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统编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第2课时 《阿长与〈山海经〉》:叙事的详略与主旨-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课时 《阿长与〈山海经〉》:叙事的详略与主旨-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56d61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6.png)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阿长 的身份和称呼。
第二部分(第3一18自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叙写阿长的日常事 件。该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3一5自然段)叙写阿长的行为习惯; 第二层(第6一12自然段)写阿长讲究烦琐的礼节 规矩; 第三层(第13一18自然段)写阿长讲述长毛的故事 和谋害“我”的隐鼠。
(1)因为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又限制 “我”的自由,且睡觉会摆成个“大” 字,挤得“我”无法翻身,所以“我实 在不大佩服她”。
(2)因为阿长懂得许多规矩,作为儿 时的鲁迅是“不耐烦的”,特别是元 旦要吃福橘,作者称之为“元旦辟头 的磨难”。
(3)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这故事从 阿长的嘴里讲出来既荒诞,又充满了传奇性,让儿 时的鲁迅对阿长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认为她具 有“伟大的神力”;但阿长“谋害”了“我”心爱 的隐鼠,导致“我”对她的这种“敬意”“完全消 失”。
⑨阿长给“我”买 《山海经》:详写。
第一件事是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在 第1自然段,作者仅用一句“长妈妈, 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 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以一 种“先前阔”的自嘲口吻,交代了阿长 的身份——周家的女工,幼年鲁迅的保 姆。
而详写了对阿长的三种称呼:“阿 妈”——幼年鲁迅对保姆的昵称;“长 妈妈”——同辈人“略带些客气”的称 呼;“阿长”——长辈对阿长的称呼, 同时也是幼年鲁迅“憎恶”阿长时的 “蔑称”,为后文写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变化作了铺垫。
写阿长这个人,写 她与《山海经》这 本书之间的故事。
这说明阿长是本 文写作的核心人 物。
阿长与《山海经》之 间发生的故事应该是 本文的核心事件。
那么,这篇文章围绕阿长与《山海 经》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咱们 就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6be5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f.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已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过渡和照应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1)在“我”的眼里,阿长是个怎样的人?(2)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又写了另外几件事,这是否离题?(3)文中一共写了阿长几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5)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重点与难点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
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上决不平铺直叙,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文中详写了三件事。
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
讲阿长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9277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5.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描写”,通过阅读不同的人物描写文章,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描绘人物,理解人物。
《阿长与》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鲁迅以自己的儿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阿长和《山海经》的故事。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记叙文,对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如何分析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描写,以及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大意,分析人物描写。
2.难点: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和共读,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人物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理解: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怀念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阿长与》2.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和《山海经》的相关资料3.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记叙文,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鲁迅和课文《阿长与》的大致内容。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操练(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提取人物的性格特点。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对人物描写的理解。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设计(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设计(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9a077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0.png)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设计(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作者鲁迅的视角,讲述了他与阿长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小时候与阿长的生活点滴,感受到鲁迅对阿长的深深怀念。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的作品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本文中所涉及的《山海经》以及鲁迅与阿长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内容,并深入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海经》的内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式。
2.难点:深入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情感,理解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鲁迅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山海经》资料:为学生准备《山海经》的相关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1张ppt)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af71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5.png)
阿长与《山海经》
课文赏析——写作特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1)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写与 略写相结合写法。
(2)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作者对长 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课堂小结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 妈妈的形象:她粗俗、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诚恳热情,乐于助人, 有着纯朴、宽厚、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 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 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 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
思考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本文可分为几段?各段都说了写什么?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课文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夸父追日也是《山海经》里的故事: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竟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
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英雄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 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后世人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和巨 大的力量和气魄。但有时也用“夸父追日”来比喻自不量力。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697a4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6.png)
五、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 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农村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 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 乐于助人,有着纯朴善良、 仁厚慈爱的美德,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 感激和思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是不是也碰到这样一位长 者,她(他)可能絮絮叨叨,有一些你看不惯的 地方,但她(他)却一直全心全意的爱着你。你 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你的感受吗?
一、回顾上文,理解人物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了解到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细品描写,理解阿长
1.请同学们细读19--29段,概括买《山海经》的情节。 人物+事件
起因:叔祖说他有一本绘图《山海经》,我很渴慕。 经过:我给没我有。办法得到 《山海经》很是苦恼,阿长买来
结果:我对阿长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叔祖:…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 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件(4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件(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fadf3281c758f5f71f670d.png)
他们继续踱着,突然停在了一棵栀子树前。 栀子花大朵大朵地绽放着,仿佛精灵在枝叶间 跳舞一般。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最美的那一 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地 把那朵栀子花小心地插到妈妈的发间,那纯洁 的白花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18岁的 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那一刻,我怦然心动,刹那间终于明白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明白了父母 在为儿女操劳时,也有自己的世界;我更懂得 了付出爱意,珍惜幸福。
例句:①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②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第②句比第①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这种逐步扩充的方法,我们给它取
一个名字叫步步追问法。 在写作时,你不可能凡事都能亲自演示一番,实际状态只能通过联
想和想象,使其合情合理,这个过程我们又给它取名为想象延伸法。
写人时,要使文章具体形象,仅有上面两种方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比如, 描写人物肖像时,还得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描绘,我们又把 这种描写方法叫作局部细写法。
(细节五:母亲累到极致!母子情感交汇,二次流泪。)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 ,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 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 来,
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啊,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
收(一白成发”随。风我飘没说拂话,,蹒把跚母慈亲祥送泪回家…,…就重跑要到细田节里反,复没命出地现插,起效秧果来加。倍我。累 得便《觉腰背得酸影背不》痛累是,了此,但一腰类想也写到不法酸母的了亲典的。范我白。发一在口多眼气次插前反飘完复拂大出,田现的想,到秧每母,亲哭次了跪略在…变田…化里即的可身。影),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 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 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 处田野望去,(怎细么节回二事:呀在寒?凉空的旷夜的里田我野疑惑上重有重灯,火这闪是烁为后,文不写时母有亲阵辛阵劳做敲 盆的铺声垫,音也传烘来托,人我物信心情步。朝)田野走去。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4aa4b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f.png)
初中语文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核心素养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和文本特点以及学情特点,我给学生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熟读课文,研读重点语段,学会深入分析、准确归纳和总结阿长这一人物形象;2.把握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学会文章中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平凡“小人物”形象2.掌握欲扬先抑及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写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感受“小人物”的人性光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2.教学难点:感受“小人物”的人性光辉。
教法及学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读课的特点以及文章的内容,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
本堂为第二课时,课堂围绕“阿长”这个主问题展开。
教学过程中采取激趣诱导法、指导点拨法、情境感染法、赏识激励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机相应地提示、点拨、诱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读写结合法等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人,他们可能平凡普通,但却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特别的人——阿长。
二、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三、聊聊阿长那些事(一)初识“小人物”初识阿长,填写人物档。
阿长的小,体现在:称呼:阿长、长妈妈、阿妈、什么姑娘身份:女工、保姆姓名:无名无姓名称来由:用别人的名字长相:黄胖而矮学历:不识字、没有文化由此可见:阿长身份卑微、社会地位地下小结:透过她姓名的由来,我们知道了阿长是一个连真实姓名都无人知晓,被忽视的旧社会下层劳动妇女。
《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
![《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5e3c4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e.png)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归纳总结
身份卑微,不受尊重
饶舌多事,对我管束太严
扬
朴实善良 仁厚慈爱
粗俗率性,不拘小节
抑 问题思考:通过以上分
真诚善良、淳朴而又迷信
析,同学们发现文章详
满腹轶闻讹传、迷信可笑
略安排的原则了吗?
章文
详 略安
排 的 原 则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
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
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以使内容更丰富, 形象更丰满。
一般说来,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 写旨在突出事件的广度。
在本文中,幽默是一种善 意的玩笑和调侃,文章的前部 分,作者刻画阿长,多用幽默 笔调,为后文表达深情蓄势。 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达到幽 默的效果呢?
幽默来自各种反差强烈的组合或描写。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 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 谓福橘......
俗 人
中心人物 目不识丁、粗俗可笑 的乡下保姆
中心事件
雅
书
阿长与《山海经》究竟有
什么故事?引发读者的好
奇和阅读兴趣。
地理著作,神话传说
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 先秦古籍,典雅深奥
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
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
按次序概括文中事件,分清详略,理清线索
情节(事件)
详略
介绍阿长的身份、称呼
详
详写此事,重点突出其满腹轶闻讹传、迷信可笑的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之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起因 经过
叔祖对我谈起《山海经》 ——渴慕
别人: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绝望 阿长:主动来问 ——不抱希望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f529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a.png)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
- 分析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学习比较阅读法,将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与其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 培养对周围人的关爱和尊重,理解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山海经》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山海经》进行初步了解。
- 提问:你对长妈妈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对“阿长”这一角色的初步认识。
2.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理解基本内容。
-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阿长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3. 精读分析:- 分析阿长的形象,找出描绘阿长的细节,讨论阿长的性格特点。
- 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敬爱之情。
4. 深度探讨:- 阿长为何对《山海经》如此执着?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为何要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这与文章的主题有何关系?5. 创新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以对话或独白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场景。
- 或者,让学生设想如果阿长是现代人,她会是什么样的形象?6. 总结提升:- 回顾本课所学,总结阿长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作业布置】1. 重读课文,摘录描绘阿长的语句,写一篇关于阿长的人物小传。
2. 阅读其他关于普通人或小人物的故事,比较其与阿长的异同,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6张PPT)pptx[修复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6张PPT)pptx[修复的]](https://img.taocdn.com/s3/m/229d05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d.png)
“哥儿”的称呼,有江南的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 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 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 买到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经》,所以当“我”听了这话 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 然,毫不夸张了。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 识字、没文化却纯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
2.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描写的 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 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 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喜欢 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 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 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 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 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小知识: 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则指按下、
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 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 形成波澜,造成对比,更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 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 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6. 通过所学的内容,我们可以 看出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是一个怎 样的人
灸( jiǔ)
疮疤(chuānɡ)
诘问( jié)
惧惮(dàn)
渴慕(mù)
咒骂(zhòu)
陆玑( jī)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d0ddc6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8.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描写”,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掌握人物描写技巧。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以作者阿长为主线,描述了阿长童年时的一次经历,展现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和对家人的深情。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理解有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人的深情,培养自己的亲情观念,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难点: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几个例子。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59342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3.png)
国学拓展
◆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 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 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
◆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 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 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 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 ,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 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 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 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 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 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三、自学新知
空敬
不 大
不 耐
前意 的
佩烦
服
敬完 意全 淡消 薄失
欲扬先抑
新
的感
敬激
意
怀 念
四、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思考:课文围绕“阿长” 写的这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略写 表
现 中 心 的 需 要
知识链接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 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 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 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 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 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 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 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 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 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 %^&*
摆成“大”字的睡相
吃福橘的古怪仪式
伸按看摇 笑塞
一肚子的繁琐的道理
给我讲述“长毛”的故事
◆ “长毛”称谓的来历: ◆ 太平军对抗清政府,因此,不留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e88f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1.png)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但文体有所不同。
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围绕童年的保姆阿长记叙了多件琐事,表达了对这位命运不幸却仁厚善良的女性的感激和怀念。
全文先抑后扬,语调幽默。
杨绛先生在散文《老王》中回忆与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语言平实质朴,明白如话,却又从细微处见深意。
《台阶》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
《卖油翁》是古代笔记小说,欧阳修讲述了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小故事,主要表现了普通百姓的技艺与感悟(偏重人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本单元在阅读这些“小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同时也可充分领略叙事作品的形象美、语言美、意蕴美。
本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本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可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反复阅读经典作品,学会从不同侧重点由易到难地把握名著。
本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意在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写景诗、思乡诗,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及情感。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加强诵读,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通过品读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欣赏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细节,用细节表达情感。
可以开展“小人物”故事会,感受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点评身边平凡人物的优秀品质,搜集近期平凡小事,点评故事中平凡人的人格魅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10.阿长与《山海经》 2 1.积累生字词,记诵感情真挚、富有哲理的语言。
11.老王212.台阶1 2.掌握诵读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诵读训练。
统部编初中7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PPT课件
![统部编初中7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a834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d.png)
的愚昧无知。
精读细研
10 阿长与《山海经》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
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
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句话带有夸张色彩,一方面写阿长为表现自己的“神
力”而编造故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阿长的粗俗,使人看到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的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
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
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
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比喻,动作描写,刻画出了阿长粗俗率性的特点。
精读细研
10 阿长与《山海经》
我”渴慕而又最难弄到的《山海经》,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无异于“
疮疤
guī ju
规矩
suǒ
zhāi
掳去 震悚 烦琐
书斋
zhuō
粗拙
shuāng
孤孀
xù
絮说
预习检查
10 阿长与《山海经》
读一读
mù
渴慕
ǎi
dào
和蔼
哀悼
gē
gān
搁
竹竿
fěi
pú
胸脯
mò
茉莉
土匪
guǎ
守寡
pú
菩萨
biàn
辫子
预习检查
10 阿长与《山海经》
多音字
正
zhèng 正确
kōng 空间
fǔ 果脯
句子,由虚及实地展开对事例及人物的品味感悟,最终达到透彻理
解课文的目的。运用“虚实串读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画出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讨论
你眼中的阿长
问题讨论
你眼中的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圈点勾画文中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的词语)
学生视角:阅读的是多样的阿长
总结提升
“切切” 摆“大” 规矩 “长毛”
厌烦
饶舌
少
年
粗俗
鲁
迅
迷信
眼
中
无知
的
阿
长
问题讨论
鲁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站在沟里,望着天上飞过的鸟儿,恍觉妈妈的孩子 也是一群鸟儿,全部离巢,只因这特定的一天,又呼啦 啦全飞了回来 ,翅膀长硬了,是妈妈欢喜的事情吧,
飞走了,又是她不舍的事情吧。人就这么矛盾。
拓展欣赏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巴尔扎克
作业
完成写作实践三 《照片里的故事》
再见
阿长与《山海经》
问题讨论
老师例文
照片里的故事 ---年年有今天
皇甫春玲
老师例文
猛下了几天几夜的雨,随着妈妈的八十大寿而止, 一大早艳阳高照,打造出了冬日的温和,坐在车中似有 夏季的燥热。一路两行,黄叶飘飘,初冬还留了秋天的 纪念,草绿得柔柔的,绿中带黄,又有了初春的信息。
家中已是宾朋满座,一进门,姐姐就打趣,当大厨 的人现在才回来,进到厅堂,嫂拿了蛋糕,嘱我要给妈 妈磕头,还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嘞,为难地看妈妈,嫂坚 持要磕头,于是跪在蒲团上,送妈妈一句祝福,妈妈戴 着寿星帽,穿着红衣,脸红红的,满是笑意,给妈妈说 :“年年有今天!”敬酒,祝她安康长寿,有她,我便 有故乡,没有她,我便也没有了家,知时间之匆促,更 让自己加倍珍惜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到了阿长?
作业交流
作业交流、我来品评 1.小组内,回忆《朝花夕拾》里的相关章节,学生 讲隐鼠的故事。 2.小组交流前日练笔,互写评语,每组推荐一人全 班朗读。
交流写法
写作手法 我来发现 1.善抓细节。 2.详略有致。 3.欲扬先抑。 4.对比反衬。
学生论坛
学生论坛 我来质疑
阅读欣赏
比较阅读 我来欣赏 拓展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受 其中的深情。
赏一赏,悟一悟:加上动作神态,对娘的老迈进行具体 叙写,用上拟声词,用上比喻,真感人,而且还用人 群来烘托,真心体会到细节描写得有真感情,要把小 处放大延伸。
习作交流
• 学习《台阶》之后曾布置练笔,写作实践二《 的那一刻》
• 小组传阅本组成员作文,看看有无细节描写, 如果有,选出来推荐全班交流,如果没有,给 出修改建议,用上我们刚才学的那些招数。
再见
问题讨论
鲁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深切的怀念
不大佩服 不耐烦
新的敬意 敬意消失
空前的敬意
先抑后扬
饶舌 粗俗 迷 无知
厌烦
中
善良
年
真诚
鲁
淳朴
迅 眼
热情
中
乐于助人
的
阿
长
(同情、怀念、感激、崇敬)
问题讨论
是什么促使鲁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圈点勾画文中可以表明示人物情感变化的词或短
语)
专题练习:学写细节
怎样才能做到描写有细节? 示例: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
瘦,穿得也很差。
读一读 加一加
示例: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 瘦,穿得也很差。
读一读 加一加: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 “瘦法”?③穿得有多“差”?加上修饰成分 ,就会有细节。 改文: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 ,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抓住细节
品赏细节
找一找 品一品: 第三单元课文中的经典细节描写,简析其作用。
经典范例
动作描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 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阿长与 〈山海经〉》
景物描写: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 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 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台阶》
•
老师例文
妈让给两房的儿女照个合影,那满脸的笑意呀,是心底 流出的蜜,我的老娘!一大群人里,我说:妈妈,只有 你是外人!因为儿女全是皇甫家的,唯有你姓刘,所有 人都乐开了怀!
送走客人,系好围裙,冲进厨房,给大家笑言,我 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洗刷完毕,吃了巨多的虾,一晚 上都在打嗝,看来不能偷吃。
晚上与哥姐坐在热炕上,烙得像贴饼子一样,贴了 这面换那面,三姐弯成了90度睡在炕头,我和大姐睡在 炕楞上,都怨三姐炕里点柴太多,闲话家常,笑暑期与 哥在地头摘花椒,哥望着自己当日建好却无暇经营的苹
年年有今天
果园,像老农那样坐在地头抽着烟,望地兴叹,说一说 把果园收回来种种过过瘾的痴话,看来是不能了。小时 ,炕头便是妈妈的一群儿女,今日也是,但已有做了奶 奶爷爷的老头老太,一会,北京的姐来电话了,祝妈妈 生日快乐,是一个相当完满的生日吧。
次日,哥早起上房除屋顶杂草,疏通水道,我们洒 扫晒粮,大姐竟捡了五六袋苞谷,好几百斤呀,佩服佩 服,我所不能的。大姐在洗头,让嫂给她理发,哥和二 姐去买手推车,二姐晒太阳,洗完妈妈的衣服,我要给 妈妈洗头剪发,她本不让,二姐戏谑说妈准备扎辫子了 ,我说回去要给我儿子说:我给我妈妈洗头了,看他以 后怎么做,大家都笑了,这么好的太阳,给妈洗头理发 ,
问题探讨
为什么阿长买 《山海经》会让 鲁迅如此感动?
知识拓展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
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
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
《 山 海
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 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
经 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
》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经典范例
语言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 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
肖像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 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 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 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 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 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
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找出隐鼠的死因。 练笔:试以第二人称,模拟鲁迅的口吻,表达对长妈妈
的感激之情。
问题探讨:
为什么阿长买《山海经》会让鲁迅如此感动?
• 支问题讨论: • 你眼中的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 (圈点勾画文中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的词语) • 鲁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 (方法同上) • 是什么促使鲁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 (精读阿长买《山海经》部分) • 为什么鲁迅没写有关自己母亲的文字,却多次提
新作指导
写作实践三《照片里的故事》
(一)方法指导:
1.调动感官 细致观察。 2.细化动作 延长过程, 3.锤炼语言 巧用修辞 4.真情投入 打开心扉
老师例文
(二)老师例文
向我开炮。看看老师的文章里有没有细节描写,是否生 动,欢迎指正。
• 下了车,绿竹飒飒,黄叶飘飘,园里清水一汪,钓者二 三,笨狗四五,猫咪几声,天似晴非晴,游逛中时间悄 然滑过。——皇甫春玲 《相见欢》
年年有今天
后赶紧收拾,准备去沟里摘柿子,沟里已没有了黄叶, 无红叶,只剩下一树一树红红的柿子,成了沟里的好景 致,一路看着已显荒凉的枯黄的土地,再看纵横的沟川 ,觉得有意思了,就是一幅水彩画,只可惜沟里已没有 了芦苇。二姐三姐在树上摇,我和嫂在下面拾,大姐去 摘别人家不要的牛牛柿,她说甜。记忆便定格在这一天 。
》、《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
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
的精神财富。
袋子似的帝江
《山海经》其他插图
问题讨论
为什么鲁迅没写有关 自己母亲的文字,却多次 提到了阿长?
老师视角
谱写的是凡人的赞歌
鲁迅视角 讴歌的是不变的真情
有关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赏一赏,悟一悟
3.他抱住娘,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
改文:他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 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跑着,紧紧抱住衰老 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 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 ,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 皱巴巴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想一想 学一学
2.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想一想 学一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是
怎么写的?从课文里学习。用上精当的动词, 把动作进行延长。就会有细节。 改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 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 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 微而又具体的刻画,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描写 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 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 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 作用:在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都离 不开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