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要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 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编写的《新教育大 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70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出版《终身教育引 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是苏格拉底 最早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大教学论》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重要的改 变是教育理念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 学制
我国近代最早的系统学制是壬寅学制(仿日本)
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是癸卯学制(仿日本)(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实行时间最长的学制是壬戌学制(仿美国) 我国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的社会角色, 比如“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等;一部分 是人的质量规格或总的素质要求。如“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 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指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三是指人自身的全面的发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时代教育具有 等级性?(脱离生产劳动)
封建时代教育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一直到1905年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校”标志着封建 时代教育的结束。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以京师同文馆为标志
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 3、重视教育立法, 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现代学校教育的
身心发展
儿童身心发展动因理论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多 因素相互作用论
性善论、遗传决定论属于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的 主要力量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
美国学者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决定人行为的力量
性恶论、环境决定论属于外铄论,人的身心发展主 要依靠外在的环境、教育力量。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是洛克的 名言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杜威被称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夸美纽斯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 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 素,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 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教育的平均收益率是17%,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
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体现在经济(生产力)、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明教育具有生产性。
机制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现代化阶段
古代思想、 产生与发展
当代新发展
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 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 产婆术。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的教育才能成为人”是 夸美纽斯的名言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人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是康德的 名言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 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作用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学重要考点 整理
• 教育的两种解释(广义和狭义)
• 更狭义的解释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 广义教育的范围: •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 学校教育的特点、产生条件。 • 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 • 神话起源说 • 心理起源说:孟禄 无意识 模仿 • 生物起源说 :沛西。能 利托尔诺 生物现象 • 以上两种观点否认教育的社会性、意识性 •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 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产生和发展与国民教育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是一致的
有关终身教育方面的知识: 人物、概念、特点、条件等。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阶段、制度化教育阶 段、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其典型表征是学校教育 制度,制度化教育以教育目的而设立。
有关学制的知识。主要是概念、类型、我国近代学制、现 代学制改革等。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
唐朝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直接设立 的学校是“ 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 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反映了封建时代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脱离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注意,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 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不是一回事,前 者是原因,后者是表现, 不能当作一道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及“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对 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出污泥而不染”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 展的作用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庠、 序、校、学、辟雍、泮宫等都是学校的名字
《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 庠”,也有文献说,“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我国奴隶 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私学 成为当时的显学,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 重要的里程碑。
有“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之称的革 命 教育家是徐特立
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 导”的是叶圣陶
提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的是王守仁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课程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 法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等
• 教育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受教育者 • 注意教育影响的内容、地位。 • 教育的本质属性 •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实践) • 教育的社会属性 • 1、永恒性 • 2、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性) • 3、相对独立性(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
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家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 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 《教育诗》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人物。
建国后,1951年10月1日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1985年的《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等,基本上建立起一套体制多元、层次多样、结 构合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制度。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 统改革,实行男女同校
教育体制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 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 式和规定的总和
国家教育制度——体制、学制。学制是核心。 学制改革的趋势
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二、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最早是美国学者华勒提出的,是指在长期的教 育实践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 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 整合和结晶
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组成 观念文化的பைடு நூலகம்种构成成分是认知、情感、价值和理想。 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学校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
• 生物起源说把人的有意识活动与动物本能混为 一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心理起源 说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 教育的(生物学化),因而都是错误的
教育的发展历史
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从1、教育与生产 劳动、社会生活的关系;2、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 3、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几个方面表述。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 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年,盛 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 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1898年5月,清政府下谕, 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并将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这 可看做是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的开始。1904年清政 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小学教育
思路的教育家是 孔子 陶行知创办的最早的学校是晓庄学校
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陶行知, 提倡“生活教育”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多方面发展 的“完全之人物”的是王国维
主张 “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 思想的是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 感教育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培养劳动者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方向是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全面发 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二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个内涵:两全、两重点
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思想的,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 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 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是卢梭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大教学论》
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 育家是梅依曼
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勒温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
• 最早把教育二字连起来见于(《孟子。尽心 上》)
• 最早把教育二字连起来使用的是(孟子) •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生物起源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 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教育的演化〉一书中 指出动物界也存在着教育。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运动、适应、 语言和个人——社会交往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与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