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教案-创新改变生活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fff0b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f.png)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意义和价值2.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创新精神3.创新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效果。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和挑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创新实践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创新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短片可以展示一些创新的场景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创新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创新案例进行分析。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创新的过程和效果,以及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让其他学生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9c37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4.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1《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作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创新的含义,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创新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2.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现象和作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以便进行分析讲解。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如智能手机、网上购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如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表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从不同角度阐述创新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09ab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6.png)
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知道创新对个人、社会发展及国家的意义。
2.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培养创新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3.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立志做创新型人才。
教学重点:创新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发展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发展。
教学难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发展。
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学、探、测”模式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多媒体显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图片,表明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引入课题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多媒体显示:各种小创意小发明图片,请学生们欣赏。
将废旧物品重新利用,不仅有助于环保,而且充满创新乐趣。
利用废旧轮胎养花、旧饮料瓶改造成墙壁装饰品。
这些创新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生活。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用旧衣物制作成抱枕、储物袋、购物袋等;用茶叶盒作笔筒;用旧塑料改造成花瓶、花盆;将吃海鲜剩下的贝壳加工成工艺品等。
说明生活处处有创新。
归纳生活处处有创新的表现及影响。
由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说明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创新。
由一滴智慧成富豪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说明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也是创新。
多媒体显示图片:用废旧的花生壳,瓜子壳做成装饰画,用塑料瓶做成花瓶养花养草,用废旧光盘做成墙上的装饰品,用废旧书和报纸做成笔筒,卫生纸筒用作集线器等.说明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司马光砸缸,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感言。
说明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归纳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探究与分享一:情境一:我能用新方法解这道数学题;情境二:我和同学走进社区,通过“微心愿墙”帮助居民实现小愿望;情境三:我给家人做了一道新菜,他们可开心啦!情境四:跟乐队的伙伴儿一起给老歌配新曲,挑战真大呀!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5cdb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1.png)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主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创新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淘宝、微信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创新之处,以及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141f2e5a8102d276a22f95.png)
课题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单元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知识与能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
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出示学案答案
学生自读课本,完成学案,核对答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一)
感受创新
1、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视频,说一说“智慧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追问:创新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出示一组图片,
追问:你对创新有什么初步的认识?
A、生活中处处有创新B、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C、创新让我们获得成就感,改变我们的方式和行为方式D、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过渡:生活中处处有创新,不同领域创新各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出示图片)
A、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B、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C、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过渡: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不仅如此,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难点
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1、播放视频:海尔智慧家庭。
2、出示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思考
从直观事物入手,直接切入“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题。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4f61f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2.png)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2. 创新对生活的意义探究活动 2: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变废为宝我有招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些使用之后的废旧物品,比如旧衣服、家用旧油壶、淘米洗菜的废水、洗衣服的废水等,我们可以将它们变废为宝,进行二次利用。
教师总结:生活处处有创新。
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我们就能在创新中激发潜能、超越自我,让生命充满活力。
多媒体总结:创新对生活的意义(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思考问题:(1)对于家中的旧衣服、旧油壶等,你将如何进行二次利用?(2)你认为还有哪些生活废旧物品可以进行二次利用?(3)通过变废为宝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
要求: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
通过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理解创新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⑤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延伸拓展,生活链接探究活动7:小小辩论会多媒体呈现:“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 Dartmouth 学会上提出的。
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 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4dad8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0.png)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创新改变生活”。
本节课《创新改变生活》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创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意义,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创新案例,使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践活动法: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创新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创新案例和材料,制作PPT。
2.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准备所需道具和材料。
3.创设生活情境,准备相关视频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改变生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创新案例,如支付宝、无人驾驶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案例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创新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3359f284ac850ac024227.png)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
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老何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老何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
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
“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
”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
”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
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
(2)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2.展示图表:分别举例说明。
提示:①方式:网上购物、外卖、共享等是“无中生有”;②领域:文化(《经典咏流传》)、法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监察法)、科技等;③产生:青蒿素的发现、克隆猴出生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④主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3.活动——探究与分享P15: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2)故事分享。
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bb3b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7.png)
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创新的含义。
- 了解创新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创新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能力目标。
- 通过分析创新案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创新带来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创新的重要性。
- 创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 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一些科技创新产品的图片,如智能手机、无人机、智能家居设备等,提问学生: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改变生活。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创新的含义(5分钟)讲解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例说明:- 技术创新:如电灯的发明,从最初的白炽灯到现在的LED灯,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
- 文化创新:传统京剧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京剧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京剧文化。
2. 创新与生活的关系(10分钟)小组讨论。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6人。
- 给出一些话题,如“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体验”“创新对消费方式的影响”等,让小组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
- 创新让生活更便捷:例如移动支付的出现,使人们出门无需携带大量现金和银行卡,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购物、缴费等各种支付行为。
-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灯光等,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2023年新版教材)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2023年新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755d8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6.png)
过渡:创新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
多媒体展示图片,以下图片体现了生活中哪个方面的创新?
知识的创新,我们所学到的一些新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知识的创新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比如5G技术和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制度的创新可以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除了这些方面的创新,还有什么创新?
①创新是个人行为,也是团队的创造活动
②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③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④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
6.(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以下属于创新的是( C )
(2)这些创新灵感来源于哪里?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创新来源于生活,将废旧物品重新利用,不仅有助于环保,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充满创新乐趣,让生活更美好。
课件展示图片:
思考交流: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同学们说一说,在佩戴口罩时,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一味追求独特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④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打开手机软件,系统自动读屏,并一一给出语音提示。看新闻,靠文字识别技术“读”出资讯;想购物,图片转语音“描绘”商品详情……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视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产品。这说明( C )
2.1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件+
![2.1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8ed2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5.png)
2.1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件+教案+学案(部编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3)理解科技发展对生产生活的改变;(4)了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自由探索、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意识;(2)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好奇心和积极性;(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创新概念的阐述和意义的探讨;(2)创新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如何教授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首先,我会利用PPT幻灯片或视频等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一些有趣、奇妙的创新产品,并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想象一些未来的创新产品。
(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什么领域中的创新最感兴趣?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创新产品?2.学习内容与方法(40分钟)(1)创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讲解创新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及其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让学生利用PPT、小组讨论等形式,列举创新对生活各个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如医疗、文化、旅游、交通等领域。
(3)科技发展对生产生活的改变通过观看视频、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生产生活的改变,如机器人应用、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领域。
(4)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3.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简答,以检验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2.1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2.1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a8c0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6.png)
《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2.1创新改变生活》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内涵和作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探究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认识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类型。
2.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和相关案例资料。
2.教学视频或音频素材。
3.课堂活动道具和用品。
4.学生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性的视频或故事,引出创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初三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初三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ae689b9f3f90f76c61be3.png)
初三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创新改变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
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1.材料呈现:2018 年2 月7 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 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教师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d4814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9.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创新改变生活》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创新的理解较片面,认为创新遥不可及,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从生活中的变化中发现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变化中发现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创新的科技成果,如高铁、智能手机等,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
提问:这些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出本课主题《创新改变生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创新点,并思考创新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18119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a.png)
设计意图: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时政的了解程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环节二:合作探究
——创新对个人社会生活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活动:一个圆可以变成什么?创作分享谈感受
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2、出示图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技术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难点:全面理解创新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谈话导入:简介大单元学习内容
【引入单元】:
播放视频:新质生产力解锁无限可能
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
2.创新会对我们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1.学生追随问题,个性思考。
2.了解大单元的大任务和课时设计。
3.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
道德修养: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法治观念: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支持我国改革创新事业。
责任意识: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2.学情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九年级的学生热衷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足,很难把创新与责任及国家发展相联系,学习目标不明确,培养创新精神动力不足; 对于新兴事物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因此,迫切需要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5b58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b.png)
2.创新思维和方法有待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部分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较弱,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在创新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与分享。
4.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能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解决的勇气,需要鼓励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创新的意义,掌握创新的方法,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创新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创新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与分享。
3.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创新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创新的概念、类别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过程。
2.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如高铁、移动支付等,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创新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求:案例要真实可信,分析要深入,总结要精炼。
4.拓展阅读:请阅读一本与创新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创新者的窘境》、《从0到1》等,了解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5.观看一部与创新主题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硅谷传奇》、《创新之路》等。从故事中汲取创新灵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67324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5.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创新改变生活》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于生活中的实例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课堂的互动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知道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2.多媒体设备。
3.案例材料。
4.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新改变生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创新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创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1《创新改变生活》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1《创新改变生活》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778a9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6.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1《创新改变生活》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1《创新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创新的定义、创新的表现、创新的意义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通过课堂引导,拓展他们的思维。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对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定义和表现,理解创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创新现象,学会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表现。
2.创新的意义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创新的魅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创新的理解和看法。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和图片:收集与创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创新设计大赛的题目等。
3.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创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定义、表现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创新设计大赛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所学的创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1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d8228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e.png)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 创新改变生活》主要强调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积极向上,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观念。
健全人格: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国家创新的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法制观念: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政治认同: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的引擎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视频 科技改变生活创意混剪》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板书课题:创新改变生活二、新课探究创新发现之旅第一站创新与生活活动 1:寻找生活中的创新 PPT展示图片:挂脖便携风扇、蒸汽拖把、切西瓜神器、网购、扫码支付的出现、共享单车的出现等。
学生看图片,思考探究,交流分享。
教师提示:正确创新与生活的关系(创新改变生活)(1)生活处处有创新。
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而激动,为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而得意······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还是对已有成果的改善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教案4
第一单元课题:创新永无止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的决定性因素;2、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和直观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事实,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种责任;
教学准备
案例,MP3,MP4,多媒体,PPT,学情分析,社会调查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展示苹果手机更新换代历程。
2、教师导入:
iphone的10周年,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1月由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史蒂夫乔布斯发布,2017年1月9日推出iphoneOLED手机,短短的10年,苹果手机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弯,正像在乔布斯逝世时候苹果发布的声明所说:“乔布斯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不断创新的源泉,世界因为乔布斯而变得更好。
”通过苹果手机更新换代,你有哪些感悟?
3、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创新强国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现状是怎样的?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蔻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进入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5、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7、拥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8、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9、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创新强国
◇材料一近年来:
我国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基因工程、高性能计算机、量子信息、3D打印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材料二如表为2010至2016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以下。
)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蔻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
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
提示:
◇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很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二反映了科技能力还不强、科技投入还不高、科技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开始重视科技创新。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提示: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的科技国情决定了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③创新永无止境;④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探究二: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
◇材料一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13多亿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材料二全国人大十三届第二次仁义即将在2019年3月召开,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作为国家的一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了解到的国情,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
提示:
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
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探究三:万众创新
人人争当创新先锋。
(教材P26-27:探究与分享)
◇1、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力量?
提示:创新精神
◇2、有人说:“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①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需要关键人才敢为人先、敢于冒险、舍我其谁、敢为天下先的信心、勇气和能力;②科技创新还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强沟通与合作;③创新的时代,还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学校林开展“以宣传大使的名义,争当知识产权小卫士”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②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③我们要多学习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与技能,如学习相关法律,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等等。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略)
二度创作
本节课以学生日常生活用品(手机)更新换代的历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展现现代技术创新的特点
教学反思
展示学生的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和老师形成互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促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