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8_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_吕青竹

8_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_吕青竹

收稿日期:2008—07—10作者简介:吕青竹(1975-),女,辽宁本溪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及发光配合物方面研究.【学术研究】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吕青竹(抚顺师专,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简述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原理.综述了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发光原理;有机电致发光中图分类号:O64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8)03-0013-02金属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其在光学传感器及有机发光器件(Light emittingDevices )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关于金属配合物发光性能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近几年人们才将其与发光材料的研制相联系.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Tang 等[2]以8-羟基喹啉铝(AlQ 3)作为发光层,获得了驱动电压小于10V 、发光亮度1000cd m 2(一般电视屏最高亮度80cd m 2)、发光效率1.5lm W 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金属配合物发光器件的研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AlQ 3作为电致发光材料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如成膜质量好、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较好的热稳定性及较大的量子效率(光子数 电子数=0.01)等.由于8-羟基喹啉可与多种金属形成配合物,因此近年来不断出现许多其它类型的发光材料[3],在此简述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1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原理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发光性质,其发光能力与金属离子的电子构型及有机配体的立体结构有关.8-羟基喹啉作为有机配体本身不发光,与金属形成螯合物后使原来8-羟基喹啉非刚性平面结构转变为刚性平面结构,即金属离子与氮、氧螯合而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平面结构,这种结构极易与电子交叠,使分子变形困难,导致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生无辐射跃迁的几率大大下降,主要发生辐射跃迁,从而使金属配合物发光,所以配体8-羟基喹啉与金属所形成的配合物的发光类型主要是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体发光.部分具有f 电子轨道的稀土金属由于自身电子构型的特点,与配体形成配合物,配体向金属离子传递能量,最终导致金属离子发光,其发光类型为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特征发光,属于这种发光类型的金属离子都具有未充满的d 或f 轨道.2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有机发光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情况2.1 1、2、3价金属8-羟基喹啉发光材料1、2、3价金属离子形成的金属有机物的发光属于配体发光,这类配合物具有分子内络盐结构,即分子是由含一个酸性基和一个其它配位基的一价二齿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配合物为电中性,配位数达到饱和,金属与配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六元环,见图1.这类配合物通常都有很好的电子传输特性,是有机电致发光中较理想的材料[4、5].1987年,Tang C W [2]用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制成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后人们不断探索Al 以外的金属(Ca 、Be 、Zn 、Mg 、Ga 等)与羟基喹啉形成的配合物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并且可以发射不同颜色的光有:8-羟基喹啉锌(ZnQ 2),发光颜色为黄色,谱峰在568nm 左右,发光亮度在26V 偏压下,达到16200cd m 2;8-羟基喹啉镁(M gQ 2),发出强的蓝绿色荧光,最大发射光波长大约第10卷第3期2008年9月 辽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V ol .10No .3Sep .2008在528nm;8-羟基喹啉铍(BeQ2)发光颜色与AlQ3相似,谱峰也在520nm左右;8-羟基喹啉镓(GaQ3),发光谱峰在553nm左右,为强的蓝—绿光.Burrow ns[6]等研究对比了GaQ3和AlQ3的发光性能,后者的光致发光光谱强度是前者的4倍,但从驱动电压、电致发光量子效率和稳定性看,GaQ3是更好的显示器件. 8-羟基喹啉锂(LiQ)的器件在14V直流电压驱动下的最大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发射波长为508nm的蓝色光,器件的起动电压仅为3V,显示良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当驱动电压为26V时,最大亮度达1200cd m2.同时,改进配体也可以使配合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Cl,可增加膜的稳定性,延长器件寿命.此外,马东阁等[7]为了增加电子的流动性,设计合成了双核的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DAlQ3),它的EL发光效率是1.2lm W,比AlQ3(1.0lm W)高.山田等[3]对另外几个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比较,包括ZnQ2、B eQ2、MgQ2、Zn(mq)2、Be(mq)2和Al(prq)3(其中:mq为2-甲基-8-羟基喹啉,prq为7-甲基-8-羟基喹啉),把这些材料应用到器件上发出绿光或黄光,亮度均在3000cd m2以上,以ZnQ2最高,达到16200cd m2,其它的发光亮度依次为AlQ3(15800cd m2)、BeQ2(8700cd m2)、MgQ2 (3700cd m2);Zn(mq)2(8900cd m2)、B e(mq)2(8800cd m2)和Al(prq)3(3000c d m2).2.2 稀土8-羟基喹啉发光材料稀土配合物的发光主要是由稀土离子的d电子和f电子跃迁产生,发光波长取决于稀土离子,受配体的影响较小.这类配合物发光光谱比较窄,色度更纯一些[8].彭俊彪等[9]以8-羟基喹啉稀土鳌合物(ReQ3,Re=Ce、Dy、Eu、Er)为发光材料,制得一系列EL器件,但其强度只有AlQ3的十分之一.其后李斌等[10]又报道了用铕的三元配合物为发光层制得的EL器件具有很好的效果.Curry R J和Gillin W P[11]用掺稀土Er元素制成长波长(1540nm)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将有机发光器件应用到长波长通讯领域之中.近几年的文献报道了一些关于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近红外发射稀土配合物,可应用到近红外发光选择装置上,如选择扩大器、有机发光二极管.2004年9月,Van Deun R等[12]用8-羟基喹啉衍生物合成了15种铒的配合物,其中4种得到了单晶,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所用到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见图2、表1. 根据反应条件、所加金属和配体的量的不同,得到三种类型化合物:(1)当金属与配体的比为1∶3时,得到三元化合物;(2)当金属与配体的比为1∶4时,得到四元化合物;(3)当金属与配体比为3∶8时,得到三聚化合物.利用三种合成方法合成了8种化合物,其中4种得到了单晶,分别是NH4[Er3(Q)8]Cl(OH)·4C4H8O2、Er3(Q5Cl)8(CH3COO)·6CHCl3、Er(Q57Cl)3·6C4H8O2、NH4[Er(Q57Br)4]·C4H8O2,并对比了三种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光谱,对后面的研究有较大的启示.同年11月,Artizzu F等[13]用8-羟基喹啉与稀土元素Er合成了Er3Q9配合物,并得到了单晶,进行了光学性质分析.3 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及展望有机发光材料的开发是一个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电子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有机发光材料虽然经历时间较短,但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4].以有机小分子材料做成的电致发光器件已经产业化,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屏幕显示方面,如荷兰的Philips公司已经建造了一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手机和其它手提电子设备的背光显示.由此可见,新型发光材料的研制及其新的应用领域的开拓将是人们继续努力的方向.具有高稳定性、高效率、高亮度、低驱动电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仍是下一代发展的目标.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作为目前有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一,其在绿色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在红色、白色及变色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人们对有机发光材料的不断探索,性能优良的有机发光材料将会不断出现,也将很快占领高科技市场,并进入人们的生活.(下转60页)任何一种运动项目对人的意志、品德都有培养作用,而武术对人的意志、品德的考验却是多方面的.练武不仅需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的品质,还需要有刻苦、耐劳、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因此,长期锻炼能培养勤奋、刻苦、顽强的意志品质.“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一直把对习武者德行的培养列入教武的先决条件,历代武学宗师如王子平、霍元甲等等都是后人极好的榜样.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武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明德爱国.大量的研究证明,武术对促进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与全民健身计划中强调的“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是一致的.此外,由于习武者在练武的同时,能够培养个人的恒心、意志,因此也必定在客观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3 内容丰富多彩,活跃文化生活武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早在汉代,舞剑作为一种观赏性娱乐活动,盛行于宫廷中,妇孺皆知的《鸿门宴》中记载的项庄舞剑便是这种活动.到了唐代,舞剑更是深入民间,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中写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嚣动四方”,诗中有剑,剑中有诗,可见当时武术已与文化娱乐生活水乳交融了.近现代,各种武术观摩交流会、交流活动的大力开展,使武术的推广工作初步进入良性循环中,在著名的武术之乡———河北省沧洲“习武于田间”的现象随处可见,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全民健身计划中所要求的“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2.4 初步具备产业化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各行各业都能在这个大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它的原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要求全民健身所属的实体要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在其中独立生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也要求“建立产业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武术正是适应了这种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身作用愈来愈来被人们所认识.为此,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武术作为重点项目来宣传、推广、普及,使武术的巨大潜力在全民健身中充分发挥,使全民健身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责任编辑 刘国忠,邵艳艳)(上接14页)参考文献:[1]F reeman T M,Seitz W R.Chemiluminescence fiber optic probe for hydrog en perox ide based on the lumino l reaction[J].Anal.Chem,1978,50(9):1242.[2]Tang C W,Vanslyke S 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 des[J].A ppl.Phys.Let t.,1987,51(12):913-915.[3]周亚东,曾和平,靖慧莲,等.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6,26(6):783-792.[4]Hopkins T A,M eerho lz K,Shaheen S,et al.Substituted Alminum and Zinc Quino lates with Blue-shifted Abso rbanceLuminescence Bands:Sy 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Photoluminescence,and Electroluminescence Characterization[J].Chem.M ater,1996,8(2):344-351.[5]Hamada Y,Sano T,Shibata K,et al.Influence of the emissio n site on the running durability of org anic electro luminescentdevices[J].A ppl.Phys.,1995,34(2):L824-L826.[6]Burrow ns P E,Sapochak L S,M ccarty D M,et al.M etal ion dependent luminescence effects in metal tris-quinolate organicheterojunctio n lig ht emitting devices[J].Appl.Phys.Lett.,1994,64(20):2718-2720.[7]M a D G,Wang G,Hu Y F,et al.A dinuclear aluminum8-hydro xyquinoline complex with high electron mobility for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s[J].A ppl.Phys.Let t.,2003,82(8):1296-1298.[8]G ao X C,Cao H,Huang C,et al.Electroluminescence o f a novelterbium complex[J].Appl.Phy s.Lett.,1998,72(18):2217-2219.[9]彭俊彪,孙润光,马淤光,等.8-羟基喹啉稀土螯合物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研究[J].发光学报,1994,15(3):263-266.[10]李斌,马东阁,张洪洁,等.铕三元配合物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J].化学通报,1997,12:46-49.[11]Curry R J,Gillin W P.1.54μm eletroluminscent from ErQ-based o rganic lig ht-emitting devices[J].A ppl.Phys.Lett.,1999,75(10):1380-1382.[12]Van Deun R,Fias P,N ockemann P,et al.Rare-Earth Quinolinates:Infrared-Emitting M olecular M aterials with a RichStructural Chemistry[J].Inorg.Chem.,2004,43(26):8461-8469.[13]Artizzu F,Deplano P,M archio L.Structure and Emission P roperties of Er3Q9(Q=8Q uinolinolate)[J].Inorg.Chem.,2005,44(4):840-842.[14]牛淑云,来巍.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3):288-294.(责任编辑 王心满,于 海)。

一个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

一个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

一个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的报告,600字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材料可见光稳定性和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LPC)已成为重要的材料研究和
应用领域。

最近,一项新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优异可见光性能的LPC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紫外辐射进行光致发光和
光致变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文将综述LPC材料的特
性以及其在可见光应用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时。

LPC材料是一类由含有单元结构的金属配合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低热敏感性,稳定性好,磁学均匀性和可调节的磁能谱线等优点。

由于其稳定的可见光效果,LPC材料可以应用
于许多不同领域,如液晶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

此外,利用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和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性,研究人员们发展出一种新型的LPC材料,可以在紫外辐射下
进行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

此外,该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极高荧光发射和光稳定性的发光粉末和水溶性颜料,可用于图形功能的精确控制和低功耗显示系统的可见光应用。

此外,该材料还可用于生物成像和社交识别技术,用于开发可以通过紫外辐射进行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的图案识别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物体。

同时,此类材料可以作为传感器使用,用于识别和跟踪细菌或病毒,可以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用于预警和诊断。

综上所述,随着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及其在可见光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的
LPC材料已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为未来在可见光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进展摘要:高分子金属络合物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讨论了它们的合成方法以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合成方法催化剂催化作用Polymer metal complex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Abstract :Polymeric Metal Complex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s of the chemical and materials sc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ynthesis method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s a。

Catalyst.Key words: Polymeric Metal Complex Synthesis methods catalyst catalytic action一.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研究概况高分子金属络合物(PMC)是以高分子化的配位基为配体的金属络合物。

以其受到高分子链的影响,具有与低分子络合物不同的配位结构和电子状态,PMC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是常用的高分子催化剂。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分类:从化学的角度考察金属化合物与合适的高分子配体或多功能团配体的“结合方式”,可将PMC主要分成三类:1.高分子配体与金属离子络合,包括侧基络合物和分子间或分子内桥联络合物2.双功能团配体与金属离子络合3.低分子金属络合物的聚合二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的合成2。

1 高分子配体与金属离子络合这类高分子金属络合物是通过金属离子与含有给电子基团(如—NH2—、-COOH—、—(CO)—、—SH、氮杂环等)的高分子络合而成的。

2.1.1侧基络合物:高分子配体以侧基与金属离子络合而成,如图:单授体型:多授体型:例:比如说,含多授体侧基的聚苯乙烯被用作金属桥联树脂,它能够很好的选择吸收金属离子,因其稳定性高,结构清晰,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研究进展马志华; 董文月; 邵世洋; 王利祥【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8页(P550-557)【关键词】非共轭主链; 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作者】马志华; 董文月; 邵世洋; 王利祥【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具有能耗低、视角广、色彩丰富、响应速率快及可制备轻薄柔性器件等特点,是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技术的基础器件[1-4]。

OLEDs 的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种:真空蒸镀工艺和溶液加工工艺。

前者主要适用于有机小分子材料,器件制备过程中需要真空条件,成本较高;与之相反,后者主要应用对象是高分子材料,采用旋涂、喷墨打印等湿法工艺制备器件,操作工艺简单,符合低成本、大尺寸和柔性显示的发展方向。

自1990 年剑桥大学Richard Friend 教授等[5]采用聚对苯乙烯撑(PPV)为发光材料制成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开创性工作以来,高分子发光材料与器件逐渐成为OLEDs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6]。

根据高分子主链化学结构,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共轭高分子主链,如PPV、聚对苯撑(PPP)、聚芴(PF)等,其特点是主链本身即具有发光和载流子传输功能[7-12]。

第二类是非共轭高分子主链,如聚苯乙烯(PS)、聚乙烯基咔唑(PVK)、聚甲基丙烯酸酯(PMA)、聚降冰片烯(PNB)等,其特点是高分子主链是惰性的,通过在侧链引入具有发光或载流子传输特性的单元,可获得具有目标功能的高分子发光材料[13-16]。

其中,PS 类发光材料在合成方法上具有聚合方法简单、无需使用催化剂、聚合物无卤素原子残留等优势,在化学结构上具有非共轭主链结构和易于引入功能化侧链等特点,在发光特性上具有宽带隙特征,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体系。

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金属有机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电性能和调控性质,因此在光电器件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光伏器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

例如,铜酞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控铜酞菁的结构和配体,可以实现光伏器件的高效率转换和长寿命稳定性。

此外,金属有机配合物还可以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结合,形成复合光伏器件,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其次,金属有机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OLED是一种新型的光电器件,具有极高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

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OLED的发光层材料,可以发出丰富的颜色,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例如,铂酞菁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其在OLED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铂酞菁的结构和配体,成功实现了高亮度和长寿命的OLED器件。

此外,金属有机配合物还可以与有机半导体材料结合,形成复合OLED器件,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传感器和光学存储器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而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敏性能和电荷转移能力。

研究人员利用金属有机配合物的这一特性,开发了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光传感器。

光学存储器件是一种能够将信息以光信号的形式存储和读取的装置,而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光学吸收性能和光学非线性效应。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和配体,成功实现了高密度和高速度的光学存储器件。

总之,金属有机配合物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电性能和调控性质,可以用于光伏器件、OLED、光传感器和光学存储器件等多个领域。

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理论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理论研究进展

关 键词 :发光材 料 ; 量子 化 学 ; 发光 材料 ; 金属 有机 配合 物发 光材 料 中图分 类号 : O 6 4 1 . 4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8 5 1 3 ( 2 0 1 3 ) s 1 — 0 0 h o f me t a l o r g a n i c c o m pl e x ma t e r i a l s
A b s t r a c t : L u m i n e s c e n t m a t e i r a l r e l a t e d t o c h e ic m a l , e l e c t r o n i c s , p h y s i c s a n d m a n y o t h e r s u b j e c t s o f r e s e a r c h , t h e o —
摘要: 发 光材 料 涉及 到化 学 、 电子 学、 物理 学等 众 多学科 的研 究领 域 , 量 子化 学 同样 做 理论 研 究. 概述 了金 属铱 、 铂、 铜 有机 配合 物发 光材 料 P F和 P F D B O等理 论研 究进展 . 进 而概 述金 属 有 机 配
合物 发光材 料理 论研 究的发展 方 向及 展 望.
云南 民族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1 3 , 2 1 ( s 1 ) : 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8 5 1 3 . 2 0 1 3 . S 1 . 0 0 1
C N 5 3—1 1 9 2 / N I S S N 1 6 7 2—8 5 1 3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o f q u a n t u m c h e mi s t r y h a s ls a o d o n e s o me t h e o r e t i c l a r e s e a r c h. Ou t l i n e s t h e me t l a I idi r u m ,P l a t i n u m,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材化1111班王蒙 1120213122摘要:简要论述有机电致发光设备的发光机理、器件结构及彩色显示方法,详细介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种类、组成、特点和研究近况,并对其用途和前景,尤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了一定介绍。

另外还指出了有机电致发光在商业化过程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有机发光材料,进展,应用。

正文: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信息显示系统的性能,如亮度、对比度、色彩变化、分辨率、成本、能量消耗、质量和厚度等均提出了高的要求。

在已有的成熟显示技术中,电致发光显示设备能够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另外它还具有宽视角、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固有的强度等优点。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一般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粉末磷设备、薄膜电致发光设备(TFEL)和厚介质电致发光设备等。

目前的信息显示市场上真正的参与者主要是TFEL和有机LED (OLED)。

OELD技术的发展时间并不很长,但发展速度较快。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高质量、高可靠性、大信息量显示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OLED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OLED产品投入市场。

1997年,日本Pioneer公司推出配备有绿色点阵OLED的车载音响,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OELD生产线。

1998年,日本NEC、Pioneer公司各自研制出5英寸无源驱动全彩色四分之一显示绘图阵列(QVGA)有机发光显示器。

2000年,Motorola公司推出了有机显示屏手机。

2002年,Toshiba公司推出了17英寸的全彩色显示器。

清华大学与北京维信诺公司共同开发出国内首款多色OLED手机模块。

2003年,台湾奇美电子公司与IBM合作推出加英寸的OELD显示器。

2004年5月,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研制成功的40英寸大屏幕OLED显示器以全彩、超薄、动态影像显示流畅的特点成为OELD显示市场上最大的亮点。

2006年,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的子公司SeoulOptodeviceCo.Lid.以控股方式与美国SensorElectronicTechnology公司共同开发生产的世界唯一的短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UVEL D)产品已开始量产。

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发光材料是一种在外界刺激下产生自发光辐射的材料,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光电子学、半导体技术、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领域中发光材料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因此,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1.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制备高纯、高稳定性、高量的发光材料的方法。

其一般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来制备所需的发光材料。

例如,磷化物、氮化物、硫化物、氧化物等发光材料的制备都是采用化学合成法。

在化学合成法中,通常需要精确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温度、pH值、浓度、加料速率、溶液的混合速度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材料的亚微米级别结构和化学组成,从而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质。

化学合成法制备的发光材料不仅制备过程简单,而且可以控制粒径、形貌、晶体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光效果。

1.2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主要是指利用生物体内众多的生物无机合成途径,利用自然的生物机理来合成发光材料。

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合成,另一种是微生物合成。

生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主要是在生物体内,利用蛋白、多酸、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生长或聚集过程中引入无机物质,从而合成发光材料。

微生物合成法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高效酶的协助,在特定的环境中,将金属离子转化为可溶性、可稳定的发光金属配合物。

1.3 物理法物理制备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制备发光材料的方法。

其主要包括溅射、物理气相沉积、离子束辐照等。

这些制备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制备环境的温度、压力、辐照能量等参数来控制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形貌等关键结构参数,从而控制材料的发光性能。

因此,物理制备法具有制备复杂、高性能发光材料的优势。

2. 发光材料的应用研究2.1 光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在光电子学领域中,发光材料主要用于制备低功率、高效率的激光器、发光二极管、荧光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等。

这些发光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子、通信、显示、安全等领域。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荧光传感特性研究》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荧光传感特性研究》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荧光传感特性研究》摘要:本文针对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其在荧光传感领域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合成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在荧光传感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索。

本文旨在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荧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重点研究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以及其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特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固相法、气相法等。

本文采用溶液法,通过选择适当的配体和金属盐,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下,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

具体制备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产物分离与纯化等步骤。

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征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结构与配体、金属离子以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种类的配体和金属离子可以形成具有不同配位数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到其在荧光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四、荧光传感特性的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在荧光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和结构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探讨了其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实验发现,某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稳定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检测和识别某些特定物质。

此外,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还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调整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比例来优化其荧光性能。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荧光传感特性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可以通过调整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比例来合成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配合物。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一种晶体结构组成的复合发光材料,被用来制备显示器件和光电子器件,它是多金属离子和氮桥联基团结合形成的高分子结构。

主要特点是:良好的稳定性、高的发光效率、宽的发光范围及全波段的发光均匀性等。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主要分为透明、染料和金属纳米级三大类。

透明类发光材料由氮桥联基团和醇类金属离子组合而成,小分子直接构成晶体结构,具有穿透特性。

染料类发光材料由金属离子和染料共构体,由于橙、红、黄、绿和深蓝等染料的不同,可提供各种颜色的发光。

金属纳米级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典型的高分子晶体结构,具有亲和力、持久的耐热性和高的光致发光效率。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话键盘、电脑键盘和多媒体设备的指示、语音播放、飞行时间计算器及历史文物的保护等。

同时,由于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具有高稳定性、环境友好和可塑性,且有很高的质量调节程度,可被用于电子芯片表面、印刷电路、ID卡片和金属配合物掩模等。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制造出美观的、协调的照明系统的理想材料,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积小,耐热性强且价格实惠,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商转向使用这种材料。

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发光材料指的是能够发出光的材料,它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激光、生物医学等领域。

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对于发光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光材料的制备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气相法、沉淀法等。

其中,溶液法最为常见。

溶液法主要是将发光材料的前体化合物加入有机溶剂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发光材料。

以锌硫化物ZnS为例,其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将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灰尘排除干净,然后将氯化锌(ZnCl2)和氢硫酸铵(NH4HS)两种粉末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均匀,形成稠密的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石英瓶中,通过高温处理,使其在石英管中发生化学反应,得到ZnS的发光粉末。

气相法主要是以气相化学反应为基础,将化学前体气体沉积在特定的基底上,得到纳米级别的发光材料。

沉淀法主要是将化学前体物质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发光材料。

二、发光材料的应用1. 照明领域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LED发光材料成为了照明领域的主流。

LED发光材料具有高效、长寿命、耐热、稳定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路灯、明亮度广场、购物中心等场所的照明。

2. 显示领域发光材料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照明领域,还广泛用于各种显示器件中,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材料是一种由有机物制备而成的半导体材料。

OLED具有亮度高、响应速度快、反应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3. 生物医学领域发光材料在荧光显微镜、荧光探针、荧光标记、医疗诊断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荧光探针在细胞定位、蛋白质表达与定量检测、免疫细胞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激光领域激光领域的应用也是发光材料的一个重要领域。

激光发射材料主要包括稻草状黄金颗粒、稀土离子、气体等。

通过激活这些发射材料,使它们释放出来的能量形成一束高能光束,广泛用于激光切割、激光治疗等领域。

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

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

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在早期阶段,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只能在非常低的亮度下发光,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不断提高,亮度不断增强,开始逐渐应用于柔性显示屏等领域。

进入现代阶段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亮度和效率远远超过了早期阶段,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照明、汽车、电子产品等,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最早的聚合物是天然高分子,如橡胶和丝绸。

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逐渐兴起。

在20世纪30年代,聚合物材料开始商业化生产,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还受益于光电共轭高分子的发现。

光电共轭高分子不仅具有金属或半导体的电子特性,同时还具有高分子优异的加工特性以及力学性能。

因此,可以使用低温溶液加工的方式制备大面积柔性光电子器件。

我国的光电高分子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与国际同步。

我国学者的研究早期集中于导电聚合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转向共轭高分子发光、光伏、场效应晶体管等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总的来说,发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光高分子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1。

金属发光材料实验报告

金属发光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3. 通过实验验证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二、实验原理金属发光材料是指具有发光性能的金属配合物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发光和金属中心发光(MC)发光。

MLCT发光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产生激发态;MC发光是指金属离子本身吸收能量,产生激发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属离子(如Cu2+、Ag+、Zn2+等)、配体(如DMSO、水、乙醇等)、溶剂(如乙醇、丙酮等);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滴定仪、搅拌器、磁力搅拌器、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金属配合物溶液:将金属离子和配体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溶剂中,得到金属配合物溶液;2. 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将金属配合物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收光谱;3. 测定荧光光谱:将金属配合物溶液置于荧光光谱仪中,测定其荧光光谱;4. 滴定实验:通过滴定实验确定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比;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金属配合物溶液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特定的吸收峰,表明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电荷转移;2. 荧光光谱:金属配合物溶液在激发后产生荧光,表明其具有MLCT发光性质;3. 滴定实验:通过滴定实验确定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比为1: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

六、实验结论1. 金属发光材料具有MLCT发光性质,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电荷转移;2. 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与其配位结构、配体种类等因素有关;3. 通过实验验证了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

七、实验讨论1. 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激发态的产生,进而产生荧光;2. 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与其配位结构、配体种类等因素有关,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位结构和配体种类,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3. 实验方法的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滴定仪和荧光光谱仪,并优化实验条件。

2-(2-羟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发光特性

2-(2-羟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发光特性
5 . 5 7. m. 73 0, 4 0 n
Ke o d :一2h doyt y)8q io nl m t o pe ;sn ei; u rse c rpr yw r s2 ( 一y rxs r1 一-unl o; ea cm l y i l x yt s f oecnepo et h sl y 自从 1 8 9 7年美 国 K dk公 司 C W. a g 其 aa . Tn 及 器件 , 因此 限制 了其工业 应用 范 围 , 近的研究结果 最

T e f o sec rpre fA (I) n h u r cn epo et so 1 l e i 2a d
Z (I) ees de , htl nsec et , epa aeegho l n 2wr t i i p o u ecnes c at ekw vl t f (I) n n u d n o mi p r h n A 2 dZ (I) e a 2 r w e
L U l n HE n d n I lo g, - Da - a
( eat et f hm syE 0 er gHu huU ie i , uzo 10 7 C ia D pr n e ir n nei , i o n r t H i u5 60 ,hn ) m oC t n z v sy h
表 明 , 过在 8羟基 喹 啉配体 进行 结构 修饰 ¨, 通 一 主 要在 喹啉环 的 2位 或 5位 引人 大 共轭 取代 基 , 增大 8羟基 喹啉 环 的 刚性 结 构 , 一 改变 分 子 轨道 中 H MO O
与 L MO能级差 , U 这样 可 以得 到不 同发 光 波长 的有
A src :ytei o 2 ( 一ymxs r )8q io nl b t tSnh s f 一2hd yt y -一unl o(I)adi e l o pee eer otda d a s y1 i n sm t m l sw r e r t ac x p e n

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配位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其制备与光电性能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课题。

本文将探讨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

一、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但常见的方法包括热聚合法、溶剂热法和溶剂热解法。

其中,热聚合法是将适当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加热反应,通过金属-配体配位键形成高分子结构。

溶剂热法是在适当的溶剂中加热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反应,通过溶剂中的热量促进反应进行。

而溶剂热解法是将金属配合物溶解于溶剂中,通过溶剂热解的过程获取配位聚合物材料。

二、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光电性能研究1. 光电传导性能配位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传导性能,可以在光电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通过调控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可以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光伏器件的高效转换。

此外,配位聚合物材料还表现出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快的载流子注入速度,这对于提高器件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光催化性能光催化是一种通过光能激发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过程。

配位聚合物材料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研究发现,通过调控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可以实现对光解水、光还原等催化反应的高效控制。

此外,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配位聚合物材料还可以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

3. 光学性能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光学性能是其在光电领域应用的基础。

配位聚合物材料具有宽带隙和调控光吸收性能的特点,可以用于光子晶体、荧光探针等领域。

同时,调控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组分还可以实现多色发光和荧光传感器的研究。

三、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对功能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配位聚合物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配位聚合物材料在太阳能电池、LED器件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可以提高光电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其次,在环境治理和能源储存领域,配位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和光吸收性能,可应用于光解水、光催化降解等方面。

有机金属配合物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金属配合物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3
Eu(I ) BM)3l Sat h
Hua ng等设计了新型的中性配体2一吡啶基苯并咪 唑,两个氮原子可以和Eu3+配位,配位氮原子以可 以自 由旋转 的C—C键连接 ,由于 苯并咪 唑环上 容 易进行烷基以及其它基团的化学修饰,因而利用这 类配体可以较容易地对配合物的各种性能进行有目 的修饰改善[ 9】。分别以DBM和TTA作为第一配体,
利用短寿命三重态发光材料作为能量传递受 体,可以克服在高电流密 度下的主体与客体发光材 料间的能量传递受阻,从 而解决高电流密度下器件 发光饱和度的问题[ 14。。以I r ( PPy) 。 为发光层。高性 能的器件来自于材料较短的磷光寿命( 4弘s) ,显著地 减小了三线态激子之间的湮灭。
热稳定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适宜的激发态性质,因 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上。最近 有多个研究组报道了利用联吡啶钌作为红色发光染 料的电致化学发光器件[ 15, 16] 。这类器件具有发光效 率高、启动电压低等优点,而且器件在正向或反向偏 压下均能得到红光发射。目前这类红色发光器件在 响应速度以及寿命上还不是很理想。
以Ru( bpy) 。C12为代表的钌配合物,是发光电 池中 常用的 材料, 但是作 为电致 发光材 料应用 到 OLED的研 究很少 。钌配 合物 的分子 内含有 电荷 相 反的离子对[ Ru( bpy) 。] 2+和Cl - ,这些离子在相应 的电极附近聚集,增强了电子和空穴的注入。以Ru ( bpy) 3C12为发光层的器件效率低于0.1%。Ha ndy 等以Ru( bpy) 。PF。为发光层制备的单层器件,效率 达到1.o%。Rubner 研究小组将可溶性的配合物Ru ( bp y) 。PF。稀释到聚合物中,器件效率达到3 o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
钱栩凯090143802
摘要: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评述了有关它的各种合成方法。

以金属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容易在高聚物之间形成交联,难以获得发光强度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使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可以得到荧光强度比较理想的产物,但反应难以定量控制;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单体与某些单体之间进行共聚合反应,也可获得荧光强度较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但聚合反应的空间位阻较大;通过两端都含有配位基团的刚性链的有机小分子配体直接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单体进行均聚或者将小分子金属配合物接枝到高聚物上也可以形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金属配合物与高聚物以化学键结合生成的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既具有小分子金属离子配合物良好的场致发光特性,又具备高聚物优异的材料性能,容易挠曲、加工成型,特别是可溶性聚合物还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成膜性,因而也可以较易实现大面积显示,拓宽了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应用范围。

1金属离子直接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配合
将自由基共聚合成的含β-二羰基配位基的高分子、膦酸酯官能团的高分子直接与金属离子配合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用Suzuki耦合反应缩合聚合生成含有菲咯啉配位基的高分子,然后与一些金属离子Li+、Al3+、Zn2+等配合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其配合能力很强,可以选择的金属离子范围很广,因而发光的波长范围也很广,通过改变配合的金属离子可望获得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

侧链上含有8-羟基喹啉配体的聚合物及主链上含有联二吡啶配位基的聚酯、聚酰亚胺,可与金属离子配合制备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可作为获得电致发光材料的一条新途径。

这种合成方法的路线简单,操作比较简便,但是由于反应容易在高聚物之间形成交联,影响溶解性能,进而影响加工成膜,故而较难获得发光强度很高的高分子配合物。

2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
用Eu3+和二苯甲酰甲烷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酸)发生配位反应,分别得到2种金属铕的配位聚合物,可以发很强的红光。

侧链含有β-二羰基的聚合物与小分子配体如8-羟基喹啉、1,10-邻菲罗啉和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合成了Eu3+配合物,这些配合物都表现较好的荧光性。

将8-羟基喹啉接到刚性高分子链上,再和大量8-羟基喹啉配体同时与Al3+配位,制备出以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为侧链结构的高分子。

类似的反应也被用来合成中心离子是钌的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用主链为亚杂环芳基亚乙炔基的高分子和双-(4,4′-烷基-2,2′-联二吡啶)的金属钌的配合物缩合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有金属钌的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通过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理论上可以得到荧光强度较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但是这种合成方式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由于体系中存在2种不同的配体,它们的配合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配体不会按照投加量与金属离子成比例定量配合,高分子配体较难和金属离子发生配合,使得反应难以定量控制。

虽然预先生成有预留空位的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可以减少高分子链之间的交联,但由于部分配合后金属离子的配合能力的下降,不容易再与高分子配体作用,因而在进行此类反应时必须选择配合能力强的高分子配体,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3小分子配体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聚合
用两端都带希夫碱类配体的有机小分子与金属离子配位聚合生成高聚物,这类高分子金
属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有很高的量子效率。

用2,2′,3′-三吡啶胺与Ag+在一定条件下偶联
共聚合,因Ag+与不同位置的N配合,生成了不同配合方式的5种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用1,4-(5-二磺酰基-8-羟基喹啉)哌嗪和金属离子合成了一系列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首先合成两端都有
8-羟基喹啉配体的共轭有机小分子,再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形成首尾相连的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这类小分子本身是全共轭的,有利于载流子的传递,而端基配体8-羟基喹啉与金属离子配
合能力强。

用配位聚合合成了Zn-双-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并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了薄膜,应
用于电致发光器件。

用配位聚合,同时采用分子识别原理通过分子、分子集合体或离子的自
组装技术的超薄膜制备技术制备了含偶氮键的双-8-羟基喹啉锌及8-羟基喹啉铜配合物薄膜。

通过两端都含有配位基团刚性链的有机小分子配体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聚合形成的高分子
金属配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质,但是由于几乎都是刚性链,金属离子的含量较高,比较难溶,引入自组装技术原位配位聚合就地产生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可以克服难溶、难加工成型的缺点,使其应用得到拓展。

4金属配合物小分子接枝在高分子链上
通过自由基聚合,将马来酸铕(MAEu)熔融接枝到聚丙烯(PP)上,PP-g-MAEu是一类单色性好、亮度高的发光材料。

通过加聚反应合成了链端带有Ir的金属配合物的聚二甲基硅烷高
分子。

[Ir(ppy)2(vpy)Cl]作为发色团在Karstedt’s催化剂存在下经由硅氢化作用接在聚二甲基硅(PDMS)上。

将单反应活性点的小分子金属配合物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在高分子链上,可以避
免交联的发生,但是在制备单活性点的小分子金属配合物时,由于不同配合能力的配体的竞争效应存在,使得制备小分子的金属配合物的反应不能定量控制,故而目前这种方法研究的还比较少。

参考文献
[1]唐洁渊,章文贡.[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3):13-16.
[2]江涛,曾繁涤.[J].应用化学,2000,17(3):334-336.
[3]张秀菊,陈鸣才,冯嘉春,等.[J].中国稀土学报,2002,20(特刊):30-32.
[4]学术百科(/HotWord/120541.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