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常用支架的特点及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覆膜支架弹簧圈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病例分享】覆膜支架弹簧圈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病史简介患者男,42岁,以“复视力3个月”为主诉入院,17年前行脑垂体瘤切除术,14年前再次突发瘤卒中行垂体瘤2次切除,发现高血压3年余,最高血压170/100mmhg。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合并远端小动脉瘤,大动脉瘤最大径为28.14mm载瘤动脉远端正常直径2.65mm,近端正常直径3.39mm,瘤颈口近端重度狭窄处1.37mm(考虑器质性狭窄or巨大动脉瘤牵拉)小动脉瘤直径2.2*1.89mm压颈造影显示前交通开放不良术前科内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覆膜支架+少量圈(解剖条件欠佳,有一定挑战)•双密网支架+尽量多的圈(动脉瘤巨大,密网支架释放后瘤腔内压力升高破裂出血风险较高)•复合手术(球囊阻断,暴露瘤颈夹闭或搭桥)手术步骤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最终选择覆膜支架+弹簧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1严格抗血小板药物2足够的近端支撑确保覆膜支架成功到位3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3.5*16)尽量减少对眼动脉覆盖同时适应动脉瘤瘤颈弯度)。
7F长鞘支撑下,Echlon14导管配合0.014微导丝成功超选至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上行5FNavein导管至动脉瘤瘤颈口近端,后无法上行越过瘤颈口,后经5FNavein导管上行0.014trasend微导丝至大脑中动脉远端,在双导丝加单导管导引下Navein导管上行仍然困难。
再次将0.014trasend微导丝调至左侧大脑前动脉远端,顺利上行中间支撑导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部撤出0.014trasend微导丝,将Navein导管上行至大脑中动脉远端,后将其中一根Echlon14导管撤出,经指引导管成功引入到动脉瘤瘤腔内,并输送覆膜支架至大脑中动脉回撤Navein导管,将覆膜支架回撤至瘤颈口,后将栓塞导管连接外接测压套件,测瘤腔内平均压力为62mmhg精准定位后以5atm压力释放3.5*16覆膜支架,测瘤腔平均压力为75mmhg按照手术预案,对巨大动脉瘤行疏松填塞造影显示覆膜支架远端内瘘,再次以5atm对覆膜支架远端近端行球囊扩张最终造影显示,动脉末期瘤腔可见极少量内瘘,瘤颈口狭窄纠正术后患者苏醒顺利,安返病房,未诉特殊不适,查视野内上象限缺损1周后患者视力较术后稍有恢复,视野缺损明显减少,复查造影:动脉瘤未显影内瘘消失,眼动脉保留,瘤颈口狭窄纠正体会本例启示我们床突上下段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尤其窄颈合并瘤颈口喷射征的,除了双密网支架加弹簧圈的处理方案,如果局部解剖条件适合,覆膜支架加少量圈可做首选。
支架辅助弹簧圈结合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病例报告
支架辅助弹簧圈结合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病例报告李庆民;李亚娟【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Objective:To evaluate efficacy,safety,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combining stent and coils for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aneurysm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25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large or giant artery aneurysms treated with combined stent and coil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all 25 patients treated with auxiliary spring coil stent combined with double micro catheter tamponade for large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 and the situations were reviewed. Results:The 25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ployed. Complete embolization was achieved in 22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found no aneurysm bleeding again,thromboembolism symptoms and stent stenosis after one year. Conclusion:The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intracranial wide necked aneurysms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of large re-currence is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of local and dense packing aneurysm cavity and the aneurysm neck. This technology can make up the previous stent 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of aneurysm of artery tumor residual outflow tract defects in dead cavity,and can be tamponade aneurysm more compact. In a word,this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arge orgiant aneurysm recurrence.%目的:报道支架辅助弹簧圈结合双微导管技术治疗25个颅内宽颈大型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行性。
应用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应用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介绍和分析了应用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62 例(68 个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患者动脉瘤栓塞面积均可达到50%以上,其中完全栓塞率可达26.47%;术后并发症率12.90%,复发率3.22%。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可获得较满意治疗结果,临床应注意细致操作,熟练技法,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 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劲动脉瘤,临床研究颅骨宽颈动脉瘤在神经外科临床患者中比较常见,动脉瘤可堵塞脑血管,进而阻碍正常血供而引发脑梗死,甚至出现瘤体破裂而引发脑内大出血,致死率较高[1]。
因而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经确诊,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
目前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主要方法[2],本研究介绍和分析了应用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2 例均为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男性22 例,女性40 例;年龄最低38 岁,最高76 岁,平均(53.8±7.2)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11 例入院时神志不清,5 例存在神志障碍,3 例出现轻度偏瘫。
根据Hunt Hess 进行病情分级:I 级5 例,II 级36 例,III 级 15 例,IV级6 例。
1.2 影像学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确诊为宽颈动脉瘤。
共检出动脉瘤68 个,4 例患者为多发,其中2 例患者发现3 个动脉瘤,2 例患者发现2 个动脉瘤。
瘤体部位:后交通动脉瘤26 例,脉络膜前动脉瘤4 例,眼动脉瘤10 例,椎-基底动脉瘤18 例,大脑前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4 例。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瘤体栓塞成功率(90.00% VS 82.50%)及转归率(85.00% VS 7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同开颅夹闭手术均可有效预防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但介入治疗可对多种复杂形态瘤体进行处理,且其栓塞效果更为显著,在患者预后改善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开颅夹闭;疗效分析颅内动脉瘤多见于颅内动脉管壁上,是一种常见瘤状突出。
临床研究指出,颅内动脉瘤同蛛网膜下腔出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易导致患者出现颅骨增生、精神障碍、头痛等临床症状。
随着近年来医疗机械的不断进步,有报道指出,采用以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技术为主的介入治疗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预后,较开颅手术效果更为显著[1]。
本次研究为探讨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此类患者8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得到确诊,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
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60.7±5.9)岁;平均动脉瘤大小9.5 mm×8.2 mm;Hunt-Hess分级显示,其中包括Ⅰ级18例,Ⅱ级19例,Ⅲ级3例。
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庞 志宏 , 王新 亮 , 王 文犀 ( 解放军第 2 5 2医院神经外科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0 )
[ 关键词 ]支架 ; 宽颈动脉瘤 ; 介入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4 1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2 - 5 0 4 2 ( 2 0 1 4 ) 0 3 - 0 3 0 7 02 -
对经严格选择 的肝外伤进行 非手 术治疗 , 可大大减轻 患者 痛苦和经济负担 , 避免患 者受 到手术 创伤 的二次 打击 , 在 临床 上有着积极 的意义 … 。因此 笔者认 为经 皮腹腔 穿刺 引流治疗
肝外伤胆漏优点在于创 伤小 、 方 便且 价格便宜 , 不需要 高技术 条件 及设 备 , 可在床旁超声 引导下多 次 、 多处 穿刺引流 , 避免腹 膜炎 、 感染 中毒症状 的 出现 , 缩 短治 疗时 间 、 降 低治疗 费用 , 因
e f f e c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 J ] . S u r g e r y , 2 0 0 5, 1 3 8 ( 4) : 6 0 6—6 1 0 .
取多处 、 分次 穿刺放置引 流管 直 至闭管 , 同时为 了使 胆漏减 少 还需要安置鼻胆管 引流减 压 , 治疗效果 较显 著。因此发病 时间
长并不是绝对 的禁 忌证 , 只要 漏胆 在腹 腔有包 裹 , 无较 重感 染 中毒 症状 , 对 腹腔内胆汁包裹性积液或肝 内“ 胆脂瘤” 可行 经皮
[ 4 ]尚现章. 肝脏外伤诊治进展 [ J ] . 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 , 2 0 1 0 , 3 0 ( 8 ) :
7 0 4—7 0 6 .
[ 1 ] 张
[ 参 考文 献 ]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LVIS(Low-profile Visualized Intraluminal Support)支架是一种适用于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新型支架。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实践中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体会。
LVIS支架具有较低的横截面积,较小的导管针径和较长的缠绕长度,适应于各种血管形态。
在手术操作时,LVIS支架通过导丝引导到动脉瘤腔内,再经过支架展开部位,使支架与动脉瘤壁贴合,阻断了动脉瘤与血流的联系。
在临床使用中,LVIS支架能够提供较好的张力和牵拉力,减少了手术操作的难度。
LVIS支架具有较好的压力扩散能力和良好的紧贴性,可避免支架与血管壁的错位,降低了再出血的风险。
在植入支架的过程中,支架能够保持较好的形态,不易移位或变形,使动脉瘤得到有效的封闭和阻断。
LVIS支架还能够提供较好的对比剂透视效果,使手术者更加清晰地观察支架和动脉瘤的位置,减少操作的难度。
LVIS支架植入后可以阻止动脉瘤内血栓的形成,减轻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从而降低了再出血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后的预后。
与传统的线圈栓塞术相比,LVIS支架能够更有效地排空动脉瘤内的血栓,减少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LVIS支架可以更好地维持动脉瘤的形态和血管的正常通畅,降低了手术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LVIS支架在植入后可与动脉瘤壁相连,避免了支架与血管壁的摩擦损伤。
在手术操作中,使用LVIS支架可以减少与血管壁的直接接触,降低了血管损伤的风险。
LVIS支架的高软性和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血管的变形,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的血管损伤。
评估动脉瘤支架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评估动脉瘤支架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动脉瘤是一种神经血管疾病,指的是血管壁薄弱部分呈球形膨胀。
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动脉瘤支架技术的发展为脑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评估动脉瘤支架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动脉瘤支架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内镜技术将支架导入动脉瘤,迅速展开,形成支撑,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
它主要由金属网状支架组成,具有高强度、柔韧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
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动脉瘤支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低风险等优势,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治疗方式。
首先,动脉瘤支架的应用范围很广。
无论是颅内动脉瘤还是颅外动脉瘤,只要瘤体形态适合,就可以采用支架治疗。
支架可以用于各种形状的动脉瘤,包括囊状、梭形、撞击状等。
这使得更多的患者有机会选择这种创新的治疗方式。
其次,动脉瘤支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支架的材料选用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可以有效地降低植入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此外,支架的造影效果好,支架放置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
动脉瘤支架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通过支架的放置,可以迅速防止动脉瘤破裂,阻止血液流入瘤体,减少了瘤体的破坏。
此外,支架可以减轻动脉壁的压力,避免瘤体进一步扩大,并促进瘤体逐渐萎缩。
研究表明,支架治疗后的动脉瘤再破裂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也大幅提高。
然而,动脉瘤支架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支架脱落、支架远端栓塞等并发症。
尤其是对于较大的动脉瘤来说,支架的放置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此外,支架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脑动脉瘤,个别病例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等。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脉瘤支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支架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可溶性支架的应用可以避免长期留置支架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风险。
此外,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可以通过释放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介入治疗中,Enterprise支架的应用更是对治疗效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结合我医生多年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实践体会,谈谈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Enterprise支架。
Enterprise支架是一种特殊的支架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在血管内部支撑、固定和加固血管壁,以解决血管狭窄、瘤体残留等问题。
它由金属丝网状结构构成,材料为尼龙或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塑性。
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Enterprise支架主要用于支撑和加固动脉瘤周围的血管壁,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和出血。
在实际应用中,Enterprise支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弹性,能够在血管内部自如展开并与血管壁紧密贴合,有效支撑和加固血管壁,提高治疗效果。
第二,它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易引起血管壁炎症和反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于其金属丝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和出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我们医院的临床实践中,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在介入治疗中,由于动脉瘤本身的位置和形态较为复杂,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
而Enterprise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的成功率,减少了手术风险,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它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在术后康复阶段,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床旁护理和康复治疗,而有了Enterprise支架的支持,患者的康复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Enterprise支架的应用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患者需要进行颅内开颅手术,术后留下明显的瘢痕和后遗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体会LVIS支架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支架,它可以用于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
在临床实践中,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临床案例和临床体会,对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进行分析和总结。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是显著的。
有一例患者,男,56岁,因头痛、头晕3个月入院。
头颅CT和MRI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破裂性微小动脉瘤。
经介入血管造影(DSA)确诊,选择了LVIS支架辅助栓塞手术。
手术过程中,LVIS支架能够准确放置在病变血管部位,成功完成栓塞手术。
术后患者症状缓解,颅内动脉瘤显著缩小。
随访3个月后,头痛、头晕等症状完全消失,颈内动脉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形态已不复见。
这一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展示了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一定优势。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LVIS支架辅助栓塞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同时需要配合精准的影像学检查,才能确保支架的准确放置和良好的效果。
LVIS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支架移位、损坏等情况,需要医务人员随时关注和处理。
LVIS支架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地积累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升手术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医疗保障。
希望LVIS支架在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过程中,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可能。
支架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分析
支架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4-26T11:52:45.89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作者:钟剑烽[导读] 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最大程度保障预后。
钟剑烽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外科 650000【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探讨。
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34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经载瘤动脉置入支架,跨动脉瘤颈予以放置。
结果:完成栓塞后即实施血管造影检查,支架联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技术救治26例,其中闭塞>90%2例,完全闭塞24例;单纯应用支架治疗8例,仍存在动脉瘤,但血流在瘤内滞缓明显。
术中支架无明显移位,载瘤动脉与其他毗邻动脉通畅,无血栓栓塞、出血并发症,术后1周出院。
随访3-6个月,实施DSA复查,应用支架加GDC技术者,未见动脉瘤显影25例,动脉瘤复发1例;4例单纯应用支架者,动脉瘤均消失。
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最大程度保障预后。
【关键词】支架;血管内;颅内动脉瘤【中图分类号】S6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72-01颅内动脉瘤为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有较高破裂出血风险,极易引起伤残和死亡。
以往多通过外科手术实施夹闭处理,但对于梭形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手术较棘手,且创伤大[1]。
血管内支架由Higashida等在1997年首次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具风险小、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渐广泛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取得理想成就[2]。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一、理论基础1、Enterprise支架的原理Enterprise支架是一种金属支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材料。
它可以被植入到颅内动脉瘤的位置,起到支撑和阻塞血流的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出血风险。
其原理是通过将支架置入动脉瘤的颈部,阻断动脉瘤与脑血管的直接联系,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治疗手段,Enterprise支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它可以精准的定位在动脉瘤的颈部,起到有效的阻塞作用,减少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支架的材料和结构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由于支架可以被植入到血管内,因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康复压力。
二、实践体会个人在临床实践中,多次使用Enterprise支架进行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想。
1、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在使用Enterprise支架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
需要进行颅内血管的影像学检查,从而了解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规划中,需要考虑到支架的选择、植入位置和角度等因素,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2、手术操作和支架植入在手术操作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和血管结构,避免因手术操作而引起的二次伤害。
植入支架时,需要根据术前评估的结果,精确的定位支架的位置和角度,保证其能够完全覆盖动脉瘤的颈部,避免血流再次注入动脉瘤,造成治疗失败。
3、术后治疗和随访观察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感染、出血、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在术后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或者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术后的随访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三、总结与展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个人将继续关注和研究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不断完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密网支架,动脉瘤介入治疗新利器!
密网支架,动脉瘤介入治疗新利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一、密网支架是如何治愈动脉瘤的?其优势如何?密网支架又被称为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
通常动脉瘤是血管壁形成的囊状突起,血流导向装置或者密网支架,是在血管内、载瘤动脉上跨过动脉瘤释放支架,重建血管。
密网支架,脱胎于普通支架,但却又是材料上的一次革新,正在改变动脉瘤的治疗历史。
由于这个支架的网眼非常小,导丝非常细,会干扰并减少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流出现阻滞,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表现为“血流导向”作用。
它通过血流动力学机制起作用,与既往的弹簧圈栓塞完全不同,通过机械填塞促使其完全闭塞。
另一方面,它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促进内皮化修复。
血流导向装置产品介绍看完整版00:0000:0000:24广告详情 >免费去广告试看结束,观看完整版请打开APP下载搜狐视频APP3倍流畅不卡顿广告少还不用等缓冲立即安装该视频已加密提交5秒后自动播放精彩内容5秒后自动播放精彩内容这样总体上较弹簧圈栓塞操作更简便,手术风险降低,更安全。
尤其适合比较复杂、难治性动脉瘤,用常规栓塞方式困难的病例。
展开剩余90%二、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放密网支架?密网支架是为复杂、难治性动脉瘤而生的,因此早期的适应证也主要限定于:难治性夹层、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表现为颈内动脉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闭塞率较高,相比于其他方法更有优势。
不过随着其广泛应用,发现它较以前的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更安全有效,因此其适应症逐步拓宽,在破裂动脉瘤、小型及中型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Willis环远端动脉瘤、儿童患者等领域开始应用。
共识推荐:(1)对于颈内动脉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FD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各项临床试验的证实。
(2)对于颈内动脉宽颈、多发的、小型及中型动脉瘤(<10mm),FD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后复发的,或者位置邻近的多发串联动脉瘤,FD治疗可作为优选方案。
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六:左锁骨下+左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孙某 男 69岁 入院时间:2016-04-04
主诉:头昏头闷1年余。
既往史: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 冠脉支架植入术史;
查体:P 67bpm, 右上肢:BP 138/75mmHg,左上肢:BP 121/67mmHg,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辅检: 脑血管DSA示: 1.右颈内动脉开口偏心性狭窄70%。 2.右椎动脉纤细末端闭塞。 3.左椎动脉粗开口钙化并狭窄80%。 4.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钙化斑并狭窄70%波及左椎动脉开口。 5.左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狭窄50%。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例分享
The case of cerebrovascular intervention sharing
东风总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刘建光
2016.06.18
病例一: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
刘某 男 60岁 入院时间:2016-03-28
主诉:发现脑血管狭窄半年后复查。
既往史:有脑梗塞病史;2015.10.15脑血管DSA示: 1.左大脑后动脉P1段血栓形成。 2.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约75%。 3.左颈内动脉近端狭窄约70%。 查体:P 88bpm,右上肢:BP 124/78mmHg,左上肢:BP 88/52mmHg,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辅检: 头部CTA示:左侧大脑后动脉轻度中度狭窄。 颈部CTA示:1.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几乎闭塞。 2.左侧颈总动脉斑块处管腔狭窄面积约50%。 复查脑血管DSA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90%,左椎动脉盗血。 术后:右上肢:BP 125/73mmHg,左上肢:BP 121/77mmHg。
病例三:左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
沈某
男
70岁
颅内宽颈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 赵海涛,陈伟,孙涛,等.2003 年至 2012 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成人距骨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 杂志,2014,16(12):1089-1093. [2] P RAMSEY,W HAMILTON.Changes in tibiotalar area of contact caused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微弹 簧圈栓塞 疗效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4.024
颅内宽颈动脉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与先天性 因素、感染、动脉硬化、创伤等相关,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 表现为呕吐、剧烈头痛、视力减弱等。颅内内宽颈动脉瘤若未及 时治疗,动脉瘤破裂后会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对颅内 宽颈动脉瘤主要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具有微创、显效、安全、 复发率低等特点[1];但若单纯使用这一手段治疗,弹簧圈难以在 瘤腔内停留,使得栓塞瘤腔、瘤颈无法达到完全程度。有学者在
临床与实践
(P>0.05),提示早期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 功能恢复效果无明显差别。早期手术避免清创术后的二次手 术,早期复位、固定可以避免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 害,早期闭合伤口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痛 苦[4,5]。择期手术是在水肿吸收后再行手术,延长了患者住院时 间,而且由于骨折周围瘢痕形成及软组织挛缩,使得骨折的复位 手术难度增加[6]。
by lateral talar shift [J].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1976,58(3): 356-357. [3] 陈永军,贾宏岭,冯浩.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早期活动治疗踝关节骨 折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704-706. [4] LARA A KIMMEL,ELTON R EDWARDS,SUSAN M LIEW,et al.Rest easy Is bed rest really necessary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an ankle fracture [J].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2012,43(6): 766-771. [5] BIGSBY EWAN,COWIE SIMON,RORY G MIDDLETON,et al. Complications after revision surgery of malreduced anklefractures [J]. Journal of Foot & Ankle Surger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 Ankle Surgeons,2014,53(4):426-428. [6] 张子安,吴新宇,王满宜.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 术的结果对比[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5):791-795.
大脑中动脉急诊取栓并支架成形术病例分享
3h50min 4h13min 4h20min 4h50min
再通 6h10min
发病10d 转康复
发病3m
• 讨论:
动脉取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近段狭窄, 远端大量栓子的情况,如果近端狭窄不解除, 远端栓子很难取出。尽管配合导管抽吸可能 有效,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 1.狭窄与取栓顺序? 2.残余狭窄同期处理? 3.抗血小板药物使用?
谢谢!
M1段 残留 狭窄
狭窄远端大量 血栓
• 第二次取栓,支架远端放于LMCA上干,SIWM技术:Navien抽吸+ Solitaire支架取栓
• 第二次取栓,LMCA分叉近段残余重度狭窄;分叉远端栓子完全取出。
• 观察5分钟后,造影显示原狭窄处闭塞,微导丝再次送入,并放置2.5×8mmApollo支架
3h50min 4h13min 4h20min 4h50min
再通 6h10min
• 术后6hCT此时患者右侧肌力概测1-2级,替罗非班持续泵入
16
• 术后24hCT右侧肢体肌力2级,不完全运动失语,叠加双抗4h后,停替罗非班。
发病
rt-PA
多模头CT 股动脉穿刺
3h50min 4h13min 4h20min 4h50min
肢肌力4分)
发病 3h50min
• 基线头CT(发病3h55min),发病4小时13分给予标准剂量(rt-PA0.9mg/kg)静脉溶栓
发病 3h50min
rt-PA 4h13min
• 多模CT(发病4h20min) • CTA显示:LMCA闭塞 • 灌注区CBF/CBV错配 • 符合取栓指征
发病
• 8F导引导管+5F/125cmNavien+Rebar-18+Avigo微导丝 • 微导管送至病变远端,手推造影剂,LMCA上干远端显影好,下干见多发血栓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患者基本情况 • 性别 女性 • 年龄 84岁 • 现病史 患者在家洗脚后,由坐位变为站位后突发剧烈头痛,
为全头胀痛,伴恶心,呕吐2次。 • 既往病史 冠心病 10年,糖尿病 2年,左下肢支架植入术术
后1年。 • 血压 172/74mmHg • 血糖 12.2mmol/L • 心电图 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正常心电图 • 临床症状 轻到中度的头痛,无神经功能缺失 • Hunt-Hess分级 II级
1.微导管到位近端动脉瘤
2.部分释放Target 3mm×6cm
3.支架植入 Enterprise 4.5mm × 22mm 覆盖 近端动脉瘤开口。
4.应用GDC 2mm× 6cm栓塞,发生了微导管头端的移位,调整微导 管头端至远端动脉瘤,栓塞远端动脉瘤,继续应用Target 2mm × 4cm栓塞至满意 。
1. 血流导向作用 改变载瘤动脉血管走行及血管成角 改变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
2. 支架的网格可以为胶原纤维提供依附点,刺激内 皮细胞生长
Neuroform Enterprise Solitaire AB
贴壁性: 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支撑力:Enterprise>Solitaire>Neuroform 血管壁覆盖 :Neuroform>Enterprise>Solitaire 网孔大小:Solitaire>Neuroform>Enterprise 输送平滑度(柔软性):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50%径向力:Solitaire>Enterprise>Neuroform 压缩15%径向力:Neuroform>Solitaire>Enterprise
术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前CTA示:左侧两个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治疗经过
治疗计划:
1.患者后交通段见2个动脉瘤,均为宽颈。
2.该患者为串联动脉瘤,术前评估决定行支架辅助 栓塞,术前考虑近心端为责任病灶,计划先处理责任 病灶。
术前准备:
给予阿司匹林 300mg及氯吡格雷300mg
操位置在动脉瘤颈部时,可选用相对柔软的Target圈,防止 微导管头端移位。
疑问点总结:
支架释放后仍然发生了微导管头端的移位,初步分析可能与GDC弹 簧圈相对硬度较大,微导管体内自恢复及微导管头端位置不良有关。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5.调整微导管头端至近端动脉瘤 ,换用Target 2mm × 4cm栓塞近端 动脉瘤
6. 用Target 2mm × 4cm栓塞动脉瘤至满意。
术后造影:两个动脉瘤均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
使用器械列表: Target 360 Ultra 3mm×6cm Target 360 Ulrtra 2mm× 4cm GDC Ultrasoft 2mm× 6cm Enterprise 4.5mm × 22mm Synchro神经导丝 SL10微导管
× 2个
术后处理及转归
患者情况:患者术后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正圆,d=3mm, 光反应灵敏,四肢肢体肌力V级。双侧babinski sign(-)
术后处理:1.给予三H疗法。
2.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12h。
3.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
总结
病例处理的核心点:
术中微导管塑性为 “J”形,角度较大,利用血管的支撑力实现微 导管到位。
特点
开环/ 回收 闭环
顺应性 贴壁性 支撑力 血管壁覆 网孔大小 盖面积
Neuroform 开环 不能回收
Enterprise 闭环
释放< 70%可以
回收
Solitaire
闭环 完全可以 回收
Solitaire比Enterprise更有效的防止弹簧圈的逸出。 Solitaire比Enterprise在操作上更加的柔顺,但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多一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李阳 2018年7月7日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重要的治疗 手段。
近年来,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应用和研究。
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栓塞材料的改
进以及操作者手术的熟练程度的提高,目前对于一 些复杂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随着影像学及基础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 颅内动脉瘤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颅内血管壁的 病变,治疗上也应该以载瘤动脉重建为主。 所以,目前的治疗越来越注重载瘤动脉的重建。 在载瘤动脉的重建方面,颅内支架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