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
烃源岩与盖层测井评价
横坐标:标准温度下电阻率R75oF,对数刻度,单位:Ω.m 纵坐标:声波时差,采用对数刻度,单位:s/m
3.声波一电阻率曲线组合
Passey(1989)研究了一项可以使用于碳酸 盐岩和碎屑岩生油岩的技术,预测不 同成熟度条件下的TOC,这一方法为 声波测井和电阻率曲线重叠法。
传播时间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刻度为每两个 对数电阻率刻度对应的声波时差为— 100μs / ft(—328μs / m) 。 把 非 生 油 岩 的曲线叠加在一起作为基线,当两条 曲线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致”或完 全重叠时为基线。确定基线之后,用 两条曲线间的间距来识别富含有机质 的层段。两条曲线间的距离为ΔlgR, 每一个深度增量测一次。
效生油气岩、无效生油气岩及非生油气岩的标志。
VHC=φt·Sog φt是单位岩石体积的百分数;VHC的单位则是单位生油气岩体积的百分数。
(二)、生油气岩成熟门限的确定
生油气岩未成熟时,这时VHC随着有机质丰度的变化有较小的变化。 生油气岩成熟后,VHC的大小则是由孔隙中的油气和有机质对孔隙度测井响
应和对电阻率测井的响应共同引起的,这时VHC值将有较明显的数值变化, 成熟度越高,VHC的变化幅度将越大。 当处理的暗色泥岩剖面中出现较明显VHC值变化的深度,是生油气岩成熟的 门限深度。
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
烃源岩的测井分析与评价
一、烃源岩的地质特征与测井响应
(一)、地质特征
烃源岩主要是在低能环境下沉积的粘土和碳酸盐淤泥。
亨特(J.MHnt,1979)将烃源岩限定为“曾经产生并排出足以形成 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
蒂索(B.P.Tissont,1978)则将“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石油的岩石 叫做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识别正常情况下,有机碳含量越高的岩层(泥页岩)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就越大。
因此,测定异常值就能反算出有机碳含量。
测井曲线对烃源岩的响应主要有:1高GR值:由于烃源岩层一般富含放射性元素,因此,在自然伽马曲线和能谱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异常;2低密度:烃源岩层密度低于其它岩层,在密度曲线上表现为低密度异常;3高声波时差:在声波时差曲线上表现为高声波时差异常;4高电阻率:成熟烃源岩层在电阻率曲线上表现为高异常,原因是其孔隙流体中有液态烃,不易导电,利用这一响应还可以识别烃源岩成熟与否。
声波测井曲线:对于一般陆相盆地来说,烃源岩主要为钙质泥岩、页岩、暗色泥岩等,一般情况下,泥岩的声波时差随其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层压实程度增加)。
但当地层中含有机质或油气时,由于干酪根(或油气)的声波时差大于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因此,就会造成地层声波时差增加。
由于声波时差受矿物成分、碳酸盐和粘土含量以及颗粒间压实程度的影响,所以不能单独用声波时差测井来估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
电阻率测井曲线由于泥岩层的导电性较好(岩石骨架及孔隙内地层水均导电),所以在地层剖面上此类地层一般表现为低阻(含钙质地层除外)。
但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层,由于导电性较差的干酪根和油气的出现,其电阻率总是比不含有机质的同样岩性的地层电阻率高。
因此可以利用电阻率作为成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指标。
但一些特殊的岩性层段或泥浆侵入等也可能导致电阻率的增大。
因此,也不能单独使用普通电阻率测井来估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
密度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测量的是地层的体积密度,包括骨架密度和流体密度。
地层含流体越多,孔隙性就越好。
由于烃源岩(含有机质)的密度小于不含有机质的泥岩密度,同时地层密度的变化对应于有机质丰度的变化,因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但当重矿物富集时,密度测井就不可能是有机质的可靠指标。
可见,上述任何单一测井方法评价都可能造成误解,而且估测精度也会受到影响。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00020747(2002)0420050203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王贵文1,朱振宇2,朱广宇3(1.石油大学(北京);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3.东南大学)摘要: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了用Δlg R 、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测井信息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方法,用这些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21口井寒武2奥陶系进行烃源岩层段识别与评价,将测井资料处理成果与岩心的有机地化、地质录井资料相互检验,证实所用方法基本满足烃源岩评价的需要。
图6参7(朱振宇摘)关键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多元统计;人工神经网络;测井信息;识别中图分类号:P631.811 文献标识码:B 有机碳含量(TOC )是反映岩石有机质丰度最主要的指标。
对岩心、岩屑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可获得有机质丰度和转化率等系列参数。
然而,岩心样品有限,分析费用昂贵且费时,特别是岩屑分析结果可能不准确。
利用测井曲线估算地层有机碳含量,既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容易得到区域范围的地层有机碳含量数据,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笔者在充分考察前人有关烃源岩测井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与对比Δlg R 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127]的特点,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2奥陶系烃源岩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烃源岩的测井响应富含有机碳的烃源岩具有密度低和吸附性强等特征。
假设富含有机碳的烃源岩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孔隙流体组成,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组成(见图1a ),未成熟烃源岩中的孔隙空间仅被地层水充填(见图1b ),而成熟烃源岩的部分有机质转化为液态烃进入孔隙,其孔隙空间被地层水和液态烃共同充填(见图1c )。
煤系烃源岩TOC测井资料评价方法讲解
炭质
泥岩
煤
泥岩
相对含量(%)
91
0.5
8.5
62
7
31
66
2
32
57.5
42.5
100
90.2
3.7
6.1
76.7
4.4
18.9
100
100
79.9
12.3
7.8
100
0
87
13
0
炭质
泥岩
煤
泥岩
累计厚度(m)
445.9
2.94
72.54
8.19
135.96
4.12
102.925
42.14 36.27 65.92 76.075
已发现中下侏罗系水西沟群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为该盆地内油气藏 的主力烃源岩层
井名 柯27井 堡参1井 大步2井 吉深1井
累计
层位
厚度(米)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
490 117 206 179 31 244 415 53.5 169.5 560.77 106.44 99.89
三、统计法计算有机碳含量
单参数模型建立(相关性不高,最大R2=0.4985 )
lgR与有机碳交会图 100
10
暗色泥岩
煤、碳质泥岩
1
y = 24.337x - 22.167 R2 = 0.5832
y = 5.1651x - 5.8019 R2 = 0.4985
0.1 0.5 1 1.5 2 2.5 3 3.5 4 4.5
1
0.1 150
y = 0.075x - 14.811 R2 = 0.4913
用测井资料自动评价烃源岩
东海西湖 凹陷钻遇地 层 的岩性 , 泥质 含量 变 其 化 趋 势 反 映 在 自然 伽 玛 测 井 特 征 上 。 为 了 使 自然 伽
玛具 有 统 一 量 纲 的特 征 , 进行 极 差 正 规 化 变 换 , 成 生
A 岩 性 序 列 , 它 的 变 化 趋 势 作 为 方 向 依 据 , 用 对 A 、 :A 序 列 进 行 相 同方 向 的变 换 。 A 、,
的组 成 部 分 。 由 于 海 洋 地 质 工 作 的 特 殊 性 , 上 钻 海 井 取 芯 工 作 成 本 高 , 芯 样 品 有 限 , 其 泥 岩 段 甚 岩 尤 少 , 分 析 测 试 费 用 昂贵 而 耗 时 , 岩 屑 采 样 具 较 高 且 而 的不 确 定 性 和 不 稳 定 性 等 实 际 问 题 。如 果 单 纯 地 用 地 质 信 息 来 研 究 和评 价 烃 源 岩 , 存 在 一定 困难 , 则 需 要 充 分 依 靠 地 球 物 理 测 井 信 息 , 有 限 的 岩 芯 样 品 在 的有 机 地 球 化 学 分 析基 础 上 , 过 人 工智 能 的方 法 , 通 在 微 型 计 算 机 上 研 制 了用 测 井 资 料 对 烃 源 岩 的 自动
维普资讯
上 海 地 质
・
3 ・ 2
S ng a o o y ha h iGe l g
总第 8 3期
用 测 井 资 料 自动 评 价 烃 源 岩
胡 佳 庆 陆 芸 兰 蔡 洪 正
( 海 海 洋地质 调 查局 三 海测 井 上 海 上
摘 要
把钻遇地层一个 测井 段 的 N个 采样 点 , 为 n 视
东海西湖 凹陷 的烃 源岩 , 主要 为暗色 泥质 岩 和
测井烃源岩评价
3.体积模型求解有机质体积
ρb=Vkρk+ Vshρsh+ Vsiρsi H = VkHk+ VshHsh+ VsiHsi Vk + Vsh + Vsi = 1 通过解联立方程确定Vk值。
4.多元回归
利用烃源岩TOC分析值与相应的各种测井响应值Δt、GR、b…,先作 单变量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所获得的多元线性 回归方程式可推广到没有取芯井段,计算总有机碳含量。
该方法具有地区性,有一定的优越性,回归效果优于单变量分析。 除 上 述 方 法 外 , 还 可 将 两 个 变 量 组 成 新 的 量 ( 如 Ix = d ( GR ) ·d (Δt)),建立新变量Ix与有机碳含量(TOC)之统计关系等等。
5、碳氧比测井方法计算有机炭含量
Herron(1985)首次利用中子伽马能谱测井尝试直接利用碳氧比(C/O) 测井资料,计算TOC。然而,由于那时该测井技术不够完善,只能点测。因此 方法离实用有很大距离。
一、有机值丰度
第三节 生油岩测井评价
1.用单一测井响应方程求取TOC值
Schmoker(1979)利用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页岩密度测井资料
导出了生油岩的测井响应方程式:
ρb =-1.378Vom + φi (ρi - 2.69) + 2.078;ρi:束缚水密度
非生油岩的测井响应方程式 :
φi ----束缚水孔隙度
泥质分数体积φsh
1.自然伽吗测井及自然伽吗能谱测井
主要与U元素被有机质吸附的原因所造成。
GR=GRsh+φk(GRk-GRsh)
烃源岩有效性评价(报告)
训练一、烃源岩有效性评价目的:1、利用测井资料预测有机碳含量,认识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了解优质烃源岩空间分布特点;2、根据上覆地层和烃源岩现今成熟度,重塑烃源岩的生烃历史,认识有效烃源岩的时效性;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Excell、卡奔、Coredraw)要求:1、提交有机碳测井预测结果数据表和纵向(柱状)分布图,累计优质烃源岩(TOC>2%)厚度。
2、建立该井区的“Ro-H”关系,并据此编制该井烃源岩层顶底界面的成熟度(Ro)演化历史曲线,确定油气开始大量形成的时期(分别以Ro=0.5%和1.2%为门限。
)3、提交文字报告(包括步骤过程的描述和结论)具体步骤:一、ΔlogR法预测TOC1. 选择基线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不变,改变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左右值使得两条曲线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合。
然后读出Rmax=100Ω·m,Rmin=1Ω·m,△tmax=650US/M,△tmin=200US/M(分别为选择好基线后测井曲线表头的左右值)图1 砂三段基线重合图2. 计算△logR根据测井所得的声波时差与深侧向值带入下面公式计算(其中R max=100Ω·m,R min=1Ω·m,△t max=650US/M,△t min=200US/M)ΔlogR=logR+log(R max/R min)/(Δt max-Δt min)·(Δt-Δt max)-logR min 根据excel的公式计算得出沙三上层的△logR数值。
然后从沙三段所有计算出的△logR值中筛选出给定深度点的△logR值(运用excel高级筛选功能进行筛选)。
3. 计算拟合系数由于TOC与ΔlogR具有线性关系,故根据实验室测定的TOC与对应点计算的ΔlogR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求得拟合系数。
运用excel 根据给定深度点的△logR值与测定的TOC数据作图,然后对图像进行线性拟合。
拟合出来的图如下图所示:图2 ΔlogR与TOC拟合图拟合公式为TOC =0.516×ΔlogR+2.3554. 根据推导出的拟合公式计算沙三段所有烃源岩TOC将沙三段所有计算△logR代入公式3中拟合公式,运用excel表格计算TOC。
烃源岩测井评价及其在复杂油水识别中的应用
解决的技术难题。 加强测井与地质的结合 ,通过对油气运移理论以
及 油 水测 井 响应特 征 的研 究 ,认 识 到岩性 油 藏储 层 油
油充注程度高 , 测井含油饱和度高 , 为油层 ; 离烃源岩
较 远且 具有 相对 较好 孔 隙结 构 的储 层 , 运 移距 离 长 , 原 油 充注 程度低 , 测 井含 油饱 和度低 , 为油 水 同层 。因此 ,
为制 约该 区测井评 价 的技术 难题 。 常用 的油 水层 识 别方 法是 利 用 电阻 率 曲线 与孔 隙
难题 , 提高了油水层解释精度 , 为精细测井评价及精细 油藏描述提供了技术支撑。
度曲线 ( 或 自然 电位曲线 ) 组合利用交会图法圆 或重叠 法识别油水层 。研究 区测井电阻率曲线受复杂孔隙结
8 0 0 0 p p m) 差异 不 大 , 自然 电位 异 常 不 明显 , 很 难用 于 识 别油水 层 。测 井新 技术 通常是 利用 核磁测 井技 术 , 研
图1 A油 田 n组复 杂油水 层识 别图版 ( 深侧 向 电阻率与 声波 时差 )
1 岩 性 油 藏 油 气 运 移 理 论
按照 油气 运移 理 论 , 在 岩性 油藏 中 , 以烃 源岩 生烃
究 区无核磁测井资料 。因此 , 加强多学科结合 , 弄清油
水 层识 别影 响因素 ,建立 复杂 油 水层 识别 方 法是 亟 待
过程 中产生 的异常压力为油气二次运移 的主要动力 ,
烃 源岩 排烃 压力 与储 层距 烃 源岩 的距离 有 关 [ 3 】 , 临近 烃 源 岩且 具有 相对 较好 孔 隙结 构 的储 层 , 运移 距 离 短 , 原
水不仅受岩性 、 物性影响 , 更受烃源岩 ( 烃源岩品质及 储层距烃源岩的距离 ) 影响 , 烃源岩即为研究 区复杂油
北黄海盆地上侏罗统烃源岩测井评价
第24卷第6期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 &GAS FIELD2017年11月doi: 10.6056/dkyqt201706003北黄海盆地上侏罗统烃源岩测井评价刘金萍\简晓玲\王改云\杜民\王嘹亮\成古2(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5#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北黄海盆地构造热机制与成®效应”(41302100)摘要北黄海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盆地内®源岩厚度巨大,但钻井取心较少,测试样品有限,难于对该区的®源岩条件作出整体评价。
文中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利用!lo g!技术,根据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考 虑岩性组合的差异,建立了适合研究区不同岩性组合的2种有机质丰度测井解释模型,获得钻井剖面上连续分布的总有机破质量分数信息。
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上侏罗统®源岩发育,上部J3SQ2层序中®源岩厚度50~300 m,坳陷中心 总有机破质量分数大部分高于1.5%;下部J3SQ1层序中9源岩厚度50~200 ,,总有机破质量分数0.5%~2.0%。
2套层序中9源岩总有机破质量分数均表现出由坳陷中心向四周降低的特征。
整体上,研究区上侏罗统®源岩以中等®源岩为主,具 有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邻近生®中心的构造带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9源岩;测井评价;上侏罗统;北黄海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1+15 文献标志码:ALogging evaluation of Upper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North Yellow Sea BasinLIU Jinping1, JIAN Xiaoling1, WANG Gaiyun1, DU Min1, WANG Liaoliang1, CHENG Gu2(l.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Guangzhou 510075, China;2.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Abstract: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exploration, in which the thickness of the source rocks is considerabl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overall evaluate the source rocks conditions with the limited core test samples.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test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on logging curve, two TOC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for different lithology combination were built using Alog !technology.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of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the drilling wells were obtai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source rocks in J3SQ2 ranges from 50 to 300 m. Major TOC contents reach 1.54 in the depression center. The thickness of source rocks in J3SQ1 ranges from 50 to 200 m and the TOC contents range from 0.54 to 2.04. From the depression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 TOC contents decrease gradually. In summary, the Upper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in can be considered as medium source rocks and hav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So the targets close to the main "hydrocarbon kitchen] can be the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further exploration.Key words:source rock; logging evaluation; Upper Jurassic; North Yellow Sea Basin0引言北黄海盆地是发育在华北地台上的中、新生代小 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近海勘探及研究程度均较低 的一个含油气盆地&1'4],其邻区已有油气发现&5'6]。
枣园探区烃源岩评价及资源量计算
枣园探区烃源岩评价及资源量计算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取心及测井资料,对研究区若干样品做了岩石有机碳(TOC )、干酪根C、H、O元素、Rock-eval热解、氯仿沥青抽提、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族组分分离、饱和烃馏分色谱—色质等8项分析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1)长9层、长7层的暗色泥岩、张家滩页岩、李家畔页岩是本探区最主要的有效烃源层;长6层暗色泥岩也是本区的较好烃源岩,长4+5层暗色泥岩为较差烃源岩。
(2)有机质类型最好的是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腐泥型)—Ⅱ1(腐植-腐泥型);长6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腐殖型)—Ⅱ2(腐泥-腐植型),次为Ⅰ型(腐泥型)—Ⅱ1(腐植-腐泥型);长4+5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腐殖型)—Ⅱ2(腐泥-腐植型),次为Ⅱ1(腐植-腐泥型)。
(3)使用成因法计算公式,结合生烃强度展布范围,计算得出长7烃源岩面积为359.044Km2,地质资源量为106.62×106t。
长9烃源岩面积为330.414Km2,地质资源量为49.58×106t。
标签:烃源岩特征;评价;资源量计算;枣园探区;1 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是我国陆相三叠系中出露最好、研究最早、发育比较齐全的剖面,其三叠系延长组属于内陆湖相沉积。
枣园探区处于伊陕斜坡有利构造带上。
产油层位主要有长4+5、长6、长8,局部可见长9油层发育。
2烃源岩特征2.1有机质丰度本次采集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长6段和长4+5段黑色泥岩样品,并结合周边地区样品数据分别做了岩石有机碳(TOC )、干酪根C、H、O元素、Rock-eval 热解、氯仿沥青抽提、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族组分分离、饱和烃馏分色谱—色质等8项分析,长9段和长4+5段未采集到泥岩钻井样品,结合周边地区研究数据对其进行研究。
2.1.1有机碳含量长9段泥岩是延长组长9的末期和长8早期的沉积期,沉积的一套深湖、半深湖相的泥页岩,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黑色泥岩、页岩和油页岩,其中黑色页岩、油页岩及黑色泥岩被称为“李家畔页岩”。
煤系烃源岩TOC测井资料评价方法
有机碳含量 自然伽马 中子孔隙度 密度
岩性
%
API
%
g/cm3
煤层
>40
<50
>65
<1.5
碳质泥岩 6~40 50~100 30~65 1.5~2.25
暗色泥岩 0~6
75~120
<40
<2
声波时差 μs/m >270 210~270 200~250
深电阻率 Ω•m >100 25~100 <80
1.2217 0.028(12)
总烃
% 513(7)
1917
泥岩 0.89(21) 1.00(21) 泥岩 1.11(27) 1.59(27) 泥岩 2.23(22) 3.78(22) 碳质泥岩 15.00(19) 25.56(19)
0.0201(6)
0.018(5) 0.01(11)
煤 55.0(16) 141.00(16) 1.26(11) 5295(1)
炭质
泥岩
煤
泥岩
相对含量(%)
91
0.5
8.5
62
7
31
66
2
32
57.5
42.5
100
90.2
3.7
6.1
76.7
4.4
18.9
100
100
79.9
12.3
7.8
100
0
87
13
0
炭质
泥岩
煤
泥岩
累计厚度(m)
445.9
2.94
72.54
8.19
135.96
4.12
102.925
测井识别烃源岩
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单一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密 度测井、中子测井、电阻率测井、声波 测井都可以用来识别烃源岩,但是各有 所长,各有不足
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普通粘土岩(泥岩、页岩)的钾、铀含量相对 较高而铀值略低 ,对于生油层,由于沉积的 有机物含量高,铀的含量随之增高,其值明 显高于周围普通泥岩铀的富集在一定条件下 可指示岩石中有机质的丰富程度。而钍和钾 元素相对较稳定,不易被吸附。
滋2井不同泥岩段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图及铀与钾、钍含量的交会图
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1gR技术
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
1、多参数组合法识别烃源岩
其它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综合利用弹性参数、ΔGR、铀/钍比、井径差值来识别烃源岩 泥页岩烃源岩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铀/钍比、高井 径差值ΔCAL、高ΔGR(或ΔGRHSGR、ΔGR/HCGR)、低弹性 参数B。
2、多元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法自动识别烃源岩
综合利用GR、CAL、AC、RT、RXO、DEN、CN7个参数,利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人机联合,自动识别烃源岩
第2章 测井烃源岩研究
D=-6.909+3.186lgΔt+0.487lgR75 D>0时,为烃源岩层;D<0时,为非烃源岩层。
200
非 油 非 灰 煤 油 源 油 岩 层 源 岩 源 油 岩 页 岩 源 页 岩 岩 灰 岩 岩
3.5
3.0
Δt(us/ft)
ρb(g/cm3)
2.5
100 90 80 70 60
2.0
非 油 非 灰 煤 油 源 油 岩 层 源 岩 源 油 岩 页 岩 源 页 岩 岩 灰 岩 岩
C、在组合测井上:电阻率曲线显示相对其它泥岩灰岩高值,有 较高的声波时差和较低的密度值(下图)。因为,一般烃源 岩层在相同压实条件,含有机质和油。
GR (API) 0
井 100 深
声 波 (us/ft) 岩 密 度3 (g/cm ) 性 2.2 2.7 140
dll/dls (om.m) 65 1 100
△LogR曲线指示烃源岩层典型图示
LogR lg10 (R / R基线 ) 0.02(t t基线 )
TOC 10
( 2.297 0.1688 LOM )
LogR
式中: TOC—计算出的总有机碳的质量含量, %; LOM—成熟度,可从大量样品的分析 得到(如Ro),或从埋藏史和热史的评 价得到。 LOM=7对应于生油干酪根的成熟作 用的开始, LOM=12对应于生油干酪根过成熟作 用的开始。
第2章 测井烃源岩研究
2.1 烃源岩地质特征与物理基础
1.地质特征
烃源岩主要是在低能环境下沉积的粘土和碳酸盐淤泥。 亨特的定义:曾经产生并排出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 集之烃类的细粒沉积。 蒂索的定义: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石油的岩石叫做烃 源岩,将未成熟的烃源岩定义为“潜在烃源岩”,将成 熟并产生徘烃的烃源岩定义为“有效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烃源岩TOC测井评价
This article p关re键se词n:ts鄂尔th多e斯l盆og地g烃in源g岩 eTvOaCl测u井at评io价n of the source rock in Ordovician Wulalike Formation,
Ѓथ ජॕ݉ ᄸ໋
᜵߷ᆃ෴ܸߦုڡሙߦˁࢺሮߦᬓ ᬏ᜵ ᜵߷ 710068
⛳ⓀዙⲴTOCᤷ20ḷ16年ᱟ第⺞11ᇊ期 ዙᙗസ䰝㜭ᡀ㯿Ⲵ䟽㾱ᤷḷˈᵜ᮷ԕ䜲ቄཊᯟൠ㾯䜘ྕ䲦㌫Ѽ࣋勘ݻ探㓴开⛳发ⓀዙTOC
ԧ濐Ѫ䜲ሩ ቄ䊑 ཊˈ ᯟᔪ・ൠҶ⛳TⓀOዙCоTSOPCǃ⍻GӅR鄂ǃ䇴尔AԧC多ǃ斯Rt盆઼D地E西NⲴ缘ཊ奥ݳ陶㓯系ᙗ烃എ源ᖂᯩ岩〻TO⁑Cර测ˈ井ਟ评⭘Ҿ价䈕ൠ४⛳ⓀዙTOCⲴ亴⍻DŽ
n Ordos Basin to establishTOtChelogmgiunlgtiepvlaelualitinoenaorf OrerdgorveicsisainosnouercqeuraotcikosninoWfeTstOernCOwrdiotshBSasPin, GR, AC, and DEN, an be used for evaluation of TOC of hydroCcaaorLbeoi,nTsiaonuLriacnehuri,ocZkhosn.g Xiao rds濐Ordos Basin; hydrocarbon sourcXei’roanckSh;iyTouOUCnivelrosigtyg,iXni’g eanv7a1l0u06a5t,ioCnhina
烃源岩综合评价
作业一烃源岩综合评价1、根据所给某钻井地层剖面(图1),确定烃源岩的层位(段);自然伽马测井原理:曲线是测量地层放射性的测井曲线,地层中的泥质含量越高曲线的值越高,岩石的颗粒越细,说明沉积时水体的环境就越安静,水体动荡幅度小,有机质就越容易保存;而在砂岩中,由于水体动荡水中含氧量高,有机质会被氧化,保存下来的就少。
据钻井剖面图在一、三、五段中自然伽马相对呈高值,视电阻率呈低值,因此烃源岩层主要位于一、三、五段,其它层段含有很少的烃源岩,可以忽略不计。
2、统计各层段烃源岩的厚度;第一层的烃源岩厚度约为12m,第三层的烃源岩厚度约为30m,第五段烃源岩厚度约为30m。
3、根据所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1),确定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C:有机质成熟度: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求得4、根据已有资料,计算各层段烃源岩的生烃强度;由于题中未给出烃源岩的面积和厚度因此只能计算单位体积的烃源岩生烃5、烃源岩综合评价由以上可知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为腐殖型有机质。
Ⅲ型干酪根在生成烃类时主要是产气。
干酪根成熟度大都在成熟阶段,只有一个在高成熟阶段,说明此烃源岩已经生成过原油,但还有一定的生油潜力。
单位体积生烃强度以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较大,而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的单位体积生烃强度较前面三段小,说明在生油潜力方面前面三段较好,后面两段的生烃潜力较前面三段更差一些。
据岩性柱状图可知一、三、五段的烃源岩的厚度较大,而二、四、六段的厚度较小,说明一、三、五段的总的有机质含量更高,最后生成的烃类也更多。
二、四、六段烃源岩的生烃量要比一、三、五段少得多,但还是有一定的烃类生成。
总体来说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是较好的烃源岩,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较差一些。
08第八章 测井烃源岩识别-1
GR
AC
2 .0 1 .8 1 .6 1 .4 1 .2
T Z 1 0 3 井 T O C 和 R t的 拟 合 关 系 (N = 1 2 R = -0 .5 3 )
2 .0 1 .8 1 .6 1 .4 1 .2
TZ103井 T O C 和DEN的 拟 合关 系 (N = 1 2 R = -0 .6 3 3 )
TZ50 井 TO C 和 Rt 的 拟 合 关 系 (N=14 R=-0.1299)
1.2
1.2
1.0
1.0
T O C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0.8
TOC
0.8
0.6
0.6
0.4
0.4
0.2
Rt
0.2 2.54
2.56
2.58
2.60
2.62
2.64
2.66
2.68
1.2
1.2
1.0
1.0
TOC
TOC
0.8
0.8
0.6
0.6
0.4
0.4
0.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0.2 50
1.4
51
52
53
54
55
56
57
GR
1.4
T Z50 井 T O C 和 D EN 的 拟 合 系 关 (N =14 R =-0.536)
AC
He4井单因素方法: TOC=0.05191+0.02526GR
和4井测井烃源岩TOC含量计算成果图
和4井测井烃源岩TOC含量计算成果图
TZ50井测井烃源岩TOC含量计算成果图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赖锦;白天宇;苏洋;赵飞;李玲;黎雨航;李红斌;王贵文;肖承文【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24(70)2【摘要】烃源岩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对油气资源潜力勘查、储量评估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烃源岩自身岩性和成熟度等差异、测井序列对烃源岩响应灵敏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方法适用性区别等导致烃源岩测井评价工作仍受到限制。
目前亟需进一步挖掘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中蕴含的烃源岩信息,搭建烃源岩品质与测井信息之间桥梁,并实现以自生自储为特性的非常规油气烃源岩品质测井精细表征。
笔者等首先阐明烃源岩分类及其地质表征参数,并分析不同类别烃源岩在常规测井序列及成像和核磁共振等新技术测井序列上响应特征。
烃源岩通常表现为“四高一低”(高GR、高AC、高CNL、高RT和低DEN)测井响应特征。
除单因素分析外,可优选交会图及构建敏感参数等实现烃源岩定性识别。
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测井定量预测方面则可采用ΔlgR法、修正ΔlgR法(变基线和变系数)、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多元回归法、Litho Scanner测井资料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实现。
在分别评述不同TOC含量测井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通过TOC结合生烃潜量等参数计算可实现烃源岩品质测井综合评价。
最后解析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油气资源评价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总页数】21页(P721-741)【作者】赖锦;白天宇;苏洋;赵飞;李玲;黎雨航;李红斌;王贵文;肖承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2.塔中地区奥陶系烃源岩测井定量识别及评价3.烃源岩测井评价及其在复杂油水识别中的应用4.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与评价大庆外围盆地烃源岩5.基于测井资料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山西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井资料评价页岩气生烃条件原理综述
测井资料评价页岩气生烃条件原理综述摘要: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建立用测井信息评价页岩气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的技术,可弥补地化实验资料缺乏的不足,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测井技术有机质丰度烃源岩评价1. 概述页岩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烃源岩。
页岩气的评价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如: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埋深和厚度等。
本文仅针对页岩气的生烃物质基础进行评价,即对页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类型进行评价。
测井资料用来评价页岩气的理论依据是页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岩石特征的地球物理属性。
理论假设页岩气烃源岩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三部分组成,而非页岩气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的流体两部分组成,成熟页岩气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
测井曲线对这三种组成表现的不同响应是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和评价烃源岩的基础。
2. 测井资料评价页岩原理具有生烃能力的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烃源岩的测井响应特征一致,根据其测井响应特征有以下几类。
2.1 密度测井响应特征密度测井测量的是地层的体积密度,包括骨架密度和流体密度。
地层含流体越多,孔隙性就越好。
由于具有生烃能力的页岩(含有机质)的密度小于不含有机质的页岩密度,同时地层密度的变化对应于有机质丰度的变化,因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通常,泥质密度大于干酪根密度,因此干酪根含量引起页岩密度减小。
烃源岩密度测井响应特征是:(1)式中,、和(单位:)分别为烃源岩、泥质和干酪根的密度值。
但当重矿物富集时,密度测井就不可能是有机质的可靠指标。
2.2 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岩性测井是探测井内岩石体积光电吸收指数的变化。
烃源岩岩性测井响应特征是:U=Ush - Vk(Ush - Uk)(2)式中,U、Ush和Uk(单位:)分别为烃源岩、泥质和干酪根的体积光电吸收指数。
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
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烃源岩成熟度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热演化程度,是评价烃源岩是否具有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
1.岩石学方法岩石学方法是通过对烃源岩岩石学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主要包括显微镜下的有机质显微图像、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含量等。
通过观察有机质显微图像,可以判断有机质的成熟度,如有机质颜色的变化、孔隙度的变化等。
2.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主要包括有机质元素分析、有机质稳定同位素分析、有机质热解分析等。
有机质元素分析可以确定有机质的类型和含量,有机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确定有机质的成熟度,有机质热解分析可以确定有机质的裂解特征。
3.地震反演方法地震反演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对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地震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反射地震、地震剖面分析等。
反射地震是通过对地震波反射的强度、频率、相位等特征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地震剖面分析是通过对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衰减等特征进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4.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分析,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主要包括电性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
电性测井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密度测井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声波测井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声波速度,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
总之,烃源岩成熟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概述摘要:目前围绕着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烃源岩测井评价的进展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入手,系统的介绍了烃源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烃源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烃源岩;测井资料;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引言烃源岩是油气藏和输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对于烃源岩的研究一直很重视。
在对烃源岩的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也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烃源岩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资源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许多学者对烃源岩的评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对目前有关于烃源岩的测井评价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1 烃源岩的评价进展1.1 国外进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主要方面是确定烃源岩中的有机碳含量(toc)。
早期关于烃源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1945年beer就尝试应用自然伽马曲线识别和定量分析有机质丰度[1]。
murry等(1968)作区块分析时得出异常大的地层电阻率是由于生油岩中已饱和了不导电的烃类[2]。
swamson将自然伽马异常归因于与有机质相关的铀,他指出铀与有机质存在一定关系[1]。
在七十年代末期由fertl(1979)、leventhal(1981)等人相继找出放射性铀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经验公式,这期间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1]。
herron(1986)将c/o能谱测井信息用于求解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但该方法误差较大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评价中[3]。
schmoker在八十年代做了许多关于烃源岩的研究,他指出高的自然伽马值与烃源岩间的相关性、用密度测井信息来估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埋藏成岩作用引起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就是一个热成熟过程、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孔隙度之间呈幂函数等观点[4-6]。
meyer(1984)等利用自然伽马、密度、声波和电阻率测井结合来评价烃源岩,总结出了测井响应参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岩石判别函数[7]。
上面这些国外学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计算有机碳含量的经验公式,但是并没有建立定量的数学模型。
直到1990年,passey研究出了对碳酸盐岩烃源岩和碎屑岩烃源岩都适用的方法,能够计算出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的有机碳含量值[8]。
目前该方法依然被很多学者作为研究烃源岩的基础模型。
lang等(1994)研究认为在泥页岩正常压实带,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与声波时差间存在很好的半对数关系[9]。
但是,由于反射率与声波时差的关系受许多地质因素影响,阻碍其普遍应用。
mallick(1995)将实测的有机碳含量与地层密度用最小二乘拟合发现它们呈反比关系[10]。
1.2 国内进展鉴于烃源岩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谭延栋等(1988)应用测井资料对干酪根的响应特征来识别泥岩系中富含干酪根的生油岩[11]。
郭永华等(1993)最早尝试利用地层电阻率确定生油岩有机质的成熟度[12]。
赵彦超等(1994)借鉴国外研究对herron的方法进行改进,把c/o测井和密度测井结合来识别泥质烃源岩[13]。
之后他又以w-s方程为基础使用电阻率重叠法和双孔隙法定性识别烃源岩[14]。
陈增智等(1994)建立了碳酸盐岩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的数学模型,估算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的有机质丰度分布[15]。
李国平等(1996)利用含油气饱和度法推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16]。
张小莉等(1998)采用多测井组合法来识别煤系烃源岩[17]。
许晓宏等(1998)较早的修正passey的模型,应用于国内烃源岩的评价[18]。
张志伟等(2000)以此模型为基础区分烃源岩与非烃源岩,定性评价烃源岩的等级[19]。
张立鹏等(2001)提出地层弹性参数、铀/钍等几个参数可以反映有机碳含量[20]。
在这期间也有学者尝试新的方法[21~23,26],朱振宇等(2002)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结构性计算机问题上的优势对烃源岩测井评价作出了新的尝试[21]。
胡佳庆等(2002)依靠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用人工智能方法自动识别烃源岩有机质丰度[22]。
王栋等(2004)研究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可行性[23]。
张寒等(2007)用地震信息资料可以确定烃源岩的空间展布[26]。
陆巧焕(2006)等用测井资料计算有机碳含量和岩石热解生烃潜能来评价生油岩[24]。
钱克兵(2006)等建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与埋藏深度预测模型[25]。
于翔涛等(2009)将有机质含量计算公式加入了密度考虑因子[27]。
王鹂等(2009)绘制了烃源岩层厚度与暗色泥质岩类总厚度关系及烃源岩层总厚度与有效厚度关系[28]。
刘景东等(2010)提出了综合考虑生油岩成熟度和各种测井响应的”反推δlogr”的新方法[29]。
卢双舫等(2012)以实际区块研究为基础,确定了优质烃源岩的下限标准[30]。
总体来说,国内开展的烃源岩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原有方法的改进和建立测井资料与烃源岩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上。
2 烃源岩评价方法目前,评价烃源岩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测井资料定性和定量得判断。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是利用数学或者计算机理论作为载体的。
2.1 根据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方法2.1.1 单曲线测井资料评价自然伽马法:陈增智等[15]以碳酸盐岩中泥质含量(vsh)与有机碳含量(toc)间存在正相关性为依据,采用自然伽马测井求取碳酸盐岩的泥质含量,建立了有机碳含量与自然伽马的关系,达到评价烃源岩的目的。
该方法利用了常用的测井资料曲线——自然伽马,曲线普遍性高且容易获取。
但是,在建立vsh与toc统计关系时,应充分考虑沉积成岩背景和有机质演化对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的影响。
c/o能谱测井法:赵彦超等[13]改进了herron的c/o能谱测井评价烃源岩方法,利用校正过的c/o和si/ca曲线确定地层中的总碳含量(ct)和无机碳含量(nct),它们的差值即为有机碳含量(toc),进而评价烃源岩。
该方法对低含量有机碳反应灵敏,对无机碳的含量计算误差较大。
另外,其利用了c/o能谱测井和地层密度测井资料,故只适用于泥质岩烃源岩。
核磁共振测井法:核磁共振测井(nmr)可以根据t2(nmr测井的一种测井模式)的弛豫值表征不同来判断油水性质。
测井结果主要受地层孔隙流体中氢核的影响,岩石固体骨架中的氢对它无影响,这一独特的特征使得nmr测井不受烃源岩中固态有机质的影响,既测量结果与岩性无关。
因此它即适用于泥质岩又适用于碳酸盐岩烃源岩。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被看好,王栋等人也对其可行进行了检验[23]。
2.1.2 多曲线测井资料评价多曲线组合法:张小莉等[17]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得出煤层在测井曲表现为高中子、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和低密度、低自然电位、低自然伽马(煤层的放射性弱);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表现为高中子、高声波时差、高电阻率(高于围岩泥岩)、高自然伽马、高铀含量和低密度特征,并且有机碳含量高的层段其自然伽马和铀曲线值相对较高。
以此“三高三低”、“五高一低”特征识别煤系烃源岩。
多参数组合法:针对泥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张立鹏等[20]由测井资料导出了弹性参数(b)、总自然伽马与去铀自然伽马差(δgr)、铀钍比(u/th)、井径差值(δcal)四个地层参数,在泥页岩烃源岩中这些参数表现为“三高一低”(高u/th、高δcal、高δgr、低弹性参数b)这一特征可以评价泥页岩烃源岩。
δlogr法: 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方法是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曲线(一般为声波时差)重叠来计算有机碳含量,即δlog r法[8]。
采用算术坐标的孔隙度曲线与采用算术对数坐标电阻率曲线进行叠合,产生的幅度差与有机碳含量是线性关系,并且是成熟度的函数,只要确定和估算成熟度,即可用幅度差值对烃源岩地层进行有效识别。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碳酸盐岩又适用于碎屑岩,另外消除了对孔隙度的依赖关系[31~32]。
后期许多学者对此方法进行完善,加入非烃源岩所具有的有机碳含量背景值、密度参数等[18,27]改进计算公式。
鉴于此方法人为确定基线值计算幅度差,操作过程繁琐,人为因素影响大,有学者利用计算机叠合曲线自动计算幅度差来解决这一问题[33]。
国内在应用此项技术时,主要是针对泥质烃源岩进行应用研究,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研究则很少,这可能与国内碳酸盐岩烃源岩特殊的性质有关。
含油气饱和度(sog)法:李国平等[16]对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和有机碳含量之间关系研究认为,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含油气饱和度与有机丰度成正比,并与有机质成熟度和类型有直接关系。
分别利用阿尔奇公式和双孔隙度曲线交会(中子—密度、中子—声波时差或密度—声波时差交会)得出烃源岩的含油气饱和度和总孔隙度,进而求取烃源岩中的剩余烃含量(vhc),即可转化求得有机碳含量(toc)。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用vhc推算的toc存在较大误差,反而是sog可以提供已成熟有机质所生成烃的量[34],它不仅可以推断出有机质成熟门限值,还可预测实际地层的油气生成量,对评价生油岩及资源评价更具有现实意义。
2.2 基于数学及计算机的方法2.2.1 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很难用显示函数表达非结构性计算问题方面优越性很大。
在烃源岩评价过程中,测井参数xi与烃源岩参数yi 的映射关系不是单值的对应关系。
因此,把测井参数空间分解成若干个子空间,用一个基于距离的自组织竞争网络d-konhonen nn提取测井参数向量模式特征,再组合一个基于距离的多层前向网络d-bpnn作为测井参数到烃源岩的映射分类识别器,实现烃源岩的评价[21]。
由于对烃源岩的评价参数划分存在多样化,该方法的使用和研究较少。
2.2.2 人工智能技术胡佳庆等[22]依靠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在微机上自动、快速识别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
测井资料自动评价技术是在自动识别岩性基础上对综合测井系列选择了自然伽玛gr、井径cal、声波时差ac、深侧向电阻率rt、微侧向电阻率rxo、密度den和中子cn七个参数作为研究岩性的基本变量。
结合数学中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将上述基本变量浓缩成反映岩性的一个综合特征值,经阶梯式模式识别自动确认岩性界面内的煤岩和泥质岩,再将测井参数经过模拟建立泥质岩的有机碳、氯仿沥青和总烃的多参数计算公式,来分析煤岩和泥质岩的有机质丰度。
这一方法为利用测井信息快速评价烃源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2.3 地震反射法张寒等[26]人对渤海湾盆地湖相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作出分析认为,半湖相—湖相烃源岩在地震反射轴具有低频、高连续、强振幅的特点,反射结构为平行—亚平行状态,容易识别。
其中,低频、高连续、强振幅反映的是一个密集的反射段,一般为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类沉积物地震反射,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主要为深水环境中以水平沉积为主的湖相地层反射特征,据此可判断泥岩是否进入生油门限和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