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词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规范化课件分析(PPT26张)
•
4.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 家,以 中国为 一人, 牺牲自 己,成 全众人 。被我 们中国 人奉为 文明始 祖的人 ,无论 盘古、 女娲, 还是伏 羲、神 农,或 黄帝、 尧、舜 ,他们 的共同 特点, 就是创 造文明 ,与民 兴利, 公而忘 私,品 德高尚 。
•
5.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 有种种 不足为 人道的 地方, 但是它 的文化 精神就 总体而 言是高 尚的, 是不会 过时的 ,只要 人类希 冀在和 平与平 等的世 界上生 活的话 。
•
2.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 主张人 是目的 还是手 段,把 自然看 作是与 自己同 属一个 整体还 是与己 无关的 对象, 却足可 影响人 类甚至 整个地 球的命 运。
•
3.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 德性, 倡导恃 德者昌 ,恃利 者亡, 这是我 们祖先 的信念 。我们 的先人 推崇的 那些开 天辟地 的圣贤 ,其共 同的特 点就是 舍己为 人,克 己让人 ,给人 类造福 。
学者 古指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 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烈士 古指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 今之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2)表形状的词适用范围缩小。 皎洁 古:光白貌,今:指月亮 明亮而洁白
(3)表动作行为的词主体缩小。 结婚 古指结为婚姻之好,结亲。 《汉书张骞传》:“其后,乌孙竟 与汉结婚。”也指男女结婚。今指 男女经合法手续结为夫妻。
(2)表名物的词其适用对象从单 一的事物发展为一般的事物。 江,古专指长江,今指一切江河。 河,古专指黄河,今指一切河流。
(3)表形状的词适用对象扩大。 平衡 本指衡器两端所承受重量相 等而处于水平状态。后泛指两种 以上的事物所处位置相当或得以 均等。
(4)表动作行为变化的词,行为 变化的主体扩大。 瞎 先秦时指“一目闭合”,后指 “两目”。 缺 《说文》:缺,器破也。今扩 大到多种事物。
公文写作中古语词的使用
公文写作中古语词的使用公文写作中古语词的使用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三联阅读>范文大全>写作模板 > 写作中古语词的使用写作中古语词的使用感谢 3lia11 的投递时间:2015-12-16 :三联阅读一、古语词的含义古语词是现代人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进一步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已经形成的基础上所吸收的古代汉语词汇。
它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
其中前者所代表的事物和现象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诸如若干、如此、之、乎、者、与、及、亦等;后者则系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如宰相、钦差大臣、丞相等。
在写作中,古语词尤其是文言词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它具有特殊的表意功能。
如能恰当地运用,可使语言精练简约,典雅庄重,富有概括力,从而极大地增强其表达效果。
二、古语词在中的使用古语词在中的应用范围极广,而且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人们对古语词的使用已经形成了具有较为稳定的规律性特点。
它既可用于标题之中,也可用于正文的主体部分,还可用于开头和结尾。
兹概要举述如下:(一)标题。
标题中运用古语词,最主要的是若干一词。
在表意上,此古语词较为宽泛,具有不定指性,但给阅者的概念却极为准确、明晰,而且由于它的使用,还给整个标题涂上了一层庄重古朴的色彩。
这也是语体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中共中央关于加速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等便是。
这些标题中的若干即系文言词,属于古语词。
显见,由于它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标题的表现力,倘若代之以具体概念,则不仅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还会使整个标题黯然失色。
(二)开头。
古语词在开头部分运用频率也较高,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是表示行文的引据,如《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县县直属机关设置和编制总额的批复》一文的开头:你县年月日《关于县直属机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请示》收悉。
词汇的发展变化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例如: 例如: “批判”,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现在只 批判” 原义含有评论优点、指出错误两个方面,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 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剩下“分析、批驳错误”这一个方面。如“批判他的错误思想”。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 的乙类对象。 的乙类对象。 如:“行李”,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 行李” 原义指两国往来的使者,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所带的提包、箱子等。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 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在不断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d、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词语的简称得到了空前发展。 如:空调(空气调节器) 空调(空气调节器) 电教(电化教育) 电教(电化教育) 彩电(彩色电视机) 彩电(彩色电视机)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如: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丫环、童养媳、变工队、堡垒户、堡垒村。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 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刚开始产生时是新词,随着社会的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发展,有的很快变成旧词。 比如, 大跃进” 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土高炉、文斗、武斗、红卫兵、黑五类、忠字舞”
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十讲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给人们带来非同一般的文学体验。
有许多人热衷于阅读和研究诗词,但要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就必须先熟悉其中的格律。
综观古今中外的诗文,其格律形式大多相似,但在中国古代,随着宗教信仰的发展,有许多不同流派的诗词,对其格律各有一套规范。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格律十条:一、韵书。
古代中国诗词格律的根基便是韵书,即诗文中使用的各种字音和拼音,它们被组织成一个“韵”,比如《诗经》、《楚辞》等。
也就是说,每首诗中所使用的音都要与其韵书对应,这是对古代文学艺术的非常重要的要求。
二、格式。
中国古代的诗文格式有很多,像绝句、咏物等,它们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每行多少个字,每行内的押解等,这些格式的要求会影响诗文的节奏和意境。
三、诗联。
诗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重要要素,即前句与后句之间要有某种联系,它可以是押韵联系,也可以是意蕴联系,这一要求在有韵的诗文中极为重要。
四、押韵。
押韵即前后两句的音素相连,古代文学艺术中有押韵的诗词,它的特点是每句的音节数要相同,并且最后一个音素要一致。
五、词藻。
藻指的是诗文中所用的词语,一般古代文学中的诗文要求式样繁多,词语的选择要求严谨,一般古典诗词中要用一些习用词,或古文,或诗词俗语。
六、押脚。
押脚指的是诗文行尾字和下一句行首字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都崇尚这种规律,这样可以使诗文的节奏更加流畅,读起来也更加不费力。
七、结尾。
诗文的结尾是一切诗文格律的最后一步,即诗人在前面的句子的基础上考虑到诗文的意蕴,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衔接词语,使诗文的结尾更加有力。
八、态度。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以抒情为主,诗人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比如抒发忧愁,抒发欢乐,发表对社会的看法等,这一点在诗词格律中更是重要。
九、节奏。
诗词节奏指的是诗文中各种句子的音乐秩序,它依赖于押韵,押脚,词藻等多种要素,有了这些因素,诗文才具有内在的韵律,使诗文更加完美。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
9、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
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17、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9、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词汇发展及规范
对方言词的吸收和规范应坚持 必要性原则。如果现代汉语词汇 中已有相应的词语,就没有必要 再从方言中吸收同样意思的词。 例如表示“今天”意义的“今儿 个、今朝”等方言说法,就没有 必要被吸收到普通话当中来。
•
对方言词的吸收还应该坚持 普遍性原则。在北方方言区内,“ 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 、旱虫”等说法并存,从普遍性看 ,应该选用“蚜虫”。
•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陶铸《松树的风格 》)
•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2.不随意改变原型。成语具有结 构的凝固性特点,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或增减其构成成分。例如“胸有成竹” 不能说作“胸有毛竹”,“老马识途”不 能讲成“老马识路”,“画蛇添足”不能 变为“画蛇添脚”,“吐故纳新”不能改 作“吐旧纳新”,等等。
•
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 增强修辞效果,成语也可以活用。例如 :
•
2.统一书写形式。采用通 用式,淘汰其它形式。如用“托 拉斯”不用“托拉思”,用“迪 斯科”不用“的士高”,用“巧 克力”不用“朱古力”,用“高 尔基”不用“戈里基”,用“ 尼龙 ”不用“呢隆”,等等。
•
3.尽量采用意译词。除了人 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 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 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 采用意译,以贴近本民族具象造 词的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 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电话”不用“德律风”, 用“科学”不用“赛因斯”,用 “民主”不用“德谟克拉西”, 等等。
亟待规范的几个文言文注释用语
作势 ” 即是说 “ 字产生以后 ,孰” 。 势” “ 字就成了一个死字 。 因为被
注 字和作注字产生早晚不 同, A式所注情况相似 , 与 而且这种情 况 又很少 , 为了便 于认 识 , 在此 我们也将 它归 为古字 注一类 。其 实, 笔者 以为 , 本着 避繁就简 的原 则 , 略被注字 是否 已被废弃 忽 不计 , B式完全可 以用 A式来替代 , 如注为“ , 的古字” 孰 势 。
D. 与 X 义通 X E. 同 X X F. 义 同 X X
例3 E : 冥有鱼》 冥 ”朱 注“ , 的“ , 冥 与溟义 通” 辞海 》 。《 释为
“ , 冥 通溟 ” 。这是否可 以说 明 D式 “ x与 x义通” 于通假字的 属 注释用语呢? 如果是 , 么, 那 我们在阅读原文时 , 只需按通假字的 原则根 据本字“ ” 溟 的读 音和意思理解 就行 , 而临时通假 的“ ” 冥 与“ ” 溟 意义上到底有什 么关 系 , 则与理解文意并无妨碍。 归结 以上三例 , 笔者以为“ x通 x 、x与 x义通” ”“ 均为通假 字 的注释用语 , 并且都可以用 c式 “ x通 x” 来表示 。 只不过要说
2 1 年 1 期 0 1 0
蔌 放有. oio 高教 S a n iJa y Ga j h a x i u・ o a
雷 高 社
化艺 术
【 摘 要】目前教材 中关于文言文 中出现 的通假 字、 古今字、 异体 字等注释用语不甚规范 , 甚至有些含混 , 成为 阅读文言
文 的 一 个 障碍 , 成 为 影 响 学 生提 高 阅 读 文 言 文 能 力 的 一 个 因 素 。 也 因此 , 必 要 对 其 加 以 疏理 、 析 , 其 更 加 规 范化 , 对 有 分 使 这 文言 文 的教 和 学将 会 大有 裨 益 。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古汉语词汇是指古代汉民族使用的汉语词汇,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汉语词汇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其系统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字形规范化古汉语词汇在字形上比较规范,字的形状和结构相对固定,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则。
古汉语中的字通常都是由左右结构组成,左边部分称为“偏旁”,右边部分称为“声旁”。
而且,字的笔画一般也比较简单,很少涉及繁复的笔划。
二、音韵系统严谨古汉语词汇的音韵系统较为严谨,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古汉语的音节结构主要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古汉语的声母以单辅音为主,韵母以简单的单元音为主,而且古汉语只有四个声调。
古汉语的音韵系统相对较为稳定,这也是古汉语词汇传承和演变的基础。
三、词义丰富多样古汉语词汇的词义丰富多样,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古汉语词汇的词义往往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式来表示,这种方式使得古汉语的词汇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由于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古汉语词汇里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使得词义更加深邃、抽象。
四、词法规则严谨古汉语词汇的词法规则相对严谨,词法构造基本上是通过字的组合实现的。
古汉语的词法构造主要有一字冠、两字冠、三字冠等,即一个词可以由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等组成。
古汉语的词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构词方式,如合并、借用、衍生等,这些构词方式丰富了古汉语词汇的形态。
五、句法结构灵活多变古汉语词汇在句法结构上比较灵活多变。
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的结构,但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自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词类和句法成分的转换,表达方式比较灵活。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主要包括字形规范化、音韵系统严谨、词义丰富多样、词法规则严谨和句法结构灵活多变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古汉语的语言特点,也体现了古代汉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素养。
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修辞技巧
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修辞技巧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技巧使其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修辞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一、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1. 文言文的词序规律古代文言文的词序较为严谨,通常遵循主谓宾的基本词序。
句子中的动词一般出现在句子的末尾,并且多采用单音节的词汇。
同时,修饰性的定语和状语也经常出现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2. 文言文的虚词特点虚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了连词、介词、副词、助词等。
古代文言文虚词的使用严谨而具体,具有明确的语法功能,能够起到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思想准确的作用。
3. 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古代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注重对称和平衡,常用对偶的句式进行修辞。
同时,句子成分之间多采用并列或承接的关系,以达到文辞优美、感情充沛的效果。
二、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技巧1. 比喻与象征古代文言文中广泛使用比喻与象征来表达抽象的含义。
比如将人物比喻为阳光,将春天比喻为新生等,通过比较明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象。
2. 反问与排比反问与排比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于强调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通过反问来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排比的方式列举事物,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表达作者的情感。
3. 修辞格与句式运用古代文言文中还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格和特定的句式,如倒装、对仗、夸张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运用使文章更富有韵律感,更具有感染力。
三、古代文言文的现代应用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技巧虽然在现代汉语文学创作中并不常见,但其独特之处仍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应用。
首先,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为现代汉语的学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其次,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技巧对于现代写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古代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与用法
古代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与用法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词汇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主要包括丰富多样的词汇、精确准确的用词以及严谨规范的用法。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与用法。
一、丰富多样的词汇古代文言文是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意思的。
古代汉语词汇系统庞大,包含了丰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例如,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多义词和合成词来表达丰富的含义。
另外,古代文言文中特别注重对称与平衡的表达方式,因此经常使用对偶结构,通过对偶的方式表达相对应的意义。
这些丰富多样的词汇使得古代文言文具备了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表达能力。
二、精确准确的用词古代文言文的用词非常准确,力求表达清晰和精确的意义。
在古代文言文中,往往通过使用相对具体的词汇来表达细节和具体的含义。
例如,在描述事物特征时,常常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汇,如“殷红如火”、“冰清玉洁”等。
此外,古代文言文还注重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通过隐喻和比喻来传达深层的意义。
这种精确准确的用词让古代文言文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三、严谨规范的用法古代文言文的用法非常严谨规范,注重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在古代文言文中,往往使用规范的成语搭配、词语搭配和词序结构,以保证意思的准确传达。
此外,古代文言文中还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倒装等,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古代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文学美感。
古代文言文的严谨规范的用法使得人们在阅读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总结起来,古代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主要体现在丰富多样、精确准确和严谨规范的用词。
古代文言文通过使用大量的词汇来表达丰富的意义,并力求用准确清晰的词汇来达到精确表达的效果。
同时,在运用这些词汇时,古代文言文注重语法结构的规范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此增加表达的韵律感和文学美感。
这些特点和用法让古代文言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瑰丽的花朵。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一、词汇的发展变化语言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
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又是语言诸要素中变化最快、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部分。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等一切变化都会首先反映在词汇上面,随时产生出一些新词语。
另一方面,随着旧的社会制度、旧的事物的消亡,一些反映旧事物的词语,也必然会逐渐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消失。
再有,就是有些词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变化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意义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说,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或变化和词义的演变三个方面。
1、新词的产生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出现的新词如:互联网电脑博客伊妹儿量贩式、涨停板由原来的多音节词语简缩而成的新词,如:研发(研究开发)、暗贴(暗中补贴)、帮教(帮助教育)、帮扶(帮助扶持)、边贸(边境贸易)、并轨(合并轨道)、布展(布置展览)。
再如“彩电、彩管、彩卷、彩扩、彩显、彩印、彩照、体彩、央视、卫视”等也都是通过缩略法构成的新词。
由新产生的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如:车族、网族、玩族、汽车族、开车族、驾车族、购车族、用车族、学车族、搭车族、秀车族、公交族、打工族、上班族、休闲族、购物族、追星族、工薪族、低薪族、单身族、未嫁族、急嫁族、不婚族、背包族、泡店族、泡巴族、泡汤族、傍老族、啃老族、租房族、创业族、游戏族、逛街族、白领族、自考族、下班留守族科盲、舞盲、法盲、网盲、股盲、倒盲、车盲、路盲、诗盲、歌盲、音乐盲、运动盲、摄影盲、电脑盲、英语盲、恋爱盲、足球盲、装修盲由字母词或者汉字里夹用外文字母构成的新词,如CT、IBM、CIA、CVD、DVD、VS、IN、QQ、VIP”等等是纯粹的字母词;“IC卡、BP机、IP电话、T恤、CT扫描、KTV包间、卡拉OK”等是字母和汉字的组合。
【作业:举出5个新词,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解释词义。
例:博客,单纯词,从英文单词Blog音译而来。
汉语词汇规范化问题的思考
汉语词汇规范化问题的思考
1、正确使用词汇:正确使用词汇是汉语词汇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应牢记错词的拼写、读音以及用法,避免随意交错、任意夸张。
2、熟悉常用语料:要求使用规范的汉语,就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并
熟悉日常用语里的常见搭配及文法。
3、语句结构简洁:简洁而明了的语句结构有助于增强文章的通畅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达过程中不要过度概括、拗口和堆砌古语,而要用
简明、流畅的汉语来表达。
4、重视文风:文章中要使用合乎界定的语言来告诉读者,这在汉语词
汇规范化中也应有所体现。
有时文章词汇中没有错误,但文风却不当,使用精致而得体的文字古韵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也是汉语词汇规范的
要求之一。
古语词规范化
小议古语词的规范化提到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古语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语词并没有消亡,依旧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端午节前几天,我在区政府车站看到一个为宣传粽子的广告语“棕里寻你”,巧妙引用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稍稍改动一个字就有了一种蓦然回首的美妙,同样“百度”搜索引擎的命名也是来自这句词。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经常妙语成珠,适当使用古语词体现了他浓厚文化底蕴。
恰当合理使用古语词可使语言简洁匀称,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然而,有部分人乱用滥用古语词,也酿成了不少笑话。
作家李国文在《一曲悲笳吹不尽》中写道“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碧落黄泉”是道教语,是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作者明显把“碧落”看称主谓短语而误解词义。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听到“诸位将士们”这样的表达,实际也是不明古语词而造成语言罗嗦。
为了充分合理的使用古语词,应当重视对现代汉语古语词的学习和规范。
古语词的误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书写错误。
有些人接触古语词只是停留在表层,使用古语词时就依据模糊的记忆,从而造成书写上的错误。
“抑或”还是“亦或”,《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录“亦或”,但可查到“抑或”,“抑或”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陈祖芬在《心灵》里写到“每张试卷上总有一口陷井似的”,这里“陷井”应该是“陷阱”,是指“防御或捕捉野兽的陷坑”。
2、读音错误。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读音也应该是当时当地状态下的读音。
“虚与委蛇”许多人都成“wéi shé”,“暴雨冯河”误读为“féng h é”。
有些古语词的读音容易让人混淆,在使用时也容易犯错。
很多人都分不大清“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巴乔果然不孚众望,旗开得胜”,这里误把“孚”作“负”,“孚”是“为人所信服”的意思,引文理解为“辜负”。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与使用规范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与使用规范一、引言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词汇特点和使用规范。
本文将重点探讨文言文的词汇特点和使用规范,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深入了解和正确运用文言文的指导。
二、词汇特点1. 偏正结构文言文中普遍采用偏正结构,即一个词作主要成分,另一个词作修饰成分。
例如:“明发则百姓宁,宁则后宫妖。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这句话中,“明发”中的“明”是修饰“发”的,体现了偏正结构的特点。
2. 形近字多文言文中形近字的使用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古代造字技术相对简陋,形似的字往往被用于表示类似或相关的概念。
例如:“洞若观火”(形近字),“心如刻画”(意近字),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3. 多义词多文言文中多义词的使用非常普遍,一个字常常有几种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具体理解。
例如:“明”可以指亮光、明白等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其意义。
三、使用规范1.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较为注重修辞手法的使用,例如夸张、对偶、排比等。
在写作时,可以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不以独立善世俗,不足以察世俗之善恶也。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思想的对比和反讽。
2. 注意排比结构排比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连续排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通过排比结构,突出了主体的恐惧和小心谨慎。
3. 注意语序的倒装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语序,即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后,以突出谓语的重要性或者强调语气。
例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这种倒装语序的运用,使得谓语“不谋全局者”更加醒目和有力。
四、结论文言文的词汇特点和使用规范是我们学习和运用文言文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表达艺术
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表达艺术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法规律和表达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文言文被广泛用于政治、文学、历史等领域,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语法规律和表达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一、语法规律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古代文言文注重语序的规范性。
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不像现代汉语那样灵活。
例如,“吾爱汝”这样的句子中,主语“吾”位于句首,谓语“爱”位于中间,宾语“汝”位于句末。
这种语序的规范性使得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其次,古代文言文注重词语的独立性。
在古代文言文中,词语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词类和语法关系,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意义。
这种独立性给了古代文言文更多的表达空间,使得作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风萧萧”、“易水寒”等词语虽然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但通过上下文的衬托,使得整个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古代文言文注重句法的严谨性。
在古代文言文中,句子的结构往往非常简洁明了,不会出现太多的修饰成分。
这种严谨性使得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精炼,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意思。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两个短句,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表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表达艺术古代文言文的表达艺术是其独特之处。
首先,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是文言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
例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比喻手法,通过将山与高、海与深进行类比,表达了对追求卓越的追求。
其次,古代文言文注重意象的塑造。
意象是文言文表达中的重要元素,它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和联想。
古代文言文中的意象常常与自然景物相关,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春风、马蹄、长安花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整个句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古语词的规范化
提到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古语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语词并没有消亡,依旧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端午节前几天,我在区政府车站看到一个为宣传粽子的广告语“棕里寻你”,巧妙引用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稍稍改动一个字就有了一种蓦然回首的美妙,同样“百度”搜索引擎的命名也是来自这句词。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经常妙语成珠,适当使用古语词体现了他浓厚文化底蕴。
恰当合理使用古语词可使语言简洁匀称,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然而,有部分人乱用滥用古语词,也酿成了不少笑话。
作家李国文在《一曲悲笳吹不尽》中写道“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碧落黄泉”是道教语,是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作者明显把“碧落”看称主谓短语而误解词义。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听到“诸位将士们”这样的表达,实际也是不明古语词而造成语言罗嗦。
为了充分合理的使用古语词,应当重视对现代汉语古语词的学习和规范。
古语词的误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错误。
有些人接触古语词只是停留在表层,使用古语词时就依据模糊的记忆,从而造成书写上的错误。
“抑或”还是“亦或”,《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录“亦或”,但可查到“抑或”,“抑或”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陈祖芬在《心灵》里写到“每张试卷上总有一口陷井似的”,这里“陷井”应该是“陷阱”,是指“防御或捕捉野
兽的陷坑”。
2、读音错误。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读音也应该是当时当地状态下的读音。
“虚与委蛇”许多人都成“wéi shé”,“暴雨冯河”误读为“féng h é”。
有些古语词的读音容易让人混淆,在使用时也容易犯错。
很多人都分不大清“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巴乔果然不孚众望,旗开得胜”,这里误把“孚”作“负”,“孚”是“为人所信服”的意思,引文理解为“辜负”。
3、望文生义。
许多人在使用古语词时喜欢依据古语词的表象而臆断该词的意思,也造成了不少错误。
《读者文摘》中:“七月流火,北京天气炎热。
”这里作者因不明古语词而造成前后矛盾。
“无独有偶,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的另一位同学也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
4、不明用法而出现语法错误。
“唐代,以‘夕餐秋菊之落英’做成的菊花糕、菊花粥、菊花鲜果羹,都是席上的名珍”。
“夕餐秋菊之落英”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本意是晚上我用初生的菊花充饥。
作者本想表达桂花糕等食物是“以落英”做成的,却出现了语病,这就是没有理清古语词的语法用途而犯的错误。
5、有些古语词对语体的要求严格,如果不把握好这些词的用法及使用对象,也会贻笑大方。
在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时,朱军称毛新宇的父亲为“家父”。
众所周知,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当称呼对方父亲时应该用尊称“令尊”“令尊大人”,称呼对方的母亲,则是
“令堂”。
类似这样有特定对象的古语词如“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此外还有一类活跃于网络语言的古语词,许多人把它们当做新事物,其实不然。
如“浮云”,看似新面孔,实际孔子一千年前就使用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囧”,本义为“光明”,从20 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其实,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囧”的记载。
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一个吐槽词“卧槽泥马”,是一个表示不满愤怒情绪的不文明词语。
而在《战国策·楚策四》有这样一句,“此何良驹,卧槽泥马尔。
”
吸收使用古语词是有条件的。
使用古语词时应从读音、书写、语法、语体,文化等角度全方位了解古语词,只有这样才不会乱用滥用古语词。
“懂得”是运用的基础,“不懂”就一定不能装懂。
对于这样的古语词的再复活我们应该持一种区别对待的态度,像“浮云”这类没有负面意义的古语词是可以使用的,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彰显了古语词博大的生机;而“囧”没有不文明的成分的词,栩栩如生地表达了一种尴尬的窘境,虽弯曲了词的本义,但也无伤大雅,应该有节制的使用;“卧槽泥马”这样的不文明语言无疑是对古语词的亵渎和伤害,是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的。
总之,古语词的规范化应该遵循“健康和谐”的原则,凡是对汉语词汇有负面影响的都应该严厉摒弃。
古语词的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可以制定一套法则进行条条框框的管理。
古语词的规范化
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去保护我们汉语中那一份凝重而古老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