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设计史上对未来设计的幻想性方案
希特勒总体规划书
![希特勒总体规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29eacca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9.png)
希特勒总体规划书对于希特勒想要的未来世界,历史学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总括有如下几种:1. 希特勒最终征服东欧的“生存空间”,仅仅是他征服整个世界的一个前提,最终与英国和美国决一胜负,他的野心是全球性的;2. 希特勒是一个“大陆主义者”,他的最终目标是在东方获得“生存空间”并解决“犹太人问题”;其实这两种看法并不是矛盾的,只是它们强调的重点不同。
希特勒对未来计划的言论有些历史学家,比如安德烈亚斯·希尔格鲁伯,已将希特勒的言论系统地整理为了一份侵略“计划”:征服苏联后我们就可以在欧洲大陆建立起一个帝国。
帝国扩张的第二个阶段应征服中非的其他地区,并建立一个基地体系,以便支持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强大舰队。
德国将与日本结盟,如果可能的话,也将与英国结盟,随后首先孤立美国,将其势力限制在西半球。
此后,下一代人会发起“大陆间的战争”,“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他此后的研究虽然没有对这个“计划”的设想提供什么论据和支持,但的确进一步强调了希特勒的目标在于全球。
赫尔曼·劳施宁对1933~1934年希特勒言论的记录(其内容比较随便,并不那么忠实原话)的初衷,原本是为了防止他的保守党同伴和纳粹主义发展出危险的关系。
在“执掌大权”后不久,希特勒宣布他将要在巴西“创立一个新德国”,并接管荷兰殖民地国、中非和“整个新几内亚”。
号称在北美占据主要地位的盎格鲁–撒克逊势力将被颠覆,“成为德意志世界帝国吞并美国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他还发布了一些声明,自视如救世主般地提出要“重塑世界”或让人类摆脱理性、自由和道德的束缚“获得解放”。
希特勒及其属下在取得最初的一波波胜利时,曾重提这些话题。
1940年,里宾特洛甫与外交官们在思考用一个“补充殖民区域”来扩大“大欧洲经济半球”,这个区域包括英国和法属西非、法属赤道非洲、比属刚果、乌干达、肯尼亚、桑给巴尔和北罗德西亚,马达加斯加则用来“重新安置”犹太人。
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历史预测
![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历史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75211733360cba1aa911da32.png)
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历史预测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 (1) 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
未来社会自身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
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3) 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劳动产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旧的社会分工将被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才能的机会,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城乡对立消除。
(4) 未来社会的政治特征: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
(5) 未来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6) 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
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7) 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因为交往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化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因此“,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
科幻画活动方案(共5篇)
![科幻画活动方案(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50892be1e650e53ea99cc.png)
科幻画活动方案(共5篇)篇:科幻画比赛活动方案新庙小学科幻画比赛活动方案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科学幻想绘画是指少年儿童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本次活动旨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敢于想象,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二、参赛内容和要求(一)主题:体验·创新·成长(二)、活动内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参赛作品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幻想,注意构想的创造性、新颖性和科学性。
2、画面的表现内容可以是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
①可以是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幻想例如从天到地、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日常生活、环境变迁、城市建设、植物演变与发展;②可以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或自救。
如地震、海啸、雾霾、火灾、疾病等解决措施,可涉及通信技术、生命科学、能源技术等学科。
③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发明,例如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生态保护、绿色商品等方面的科技内容。
④还可以是宇宙探索方面的内容,例如登陆月球、土星等。
3、作品可以以水彩画、水粉画、蜡笔画等形式表现。
4、参赛作品规格统一为规格为27×39cm(8K),作品要求整洁;5.每班精心挑选5幅有质量的作品上交至本班科学老师,要求构图完整。
6、参赛作品限个人作品,须作者独立完成。
不接受集体作品参赛。
7、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违者一律取消资格。
参赛对象:4、5、6年级学生四、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参评:(1)出现科学性错误的;(2)画幅尺寸不符合规定的;(3)把科学和神话相混淆的;(4)引入神鬼迷信故事内容的。
四、截稿时间:4月8日五、评价标准画面想象力、内容科学性、绘画水平。
①画面想象力(4分):选材、创意和新颖程度。
②内容科学性(4分):科学依据、逻辑思维。
③绘画水平(2分):材料选择、色彩处理。
六、评奖标准1、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并颁发奖状及奖品。
2、本次获奖学生的作品将全部制成在校园里展出。
七、经费预算一等奖:9 名奖品标准8元二等奖:16 名奖品标准5元三等奖:20名标准2元。
科幻画的设计原理
![科幻画的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8543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c.png)
科幻画的设计原理科幻画是一种描绘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和幻想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运用虚构的元素和想象力,为观众展现一个充满奇异景观和未知可能性的世界。
科幻画的设计原理涉及到创意构思、科技元素、场景设置和人物塑造等方面。
以下是我对科幻画设计原理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创意构思是科幻画设计的基础。
创意构思要求画家具备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模式。
画家可以从科学发展趋势、未来科技、外太空探索以及现实与幻想的结合等方面寻找灵感。
创意构思要具有超前性和独特性,它可以是一种新奇的机械设备、一个未知的外星生物、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或者一个引人瞩目的景观。
画家应该尽可能多地思考和探索,以获得最具吸引力和创新的创意构思。
其次,科技元素是科幻画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元素可以是高科技设备、未来工具、机械装置或者其他形式的科技产品。
画家需要通过对科技元素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在画作中准确地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科技元素的设计要有可行性和逻辑性,即使它们是虚构的,也应该符合科学原理和现实规律。
画家可以运用线条、色彩和光影等表现手法,将科技元素的未来感和科学感展现出来,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可信度。
第三,场景设置在科幻画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场景设置涉及到外太空、未来城市、沙漠废墟、虚拟世界等多个方面。
画家需要通过具体的背景元素和环境布局,来再现一个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场景设置的设计要求画家具备平面构图和透视原理的技巧,以及对色彩和光影的把握。
画家应该注意场景细节的描绘,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感和氛围效果。
同时,画家还可以通过画面元素的对比和碰撞,来展现未来世界的异质性和冲突性。
最后,人物塑造是科幻画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物塑造包括主角、配角、外星生物等多个方面。
画家需要通过线条、色彩和形态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不同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科幻画中的人物塑造与现实人物刻画不同,它更加奇异、变异和充满未知。
画家可以参考科幻小说、电影等作品中的经典形象,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来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
你对未来的科技创新设想的作文
![你对未来的科技创新设想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534f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9.png)
你对未来的科技创新设想的作文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创新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狂欢派对,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和震撼。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幻想,未来的科技创新到底会把我们带向何方?会是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到处都是飞行汽车和时空穿越门吗?就拿交通来说吧,我想象未来的汽车可能不再是现在这个样子。
有一天,我在路上被堵得死死的,那车龙长得呀,一眼望不到头。
当时我就想,未来的汽车要是能像变形金刚一样就好了。
比如说,在正常道路上,它就是一辆普通的汽车,规规矩矩地跑着。
但一旦遇到堵车,或者需要通过狭窄的道路时,它就能瞬间变形,把车轮收起来,像直升机一样飞起来,直接越过障碍。
而且车内的空间也能根据需要变大变小。
要是你一个人开车,车内空间就紧凑点,节省能源;要是一家人出去旅游,车内就能变得超级宽敞,就像一个移动的小房子,有床、有厨房、有卫生间,简直酷毙了!再说说医疗方面吧。
前段时间我感冒发烧去医院,那叫一个折腾。
排队挂号、排队看病、排队缴费、排队拿药,一整天就这么过去了。
我就在想,未来的医疗能不能变得更简单高效呢?比如说,家里有个医疗舱,只要往里面一躺,各种先进的仪器就开始工作,瞬间扫描你的身体,找出问题所在。
然后,医疗舱直接根据你的病情调配出最适合的药物,通过纳米机器人直接送到病灶处,药到病除。
甚至,如果是一些小毛病,比如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只要对着伤口喷一种特殊的喷雾,伤口就能迅速愈合,连疤痕都不会留下。
还有教育,这可是关乎我们未来的大事。
我表妹现在上小学,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作业做到很晚。
我就在想,未来的教育肯定不是这样的。
也许会有那种虚拟的教室,学生们不用去学校,在家戴上特制的眼镜就能进入虚拟课堂。
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是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场景和互动,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且,每个人的学习进度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不再是一刀切。
比如说,你数学特别好,就能快速跳过一些基础知识,直接挑战更难的内容;你语文稍微弱一点,系统就会给你安排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建筑创意方案命名
![建筑创意方案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246858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f.png)
建筑创意方案命名建筑创意方案命名:1. 飞天之城:这个名称将建筑与超越人类想象力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传达出创造力、自由和远见的主题。
2. 新未来主义:这个名称表达了对未来的探索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信念,展示了建筑创意方案将如何塑造下一个时代。
3. 融合之谷:这个名称暗示了建筑设计中的多样性和和谐性,突出了各种元素、文化和功能在一个独特而统一的空间中的融合。
4. 智慧都市:这个名称强调了建筑方案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便利性和舒适度。
5. 生态堡垒:这个名称呼应了建筑创意方案中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寓意建筑如同一座生态堡垒,保护并与自然和谐共生。
6. 共享发展:这个名称强调了建筑创意方案中鼓励社会共享、共同发展和增进社区联系的特点。
7. 未来之源:这个名称意味着建筑创意方案将成为启发未来建筑设计的源泉,促进创新和进步。
8. 空间演绎:这个名称强调了建筑创意方案中对多功能、灵活和创意空间设计的重视。
9. 摩天奇观:这个名称传达出建筑创意方案中的大胆和引人注目的特点,吸引人们的眼球。
10. 虚实融合:这个名称突出了建筑创意方案中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的创新设计理念。
11. 传承与创新:这个名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视,同时也强调了创新和现代化的设计元素。
12. 和谐共生:这个名称体现了建筑创意方案中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
13. 梦想之城:这个名称传达出建筑创意方案中富有梦幻和幻想的特点,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4. 天地之境:这个名称强调了建筑创意方案中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打造一个独特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空间。
15. 初心乐园:这个名称将建筑创意方案与人们最初的向往和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示了设计者对创造一个愉悦和美好环境的理念。
16. 融汇天下:这个名称意味着建筑创意方案中将整合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创造一个多元和包容的空间。
17. 智慧生活:这个名称体现了建筑创意方案中运用科技创新设计,提供智能生活体验的理念。
未来城市构想发展历史
![未来城市构想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e5144e7f90f76c661371a9c.png)
未来城市构想发展历史2不断地探索未知开拓新领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城市的幻想是人类最充沛的想像力源泉之一。
新的城市生成模式,新的建筑类型和新的人类居住领域被不断地想像出来 。
20世纪是未来规划理论与构想最丰富的世纪。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拓展着规划师和建筑师的想像力另一方面20世纪的建筑构想均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够给人直接的视觉体验。
20世纪初的20年,建筑思潮风起云涌其社会文化背景是对新世纪技术理性的推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意大利一些艺术家发起了后来称为未来主义“的艺术运动,诗人马里内蒂1909年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扬机器的威力,赞美现代城市崇尚时间与速度,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进行颂扬。
20世纪30年代,赖特提出了关于城市疏散的主张这是与美国拥有广阔土地相联系的城市理想模式。
1934年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的巨大尺度城市模型,这一模型与霍华德的花园城市传统有着某种联系。
同时赖特希望通过城市乡村式的规划使人民得到民主与自由的生活。
传统城市的集中性被分布到乡村化的网格上,把人口平均分布在土地上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20世界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未来建筑构想的过渡时期,一方面延续了现代主义对技术的信念,一方面又充满了主观化的想像。
赖特1956年提出了“一英里塔”方案,一英里高的摩天楼在今天也还停留在大胆的设想之中。
对居住模式的探讨也体现出对科技的依赖.“穗上的籽粒居民大楼”与“书柜住宅大楼”一个是以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在每层用带挂钩的悬臂悬挂着塑料的壳式居住单位另一个像书架一样,住宅单元由直升机安装,可随时更换。
布鲁斯·戈夫川的作品则更多的是个人主观化的概念构想,建筑造型奇异巧妙.丰富的曲线蕴含动感富于梦幻色彩。
戈夫于1950年在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教授建筑设计他和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的作品探索了未来建筑的形式美感和自然属性一些概念如均衡、旋律梦幻、潜意识、生长等体现在这些作品中在他及学生的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成为最主要的设计因素。
二十一世纪未来的室内设计
![二十一世纪未来的室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410b3c3968011ca300917b.png)
二十一世纪未来的室内设计【摘要】室内空间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物质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能够体验到人文化设计的感受,是人们对于室内空间设计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室内设计是否具有人文艺术表现力,是否能满足人们的普遍适应需求,是否能实现设计者的理想目标,已经成为当前评价室内设计好坏的重要原则和标准之一。
本文将采用谈古论今的手法,通过研究现代建筑发展史来寻找21世纪现存建筑型式形成的原因,来解释毕业设计的设计构思,并以此为依据推测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必将朝着向多元化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多元化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的,要想了解室内设计方面的历史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现代建筑史。
通过对建筑史的分析,进一步分析毕业设计的特点和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萌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1596年向中国人传授了建筑“记忆之宫”的方法。
这套流行于当时欧洲的记忆术,能促进宗教和世俗学科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利玛窦希望当时的中国人一旦熟悉了这套记忆术,便能自然而然的向他讨教宗教问题。
这套记忆术首先要建立一座合适的记忆场所,然后将记忆对象放在场所中。
这样,一想到这些场所,就能立刻记起相应的对象。
这其中场所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记忆场所不清楚,就很难回想起相应的对象。
因此记忆场所要源于现实,须是本人熟悉的场所,或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能过很容易在脑海中记忆起来的场所。
当时的传教士告诉人们,如果要记住《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必须选一座熟悉的城市,在做祈祷时,让这些人和故事浮现在眼前,一幕一幕杂这做城市缓缓掠过。
不过,圣玛窦的传授最终未能成功,因为当时的中国人依靠传统的反复记忆方式,依靠朗朗上口的文章韵律,足以应对科举考试。
空间与记忆在建筑中相遇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早在19世纪末的奥地利维纳,空间与记忆之间的冲突就已经产生,这后来成为20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脉络一;一方是以卡米咯西特为代表的追求手工艺审美的浪漫主义复古者,另一方面是以奥托瓦格纳为代表的追求高效空间的理性功能主义者——这两方的冲突一直延续至今。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建筑设计师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建筑设计师](https://img.taocdn.com/s3/m/652af948f7ec4afe04a1dff6.png)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建筑设计师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卡拉特拉瓦)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 a n t i a g o C a l a t r a v 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 a l a t r a v 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
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
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
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
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
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 u a d r a c c 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里斯本车站密尔沃基美术馆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人类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
![人类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faccb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3.png)
人类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经常见证了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幻想变为现实的例子。
这些例子展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科技进步的巨大威力,有时甚至超越了我们最大胆的想象。
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子是人类登上月球。
长久以来,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一直是一种幻想,直到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
这一历史性时刻让人类梦想成为现实,展示了人类的决心和科学技术的突破。
另一个令人称奇的实现幻想的例子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过去,人们无法想象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设备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实时通信。
然而,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取各种信息。
这个伟大的科技突破不仅实现了人们的幻想,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此外,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列为一个令人兴奋的例子。
3D打印技术允许我们从数字模型中制造出实物。
这意味着将具有创意的设计从幻想变成现实变得更为容易。
无论是制造复杂的机械零件还是打印出个性化的艺术品,3D打印技术都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创造方式。
最后,虚拟现实技术是幻想成为现实的又一个例子。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人们可以沉浸在一个完全虚构的环境中,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技术不仅为娱乐提供了全新的体验,也在教育、医疗和训练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将我们从现实世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中。
总之,人类的幻想变为现实已经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科技突破,我们能够将之前被认为是梦想的事物变成现实。
这些例子表明,只要我们保持创造力和决心,我们的幻想将会继续变成现实,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美术上册《幻想中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幻想中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63ad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0.png)
4.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实践能力: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将想法转化为具体作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b.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心得,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c.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从中吸取优点,提升自己的创行总结,强调创新意识、合作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b.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形成自我提升的动力。
c.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关注科技发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学生对未来世界的认知程度:学生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科幻电影、小说等,对现实科技发展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未来观念。
2.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较强,而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未来世界的概念,掌握描绘未来世界的基本元素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绘画语言表达自己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创意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幻想
![创意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幻想](https://img.taocdn.com/s3/m/ccab307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2.png)
创意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幻想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运动,它通过打破现实世界的常规,探索了人类感知和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性。
在创意设计中,超现实主义幻想提供了无限的创新机会,它以独特的方式重新诠释现实世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一、超现实主义幻想的特点超现实主义幻想的特点在于它打破了现实世界的常规,创造出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往往以不寻常的组合、扭曲、变形和夸张的形式出现,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在创意设计中,超现实主义幻想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
二、创意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幻想应用1.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超现实主义幻想可以通过图像和元素的重新组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例如,设计师可以使用镜像技术来创造出一种双重的视觉效果,或者使用不寻常的色彩和照明来增强图像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使用抽象的图形和符号来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观众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
2.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中的超现实主义幻想可以通过对现有物品的重新诠释和组合来创造出一种非同寻常的设计。
例如,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寻常的材料和颜色来制造产品,或者将不同的物品重新设计成一种新的组合形式,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夸张的形状和尺寸来创造出一种荒诞的、非日常的产品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需求。
3.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中,超现实主义幻想可以通过对传统服装风格的重新诠释和搭配来创造出一种非同寻常的设计。
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寻常的面料和色彩来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或者将不同的服装元素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搭配形式。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夸张的剪裁和形状来创造出一种荒诞的、非日常的服装设计,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三、超现实主义幻想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意设计的不断发展,超现实主义幻想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创意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更加逼真和生动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科幻画创作未来城教案
![科幻画创作未来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7054ea98271fe900ef921.png)
科幻画创作未来城教案【篇一:科幻画教案】科幻画教案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科幻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幻画2、了解科幻画并喜欢上科幻画一、导入阶段1、教师提问,引出“想象”在当代的伟大发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介绍想象的表现方法:利用文字、绘画等表现手法3、由此引发讨论:什么是“科幻画”?板书:第一课什么是科幻画(一)二、讲授新课1、教师从表面理解什么是科幻画:科(科学)幻(幻想)画(绘画)符合科学原理发明创造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2、教师介绍科幻画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的历史。
由于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条件一天天改善,才使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的现代文明。
要做一件事物,首先要有人想象出来,符合科学原理,适合当前技术水平,才有可能制造出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客观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技术达不到的,可以先画出来。
就是说,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选定了主题,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这就是“科学幻想绘画”。
昨天的幻想,正在成为今天的现实;而今天的幻想可能是明天的现实。
3、教师介绍科幻画的重要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挑战竞争激烈社会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科技日新月异、人才层出不穷、社会充满挑战的今天,培养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标新立异,勇于探究、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是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科幻画的创作正是培养这种创新精神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科幻画题材的出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科幻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背景,科幻画逐步在我国开始普及,1996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幻画展览,2000年少儿科幻画正式成为每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未来主义建筑风格文字说明
![未来主义建筑风格文字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78b2e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9.png)
未来主义建筑风格一、概述未来主义建筑风格,又称为未来派建筑,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主张以科技、机械和未来科幻元素为基础,追求现代性、革新性和前瞻性。
该风格立足于对未来的幻想和对科技进步的信仰,以尖端技术为基础创作出具有创新和前瞻性的建筑作品。
未来主义建筑风格追求紧密的与自然环境进行结合,注重创造与空间的互动,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够感受到未来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完美融合。
建筑形象通常具有流线型、立体感、金属质感等特点,同时融入了现代工业化的元素。
二、特点1. 技术与创新未来主义建筑风格凭借技术与创新成为一种标志性的风格。
建筑师们通过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材料和结构设计,创造出具有前瞻性和未来感的建筑作品。
例如,采用玻璃幕墙、钢结构、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使建筑具备高效能耗、环保节能等特点。
2. 空间与形式未来主义建筑注重空间与形式的创新,追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建筑的美感。
建筑形象通常呈现出流线型、曲线型、立体感等特点,强调动感和未来感。
建筑中常运用弧形、斜线等非传统几何形状,突破传统的限制,并力图创造出独特独行的建筑形态。
3. 机械美学未来主义建筑秉承机械美学,强调建筑的结构和功能。
建筑通常采用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突出材料和结构的坚固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装潢和细节设计,进一步强调机械美学,呈现出冷峻、简洁、工业化的风格。
4. 科技与未来感未来主义建筑的设计灵感常源于科技和未来想象力的融合。
建筑以未来科技为核心元素,并注入了各种未来感的元素,例如,机器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使建筑具有强烈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三、代表作品1. 赫尔哲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赫尔哲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是未来主义建筑的典范之一。
博物馆采用曲线型玻璃幕墙,流线型的外形如同一艘巨型船舶,给人以动感和未来感。
内部空间独具特色,通过带有曲线的展厅和楼梯等设计,使参观者可以体验到一种独特的艺术环境。
当代设计思潮与现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当代设计思潮与现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c6bb086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2.png)
第一章测试1.对设计思潮与设计现象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不同的侧重点C:二者是表里关系,联系紧密D: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为一谈答案:D2.设计思潮与设计现象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从理解方式上看,对现象的认识往往比较直观、感性;对设计思潮的把握需要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哲学思考和归纳总结B:从关注点上看,设计现象关注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潮则主要关注设计以外的哲学C:从内容上看,设计现象比较好理解;设计思潮所反映的则是设计深层次的发展规律D:从性质上看,设计思潮是深刻的、思想性的内在本质;设计现象则是设计思潮的外在表现答案:ACD3.以下哪位设计师不属于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A:诺曼·福斯特B:迈克尔·格雷福斯C:罗伯特·文丘里D:飞利浦·约翰逊答案:A4.与极简主义在概念上有延续性的现代主义理念是()。
A:设计适应机械化生产B:少即是多C:设计改良社会结构D:功能服从形式答案:B5.设计现象的特点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设计品的数量不断增大B:设计的品类不断丰富C:设计的活跃度不断增强D:设计质量不断提升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普罗米修斯哲学”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哲学()。
A:先知先觉的哲学B:不知所谓的哲学C:后知后觉的哲学D:为人处世的哲学答案:A2.为人类和地球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未来,需要协调哪三大核心要素()。
A:社会包容B:人性改革C:环境保护D:经济增长答案:ACD3.以下哪一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直接关系()。
A:天人合一B:文质彬彬C:道法自然D:顺天守正答案:B4.可持续设计是想要利用系统式的产品与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最终形成一种大设计的理念。
()。
A:对B:错答案:A5.哪个国家宣称要实现“零垃圾”,将垃圾分为三十余个种类,投入循环设计和利用()。
十座神奇的未来城市规划设计
![十座神奇的未来城市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757dc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0.png)
十座神奇的未来城市规划设计都市规划者、社会学家和科幻作家们早就在规划和描画着陆地、海上甚至太空中的以后都市蓝图。
那个地点列举的10个例子,有的惊奇,有的富有创意,有的颇具可行性,有的差不多建成,还有的因此还只是幻想。
人类以后的生活和都市会是如何样呢?这些只是乌托邦的空想?依旧百年后的事实?1、巴西利亚:欢迎您来到水泥森林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当巴西的领导人决定把国家的政府中心从拥挤不堪、建筑规划失衡的里约热内卢搬走时,他们的期望是〝一切从头开始〞。
在巴西利亚建都之前,政府甚至在全国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都市设计竞赛〞,像Oscar Niemeyer如此思维超前的建筑师们与政府签约,开始了设计适合〝太空时代〞的大型公共建筑,与此同时,巴西闻名的都市规划专家Lucio Costa 也制定了更为广泛的开放空间和绿色区域,更适用于都市长期的进展。
世界上专门少有巴西利亚如此通过全面规划设计后建成的首都,联合国把它定为〝人类历史文化爱护城〞,巴西利亚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类文化遗产。
1960年新都刚刚落成时,人们都认为是一个奇迹,但也有人表示沉默,因为这座超现代主义设计的都市少了重要的元素:人。
刚刚搬入该都市的人们一度觉得面对这些新建筑有不由自主的疏离感。
威严高大的建筑、专门宽敞的空间反而让适应拥挤人们觉得不安,市民们开始意识到以后都市并非预想中的黄金之城,而是披着单调灰色外衣的钢筋混凝土〝水泥森林〞。
2、巴黎如何成为了〝光之城〞巴黎巴黎巴西利亚的建设者们当时假设回头看看历史,可能能找到更好的范例。
比如,在一个多世纪前,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在为如何重建巴黎而大伤脑筋。
回想到1848年革命反政府武装封锁街道的纷乱,落后的都市布局使军队行动难以奏效的惨痛经历,拿破仑三世下令都市行政长官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改造项目初始时期就一直连续了近20年的时刻才完成。
巴黎改造打算的首要宗旨确实是要扩宽要紧道路便于军队出入。
从1852年开始,被称为〝奥斯曼化〔Haussmannisation〕〞的改造项目将巴黎从一个遍布狭窄扭曲小巷的都市改造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光之城〞。
《未来世界》科技幻想教案
![《未来世界》科技幻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f80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f.png)
《未来世界》科技幻想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世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1.2 了解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1.1.3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1 课程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领域。
2.1.2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2.1.3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1 课程内容3.1.1 介绍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领域。
3.1.2 探讨未来科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1.3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1.1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1.1.2 生物科技与基因编辑的应用。
1.1.3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1 未来科技对社会的影响2.1.1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1.2 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影响。
2.1.3 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3.1 未来科技的创新应用3.1.2 基因编辑在疾病治疗和生物农业中的应用。
3.1.3 新能源在交通、建筑和能源产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1.2 探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挑战。
2.1 生物科技与基因编辑2.1.1 介绍生物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1.2 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2.1.3 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健康和伦理的影响。
3.1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1.1 介绍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1.2 探讨新能源在交通、建筑和能源产业中的应用。
3.1.3 分析新能源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掌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基本概念和重要领域。
1.1.2 了解未来科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1.3 理解未来科技的创新应用和潜在影响。
2.1 技能目标2.1.1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2.1.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1.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6a4a4d433d4b14e85246837.png)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内容摘要:重新认识包豪斯精神对于当前设计领域的意义。
包豪斯敏感于时代变化,发展适合机器生产的新方法,以设计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在改革过程中,逐渐清晰现代设计的发展目标: 坚决接受机器生产,专注利用现代材料,探索适宜现代制作手段、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形式。
这种敏感的社会关照态度和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决心,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设计界至关重要。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敢于体现某个特定程序原则的艺术学院。
包豪斯提倡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工作,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任何风格,系统或教条,而是要建立创造性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关系其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思想,观念的合成,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某种方向,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包豪斯;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建筑;现代设计;装饰;中国设计教育。
纵贯包豪斯的发展,其原则性: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确立了我们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
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
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
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
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
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
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
科幻服饰设计说明
![科幻服饰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d05da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5.png)
• 设计师们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科幻服饰设计与环保材料相结合
• 科幻服饰设计在时尚界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时尚创意的重要来源
• 20世纪90年代至今:科幻服饰设计的成熟阶段
• 科幻服饰设计已经成为时尚界的一大类别,风格更加成熟和多元化
• 设计师们开始将科幻服饰设计与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探索更多可能性
科幻服饰设计的背景
• 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
• 科幻服饰设计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探讨
• 科幻服饰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科幻服饰设计的意义
• 丰富了服饰设计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 传播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理念
• 激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幻服饰设计的重要发展阶段
• 选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强调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将废旧物品转化为时尚单品
• 科幻服饰设计与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结合
⌛️
科幻服饰设计的跨界合作与创新
• 与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探索更多可能性
• 运用新兴技术,如3D打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为科幻服饰设
• 为科幻服饰设计提供更多环保创意灵感来源
• 探索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等可持续发展领域与科幻服饰
• 拓展科幻服饰设计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设计的结合
04
科幻服饰设计的案例分析
经典科幻电影中的服饰设计案例分析
《黑客帝国》中的服饰设计
• 分析电影中的未来主义服饰设计风格
• 探讨服饰设计与电影剧情和主题的关联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科幻服饰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时尚创意的代表
《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七章现代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发展
![《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七章现代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cc421879b89680203d825b8.png)
1、现代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n (1)立体主义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n 时间:1907-20世纪20年代 n 奠基人物:毕加索,布拉克 n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产生于法国,起源在法国印
象画派大师保罗 塞尚。 n 这个运动的中心形式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为平面设计
《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七章现代艺术 运动对平面设计发展
n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 未来主义体现在它的众多的未来主义诗歌 和宣传品的设计上。 版面的无政府主义式、 反正规的编排就成 为提倡这个运动精神的方式。 版面和版面的内容都应该是无拘 无束的,自由自在的。他的这种主张,在未来主义艺术家这个时 期设计的海报、书籍和杂 志设计得到充分的发挥。
n 立体主义包含了对于具体对象的分析,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的特 征,并在一些国家得到更加理性的进一步发展,如荷兰的“风格 派”和俄国的“构成主义”等。这种发展造成对平面结构的分析 和组合,并且把这种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纵横的结合规律, 强调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关键作用。
n 可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
《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七章现代艺术 运动对平面设计发展
(2)未来主义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n 时间:20世纪初1909年产生于意大利 n 代表人物:费里波·马里涅蒂(奠基人) 吉奥科莫·巴拉、塞维
里尼、杜尚等。 n 未来主义歌颂大工业化、大机械化、大都会胜过的无政府主义(无
拘束、无规律、自由的)态度,反对任何传统的艺术形式。所以他 们的绘画表现了对象的移动感、震动感、趋向表达速度和运动,这 是未来主义的核心部分。 n 马里涅蒂于1909年2月20日再《费加罗日报》发表以浮夸煽情的文 辞《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设计史上对未来设计的幻想性方案
内容摘要:本文对世界现代设计史上幻想性的、未完成的方案进行重新梳理和审视,并对未来主义思想的几个阶段的几个案例介绍和分析。
从而引发“未来设计”的概念作为设计理论研究和指导设计实践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内容以及它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未来设计、幻想、设计
引言
未来设计是一种动态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带来改变,而需要改变的正是现在国内设计界最大的体会。
“未来设计”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我看到的是它潜在的生命力,冥冥中感到它未来在中国设计产业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给人太大的想象空间,确实美好,但是又似乎与现实相去甚远,当下的中国似乎更需要立竿见影的止痛片。
而恰恰这种远离“美好”容易被当下中国设计界嘲讽为不务实,因为面对尚未成熟的客户和市场主导的设计行业环境,他们已经习惯地将设计与务实地埋头苦干等同起来。
这种敢于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的精神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当下设计界在国际设计环境中显得无力的原因。
“未来设计”所谓的美好想象是不同于没有根据的天马行空,它必须基于严谨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回顾这些历史上的幻想性方案,除了对那些超越时代的天才构想
表示敬意,更重要的是让今天的国内设计界能够反思一下,应该从何种角度、以何种方式来思考与实践“未来中国设计需要什么?”这个问题。
1、改天换日
“未来主义”,诞生于20世纪的重要艺术思潮之一,他们在作品中赞美“速度”和“力量”,歌颂机械和大都市,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1909年2月20日,“未来主义”的灵魂人物,意大利诗人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1.1柯布西耶与“多米诺”系统
1914年,柯布西耶创造了建筑的标准件“多米诺系统”(Domino System),即钢筋混凝土材质的地面、天顶与立柱的支撑构成立体的构架,它的价值在于,墙从以往的支撑重力获得解放,可以使空间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这种自由的平面立体组构方案可以说是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
1.2赖特与广亩城市
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赖特就在构思一个规模宏大的、具有影响力的美国未来城市模型,这就是“广亩城市”:一个没有极限、能够无限延伸的城市。
赖特提倡把工业化得城市抛弃掉转为一种农业化得
景观,在这里每个个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
居住区之间则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
2、速度与效率
20世纪30年代,电话的普及已经让现代主义走进千家万户。
一座座在欧洲,许多人都兴高采烈地期翼着能够跨越联结欧洲与新大陆的大西洋航线前往美国。
而这个新世界呈现给世人的除了好莱坞电影、摩天大楼、装饰艺术风格之外,还充满速度感得流线型汽车。
2.1盖迪斯与流线型
美国舞台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盖迪斯,可以说是真正在工业设计中应用空气动力学概念的第一人。
盖迪斯列举了许多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以及建筑方面自己所梦想的各种流线型设计,很快掀起了一股流线造型的风潮。
2.2富勒与“Dymaxiao”观念
富勒,美国建筑设计师、工程师,曾多次提出“Dymaxiao”(高效能)观念,即动力、最大化和张力三个概念的组合,即“最大限度利用能源、以最少的结构提供最大强度”。
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一种能够在空中运输的大型结构。
这种住宅是先在工厂内建造,然后移出来搭建,为此需要使大型结构完成自身承载功能的前提下变得尽可能地轻盈。
3、无限的可能性
6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就业稳定,人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一种建立在消费品民主化基础上的新型生活艺术,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
随后,波普艺术的兴起对功能主义造型产生了巨大冲击。
对塑料材质的迷恋以及对鲜艳色彩与幽默手法的热衷成为60年代设计风格的典型特征,时装成为最能反映这种潮流的风向标。
3.1建筑电讯派
建筑电讯派是由库克所领导的建筑师、设计师、环境研究真所形成的团体。
成员以诗歌、设计、艺术等各个方面展开新的建筑和都市构想,并且以波普和平面媒体的手段发表他们的空想。
他们同未来主义者有相似之处,反对传统、反对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束缚,提倡自由,对技术抱有乐观的态度。
他们经常引用科幻、漫画和广告中的形象,设计了大量新奇幽默的建筑和城市,包括许多空间想性质的建筑:行走城市、插座城市、速成城市等。
3.2不能穿的时装:未来主义时装设计
1961年5月25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成功成为了太空航行。
随后,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肯尼迪总统代表政府向国会宣布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
在60年代的整整十年间,对太空的神往成为整个社会的设计主调,以太空、宇航为主题的设计风格应运而生。
这一次,时装领域也应运而生地发生了一场革命:几何直线条的超短裙、闪亮漆皮平底靴、束腰外衣、像头盔一样的帽子、圆形白框太阳镜等等。
似乎整个60年代的时装界都成为了未来和登月主题的天下。
结语:功能追随梦想
在消费社会里,面对着车水马龙、拥挤不堪的大都市,面对着海量的、千篇一律的产品和设计,人们似乎已经木然,已经忘了那些设计构想在最初阶段所迸发出的激情。
反过来看,被大量消费品所包围的现代人,又何尝不渴望着摆脱这一切,期盼着一种全新的价值观的出现?那么,这种更新、更具有前瞻性的远景方案又在何处?早在20世纪初,建筑家沙利文就曾经提出过“形式追随功能”,那么,功能有将追随什么?未来的人类将需要什么?日本学者渡边英夫曾经提出过一种观点:“创造性的假设”,他认为只有立足于代表新时代理想和梦想之上,才有可能开创新时代所需要的功能。
这正是所谓的“功能追随梦想”。
其实,创新,也是人们描绘梦想的一种方式。
只是对于设计师而言,这是对自身自觉能力更高层次的要求,能不能从社会表层上发掘出常人不易觉察的潜在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正是体现在描述未来梦想与绘制远景蓝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日本物学研究会黑川雅之等:《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
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周志:“乌托邦设计的经典案例”《装饰》2009
3.王守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