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fb5e3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4.png)
(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评定法 2、经验总结法 3、环境分析法 4、作品分析法 5、调查法 6、测验法 7、实验法
•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工业化初期的管理思想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最早,最快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相继出 现了一批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他们提出 的管理思想的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初雏形 ,对于此后的管理理论具有直接影响。
等活动。
•
(2)管理的要素
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就是他提出管理活动 的五种要素: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
(3)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了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管 理活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他提出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劳动分 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 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和报 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 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
3、韦伯的组织理论
韦伯在组织理论方面的贡献是他提出了所谓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把社会组织区分为三种形态:神授的组 织,传统的组织,合理-法律化组织。
与上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相适应,权力也 存在三种合法的纯粹的形式,既神授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合理—合法的权利。
在以上三种权力形态中,理性的,合乎法律 规定的权力,才是现代企业入行政组织体系 的基础。
4、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是组织形成和存在的 前提条件。
•
续 5、技术分系统是组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
识以及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所运用的各种技术。 6、社会心理分系统涉及组织内个体及群体间
的相互影响。 7、结构分系统是组织成员依据责任、职务、
权力和利益规则制定的各自的工作行为,相互 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 8、管理分系统是组织的中枢机制。 组织的整体系统观既强调组织系统的动态性、 开放性,亦强调组织系统的繁杂性以及各个分 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分系统间的整合性。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60775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9.png)
(4)组织行为学得发展
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得出现。 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 。——组织行为学形成 组织文化研究得兴起 。——组织行为学得深入
(5)组织行为学面临得挑战
IT应用:ERP,CRM,BPR,速度,准确性;成本,创新; 网络化,竞争,变化快。 扁平化,中间层,决策集中。 员工素质:“知识工作者”,授权,灵活性,结果导向 。 经济得全球化,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工作安排,福利,培 训) 。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跨学科性:组织行为学也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 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实证性:不是靠一般性的经验、直觉和臆断得出结论,而是运用科学 的、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保证研究结果的可 靠性和可信性。 文化相关性: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表现和规 律依赖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和规律。 层次性:个体行为包括个体的认知、个性、态度、价值观等;群体行 为包括群体的形成、类型、群体动力等;组织行为包括组织文化、组 织结构、变革等。 情景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没有通用的最佳模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 情景采取不同的理论和对策。
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等。
中介变量:又叫干扰变量,她会削弱自变量对因变量得影 响,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得关系更为复杂。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得发展阶段
(1)组织行为得早期研究与实践 (2)“管理运动”时期组织行为研究 (3)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得产生 (4)组织行为学得发展 (5)组织行为学面临得挑战
(2)心理测验法
这就是采用标准化得心理测量表或精密得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 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 等心理特征得研究方法。在运用心理测验法时,应注意将测验得信度 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85b7cea0116c175f0e48a7.png)
波特的五力模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
市场地位 竞争优势
替代品的威胁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三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三、古代管理思想简介
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先验的,而是有着一定历史传统的维 系,我们祖先的管理思想综合体现了“顺道、重人、求和、 法制、守信、预测”对提高现代人的决策者管理水平有着重 大的意义。
ORGANIZATION BEHAVIOR
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版PPT
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 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中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古代思想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段万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段万春春
学习目标
•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及内涵,了解其发展历程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熟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念 •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四)法家思想
用 法 家 思 想 进
创行 新
韩非子
“势”“术” 法令的实施与
法 律 和 法 令 为 最
相高
配准
合绳
(四)法家思想
➢ “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 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 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 因循守旧。
—弗雷德里克·W ·泰勒
(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法约尔的计划组织理论
“管理的过程是 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和控制 的过程.”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生日 1841/29/7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145c320b4c2e3f57276315.png)
组织行为学概述
LOGO
本章教学提纲
组织行为学概说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LOGO
本章教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的的内容体系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LOGO
LOGO
案例:快乐公司: 案例:快乐公司:梦幻还是现实
理工科背景的刘路远则保持着工程师的单纯朴素气质。另一位核心高管 副总裁唐兆希对几乎所有新商业思想和理论都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并乐于尝试。 高管的这些特点,使网龙倾向于通过团队协商讨论的方式做出决策,莫定了 公司的快乐基因。 梦幻的另一面永远是现实:公司ERP系统下的工作单如果把员工每天时间 排得满满,一切诱人的运动和娱乐设施可望但可即吗? 每个月,员工在和上司沟通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之后,就需要把公司下 单系统中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每天的工作安排。“我们大部分员工每 天上班打开电脑,就可以通过ERP系统看到今天自己的任务。ERP系统中,下 单的人是少数人,他们知道怎么把公司的大目标拆解成短期任务,下达给谁。 而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接单。接到的每个单很准确地告诉员工,什么时间 要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效果,要交给谁,或者是交给下一个什么环节,都 很清晰。”
LOGO
案例:快乐公司: 案例:快乐公司:梦幻还是现实
对大部分工作者而言,网龙的确很梦幻:晚上十点,穿着拖鞋打着几个 耳洞的年轻人出入公司,有的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而有的则开始上班,整 层开放办公室里的年轻人大多神情专注,偶尔会有三三两两地交谈或者几声 轻笑,凌晨12点多,食堂里总有几小拨人在吃宵夜,去保龄球馆、健身房、 羽毛球馆、路拳房或桑拿房等一应俱全的“飘渺庄”运动休息之后,顺便去 水吧拿点喝的,饮料是免费的。上内网查查最新成立了什么学习小组,如果 有自己感兴趣的就报个名,顺便讨论一下公司的福利电影票发几张才算合适。 除了董事长刘德建,其他高管的办公桌都混在员工们的大开间里,大家对CEO 直呼大名“路远”,吃饭的时候,下属乐于在CEO夸奖自己箭术的时候给他浇 凉水。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天工作7个小时,另外1小时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情,加班时间可以累积然后提取出来休假,此外,给公司找“BUG”—找找流 程、管理等任何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挣点奖励和积分是员工们比较热衷的 活动。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38d5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0.png)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论第一章概论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为什么学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二、组织的概念、类型与作用?(一). 组织的概念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所有的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组织的形态、功能、结构、管理活动都将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
2.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群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存在着分工和合作,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组织能够在运行中保持较高的效率。
3.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
不管这个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4.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
这是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
5.组织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组织会成长、会发展、会衰落、会消亡,组织管理效能、环境压力强弱,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
(二)组织的要素组织的有形要素1.实现组织预期目标所需实施的工作。
2.确定实施工作的人员。
3.确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4.确定权责结构。
组织的无形要素1.共同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d0438db90d6c85ed3ac678.png)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人类学 社会认识人类及其活动的研究。
E X H I B I T 1–3 (’d)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权变变量: "视情况而定!!!" 决定两变量之间关系变化的情境因素。 例如:某种关系在一种环境下存在而在 另一种环境下却不存在。
在 国家 1
x
可能相关
y
在 国家 2
x 可能不相关
管理职能
控制 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以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 以及纠正重大偏离。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
领导者 联络人
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性或社交性的例行工 作
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
维持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以获得好处和信 息
资料来源: H. . © 1973 H. . .
谢谢大家!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520.1 1.1517:0817:08 :2817:0 8:28No v-20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1月1 5日星 期日5时 8分28 秒Sunday , November 15, 2020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1.15 2020年 11月15 日星期 日5时8 分28秒 20.11.1 5
向下授权?
基本的组织行为学模型, 阶段I
模型 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概括,是 对某些真实世界中现象的简 化表征。
E X H I B I T 1-6
因变量
因变量
一个受某自变量影响的反应 (也是组织行为研究者想
了解的).
y
x
因变量
生产率 对效果和效率两方面的测量。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83cc21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8.png)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响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肯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现将组织行为学中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群体理论〔1〕定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标准、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目标。
群体三要素:1、拥有肯定标准,行为相互制约;2、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联系成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2〕群体类型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放开群体和封闭群体大型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法(通过目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
社会因素有更大作用。
例如,阶级、阶层群体、大型企业、大学校等。
小型群体: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素的作用大。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个人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职责分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指向组织目标的。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放开群体和封闭群体放开群体:放开--经常更换成员,来去自由,输入“新奇血液〞,适应性强;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不适宜于长期的任务。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等级关系严明,历史的眼光。
〔3〕群体开展的五阶段模型60年代中期,人们大都认为,群体开展经历5阶段的标准程序:形成,目的、结构、领导、标准不确定。
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标准,形成亲热关系、结构。
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中止〔4〕群体特征1、角色2、.群体互动分析3、群体标准4、地位5、凝聚力6、群体规模〔5〕群体互动分析1、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心理地图学〞,对组织或群体的社会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29fa0828ea81c759f5788f.png)
组织行为学施红兵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本章将重点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组织行为学的认识有一个“大的蓝图”,一个基本的了解。
1.组织⏹1.1 组织⏹组织是人们群体生活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讨论:我们如何在组织中愉快地生活、工作?1.2 组织中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和其助手们的研究成果:有效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研究了450多位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不等同于成功的管理者!⏹表明:人际技能和政治技能对管理者谋求在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组织行为学概述2.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威廉.迪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安德鲁.杜布林:⏹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并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张德:⏹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科学。
⏹张德的定义有4个要点:⏹组织行为学定义中的人是广义的,既包括了个体,也包括了群体和整个组织。
⏹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包括人的可见行为以及伴随这些可见行为的心理活动规律。
⏹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449f3e2da38376baf1fae52.png)
⑶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
2.3.3 个性理论
4)个性性格类型论 荣格和麦迪等是个性性格类型论的代表人 物。 ⑴荣格理论 ⑵麦迪理论
2.3.3 个性理论
表2-1 四种个性结构
高优率
低忧虑
外向 紧张、激动、情绪不 镇定、有信心、信任人、适应、 稳定、爱社交、依赖 热情、爱社交、以来
2.5.1 价值观
另一位组织行为学家斯布兰格认为,人的价值观可分为 六类:
第一类是理性价值观,它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 第二类是审美价值观,它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 第三类是政治性价值观,它以权力地位为中心; 第四类是社会性价值观,它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 第五类是经济性价值观,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 第六类是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
2.3.3 个性理论
1)特质论或特性论
⑴阿尔波特认为,个性必须要有能够进行测 定的因素,这种因素就是特性,各种特性组合起 来就构成人的个性。
⑵艾森克认为,特性表示行为的一种组织层 次,超出特性的行为反应或习惯之上。
⑶卡特尔认为,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
2.3.3 个性理论
2)心理分析论或心理动力论
1)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2)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3)面对临时性 4)员工的忠诚性减弱
1.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3.1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1.3.2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基 础。
1)心理学 2)社会学 3)人类学 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③角色知觉。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d7d9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8.png)
组织行为学概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成员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的行为,探讨了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团队和组织的行为,探讨个体在组织中的决策、动机、领导、沟通、团队合作等行为特征,并通过研究这些行为来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
组织行为学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行为,促进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成功。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
个体行为研究个体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决策过程、动机机制等。
团队行为研究个体在团队中的互动、合作与竞争,以及团队绩效和团队决策等。
组织行为研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等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个体动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个体动机理论从个体的需求和动机出发,研究个体如何通过工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领导理论研究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以及领导者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的价值观念、信仰、规范和符号等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与组织行为学相互补充,共同探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和动机机制。
社会学研究社会群体的行为和互动,与组织行为学相结合,研究团队合作、领导风格等与组织绩效相关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与组织行为学相互影响,研究组织的决策和激励机制等。
在实践中,组织行为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等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借鉴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组织发展则是通过理解组织行为和组织文化等因素,对组织进行改进和转型,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员工的需求。
《组织行为学概论》课件
![《组织行为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781e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1.png)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组织行为学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以及组 织的战略目标。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企业 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 提升技能和能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这有助于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绩效管理
总结词
组织行为学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强调绩效评价的公正性 和激励性,以及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详细描述
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组织行为学强调个体与组织文化的匹配,以及候选人的潜力和适 应性。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潜力 ,以及他们是否适应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有助于企业选拔到最适合的人才,提高员
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培训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组织行为学在培训和发展过程中,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需 求和职业规划,以及组织的战略目标。
探讨企业如何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 展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以提高组织的 灵活性和适应性。
业务流程再造
分析企业如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来优 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 本。
组织文化变革
研究企业如何通过组织文化的变革来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组 织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发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组织行为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它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 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实践中,组织行为学被广泛应用于企 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为组织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总结词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强调组织价值观的塑 造和传承,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 28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 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c6360b65ce05087732137e.png)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一、20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
– 表现为 –1、 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研究 的兴起。 – 2、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 3、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器关 系与工作效率问题。
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20世纪2 0--30年代)
心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组织行为 政治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心理学家 主要关心的是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 导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个体决策、绩效评估、态 度测量、员工选聘、工作设计和工作压力等方面。
➢ 社会学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的 最大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社会学家 对组织行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领域包括群体动力 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和群体间行 为;正式组织理论、官僚主义、组织技术、组织变 革、组织文化。
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 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
+2
+1
0
-1
-2
最支持
支持
中立
反对
最反对
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 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分析 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
•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被 调查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1月1 5日星 期日5时 3分50 秒Sunda y, November 15, 2020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 39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 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e559e33cc22bcd127ff0c7e.png)
根据目标的不同:
1、营利组织。以获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工厂、 商店、商业银行、饭店、矿山、公司等。改革开放以 来,一些个人诊所、私立学校等组织已经成为营利组 织,纳税。
2、非营利组织。除公共组织外,一切不以营利为 主要目标的组织,如国有医院、国有学校、各类社团、 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既是营利组织的 重要目标市场,也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职能,为其 他组织提供独特的服务。
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 (1) 正向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都利于组
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制度等。奖 励、鼓励、保护。 (2) 反向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 目标表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偷窃、暴力、吸毒、 欺骗等。惩戒、消除或减少。
(三) 人类行为一般规律
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劳动力
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8、本我律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
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弗洛伊德: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梦的分析
本我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
为特征,按照快乐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满足。
5、环境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
(孟母三迁)
6、发展律
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
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把人一生的行为
发展分成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一基本不信任(1岁前);
自主一害羞、怀疑(1岁~3岁);
1、目标律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影响认知的因素
情景因素 •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认知主体因素
•态度 •动机 •兴趣
•经历 •期望
认知(Perception)
认知客体因素
•被感知事物的新颖程度 •动作 •距离 •声音 •相似性 •大小 •背景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Managerial Work) 大内 Z理论 (Ouchi,1981, Theory Z) 彼德斯 华特曼 追求卓越 (Peters & Watman, 1980,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个体行为
1.自知之明 价值观 认知风格 对变化的态度 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什么是认知?
认知(perception)
人们为了向周围环境传达 信息而组织和解释他们的 感观印象的过程。
.
• 人们的行为基于他们对于现 实世界的感知,而不是基于 现实世界本身。
• 从行为意义上说,感知到的 世界才是重要的世界。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归因中的错误和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判断他人的行为时,往往会 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 部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认知:对他人做出判断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当人们观察行为时,他们都试图确定 这些行为是由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
独特性: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Distinctiveness 一致性:在相同的情境中的反应与其他人相同。 Consensus 一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方式不变。 Consistency
系研究 管理学的系统路线 管理学的西方管理理论
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 (Taylor, 1911, Scientific Management) 费尧 古典管理理论 (Fayol, 1916, Classical Management Theory) 梅奥 霍桑研究 (Mayo, 1945, The Hawthorne Studies) 巴纳德 经理人员的职能 (Barnard, 194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马斯洛 人类动机理论 (Maslow, 1943, The Hierarchy of Needs) 麦各雷戈 企业中的人性 (McGregor, 1957, Thoery X and Theory Y) 阿吉里斯 个人与组织 (Argyris, 1957, Th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赫兹伯格 工作与人性 (Herzberg, 1968, Two Factor Theory) 麦克利兰 渴求成就 (McClelland, 1966, The Urge to Achieve) 菲德勒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Fiedler, 1965, Engineer the job to fit the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布莱克 穆顿 管理方格(Blake & Mouton,1978, The Managerial Grid) 卡斯特 罗森兹韦克 (Kast & Rosenzweig, 1979,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明兹伯格 经理工作的性质 (Mintzberg, 1980, The Nature of
manager)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费鲁姆 管理决策 (Vroom, 1973,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西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 (Simon, 1977, The New Science of Decision
Making) 德鲁克 任务,责任,实践 (Drucker,1974, Management: Tasks,
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 ,政 治学
组织行为学
个人行为:价值,态度,认知,个性,需要,激励 互动行为:领导,沟通,冲突,权力,差异 群体行为:会议,团队,小组 组织行为:组织形态,结构,设计 组织动态:组织文化,决策 组织发展:改革,转型
管理思想运动
工业革命 泰勒氏(Federick Taylor) - 科学管理 亨利费尧氏 (Henry Fayor) - 管理原则 霍桑研究 (The Hawthorne Studies)- 人群关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个人管理的四个层次
A Hierarchy of Personal Life-Management skills
Stress Management 压力管理 Time Management 时间管理 Priority and Goal Setting 目标管理 Self-Awareness 自我认知
2.性格的分析 (Transactional Analysis) 3.自我管理/自我领导
与成功有约-有效的七大好习惯 压力与时间管理 与影响力有约-有效的发挥影响力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54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领导下属齐心向公司目标迈进可分四个层次:
- 个人 - 人际关系 - 管理层 - 组织
组织行为学概论
1.何谓组织行为? 2.管理思想运动 3.西方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 古典管理 4. 古典管理原理 管理功能 管理角色 管理通病 5.e-时代的管理
组织行为
组织是个体,群体所组成的,所以组织 行为 便是其中个体的行为,群体的行为 与个体, 群体,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工作动机,学习,小组行为,人际沟通 ,领 导,权力运作,组织文化,组织发 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