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讲义学肺系病症 喘证
中医内科学喘证
肺失宣肃 喘证
2.饮食不当 肥甘生冷 嗜酒无度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 肺失宣肃 呼吸困难 喘证
3.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 肝郁气逆 横逆犯肺 肺失宣肃 呼吸困难 喘证
4.久病不已 老欲过度 伤及于肾、肾精亏损 肾不纳气
呼多吸少
喘证
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邪侵袭 风寒风热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饮食不当肥嗜甘酒生无冷度
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释义:
病因、病机、主症呼吸困难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
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 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二、历史沿革
①.喘证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 背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
清稀伴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表现自服银翘解 毒丸及蛇胆川贝液无效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写出诊断、分型、诊断依据、治则、方药
②.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 者无邪元气虚也
③.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④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喘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亦治 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攻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 出
⑤.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
三、病症范围
喘证虽是一个独立的病证但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 病过程中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
中医内科学喘证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第一章 肺病证
第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 脏 2.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和各型论治 3.熟悉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
中医课件-内科学-第04讲 喘 证
细目四 喘证细目四 喘证 一、概念一、概念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1.喘证的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2.喘证的基本病机 喘证的发病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有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喘证的诊断要点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类证鉴别 喘证与气短项目相同点不同点喘证呼吸异常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气短即少气,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但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 四、辨证论治四、辨证论治 (一)喘证的辨证要点 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
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 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
虚喘应辨病变脏腑。
(二)喘证的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
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
(三)喘证的分证论治 1.实喘 风寒壅肺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加减:如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表寒肺热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 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
中医内科学--喘症
喘病
Part01
概述
Part02
Part03
Contents
Part04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诊断与病证诊断
第 1章
概述
概述
定义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 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 危重证候。喘病古代文献也称“鼻息”、“肩息 ”、“上气”、“逆气”、“喘促”等。
为实,在肾为虚”。
3 | 病位: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 治疗原则:实喘治肺,治以祛邪利气 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治以培补 摄纳。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以喘促气逆,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或哮鸣音。 4.实验室检查支持引起呼吸困难,喘促的西医有关疾病的诊断,如肺部感染有血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升高,或x线胸片有肺纹增多或有片状阴影等依据。
适当处理。
12
辨证论治
风寒闭肺证
证候主症: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
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
注
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意 点
治法:散寒宣肺。
方药:麻黄汤
13
辨证论治
痰热遏肺证
证候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
血色,伴胸中烦热,面红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尿
意
点
治法:开郁降气。
方药:五磨饮子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件
.
14
二、病证鉴别
.
15
1.喘证与气短
相同点: 两者同为呼吸异常。
不同点:气短不若喘证呼吸困难之甚。但气短 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
16
2.喘证与哮病
哮病
喘病
相同: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不同: 哮必兼喘 ,
喘未必兼哮 ,
哮指声响言, 喉中哮鸣有声 ,
喘指气息言, 为呼吸气促困难,
是一种反复发作 的独立性疾病 。
若脐下筑筑跳动,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肾失潜纳,加紫石 英、磁石、沉香等镇纳之;喘剧气怯,不能稍动,加人参、 五味子、蛤蚧以益气纳肾。
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以滋 阴纳气。药用生地、天门冬、麦门冬、龟板胶、当归养阴; 五味子、诃子敛肺纳气。
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
补之,阴虚则滋养之。 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
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以还应当注
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
.
21
三、证治分类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 证候 喘+咳+痰+闷+风寒表证 证机概要:风寒犯肺,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外寒内饮证)。若伏饮、痰热、痰浊等内伏,如 复加外感诱发,可见内外合邪的错杂证候。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
7
【病因病机】
3.情志所伤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
气上逆于肺(肺气郁痹证)。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
现代医学治疗喘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免疫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手段对喘证进行诊断,包括肺功能检 查、气道炎症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喘证的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发病率
喘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 中更为常见。
影响因素
喘证的发病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有 关。
针灸治疗喘证具有很好的疗效,常 选用肺俞、风门、定喘等穴位进行 针灸。
中药敷贴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糊,敷贴于特 定的穴位上,以缓解喘证的症状。
西医药治疗
抗炎治疗
喘证常常与炎症有关,因 此西医药治疗常采用抗炎 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 生素等。
平喘药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过 敏药物等平喘药物,以缓 解喘息的症状。
实喘
发病较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 ,痰稠色黄,伴有发热、恶寒、胸痛 等表证。
虚喘
发病较缓,呼吸短促难续,动则喘甚 ,气怯声低,伴有面色苍白、自汗、 少气等虚弱症状。
02
喘证的历史沿革
古代医学对喘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
对喘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描述,如《灵枢·五阅五使》云:“肺病者,喘息鼻张。”
地域分布
喘证的发生在不同地域有 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 条件、空气质量等因素有 关。
03
喘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临床症状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体征
呼吸浅快,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
病史
多有过敏史、支气管炎等病史 。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纹理 增粗、气道阻塞等异常。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
患者女性,55岁。临床表现为气短、
乏力、自汗等。经过补气健脾、益肺
止喘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3
病案三:风寒犯肺型喘证
患者男性,30岁。临床表现为喷嚏、
流清涕、畏寒等。经过祛风散寒、温
病案四:痰湿阻肺型喘证
4
肺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患者女性,45岁。临床表现为胸闷、
咳嗽、痰多等。经过利湿化痰、平喘
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喘证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喘证可分为肺部热结型、肺气虚弱型、风寒犯肺型、痰湿阻肺型、肺肾阴虚 型等。
喘证辨证论治
肺部热结型喘证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痰 黄等,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 平喘化痰。
肺气虚弱型喘证
症状包括气短、乏力、自汗等, 治疗重点是补气健脾、益肺止 喘。
风寒犯肺型喘证
症状包括喷嚏、流清涕、畏寒 等,治疗重点是祛风散寒、温 肺化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保健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如 深呼吸、定期锻炼、避免烟 尘等。
结语
1 中医内科学喘证的重要性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喘证的掌握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相 关疾病。
2 喘证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养和生活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喘证,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 课件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课件将介绍喘证的概述、 辨证论治、病案分析、防治等内容,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 识。
喘证概述
喘证简介
喘证是一种呼吸困难的病证,通常与肺部疾病有关,表现为气喘、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喘证病因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
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则痰火交
阻于肺,痰壅火迫,肺气不降,上逆为喘。
若湿痰转从寒化,可见寒饮伏肺,常因外
邪袭表犯肺,引动伏饮,壅阻气道,发为
喘促。
12
3.情志所伤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 气痹阻,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 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 气逆而喘。《医学入门·喘》所说“惊忧 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 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9
病因病机
10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常因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
毛,内遏肺气,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 气机壅阻,上逆作喘。若表邪未解,内已化热, 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 肺失宣降,亦气逆作喘。或因风热外袭,内犯于 肺,肺气壅实,清肃失司;或热蒸液聚成痰,痰 热壅阻肺气,升降失常,发为喘逆。如《景岳全 书·喘促》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非风 寒则火邪耳。”
热证:痰色黄、粘稠或色白而粘,咳吐 不利,身热面赤,口渴饮冷,便干尿黄, 或颧红唇赤,烦热,或发热,微恶风寒, 汗出,舌质红或干红少苔,苔黄腻或黄 燥,脉细数或滑数。
24
(二)治疗要点: (1)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寒、
热、痰、气之不同,分别采用温宣、 清肃、祛痰、降气等法。 (2)虚喘治肺肾,重点在肾,以培补摄纳 为主,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 阴、固脱等。 (3)虚实夹杂:上实下虚,去邪扶正并举。
11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肥甘,或因嗜酒
伤中,脾运失健,水谷不归正化,反而聚
湿生痰;痰浊上干,壅阻肺气,升降不利,
发为喘促。《仁斋直指方》说:“惟夫邪气
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
于是上气喘促。”即是指痰涎壅盛的喘证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四节 喘证
第四节 喘证
喘证 ——概述
1.概念: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为主症的疾病。
轻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重者——稍动则咳喘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严重者——喘促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四肢冰冷,汗 出如珠,脉浮大无根 喘脱。
西医病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 心源性哮喘等。
喘证 ——证治分类
2.虚喘 (3)正虚喘脱 临床表现: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稍 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悸烦躁,四肢厥冷,面青唇紫,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气失所主。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前方扶阳固脱,后方镇摄肾气。
喘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外邪侵袭 肺失宣降
基本病机
饮食不当 脾生痰浊 情志所伤 肝气犯肺
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喘
肾失摄纳,气无所主
证
劳欲久病 肾精亏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病位在肺、肾,与肝、脾相关, 甚则及心
喘证 ——治则治法
1.实喘——治肺——祛邪利气 2.虚喘——培补摄纳——补肺、健脾、补肾
喘证 ——证治分类
1.实喘 (2)表寒肺热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泄里热;苏 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 辨证加减:若表寒重者,加桂枝;痰热重,痰黄黏稠量多者, 加瓜萎、贝母;痰鸣息涌者,加萃荫子、射干泻肺化痰;津 伤渴甚者,加天花粉、沙参、麦冬、芦根。
喘证 ——证治分类
肺气虚耗 肾虚不纳
喘促短气 吐痰稀薄 声低气怯 自汗畏风 面颧潮红 脉软 弱或细数
喘促日久 呼多吸少 气不得续 脉沉弱或细数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详解.
三、范围
•
风寒袭肺(喘息性支气管炎)
•
痰热壅肺(肺炎)
•
实喘 痰浊阻肺(慢支肺气肿)
•
肺气郁痹(癔病性喘息)
•
喘证
•
肺虚(慢支肺气肿)
•
虚喘
•
肾虚(肺气肿.肺心病)
第5页,共45页。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内 伤两大类。
• 外感: 1.外邪侵袭 • 内伤: 2.饮食不当
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
(兼)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
有汗或无汗,口渴,
(舌脉)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
浮数或滑。
• 2、病机概要:
• 3、治 法: • 4、代 表 方:
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
第22页,共45页。
麻杏石甘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 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甚则累及于心.
• (二)、病性
•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责之于肺、 肾两脏.
• (三)、病机关键
• 实喘在肺,为邪气壅盛,气失宣降;虚喘主要在肾,为精气不 足,肺肾出纳失常.
• (四)、预后
第8页,共45页。
【诊查要点】
• 一、 诊断依据
• 临床特征 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第28页,共45页。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第29页,共45页。
5、方义: 二陈汤:燥湿化痰,治脾
中医内科学喘证
(舌脉)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
• 内伤: 2.饮食不当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配合血常规、检测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痰培养,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等检查。
虚喘主要在肾,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
• 参附针10ml
等病史。
iv.
3.情志所伤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致不能平卧为特征。
或哮鸣音。
炎、肺气肿、肺结核、矽肺等,
• 1.查体:
或为心源性的如心衰。
• 2.胸部x片及CT检查,心电图检查:
• 3.配合血常规、检测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 细胞数,痰培养,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
等检查。
鉴别诊断
• 喘证
• 是指多种急、慢性 疾病中有呼吸困难 的症状。
• 哮证
• 哮指声响言,为 喉中有哮鸣音,是 一种有宿根,反复 发作的一个独立病 证。
桑白皮、紫菀——化痰止咳平喘
是陈指皮多 、种茯• 急苓、健慢脾性化疾痰病中有喘呼吸证困难常的症由状。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
内伤两大类。 气粗声高,
气怯声低,
二陈汤:燥湿化痰,治脾
• 外感: 1.外邪侵袭 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有宿根,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病证。
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
伴有痰鸣咳嗽,
嗽,
脉象
脉数有力,
浮大中空
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 气怯
少有痰鸣咳
脉象微弱或
2. 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
• 外感 : 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 • 内伤 : 病程久,反复发作,无表证。
3. 虚喘应辨病变脏器:
• 肺虚
肾虚
心
气、心阳衰弱
劳作后气短 不已;
肺系 喘证
① 风寒壅肺主症:喘咳胸闷,咯痰清稀色白。
兼症:头身疼痛,恶寒无汗,或伴发热,口不渴。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② 外寒内饮主症:喘急胸闷,咳嗽胁胀,咯痰色白、清稀起泡。
兼症:形寒肢冷,后背恶寒,口淡不渴或渴喜冷饮。
舌脉: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喘咳较重者,加苏子、杏仁、射干;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
伴烦躁面赤或舌红者,加生石膏、改白芍为赤芍。
③ 表寒里热主症:喘急烦闷,恶寒发热,痰稠不爽,口渴。
兼症:头身疼痛,无汗或少汗。
舌脉:舌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较重时,加黄芩、清半夏、瓜蒌皮,即小陷胸汤;痰多者,加葶苈子、射干。
二、痰浊① 痰湿蕴肺主症:喘息咳嗽,咯痰色白,量多质粘,胸中满闷。
兼症: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脉: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二三汤加减:恶心胸闷者,加炒枳壳、旋覆花;痰有转黄之势时,加瓜蒌皮、黄芩。
② 痰热阻肺主症:喘息气涌,胸胁胀痛,痰多黄稠,渴喜冷饮。
兼症:胸中烦热,身热汗出,面红咽干,尿赤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主方:桑白皮汤加减:身热重者加生石膏、黄芩;痰粘者加黛蛤散;喘不能卧者加葶苈子;便干者加瓜蒌皮。
三、气郁肺气郁痹主症:喘息每于情志失调之后发作,起病突然,咽喉如梗,胸胁胀痛。
兼症: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降气平喘。
主方:五磨饮子加减:心悸失眠者加远志、合欢花、百合等;胸胁胀痛加柴胡、郁金、元胡。
虚喘肺气亏虚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微弱,自汗恶风。
兼症:身倦乏力,易于感冒,面色苍白或面红,烦热口干。
舌脉:舌胖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养阴。
主方:补肺汤和生脉散加减:伴咯痰稀薄、口淡不渴者,此为肺中虚寒,加干姜、黄芪、甘草;伴纳差便溏、腹中下坠者,可予补中益气汤。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8
• 一、病因
• (一)外邪侵袭
• 1.风寒 多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 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 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 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 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 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 而喘
• 《景岳全书·喘》:“但经微劳或饥时即见喘促,或于精泄之 后,或于大汗之后,或于大小便之后,或于大病之后,或妇人 月经之后,而喘促愈甚。”《诸病源候论·伤寒喘候》:“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
ppt课件完整
13
• 二、病机
•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
• 1、肺为气之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 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 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 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 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 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肺虚 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脾经 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关。
• 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
•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 降不利所致。
•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 肾出纳失常,且尤以肾虚为主。
• 《医学心悟·喘》:“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 喘,未有不由于肾者。”
• 3、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多为慢性喘咳, 肺肾虚弱,复感外邪,引起之急性发作,因外邪、痰 浊等壅阻肺气,而致出现“上盛”之证;因肾不纳气, 同时并见“下虚”之侯。病情重笃者则见喘脱危候。
中医内科学喘证
喘证分类及临床表现
喘证分类
喘证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包括风寒壅肺、风热犯肺 、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等证型;虚喘包括肺气虚、肾气虚、 心阳虚等证型。
临床表现
喘证的临床表现包括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可伴 有发热、汗出、痰多、口渴、小便黄等症状。实喘的喘息声 高息粗,呼吸有力,舌质红,苔黄腻;虚喘的喘息声低息微 ,呼吸浅促,舌质淡,苔白滑。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针灸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01
禁忌症
02
03
04
对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皮肤感染、溃疡等疾 病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喘证临床疗效评价
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 食物;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预防喘证复发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吸烟、吸 入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避免过
05
中医内科学喘证预防与调 护
预防喘证发生的方法和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 理,提高身体免疫力,预 防感冒等诱发喘证的因素。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 烟雾等,以减少诱发喘证 的风险。
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感冒、咳嗽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 情加重,引发喘证。
调护喘证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调理
厚朴麻黄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有轻重之别,可见于某些急慢 性疾病病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论治的中心。有 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予以论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喘证
精品
【概说】
• 一、概念:
•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喘剧不解,每可由喘至 脱。
• 《说文·心部》:“喘,疾息也。”疾,快速之意:息,一 呼一吸称息。疾息,指呼吸急促。又说:“息,喘也。”
• 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 临床上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 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 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均可按照本 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 喘证的成因虽然很多,但概要而言,不外外感 与内伤两方面,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 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有邪者为实,因 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 气,肾不纳气所致。
• (四)劳欲久病
• 1、久病 慢性咳嗽、哮证、肺胀、肺痨等肺系病证,久病肺 虚,气阴不足,气失所主,而致短气喘促。后期,气阴不能下 荫,则由肺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而喘促不已。《证治准 绳·喘》:“肺虚则少气而喘”。
•
(二)《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并列
证治。
• 《金匮》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专篇。
“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
其中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证和“咳而上
气”的肺胀。
主要分虚实两大证候,并列方进行治疗。
根据病证不同列有辛温祛寒化饮的射干麻黄
汤,祛邪蠲饮、寒温并用的越婢汤、小青龙
加石膏汤,豁痰祛浊的皂荚丸等方药。
• 2.风热 风热邪犯于肺,肺气壅实,肺失宣肃; 或邪热内盛,蒸液为痰,痰热蕴肺,清肃失司, 肺气上逆,发为喘促。
• 《景岳全书·喘促》篇说:“实喘之证,以邪 实在肺胃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风热犯肺→肺气壅实→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 而喘
• (二)饮食不当
•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壅阻肺气,升降不利,气逆而喘。湿痰郁 久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痰火交阻,肺失清 肃,则肺气上逆为喘。若复受外感诱发,则可见痰浊 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情况。
• 《仁斋直指方·咳嗽方论》:“惟夫邪气伏藏,痰涎 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息。”即指 痰浊壅盛的喘证而言。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痰壅肺气,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痰郁化热→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
• 二、沿革
• (一)、内经对喘证症状、病因、病位论述甚 详
• 《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 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 《素问·大奇论篇》:“肺之壅,喘而两胁 满。”喘息、鼻张、肩息均是指喘证发作时轻 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喘息为轻,鼻张、 肩息则重,并提示了病变主脏在肺。
• 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与正虚的 不同。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 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灵枢·本 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均 指外感致喘,属于邪实之证。《素问·玉机真脏论》 说:“秋脉……不及则令人喘。”《素问·举痛论》 又说:“劳则喘息汗出。”此指内伤致喘,属于正虚。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 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 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提 示喘证虽然以肺为主,但可涉及肾、心、肝、脾等脏。 (《三因方·喘》概括地说:“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 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 为主。”)
• 《景岳全书·喘促》篇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 “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喘证的辨证纲领。 《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 由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三、讨论范围
• 由于喘证涉及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因此,它 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 脏腑病变影响于肺致喘。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 还需审证求因,结合辩病,与有关病篇互参, 以便进一步按照各个病的特点考虑处理,并掌 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 (三)情志不调
• 1、情怀不遂,悲忧伤肺→肺气痹阻,气机不 利。
• 2、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上 逆于肺,升多降少,肺失肃降→气逆作喘。
• 3、惊恐伤及心肾,气机逆乱,喘出于肺。 《素问·经脉别论》篇:“有所惊恐,喘出于 肺。”
• 《医学入门·喘》:“惊忧气郁,惕惕闷闷, 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的论点,辨证则 以虚实为纲
• 认识到七情、饱食、久病、劳累等皆可成为内伤 致喘之因。如《丹溪心法·喘病》说:“六淫七情之 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扬 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症因脉治·喘》:“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 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尅削,元 气大伤。”“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 伤损脏腑而喘作矣。”
请注意听讲啦!
• 一、病因
• (一)外邪侵袭
• 1.风寒 多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 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 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 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 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 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 而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