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社会政策与法规》部分参考资料
第五章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法论第一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测方法一、政策法规预测的基本涵义●政策法规预测就是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未来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法规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
●(一)政策法规预测的必要性●1、政策法规预测避免或减少政策法规失误2、政策法规预测可以为制定社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3、政策法规预测可以改善经济、社会环境●(二)政策法规预测的分类和内容●1.政策法规预测的分类●(1)按预测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2)按性质与方式划分,可分为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
●(3)按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政策法规预测,即国家政策法规预测;中观政策法规预测,即地区政策法规预测、部门政策法规预测;微观政策法规预测,即企业政策法规预测、单位政策法规预测。
2.政策法规预测的内容(1)政策法规施行的条件和环境(2)政策法规效能和前景(3)社会心理因素(4)政策法规系统内的配套和协调●3、政策法规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2)进行政策法规及其环境现状调查(3)研究并确定政策法规的合理结构(4)选择预测方法(5)论证预测结果二、政策法规预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理论(一)基本原理可知性原理也称规律性原理。
因为,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对象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所以可以为人们所认知,掌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可能性原理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状况不是单一的。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各种可能性存在。
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就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连续性原理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对象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现状是过去的继续,未来是现状的继续。
但在整个连续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突变和断裂。
所以预测的结果可以无限的接近事实,但是,不能替代后者。
类比性原理将作为预测对象的一个事物与一个已知的相似事物作比较,尤其比较两者之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
通过已知的来类推未知的,也被称为类推法或历史类比法的预测方法。
第六章 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总之,由于社会学家所受的训练要求他们 在政策研究过程中始终依靠资料来说话, 而且以科学的态度依据事实,把握事实, 做出对于政策的创造性反应;由于社会学 家能够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训练,对于存在 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问题的动态发展、各 种限制性因素的复杂性作出理性的解释, 并帮助设计出应对可能的障碍和陷阱的执 行计划,因此,可以以为,有良好训练的 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背景的社会学家们能 够成为社会政策决策过程中体现科学的理 性力量的主力。
(2)社会服务提供原则是选择性还是普遍性 所谓选择性,是指对社会服务的对象要经过甄别,把那些 收入低,患病,伤残,丧失工作能力,最需要别人帮助的 人选出来予以帮助。所谓普遍性,是强调为符合公平原则, 应该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地为全部有特定需要的人士提供 服务。选择性的原则建筑上承认社会本来是不公平的,有 很多人无法与别人公平竞争,所以必须得到额外的帮助。 普遍性的原则强调享有福利是全体公民的权利,认为提供 服务应该以需求来决定,而不应衡量个人是否有能力去支 持服务的费用。 选择性与普遍性的争论往往发生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它 是一种由学者发起的公平与道德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争论, 而在另一层面,它直接涉及哪一种资源分配方式最为有效。 不过,无论政府持何种意识形态观点,当资源有限而又面 临政策决定时,政策改革常常是选择性的。
(3)政策取向是剩余模式还是制度模式 剩余模式的取向是基于社会的某些弱者群 体有着特殊的需要,社会有责任发挥补救 性的功能去安置他们,其背后的观念是 “只为最不能自助的人提供帮助”。 制度模式的取向是以整个社会为主体,建 立一个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其背后的理 念是每个公民都有接受社会照顾的权利而 社会亦有责任去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① 理论。首先要建立观察现实的政策过程的参 照系统(reference system) ,经过分析,建 立假设。
② 资料。资料的精确性与相关性对于模型的构 建很重要,因为通过资料可以检验第一步建立 起来的参照系统和假设是否成立或需要改进。
③ 方法。主要是指模型应用中要使用的操作性
方法和检测方法。
4、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
二、政策过程研究与政策过政策过程研究指对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 主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现和检验。
公共政策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① 政策内容的研究( studies of policy content) 。 ② 政策过程的研究(studies of policyprocess) 。
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 段和17个小阶段。
2、混合扫描模型
埃齐奥尼(A畅Etzioni)提出的综合模型 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mixed‐scanning model ) ,它在试图保留广博理性模型和渐进主义 模型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其缺陷这一点上,与德 洛尔的模型所抱初衷是相同的。
混合扫描则因运用了两种摄像机阐述其基 本内容: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 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 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 度摄像机所观察的地区。
第二,有助于研究者简化和澄清关于政治和公共 政策的思考;有助于界定政策问题中的重要方 面以及通过提出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 “更好地引导我们理解公共政策” ;有助于 解释公共政策。
第六章 公共政策
2.政策过程研究中理论模型的功用
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 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 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 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 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通过它就 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格式化、标准化、工 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的科 学性 。
第三阶段:决策后。内含: ①激励政策的执行; ②执行政策 ; ③政策执行后的评估。 (3)德洛尔的这个模型具有很强烈的开放性和包 容性,它指出判定政策是否最佳的有效方法,在 于不同的分析者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经由坦诚、自 由的讨论而取得协商一致的意见。
2.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1)混合模型在概念上希冀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策视野, 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并深入政策核心问题; 同时,截取渐进主义模型的政策落点,把政策关注力 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策方案及其评估上,形成政策焦点, 以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 。 (2)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 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 机对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度摄像 机所观察的地区。 混合扫描模型要求决策者将这“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 使用。
• 3.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 • 关于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了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 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 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 观察的功能 。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包括威斯敏斯特体系、社会正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2)社会政策的类型(3)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讨论:分析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二、第二章: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掌握我国不期的社会政策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2)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与转变(3)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
(2)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期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我国社会政策历史发展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和转变。
三、第三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2)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分析。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过程的理解。
第六章 政策制定
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方案的合法化等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而 设立议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将
一个政策问题提到政府机构的议程之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步。政策 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党政机关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 政策议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 琼斯在《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一书中,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 程分为如下四类:
取得较多的赞同意见或决策者的满意。 3.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的过程。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 制紧密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政策合法化过程的不同。我国 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在政策决策的过程 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行政首长对政策方案的决定、签署之 前,有些做法或制度,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政策方案的审查,特别是 重大问题必须经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的法定制度,是与行政机 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密切相关的。根据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原理, 我们可以把这些做法或制度也看作是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4.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议会、国会、人民代表大会 等,因其主要职权是立法,所以人们往往把它们看作立法机关的同义语。 研究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不能局限于立法过程甚 至中央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过程。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 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当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 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等环节。 四、政策法律化 1.政策法律化的概念
6.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集体利益
国家利益
•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指社会政策的主 体(政府)为了满足全体或某些计会成员的需 要,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相应的社 会政策的全过程。
第一节 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 决策模式
• 一、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
• 社会政策的决策的实质就是当社会具有一定需要或出现社会问题 时.政府在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和如何采取行动方面做出决定。 • 1.决策内容之一:是否采取政策行动
• 1.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 • 当评估结果发现人民群众普遍存在着某种需求,或者是那 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存在着某种需要.或者某种社 会问题已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时,政府往往就会受到很大 的压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 2.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 • 政府的社会政策决策当然要依据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本身 的客观指标,但同时也要依据政府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发展目标。 • 3.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 • 社会政策的效果,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能够达到其目标的程 度。
(2)中间体的亚模式
• 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 • 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 • 精英决策模式
第二节 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 响因素
• 由于不同的优先性选择的结果会涉及各类 人群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各个群体自然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士影响政 策制定的过程,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
三、其他影响因素
• 1.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
(1)信息不及时,导致社会政策不能对需求和社会问题及时做出反应。 (2)缺乏有效的信息或信息不完整,导致决策者难以做出决策。 (3)信息被扭曲,可能导致真实的情况被忽略,或者被夸大,从而导致决 策者做出错误的政策判断 (4)信息被一些集团或个人利用,他们通过控制信息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政策的走向。
社会政策概论学习要点
附件4:《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学习要点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的基本特征2.社会政策的定义3.社会政策的实质4.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5.“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7.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8.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9.西方“福利国家”危机10.拉丁美洲国家社会政策发展的一般情况11.韩国社会政策发展简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12.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3.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4.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15.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16.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中的作用18.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9.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20.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21.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22.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23.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24.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25.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26.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27.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8.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29.什么是“弱势群体”30.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3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32.民间的资源调动方式33.什么是社会支出34.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35.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36.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优点及问题37.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38.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39.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40.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其他因素41.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42.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43.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44.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45.福利管理中的漏洞问题46.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重要性47.社会政策变动的方式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48.“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49.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50.公平与效率51.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2.“第三条道路”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53.社会政策水平的评价指标54.社会政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5.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测量中的特殊性56.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57.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58.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及社会分析59.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60.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61.在社会政策领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62.社会政策与利益集团63.公民参与的方式64.不同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65.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66.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67.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68.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69.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性帮助、、、、、、从理论上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的出发点;从实践上看,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范围、水平和实施方式都要从人们的实际出发。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人的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意义)●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社会行政学观点: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观点:需要是购买力为基础的对某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政治经济观点:需要是与特定的目标相联系的,并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进行分类:第一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是业已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贫困线);第二是感觉的需要,,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
(感觉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第三是表达的需要。
这是“感觉”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
(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
第四是比较的需要。
●个人需要层次的刚性与弹性:人类的某些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保证其满足的,这意味着人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所面对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刚性”的需要。
对于这些刚性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需要的弹性表现。
1、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组织)●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2、市场机制3、非营利机构●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1.有效性: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2.局限性1)个人的需要在内容和层次上都是很复杂的,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2)在现实中(有时候)即使连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3)非个性化:即社会政策具有一般性特征●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从基本需要的满足方向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不断地扩大,带动了社会政策范围的扩大2)从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程度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政策水平的提高3)从基本需要满足的方式看,个人多层次的需要,要求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
第六章政策方案规划及抉择
(二)帕顿和沙维奇的政策分析框架
1.认定和细化问题 2.建立评估标准 3.确认备选政策 4.评估备选政策 5.展示和区分备选政策 6.监督和评估政策实施
五、政策学习和政策移植
(一)政策学习及其类型 政策学习: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不同国家、地区 或者其他部门相关的政策方案,学习其中的知识 、技术或者是政策观念,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受到 启发的过程
政策学习的类型: 工具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
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 概念学习: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
来看待事物 社会学习:指决策者学有关政策价值及规范、目
标、责任等
(二)政策移植及其类型
政策移植: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 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 临的政策问题 1.根据政策移植的程度分为 (1)一是复制,即指政策直接的完全的转移; (2)二是效法,即借鉴公共政策背后的思想观念; (3)三是混合,即混合不同的公共政策; (4)四是启发,即其他国家的政策可能导致本国的政 策变化。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 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 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 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抉择的主体
1.国家元首 2.行政首长 3.民意代表 4.法官 5.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
二、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谢谢
四、政策规划的模式与参考框架
政策规划:是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各种可能解决 方案的过程 (一)韦默和维宁的政策分析框架 将政策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 1.问题分析:第一是理解问题,第二是选择和解释 目标与约束;第三是选择解决办法 2.解决方案分析: 说明相关标准 详细说明能够潜在推进政策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 用每一种衡量标准来评价每一种备选政策方案, 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推荐一种备选政策方案,并提供选择的依据
法规与政策知识框架图
残疾军人的抚恤
退伍义务兵安 退役士兵安置 法规与政策 退役士官安置 办法 置办法
其他抚恤待遇
安置待遇的人员范围
安置形式:四种
退出现役的条件 军队干部退休的 条件和待遇 复员安置 转业安置 军队干部退休安 置办法 军队 离退 休 干部 安置 法 规与政策 军队离休退休干 部休养所管理 退休安置
8
第八章 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本章知识框架
政治权利;文化教
社会保障权
妇
女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育权利;劳动与社 会保障权利;财产 权利;人身权利; 婚姻家庭权利。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特定人群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未成年人
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与安置办法
相关部门的保障职责
康复权; 教育权;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残疾人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烈属 抚恤和 优待
抚恤优待的含义 烈士褒扬
对象的认定
抚恤优待对象的 认定
死亡抚恤的对象
军人抚恤优待 法规与政策
死亡抚恤的具体 规定 伤残抚恤的具体 规定
和现役军人死亡性质的认定
死亡抚恤待遇法
残疾抚恤的对象
优待的具体内容 我国优抚 安置法规 与政策 参照军人抚恤执 行的情形
残疾性质的认定
残疾等级的认定
村民会议的性质 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的职能
村民会议的制度
9
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 的目标 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条件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城市社区建 设法规与政 城市社区建设 的原则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社会政策导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第三节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概况第三章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体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第二节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管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第八章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第二节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第九章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第二节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第三节社会政策与经济运行: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微观分析第四节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经济功能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政策的政治与社会分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第二节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第二节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议题第十二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第一节社会保障政策概述第二节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第十三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二)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医疗服务政策第二节住房政策第三节教育政策第四节就业社会政策第十四章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三)第一节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第二节残疾人社会政策第三节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第四节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政策第五节反贫困社会政策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政策的概念参见讲稿章节:1-1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3《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答案:B 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答案:D 10.公共政策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内容() A.导向功能 B.管制功能 C.反馈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C
二、多项选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答案:B 3.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 A.社会期望 B.社会需要 C.客观的社会现实 D.理想情况 答案:C 4.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 现为下列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 A.政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终止 B.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 C.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终结 D.政策提出→政策制定→政策监督→政策终止 答案:B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选举 B.监督 C.罢免 D.立法 答案:D 6.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A.经济政策 B.政治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答案:A 7.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 在总体上是( )的体现。 A.阶级压迫 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 D.公共利益 答案:B 8.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策 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 D.司法命令
社会政策考题
社会政策第六章考题考前须知:1 、本试卷共计 4 个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范围为《社会政策概论》第六章。
2 、考生须在试卷答题指定区域用黑色铅字笔或钢笔答题,否则答题无效。
姓名:学院班级: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30 分,请在规定的答题区答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错选、不选,则该题不得分。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因素不包括(D)A、利益集团B、公共舆论和大众媒体 C 、突发事件 D、评估2、社会学家们指出,当代日趋复杂的社会越来越具有“(B)”的特点,在其中不是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
A、文化社会B、风险社会C、奉献社会D、文明社会3、由于许多政策在新旧政策之间的前后衔接及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新的政策一般会在(A)开始实施。
A、公布之日之后的一定时间内B、公布当天C、公布后一个月D、公布后一天4、国家正式的法律文本是由(D)通过正式的立法程序通过的法律文本。
A、政府B、党中央C、人民群众D、人民代表大会5、福利水平是指福利项目受益者的( C)A、最低受益程度B、受益面广泛程度C、平均受益程度D、最高受益程度6、技术手段设计一般由技术专家来完成。
一般来说,技术设计要遵循“(B)”的原则。
A、广泛化B、简单化 C 、最大效益化 D、精密化7、突发事件不包括(D)A、某山体滑坡B、恐怖分子袭击 C 、流感突发 D、超市打折8、在社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中经常采用“ (A)”方法来进行专家调查。
A、德菲尔法 B 、SPSS 分析法 C 、表格分析法 D 、头脑风暴法9、在试点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 (A) 的社会条件,以使社会政策的方案能够在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正的检验,并发现问题。
A 、客观真实B 、统一不变C 、适应试验D 、稳定安全10、在我国, 社会政策以及其他公共政策的审批模式比较多样化, 其最主要的模 式是(B)A 、领导个人审批模式B 、领导集体审批模式C 、民主审批模式D 、群众领导共同审批模式11、社会政策的宣传可分为(AD)A 、沟通型宣传B 、大众型宣传C 、群众型宣传D 、协调型宣传12、社会政策过程有(ABC)几个层次A 、宏观政策决策B 、技术手段设计C 、运行方案设计D 、民主决策13、社会政策可行性的主要方面有(ABD)A 、经济可行性B 、政治可行性C 、文化可行性D 、技术可行性14、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估后, 政府及其领导人就会就这一问题是否进入社 会政策议程而做出相应的决定。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6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回应;信息无效,不完整,导致不能进行政策回应;信息 扭曲,导致决策失误;信息被团体/个人利用,影响政策
走向。所以,要重视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整理、分析
2、利益集团的影响
各利益团体会对政策施加影响,导致冲突;目的是争取
各自的利益
目录 退出
---
三、影响社会政策的其他因素
3、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
社 會 政 策 導 論
物质条件
对宏观决策的具体落实,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方案 一般由专家完成
(3)运行方案设计
指政策在具体运行各环节上的具体操作方法 指政策行动的基本程序、服务的传递方式、组织体制、管
理方式、资源调动、费用控制的具体方式
目录 退出
两个层次的设计:基本方案的设计;实施细则的制定
---
二、社会政策的决策层次及决策模式
社 會 政 策 導 論
3、方案比较和最优方案的初步选择
在方案多样化情况下有此情况
选择要依据价值原则和技术标准
价值原则:方案是否符合政府的政治、经济和发展目 标;对执政党的影响,对社群的影响
技术标准: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对政府目标的兼容性; 各方案实施的效率、及可行性方面的考虑
---
目录 退出
5、突发事件的影响
可以暴露问题,促进政府的相关立法;
目录 退出
暴露政策体系中薄弱环节,强化政策体系; 由于问题的爆发,更有利于政府在相关领域里采取行动 ---
第三节
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
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社 會 政 策 導 論
1、基本含义
含义: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 会政策的计划。 政府议程:指需求或问题的优先性考虑、安排(内容 上:时间安排、资源配置结构;形式上:体现在社会政 策规划文件中、日常工作安排中、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 公众议程: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识
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
因此,当今各个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都尽量综合两个方面的优点, 由此出现了介于两个极端模式之间的“亚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 (1)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 代议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主决策形式,它是通过由人民选举自己 的代表,由这些代表来承担制订或审议公共政策的任务。这种民主 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主决策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 (2)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 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要 广泛征求意见,但最后仍然是由少数领导人集中决定。成本低、效 率高、民主。 (3)精英决策模式 精英决策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专家在公共政策德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政治领导人具有较高的专业背景和广泛地邀请各类专家参与 决策。成本低、效率高,并在决策过程中通过广泛利用专家的专业 知识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般集中决策模式的缺点。 以上各种模式都是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公共政策觉得的某 种比较突出的特点。在很多现实的决策过程中都是多种模式交织在 一起的。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
(3)运行方案设计 社会政策的运行方案是指一项社会政策在具体运行过 程的各个环节上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式。它应该包括 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程序、运行机制(服务传递 方式)、组织体制及管理方式、资源调动及费用控制 的具体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运行方案的设计是在宏观政策决策之后,在技术手段 可行的范围内对上述各个方面做出有关的规定。运行 方案设计一般又分为两个层测,一是基本方案的设计, 这是政策决策阶段的任务。二是实施细则的规定,这 是政策实施决断的任务。
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计(专家治国) 社会政策能否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领导人的决心和资源 保障情况,还取决于是否具备有效的技术手段。社会政策 的技术手段是指一项社会证词行动在服务、管理、资源调 动、费用控制等方面能够采用的技术及物质条件。从社会 政策制定过程的开始阶段起就需要有技术手段的设计。一 般技术手段的设计师在大政方针的宏观决策完成以后,为 落实社会政策的宏观规划而进行的。即需要通过严密而有 效的技术手段来讲政治领导人所作的宏观决策转化为具体 可操作的方案。 技术手段设计一般是由技术专家来完成。一向社会正厕所 需要的技术手段越简单越好,因为只意味着成本越低。通 过比较好的技术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宏观政策中存 在的问题和漏洞,也可以弥补最初设计的漏洞。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推荐完整)
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本章要点 •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
展 • 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 • 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 (1)内容 • a. 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 • 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 • - 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 • - 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
•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自愿保险
• (5)社会保险的六大原则:
•
- 普遍全面(comprehensive, persons and needs),
•
- 均等给付(flat-rate benefit)
•
- 均等缴费(flat-rate contribution)
•
- 待遇水平够用(adequacy of benefit, in amount and time)
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 (2)权威性,表现为: • a. 政策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 b. 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如,令行禁止) • (3)价值性(轻重缓急) •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 a.有时能实现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 • b. 往往是群体间利益矛盾的缩影
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 -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全国建立
• - 农村五保制度,2006年修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
• - 专项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
• - 应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2003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六章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1、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
(简答)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是指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要决定的事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
社会政策决策的首要内容之一就是面临一定的需要和社会问题时,政府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决定是否制定,修改或取消一项或多项社会政策。
2)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范围。
行动的范围是指一项行动所覆盖人群的范围,一项社会政策直接受益者的范围。
在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决策者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情况来决定某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覆盖面,即受益者的范围。
3)福利水平的高低。
福利水平是指在社会政策项目中,由政府财政或其他公共资金给付的平均水平,即福利性项目受益者的平均收益程度。
同样福利水平的高低也是受社会需要和政府财政资源共同影响的。
4)资源调动方式。
在制定社会政策过程中,应该将实施该项政策行动所需要的资源及其调动方式,即经费总量和经费来源做出规划。
除此之外,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还需要对完成该项社会任务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做出计划安排。
5)社会政策项目的运作方式。
运作方式是指一个社会项目的具体运行规则及实施方案。
各类社会政策各个项目的运作方式很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在项目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受益者资格,资金分配比例,服务传递方式等等。
2、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及优缺点。
(简答)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是指在社会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决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按照决策民主化程度的高低,社会政策的决策方式可以是从完全民主化决策到完全集中化决策两个极端之间众多不同的模式。
完全民主化决策模式的基本方式是全面公决式的决策。
完全集中化决策是指由少数人甚至一个最高权利者来作出决策。
1)民主型决策模式。
人民群众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这种模式最大优点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使公共政策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并且得到多数人拥护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将更加顺利。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六章 政策制定 【圣才出品】
中篇政策过程第六章政策制定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答:(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政策科学文献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
大多数政策科学家对政策制定作了狭义的理解,即把它理解为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制定的功能活动环节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具体表现为:①设立议程设立议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
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的轻重缓急。
社会向政府提出了大量的需要采取行动的要求,而在这成千上万的要求中,只有少数受到政策制定者的注意,被决策者所关注并感到必须加以处理而提上议事日程。
②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方案规划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政策问题一旦被提上议事日程,接着就进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方案规划阶段。
③政策法律化是指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具体说,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它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
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就是立法的过程,其程序也就是立法的程序。
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答:(1)政策议程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科布和爱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即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①系统议程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系统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
这是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
②政府议程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7《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第一部分)
• •
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 的革命,而将是一切文明国家里, 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 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 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 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 高而定”。
•
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 义国家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将在某一 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在一 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前后相继 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 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 1、空想社会主义
• 19世纪上半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 旧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对社会主义新制度作 了天才的描绘。但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 经济根源;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找不到 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不具备科学的 和实践的品格。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傅立叶 傅立叶
2、科学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第一,实行粮食税制 度,开放市场,实行 自由贸易,允许农民 自由周转剩余农副产 品; 第二,允许私人小工 业企业发展,允许通 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 ,实行国家调节商业 和货币流通;
第三,把商业原则引 入国有企业,进行 经济核算,对职工 实行物质奖励; 第四,试行租让制 、代购代销等国家资 本主义形式,作为由 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 社会主义的桥梁。
(2)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 • 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 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 得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1913年英德美法状况比较
英
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3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可行性研究
– 技术可行性研究
• 评估所需资金和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 • 社会政策对很好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 • 对经济权利分配的影响
(续)
• 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 实证性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相结合 –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民众的意见与领导的意见、部门意见、专家 意见相结合 – 多学科和多种具体方法的集合
– – – – 1、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 2、政府和政党的目标 3、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 4、社会政策行动的成本
• 经济成本 • 政治成本 • 社会成本
二、社会政策的可行性
• 1、社会政策可行性的实质内容
– – – – 政策的可能性(所需条件能否被满足) 政策的合理性(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合理) 政策的有效性(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 政策的可接受性(政策的副作用能否被容忍)
• 3、可行性研究的结果
– 选择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 否定、支持或有条件的含义与意义
– 检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 – 发现该方案存在的缺陷,以便进一步修改 – 发现该方案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尤 其是负面后果,以便正式实施该方案前做好 准备
二、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 • 政策方案的设计
–概括地说,就是用5W1H。即
• what(做什么) • why(为什么做) • who(谁去做) • when(何时做) • where(何地做) • how(怎么做)
方案设计要点:
• (1)成本(cost)。方案需要考虑成本及其效 率。 • (2)稳定性(stability)。方案的抗干扰性及 目标的可持续性。 • (3)可靠性(reliability)。在既定时间段实 施方案的可能性。 • (4)牢固性(invulnerability)。如果执行 中部分方案失灵或受损,该方案能否持续。 • (5)灵活性(flexibility)。方案的伸缩余地 有多大 • (6)风险性(riskiness)。方案失败的可能 性有多大。
3、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 价值原则
– 符合政府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 – 对政府或执政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程度 – 对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关系有何影响
• 技术原则
– – – – 有效性 兼容性 效率(投入—产出关系) 可行性
三、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 1、可行性研究的一般内容
– 政治可行性研究
• 2、社会政策可行性的主要方面
– 经济可行性 – 政治可行性 – 技术可行性
三、影响社会政策的其他因素
• 1、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 • 2、利益集团的影响(利益集团互动、冲 突、妥协的产物)(个人与政府的桥梁) • 3、公共舆论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 4、领导人偏好及主管部门的影响 • 5、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章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指社会政策的主体(政 府)为了满足全体或某些社会成员的需要,或 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的全 过程。
– – – – 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 政策方案的设计 论证和试点 政策的通过和发布
第一节 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
• 一、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
• (7) 传播性 (communicability)。如果方案容 易被理解,则贯彻执行就会减少障碍。 • (8) 功效性 (merit)。方案的价值表现及其伦理 特征 • (9)简单性 (simplicity)。方案是否易于操作和 执行。 • (10) 相容性 (compatibility)。是否与现行相 关政策相容。 • (11) 可逆性 (reversibility)。方案执行中阶段 性目标和程序的相互替代性。 • (12)强韧性(robustness)。方案是否适应不同 环境和条件。
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进入社会政策 议程的影响因素
• 从客观事实看:
– 需求和问题是否存在, 严重程度如何。
• 从社会成员看:
– – – – 普通公民 政治家 研究者 利益集团
– 上述情况是否被公众 或政府所认识。
– 一定的社会结构影响 对问题的重视 – 政治体制影响政府对 问题反应的灵敏度
– 大众传媒(一项社会 问题是否有“炒作” 的价值)
1、基线调查
• 是指在一项政策行动开始之前,就该行动 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他相关的现状作调查。 • 基线调查的意义
– 为项目设计收集资料 – 为项目评估作“前测”
2、初步方案设计
• • • • • • 社会政策的总体目标 社会政策的具体行动及其目标 可调动的资源 社会政策的基本体制和项目运行机制 受益者及预期后果分析 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管理
• 2、社会政策的决策模式
(指一个国家在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决策体制、制 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特 征。)
– – – – –
集中型决策模式 民主型决策模式 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 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 精英决策模式
第二节 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一、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
可以暴露社会中已存在的问题 可以暴露政策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政府往往受到更大的压力要去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节 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
• 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 1、社会政策议程的含义
• 政府对解决各种问题的优先安排。 • 时间安排 • 资源配置安排 • 政府的议程和公众的议程
– 2、社会政策议程产生的方式
• 试点必须在完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进行 • 一项系统工程
• 2、社会政策试点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 依据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决 定 – 程序:选点、开展试点、总结和评估 – 要求:
• 选点代表性(社会特征) • 环境真实性 • 评估客观性
• 3、试点工作的评估结果
– 无条件通过 – 有条件通过 – 不通过
社会政策的审批与发布
• 审批模式(领导个人、领导集体、民主审 批) • 政策文本的发布
– 社会政策文本的类型:法律、法规、通知、 意见、讲话
– 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 – 2、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范围
• 普遍主义和选择性
– 3、福利水平的高低
• 覆盖面和平均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
– 4、资源调动方式 – 5、社会政策项目的运作方式
• 是指一个社会项目的具体运行规则及实施方案
二、社会政策的决策层次及决策模式
• 1、社会政策的决策层次 – 宏观政策决策 – 技术手段设计 – 运行方案设计
• 公众议程先于政府议程 • 政府议程先于公众议程
当公共议程在先时政府可能采取的行动
• 组织调查研究,收集相关信息 • 对信息进行分析,了解需求的程度和社会问题 的严重程度 • 初步评估社会问题的可能后果 • 决定是否启动一项社会政策行动(制定、修改 或终止) • 确定新政策的基本方向(如加强或削弱在某一 领域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