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
《梁史·陈庆之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梁史·陈庆之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梁史·陈庆之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
幼而随从高祖。
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从高祖东下平建鄴,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除奉朝请。
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诸军应接。
还,除宣猛将军、文德主帅,仍率军二千,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
魏遣安豊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众二万来拒,屯据陟□。
延明先遣其别将丘大千筑垒浔梁,观兵近境。
庆之进薄其垒,一鼓便溃。
后豫章王弃军奔魏,众皆溃散,诸将莫能制止。
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得全。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
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
庆之攻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转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
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
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
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
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
”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
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
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
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
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
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单选题)1.“凭祥州本凭祥县……成化十八年升为州,真隶布政司。
西北有丽江,自交址广源州流入。
又南有镇南关,一名大南关,即界首关也”。
上述内容为某史书对广西凭祥市的记载,这一史书应是()A.《新唐书》B.《宋史》C.《元史》D.《明史》2.有学者认为,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行省改为布政使司,又设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使地方的军、政、财权集中于中书省,“中书省的职权愈重、威权愈大,和皇帝的冲突、矛盾也就日益严重、尖锐,愈益不可调和”。
这可用于探究明代()A.宰相制度的废除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中央集权的强化D.地方行政效率降低3.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政务。
仁宗、代宗时,六部的尚书开始“入阁”,即执行权也归于内阁。
世宗将内阁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于六部尚书之前。
由此可见()A.内阁成为决策机构B.内阁权力呈增长趋势C.票拟取代皇帝批红D.内阁有效制约了皇权4.“红巾军”在元末农民起义中颇具影响。
相传,红巾军均红巾裹头,打着弥勒佛(弥勒教)的旗号,宣传明王出世;起义军所绘制的神像则是摩尼和夷数(耶稣),二者都是高鼻子,黄头发的。
这一情形可用于()A.证实基督教传入中原的时间B.印证中国民间信仰的包容性C.说明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D.解释元末农民起义的群众性5.明代秉持“外境为上,内境为下,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沿海全图大都采用“海上陆下”的绘法,自广东至辽东,海岸被绘为一字型长线。
但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海下陆上”的海图,其形势则起辽左盛京,“达登莱,下迨江浙闽广”。
清代海图绘制方法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朝代更替及海防形势的变化B.西方殖民侵略开始威胁海疆安全C.海外贸易推动社会观念转型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6.朱元璋在位时,除长子朱标被册立为太子外,他的二十三个儿子和一个从孙都被封为藩王,分驻于全国各个军事要地,以“藩屏帝室”。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复习资料
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2、词在宋人手里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宽了题材领域,风格多样而婉约与豪放并存,影响所及直迄清代。
南郭居士诗词赏析
南郭居士诗词赏析本文为《清韵十二家》、《清韵十二钗》诗词集赏析系列之一南郭居士诗词赏析◎鱼树雄孔子与子夏论诗曰:“窥其门,未入其屋,安见其奥藏之所在乎?前高岸,后深谷,泠泠然不见其里,所谓深微者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读甘肃诗人南郭居士的诗,如捧一瓢甘霖,清爽沁心,其作品深谙唐宋诗词之深邃,又有个人心得渗透其中。
他的诗中多以咏史咏物、歌颂家乡风情为主,格调清新自然,张弛有度,含蓄厚重。
读其妙处,意境超脱,有雄壮旷大之象。
他的咏史词如《扬州慢·越王剑》中“斩四海枭龙,八方魔怪,薛烛惊狂。
一任夫差贻悔…”寥寥数语,通过怀古喻今的艺术手法和跌宕的音乐美展现了古代历史的一角。
又如《三奠子.纪念卢沟桥事变》中“英雄呈碧血,肝胆照昆峰…”“男儿当抗日,驱马踏烟烽…”词中选取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反应了旧中国饱受外夷列强侵略和人民保家卫国的艰苦历程,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再看他的《渔歌子·阶州四吟》中:“朝举酒,夜含笙,秀才易醉武都城。
”“攀云路,过山门,踏青客是陇南人。
”“低头学,向天歌,又将小手拨清波。
”作者面对波澜壮阔的白龙江水和莽莽崇山峻岭,以及地震后重生的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通过普通常见的生活场景和信手拈来的词语、艺术生动地表现了城乡人民步入小康的喜悦和惬意。
诗路还长,尽管会有作品尚需淬炼,然瑕不掩瑜,其为人处世治学无疑是当代诗词界的佼佼者之一。
(鱼树雄,甘肃省西和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理事,西和县诗词学会会长。
)南郭居士诗词选——南郭居士,本名郭军,67年生人,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
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及网络平台发表。
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
合编有《雪藻兰襟》、《清韵十二家》等诗词选集。
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
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
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及“新时代诗书人家”称号。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从2013年起,三星堆两次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异彩纷呈。
这反映了( )A.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形成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2、公元前756年,秦国国君秦文公僭越周礼私自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
鲁惠公也派人去向周平王请求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还没等周平王同意,鲁惠公就仗着鲁国强大的国力私自举行祭天仪式,并邀请了晋、郑、卫等国国君来鲁国参观。
这表明( )A.天子权力丧失殆尽B.诸侯争霸格局形成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3、睡虎地秦简中保存了一篇《为吏之道》,对官吏的行为进行指导,正面的赞许有“五善”,反面的告诫则有“五失”。
岳麓书院藏秦简保存了一篇《为吏治官及黔首》,除了原来的“五失”外,还进一步细化为“五过”“五失”与“五则(贼)”。
由此可见,秦朝( )A.强化思想控制B.重视吏治建设C.提倡以吏为师D.主张严刑峻法4、“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一则监察郡国、太守,同时监督监御史;二则不常驻州郡,而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到所辖的州郡去巡视。
这一举措( )A.清除了王国威胁B.标志着刺史制度正式确立C.分割了郡守权力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都是东汉时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分布地区统计如下表。
据此推断,东汉时期( )C.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普遍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汉代,置铁官44人,多在北方,淮南只有广陵、庐江,江南一无所设。
三国以后,原来落后的山越和广州夷人也都掌握了冶铁技术……石城、茅山、冶城、广州等地都有冶铁业的记载,特别是会稽郡,是南方冶铁技术较高的地方。
4.16三国鼎立(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 一 部 分 单元导言篇
单元内容概述: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 ,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 。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 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2、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 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魏
222年,孙权称 吴王,229年称帝, 国号吴,定都建业。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吴
三方都不具备 统一天下的条件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的发展:
(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屯田
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实力
最强。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
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
翻车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的发展: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国船只
吴国船只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志·周瑜传》
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 不服,瘟疫横行。
②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③曹操骄傲轻敌。
材料二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
【南宋皇帝之刘宋(上)】对刘裕的历史评价
对刘裕的历史评价第八章对刘裕的历史评价一、综合评价刘裕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两个最卓越的军事统帅之一(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他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割据王国更是他最辉煌的一页,此举彻底改变了南方政权面对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北魏谋臣崔浩在评价刘裕时说:“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何去非在《备论》中也说:“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
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
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
”刘裕的军事生涯生,指挥了无数次作战,最大的特点是以少胜多,而且作战中常身先士卒,所以能够赢得广大将士的尊敬。
刘裕的北伐,也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仅次于朱元璋北伐,所以辛弃疾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来形容刘裕北伐时的气势。
此外,刘裕还长于水战,水军在多次作战中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刘裕的缺点是野心太大。
为了独掌大权,他铲除了与他一起起兵的刘毅和诸葛长民。
另外,在北伐的过程中,刚刚收复长安就急于回国篡位,长安重地竟只派小儿子刘义真驻守。
最终导致关中之地得而复失,尽入夏帝郝连勃勃之手,从此之后南朝再无攻入长安之举。
刘裕在称帝之后,为了斩草除根,还残忍的杀掉了末代东晋皇帝司马德文。
因此,他能否被称为英雄,尚待商榷。
二、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陆游寄奴谈笑取秦燕,愚智皆知晋鼎迁。
独为桃源人作传,固应不仕义熙年。
四、崔浩“宋武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
解说抗美援朝疑问
一、三八线是条什么线?它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半岛南北政权的政治分治线吗?答:非也!三八线是1945年8月由美国提出,以朝鲜国土北纬三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以北为苏军接受日军投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三八线是一条受降临时分界线,仅此而已。
说这条线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南北的政治分治线,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而且不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政权所承认。
换言之,三八线具有约束苏美军队的意义,却没有约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意义。
中国领导人决策出兵参战的前提是“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而不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这是原因之一。
而美国军队率先越过三八线,是打破这个约束的始作俑者。
二、朝鲜战争是北方侵略了南方吗?答:朝鲜战争是一场以民族统一为目的的内战,没有“侵略”不“侵略”之分。
正如中国国共内战既不能说国民党侵略了共产党,也不能说共产党侵略了国民党,美国内战既不能说南方侵略了北方,也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样。
只有美国军队的行动,称为侵略才是名符其实。
三、联合国是否有权利干预朝鲜内战?答:没有权利。
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与一个国家的政府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干预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权利和依据。
实际上,《联合国宪章》就明确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武装干预朝鲜的决议是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缺席,而美国军队已经先斩后奏率先介入的情况下作出的,开了一个毫无道理的先例,是一个非法决议。
所以从朝鲜战争以后,再也没有“联合国军”名义的军事行动,就是这种方式已为历史进程所否定的反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朝鲜南北方政权都没有加入联合国,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出兵干预,不伦不类,无根无基,没有任何法理依据,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践踏。
四、“联合国军”是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吗?答:不是!维持和平部队有其特定涵义和规范。
联合国成立之时,就有设有军事观察员,并逐步形成了维和部队,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提出了着名的维和三原则:第一,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第二,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第三,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陆游蜀道行迹研究及文化意义
3.寄予忧国忧民、个人失意的怀古诗
《筹笔驿•有武侯祠堂》:“运筹陈迹故依然,想见旌旗驻道边。一等人间 管城子,不堪谯叟作降笺。”陆游参拜武侯祠,感怀诸葛亮运筹帷幄、旌旗驻 边的盛况,称赞其功勋卓著的同时,对后主刘禅投降邓艾,也有谴责、失望之 意。借此,一方面表现出对当朝统治者寄予厚望,一方面表达自己抵御金兵, 收复河山的决心。
2.慨叹环境艰险、旅途孤苦的乡愁诗
《邻山县道上作》:“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虽身处异乡,灵魂却仍在故里。
《鼓楼铺醉歌》作于山势险要、崖谷空旷、原野荒芜的利州、 阆中道上,“稚子入旅梦,挽鬚劝还家。起坐不能寐,愁肠如转 车。”只能在梦里逃避着凄苦的旅途,梦醒时分,又怎一个“愁” 字了得?在因公出差途经葭萌时,适逢“雨后风云惨淡、早霜草 木萧条、夜行僧寺不待招”这样的惨状,心情倍感抑郁,
主要内容提要
一、陆游蜀道行迹探寻及其蜀道诗概述 二、陆游蜀道诗的主题类型及思想内容 三、陆游蜀道诗的文化生命
内容摘要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夔州任满 后,赴南郑王炎幕府任职,度过了其 为时近一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理想生活。这一年,经历了“ 由川入陕”、“寓居南郑”、“因公 出差”、“转徙成都”四个阶段。诗 人且行且吟留下许多诗作,探究其蜀 道行迹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化生 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身在理想地魂飞万里乡, 展现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感伤
《自阆复还汉中次益昌》“季子貂裘端已弊, 吴中菰菜正堪烹。朱颜渐改功名晚,击筑悲歌 一再行。”
《驿亭小憩遣兴》云:“邮亭下马开孤剑, 老大功名颇自期。”
《登慧照寺小阁》言:“少年富贵已悠 悠,老大功名定有不?岁月消磨阅亭传, 山川辽邈弊衣裘。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 无时未免愁。局促每思舒望眼,虽非吾土 强登楼。”
曹操历史功过再评价
本文由Dave阿斯顿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年期广东有云职业技术学比广州有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曹操历史功过再评价谢雪梅内容提要“,东汉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
群紊争雄征战连连使得,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中国只出现了四次局部的统一分别是曹魏前秦转魏和班周”、、和一次短命的大。
一统西晋年的统治。
在这长达近四个世纪。
年的争战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英雄豪杰,东,汉政权陷入分裂局面后第一个统一北方的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对,他的评价自古到今众说纷纭对生活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我们应该给予怎么样的评价怎么样去看待,关键词曹操历史功过评价三国志一、古代时期对曹操的评价, , ,现代人一说到曹操就会很自然地联系到《国演义》提到《国演义》会想到曹操三一三也三而而《国演义》更知名却也因三国演义》使其形象与历史真实发生很大的偏差,。
但曹操虽因。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和钱,玄同都认为过抑曹孟德是《国演义》谬处三的、“”“”。
因此我们在看待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必须要将,艺术化脸谱化了的曹操和历史真实的曹操区分开来, , ,。
三后对曹操的评价自西晋的陈寿作《国志》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是,和辩三陆吊北资褒多于贬如西晋陈寿的《国志》机的《魏武帝文》《亡论下》宋司马光的《治通鉴》明代张,、,以溥的《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魏武帝集题辞》及清代有王夫之的言论等一是贬多于褒甚至是只贬不褒如汉,北通唐太宗的《祭魏太祖文》代还有刘知几的《通探绩篇》宋苏轼的《武帝论》宋朱熹的《鉴纲唐史南魏,,,目》清朝的乾隆皇帝对曹操也有极大的非议,。
这些人对曹操的看法因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如陈寿因西晋尊曹魏为正统因,,三而他在《国志》是这样评价曹操的中,“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 , , , , , , ,。
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
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蒲亨强*内容提要:寇谦之与陆修静是道乐形成期的领军人物,音乐学术界历来对其历史评价持“重寇轻陆”论。
本文基于相关史料的深入分析,从史的角度及斋仪、音乐、历史传承等方面对寇陆的音乐改革活动作了比较和述评,由此得出“重陆轻寇”的相反结论,将颠倒的认识再颠倒过来。
此结论不仅更切合南北朝道乐的史实,且与道乐历史全程所贯穿的“南盛于北、延续发展”之规律相吻合。
关键词: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斋仪音乐,历史评价,重陆轻寇引言在道教音乐发展史上,南北朝是一个关键时期。
从道乐史的全程看,音乐历来随仪而行。
自汉末天师道创用“上章”、“旨教”、“涂炭”等斋后,道乐理应随之萌生。
惟其斋仪多原始简陋,不成体制,其音乐情况文献无徵。
加之其政治上与统治阶层相对抗,遂注定其斋乐不能形成传统模式,也不能对后世产生多少影响。
中国明确之道乐史,实萌生于东晋末神仙道的“灵宝派”,疑为葛巢甫所撰之“灵宝斋”,以仪式化的斋仪音乐,标志着斋仪道派的形成和斋乐仪式化的肇始。
而中国道乐明确的形成期,正在南北朝时代。
新天师道对民间道教的全面改革活动,促使斋仪音乐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从此,道乐审美趋于神仙化官方化,确定了后世道乐发展的基本航线。
道乐形式内容迅速丰富规范起来,构建起基本定型的模式结构。
为后世所宗的斋乐传统自此正式形成。
南北朝在道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怎样高估都不会过份。
限于文献的原因,今研究南北朝道乐,又只能聚焦于新天师道的两位领军人物陆修静冠谦之,只有探明这两位大师斋乐改革的真实内容,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即可大致判明当时道乐的面貌和性质,由此也可对道乐发展史的全部链条获得贯穿完整的理解。
可见,对南陆北寇道乐改革的述评,在道乐史研究中亦具重大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音乐研究界在这个问题上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倾向:“重寇轻陆,扬北抑南”,只要翻开关涉道乐史的论著,只要谈到南北朝这段历史,多高估北寇,忽视甚至漠视南陆。
即使身在道门的科仪音乐大师亦难免此论。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前冲刺卷系列五—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冲刺练习系列五——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背诵重点关注目录1岳阳楼记2醉翁亭记3湖心亭看雪【后附课内文言文重点】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14分)【甲】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其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毛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敌人耳。
(节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4分)①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②泫然不能自已.也③以庆帅左迁..此地④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2.请从句式角度选出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 ) (2分)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
水浒传中的道家思想《水浒传》一书蕴含着诸多道家道教因素。
从思想角度讲,它的哲学观、政治主张、生活方式均体现出道家道教的特色;从文学角度讲,它的主要人物与关键情节或来源于道家道教,或不同程度地覆盖了道家道教色彩。
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加以论述。
一、《水浒传》中的道家道教思想《水浒传》中的道家道教思想首先表现在它的哲学观、政治主张、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
第一,《水浒传》中的故事发展体现了道家道教的“循环论”。
“循环论”是道家道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即认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循环往复的。
这一思想最早出现于《老子》,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①他认为道是按一定的规律独立运行的,无所不至,永不停止。
但老子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简单的循环,认为万物运行,最终将回到它的起点、而受这支配的社会发展自然也是一个循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
”社会合久则离,离久又合,治久则乱,乱久则治,这是历史的循环。
《水浒传》中的观点正是如此。
《水浒传》开篇诗说:“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这就是“离久则合”、“乱久则治”,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随即做了说明:“为叹五代残唐干戈不息,……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
”②原来,这是天道所决定的。
历经高祖仁宗,天下太平。
然而,乐极生悲,“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从。
”③合久又离、治久又乱了。
一时间,内忧外患频频而起,国家一团散沙,乱至极处。
见此情景,天帝认为有必要再使历史循环发展到“治”与“合”的轨道上来,遂差遣天罡地煞下世,击退外贼荡平内寇,天下复归于统一安定,历史又发展回来了。
数百年历史,体现的即是道家的循环论。
梁山事业的盛衰也体现了循环论观点。
我们以往总将梁山事业的衰败归罪于招安,认为招安即投降。
其实,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作者来说,招安并不是消极投降,而是报效朝廷的必经台阶。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1.隋朝的统治最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A.赵州桥的修建B.大运河的开凿C.指南针用于航海D.市舶司的设立3.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崇尚节俭,使隋朝成为强大的统一王朝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4.“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句中的“黎庶”是指()A.百姓B.地主C.前朝官员D.军队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这反映了唐太宗()A.善于纳谏B.重视发展经济C.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D.推行平等的外交政策6.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松赞干布派遣吐蕃使者到唐朝求婚的情形,唐太宗最后决定把谁嫁往吐蕃()A.文成公主B.金城公主C.杨玉环D.武则天7.唐朝时候,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灌溉工具方面发明了()A.耧车B.曲辕犁C.水车D.筒车8.我国唐朝创制且闻名于世的陶器艺术珍品是()A.唐三彩B.青瓷C.白瓷D.青花瓷9.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波斯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唐代反映“安史之乱”的名诗。
请以诗歌风格判断这是谁的作品()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1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动乱,这次动乱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有()①唐朝国势由盛转衰②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④爆发农民起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的渝西个案考察研究导论
Yi Shu Ping Jian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的渝西个案考察研究导论陈开颖王倩三峡大学摘要:锣鼓音乐广泛应用于民间道教丧葬仪式,至今学术界尚无专门调研,其全貌不详。
本文首次以元《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之《修奉节目品》之三日青玄黄箓救苦斋重要遗存,民间道教青玄救苦道场锣鼓音乐个案为例,突出锣鼓曲牌的传统与民俗化变异过程的研究重心,仪式中传统锣鼓乐与民俗锣鼓乐的形态和风格,研究锣鼓音乐仪式目的与功能的实现机制和途径,通过文献和学界已有成果,全面考察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具有填补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领域研究空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箓斋丧葬锣鼓乐发展史渝西个案考察研究导论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41-03作者简介:陈开颖,男,三峡大学教授、硕导、西南大学博士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三峡地区民间道教丧葬仪式音乐及其教育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8Y047。
一、研究缘起(一)已有研究进展与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既无道教仪式锣鼓乐传统及其民间化变异研究,也无民间道教丧葬锣鼓乐的专题研究。
通过逐一读审已确认,民间道教音乐研究的选题方向,傅利民、陈瑜、滕祯、李宝杰、吴慧娟、陆栋梁等六位博士学位论文缺乏锣鼓乐专题化系统研究。
(二)相关术语锣与鼓是道教丧葬代表性打击法器。
锣:据岸边成雄在《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中推断,最早记载“锣”的文献可能是唐杜佑《通典》卷142北魏条之“打沙锣”;学界关于“锣”图像见存于出土自龟兹苏巴什古寺,今藏日本的舍利盒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锣”最古老的出土实物,目前是1976年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秦汉铜锣。
鼓:“鼓”的历史古久,文献记载十分丰富,如《山海经》(《大荒东经》(第十四)记载:黄帝得“夔”皮为鼓)、《世本》[夷作鼓(黄帝时期)。
煮酒论史——精选推荐
煮酒论史伏波兵团终于也赶来会师,说来惭愧,居然只到了⼀千多⼈。
《史记》给出的理由是:“伏波将军将罪⼈,道远,会期后,与楼船会乃有千馀⼈。
”不过这时候就管不了这么些个,杨仆与路博德会师后⽴刻发起突击,⼀直推进到⼴州城下。
吕嘉登上城头,⼀看来的汉军真不少,知道凶多吉少,但是事已⾄此,唯有勉强⽀撑。
当初任嚣依⼭傍⽔,修筑起这番禺城,赵佗和以后历代南越王,陆续加以扩建、巩固,所以城池⼗分牢固。
汉军若是硬攻,未必⼀举就能攻克。
但事实上,战⽃在当天晚上就决出胜负,杨仆在番禺的东南⾯放⽕烧城,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
南越的民居多为草⽊所建,最怕⽕烧,⽕借风势,转眼就从城外烧到城⾥,番禺军民乱成⼀团。
“来投降啊,⼤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在此!”据说南越⼈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于是纷纷投奔路博德的旗下。
到黎明时分,吕嘉⼀清点⼈数,好家伙,⼀⼤半守军出城降汉去了。
剩下这点⼈,别说守⼀个⽉,⼀天都成问题。
吕相爷当机⽴断,带着新王赵建德,乘着天⾊尚未⼤亮,逃到码头,乘船沿海往西南⽅向⽽去。
西南百⾥之外,是吕相爷的⽼家,在这⾥有两座坚固的城堡,叫做⽯瓮、⾦⽃城。
这边路博德进了城,⼀问投降的南越⼈。
原来⽼吕已经跑了,但是你能跑得了吗?追!路博德在穷追不舍,之前表现卓异的楼船将军杨仆却按兵不动。
杨仆在做什么?史书⽆明确记载,但后来杨仆因此事遭到汉武帝训斥,有⼀种观点认为,他是忙着掠夺财宝,清点战俘。
路博德以绳索编桥渡过阻隔的河流,⼀举攻陷⽯瓮、⾦⽃两城。
吕嘉和赵建德只好逃亡海上,结果双双被擒。
消息传出,南越国⼟崩⽡解,各地守军,放下武器,不战⽽降。
到这个时候,⼽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等⼏路军队,还在半道上赶路呢。
在追捕吕嘉及其余党的过程中,路博德“⾃合浦徐闻南⼊海得⼤洲”,“发现”了海南岛。
为了安定⼈⼼,伏波将军将⼀些战船焚掉,表⽰平息叛乱后,将不再⽤兵,百姓可安居乐业。
所谓“饮马儋⽿,焚⾈琼⼭”直到近世,⼈们仍在儋州、临⾼、东⽅等地掘得过汉代军队⽤的铜釜、铜钲、铜刁⽃之类。
宋朝路制研究
宋朝路制研究宋代地方推行3级行政建制,于州、县两级之上设路,以总300余州军。
宋朝统治者鉴于唐代集一道之权于节度使一身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分割事权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路级设置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与安抚司等四大常设机构,以“婚田、税赋1属之转运,狱讼、经总属之提刑,常平、茶盐属之提举,兵将、盗贼属之安抚”,在职能上,2有基本和较明确的分工。
并且自始至终严格地贯彻“制军、给食”不可通而为一的原则,即兵财分治的原则。
始终坚持“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3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的原则,坚持贯彻以转运司为主体的地方行政、监察体制,因4而,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建制的路,也由此分为转运司路及帅司路两种类型。
前者负责一路行政,后者负责一路军政。
至于提点刑狱司与提举常平司,由于两司相继分割了转运司在司法、赋税等方面的事权,而且地位相埒,因而他们也有相应的行政区域。
神宗元丰元年以前,同一地区,提点刑狱司路、提举常平司路与转运司路完全一致。
以后,两司为了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能,则将辖区过大、事务繁重的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淮南、两浙等路再细分为东、西两路或南、北两路。
因而,在这些地区,提点刑狱司路、提举常平司路的辖区与转运司路是不一样的。
一、宋代路制的形成与发展(一)五代——宋代路制的酝酿期1(五代的方面都部署转运司路与安抚司路是有宋一代地方行政制度,但寻其起源,则均出自于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除后梁外,后唐以后的4朝均与契丹接壤,为了有效地防御日愈强大的契丹的入侵,在藩镇势力日愈衰弱的情况下,中原各朝不得不在河北、河东沿边驻扎大量的禁军,以守卫冲要之地。
《通鉴》卷276天成二年(927年)四月条就有这样的记载,“时契丹数犯1(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4,北京:中国书店景印本,1990年,第19页。
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156,绍兴十七年九月丙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册,第191页。
中国音乐史试题[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音乐史试题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乐舞);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六代乐舞),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 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三分损益)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律学)的律学理论; 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公元前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 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音乐美学著作)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 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十七首)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词乐曲谱),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赚词)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汤应曾)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荣斋) 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沈心工) 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萧友梅) 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 (阿炳) 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 (任光)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 (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宋杨) 三请解释下例名词每题5分1 相和大曲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 2 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3 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4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5、学堂乐歌: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或为课堂教唱而编创的歌曲。
初中历史北伐知识内容整理归纳
初中历史北伐知识内容整理归纳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北伐知识内容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内容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军阀张作霖撤往东北途中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
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一连串内斗冲突。
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第一次国共内战爆发。
二.战争结果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当日逝世。
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三.胜利因素指导思想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
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
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
文言文翻译注意26
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翻 (2)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翻1.B(坐:因犯……罪或错误) 2.B(B项前者为第二人称代词,代人,译为“他”:后者用作副词,表示期望的语气。
A项均用作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C项均表示被动关系。
D项均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方法,译为“用”。
) 3.B4.C(任相州刺史是惩恶和教化兼施,而任岐州刺史则是以静镇之,并非“始终”,皇帝的赏识也是任职岐州时的事。
)5.(1)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淳,民众人多善变而狡诈,他们给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治理州郡、教化民众。
(2)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
彦光就教训他,等他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蒲亨强*内容提要:寇谦之与陆修静是道乐形成期的领军人物,音乐学术界历来对其历史评价持“重寇轻陆”论。
本文基于相关史料的深入分析,从史的角度及斋仪、音乐、历史传承等方面对寇陆的音乐改革活动作了比较和述评,由此得出“重陆轻寇”的相反结论,将颠倒的认识再颠倒过来。
此结论不仅更切合南北朝道乐的史实,且与道乐历史全程所贯穿的“南盛于北、延续发展”之规律相吻合。
关键词: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斋仪音乐,历史评价,重陆轻寇引言在道教音乐发展史上,南北朝是一个关键时期。
从道乐史的全程看,音乐历来随仪而行。
自汉末天师道创用“上章”、“旨教”、“涂炭”等斋后,道乐理应随之萌生。
惟其斋仪多原始简陋,不成体制,其音乐情况文献无徵。
加之其政治上与统治阶层相对抗,遂注定其斋乐不能形成传统模式,也不能对后世产生多少影响。
中国明确之道乐史,实萌生于东晋末神仙道的“灵宝派”,疑为葛巢甫所撰之“灵宝斋”,以仪式化的斋仪音乐,标志着斋仪道派的形成和斋乐仪式化的肇始。
而中国道乐明确的形成期,正在南北朝时代。
新天师道对民间道教的全面改革活动,促使斋仪音乐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从此,道乐审美趋于神仙化官方化,确定了后世道乐发展的基本航线。
道乐形式内容迅速丰富规范起来,构建起基本定型的模式结构。
为后世所宗的斋乐传统自此正式形成。
南北朝在道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怎样高估都不会过份。
限于文献的原因,今研究南北朝道乐,又只能聚焦于新天师道的两位领军人物陆修静冠谦之,只有探明这两位大师斋乐改革的真实内容,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即可大致判明当时道乐的面貌和性质,由此也可对道乐发展史的全部链条获得贯穿完整的理解。
可见,对南陆北寇道乐改革的述评,在道乐史研究中亦具重大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音乐研究界在这个问题上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倾向:“重寇轻陆,扬北抑南”,只要翻开关涉道乐史的论著,只要谈到南北朝这段历史,多高估北寇,忽视甚至漠视南陆。
即使身在道门的科仪音乐大师亦难免此论。
如当代著名道士音乐家闵智亭,在有关文论中将斋仪音乐发展规范之功全归于寇,而只字不提陆1。
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论点。
而在权威性的道教史专著中,甚至将斋乐创建之功也归之于寇,如所谓:“在斋仪上奏乐,大概也始于寇谦之。
”2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吻合当时的史实,颇不利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和澄清。
故笔者以为此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四川大学道教研究基地兼职教授。
1“当张道陵集老庄思想、神仙信仰与西南少数民族巫术于一创立道教时,就创立了斋醮仪式,《三官手书》可说是最早的斋醮仪范。
那时在举行祈禳祷祝时仅是对经文“直诵”,到了北魏冠谦之,创出《云中音诵》始改“直诵”为“音诵”,即有了较规范的“声乐”和使用“器乐”伴奏。
《云中音诵》所记《华夏颂》、《步虚辞》皆是当时使用的声乐赞颂。
……但这种声腔韵调早已失传,已无从得知。
”载玉溪道人闵智亭传谱,武汉音乐学院编《全真正韵谱辑》序,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8月第1版第1页。
2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上卷,第216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大可商榷,此题大有细究之必要。
如果我们将史料搜索目光聚焦于与音乐关系最密的斋仪文献,拓宽和加深相关史料的挖掘研究工作,而不是仅限于一些常见史料;如果我们研究的视野扩展到道乐史的全程和脉络,观察其前其后承传关系,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就事论事,就会发现“重寇轻陆”论颇难成立。
无论从当时的道乐情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南朝陆修静的作用实际上都远远超过了北方寇谦之。
“重寇轻陆,扬北抑南”的历史评价应该颠倒过来。
一、寇谦之斋仪音乐活动述评南北朝的道教改革最终完成了官方化的转变,道乐亦随之被整合为一个规范体系,形成了传统。
但当时南北天师道的改革在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不同,在斋乐方面的建树也很不一样,我们既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主次颠倒。
而应立足于史实的辩析和比较,从中得出客观的认识和结论。
北方寇谦之(公元365—448年)清整道教的重心是“以礼度为首。
”即在政治和组织制度上以儒家礼教来改革取代三张旧法。
当然,他在斋乐方面的作为主要是重视斋仪的功能,认为诵经礼拜是长生的重要途径3。
另外还新增了一些斋仪名目和音乐曲目等。
但总的看斋乐并不是他改革的重点,目前所见的有关史料主要有三种。
其一,他于神瑞二年托称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亦名《老君音诵诫经》)4,此经题名关涉音乐;其二,他创制了新的斋仪如道官受籙,求愿,解厄,治病,度亡等,并有简单的较固定的程序。
如《求愿斋》与《度亡》仪的程序大同小异,表明其斋仪有初步的程式化倾向;其三,斋仪中运用了一些新的音乐形式。
如《传戒》仪中传戒法师先执经作《八胤乐》音诵,受戒者则伏诵经意卷后八拜止,若不解音诵者,但直诵而已。
5涉及到新的曲目《八胤乐》,新的唱法术语“音诵”、“直诵”等。
这些材料即寇谦之斋乐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重寇轻陆”论的主要论据。
从客观上看,上举材料虽少,但确有一定诱导性。
此前道教斋仪文献素以仪式为主,不涉音乐,而《诫经》这部改革纲领却赫然冠以“音诵”之名,经文中又有“一从吾乐章诵诫新法”句6,又他所创斋仪中还出现了“音诵”、“乐章”、《八胤乐》等很专业的音乐术语。
这些新鲜内容都在诱导人们获得这样一个印象:寇很懂音乐,也很重视斋乐,且还创制了一套诵经乐章。
加上寇的改革活动又略早于南方陆修静,如果不作过细推敲,不拓宽分析研究的视野,确实容易被这些材料所迷惑。
然而,细究起来,这些材料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先看《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作为推行新法的纲领,其称太上老君降授,不过是假托神命以抬高身份,而以“云中音诵”修饰其题名,目的仍然是利用道教传统观念来加强其威力,震慑道众服膺其新法而已。
按道教传统观念历来视音乐为神造之物,是通神达真之主要门径,并有悦神长生,治病驱邪等不可思议之神奇功能。
故其新经采用“音诵”,遂可大增其神性威力。
“一从吾乐章诵诫”句,大致也是同样意图。
观其言而察其行,便知这些宣传性的音乐词汇并不意味他真创制了一套新的斋乐。
遍查此经及相关经文科仪,他的音诵乐章落实到斋乐上看,可徵材料也仅有“音诵”、“直诵”、《八胤乐》三项。
3“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共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练功成,感彻之后,长生可克。
”(《音诵诫经》,载《正统道藏》30册24229页。
4《魏书*释老志》称此经共二十卷,《圣记》作“九卷”,现仅残存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力字号。
5同上注。
6《道藏》第18册第210页。
“音诵”当是音调有一定起伏的旋律性较强的咏唱法,“直诵”当是音调简易平直的朗读式唱法。
这些唱法本古已有之,寇的功绩不过是对道士唱经法给出了一种概念表述,仅据此并不能说明其音乐本身有何新的创造发展。
[八胤乐]之曲名前所未见,属新制韵曲,但此曲仅有标题,并无任何其它翔实内容及说明可徵,仅此一点要与创造形成斋乐体系的结论挂上钩,未免太牵强。
实际上此曲的艺术性也并不令人乐观。
经中记载道士唱此曲时可任选“音诵”、“直诵”两法,表明其唱念尚未形成严格规范,此歌曲调也尚未成熟定型,否则绝不能随意采用两种不同唱法。
至于他新制的几种斋仪,远未达到东晋《灵宝斋》的水平,兹比较如下:《求愿斋》程序:“三上香、八拜、九叩头、三抟颊、复上香言愿”等。
《度亡》仪程序:“八拜、九叩头、九转颊、称职、上启、三捻香、烧香发愿、上章”。
《灵宝斋》程序:香炉祝、鸣天鼓、出官、上启、香炉祝、三烧香、三祝愿、礼十方、左行旋绕香炉、步虚、蹑《无披空洞章》、行十善念、《太极颂》。
比较其前的灵宝斋,寇之斋仪在节次的丰富、仪式结构的完整和曲目的运用上,都差距甚远,简陋得多,根本谈不上有何发展。
以上仅就“重寇轻陆”论者常用材料而分析,已可见颇有拔高之嫌。
若再从历史发展角度考察,此论就更难立足。
按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大凡重要时期的重要音乐现象,必有其前后关联的脉络可寻,也必能在后世传承甚久,否则其历史地位就无从谈起。
而寇所创之斋乐,在后世可徵的斋乐文献中却毫无消息可寻,他唯一一首有版权的[八胤乐]也是泥牛入海,无任何人传承。
其“音诵乐章”在道乐史上可谓“后无来者”的昙花一现,对道乐发展并未产生任何影响。
这样的斋乐却要担起道乐形成的重任,不是太勉为其难了吗?诚然,寇谦之作为北天师道的领袖,他的改革促进了道教官方化的进程,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轻易地将斋乐改革的桂冠戴在他头上,政治教义和组织改革的内容毕竟不能等同或囊括更专门复杂的斋仪音乐改革的内容。
纵观道乐的历史发展,总是南盛于北,道乐发展的基地始终在南方,这确实是中国道乐的特有现象和规律。
尽管南北朝时北天师道曾一度盛行,但却并没因此而形成斋乐的北派。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南朝陆修静的斋乐改革纳入比较,就会更清楚地看出,寇谦之时代并没有构建起一个为后世所宗的斋乐模式,这个历史使命,是在南朝陆修静手中才真正得以完成。
二、陆修静斋仪音乐活动述评陆修静(公元406年)的道教改革活动虽略晚于寇谦之,但他的改革重点却是在斋乐方面,并通过多方面努力而取得了卓越成就,其具体内容大致体现于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建立了完备的斋仪体系。
陆制科仪乃以灵宝派系为主干,同时又总结和吸收了前代各种斋仪后进行的创造。
他建立的“九斋十二法”科仪体系7,功能多样,运用广泛,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后世道教的主要斋仪,在他手中已灿然齐备。
其斋法分类显然以灵宝斋为主,灵宝斋经他“更加增修,立成仪轨”后大行于世,成为道教科仪音乐的经典。
后世道教尊陆为灵宝派教祖,奉灵宝法为万法之宗,其斋仪大师的历史地位无庸置疑。
其二,构建了规范的斋仪模式。
科仪书是道士执行斋仪的脚本,亦是记载斋乐的可徵文献。
陆修静之前,道教尚无专门科书出现,将斋乐内容详录于书,标志着斋乐形式的凝固化,此传统亦始于陆修静。
他共“著斋法仪范百余卷,”现知其名并尚存原作的有《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五感文》、《洞玄灵宝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等四种。
撰写科仪诚非易事,除客观条件外,撰者须在道内具有权威地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7《洞玄灵宝五感文》,《道藏》第32册第618页。
广泛知识和高深造诣。
他所撰斋仪科书不但数量大,且记载相当完整翔实。
经他的集成总结和新创,各种斋仪皆“立为成仪,祝香奏启、出官请事、礼谢愿念,罔不一本经文。
”8开创了“照本宣科,依科阐事”的科仪实践传统,使科仪音乐的表演和传承有了统一范本。
他不仅精通理论,还曾亲躬实践,据载他曾主持过两次大型斋仪“三元涂炭斋”和“三元露斋”9。
从现存《授度仪》中,可见出陆制斋仪已形成了规范的模式。
《授度仪》是法师授经度徒之仪10,乃综合金籙黄籙等斋仪经诀而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是很有代表性的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