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会考地理知识清单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理科会考地理知识清单
专题一行星地球
1、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等。
2、天体系统:
3、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⑤木星;⑥土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
4、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外部条件:①有比较稳定的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①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
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有液态水的存在;地球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
6、太阳辐射丰兼程度主要取决于:纬度(负相关);地势(正相关);天气(晴天强,阴天弱)
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地区是青藏高原,
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数长;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小;
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
7、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太阳活动:黑子)、色球层(太阳活动:耀斑)、日冕层。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地方呈正相关,有地方呈负相关;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耀斑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⑴昼夜交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圈),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是晨线;由昼到夜是昏线。
地球各地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①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 0°;
②晨昏线各地太阳高度= 0°;
③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 0°。
⑵地方时、时差: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
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0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地方时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地方时18点。
经度向东15°地方时增加1小时;向东1°地方时增加4分钟。
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120°E地方时;世界标准时间=伦敦时间=中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⑶地转偏向力: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15、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①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1月正值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②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7月正值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北移。
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北极圈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南移。
北半球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南移。
北半球冬至、12月22日、北极圈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北移。
⑵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运动,该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③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夜等长)
⑶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
(推出:距太阳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北半球春分、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最大,12月22日最小;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最大,6月22日最小;
③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各直射一次。
【思考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能集热板、楼间距】
⑷四季更替:
四季划分的依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划分标准:采用北温带的划分标准:【春季3月、4月、5月】
⑸五带划分:
地球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
热带长夏无冬,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长冬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五带界线关系:地轴与黄道平面交角=66°34’=极圈纬度。黄赤交角=23°26’=回归线纬度
极圈纬度(66°34’)+回归线纬度(23°26’)=90°
18、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三个圈层。
19、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在任何形态的物质中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传到地表,地表先上下颠簸,后横波传来,左右摇晃。
20、地壳厚度规律:
全球平均(约17Km)。大陆地壳厚(平均约33Km),大洋地壳薄(平均约6 Km);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21、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或者说软流层以上到地表之间部分,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岩石圈风化的产物——土壤是联系各圈层的中心环节。
2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这些圈层与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3、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24、水圈:连续但不规则,不断循环。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等。
25、生物圈: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成分与分层结构
地球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含有臭氧层)、高层大气。
2、大气的热力作用
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②反射作用;③散射作用;④折射作用。
(2)大气自身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②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3)大地的受热过程:
③大气对大地的保温作用
【思考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答:原因有:①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大气没有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月球表面升温很快;夜晚月球表面辐射的热量很快散失到宇宙空间,没有大气逆辐射作用向月球表面反还热量,保温作用极弱,气温降得很低。②自转周期长,昼夜交替的周期长。
3、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例:城郊风系,海陆风;山谷风,东亚的冬夏季风。
①热力环流的成因:太阳辐射造成高低纬(地区)间温度差异,
②热力环流的过程:
太阳辐射造成地区间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冷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低空高压,高空低压;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低空低压,高空高压)——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风的成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使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②风力: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③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5、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两类。
①三圈环流分为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②季风环流
⑴东亚季风(范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最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因为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热力对比最显著。冬季大陆冷于海洋,形成高压。1月份亚洲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大陆热于海洋,形成低压。7月份亚洲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
⑵南亚季风(范围包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地,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最主要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6、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两种。
⑴锋面系统
按冷暖气团的强弱分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冷锋过境时天气:常伴有阴雨、刮风、降温等天气;
冷锋过境后天气: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冷锋造成的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半年的寒潮。
暖锋过境时天气:连续性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