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藏高原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及对策
由于农村 住房 建 设 基本 属 于 白建 房 , 屋 建 设 过 房
程 中 , 缺少 政府相 关 部 门监 督 、 雷技 术 指 导 , 致 也 防 导
不合 格 的防雷装 置得 不 到及 时整 改 。
农 村房屋 建设 不 够科学 。特 别是 西藏 由于太 阳紫外 线
强, 加之 宗教 原 因 , 村 窗 户上 面 安 装有 金 属 遮 阳板 , 农 房 顶 四角竖 立金属 经 幡 杆 , 这些 铁 杆 及所 有 窗 户 上 且 面 的金 属遮 阳板 没有 接地 。所 有 电源线 、 电话 线 横 七
59
高原 气 象
涝 等 自然 灾 害 。在 我 们 开展 防雷 知识 宣 传 和 培训 时 ,
还 要 向群 众 发 放 务 工 补 贴 。
《 西藏科技 ̄02年 3 ( 21 期 总第 28期) 2
存在 未经 防雷装 置设 计 审 核 的工 程 项 目照样 开 工 , 未 经 防雷装 置 竣 工 验 收 的工 程 项 目照 样 投 入 使 用 的 现
部 分人 是在 采挖 虫草 是遭 受雷 击 。主要 原 因有 以下几 个方面:
2 1 防 雷 意 识 普 遍 不 强 .
1 西 藏 高原 地 理气 候 特 点
西 藏高原 总 的地势 由西 北 向东南 倾斜 , 形复 杂 , 地 有 高峻逶 迤 的 山脉 , 峭 深切 的沟 峡 以 及 冰川 、 石 、 陡 裸
竖八 、 乱拉乱 接现 象 比较严重 。 目前 , 西藏针 对农 牧 区 的 防雷减灾 工作 主要 还是非 工程 性措 施如雷 电 防护知
2 2 农 村 防雷减 灾工 程性措 施 尚未有效 实施 。 . 新农 村 建 设 防雷装 置不 完善
近30年西藏地区雷暴日数的气候分布特征
2 0 1 4年 9月
高
原
山 地
气
象
研
究
Vo 1 . 3 4 No . 3 S e p . 2 01 4
P l a t e a u a n d Mo u n t a i n Me t e o r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8 5 0 0 0 0 )
8 6 0 0 0 0 ;
3 .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 拉萨
摘要 : 利用西 藏地区 1 9 8 0— 2 0 0 9年逐月雷暴 日数观测 数据 , 分析了近 3 0 a 来西 藏地区雷暴 的时 空分布 特征以及影响 雷暴天 气 的气象 因子 。结果表 明: ( 1 ) 雷暴天气 主要 发生在西藏那 曲地区 , 并 由该 区域 向西南 、 东南部 逐渐 递减 , 且雷 暴天气发 生的
域 的雷暴变化特征及西藏地区防雷减灾对策 。
由此可见 , 以往大 多数研 究侧重 于西 藏局部 地 区的
合国列为“ 最严 重的十种 自然灾 害之一 ” , 它对气候 变化 的影响及其 响应 问题 越 来越 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邓德 文
等 …从雷电活动监测 、 雷 电活动特征 以及 雷电活 动与气
雷暴气候特征 , 并 且没 有涉及 雷暴 日数 的突变 规律 。本 文将系统分析 近 3 0 a 来 西藏雷 暴 日数 的时空 变化 特征 ,
探讨西藏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夏季雷暴活动与气象要素之 间的关 系。
候变化的响应和影 响等三个方 面较 系统地 总结 了雷 电活 动研 究取得 的进展 ; 有些研 究 “ 不仅分 析 了 区域 雷暴
引言
随着 全 球 气 候 的变 暖 , 极 端 天 气 气 候 事 件 也 不 断 增
昌都30年雷暴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2 3 雷 暴 的 月 际 变 化 .
高 于周 围 同纬度 地 区 , 于 雷 暴 多发 区 。随 着 我地 现 属 代化 建设 速度 的加 快 , 城镇 中新 建高 大建 筑物 、 燃易 易
暴 场所 、 力供 电设备 的迅 速 增加 , 电 导致 雷 电活动 的影
蓉 譬 氅毫 嚣 暮 孥 警 童 暑 暮 暑 警 警 耋
… ~ … … …
高原 气 象
《 西藏科技)01 4 总第 27 ) 1 年 期( 2 1 期)
昌都 3 雷 暴 变化 的 气候 特征 分析 O年
唐 佳 芳 汪 洁 德 青
( 西藏 昌都 地 区气 象局 , 西藏 昌都
840) 5 0 0
摘 要 : 据 昌都站 1 7  ̄2 0 根 9 1 0 0年 雷暴观 测 资料 , 析 了昌都 雷暴 的年 、 、 日、 日、 日的 气候 变 分 季 月、 初 终
通 过对 昌都 逐 月 雷 暴 日数 的统 计 ( 2 , 果 表 图 )结 明: 昌都 雷暴 日数 的月际变 化 呈 单峰 型 , 7月 为 昌都 雷 暴 发生 的高 峰期 , 出现 频 率 为 2 . ; 月 、2月为 其 3 8/ 1 9 6 1 雷 暴发 生 的低谷 期 , 出现频 率 分别 为 0 和 0 1 。从 . 各 月来 看 , 昌都 雷暴 集 中 出 现在 4 1 ~ 0月 , ~ 9月 雷 5 暴 日数 最多 , 占全 年 雷 暴 日数 的 8 . , 中, 97 其 7月 雷
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有效防护
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有效防护发表时间:2018-10-19T15:44:21.08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作者:许永彬刘赛[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接着探讨了高原地区防雷减灾现状,最后给出了几点雷电有效防护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接着探讨了高原地区防雷减灾现状,最后给出了几点雷电有效防护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高原地区雷电原因有效防护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而西藏属全国雷电高发区之一,每年汛期又是西藏雷灾事故频发期。
为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轻或避免雷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西藏气象部门不断加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及防雷科普宣传工作。
开通了藏汉双语电视天气预报、手机短信、微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前及时为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信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高原地区雷电多发原因和有效防护对策,以确保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1、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1.1地形影响青藏高原大都是高山峻岭,海拔高度差较大,受地形影响很容易出现雷暴天气,其主要特点是春季河谷地区的雷暴日数要高于山区,而夏季则恰好相反。
夏季可以将高原看做是加热源,四周空气不断向高原辐合上升,增加了高原层结对流不稳定性,造成了高原上空层结趋于稳定。
由于青藏高原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高原边界层和地形动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高原中部存在强的切变线,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青藏高原的多雷暴中心大都出现在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坡和南北走向的东坡,且主要位于开口喇叭河谷盆地的下风沿处。
由此不难看出,地形走向和地面性质是造成高原雷电多发的原因。
1.2高压天气影响夏季青藏高原高压几乎控制整个对流层上部,使得高原盛行热低压切变线和低涡天气系统,对于青藏高原对流云系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
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一、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涵盖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地势复杂多变,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此地区经常发生各类自然灾害。
本文旨在探讨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二、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1. 高原地壳活动频繁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与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带的交汇区,地壳活动频繁。
大规模的地震和地壳运动常常发生,给高原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2. 气候恶劣多变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的调节影响,受季风和高原特有气候控制。
其气候干旱、寒冷,季节变化明显,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大。
高原地区经常受到暴雨、雪灾、雹灾等极端天气的袭击,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 水文系统复杂青藏高原是亚洲大陆的主要水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高原地势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水文系统极其复杂。
在夏季,由于高寒地区的冰雪融化,以及山区大量降水,易引发洪涝灾害;而在冬季,由于严寒天气,河流和湖泊易被冰封,导致供水困难。
4. 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原之一,拥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三、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1. 地震青藏高原是地震频繁区之一,主要地震带沿着高原南北走向延伸。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拉山、楚玛河断裂带是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常年发生中强烈震事件。
2. 洪涝灾害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河流水文系统发达,夏季降雨和冰雪融水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
此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进一步加重了洪涝灾害。
3. 雪灾青藏高原年降水主要以雪形式出现,是全国雪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原地势复杂多变,山区交通不便,雪灾给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其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使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日益频繁、极端天气事件也越发严重,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长期观测期间的极端值。
青藏高原上的极端天气主要包括强降雨、干旱、高温、冰雹、暴风雪、雾、霜冻等。
这些极端天气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以其丰富的冰川和大规模的冰雪储量为世界各大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高原上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威胁着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
同时,极端降雨和暴雪也给青藏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暴雨和暴雪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增加了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事件的风险,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损失。
其次,极端天气也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高山草甸、高寒荒漠和高原湖泊等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极端干旱和高温的发生引发了土壤干旱,导致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等问题。
极端降水也容易引发洪涝,对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进而对全球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极端天气对青藏高原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极端天气给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连续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破坏,而持续的暴雪和寒冷天气则会导致牲畜冻死和饲料供应不足,使农牧民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由于大规模冰川融化和暴雨引发的洪水,青藏高原的基础设施也受到了很大破坏,给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困难。
西藏日喀则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日喀则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巴桑次仁;莫沙;格桑卓玛【摘要】利用2009年8月~2013年12月日喀则地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闪电资料,统计和分析了该地区闪电的密度、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闪电平均强度为45.90 kA,负闪平均强度为38.35kA,正闪平均强度为53.48 kA;其中负闪占总闪的94.4%,正闪占总闪的5.6%,负闪次数远高于正闪次数;时间变化表现为闪电月分布呈显著单峰变化,总闪、正闪、负闪频次主峰均出现在7月份;闪电频次季节分布也呈显著单峰变化,夏季闪电频次最多,冬季闪电最少,秋季闪电活动频次略高于春季;一天内闪电频次高发时段为14:00~20:00,其次是20:00~次日02:00,最少时段为08:00 ~ 14:00;空间变化特征为闪电集中在日喀则地区的东边偏北区域,而西南方向的仲巴、吉隆、聂拉木等县境内闪电密度非常低,其中闪电密度最低为吉隆县,仅占总闪次数的0.3%;闪电强度分布特征为冬季平均值略低于夏季值,峰值出现在6月份,谷值出现在11月份;平均闪电强度最高为仲巴县,强度为108.2 kA,闪电强度最低为江孜县,平均仅有26.0 k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5页(P247-250,299)【关键词】日喀则;闪电密度;闪电强度;时空分布【作者】巴桑次仁;莫沙;格桑卓玛【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气象局,西藏日喀则857000;西藏日喀则市气象局,西藏日喀则857000;西藏日喀则市气象局,西藏日喀则8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9闪电是一种大气脉冲式的放电现象,是由带不同电荷的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云体内各部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1]。
地球上平均每秒就会发生100次左右的闪电,其放电电流可高达数10 kA,甚至数百千安培,放电瞬间巨大的雷电流可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和很强的电磁干扰,特别是云地闪对现代社会危害极大,尤其是对智能建筑物、输电线网、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等设施设备的侵袭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
西藏自治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自治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罗骕翾;许永彬【摘要】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日、时等各个时段的雷暴资料,分析了西藏各个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特征、雷暴日和西藏气候的关系,以及年雷暴日的气候突变和异常年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沿江一线的大部分地区和那曲地区是青藏高原雷暴最多的地区;西藏地区雷暴具有出现次数频繁、生命史短的特点,有60%以上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全区雷暴日内主要出现在13:00~20:00,占总数的98%;拉萨和那曲、林芝和聂拉木的月雷暴日分布曲线分别十分类似;历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除沿江一线和林芝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年雷暴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那曲地区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为2.9 d/10a;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分别在1990~2013、1985 ~2013年呈现年雷暴日显著偏少趋势;全区年雷暴日异常偏多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而异常偏少年出现在80年代后,异常年平均为26年左右出现一次.【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5页(P173-176,240)【关键词】雷暴;时空分布;气候异常;突变检验【作者】罗骕翾;许永彬【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防雷中心,西藏拉萨850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西藏自治区防雷中心,西藏拉萨850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9西藏气象观测站点很稀少,特别是有人工观测的常用气象站点仅有38个,台站建站时间不一致,最早有资料站点为1954年,拉萨站建站时间为1955年。
从2014年开始,西藏地区各站点不再人工观测雷暴天气现象,所以分析历史区域的雷暴特征对于了解西藏雷暴分布及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此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日、时等各个时段的雷暴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特征、雷暴日和西藏气候的关系以及年雷暴日的气候突变和异常年等气候特征。
西藏气候概述
西藏气候概述佚名阅读次数:57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
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
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
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冬半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冬半年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
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1月平均气温,除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低于-20℃,海拔4507米的那曲还出现过-41.2℃的低温。
由于高差悬殊,使得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甚大。
西部和北部地区从10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大都低于0℃,海拔低于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也有2-3个月。
极端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达250-280天以上,雅鲁藏布江地区约在100-200天,东南部地区则在100天以下。
冬半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
除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外,11-4月降水量小于8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2%,有的低于5%。
相对湿度也很低,大部分地区都在30-40%之间,为全国最小值地区之一。
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雨雪较多,降水量可达150-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以上。
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大风。
除东部横断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地区可高达100-165天,风日多集中在冬半年。
高原上空气密度小,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风压较小,一般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
夏半年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气温凉爽宜人,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
西藏雷暴日数变化特征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高原 气 象
西 藏 雷 暴 日数 变 化 特 征 与 相 关 气 象 因 子 关 系 的 分 析
格央 德 庆 卓 嘎
( 西藏 自治 区气 象 台 , 藏 拉 萨 西
摘
80 0 ) 597~06年 4 0年西藏地 区各个站点常规地 面气象观测资料 , 对西藏地 区雷暴 日数 的变化特
日数 , 采用 气候 诊 断方 法 , 析 了西 藏地 区雷暴 日数 的 分 变化 特征 和演 变规 律 , 对 年 平 均 温 度 和 年 降水 总 量 并 与年 平均 雷暴 日数 之 间的关 系进 行 了分 析 。
资料 , 对西藏 高原 雷 电 日数 的时 间 变 化 和地 域 变 化 特 征 进行 了 统计 分 析 。得 出西 藏 高 原 雷 暴 天 气 的 气 候 特征。
全 。雷暴 作 为一 种灾 害与 其 它 灾 害 相 比 , 它具 有 时 间
的 瞬时性 、 节性 和频 繁性 , 间分 布 的广泛 性和 分散 季 空
性、 局地性 等 特点 。这 就增 大 了准 确 预 报 雷暴 发 生 的
此, 紧密结 合 高 原 地 区 “ 雷 暴 区” 实 际 , 学 规 划 高 的 科 全地 区 的防雷减 灾工 作 , 提高 防雷综 合 防护设 计水 平 , 开展 雷暴灾 害风 险评 估及 防雷 等级 划分 等都 是很 迫切 的工 作 。但 要做 好这 些 工 作 , 常 有 必 要摸 清 西 藏 地 非 区平 均雷 电气候 的时 空 变化 特 征 。 为此 , 文 试 图利 本
只要 在这一 天 内 曾经发 生过 雷暴 , 到过 雷声 , 听 而不论 雷 暴延 续 了多 长 时 间 , 算 作 一 个 雷 电 日。 “ 雷 电 都 年
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农村雷电灾害防御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5期30年份图11980要2009年西藏地区雷暴日数变化雷暴出现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和巨大的高温,伴有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一种局部严重灾害性天气。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m 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
西藏是雷暴多发地区,雷电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西藏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以更好了解该地雷暴天气发生规律,提出雷电灾害防御对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暴灾害损失。
1资料与方法选取西藏地区1980—2009年38个观测站雷暴日数和闪电资料,分析雷暴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倾向率分析西藏雷暴特征。
观测簿上只记录闪电而无雷暴记录的不作雷暴统计;1d 之内发生数次雷暴只统计为1个雷暴日。
2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2.1雷暴空间分布特征西藏雷暴多发地区分布在那曲,雷暴日数从该区域向西南和东南地区逐渐减少。
雷暴最多的中心区域为贡嘎县,年平均雷暴日数78.77d ;其次是索县和那曲县,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76.93、75.22d ;林芝和日喀则南部为雷暴低值区,波密、普兰和察隅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足10d 。
2.2雷暴时间分布特征2.2.1雷暴年变化特征。
分析西藏地区1980—2009年雷暴观测资料(图1),近30年西藏地区雷暴日数呈逐年递减趋势,以1984年雷暴日数最多,达52.95d ;2007年最少,仅32.11d ,两年份相差20.84d 。
西藏地区年雷暴日数变化共经历3个阶段:1980—1981年有所增加,1981—1983年减少,1984年雷暴日数达最大值,之后雷暴日数逐年减少。
2.2.2雷暴月变化特征。
对西藏地区雷暴逐月变化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雷暴日数最少的月份出现在1月和2月,分别为0.01d 和0.02d 。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藏地区气温逐渐上升,太阳辐射强度增加,雷暴日数也快速增多。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一、引言雷暴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强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现象。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引发山火、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了解雷暴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是预测和防范相应天气灾害的基础。
二、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雷暴在中国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根据历史观测数据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特征:1. 地理分布差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雷暴活动频繁,呈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的特点。
青藏高原和乌鲁木齐河谷地区也是雷暴多发地区。
2. 季节分布差异:雷暴的季节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雷暴主要分布在夏季,而南方地区则更加集中在暖季和雨季。
3. 日变化差异:雷暴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密切,通常在白天比夜晚更容易发生。
在中国,雷暴活动通常在下午至傍晚时分达到高峰。
三、中国雷暴气候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雷暴气候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频次增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雷暴频次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东北和北部地区,雷暴的频次增加更为显著。
2. 持续时间延长:近年来,雷暴的持续时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夏季。
这种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3. 强度变化:中国雷暴的强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部分地方的雷暴强度有所减弱,但其他地方的雷暴却变得更加强烈。
这种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四、影响因素分析导致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湿度增加,为雷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地形和气象条件:中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多样。
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对雷暴的发展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3. 气象系统:中国的雷暴活动常常与锋面、暖湿气流等大尺度气象系统相互作用。
这些系统的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雷暴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加油站雷击原因分析及防雷对策
加油站雷击原因分析及防雷对策摘要:我国雷电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其在各个区域均会发生,特别是对于具备易燃易爆特征的加油站而言,其存在的雷击隐患较大,时常会发生雷击事故。
因此,本文根据西藏气象部门防雷工作情况,对加油站雷击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防雷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加油站;雷击原因;防雷对策引言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
西藏的气候复杂多样,总体气候特征为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
受其地理区域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的影响,使得西藏雷电活动十分频繁,年平均雷暴日达70天左右。
雷电灾害的出现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加油站,雷电灾害极为严重。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的机动车数量也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作为提供能源配套服务设施的加油站也广泛分布在城乡的各个角落。
因为加油站普遍具备易燃易爆性,建设区域比较空旷,若防雷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雷击事故。
所以,加强加油站雷击原因以及防雷对策的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油站雷击原因分析1.1加油站易燃易爆的特性加油站主要包括有站房、加油区、油罐区、加油机、密封卸油点等设备。
因为加油站内的燃料大都属于甲类危险品,很容易因电火花而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而直击雷、感应雷以及雷电反击等严重威胁着加油站安全,易引发雷击事故。
1.2加油站建设环境因素加油站大都选择在城区开阔地带、乡村、山区、高速公路等道路边,四周均比较空旷,极易遭受到雷电的侵袭。
1.3直击雷防护不到位有些加油站的站房、罩棚等未装设防直击雷装置的架空避雷线或者是独立的避雷针。
大多数的加油站为了节约成本,减小投资,一般会将罩棚上的彩钢棚来当做接闪器,这对三类建筑物而言可以采取此类方法,但是加油站属于特殊的易燃易爆场所,为二类建筑物,所以此类方式并不适用。
卫星观测到的青藏高原雷电活动特征
卫星观测到的青藏高原雷电活动特征郄秀书;Ralf Toumi【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03(22)3【摘要】利用TRMM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首次对青藏高原上的闪电活动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的闪电活动呈现出大陆性气候特征,但是受其特殊地形的热力和动力特征所调制,高于93%的闪电活动发生于5~9月之间,并在夏季出现单一闪电活动峰值。
随着地表加热和湿度的增加,闪电活动在5月份开始明显增加。
较高的闪电密度发生在高原的中部,揭示了闪电活动与地形特征的相关性。
63%的闪电活动发生于14:00~18:00(地方时,下同)之间,而只有<3%的闪电发生于00:00~10:00之间。
闪电光辐射能的时平均值也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随着太阳的升起,闪电光辐射能在08:00开始增加,并在10:00达到稳定的极大值,直到02:00开始明显减小。
闪电的光辐射能在高原北部呈现最大值,高原西部呈现最小值。
青藏高原上的闪电放电强度比其它地区弱得多,其差别归因于高原上较低的对流不稳定能量。
【总页数】7页(P288-294)【关键词】闪电;TRMM卫星;青藏高原;对流不稳定能量【作者】郄秀书;Ralf Toumi【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epartment of Physics, Imperial College【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相关文献】1.卫星遥感揭示的青藏高原上MCS活动特征及东移传播 [J], 过仲阳;林珲;江吉喜;黄签;方兆宝2.卫星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及其地域差异 [J], 郄秀书;周筠珺;袁铁3.GRACE卫星观测到的尼泊尔MS8.1地震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J], 郑增记;范丽红4.TRMM卫星观测到的华南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J], 王义耕;陈渭民;刘洁5.卫星观测到的我国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J], 袁铁;郄秀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昌都地区近52年雷暴气候统计分析
作者: 李白萍 仓决 潘贵元
作者机构: 昌都地区气象局,西藏昌都854000
出版物刊名: 西藏科技
页码: 61-63页
主题词: 雷暴 统计分析 小波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
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大,年雷暴日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呈递减趋势。
雷暴的季节变化呈抛物线型,即夏季为雷暴高发期,春秋次之,冬季发生的概率小。
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昌都雷暴日在1981年以前存在2年左右的震荡周期,1984年以后存在5年左右的震荡周期。
丁青站的年雷暴日数存在11年震荡周期和4年左右的小周期。
近36年山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2 . 西藏 自治 区气 象 台 , 西藏: 利 用 山 南地 区 ( 1 9 7 8年 至 2 0 1 3年 共 3 6年 浪 卡 子 站 、 加 查站 、 隆子 站 、 错 那站 、 贡 嘎站 、 泽 当站 ) 、
( 2 0 0 6 年至 2 0 1 3年共 8年 琼 结站) 的 7个 气象观 测站 雷暴 日资料 , 对 山南地 区雷暴 气候 空 间分布 、 年 季
2 . 2 山 南 地 区雷 暴 年 际 和 年 代 际 变 化 特 征
} . … 圈 。 霪 . 圈 。 翦 . 盈 . 圈 . 国 … .
图 3 山 南 地 区 雷 暴 日 数 月 际 变 化
从 1 9 7 8 ~2 0 1 3年 资 料 统 计 来 看 , 山 南 地 区 除 了 1 2月 无 雷 暴 日数 记 录外 , 其它 1 1 个 月 都 曾经 有 雷 暴 活 动 的发 生 , 资料 上 1 月 份 只有两 次雷 暴 E t 的 出现 , 分
年 平均 气 温的增 高 而下 降 趋 势 , 随年 降 水 量 总量 的减
少而下 降 的趋势 l 2 ] 。西 藏 高原上 的 雷暴 日数远 远 多于
表 1
2 结 果 与 分 析
近半个世纪林芝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暴 日数 关 中 中部 最 少 , 北 北 部 府 谷 最 多 。 马 明等 对 陕 1 9  ̄2 0 9 7 0 6年气 象 部 门 收 集 的雷 灾 资 料 进 行 统 计 分
平 均雷 暴频 数 在波 动 中减少 。李 照荣 等认 为 西北 地 区 雷 暴活 动差 别很 大 , 原 和 山区 雷 暴 多 , 谷 、 高 河 盆地 和 沙漠雷 暴少 ; 2 从 O世 纪 7 0年代 开始 , 西北 地 区雷 暴 日 呈 减少 趋 势 , 周 期 振 荡 , 期 减 小 。李 亚 丽 等 认 为 呈 周
强烈对 流 性天 气 , 出现 时常 伴 有 狂 风 、 雨 、 它 暴 冰雹 等
天 气 现 象 , 一 种 破 坏 性 严 重 的 灾 害 。 雷 电 灾 害 已 经 是
上 的雷 暴 日数 比同纬度 我 国平原 地 区 、 太平 洋 、 朗高 伊 原 等都 多 出 2 以上 , 至 有 的 多 到 1 倍 甚 0倍 , 为 北半 成 球 同纬 度地 带雷 暴 日数 最多 的地 区 , 属于 雷暴 多发地 。
日数 的 随 机 性 强 。
关 键 词 : 芝 雷 暴 气 候 特 征 林
1 引 言
雷暴 是发 生在 积雨 云 中 的放 电 、 鸣现 象 , 雷 是一种
况 、 伤 害 人 员 情 况 等 。估 计 全 球 每 年 发 生 雷 暴 约 受
10 6 0万 次 , 均 每天 4 4万次 , 小时 1 2 平 . 每 8 0次 。 西 藏海 拔 高 、 压低 、 气干燥 , 气 空 雷暴 日数 多 , 高原
2010-2019年西藏地区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强度分析
生在 13:00~01:00 段,占全天的 90%,正地闪与总地闪和负地闪相比发生时间延迟 1h 左右;
(4)从空间分布来看,地
闪密度呈中部多,东西部少的规律;
(5)从闪电强度来看,正地闪的强度比负地闪强度高 1.5 倍。
关键词:地闪
闪电密度 雷电流强度
定位仪和光学仪器获取的资料,对地闪空间分布进
行了分析。以往对西藏地区闪电特性的研究,主要
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5]
行研究。庄燕洵 等利用广东省 1999—2012 年的闪
利 用 人 工 观 测 的 雷 暴 日 数 据 ,但 人 工 观 测 雷 暴
电定位系统数据,研究广东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规
日 数 在 时 间 和 空 间 上 存 在 局 限 性 ,无 法 对 闪 电
西藏地区闪电定位系统建于 2008 年,2009 年 8 月开始
次),该段时间也是西藏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6~9
投入使用,整个系统由 34 个闪电监测站、1 个数据处
月),占 10 年地闪总数的 89.7%。图 2 所示,西藏地区
理中心站和通信网络等组成。闪电定位仪利用到达
总地闪次数呈弱的双峰型分布特征。1~3 月约发生
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37
气象科学
1
资料与方法
1.1
《西藏科技》2020 年 11 期(总第 332 期)
2.1.2
地闪频数的月变化。从 2010—2019 年地闪频
资料来源
数的月变化来看,西藏地区闪电定位仪系统共监测到
采用西藏地区 2010—2019 年的闪电定位仪资料。
566841 次,其中 6~9 月发生地闪
近40年西藏地区雷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40年西藏地区雷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拉巴次仁;来志云;索朗白玛;索朗加措
【期刊名称】《高原气象》
【年(卷),期】2014(0)4
【摘要】利用西藏地区26个气象观测站1971 2010年逐日雷暴资料,采用REOF 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雷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近40年西藏雷暴事件存在4个异常空间型,即:西部型、北部型、中部型和东部型,且这4个空间型雷暴事件以0.3~9.0次·(10a)-1的速率在减少,其中,中部和东部型减少趋势尤为显著。
西藏雷暴出现频数存在13年和22年两个显著周期,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为雷暴高发期,目前正处于雷暴低发期。
【总页数】4页(P1131-1134)
【作者】拉巴次仁;来志云;索朗白玛;索朗加措
【作者单位】西藏气象局信息网络中心;西藏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P446
【相关文献】
1.近33年来乌鲁木齐地区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分析
2.近30年西藏地区雷暴变化特征
3.近30年西藏地区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作物时空变化特征
4.近30年
锡林郭勒盟地区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5.近30年西藏汛期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作者:达琼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西藏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总结。
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是我国雷暴日数较多的地区,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56.3d左右,尤其是那曲地区年均雷暴次数已经超出80d,在夏季雷暴气候对西藏地区的农业、航空、通讯、交通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作者主要通过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预防雷暴危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3-01
近些年来,雷暴危害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而且,雷暴危害也被列为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很多行业的发展以及正常运行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雷暴主要是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所产生,经常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天气灾害,危害性极大。
为了对雷暴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很多专家主要针对一些高原地区、西北地区等进行了雷暴气候的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认识雷暴气候。
作者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地区雷暴观测资料的调查,来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一、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根据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的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2008年至2014年)主要对西藏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再对每个区域的雷暴情况进行详细划分[1]。
Ⅰ区主要为强雷暴区域,主要包括那曲、江孜、浪卡子、当雄、索县、安多等,主要以那曲地区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已超出80.5d;Ⅱ区主要为多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日喀则、班戈、隆子、嘉黎、丁青、加查、拉孜、泽当、申扎、拉萨等,主要以拉萨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50.8d;Ⅲ区主要为中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昌都、改则、南木林、尼木、定日、芒康等,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32.4d;Ⅳ区则是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的区域,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不超过24.1d,该区域主要以南部边缘地区、阿里大部、左贡、林芝地区东南部、波密等,其中波密是平均每年雷暴日数较少的区域,自2008年至2014年,波密的雷暴日数年均6.8d。
二、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规律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的分布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别,结合西藏地区的划分,主要可以对雷暴分为四个等级,并针对这些特征来对雷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月变化规律
结合2008年至2014年西藏地区雷暴气候数据的分析,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的月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而且,强雷暴区域与少雷暴区域的雷暴气候变化规律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月变化的规律有着共同性也有着不同性[2]。
例如,西藏地区的强雷暴区域与少雷暴区域的雷暴多发日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10月,一般情况下7月为雷暴日的峰值,而8月乃至以后的几个月份区域的雷暴日数也逐渐减少,尤其是在9、10月份,雷暴日数的降幅较大,相对来说,每年的7月和8月是雷暴日数较多的区域,而从对西藏地区雷暴日数记录的资料显示,在每年的12月至3月期间西藏地区的雷暴观测记录很少出现雷暴,而其他月份则都会有一定雷暴气候的活动现象。
两者之间所表现出的不同性主要以峰值为主,一般情况下,强雷暴区域的峰值主要以单峰值位主,而少雷暴区域的雷暴日数峰值主要以双峰值为主。
2、季变化规律
西藏地区的雷暴气候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除了以上提到的月变化规律之外,在季节上也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根据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在春季西藏地区雷暴日数年均为7.2d,占14%;夏季西藏雷暴日数为37.2天,占73%[3]。
秋季西藏的雷暴日数与春季的雷暴日数差不多,季节雷暴日数为6.8d,占13%。
冬季的西藏雷暴日是极少的,几乎没有雷暴活动的天气,也可以将其雷暴日数为0d,占0%。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了解到,西藏地区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春秋,这与西藏地区高原强对流天气以及高原季风有着直接的关系。
3、年变化规律
西藏地区在对雷暴气候变化规律进行调查过程中,主要应用到西藏地区的41个气象观测站,并对2008年至2014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每年的变化情况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4]。
根据综合调查发现,2008年至2014年6年的年均雷暴日数为56.3d,其中在10年有一个突变点,该年的平均雷暴日数达到69.7次,超出平均日数的13.4d,2011年至今较为稳定,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在43.8d左右。
通过以上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主要了解到西藏地区雷暴气候变化的月、季、年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对各项规律的分析,来判断下一次雷暴日数突变点可能是哪一年,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西藏地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气候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廷龙,郄秀书,言穆弘,赵阳,张广庶,张彤,王彦辉.中国内陆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雷暴电学特征成因的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2014(05)
[2] 郄秀书,张广庶,孔祥贞,张义军,王怀斌,周筠珺,张彤,王素举.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夏季雷电特征的观测研究[J]. 高原气象. 2014(03)
[3] 尤伟,臧增亮,潘晓滨,李毅,安成,李安泰.夏季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其天气学特征的统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06)
[4] 朱克云,张杰,任景轩,张琪,孙荣.基于通道差异及云指数法的西藏雷暴卫星云图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