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九上《磁现象》教案

最新教科版九上《磁现象》教案
什么叫做磁化?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磁化?
演示实验
书中图3—1--10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完成练习册课后作业的习题。
小结:
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叫南极(S)北极(N)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是磁场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引力或斥力的作用
专项训练一:
完成练习册17页1、2、3题
再做当堂训练1.2题
学生做完后,找学生讲解不明白的
自学指导2:
阅读教材磁场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是。
2、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或的作用
3、磁场是有方向性的,物理学中如何规定磁场方向?
4、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引入了(真实或不真实)存在的磁感线
4.磁场方向的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4、知道可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
5、会画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
6、知道磁化现象。
教学过程:
磁体都能吸引哪些物质呢?
演示实验:
让磁铁分别吸引铁、铜、铝、镍、塑料等物质
结论: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
自学指导1:
阅读教材认识磁体部分,快速找到下列问题:
1、什么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2、如何规定磁体的南北极?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的分布和地磁场与地理两极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解释身边的磁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3.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5.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较高,将磁现象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及其特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7.结合科技发展,介绍磁现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图片,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 磁现象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磁现象”,我将借助教科书和教具,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感受磁力的作用。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钴钢珠、塑料板、教科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磁铁、一些铁钉和钴钢珠。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探索: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引铁钉和钴钢珠,观察并描述磁铁的性质。

2. 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

3. 知识讲解:通过教科书,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在塑料板上用磁铁搭建各种形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实践探索环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磁铁的性质;在小组讨论环节,他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共同探讨;在动手实践环节,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搭建出各种形状。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8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8

第1节磁现象┃教学过程设计┃师:磁体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两个磁体之间有看不见的东西?让我们先做一组小游戏。

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

思考:怎样才能让小磁针动起来?引导学生总结:可能采用的方式有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引思)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

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气使小磁针动,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

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小结:(1)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2)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师: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

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

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不同位置的磁场有强弱大小之分,表现为对处于该位置磁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学生动手完成教材图7—1—6所示的实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小磁针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是都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对话展开讨论。

总结:磁场有大小,有方向,而物理学中正是把处于空间某一点的小磁针的N极的指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为了描述磁场而规定的一种物理模型,磁体周围没有磁感线)游戏二:小磁针排队。

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投影),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的路线。

师: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

不过,老师要提醒你,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利用立体磁感线模型板上的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空间排队,让学生了解磁场空间的立体性。

补充探究:将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条形、蹄形磁体之上,在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直至铁屑形成条纹状。

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磁场的特性。

学生活动:画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生生、师生合作开展科学探究。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第一章:磁铁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以及它们的指向。

3. 培养学生对磁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磁铁的定义和特点2. 磁铁的两极和它们的指向3. 磁铁的常见类型和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磁铁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磁铁的两极和它们的指向。

3. 实践:让学生亲自触摸磁铁,观察和描述磁铁的两极和它们的指向。

4. 应用:讨论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第二章:磁铁的极性和磁性方向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铁的极性和磁性方向的概念。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磁铁指南针确定磁性方向。

3. 培养学生对磁铁极性和磁性方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磁铁的极性(N极和S极)2. 磁性方向的确定(使用磁铁指南针)3. 磁铁极性和磁性方向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指南针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铁极性和磁性方向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磁铁的极性和磁性方向的概念,介绍使用磁铁指南针确定磁性方向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亲自使用磁铁指南针,确定磁性方向,并观察和描述磁铁的极性。

4. 应用:讨论磁铁极性和磁性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磁性指示器等。

第三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让学生掌握磁铁吸引和排斥的规律。

3. 培养学生对磁铁吸引和排斥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磁铁的吸引现象2. 磁铁的排斥现象3. 磁铁吸引和排斥的规律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和排斥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铁吸引和排斥现象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介绍磁铁吸引和排斥的规律。

3. 实践: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磁铁吸引和排斥铁钉的现象,分析磁铁吸引和排斥的规律。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实际案例分析:寻找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磁性玩具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拓展内容,进行阅读、观看视频或进行实际观察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应在课后将自己的拓展学习心得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在下一节课前与同学分享。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0.安全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安全操作指导,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磁铁吸引铁钉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磁现象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磁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分为引言、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回顾等部分,便于学生跟随教学流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的帮助下,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互动探讨、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活动围绕磁铁的性质展开,引导孩子们发现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进而探索磁铁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掌握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的用途。

难点: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磁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钢珠、图纸、多媒体设备。

学具:磁铁、铁钉、钢珠、图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磁铁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分发磁铁、铁钉、钢珠等材料,让孩子们观察磁铁与这些物品的相互作用,引导他们发现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钢珠,观察在不同环境下磁铁的表现,探讨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

5.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等,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的用途。

2. 难点: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磁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磁铁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探索磁铁的奥秘。

同时,组织孩子们参观磁悬浮列车等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磁现象是物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具有独特的吸引和排斥性。

九年级物理教科书对磁现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磁铁和磁性物质2.磁场和磁力线3.磁场的电流规律4.电磁铁5.磁感线和磁场强度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道什么是磁性物质、怎样把非磁性物质变成磁性物质。

2.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概念及特性。

3.熟悉磁场的电流规律,学会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学会电磁铁的制作及其应用。

5.掌握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往往觉得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明显区别,难以理解向铁条中加入电流后磁铁变成了强磁体的原理。

2.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磁铁和磁性物质1.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导学生复习基本的磁性物质知识。

2.让学生动手制作磁铁、磁性弹簧等实验器材,感受磁性物质的独特吸引和排斥性。

2. 磁场和磁力线1.通过实验观察呈垂直状态的针对一个固定点的力矢,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

2.通过示例演示磁力线的绘制及其特性,让学生深入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关系。

3. 磁场的电流规律1.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电流通过导线和螺线时产生的磁场,初步了解电流规律。

2.通过实验演示霍尔效应和电磁板的制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 电磁铁1.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

2.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电磁铁的强磁性特征,与普通磁铁进行对比。

5. 磁感线和磁场强度1.通过实验演示磁感线的绘制规律及其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2.让学生演练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理解。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磁性物质和磁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科学地解释磁现象背后的原理,感受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实验报告的评分,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心血,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磁现象》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磁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掌握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两个极,即N极和S极。

2. 让孩子们掌握磁力线的方向,知道磁力线从N极出发,回到S 极。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

难点:磁力线的分布规律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铁片、塑料板、PPT等。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磁铁、铁钉、铁片、塑料板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PPT,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含有磁铁的物品,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引导孩子们关注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1)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磁铁的性质,观察磁铁吸引铁钉、铁片等物体的情况。

(2)引导孩子们用磁铁分别在塑料板上画出磁力线,观察磁力线的分布规律。

(3)让孩子们将磁铁分为两组,一组距离较近,一组距离较远,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互动交流:(2)组织孩子们讨论磁力线的分布规律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

难点:磁力线的分布规律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依据,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拓展延伸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真正理解磁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这是本次课程的重点,我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方向。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磁现象》(教科)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磁现象》(教科)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磁现象》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张大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什么是磁性、磁体和磁极;2.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4. 知道磁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 磁场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磁场,磁感线感念地建立。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实物展台、条形、蹄形磁体,铁钉(铁)、铜导线(铜)、铝导线(铝)、细线,一元硬币(钴)指南针等。

一、新课引入1.和学生做互动魔术2.解密小球消失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几个伟大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师:介绍今天的实验器材有条形磁体,u型磁体等。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不同形状的磁体。

那我们用这些磁体进行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的实验器材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课本。

经过自学并实验,归纳出以下几点: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

提示:并讲解磁极总是成对出现,至今还未发现单磁极的磁体。

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一极叫“南极”,指北的一极叫“北极”。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互相吸引。

师:除尘擦在外面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说明两磁体间有一种特殊物质。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4、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5、知道磁感应线;6、知道磁化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铁的相互作用;磁场、磁感线。

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磁场、磁感线。

教具准备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磁针,磁感应线演示仪,小铁钉教学过程一、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4)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

2、归纳各种磁现象,并总结:二、新课讲解(一)认识磁体提问: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的周围有磁场。

(二)磁场周围有什么1、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提问:如何形象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多摆一些小磁针,但小磁针不可能过密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让铁粉被磁场作用,通过铁粉的排列来显示磁场的大小、方向)演示: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撤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提问:轻敲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使铁屑离开玻璃板可以自由转动,最后按磁场的分布排列,从而显示磁场的分布)3、磁感线: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描述磁场而人为画出的一组曲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磁体,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了解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知道磁化现象,知道指南针的原理。

4.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如图),是由一种大青石构成的,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而且船还下沉并向大青石撞去,造成触礁沉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磁现象》。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认识磁体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磁体有条形、蹄形、圆形等各种形状。

2.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3.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一头叫北极,用N表示,一头叫南极,用S表示。

4.如图所示的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自主阅读教材P105~10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在磁体的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magnetic field)。

磁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正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

6.如图:磁场中不同位置的小磁针受力偏转方向不同,说明磁场具有方向性。

其规定是: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7.大量实验表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方向相反,所以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三)磁化的秘密自主阅读教材P107~10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8.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强烈敲击或加热,磁性会消失。

9.能被磁化的物质大多数是含铁、钴、镍的合金或者其他金属的氧化物,叫做磁性材料。

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9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1.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7.1.磁现象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磁体的性质: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磁性物质,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表示: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4.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指向相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说明磁铁为什么能吸引磁性物质。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根据磁感线理解磁场的分布。

4. 学会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能够演示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场的方向判断。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磁感线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

2. 讲解磁体的性质:讲解磁铁能吸引磁性物质的原理,说明磁铁的吸引作用。

3. 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两个磁铁进行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4. 讲解磁场的表示:介绍磁感线的作用,解释磁感线如何表示磁场的分布。

5. 教授磁场方向的判断:演示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感线模型表示磁场的分布,并用小磁针判断磁场方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磁体的性质:吸引磁性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的表示:磁感线磁场方向的判断:用小磁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磁铁为什么能吸引磁性物质。

2. 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用磁感线表示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并标出磁场方向。

答案:1. 磁铁能吸引磁性物质,因为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N极和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阐述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磁现象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磁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答案:
-磁体A的磁场分布:磁体A的两端各有一个磁极,磁场从磁体A的两端向四周发散,磁场在磁体A的中间部分较弱,在磁体A的两端部分较强。
-磁体B的磁场分布:磁体B只有一端有一个磁极,磁场从磁体B的磁极向四周发散,磁场在磁体B的中间部分较弱,在磁体B的磁极部分较强。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四:磁性材料的分类
题目:判断下列材料的磁性。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一节磁现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能够运用磁现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指南针的指向、磁铁的吸附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磁现象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磁现象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磁体、磁极、磁性的概念。

2. 磁体的性质实验。

三、教学难点:1. 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2.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磁体、铁钉、铁屑等实验材料。

2.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磁体、磁极、磁性的概念:讲解磁体、磁极、磁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3. 磁体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磁体性质的实验,观察磁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总结磁体的性质。

4. 磁极间的作用规律: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规律。

5. 磁现象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挂钩等,让学生体会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磁场的作用和磁场强度。

2.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让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理解。

2.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磁现象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 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磁化的概念,并能解释一些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让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并能运用磁现象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难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磁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实验器材一套。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磁卡、磁盘等。

2. 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屑,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铁屑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个极——N极和S极,具有磁性。

3.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其他磁铁,观察并记录磁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理解磁化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磁化的概念,即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磁现象1. 磁铁的两个极:N极、S极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 磁化的概念:磁铁通过与铁屑接触,使铁屑获得磁性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并说明如何判断磁铁的N 极和S极。

2. 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举例说明。

3. 运用磁化的概念,解释磁卡、磁盘的工作原理。

《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物理

《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物理

1.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认识磁体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2.磁体周围有什么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知道磁感应线3.磁化的秘密知道磁化现象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鸽子是怎样认识归家之路的?鸽子到几百米甚至一二千公里以外,仍能飞回家去,奥妙何在呢?有人说,鸽子眼神好,记忆力惊人。

但倘若把鸽子装在严密遮挡的笼子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放飞,它们依然能轻而易举地飞回家。

有人说,鸽子是利用地球是一个磁体来导航的,果真如此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磁现象!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磁体活动1:如图所示为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铜棒,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活动2: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方案的加以补充。

总结:将它们分别靠近磁铁,看能否被吸引,能够被吸引的为铁棒,不能够被吸引的为铜棒。

归纳总结: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这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活动3:让学生将磁铁靠近玻璃板上的铁屑,说出你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并阐明这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活动4: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归纳总结:(1)磁体上的不同位置,磁性强弱不同;(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

磁体上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为北极(N 极)、指南的为南极(S极)。

(3)磁体具有南北指向性。

知识拓宽: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活动5:教师按照如图所示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交流、讨论所阐明的物理问题。

归纳总结: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典例剖析1 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标的是()A B C DA.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B.将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C.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秤下向右移动D.将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的条形磁铁提起【自主解答】【方法归纳】(1)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为了判断这个特点,可以用两端和中间部分吸引其它磁性材料进行判断。

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教案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7.1 磁现象教案 (新版)教科版

1.磁现象学点1 认识磁体(1)观察如图7-1-1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在平铺有铁屑的玻璃板上,当把磁体拿起来时,现象如图7-1-2所示。

思考:问题1:这一现象表明:磁体能够吸引铁质物体,条形磁体两极磁性最强。

问题2:磁体上磁性较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一个磁体有 2 个磁极,它们分别是南(S)极和北(N)极。

(3)观察如图7-1-3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该实验表明: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学点2 磁体周围有什么(1)观察如图7-1-4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1:在磁体的周围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它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问题2: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

磁场有强弱和方向。

(2)观察如图7-1-5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在物理学中,把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观察如图7-1-6甲所示的实验,阅读教材P106最后一段、P107第1段,并根据图乙中小聪对磁场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问题1: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表示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的带有箭头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 极,构成闭合的曲线。

问题2: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曲线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问题3: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4)观察如图7-1-7所示的图片。

思考:问题1: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问题2: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它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地理南极附近经空间回到地理北极附近。

问题3: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学点3 磁化的秘密观察如图7-1-8所示的实验。

(试管中装有铁屑)思考:问题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磁体的性质,能够判断磁体的极性,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让学生能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2. 磁体的性质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现象,掌握磁体的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磁体的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5.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磁体的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磁体的性质的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来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学生能准确回答磁现象相关问题,能正确判断磁体的极性,能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磁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三)磁化的秘密。

提出问题:物体如何才能具有磁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失去磁性?
演示实验(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教材图7-1-1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展开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磁化现象。

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利用课件或教材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磁化和消磁。

一面: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有利的方面:钢针磁化后,可以用来制作指南针。

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
思探究中的收获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感悟并作评估、交流。

3.布置课外活动及课后作业。

(1)课外活动:自制“指南针”。

(2)家庭作业:“自我评价”第1、2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磁现象
(一)认识磁体
1.磁性、磁体和磁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
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2.磁场。

(1)性质:传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场而引进的。

(三)磁化的秘密
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适当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小游戏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注意渗透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看不到、
第1节磁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三)磁化的秘密。

提出问题:物体如何才能具有磁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失去磁性?
演示实验(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教材图7-1-1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展开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磁化现象。

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利用课件或教材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磁化和消磁。

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

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磁化有害的一面: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有利的方面:钢针磁化后,可以用来制作指南针。

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
思探究中的收获和缺陷,提出自己的感悟并作评估、交流。

3.布置课外活动及课后作业。

(1)课外活动:自制“指南针”。

(2)家庭作业:“自我评价”第1、2题。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磁现象
(一)认识磁体
1.磁性、磁体和磁极。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
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2.磁场。

(1)性质:传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方便地描述磁场而引进的。

(三)磁化的秘密
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适当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小游戏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注意渗透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看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