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公共财政的理解
公共财政的理解大纲一、对公共财政的理解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通俗来讲,公共财政就是国家通过对税收、国有资产和其他收入进行投资和理财,尽量满足人民的公共需要,为人民的利益作出贡献,和谐财政和市场经济,调节各阶级各部门的利益冲突。
二、对民生财政的理解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
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相区别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
从我们自身而言,民生财政是为了解决人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帮助农民解决农作物销售问题,对农民务农进行补贴,解决国家学生的义务教育,为人民提供医疗保证,通过国家政策的实施,保护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三、对建设性财政的理解四、对生产性财政的理解五、对吃饭财政的理解吃饭财政”是指一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仅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的工资、一般性办公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吃饭财政”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不发达的客观评价。
所谓“吃饭财政”是指财政资金只能维持国家机关的运转,只能供养一批“吃皇粮”的人,缺乏用于建设的资金,也就是说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基本丧失。
从人民的角度考虑,就是国家政府人员,拿着国家的钱,满足自己的私欲,将国家的钱财花在请客吃饭上,缺少实际效用,。
论我国民生财政建设
4 , 从 20 % 而 0 3年 开 始 到 2 0 0 7年 , 国 财 政 教 育 支 出 占 同 我 期 GD 的 26 , 远 低 于 国 际 平 均 水 平 。 P .% 远 经 过 数 据 比 较 可 以 看 出 , 我 国 财 政 在 民 生 方 面 的 支 出 还 有 很 大 的 提 升 空 间 , 国 家 财 政 有 必 要 加 强 这 方 面 的 投入。
《 陵譬 颓 )02 铜 院譬 2 1 年第 1 期
财 政 金 融
论 我 国 民 生 财 政 建 设
李 群
( 徽 财 经 大 学 , 徽 蚌 埠 2 3 41 安 安 30 )
摘
要 : 障和 改善 民生是 落实科 学发 展观 、 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客 观 要求 。 保 构 近年 来 民生财政 已经成 为社会 各界 讨论
的 比 重 大 概 为 51 , 发 达 国 家 为 53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 -%
生 、 保 和 就 业 、 保 、 共 安 全 等 民生 方 面 的支 出 占到 社 环 公
相 当高 的 比例 , 至 处于 主 导地 位 。 甚 第 三 种观 点 , 民生 财 政 是 建设 财 政 的相 对 物 , 我 即 是 国 一定 阶 段特 有 的财 政 基 本 运 作 方 式 ,民生 财 政 以公共
“ 生 财 政 ” 初 起 源 于 福 利 经 济 学 , 据 边 际 效 用 民 最 根
基 数 论 庇 古 提 出 两 个 基本 的命 题 : 国 民 收入 总 量 愈 大 , “
社 会 经 济 福 利 就 愈 大 : 民 收 入 分 配 愈 是 均 等 化 , 会 经 国 社 济 福利 就 愈 大” 【 。l 】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
财政与民生的心得体会财政,这个看似遥远而抽象的概念,实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民生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从教育到医疗,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社会保障体系,每一个领域都有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保障。
就拿教育来说,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建设学校、聘请教师、提供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没有财政的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许多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去上学的机会,无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医疗也是如此。
当我们生病时,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药,这背后离不开财政的投入。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药品价格,推进医疗改革,让广大民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财政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直观地体现了财政对民生的改善。
宽敞的道路、便捷的交通、明亮的路灯、整洁的公园,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财政资金的投入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比如,新建的高速公路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农村地区的电网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社会保障体系是财政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为劳动者在面临年老、失业、工伤等风险时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生活。
特别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更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依靠。
财政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人员供养金等,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然而,财政与民生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有时会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财政与民生对加强财政管理改善民生的探讨
财政与民生对加强财政管理改善民生的探讨一、改善民生必须树立“民生财政”理念从“吃饭财政”到“建设财政”再到“公共财政”,是财政不断改革,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宗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基本特征是公共性、非盈利性和法制性。
我们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大背景下,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还要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的理念。
“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方面,“民生财政”的基本导向是满足公共消费需求,现阶段的任务无疑是扩大公共消费,以促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
随着政府财力的不断提升,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规模和范围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原来迫于财政压力而导致政府“缺位”的民生领域现在大为改善了。
“民生财政”的使命,即实现基本消费的平等化。
走向“民生财政”,实际上使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实现了统一。
政府在财政上的经济政策自1998年以来实行的是以扩大公共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其效果是扩大了内需,止住了经济增长的滑坡。
现在执行以扩大公共消费为中心的稳健财政政策,其效果不仅是能够扩大内需(消费需求),改善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能推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改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等状况,有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不难看出,“民生财政”具有双向功能,融合了长期以来认为矛盾的东西——效率与公平,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
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该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把促进“民生财政”的建立作为完善“公共财政”的重点和突破,努力促进人民群众基本消费的平等化。
二、改善民生必须努力做大财政“蛋糕”改善民生就要不断提高财政支撑能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财力的增加要靠国家政策扶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发展。
因此,财政部门工作中必须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所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民生财政是我国财政的历史性变革
的 , 使 遇严 重 的灾 情 , 府 也没 有 或 即 政 很 少 有 财 力 物力 来 救 济 百姓 。在 人 类
国营经济建立发展所需 的巨大资金积
累, 因而 当 时财 政 的特 点 是典 型 的 “ 生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 中,以社会保障和
二 是 政 府 财 政 向 “ 姓 ” 政 的 转 百 财
、
建 国 以来 我 国 财政 的“ 两个 重
大 转变 ”
一
是 从 生产 建设 型 财政 向公 共 财
变。 自古以来 ,财政是政府 的收支事 务, 是政府的财务 , 其最基本的职能是 保证政府的运转 , 包括行政 、 安全和必
要 的 公 共设 施 。 在生 产 力 水平 低 下 、 社
有 自主性 , 民没有积极性 。到 7 农 0年
代 末 , 民经 济几 近崩 溃 的边 缘 。 革 国 改
开放 以后 , 国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 逐
步 把 国有 企 业 推 向市 场 ,财政 逐 步 放
下 了 为企 业筹 资 的包 袱 ,生产 建 设 型 “
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模式 的转变 ,是 落 实以人为本和“ 五个统筹” 的要 求。民 生财政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 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也使财政
啊 ! 在好 啦 ! 家 出 台 了农 村 义务 教 现 国 育经 费保 障机 制 改 革 ,学生 们 不 用 交
学杂 费, 而且贫困生还免课本费 、 给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寄宿 生 生 活补 贴 ,彻底 解 决 了学 生 的 后 顾 之 忧 。 市 财政 大 力支 持下 , 校 在 学 的 办 公 经 费 和 办 公 条 件 都 得 到 了 改 善 ,绩效 工 资 让 老 师 的工 资 得 到 了 大 幅度 提高 , 师们 的干 劲 更足 了。 ” 老 地
从“公共财政”走向“民生财政”
系、 逻辑 关 系 彻底 颠 倒 , 源 配 置 的 主 资 体 发 生 了改 变 , 由政 府 第 一 位 、 市场 第 二位 变 为市场 第一 位 、 府第 二位 。在 政
入 , 会 不 断进 步 , 关 个人 禀赋 的 结 社 无 构 性 失业逐 渐增 多 , 发 了极 多的社 会 引
公 共 财 政 改革 导 致 了两 个 颠覆 性
的变 化 : 是 政 府 与市 场 的 关 系 . 是 一 二
政 府 与社会 民众 的关 系 。 在过去 计划 经
许仍 有 很 多 人并 不 一定 理 解 得 很 透 彻
大 家
利, 给利 润 留成 , 就 是让 企 业 的努 力 也
和企 业 的所 得挂 起钩来 。 润 留成可 以 利 用 于 福利 , 以用 来 发奖 金 . 业 可 以 可 企 顺 利地 在 全 国 市场 中流 通 。1 9 9 4年 同
22 0 笠3 1
马克思就是最典 型的不相信 市场 .他 不
这 个 概 念 从 此 不 再 和 意 识 形 态 挂 钩 了 .才 给 我 国发 展 给 出 了一 个 明确 的 定 位 :也就 是 让 市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中发 挥 基 础性 作 用 。这 句话 谁 都 知道 , 问题 是怎 么 真 正 去理 解 市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发挥 基 础 性作 用 。到 现 在 , 这句 话 也 对
是很 大 。 这个 时候 企业 的积 极性 就 出来
都 没有开展市场 经济建设 ,都采取计 划
经 济手段 ,商 品货 币在 日常 经济生 活 中
了。将职 工待 遇 同个 人努 力挂 钩 , 而 从
也 调动 了工 人 的生产 积极 性 。 事实 上 . 一时 期 由于 在 国家层 面 这 还 没能 明确 自身 的发 展 和改 革 目标 , 政 府 职 能 不 明确 造 成 了财 政 职能 也 难 以 确 定 。 到 19 直 9 2年邓小 平南 巡 , 进一 步
民生财政: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二 、 国民生财政 的发 展 我
民生 财 政 以改 进 民生 和 促 进 社 会 福 利 增 长 为 目标 。 年 财 政 近
支 出 中各 项 攸 关 人 民福 祉 的支 出数 额 不 断 增 多 。相 关 的 政 策 也 不 断 出 台 。 如 0 — 7年 中央 财 政 安 排 就 业 补 助 资 金 五 年 累 计 6 6亿 30 6
21 0 0年 l 2月 总 第 2 1 3 期
民生财政 : 国 、 我 财政发展 的必然选择
南通大 学法政与管理 学院地方公共政策研究所 姜 飞
, 一 、 民生财政的提出
一
这 些 并 不 是 市 场 都 能 防 范 和 化 解 的 ,需 要 纳 入 政 府 的 财 政 政 策 目 标 中去 。
长 , 倾 向 于 财 富 生 产 的政 策 视 野 中 , 费 的增 长 容 易 被 忽 略 , 在 消 往 往 当 危 机 出 现 的 时 候 才谈 消 费 。 因 此 多 年 来 的 经 济 发 展形 成 一 个
府 。 管 的 缺 失造 成 大 量 浪 费 和 腐 败 。三是 政府 职 能转 变 不 到 位 。 监 尴 尬 的局 面 : G P数 据 反 映 的 经 济 总 量 增 长 很 快 . 居 民需 求 现 阶段 我 国政 府 的公 共 服 务 职 能 明 显偏 弱 .地 方 政 府 更 热 衷 于 经 以 D 但 不 足 。 济 的增 长 贡 献 更 多 的来 自于 投 资 和净 出 口而 不 是 消 费 , 经 这 济 管理 , 有 追 逐 经 济 增 长 的偏 好 。表 现 为 : 具 重行 政 管 制轻 公 共 服
次不 同, 民生 作 为 一 种 普 世 的基 本价 值 , 2 o 在 0 o年 的联 合 国 《 年 千 宣言》 中形 成 全 球 共 识 。 民生 问 题 也 逐 步 成 为 了诸 多 经 济 类 和 管 理 类 学 科 进 行社 会 需 求 分 析 的 起 点 和 归 宿 并 重 点 研 究 。
顺德公共财政改革与民生财政——顺德公共财政改革实践
国 库 集 中支 付 制 度 社会 保障 制度 预 算 管 理 制 度
财 政管理 制度 改革
图 1 顺德 财政 改革构成 示意 图
属竞争性全资企业进行全面的转制, 对一些已转 府综合改革的基础和改革方向。
制的政府参股控股、 中外合资、 股份合作企业的
国际大企业、 大财团、 大公司前来投资。积极建 主要表现为顺德作为经济发达区域承担必要的 立高标准的工业开发区, 按照工业园的模式进行 财政上划任务和间接横向 转移支付任务。 开发, 实行以外引外、 以台引台、 以港引港的办 ( 完善市( 、 一) 区)镇财政管理体制, 理顺政
法, 做到有长远的发展 目 有精干务实的管理 府间利益分配关系。 标,
聘。四 是设立市长专线电话。市民对行政部门 资关系, 搞好安全生产, 在抓好企业发展的同时, 的意见, 可以通过专线电话直接向 市长反映。政 注重社会效益, 促进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
府规定, 对市民反映的问题, 各有关部门必须指 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上规模、 上水平, 对一些 定专人处理并呈报结果。 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 各地主动参股注资, 增
4 积极发展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 支持创 加投入, 扩大规模; 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之间以资
新型中小企业。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 促进 产为纽带, 以互相参股为主要形式, 实行联合发
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改革后, 企业获得了 展, 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通过发展外 共同 市场主体的地位, 政府转变了职能, 采取积极措 资企业和民营经济,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促 施, 推动经济发展。利用顺德雄厚的工业基础、 进资本的国际化和社会化。
健全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财政制度探讨
在市场经济体 制下 , 场机 制在 配置 资源 中发 挥基 市 础性作用 , 它对 于公共 产 品合理 配置 、 会分 配不 公 、 但 社 宏观经济不稳定 等市 场失灵 领域 无法 有效 发挥 作用 , 也
无 法 从 根 本 上 满 足 社 会 成 员 的基 本 生存 与 发 展 要 求 。 而
公共 性 是 公 共 财 政 的鲜 明 特 征 , 公 共 财 政 的 实 质 , 是
满足公共 需要既是公 共财 政 的出发 点 , 也是 财政 政策 的 立足点 , 这就要 求财政政策 向公共需要 或公共 服务 倾斜 。
而 民 生 问 题 , 是 指 人 民的 生 计 问题 , 般 指 人 民群 众 的 就 一 吃 、 、 、 、 、 、 、 、 等 方 面 。近 几 年 , 穿 住 用 行 生 老 病 死 国家 财
、
民生 问题 应 由公 共为 民 理 财 的 经 济 行 为 , 政 收 入 取 财
之于民 , 财政支 出理 应用之于 民。所 以, 民生 问题应 由公
共财 政提供保障 。
1 公 共 财政 的 公 共 性 特 征 要 求保 障 民 生 问 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其生产 的 目的在于 最大 限度地 满 足 全体人 民 日益增 长的 物质文 化生 活需 要 , 其本 质 是逐 步
消 除 两 极 分 化 、 终 达 到 共 同 富裕 。在 现 阶 段 , 合 理 、 最 要 有 效 地 配 置 有 限 的 资 源 、 补 市 场 失 灵 、 足 人 民需 要 , 弥 满 通 过 财 政 机 制发 挥 作 用 。公 共 财 政 最 重 要 的 职 能 是 合 理 配置 公共 资 源 、 护社 会稳 定 与发 展 、 护社 会公 平 分 维 维
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财政支出与城市化--基于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财政支出与城市化--基于中国286个
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李斌;李拓;朱业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286个城市2002年-2012年的地区公共服务差
异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机理;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对城市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地区公共服务差异是促进人口异地城市化的显著因素;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本地城市化发展;民生财政支出通过作用于公共服务加强或抑制上述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12页(P79-90)
【作者】李斌;李拓;朱业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4
【相关文献】
1.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J], 卢娟;李拓
2.民生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刘德吉
3.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J], 崔忠平;王浩名
4.财政分权、户籍管制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公共服务分类视角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J], 李拓;李斌;余曼
5.城市化、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J], 崔忠平[1];王浩名[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民生财政的若干思考
关于民生财政的若干思考嵇明内容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民生财政的理念,阐释了财政支持民生的主要领域,分析了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发展民生财政的主要措施。
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财政民生支出,近年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重要工作之一。
但由于民生财政提出来的时间较短,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本文拟对民生财政的内涵、主要领域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一)民生的主要含义。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民众的生计、生活。
孙中山先生指出,民生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从西方文献中,民生通常被译为we ll be i ng,与we lf are一词非常接近,在日常用法中通常被直接译为happines s。
这三者实际上都是同一含义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达方式。
港台则常用福祉来表达。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民生即人民之幸福,包括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
具体来说,民生就是人民生计,包括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事项。
从这个角度看,民生本身不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的术语,而是属于社会学范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概括了六个方面内容:(1)发展教育;(2)扩大就业;(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农村经济管理的农村公共财政与民生保障
农村经济管理的农村公共财政与民生保障农村经济管理是确保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农村公共财政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财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出发,探讨其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通过农村公共财政来实现民生保障。
一、农村公共财政的定义和特点农村公共财政是指农村地区政府在财政方面对公共事业和民生事务所进行的资金筹措、分配和使用等活动。
与城市公共财政相比,农村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点:1. 资金来源相对较少。
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弱,税收收入有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等。
2. 资金分配偏向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公共财政一般更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
3.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农村地区的管理和使用机制相对不完善,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一部分资金被浪费和挥霍。
二、农村公共财政的重要作用农村公共财政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公共财政可以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技术改造和农民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水平。
2. 改善农村民生。
农村公共财政可以用于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3. 平衡城乡发展差距。
农村公共财政可以通过调节和平衡城乡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差距,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三、农村公共财政对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农村公共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扶贫开发。
农村公共财政可以通过各种扶贫项目和政策,帮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其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2. 社会保障。
农村公共财政可以用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等,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3. 教育医疗。
农村公共财政可以用于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学校和医院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农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论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
论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论文作者:李文经史澜]【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进入到建设民生财政的新阶段,政府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
本文揭示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是深化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生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公开民主理财、考核政府花钱的绩效和消除官员腐败。
【关键词】民生财政公开绩效消除腐败一、我国民生财政的内涵1、我国民生财政的界定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矛盾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和住房问题被老百姓称为“新三座大山”。
此外,失业问题、养老问题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问题也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财力的进一步增强,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民生财政应运而生。
民生财政是民主财政的生动体现,是公共财政的进一步深化。
民生财政就是国家为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而进行的财政资金及相关资源配置活动。
民生财政意味着财政必需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财政支出的重点更多地向社会薄弱环节倾斜,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优先发展等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养老金补助水平、加大“三农”投入。
总之,民生财政在财政支出结构上表现为政府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大幅度增长,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大。
2、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2.43万亿元、6294亿元、1.95万亿元和3104亿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和1.3倍。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达到1.6万亿元。
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增长迅速(见表1),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支出也不断增长。
新整理公共财政论文范文
公共财政论文范文公共财政改革作为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制度变革的核心和前导,对整体改革的示范和牵动作用极大。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财政论文范文篇1浅谈公共财政与民生摘要: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生;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按现价计算的G D 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20**的210871亿元,人均G D P也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的16084元(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表明我国20**来经济发展的成果显著,举世瞩目。
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凸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上,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而人的发展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
以这一基本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公共财政与民生的关系(一)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民生公共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理应用之于民。
可见,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民,财政与民生息息相关。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财政与国家(或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或政府)的存在。
论民生财政
涉 经 消 平
等化 , 加社 会总 福利 , 高社 会幸 福指数 的财 政 。 增 提 民 生 财 政 以 改 进 民 生 、 高 人 民 福 利 水 平 为 目 提 标 , 不 只 是 保 障基 本 消 费 的财 政 , 是 防范 社会 它 还 差 距 过 大 , 障 社 会 公 平 、 义 的 财 政 。 民生 财 政 关 保 正 注 的 终 极 目 标 是 “ 人 为 本 ” 促 进 每 一 个 社 会 成 员 以 , 全 面 发 展 , 现 社 会 公 平 、 义 。 即 只要 是 始 终 关 注 实 正
公 共 性 是 其 灵 魂 , 足 公 共 需 要 是 其 出 发 点 、 足 满 立 点 。公 共 财 政 提 倡 “ 人 为 本 ” 满 足 社 会 公 共 需 要 , 以 , 维 护 社 会 公 平 和 公 正 , 重 要 任 务 之 一 是 保 障 困 难 其 群 众 的基本生 活需 要 。 民 生 财 政 是 以 服 务 民 生 为 直 接 目的 . 政 府 执 是 政 理 念 从 “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到 “ 民 执 政 ” 财 经 转 为 在 政 上 的 具 体 体 现 . 际 上 就 是 要 明 确 财 政 在 公 共 服 实 务 投 入 的 主 导 作 用 . 出 政 府 为 社 会 公 众 直 接 提 供 突 与 民 生 有 关 的公 共 服 务 职 能 。 民 生 财 政 作 为 我 国公 共 财 政 建 设 过 程 中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议 题 , “ 人 当 以
政 策 目标 、 策 、 制 、 制 和 管 理 之 中 , 就 是 在 决 体 机 那 把 民 生 当 作 一 种 时 尚 标 签 来 到 处 贴 , 谓 民 生 支 出 所 的扩 大 , 会 变 成另一 种政 绩工 程 。 也 二 、 进 民 生 财 政 。 要 加 强 制 度 建 设 推 需 近 年 来 , 关 民 生 方 面 的 支 出 , 成 为 我 国 政 有 已 府预 算安排 的重 点和亮 点 。 0 3 20 2 0 ~ 0 7年 , 国 财 政 全 支 出 累 计 约 1. 7 7万 亿 元 . 上 一 个 5 年 增 长 了 1 1 比 .9 倍 。 同 期 , 于 民 生 方 面 的 支 出 情 况 如 下 : 育 支 出 用 教 累 计 达 24 .3万 亿 元 , 上 一 个 5年 增 长 12 比 .6倍 ; 医 疗卫 生支 出 69 2 4亿 元 . 长 12 增 .7倍 ; 会 保 障 支 出 社 19 万 亿 元 , 增 长 14 .5 I1倍 ; 文 化 体 育 支 出 3 0 亿 14
民生财政:公共财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公共 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 国家提 供公共 产 品或 服
务的 分配活动或分 配关 系 , 是满 足社 会公共 需要 的政 府收 支 模式或财 政运行机 制模 式 , 是和 市场经 济体 制相 适应 的财 政 类型 , 是现代市 场经 济 国家通行 的财 政体 制 和财政 制 度。公 共财政 的基本 特性 是公共 性 , 职能就 是 向社会 提供 公共 产 其 品与公共 服务 , 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 , 财政 收入 的取 得要建立 在 为满足社会公 共需 要而筹 集 资金 的基础 上 ; 财政 支 出的安 排
面协调 可持 续 发展 , 目的 是促 进经 济 社 会 和人 的 全 面发 展 。 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 为了人 民、 发展依 靠人 民、 发展成果 由人 民共享 。学 习实践 科学 发展 观 , 民生为 本 。民生财 政 是
以人为本 的财政 , 着 眼于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财政 。因此 要 在 是
着人 民群众 的生活 水准 , 群众利 益 最直 接 的载体 。它 既体 是 现着人 民群众具 体 的、 际的 、 接的利 益 , 合起来 又关 系 实 直 综 着人 民群众长远 的 、 的、 根本 整体 的利益 。民生 问题 既是个人 及家庭 的生计 问题 , 又直 接影 响乃 至决定 国家 的稳 定 和谐 与 发展进步 。随着人 们对 民生重要 性认 识 的不断 深入 , 民生 问
题 日益受 到重 视 , 关 民生 的制度 安排 已是现 代社 会 制度 体 有 系的核心要 素之一 , 是建设 现代 社会 的根 本要 求 。党 的十七 报告指 出:要加快 推进 以改善 民生 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 ” 同时 “ , 明确提 出了改善 民生的六 大任务 。关 注 民生 、 善民生 、 障 改 保
公共财政的核心是为民理财
题 , 对 于 社 会 安 全 运 行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要 内 容 , 选 择 何 种 类 型 的理 财 思 想 对 一 个 国 家 的 经 济 决 策 和 理 财 行 为 有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影 响 。 在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日益 完 善 、 公 共 财 政 改 革 日益 深 化 的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确 立 和 坚 持 为 民理 财 的 宗 旨 对 于 公 共 财 政 职 能 有 效 发 挥 和 推 动 社 会 经 济 事 业 发 展 具 有重 要 意义 。
买 力也 就 会得 到最 大 限 度 的 解 放 。
这有 利 于扩 大 内 需 、持 续有 效 地拉
会理 好 财 。科 学理 财观 主 要包 括 五
个 方面 的要素 , 一 要生 财 有道 , 即 发 展 经 济 , 大 财 政 蛋 糕 : 要 聚 财 有 做 二 方 , 长 远 、 全 局 , 弃 粗 放 型 增 谋 布 摒
~
G z eq  ̄
C1 a .
( Gj 公共财政
公 共财 政 的核 心 是 为 民理 财
一 薛 霖
公共财 政是 公 共经 济 的 “ 心
机制 障碍 ,充 分 发挥 财 政促 进 经济
社 会 发展 的动 力 机 制 、 导机 制 、 引 调 节 机 制 , “ 济 建 设 型 ” 政 逐 步 使 经 财 转 变 为 “ 生 服 务 型 ” 政 , 人 民 民 财 让 的 钱 更 好 地 为 人 民 谋 利 益 。 建 设 公 共 财 政 , 现 为 民理 财 , 体 现 了 公 实 既 共 财 政 取 之 于 民 、 用 之 于 民 的 本 质 要 求 .又 体 现 了 尊 重 经 济 社 会 运 行
论推动民生财政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
表 1 20 - 2 1 07 0 0年 中 央 财 政 支 出 中 民 生 项 目 支 出 金 额 及 增 长 率
年 度 教育 支 出 育 支 出 比 疗 卫 生 支 教 医 医疗 卫 生 支 出 社 保 和 就 业 保 和 就 业 支 环 保 支 出 环保 支 出 比 社 ( 元 ) 上 年 增 长 出 ( 元 ) 比 上年 增 长 支 出 ( 元 )出 比上 年 增 长 ( 元 ) 上年 增 长 亿 亿 亿 亿
达 到 16万 亿 元 。 .
推 动 民 生财 政 深 入 发 展 是 深 化 我 国 政 治 、 济 和 社 会 改 革 的 必 经
然 选择 , 析 了 目前 我 国 民 生 财 政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点 阐述 分 重
了推 动 民 生财 政 深入 发 展 必须 着公
而不是与民争利 。鉴 于此 , 府在经济建设领域 的投入逐年减 政
少 ,9 2 19 、0 0年 经 济 建 设 支 出 占财 政 支 出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1 9 、9 5 20 4 . %、18%和 3 . %。 实 行 31 4 . 0 5 61 8
20 0 3年至 20 0 7年这五 年 , 国财政用于 教育 、 全 医疗卫 生 、
1 我 国民 生 财政 的界 定 、
进入二十一世纪 , 国社 会转型期的一 系列矛盾 比较集 中 我 地暴露出来 , 医疗1 、 司题 教育问题和住房 问题被老百姓称为 “ 新 三座大 山” 。此外 , 失业问题 、 养老问题 以及收 入分配不公和贫
富 差 距 问 题 也 已经 严 重 制 约 着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稳 定 性 和 可 持
民主 理 财 、 考核 政 府 花 钱 的 绩 效 和 消 除 官 员腐 败 。 【 关键 词 】 民 生 财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公共财政”概念的确立正式表明了财政职能的变化。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行为。
可见,公共财政的主体是政府;公共财政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财政的职责或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公共财政的属性是一种经济行为财政不再是为带来更多收入而支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支出活动,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更加明显。
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二是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三是公众有较高的财政参与度。
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以上特征的为非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
概括来讲,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高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称为“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的两个基本点是;一是从财政支出中划出若干项目界定为民生支出项目,二是这些支出占总财政支出较大比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行为与居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直接
影响个体收入水平、公共福利、消费意愿、理财观念等,民生财政管理水平也必然直接影响公共财政职能发挥的效果。
从公共财政的特征来看,公共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也就是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即满足民生需要的目标和机制;从公共财政的实践来看,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现民众平等的纳税义务和财政分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收入制度设计,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环境等方面,都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用于国防、司法的支出与民众的生存权和财产权亦密切相关。
一、民生领域的界定与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 一) 民生领域的界定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人民的生计问题, 一般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 生、老、病、死等方面。
孙中山先生则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 他所指的人民的生活已不局限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 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为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而采取的谋生之道,还指一个社会为解决“群众的生命”和“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措施和社会经济政策。
[1]如果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看, 民生领域范围较广,既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生产、生活方面, 还可以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将人类需求
划分为五类, 按照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涉及到这五类需求的领域都可以看作民生领域。
因此, 民生领域也是分层次的, 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和安全需求层次的领域可以算作基本的民生领域。
( 二) 公共财政支持原则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 但财政介入的民生领域范围以及支持的程度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
因此,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支持水平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
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原则应是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根据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 主要是满足吃、穿等方面的基本的生存需要; 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 民众对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增加; 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人们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高, 对公平收入分配的愿望也会更强。
二、公共财政与民生的关系
( 一) 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民生
公共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 财政支出理应用之于民。
可见, 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
于“民”, 财政与民生息息相关。
从财政的本质来看, 财政
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 财政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因此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国家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 财政
与民生的关系是国家与民生关系的反映。
国家是否繁荣稳定
或者直接存在下去取决于民生状况, 取决于国家对民生问
题的态度以及政策策略。
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民生问题,导
致民不聊生, 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因此民生
问题事关国家兴衰存亡, 是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
( 二) 检验公共财政的实践标准是民生
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生, 那么就应该把“民生”标
准作为公共财政的实践标准,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
财政策的重点。
公共财政要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断提
升保障的层次、程度和水平。
财政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政府从国民经济这块“蛋糕”中分得的比例增多, 相应地, 公众分得的比例就会减少; 而财政收入可视同公众为购买政府所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 如果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变,财政收入的增
长只是说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提高了, 公众的成本增加了, 负担加重了。
因此, 经济的增长要求公共财政必须相应增加对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通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功能让广大民众都分享到经济改革与建设的劳动成果, 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提高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是公共财政本质的回归,
可见, 民生是检验公共财政的最终标准。
(三)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相辅相成
在世界范围内,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已从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医药、医疗设备、环保、文化等产业,恰好是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文化需求相适应的产业。
因此,投资于社会民生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升级,而且可以推动消费结构变化,带动经济的增长。
通过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在加强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促进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双赢。
但是民生财政并不等于公共财政,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具体表现为:一民生财政是我国的产物,其目的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特殊问题,而公共财政则是一个国际现象,解决的是普遍性的公共服务问题;二民生财政是体制转轨时期的产物而公共财政则存在于市场经济形成和存在
的全过程;三民生财政的职能主要是缓解社会矛盾,而公共财政的职能则除了公平之外,还有效率和稳定;四民生财政着眼的主要是社会不公,而公共财政关注的不仅有社会公平,还有经济效率和宏观经济稳定等基本问题。
提出民生财政就必须依据民生需求的这种阶梯性,决定支出的轻重缓急,越是处于阶梯性底层的民生需求项目,公共支出越应当向之倾斜。
虽然民生财政与公共财政有着些许的差异性,但
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在管理好民生财政的基础上维持整体的公共财政的稳定,从而每一位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因为国家财政带来的美好生活!
总而言之,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政府的需要, 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特别是民生需求。
公共财政要做到“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就必须首先了解民生需求, 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 民生财政与公共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探讨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顾玲《公共财政与民生》邓子基, 韩瑜
《论我国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之关系》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