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研究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研究

( 上接第 1 9页 )
关 系 到试 验 段 的成 败 ; L S P M 采 用 高 粘 度 改性 沥青 , 混 合 料 生产 温 度 和 出厂 温 度 较 高 , 尤 其 是 混 合 料 出 厂 温 度 与 废弃 温 度 相 差不 大 , 较 难 控 制 。 在 昆 合 料 施 工 方 面, L S P M为骨架空隙型结 构 , 9 . 5 m m 以 上 粗 集 料 比 例在 7 0 %左 右 , 摊 铺 时 应 尤 其 注 意 减 少 混 合 料 的 离 析, 混合料 碾压应遵循“ 高频 、 低 幅、 紧跟 、 慢碾 ” 的 方 式, 以保 证 L S P M 的 骨架 结 构 。 ( 4 ) L S P M 为 透 水 性 混 参考文献 : [ 1 ] 王松根等.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 L S P M) 柔性基 层设计与施工指南[ M ] . 北京 :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2 0 0 5 . [ 2 ] J T G F 4 0 — 2 0 4, 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s ] ・ [ ] 王松根 , 房建果 等- 大碎石沥青混合 料柔性基层在路 面补强中的应用研 究[ J ] ・ 中国公路学报 , 2 0 4, 0 1 7 ( ) : 1 0 一
本 文 采 用 相 同级 配 、 沥 青 用 量 分 别 在 使 用 低 标 号
沥青 、 普 通 沥 青 有 无 高 模 量 添 加 剂 的 情 况 下 通 过 汉 堡、 动 态 模 量试 验 进 行对 比分 析 , 就 高温 稳 定 性 ( 抗 车 辙性能 ) 而言, 使 用低 标 号 基 质 沥青 效 果 是 最 好 的 , 但 掺加 适 量 的 高 模 量 添 加 剂 对 沥 青 混合 料 的 高 温 稳 定 性 也 有 显 著提 高 。 由于 沥青 混 合 料采 用 了相 同 的级 配 、 相 同 的沥 青 含量 , 汉堡 试 件 的 车辙 变 形 深 度 只 与 沥 青 有 关 。参 照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

摘 要 :通过 对现 有 沥青 混 合 料 高 温稳 定性 评 价 指 标 的 理 论 分 析 , 出 现 行 规 范 中 车 辙 试 验 动 指
稳 定度 指 标 并 不 能 完全 反 映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抗 永 久 变 形 能 力 ; 于路 面 车 辙 顸 估 思 想 , 出 以残 余 基 提
服 务 寿 命 N, 为 评 价 指 标 , 作 并根 据 已有试 验数 据 验 证 了该 指 标 的 适 用性 , 果 显 示 该 指 标 意 义 明 结
确 、 价 准确 、 评 变异 性 小 , 免 了指 标 与 实 际 不 一 致 的 情 况 。 避
关 键 词 :公路 ;车 辙 试 验 ;动稳 定度 ; 合 稳 定指 数 ;动 抗 压 强度 ;变 形 速 率 ;残 余服 务 寿 命 综
动稳 定度 ( ) 标 是 中 国 目前 用 得 比较 广 泛 DS 指 的车辙 指标 。它 通 过测定 车 轮荷 载作用 次数 与板 块 试件 的变形关 系 , 到变 形 一 时间 曲线 ( 图 1 , 得 见 ) 求
取 4 、0 mi 5 6 n的 变形 , 计算 产 生 lmm 变形 试 验 轮
中 图 分 类号 : 1 . 1 U4 6 2 7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26 (0 20 -0 9 -0 1 7 — 6 82 1 )1 0 5 3
沥 青混 合料 的高温稳 定性 是 沥青混 合料 设计应
首 要考 虑 的路用 性 能之 一 。车辙试 验 以其试 验原 理 明了 、 试验 方法 简 单 、 验 结 果 直观 、 试 与实 际沥 青砼
9 6
第 1 期 21 0 2年 1月
很 明确 , 且从 理论上 讲 存在 图 1中 D 曲线 的动 稳 而 定度 大于 C曲线 、 同时 4 i 5r n时 D 曲线 的变 形 d a 。 也 大于 C曲线 , 有可 能 出现 D 曲线 的综合 稳定 指 则

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与改善措施

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与改善措施

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与改善措施摘要:沥青路面在我国的公路道路中,无论在用途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对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进一步研究,以修筑性能优良的沥青路面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已成为道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性能等方面阐述了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其病害和改善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改善措施1 前言沥青是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氮、硫等)衍生物组成的及其复杂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呈黑色或黑褐色的固体、半固体或液态状态。

沥青混合料是用具有一定黏度和适当用量的沥青材料与一定级配的矿物集料,经过充分拌合形成的混合物。

将这种混合物加以摊铺、碾压成型,即成为各种类型的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行使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

所以沥青混合料在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

也就是说,要能表现出足够的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低温状况下的抗裂性、良好的水稳定性、持久的抗老化性和利于安全的抗滑性等特点,以保证沥青路面良好的服务功能。

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沥青混合料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技术特性,其中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是影响沥青路面的主要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夏季高温(通常为路表温度60℃)条件下,经荷载车辆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辙、推移、波浪、拥包、泛油等病害的性能。

2.1 高温稳定性病害及原因2.1.1 推移、拥包推移、拥包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路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所引起的。

导致此类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不足的内在原因主要有:混合料用油量过大,细集料或填料过多,沥青标号选择不合适,在沥青混合料铺筑之前表面平整度差,上下层间光滑接触,无层间黏结力等,实际的原因则是其中一种或数种原因的共同作用。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a e b n r a i g c n e to i e p wd r p o e l ,b t i i e s s g y i c e s n o t n fm n o e r p r y u t s l s fe t y c a g n o t n fa — v p a t e e t i s h l m i t r a n r a e t e wa e t b l y o h l ;c m n n a p a t x u e c n i c e s h t r s a i t f OLS b i u l ,a d t e m o t i M o vo sy n h s
量等条件下开级配大粒径 沥青混 合料 ( S 的水稳 定性 。结 果表 明 : OL M) 随着粗 集 料 的增 多 、 隙率 的增大 , 空 O S 的水稳定性 降低 , 当空 隙率小 于 2 时 , LM 且 o 其具有 良好 的水稳 定性 ; 沥青用量 对 OL M 水稳 定性 的影 S
Ab ta t B s d o h e ut f mm e so a g -c l a s al e ta d fe z-h w p i t s ,t ep — sr c : a e nt er s lso i rin lr es aeM r h l t s n r e et a s l e t h a t p re a u tst ewae t bl y o p n g a e a g t n s h l m ie ( e v l ae h trsa i t fo e - r d d lr e so e a p at x s OLS ) n n l z st e i M ,a d a a y e h efcso r d to fe t f a a in,a p a tc n e t g s h l o tn ,m iep wd rc n e ta dc m e tc n e to h trsa i t . n o e o tn n e n o tn n t ewa e t bl y i Re e r h ss o t a :wh n isp r st ss alrt a 0 ,t ewae tb l y o s a c e h w h t e t o o iy i m l h n 2 e h trsa i t fOLS se c l i M i x e— ln ,a d isrssa c o wa e e ra e t n r a ig p r st ;i i fe tv o a o dwa e a e t n t e it n et trd c e s swih ic e sn o o iy t sef ciet v i trd m—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影响因素
2、沥青性质的影响 在沥青性质中,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指 标有:针入度、针入度指数、粘度、软化点、蜡含量等。 针入度愈大,结合料的粘结力愈小,沥青混合料的抗 车辙能力越差。但25℃的针入度与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 能相关性较小,需要与其它指标配合使用才能说明沥青结 合料的高温性能。 针入度指数描述了沥青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是沥 青使用性能的核心指标,温度敏感性越低,形成的沥青混 合料相应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增加沥青针入度指数 PI值可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 沥青的软化点是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软化点高意味着沥青的等粘温度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好。 有研究表明,沥青软化点与车辙试验
第二部分
影响因素
各种因素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其中一个结论为:对 于19厘米厚的沥青面层,在6.3至7.6cm处,车辙变形发展 到最大值,占了全部变形的80%,再往深处发展,各层位 的车辙变形急剧减小,12.7cm以下,沥青层的变形只占5%, 这一结论是建立在美国82KN标准轴载基础上的,对于我国 100KN的标准轴载和超载严重的情况,影响深度会大得多。 (3)在对我国沥青路面使用状况的调查中,也发现两条沥 青层最厚且未使用改性沥青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沥青层厚 20-25cm)和广深珠高速公路(沥青层厚大于30cm),车辙情 况并不严重,而与广深珠高速公路相接的广佛高速公路, 气候与交通量基本一致,只是沥青层厚度要小一些,却产 生了较大的车辙。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试 讲 人: 王清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部分 概 述
由于交通量的增长、轴载增加、超载严重、车辆渠化 交通、近年来持续高温天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车辙已经 成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最严重的破坏形式,根据国外统 计资料,在需要维修的沥青路面中,有80%以上都是由车 辙变形引起的。为了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本节主要研究 产生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预防或减 少车辙的产生,已成为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车辙是指沿道路纵向在车辆集中通过位臵处路面产生 的带状凹槽。车辙造成路表产生过量的变形,影响路面的 平整度;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的整 体强度,从而易于诱发其它病害;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 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导致驾驶换向困难,甚至会由于车 辙内的积水而导致车辆飘滑;北方冬季出现负温时,由于 辙槽内积水结冰,使路面的抗滑能力大幅度降低,容易发 生交通事故。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分析探究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分析探究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分析探究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具有工期短、行车跳动小、连续性好、平整度高以及养护维修较为便捷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沥青路面不断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增加、交通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车辙等病害,不但会使道路使用性能受到影响,还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的规范进行分析可知,动稳定度指标是判断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的主要指标。

本文以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试验为基础,首先对车辙病害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再对动稳定度试验目的以及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沥青混合料原材料进行试验,最后,以此为基础,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试验分析;动稳定度;热拌沥青混合料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施工水平、设计情况以及材质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坑槽、松散、泛油等病害,本文通过动稳定度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控制,旨在使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进一步提高。

1车辙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沥青混合料为粘弹性材料,应其对温度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夏季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外界气温的增加,导致沥青路面温度随之增加,在此过程中,沥青路面结构中的热量也不断积累,部分路面的内部温度甚至会比表面温度高,进而使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等病害,这不但会使沥青路面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受到影响,还会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1]。

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荷载、沥青级配合理性、路面结构稳定性、沥青的技术指标以及集料的性质等因素。

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配制过程中,若所使用的集料具有针片状含量相对较多、棱角性较差等特点,不但会导致集料之间的嵌挤力受到影响,也会使其粘附性受到影响;当沥青中含蜡量相对较大时,所配制的沥青混合料也会更容易变软,导致其高温稳定性受到影响;当地面层或路基承载能力较差时,会使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变差,在交通荷载长时间的作用下,沥青路面会出现剪切变形,使其使用性能受到影响;当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符合要求时,也会导致沥青路面质量受到影响。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讲人: 王清第一部分概述第一部分概述由于交通量的增长、轴载增加、超载严重、车辆渠化交通、近年来持续高温天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车辙已经成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最严重的破坏形式,根据国外统计资料,在需要维修的沥青路面中,有80以上都是由车辙变形引起的。

为了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本节主要研究产生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预防或减少车辙的产生,已成为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车辙是指沿道路纵向在车辆集中通过位置处路面产生的带状凹槽。

车辙造成路表产生过量的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的整体强度,从而易于诱发其它病害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导致驾驶换向困难,甚至会由于车辙内的积水而导致车辆飘滑北方冬季出现负温时,由于辙槽内积水结冰,使路面的抗滑能力大幅度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第一部分概述高速雨后的辙槽高速车辙严重路段第二部分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影响因素影响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内因、外因及其它因素3大类。

内因主要反映在材料本身的质量上,如沥青类型、沥青用量、集料的性质、混合料类型、空隙率等而外因则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其它因素则是指路面基层和路面结构组成及其施工质量对路面车辙的影响。

当内因、外因及其它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产生综合影响。

一、材料1、级配类型的影响矿料级配决定了矿料颗粒间嵌挤力的大小及混合料密实程度,对路面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

有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有60依赖于级配的嵌挤作用,沥青结合料粘结性能只能有40的贡献。

据SHRP的研究,在通常情况下,合理的密级配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要优于间断级配混合料SMA例外。

第二部分影响因素形成骨架结构的级配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而悬浮型结构抗车辙能力较差。

东南大学的陈旭庆认为,当粗集料的含量在68-72时,所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属于骨架密实型,粗集料的含量72以上时,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属于骨架空隙型,粗集料的含量小于68时,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属于悬浮密实型集料的粒径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相当的影响,传统的想法认为,集料越粗对抗车辙越有利,但车辙试验表明,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车辙最大,由此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不一定能改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 6 0  ̄ C 。 需要强调的是 : 碾 压温度一定要保证, 如果碾压 温度低, 就是碾 压 次数再多, 试件的亮 度也不能达到要求, 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 沥青 混 合料 高温 稳 定性 的 影 响 因素 沥青 混合 料是 由沥青 结合料 粘结矿 料组 成的 , 其 高温稳定 性的 形 成 机理 来源于矿 料之 间的嵌 挤力与粘聚力的原材 料、 矿料 级配 、 沥 青用 量 以及施 工质量成为影 响沥青混 合料高温稳定性 的主要 因素 。 1 、 材料 沥 青混合料 由沥青、 集料 以及矿粉混 合组成 , 这些材料 的物理 力学 直接 影响沥 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 。 ( 1 ) 集料 。 集料包 括粗集料和 细集料。 不论是 粗集料 还是细 集料, 其表状况 和化学成分对沥 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有很大 的影响 。 通常, 表面 破碎、 坚硬、 纹理粗糙 、 多棱角、 颗粒接 近立方体 的碱性集 料, 其相 应 的沥 青混 合料 的高温稳 定性 就 比较 好。 细集 料 中机 制砂 大大 增加 了 混合 料的流动性 , 使整体 混合料 表面粗糙 、 有 较好棱 角的集 料组成 的混 合具 有较 大的嵌 挤力和内摩阻力。 ’( 2 ) 沥 青。 沥 青本 身 的性 质对 沥 青 混 合料 高温 稳定 性 的影 响很 大。 通 常沥青 的6 0 X 2 粘度 越高、 软化点越 高, 相 应的沥 青混 合料 的高温 抗车 辙能 力就 越 强。 我们结合沈 阳绕城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L A c 一 2 5 型 沥 青混合 料与L A C - 2 0 型沥 青混 合料车 辙试 验 , 采 用辽河 油田AH - 7 0 沥 青S F I S B S 掺 量为5 %的改性 沥青 混合料 做车 辙试 验 , 试 验结 果为1 8 5 0 次/ a m、 r 3 3 4 0 次/ am。 r 试验 结果 表 明, 使用改性 沥 青与普 通沥 青 能大 大担 高沥 青混 合料 的 抗车 辙能 力。 我们 经大量 的试 验 发现 : 改 性沥 青 ( S B S 掺量 为5 %、 基质沥 青为辽河 油田AH一 7 0 ) 比普 通沥 青 ( 辽 河油 田 A H一 7 0 ) 的软化点提 高 了3 0 ℃左右 , 而6 0 " C 粘度是 普通沥 青的 3 0 倍。 因 此, 使用改性 剂掺 量适宜 的改性沥 青能够提 高沥 青与石 料 的粘附性 , 增 加沥 青与矿料之 间的粘 聚力, 从而提高稳 定 性 的检 测 方法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作者:刘剑王子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通过对影响沥青路面高温稳定的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等进行分析,确定了在高温地区通过集料、矿粉、混合料类型、施工工艺等方法来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为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沥青路面;材料原因;设计级配;路面结构中图分类号:U4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引言:沥青路面因为高温引起的破坏有车辙、拥包、推挤、泛油、搓板等形式。

车辙是在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受荷载作用,混合料发生竖向压密或混合料侧移产生的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

车辙的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行车舒适性,二是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等,要控制好车辙的发生,需要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抓住主要矛盾,使车辙得到控制[1~2]。

1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1.1 沥青性质沥青的物理性质对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有影响。

在一定温度和加载速率下,沥青粘度越大,混合料的粘滞阻力也越大,抗剪切变形能力越强,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越好。

沥青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越低,则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相应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能,这种关系已被一些快速加载试验所证实。

1.2 气候因素气候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是通过沥青路面混合料力学性能来起作用的,由于沥青是一种感温性很强的材料,使得沥青混合料也成为温度敏感性材料,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路面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质,较高的温度会使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和抗剪能力降低,从而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出现高温稳定性问题。

因此,针对高温多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修筑沥青路面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当地的实际经验来选择沥青以及进行结构和材料设计[3]。

1.3 荷载因素荷载的大小,重载和超载是沥青路面产生车辙和其它高温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的调查资料表明:在交通量组成中,重载占有较大比例的路段上,沥青路面的高温病害要比其它路段严重得多。

三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

三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
温 抗 剪 切 验 算 , 据 层 状 弹 性 理 论 , 不 利 剪 切 损 根 最
验 方法 本身 比较 简 单 , 验 结 果 直观 且 与 实际 沥 试
严 伟 华
( 山市 三水 区路 桥 建 设有 限公 司 佛 山 5 8 0 ) 佛 2 10


分析 总 结 了几 种 评 价 沥青 混 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能 的 试 验 方 法 , 比较 其 特 点 , 荐 车 辙 试 并 推
验 作 为评 价沥 青 混 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的试 验 方 法 。结 合 南 方 某 高 速 公 路 路 面 结 构 形 式 。 AC 1 、 对 一3
2 1 年 第 4期 00
严 伟 华 : 种 沥 青 混 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试验 研 究 三
复杂且 与路 面沥青 混合 料 的三 向受 力状态 相差甚
远, 大量 研究 表 明 , 马歇 尔试 验在 评价 路面 高温稳
地反 映沥青 混合 料 的抗永 久 变形能 力 。 ( )车辙 试验 ( 2 轮辙 试验 ) 。车 辙试验 方法 最 初是 由英 国道 路 研 究 所 ( R 开 发 的 , TR L) 由于 试
A -0和 AC 2 C2 - 5三种 级 配 沥 青 混 合 料进 行 了高 温车 辙 试 验 , 分 析 了 不 同 厚度 与 动 稳 定 度 及 永 久 并 变 形 的相 互 关 系 。
关键 词 沥 青 混合 料 高温 稳 定 性 动稳 定 度 永久 变形
目前 沥青路面 高温稳 定性评价 主要依 靠马歇 尔试验 , 大多数 国 家认 为 用 马歇 尔 方法 设计 的 但
1 3 级配 设计 . 结合南 方湿 热气 候 , 现 行 规范 级配 的基 础 在 上 , 出 了嵌 挤 密 实 型 的AC l 、 一 0 AC 2 提 — 3 AC 2 、 一 5

沥青混合料水-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沥青混合料水-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稳定性能更佳 。
【 关键词 】 多孔 沥青混合料 ; 汉堡浸水车辙 ; 水稳定性 ; 高温稳定性 ; 试验评价
O引 言 . 多孔沥 青混合 料 P r s sh lC nr e P C 是 一种拥 有相 互 o u A p a oce .A ) o t t 连通空隙的开级配沥青 混合料 , 有 良好 的透水 、 具 降噪效果 和优 异 的 抗滑能力[ ] 1. - 是多雨地区最适 用的路 面混合料类 型。为了保证降雨 的 2 快速下渗 ,A P C孔 隙结构丰富 , 空隙率在 2 % 0 左右 , 较之 于密级配沥青 混合 料 . 现出混合料 与水接触 的面积 大以及 内部 与水 接触的机会多 表
两个 主要特点 鉴于 P C的大孔隙结构及高温多雨 的应用环境 . 照普通密级 A 按 配沥青混合料 那样 .以高 温稳 定性或者水稳 定性这样单一 的指标来 评价其路用性 能是不全 面的 .因为这些 常规的沥青混合 料评价方 法 并不能反 映 P C在水一 A 高温综合作用下 的路用性 能。对于 P C 考 虑 A . 到多雨地 区高温稳定性 和水稳定性是 多孔沥青混合 料路用性能 的主 要影 响 因素 . 因此对 评价手 段提 出更 严格 的要 求 . 即采 用水一 高温 共 同作 用下的综合路用性能来评价 P C混合料 的性能更 为合 理和贴切 A 实际。 目前常规评价方法 中 , 高温稳定性 的评价 主要是通过车辙试验得 到的动稳定度指标来评价 : 混合料水稳定性 的评价方法较多有浸水马 歇尔试 验、 真空饱水 马歇 尔试验 、 冻融劈裂试验等 , 但都是单一的评价 试验 . 从水 、 没有 高温以及荷 载的共 同作用来综合评价混合料性能㈣ 。 为此 . 提出采用汉 堡浸水 车辙试 验对 P C在水一 A 高温及荷载综合作用 下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析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析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析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行使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

所以沥青混合料在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

也就是说,要能表现出足够的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低温状况下的抗裂性、良好的水稳定性、持久的抗老化性和利于安全的抗滑性等特点,以保证沥青路面良好的服务功能。

1、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损坏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习惯上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一般出现在高温、低加荷速率以及抗剪切能力不足时,也即沥青路面的劲度较低情况下。

其常见的损坏形式主要有:1)推移、拥包、搓板等类损坏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所引起的,它大量发生在表处、贯入、路拌等次高级沥青路面的交叉口和变坡路段。

2)车辙。

对于渠化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高温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车辙。

随着交通量不断增长以及车辆行驶的渠化,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由于永久变形的累积而导致路表面出现车辙,车辙致使路表过量的变形,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易于诱发其它病害;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甚至会由于车辙内积水而导致车辆飘滑,影响了高速行车的安全;车辆在超车或更换车道时方向失控,影响了车辆操纵的稳定性。

可见由于车辙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3)泛油是由于交通荷载作用使混合料内集料不断挤紧、空隙率减小,最终将沥青挤压到道路表面的现象。

如果沥青含量太高或者空隙率太小这种情况会加剧。

沥青移向道路表面令路面光滑,溜光的路面在潮湿气候时抗滑能力很差。

沥青路面在高温时最容易发生泛油,因此限制沥青的软化点和它在60℃时的粘度可减少泛油情况的发生。

2、沥青路面高温损坏的原因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因素主要有集料、混合料、混合料类型、荷载、环境等:①产生变形会贯穿整个路面结构,实际上沥青混合料的热传导性很低,大部分是属于磨耗层的塑性变形,这可在动态或静止的交通荷载情况下发生,尤其是由于刹车、起动加速或车辆转弯而产生了剪切应力。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Vo 1 . 1 0 No .1
Ma r .2 01 3
文章 编 号 : l 6 7 2 —9 3 3 1 ( 2 0 1 3 ) O l —O O O 7 一O 8
沥 青 混 合料 古 同I n 日 n 稳 定 性 影 响 因素试 验分 析
贺 平 ,周 志 刚 , 杨 银 培 ,罗 苏平 ,冯 林
HE Pi ng ,ZH OU Zh i — g a ng 。 ,YANG Yi n - pe i ,LUO Su — p i ng ,FENG Li n 。
( 1 .Ha i n a n Tr a f f i c En g i n e e r i n g Q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Au t h o r i t y .Ha i k o u 5 7 1 1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D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a s p h a l t mi x t u r e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a t i o n a r e d e s i g n e d . Th e e f f e c t s o f l o a d,t e mp e r a t u r e ,ma t e r i a l t y p e a n d wa t e r i n t r u s i o n( h o t wa t e r i m me r s i o n a n d
( 1 .海 南 省 交 通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管 理 局 ,海 南 海 口 5 7 1 1 0 0 ; 2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道 路 结 构 与 材 料 交 通 行 业 重 点 实验 室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4 )

浅谈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浅谈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1年 02
第5 期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 N O MA I N I
0公路 与管理0
科技信 息
浅谈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李爱 军 ( 长治 高速公 路 有 限责任公 司 山西

长治
06 0 ) 4 0 0
【 要】 摘 作为基层 , 沥青稳 定碎石混合料除 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 刚度 , 还应具有 良 的高温稳定性。 好 因此本研 究所 选级配在各 自的最佳
【 关键词 】 高温稳定性 ; 最佳油石比
油石 比 下进 行 试 验 和 评 价 。
沥青 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习惯 上是指沥青混合 料在荷载作用下抵 抗 永久变形 的能力 。 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 一般出现在高温 、 低加荷速率 以及抗剪 切能力不足时 , 其常见的损坏形 式主要 有 : 推移 、 拥包 、 搓板 、 车辙等。 对于沥青稳定 碎石基层混合料来说 .稳定性问题 主要 表现为车
1 车 辙 试 验
图 3 各级配车辙板
1 0 1 1 强 I S 1 4 l 5
帽鼬
图 1 2 0 ..2日郑洛路 沥青路面高温分布 曲线 0 072
由图中看 出各 级配 的密 实度 差别 :}级配最密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配次 之 , 1} 5 2 #级配密实度最低。同时可看出 2 #和 5 #级配离析较严重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 如下 面公式所示 :
辙。 本文采用室 内小型往复式车辙试验 和单轴静载压缩蠕 变试验两
种方法来评价各个级 配混合料 的高温性能
图 2 分层碾压车辙板的断面
试验轮碾仪和车辙仪都采用北京华联 机电技 术研究所制造 、 交通 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监制 的 H R 3 L 一 型沥青混合料轮碾成型机和 H R 3 L 一 11 试 验 方 法 . 型沥青混合料水路两用车辙试验机。 车辙试验机采用 曲柄连杆 驱动试 通常用于车辙试验的试件 尺寸是 3 0 m 3 0 m 5 m 但 由于 验台的行走方式 . 0 m x 0 m x 0 m. 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 为 4 次/ i 2 mn 本课题选用级配的最大粒径较 大 . 故车辙试件也按相对 较大的尺寸制 1 试 验结 果 . 2 试件按试 压结果 , 用单层碾 压成 型 . 采 预压 5 个往 返 , 式碾压 正 作成 3 0 0 mmX 0 m 0 m。 30 mx 0 r 1 a 本研究是针对于基层的沥青混合料 . 基层所 面临的环境 条件没有 2 O个往返。三种级配混合料车辙板的外 观如图 3所示 : 面层严 峻 , 最高温度远远低于 6 ℃。有研究 明. 0 表 路面下 1c lm处 的 最高温度一般低于 4  ̄ 如下 图 1 5C, 所示 :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机理分析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机理分析

E 、 弹 性 模 量 ; : E 叩 、 : 性 系数 。 。 黏 B res 型 代 表 了材 料 在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瞬 时 弹 性 变 形 、 ugr模 黏 性 流 动 变 形 和 延 迟 弹性 变 形 。 由 B re 模 型 , 青 混 合 料 的 蠕 ugr s 沥 变 劲度 模 量 可 以 由下 式 计 算 求 解 :
科 学 之 友
Fed f c ne m t r rn i c a u i oS青 混合 料 高 温 稳 定 性 机 理 分 析
别、 国杰
( 山西 省 交 通 建 设 工 程 监 理 总 公 司 , 山西 太原 00 0 ) 3 0 6
摘 要 : 文 章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高 温 黏 弹 性 理 论 进 行 了梳 理 , 对 温度 、 载 以及 级 配 对 并 荷 沥青 混 合 料 高温 稳 定 性 的 影 响 进 行 了具 体 分析 。 选 用合 理 的级 配 , 少 细 集料 用量 , 高 减 提 粗 集料 含 量 ; 用颗 粒 形 状 好 、 地 坚硬 的 石 料 ; 格 限制 车 辆 超 载 可 以提 高 混合 料 的 高 使 质 严
5c ()

(一 ) 1e
() 2
TheApp ia i n f y n he rCo r l lc to o i g S a nt o Fl Func i n Bl c n Prntn a hi e to o k i i i gM c n
W u Ya o g rn
A src: IC rd co n ed aeh t a sr c x, u esl op nig Sa ,n e r t g rcs i odro m bta tTS Opou tnl eneso v e e luf e etnmbr, g r t (e1 a di t i i oes n re — i i th t ma r a t i o i n ) nh p nn p , ti

车辙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车辙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车辙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车辙率是指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在路面上形成的车辙或车辙凹痕的数量和深度,是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容易软化和变形,导致车辆行驶时产生车辙,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因此,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于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主要通过路面中的沥青粘结剂的抗软化能力来衡量。

常见的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方法包括车辙试验和软化点试验。

车辙试验是通过模拟车辆在高温下行驶对路面产生的压力和拉伸应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软化点试验则是通过测量沥青的软化温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路面的抗软化能力,减少车辙的形成。

首先,可以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比,选择适当的粘结剂类型和粘结剂含量。

高效胶结剂和改性胶结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其次,可以采用增加胶结材料和矿物骨料粒径的方法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疏水性能和抗软化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配合密实度和厚度来增强路面的抗软化能力。

近年来,随着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应用于沥青路面的建设和维护中。

例如,采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抗软化能力和抗龟裂性能。

同时,通过添加剩余沥青或回收沥青的方式,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软化温度,减少车辙的形成。

总之,车辙率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对于改善道路质量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的软化和变形现象,提高路面的抗软化能力和使用寿命。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可以进一步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评价体系,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述 用下 , 沥青混合料存在着 时间一硬化现象 。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 , 其机理是沥青路 面在 自 然温度场 中经受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 , 沥青混合料被 压 密而形成辙槽 , 有时候 辙槽 两边 有隆起 变形 , 它是 路基和 路 面各结构层在荷载作用 下塑性 变形 的累积。随着 经济 的 发展车辆 的大型化及繁重的交通量 , 重车 、 超载车大 大增加 , 造成 了沥青路 面的各 种形 式 的破 坏 , 路面 的使 用性 能下 使 降, 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 给行 车带来很 多不安全 因素。 对 G 0连一霍高等 级公路 K 6 0~K 7 1段 路 面进 行 3 33 .0 3 的车辙病害处理所 使用 的 S S C一1 C改性 沥青混合 料进 BA 6 行 了不 同温度、 同轮压 、 同行 车速度 的车辙试验 , 不 不 进而研 究 了荷载 、 温度 、 车速度 、 行 轴载作用次数对 中粒式沥青混合 图 1 车辙深度与轴载作用次数 的关 系 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32 车辙深度与温度的 关系 . 2 试验设计 沥青混合料是一 种粘 弹性 材料 , 其性 能对 温度 较敏感 , 由于车辙试验仪 只能做一种 压力 和一种形 车速度 的车 为了 研究试 验温度对 沥青 混合 料的抗车辙性 能的影响 , 改 对 辙试验 , 一定程度上 限制 了它 的作 用 。根 据实 际需要 , 根据 O℃ 、0 、O℃ 、0℃ 条件下 的车 4 5 6 对 车辙仪进行了一些改进 , 验仪可 以做不 同温度 、 同 使试 不 性沥青 混合料进行 了 3 车轮接 地压力 为 0 7 MP , . a 行车速 度为 4 2次/ i , m n 压力 、 不同行车速度 的车 辙试验 , 从而 能够方便 地研究 各种 辙试验 , 10mn时 的车辙深度 、 2 i 动稳定 度与 温度 的关系如 图 2 图 3 、 因素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 响。 标准的车辙试验 只有 0 7MP 轮压的配重块 , 了满足 所示 。 . a 为 不 同压强的车辙试 验 , 通过调节配重块 的重量来改变橡胶轮 的接地压力 , 接地压力的测量方 法参 照《 路工程沥 青及沥 公 青混合料 试 验 规 程 》 从 而 可 以获 得 0 7 MP 、 . a , . a 0 8 MP 、 0 9M a 10M a的接地压力 。 . P 、. P 我 国《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试验规程 》 定试验 规 轮 的往返碾压速度 为 4 2 ̄/ i。为 了研究不 同行 车速度对 mn 沥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 性的影 响 , 电动机 的电流输入端接 在 人变频器 , 可以通过调节 变频器 的供 电频 率 , 而改 变试验 从 轮 的往返碾压速度 。 3 试 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轮辙试验 采 用 车 辙 试 验 仪 进 行 , 轮 的碾 压 速 度 为 碾 图 2 车辙深度与试验 温度的关 系 4 2 ̄/ n 车辙试件的密度为最大理论 密度 的 9 % , mi, 6 即空 隙 率为 4 %。本次车辙 试验 的试 件采 用碾 压成 型。参 照已有 方法 , 在正式碾压成型车 辙试件 之前 , 沥青 混合料 进行试 对 压, 混合料压实次数 的确定见表 l 。 表 1 S S C一 6 B A 1 C型沥青混合料压实次数的确 定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分析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分析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试验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9T09:13:19.618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4月12期作者:骆钰[导读] 通过残留稳定度试验表明SBS改性剂骆钰广西世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市 545000摘要:通过残留稳定度试验表明SBS改性剂-丁苯橡胶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有提高作用,改性剂掺量控制在5%~6%时SBS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最好。

SBS改性剂-丁苯橡胶能够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进行碾压时,试件的破坏顺序是沥青混合料试件先出现压密变形然后出现剪切变形,最后因粘聚力的减小产生车辙破坏。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引言SBS改性的传统沥青路面会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而产生痕迹、裂缝、堵塞和孔洞。

传统的SBS改性沥青采用大型大型切割设备湿法预制,这种生产工艺存在技术缺陷和监管困难。

同时,改性沥青在长期存放后会发生分离。

干法制造工艺使用SBS-T速溶改性剂在搅拌现场对普通沥青混合料进行改性。

它具有以下优点:1)将改性剂直接放入搅拌机中与混合料混合,可减少改性沥青的输送。

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SBS-T改性剂易于存放和存放,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有更多的发挥空间;3)可以避免SBS改性沥青质量控制问题和长期储存分离的风险。

SBS-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干法生产可以省去预先进行沥青改性的步骤,但它是一种新型工艺,应结合成熟的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

1配合比设计本文所采用的沥青混合料为延度好、粘度高、软化点高的AH-90沥青,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规定要求;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所用的改性剂是外观呈白色条状的热塑性丁苯橡胶。

沥青与改性剂的融合采用的是湿法工艺:本次选用温度在170℃的条件下,将AH-90沥青分成4份分别与质量为3%、4%、5%、6%的丁苯橡胶改性剂倒入到高速剪切机内进行搅拌,设定转速选用7000r/min~8000r/min,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设定为15~30min。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指标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指标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及指标摘要:沥青现在广泛应用在道路路面铺装,我国许多道路路面都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铺装。

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一些性能研究和其对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定极为重要,本文对沥青高温稳定性一些评价方法进行介绍和对比选取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通过一些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选取了相对应得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最终得出结论。

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中的动稳定度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用量有关并且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和饱和度有很大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动稳定度;线性关系1.引言随着沥青路面道路在我国的大量修筑和使用,有关沥青性能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也在逐渐的开展。

现在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也有其他具体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一些介绍和对比,最终然后选取了车辙试验作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车辙实验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明了直观不会过于复杂,实验的的结果也可以较为直观明显并且与实际的沥青栓路面的车辙性能而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2.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性能评价主要采用具体的某一集配的集料然后根据相关的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最后通过试验然后选取相关的评价指标对于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做出评价。

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评价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原理的试验方法,并且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试验的结果进行衡量。

但是我国目前采用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以下试验来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马歇尔试验、车辙实验。

这些试验都有其试验的原理理论并且都根据试验的原理和结果选取了相对应的评价指标。

下面将对这些评价方法进行一些说明和对比指出其一些优劣处本文主要选择车辙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做出评价并且在指标选取上会对常规的评价指标做出分析最后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

2.1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试验指的是将沥青混合料制成相对应标准的试件一般是将试件制作成尺寸在直径100mm±2.0mm然后高为100mm±2.0mm的圆柱形试件,然后在万能试验机将下压板和底座放置在试验机升降台座上对中,迅速的取出试件放在我们之前标记好的下压板中央刻度线的附件的地方然后加上压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为了研 究超 大粒径 沥青混合料( LM) SS 的高温稳 定性 , 在借鉴 大粒径 沥青混合料 ( S M) 究方法的 LA 研
基础上 , 确定 SS LM的级配 , 并以 SS B 改性 沥青作 为粘结材料 , 用车辙试验 的动稳 定度评价 SS 的 高温性 能, 利 LM 并
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 比较 。结果表 明 : 大粒径 沥青混合料 的动 稳定度 比普通 密级 配沥青 混合料 的大 超
1 前言
表 1 9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 B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 a e t eApa i s Lr o s lMx , gSn h t e
L A 是 指公 称最大 粒径 在 2 6 m S M) 5— 3 m之 间 的热 拌
热铺沥青} 合料 。而 现今工程 中常用 的大粒径 昆 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一般 为 2 . 3 . r 。 6 5— 7 5 m a 由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 的骨架稳定性 , 国 内也开展 了相关的研究。 在 研究 大 粒 径沥 青 混 合料 高 温稳 定 性方 面 , 袁 承栋等借鉴国外混合料设计方法 , 采用多级嵌挤理 论提出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 并通过车辙试验 比较不同级 配类型混合料 的高温性能 。陆 长兵 等借鉴国外混合料设计方法 , 通过 车辙试验评 价了 排水性大粒 径碎石 沥青 混合料 的高 温稳定 性 J 。
目前 , 国内对 密级 配 大粒 径 沥青 碎 石 混 合 料 已 经进
表2 粗集料技术指标
行 了较广泛的研究 , 但对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混 合料的研究处于铺筑试验段阶段 , 付其林等通过 车 辙 试 验 分 析 了开 级 配 大 粒 径 沥 青 碎 石 混 合 料 ( L M) O S 的高 温稳定 性及 其影 响 因 的超 大粒径 沥青 混
合料的高温性能作为研究对象 , 在确定级配 的基础 上, 测定 了其动稳 定度 及试 件 的变形 , 试验结 果 满足 规范关于改性沥青混合料 的要求, 并且与普通密级
试件成型后 , 连同试模在常温条件下放置 的时间以
4 h为宜 。试验 温 度 6 ℃ , 压 为 0 7 a 沥青 8 0 轮 .MP , 昆
1 .7 , 7 0 % 用作沥青路 面的下 面层满足要求。
关键 词 : 面工程 ; 大粒径 沥青 混合料 ; 路 超 车辙 试验 ; 高温性能
中图分类 号: 4 6 1 U 1 .2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2 2 1 ) 0— 0 1 0 17 65 (0 1 1 0 0 — 2
本文 在 总 结 大粒 径 沥青 混 合 料研 究 的基 础 上 ,
研究最大公称粒径≥3 .m 的超大粒径沥青混合 75 m
料 (L M) 根据 确定 的级 配选 用 S S改性 沥 青 , SS , B 利
表观 密 度/ m] ( )
27 3 .8 06 .
用车辙试验评价其高温稳定性。 2 试 验材料 及技 术指 标 本文选用的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
5mm 的 集 料 , 规 的 车 辙 板 尺 寸 ( 30 m、 3 常 长 0 r 宽 a
30 m、 5 m 不能满足厚度 的要求 , 以对 于 0 m 厚 0 m) 所 该类 型 的 车辙 试 件 , 辙 板 的厚 度 选 为 10 m, 车 0r 利 a
用 轮碾成 型 机碾 压成 型。 由 于采用 S S改 性 沥青 , B
亲水系数 外 观 加热安定性 塑性指数/ %
无团粒成块 不 变 质


2・
表 5 车辙试验的集料级配
北 方 交 通
21 01
较对 象 , 用 多 种 S S改性 沥 青 、 同 沥青 用 量 下 采 B 不 的最 大 动 稳 定 度 为 4 0 85次/ m, SS 一4 m 比 LM 0小
配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相 比,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
料 的动稳定 度较 大 。 参考 文献
[ ] adlP S ag tn p atM xs D s n ad C nt ci 1 K n a . .LreSoeAshl ie : ei n o sut n g r o
合料 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
径为 3 .mm, S S 一4 , 75 即 L M 0 车辙 试 验 采 用 S S改 B
含水量/ %
<0. am 6r
9 2 9. 9 2 0.
7 1 2. O. 5
粒度范围/ %
< .5 m O 1r a
(0. 7 mm 05
性沥青 , 料为石 灰岩 , 集 矿粉 由石灰岩 磨制 而成 , S S改 性沥青 的技 术指标 及 集料级 配见 表 1一 5 B 表 。
1.7 , 70 % 说明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结构在高
3 车辙试 验结 果及 分析
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较 高, 由于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主要 用于下 面层 , 因此 试 验测 定 的结 果完 全 符 合 改
性沥 青沥青 混合 料 的要求 。
4 结 论
由于超大粒径沥青混 合料 中含有粒径 3 . 7 5~
第 1 期 0
北 方 交 通
超 大 粒径 沥青 混合 料 高温稳定 性研 究

(. 1 西安公路研究院 , 西安
超 陈祥峰 高文阳 , ,
70 5 ;. 10 4 2 江西省 天驰 高速科技发展有 限公 司 , 昌 3 00 ; 南 3 13
3 铁道第 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天津 3 0 4 ) 0 12
DS:
d2一 d1
×c , xC
( 1 )
式 中 : S 动稳 定度 , rm; D一 7 a X/ t、 ~ 分别 为 4 ri、0 n 1t 2 5 n6 mi; a d 、2 分别对 应 于时 间 t、 的变形量 , 。d一 t 2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