵也不出诗歌理论的范围。换言之,中国诗学的概念近代以来主要是作为中国的诗歌原理来把握的,而且当今的研究者似乎更倾向于将它理解成关于诗歌写作和意义实现过程的理论。

我们所讲的“中国诗学”就是关于中国诗歌的学问,而在狭义的“诗学”又主要侧重于诗歌本原、创作、鉴赏、作用、批评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中国诗学”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关于诗歌本原、创作、鉴赏、作用、批评等内容的概念、命题、理论。这一概括接近于一般所说的诗歌理论。其具体范围是从先秦至近代。此外,中国传统诗论一般包括诗论、赋论、词论、曲论(并非戏曲理论),我们多侧重于一般意义上的诗歌理论。

二.“中国诗学”的研究对象

这里所说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中国诗学研究所依据的资料。中国诗学内容广泛,形态多样,而且理论探讨与具体批评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其资料来源也非常复杂。大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品”、“话”、“式”等命名的诗学著作。

“品”指关于诗歌的品评,品评要有标准,标准有其理论依据,因而也包含关于诗的审美观念。如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清袁枚的《续诗品》,以及有关的“词品”、“曲品”之类的著作等。

“话”指关于诗的谈论,多以笔记形式出现,在具体的评论中包含着一定的理论内容。此类著作就是所谓的诗话、词话、曲话。如欧阳修《六一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式”有法式、法则的意思。这类著作自唐以来出现很多,但大多侧重诗法,其中也有理论性较强的,如皎然的《诗式》就是唐代诗学的重要著作。

此外,还有诗学著作的丛书:清何文焕的《历代诗话》,民国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近人郭绍虞《清诗话续编》,唐圭璋《词话丛编》等。

(2)文学批评专论、专书中诗论部分。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主体,很多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著作以诗论为主,构成了诗学的主要资料。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清叶燮的《原诗》等。

(3)诗集的序跋

如《毛诗序》、《河岳英灵集序、论》,《唐诗品汇序》、《诗归序》等。

(4)论诗书信

如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等。

(5)作家自己的诗学言论以及“论诗诗”

作家经常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谈论诗人,评述诗作,表达关于诗歌创作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以诗论诗”。如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外,作家还有一些诗歌专论。如李白《古风》三十四“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杜甫《戏为六绝句》最早以组诗的形式论诗,后代金元好问有《论诗绝句三十首》,清赵翼有《论诗绝句》,如“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这类作品就是所谓的“论诗诗”。

(6)诗选的评语与注释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王夫之《古诗评选》。

(7)诗纪事与词纪事

如唐孟棨《本事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清厉鹗《宋诗纪事》,近人钱仲联《清诗纪事》等。

(8)其他文献中关于诗的附带性讨论

这方面文字在早期颇为重要,如《论语》、《孟子》等诸子著作中关于诗的讨论,虽然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