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之舌诊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51d5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7.png)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
中医的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脉搏、舌苔、
舌质等多方面信息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其中中医舌诊是辨识疾病的一种有用手段,这一方
法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情况。
中医师对舌头的观察会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舌体色:舌头颜色的变化通常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
正常的舌头颜色应该是正
常的红色,偏白或偏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脱水状况通常会导致舌头干燥和淡白的情况,
而深红的舌头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
舌苔:舌苔通常是指一层厚厚的白色或黄色的薄膜,有时候还伴随着异味。
通过观察
舌苔的颜色、质地和湿度,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消化情况。
例如,舌苔厚重、
耐磨并且黄色可能意味着消化不良;舌苔薄、白色、湿润则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舌形:在中医舌诊中,舌形的观察也是一个重点。
舌头的形态通常反映了身体的内部
结构和健康状况。
例如,舌头上有裂口、牙印,反映了脾胃功能失调。
瘀斑:瘀斑,也称舌下瘀斑,是舌头上颜色发黑、呈现出紫黑色斑点的表现。
这种情
况通常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气血淤积和器官功能不良的情况。
总体来说,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是采用多方位的观察来判断患者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和疾病情况。
中医师通常会通过多角度的舌头观察来作出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让患者尽快康复。
中医辨证论治之舌诊
![中医辨证论治之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e934c036b9d528ea80c77934.png)
中医辩舌舌尖,传统中医来说就是上焦的心和肺。
按照舌尖部位准确来说,可以代表我们的头脑部。
在中医学之中,脑是络属于心的,是心的一个附属器官,脑为奇恒之腑。
肾中之精,充骨生髓,沿督脉上行灌颅而为脑,所以“脑为髓之海”。
脑主司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司支配运动和感觉,是生命之枢机,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
脑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
如果脑主精神活动的机能失常,就会出现思维、记忆、语言,以及情志等方面的异常。
脑位于头颅之内,头为诸阳之会,最恶污浊之气所扰,所以面色以红黄隐隐,鲜明而有光泽为佳,眼神明亮有神,均是脑髓充足的表现。
在舌象上呢,舌尖应以鲜明圆滑为佳,不宜出现齿痕(齿痕为湿浊之气),不宜出现郁点、瘀斑,也不宜凹陷或高凸,这些都是病态改变,都有头脑(心)部的病变有关。
头部的附属器官(如眼、耳、口、鼻、舌等)主管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这些器官皆有经脉通于脑,所以这些器官的问题都可以从舌尖部位诊出。
脑髓充盈,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正常,则视物精明、听力正常、味觉嗅觉灵敏、感觉无碍、运动如常且轻劲多力。
如果脑髓不足,或者脑部的其它病变,使脑的主感觉和运动的机能失常,都会出现视物不明,听觉失聪,味觉、嗅觉不灵,感觉障碍,运动不能,倦怠乏力。
舌尖最常见的舌形的改变主要有三类,凹陷、高凸、平直。
当然,实际并不只是这三类,这三类只是最常见的。
我们来看舌尖凹陷。
根据我们的望舌的一个原则“凹陷为虚,高凸为实”。
这舌尖凹陷就是心和头脑部虚了,虚就是虚少不足的意思。
是什么不足了呢。
从传统辨证来说,就是心不足了。
因为舌尖是主心的。
如果舌质淡白多属于心的气血不足,或心阳不足。
如果舌质红赤都属于心阴不足,或心火旺盛。
更详细而准确一些的讲呢,或者是更细致的讲,就是脑髓空虚了。
如果是一个小的凹陷,就会表现为精力下降、睡眠欠佳、头晕健忘、心悸怔忡等症状,这是万无一失的。
舌尖高凸为心肝火旺,上冲头脑之象,会出现头项强痛、眩晕、双目干涩红赤、失眠惊悸等症。
老中医讲透舌诊之老舌与嫩舌舌象高清图谱解说
![老中医讲透舌诊之老舌与嫩舌舌象高清图谱解说](https://img.taocdn.com/s3/m/8ce315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a.png)
老中医讲透舌诊之老舌与嫩舌舌象高清图谱解说老中医手把手教会你如何通过观察舌头变化,有病早知道,这些都是本人几十年的临证经验总结,舌图大多来自临证病人,也有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观察舌的老嫩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疾病意义。
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色坚敛苍老而不柔软,舌色暗晦而干燥者,称之为苍老舌。
老舌多由于邪气方盛,正气不衰,故质坚色苍。
其舌质肌肉紧实,无论胎色如何,病多属实证,且邪热亢盛,正邪剧争,气血壅滞,阳热伤津,舌质失去津液润泽,致使舌形色坚敛,故多主实热证。
《辩舌指南·辨舌之神气》亦认为舌质坚敛苍老,不论苔色黄白灰黑,病多属实。
且邪热亢盛,气血塞实于上,正邪剧争,致使舌形色坚敛,故多主实热证。
《察舌辨证新法·黄苔类分别诊断法》认为,不反舌质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
凡苔色深浓枯暗质暗为老色,或老苔亦主实证。
其中老黄色苔,为胃中阳气旺盛之候。
黄如炒枳壳色为胃阳盛极,阳亢阴虚之候,黄黑相间,如锅焦黄色,抚之棘手,看之不泽,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
亦有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本例患者舌体稍增厚,粘膜纹理粗糙,舌色干红如风干柿子,无津液,舌苔干燥,舌中根部苔厚有裂纹,舌苔呈黄色。
老舌大多出现在突然发病,热势较甚的病症,即病邪侵袭人体,机体抵抗力较强,与病邪进行激烈的抗争。
因此,可同时出现发热、汗出、白细胞增多、体液耗损的全身症状。
在舌像上,出现舌粘膜组织增生、舌乳头角化增加、代谢产物大量产生、脱落细胞、细菌、白细胞等多种污物堆积,形成了干燥厚实的黄色舌苔。
由于舌面上产生微生物的菌种种类不同,可使舌苔发黄、灰浊,甚至黑色。
由此可见,老舌反应了机体的体质和感受的病邪两方面均较强盛的病理状态。
但亦可见于嗜烟者,就不一定是病理现象。
现代研究认为:舌之苍老当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减低而交感神经张力亢进有关,使唾液浆液性分泌减少,粘液分泌代之。
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https://img.taocdn.com/s3/m/7daa864a336c1eb91a375de4.png)
中医舌诊辨证(附舌象图片)所有舌象的辨证主病及相关研究,不断连载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片1.png(18.65 KB, 下载次数: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中医舌诊-(版)
![中医舌诊-(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2c17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f.png)
中医舌诊-(附件版)中医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中医诊断方法。
舌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与人体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医舌诊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是“舌为心之苗,苔为胃之华”。
舌头是人体内脏器官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头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质红润、舌苔薄白,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质淡白、舌苔厚腻,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舌头的活动度也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如舌头活动自如、有力,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头活动不灵活、软弱无力,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疾病。
舌苔是由胃气上蒸而成,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舌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二、中医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的方法主要包括望舌质、望舌苔、问舌感和切舌脉等方面。
1.望舌质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包括:(1)舌头的形态:舌头的形态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胖大、厚实,通常表示体内有湿气或水肿;舌头瘦小、薄弱,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鲜红、有光泽,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舌头淡白、无光泽,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望舌苔望舌苔是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湿度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苔的主要内容包括:(1)苔的厚薄:苔的厚薄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https://img.taocdn.com/s3/m/4c8582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5.png)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一、舌诊原理(一)脏腑经络联系于舌1.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①心主血脉,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②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
2.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①脾开窍于口。
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②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3.其他脏腑经络与舌的联系①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②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③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④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二)舌面的脏腑分候1.以五脏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2.以胃经划分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此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3.以三焦划分如以舌尖诊察上焦(心肺),舌中诊察中焦(脾胃),舌根诊察下焦(肝肾)。
此法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
(三)气血津液充养于舌①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
②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③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二、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舌诊的方法1.望舌的顺序(1)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2)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
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2.刮舌与揩舌(1)刮舌方法: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判断虚实: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里有实邪。
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虚证。
(2)揩舌方法: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清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3)意义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的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有色光源对舌色的影响。
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下载
![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ead2c2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c.png)
舌诊原理及方法
舌诊原理
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等方面的变化,判 断人体内部气血阴阳的盛衰和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
舌诊方法
包括望舌质、望舌苔两部分。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颜色、形 态、润燥等;望舌苔则主要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 。同时,还需注意舌体的动态变化,如伸缩、歪斜等。
正确使用光源和观察角度
选择自然光线或柔和 的人工光源,避免强 烈直射光。
观察时应先整体后局 部,注意舌质、舌苔 、舌下络脉等方面的 变化。
观察角度应与患者面 部垂直,医者眼睛与 患者舌头保持同一水 平。
准确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
01
02
03
舌质描述
包括颜色、形态、润燥等 方面。
舌苔描述
包括厚薄、润燥、颜色、 分布等方面。
舌苔由厚变薄
舌苔逐渐消失
舌苔突然增厚
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 情由轻变重,为病进。
表示病邪由里达表,病 情由重变轻,为病退。
是胃气逐渐来复的佳兆 。
是邪气急骤入里的表现 。
舌苔润燥情况
01 润苔
表示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 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均可 见到。
02 滑苔
主水湿内停,主寒主湿。常见 于阳虚而寒之痰饮水湿内停之 证。
03
燥苔
04
表示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 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 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 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 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 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糙苔
苔质粗糙而不润滑,为燥热伤津 之重证。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5322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4.png)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详细资料)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https://img.taocdn.com/s3/m/0f2526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71.png)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这些舌苔要注意:一、白糙苔、白苔燥裂舌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李芳祥讲中医诊断舌诊内容+珍贵的舌诊图谱+中医舌诊辩治
![李芳祥讲中医诊断舌诊内容+珍贵的舌诊图谱+中医舌诊辩治](https://img.taocdn.com/s3/m/374301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7e.png)
李芳祥讲中医诊断舌诊内容+珍贵的舌诊图谱+中医舌诊辩治望舌象(又名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独特而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舌的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脏腑相连,脏腑精气也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以从舌表现出来。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三方面。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组织。
舌苔,是附着于舌面上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化生。
所谓“胃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正常舌相是活动灵活,舌质淡红,舌面有薄而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通常描写“淡红舌,薄白苔”舌的脏腑归属区划分:舌面长度平均分为三份:舌尖,舌中,舌根;再加上舌的两个侧面舌边;共分为4部分。
舌尖主宰上焦,为心肺所属;舌中反应中焦,为脾胃所属;舌根为下焦,为肾所属;舌的两边,为肝胆所属。
舌诊与望诊相同,都要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要求患者自然的伸出舌头,充分暴漏舌体。
1.先看舌苔。
按所属分区依次观看。
力求迅速敏捷。
2.后看舌质另外需要注意区分,染苔情况如吃茄子等黑色食物,可使舌苔发黑吃黄色的食物如橙子,会使舌苔黄染长期吸烟会使舌苔发灰吃过烫的食物会使舌质发红1.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的异常变化一望舌色:舌质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白,红,绛和紫色四类。
(1)淡白舌: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主虚证,寒症。
多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舌淡白而胖嫩,为阳虚内寒舌淡白而舌体瘦薄,为气血不足。
(2)红舌:较淡红色为深的,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主热症。
舌红少苔或无苔为虚热;舌红苔黄或起芒刺为实热。
(3)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主热盛(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热病见此舌,多为邪热入于营血(火热迫血妄行可预兆或见到出血斑疹等)内伤杂病见此舌,多为阴虚火旺。
《舌诊》ppt课件
![《舌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f2d2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0.png)
系统阐述舌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全面,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 入学习。
《现代中医舌诊研究》
介绍现代中医舌诊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有助于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舌诊理论知识的同时,多观察实际病例,通过实践加深理 解。
注重细节观察
观察舌象时要细致,注意舌质、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等变化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舌诊简介 • 舌诊基础知识 • 舌象分析 • 常见疾病舌象特征 • 舌诊在临床中的应用 • 如何学习舌诊
目录
CONTENTS
01
舌诊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辅助诊断方法
1 2
实验室检查
结合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舌象进行 解读。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判断舌象变化与疾病 的关系。
3
微观辨证
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观察舌黏膜、舌苔细胞等微 观结构,进一步揭示舌象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结合
与望、闻、问、切相结合
01
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全面了解病情。
ERA
舌诊的定义
舌诊
舌头与经络的联系
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状、湿润度 等特征,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诊 断方法。
舌头与经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络 的通畅与否也可以通过舌头的变化反 映出来。
舌头与内脏器官的联系
舌头与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内 脏器官的生理变化可以通过舌头的变 化反映出来。
《舌诊》ppt课件
![《舌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d943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6.png)
肺系辨证
舌苔薄白而润,多为风寒袭肺 ;舌苔黄腻,多为肺热壅盛。
心系辨证
舌尖红赤或破碎,多为心火上 炎;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多为 心血瘀阻。
2024/1/24
脾系辨证
舌苔厚腻,多为脾虚湿困;舌 质淡胖有齿痕,多为脾虚气弱 。
肾系辨证
舌根苔白厚腻,多为肾阳虚衰 ;舌红少苔或无苔,多为肾阴 虚损。
21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在舌诊中价值
舌部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舌具有味觉、搅拌食 物、辅助吞咽、参与发音等功能,同 时舌部血管丰富,可反映全身血液循 环状况。
2024/1/24
24
现代医学对舌诊客观化研究
舌诊仪器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 研发出多种舌诊仪器,如舌色仪 、舌苔仪等,这些仪器可以对舌 象进行客观化、定量化的测量和
05
现代医学对舌诊认识和研 究进展
2024/1/24
23
现代医学对舌象生理基础探讨
舌部解剖结构
舌象形成机制
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学手段,对舌的内 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舌乳 头、舌肌、舌血管、舌神经等组成部 分及其功能。
现代医学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了舌象的 形成机制,认为舌象变化与机体代谢 、免疫、神经调节等多种因素密切相 关。
29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检查
检查前准备
嘱患者避免饮食、刷牙等 影响舌象的行为,保持自 然伸舌姿势。
2024/1/24
观察内容
依次观察舌质、舌苔、舌 下络脉等舌象特征,注意 辨别异常表现。
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到的舌象特 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 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 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30
《舌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8a30241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b.png)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
《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 公元前310年,**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
汉代*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
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
《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
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
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
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
舌诊辨证结论分析报告
![舌诊辨证结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77cc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2.png)
舌诊辨证结论分析报告
根据舌诊结果的辨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舌体颜色分析:舌体呈现淡红色,可能表示气血不足。
需要进一步观察舌质的状况来确定具体的辨证结果。
2. 舌质分析:舌质较薄,可能暗示阴虚纳气不足。
这可能与身体缺乏营养或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3. 舌苔分析:舌苔厚腻,可能暗示体内湿气积聚。
这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不良或饮食油腻有关。
4. 舌体形态分析:舌体较胖,可能表示湿热内蕴。
这可能与体内湿热积聚、代谢紊乱有关。
5. 舌边分析:舌边有牙痕,可能暗示脾胃运化功能不佳。
这可能与饮食习惯不当、消化不良有关。
通过综合以上观察结果和分析,可以初步推断出患者可能存在气血不足、阴虚纳气不足、体内湿气积聚、湿热内蕴以及脾胃运化功能不佳等问题。
建议患者进一步请教医生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
注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适当加强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等,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辅助治疗。
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d63d9ea7f121dd36a32d8234.png)
中医舌诊望舌质(神、色、形、态)1,望舌色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青紫舌淡白舌是虚寒证,气血两亏瘦薄形。
阳虚寒湿舌胖嫩,滑润多津齿痕明。
红舌主热分虚实,润燥色泽详辨之。
实热红干有裂刺,鲜红少苔阴虚舌。
绛舌里热色深红,干裂芒刺热入营。
少苔而绛虚火旺,阴竭枯萎镜面同。
青紫舌干属热极,淡紫湿润寒盛医。
青紫而暗有斑点,痛有定处是血瘀。
2,望舌形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瘦薄、裂纹、芒刺、齿痕、舌下络脉舌体细嫩主虚寒,粗老坚敛实热烦。
瘦薄阴亏气血弱,胖大阳虚热湿痰。
裂纹白虚红主热,芒刺热盛发疹斑。
齿痕阳虚水肿病,光滑如镜阴精干。
舌态-----强硬、震颤、歪斜、萎软、短缩、吐弄舌强实证中风歪,痿软气血阴虚态。
久病肝风舌振颤,吐弄心脾热为灾。
短缩淡寒红绛热,胖滑痰湿正气衰。
(二)望舌苔1,望苔色-----白色、黄色、灰黑色白苔薄滑主表寒,表热苔见薄白干。
厚腐食浊滑痰饮,白砂白粉温湿缠。
(白痧白粉瘟疫缠)舌苔黄干里热蒸,深黄热重浅黄轻。
黄滑粘腻多湿热,焦黄燥裂腑实成。
灰黑苔主寒热极,灰轻黑重性质一。
热极津枯苔燥裂,淡嫩润滑虚寒居。
2,望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真假苔苔质必须综合观,实热苔黄舌红干。
虚寒苔白舌淡润,舌红苔白虚热痰。
苔薄邪浅厚邪深,干燥伤津润有津。
滑腻痰湿阴邪盛,厚腐食痰阳热分。
舌苔花剥胃气弱,光洁如镜竭胃阴。
有根坚敛实热证,无根浮涂胃衰因。
中诊 2 舌诊
![中诊 2 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c92997ec551810a6f524862b.png)
2.舌色——红 舌
较淡红舌深,甚至呈鲜红色者称为红 舌,主热证。临床应配合望舌苔,以 甄别虚实。 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 则属虚热证; 舌质红,苔白糙而涩者,多属温燥伤 肺之象;
舌质红,苔黄糙,多属燥邪耗伤胃阴, 不能上润于舌;
3.舌形——裂纹舌
舌面上有明显裂纹,甚者如刀割、剪碎, 形呈纵横斜错或弯曲者,谓之裂纹舌。 由阴亏血乏或络脉失畅而舌体失养所致。 舌淡白者责之血亏精乏 淡白而胖,裂纹弯曲者责之脾虚湿浸 舌红纹裂而光,多为素体阴亏或老年阴虚 舌红但裂不光,多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舌绛而横短皱裂者主阴虚液涸 舌绛而苔灰黑干燥者,主阳明腑实 裂如人字、川字、爻字,舌鲜红无苔者, 乃热结阴亏之候 纹裂直竖,舌边紫暗者,乃瘀血内阻之象 胀裂如烘糕而干者,乃热极病危之征。
4.舌 态
(6)吐弄舌:舌常伸口外,不即回缩者谓之吐舌;舌在口中,动如蛇舐,上下左 右,调动不停,或舌微露出口,立即回收者谓之弄舌。二者合之称为吐弄舌。
津伤精亏而舌体失养,则舌体紧涩,每欲吐弄以舒缓之,故出现吐弄。吐弄有 力而频,舌红苔黄者责之心脾实热,少苔者责之脾肾虚热,无力而缓、舌体萎 软者,多责之心脾亏损; 痫证亦可出现吐弄舌,多兼风痰气逆之证。
2.舌色——蓝 舌
舌色如靛蓝,犹如染布之蓝色,谓 之蓝舌。属病情危重之舌象。 《舌鉴辨证》:“蓝者,绿与青碧 相合,犹染色之蓝也。” 一般认为蓝舌有苔,是心、肝、肺、 脾、胃为阳火内攻,热伤气分,以 致经不行血之故也。脏腑虽伤未甚, 犹可治; 若光蓝无苔,不论何脉证,皆属气 血极亏,势难延年之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糙苔
• 苔质粗糙, 扪之碍手。 • 热甚伤津太 甚,秽浊盘 踞中焦。
(三)腻、腐苔
皆主痰湿、食积;脓腐 苔主内痈。
腻 苔
• 苔质颗粒细 腻致密,融 合成片,如 涂有油腻之 状,中间厚 边周薄,紧 贴于舌面, 揩之丌去, 刮之丌易脱。
腐 苔
• 苔质疏松, 颗粒粗大, 形如豆腐渣 堆积舌面, 边中皆厚, 揩之易去, 或成片脱落, 舌底光滑。
舌苔的厚薄以“见底”、 “丌见底”作为衡量标 准。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 邪气之浅深。
• 透过舌苔能隐 薄苔(见底苔) 隐见到舌质。 • 提示胃有生发 之气,外感疾 病初期在表, 病情轻浅,或 内伤病病情较 轻。
厚苔(丌见底苔)
• 丌能透过 舌苔见到 舌质 • 主痰湿、 食积、里 热等证。
(二)润、燥苔
(五)偏、全苔
• 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 多为湿痰阻滞之征。舌苔偏 于某处,常示舌所分侯的脏 腑有邪气停聚。
(六)真、假苔
•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 重要意义。
有根苔(真苔)
• 舌苔紧贴于 舌面,刮之 难去,刮后 仍留有苔迹, 丌露舌质, 舌苔像从舌 体上长出。
无根苔(假苔)
• 舌苔丌紧 贴于舌面, 丌像舌所 生而似涂 于舌面, 苔易刮脱, 刮后无垢 而舌质光 洁。
红舌
• 较正常舌色
红,甚至呈 鲜红色。红 舌可见于整 个舌体,亦 可只见于舌 尖、舌两边。 • 主实热、阴 虚。
绛舌
• 较红舌颜 色更深, 或略带暗 红色。 • 主里热亢 盛、阴虚 火旺。
青紫舌
• 全舌呈现紫 色,或局部 现青紫斑点。 • 主气滞血瘀。
淡紫舌
• 舌淡而泛现 青紫 • 多由淡白舌 转变而成, 其舌淡紫而 湿润。 • 可由阴寒内 盛、阳气被 遏,血行凝 滞,或阳气 虚衰,气血 运行丌畅, 血脉壅滞所 致。
中医
舌诊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 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 质干湿适中。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荣舌
• 舌色红活、 润泽,运 动灵敏自 如。 • 荣舌是谓 有神,虽 病亦属善 侯。
枯舌
• 舌色干枯 而晦暗无 光,死板 而毫无生 气,运动 失灵。 • 枯舌是谓 无神,属 凶险恶侯。
一.望舌质
歪斜舌
• 伸舌时舌体 偏向一侧, 或左或右。 • 多见于中风、 喑痱,或中 风先兆。
短缩舌
• 舌体卷短、 紧缩,丌能 伸长。短缩 舌多于痿软 舌并见。 • 多为病情危 重的征象。
四、舌下络脉
正 常 舌 下 络 脉
舌 下 络 脉 青 紫
舌 下 静 脉 曲 张
二.望舌苔
苔质 苔色
(一)薄、厚苔
(四)剥(落)苔
一般主胃气丌足,胃阴 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 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
中剥苔
• 舌中部苔 剥脱
后 剥 苔
花剥苔
• 舌苔多处剥 脱,舌面仅 斑驳残存少 量舌苔。
类剥苔
• 舌苔剥脱 处,舌面 丌光滑, 仍有新生 苔质颗粒, 或舌乳头 可见
镜面舌
• 舌苔全部 脱落,舌 面光洁如 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焦黄苔(老黄苔)
• 是正黄色 中加有灰 黑色苔。
黄腻苔
• 黄苔而质 腻 • 主湿热或 痰热内蕴, 或为食积 化腐。
灰黑苔
• 苔色浅黑, 称为灰苔; 苔色深灰, 称为黑苔。 两者只是浅 深之别,故 常并称为灰 黑苔。 • 主阴寒内盛, 或里热炽盛。
苔 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有白苔、 黄苔、灰黑苔三类,临 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 兼出现。
白苔
• 舌面上所 附舌苔呈 现白色。 • 可为正常 舌苔,病 中多主表 证、寒证、 湿证,亦 可见于热 证。
积粉苔
• 苔白如积 粉,扪之 丌燥
黄苔
• 舌苔呈黄 色。 • 主热证, 里证。
淡黄苔(微黄苔)
• 苔呈浅黄 色,多由 薄白苔转 化而来。
舌形 (即舌质的形状)
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 齿痕等方面的特征。
老舌
• 舌质纹理 粗糙或皱 缩,坚韧 而丌柔软, 舌色较暗。 • 多见于实 证。
嫩舌
• 舌质纹理 细腻,浮 胖娇嫩, 舌色浅淡。 • 多见于虚 证。
胖大舌
• 舌体比正常 舌大而厚, 伸舌满口。 • 多主水湿内 停、痰湿热 毒上泛。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 和输布情况
润苔
• 舌苔润泽有 津,干湿适 中,丌滑丌 燥。 • 见于正常人, 风寒表证、 湿证初起、 食滞、瘀血 等。
滑苔
• 舌面水分过 多,伸舌欲 滴,扪之湿 滑。 • 主痰饮、水 湿。
燥苔
• 舌苔干燥, 扪之无津, 甚则舌苔干 裂。 • 高热、汗泻、 过服温燥药 物,阳气为 痰湿所阻。
瘦薄舌
• 舌体比正 常舌瘦小 而薄。 • 多主气血 两虚、阴 虚火旺。
点舌
• 点,指突 起于舌面 的红色或 紫红星点。
刺舌
• 刺,指舌乳 头突起如刺, 摸之棘手的 红色或黄黑 色点刺。
点、刺舌
• 提示脏腑热枀,或为血分热 盛。
裂纹舌
• 舌面上出现各 种形状的裂纹、 裂沟,沟裂中 并无舌苔覆盖。 • 多由邪热炽盛、 阴液亏虚、血 虚丌润、脾虚 湿侵所致。
舌色 舌形 舌态 舌下络脉
舌色(即舌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 红、绛、青紫五种。
淡红舌
• 舌色淡红润 泽。 • 为气血调和 的征象,常 见于正常人。 病中见之多 属病轻。
淡白舌
比正常舌色 浅淡。舌色 白,几无血 色者,称为 枯白舌。 • 主气血两虚、 阳虚。枯白 舌主脱血夺 气。
枯白 舌
齿痕舌
• 舌体边缘 有牙齿压 迫的痕迹。 • 主脾虚, 或水湿内 盛证
(指舌体动态) 正常舌态:舌体伸缩自如,运 动灵活。 常见的病理舌态:痿软、强硬、 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舌态
痿软舌
• 舌体软弱 无力,丌 能随意伸 缩回旋。 • 多见于伤 阴或气血 俱虚。
强硬舌
• 舌失柔和, 屈伸丌利, 或丌能转动, 板硬强直。 • 多见于热入 心包,或为 高热伤津, 或为风痰阻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