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分类鉴赏(完整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2(共四大类)

分析
写法
以景衬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石头城》
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把握情感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衬托、谐音、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lí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lín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常见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用典、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委婉清丽。
诗歌意境
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
(惜别送别诗)
内容
解说
特
点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完整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讲义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分类鉴赏

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 户捣衣声) 。
读羁旅怀人诗的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发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诗 歌 分类 及思想感情鉴 赏
二、按题材分: (一)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大多以自 然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居生活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 人的情感。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情 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对山水景物的爱好(赞美) 2、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显露出作者归隐田园的愿望 4、对清闲安逸生活的敬慕或自得之情 5、从侧面反应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 恶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 的高洁品行。
羁旅怀人诗常见主题 1、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 寞以及对故乡、亲人、朋友无尽的 思念 2、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3、对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慨。 这类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或触景 生情或感时生情、或因梦寄情
如: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
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
(四)、闺怨诗——以闺中思妇的情怀 和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
常见主题: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
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 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 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 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不同朝代边塞诗的特点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一)写景抒情诗1山水田园诗特点:①以描写为主(包括写景、写人、写场景,常用“白描”的手法)②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情感类型:①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
②流露隐逸避世之情。
③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
④表明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
⑤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考题回放:(2006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分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最明显的特点,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和细节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
这些生活场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表现了农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
答案:第一问:表现了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1)流水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1)解析:考查了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可将诗歌中的意象一一勾画出来,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加以判断。
高考语文试卷语文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解析(4)

高考语文试卷语文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解析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①李东阳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永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鷓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
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
②僧:此指僧寺。
③鹧鸪:鸟名。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2023届高考语文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
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高三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洞庭宋湘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①,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②,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②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6)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过黄河许有壬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複。
②传说汉代张赛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思乡怀远诗、咏物诗、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2)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4)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 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 简要分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 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 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 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 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 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 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 坚定信念。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 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 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 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 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 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 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 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 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 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高考诗歌鉴赏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
例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 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 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 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 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 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 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 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 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 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 时。
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
瑟
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 湖南省。 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 表现思想内容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内容鉴赏‚七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3.看意象把握情感 5.看注释破解难点 2.看作者了解背景 4.看尾句参透主旨 6.看题干得到启示
7.看朝代猜测主旨欢聚离源自皆是缘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 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 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 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
《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风雨‛、 ‚阴晴‛、‚夕阳‛、‚落 花‛、‚流水‛、‚闲居‛、 ‚衰鬓‛等;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 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 或是对比衬托。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08安徽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 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 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 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 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鉴赏方法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常见情感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季节 送别
时间
地点
景物
路口、长亭 秋季 清晨 杨柳、 驿站、渡口 或春季 或傍晚 码头等 酒等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 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 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古今多少兴亡事
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 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念天地之悠悠
人生感慨诗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 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 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 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 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 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
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 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 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 子的悲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