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位: 西和县洛峪镇洛峪中心小学姓名:周月秀

[摘要]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我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探索当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应把握的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 青少年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原则对策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对工具、知识和制度的有利变革。当今之世,求强之国没有不争创新的。创新在人类竞争中的决定作用令其至高无上。

创新能力是指批判和整合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新思想、新理论、新发明等独创或个人首创的能力。如发现新现象,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创造新作品等。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二、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状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和国外其他国家的差距较大。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思想“积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讲究“人道合一”,孔夫子更强调“述而不作”。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之称。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思想“积淀”。再者,我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于是,服从听话就成了他们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缺乏一种创造的内在动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2.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校全力“教高分”,学生一心“学高分”,家长一意“要高分”。这种教育模式忽视甚至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虽然这种教育模式曾创造过无数的成功和辉煌,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一是评价体系是静态的应试指标。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考核采取规范性评价方式,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考核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教师和学生,从而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二是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一字不拉地速记,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职责就是“受道、受业、记疑”。这种方式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三是学习方式是以记忆为主。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不是理解创新的掌握意义而是机械的记忆其格式,被迫读死书,死读书,复制有余,创新不够。四是学习主体不明确,教师一味的维护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力,做到了一丝不苟,孜孜不倦,但学生精神倦怠,提不起学习兴趣,整节课都是被动接受式,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这就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同时,青少年活动基本上被锁定在校园,没有涉足真实的社会,学习和实践从根本上脱节。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既缺乏创造性的培养,又缺乏一种与人合作的精神。

3.鼓励青少年创新的物质条件不完善。

据报载,美国目前12岁以上的少儿都会操作电脑,上互联网络,教学也采用网络教育。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尚处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主要是采用黑板教科书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在教室里由老师传授,这样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些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观因素

1.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许多学生进入学校后给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考上一个好的高级中学或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完全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

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相当淡薄,更谈不上创新欲望了。

2.缺乏创新兴趣。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广泛,但对创新感兴趣的不多,更缺乏创新所需要的深度和广度,这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3.思维定势。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当面临新问题时,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经验或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这就是思维的定势。青少年虽然尚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思维活跃,但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阅历的日益丰富,存在于头脑中的认知框架将逐步模式化、固定化,进而弱化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4.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不可否认,部分青少年是具有创新动机的。他们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希望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但他们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却存在着很大反差。一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追求创新,体现出了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他们在行动上却迟迟不能落实,主动作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

四、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涉及教育改革、物质保障、等方方面面,只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个性化原则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因此,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首先要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要从“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解放出来,要从“对教育平等”的错误理解中摆脱出来,承认差异,发展差异,鼓励竞争,鼓励冒尖,不求全才,允许偏才、奇才、的生存与发展。其次要从小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家长和教师都要彻底改变“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学生”的陈腐观念,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逢事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和保护他们的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