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内在冲动。
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必须解决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寻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
也就是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
环境友好排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观,要求必须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1、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3、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及其重大战略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确立了明确目标。
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凸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值,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6/10、1/10和1/22,人均资源量排在世界各国的第120位。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2.8万亿立方米,受开发利用、洪水,再加上生态需要等种种制约,我们实际利用的水资源大约是8000—9000多亿立方米。
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定义:(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循环 经济
特征
低消耗 低排放 高效率
加快资源节 约技术进步
生产
资源
废物利用
消费
思考:我们又该怎么对待自然资源呢?
孔强副教授说:一般进入填埋场之后它会产生垃圾渗滤 液,这些垃圾渗滤液会随着地下水,渗入地下水之后会影响 地下水,同时也影响土壤。
(4)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开放再生资 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
1.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
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
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 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的)
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
防止空气污染 的价值为6.2万 美元
50公斤废纸
可提炼蛋白质的 价值为0.2万美元
如果1棵50年树龄的大树被砍伐,可以制 成6000—8000双筷子,价值不到40美元。
思考: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对你的启示?
1胶.带一、件纸快箱递、,塑通胶常袋由、运包单裹、气封泡套…、…纸见到“宝贝” 箱前、,塑快料递袋包、裹编内织看袋似、贴胶心带的和保缓护冲工物具无7 形中也增加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孔强副教
授说:“这些塑料它们的焚烧其实产生
的最主要的污染物其实就是‘二恶英’,
它是巨毒的致癌物,同时垃圾焚烧会产
生大量的颗粒物,影响我们的空气质量。
一般进入填埋场之后它会产生垃圾渗滤
液,这些垃圾渗滤液会随着地下水,渗
入地下水之后会影响地下水,同时也影
响土壤。塑料的降解,通常我们现在认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低碳生活
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 低开支的生活。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 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 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 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 也要“低碳”!“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 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合理、充分、无浪费 地利用可贵的资源
资源
加快资源节约技 术进步
生产
废物利用
消费
倡导适度消费、合 理消费和绿色消费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三、本框知识结构
努
含义
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目的 节约资源
增
强
措施 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
节
为什么要对木制一次性筷子 加征5%的消费税?
增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引导消费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三)努力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
第二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黄河调水调沙结束 6000多万吨泥沙入海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标语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标语1.珍惜资源,建设美丽家园。
2.节约用水,保护地球。
3.省电光明,绿色生活。
4.减少碳排放,爱护环境。
5.垃圾分类,环保行动。
6.共建绿色城市,共享清新空气。
7.践行绿色生活,创造美好明天。
8.少买少扔,多利用多回收。
9.嘱托青山绿水,保育生态环境。
10.低碳生活,人人有责。
11.拒绝浪费,追求简约。
12.推行绿色出行,减少汽车污染。
13.珍惜每一滴水,保卫蓝天白云。
14.多种植绿色植物,共享清新空气。
15.享受大自然,不破坏大自然。
16.减少塑料使用,保护海洋生态。
17.垃圾与财富一线之差,分类做到扬汤止沸。
18.绿化城市,美化家园。
19.爱护自然,人人有责。
20.多步行少开车,环保非常有效。
21.节约用电,让清洁能源更有用。
22.绿色环保,绘出美好生活。
23.零废弃,碳减排。
24.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
25.废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循环。
26.珍爱地球,拥抱绿色家园。
27.减少石油消耗,选择可再生能源。
28.爱护水源,崇尚绿色生活。
29.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链。
30.过上简约生活,传递环保理念。
31.拥抱新能源,告别碳排放。
32.少用塑料袋,保护地球家。
33.摒弃浪费,珍惜每一份资源。
34.减少用纸,保护森林。
35.美丽的地球,是我们的责任。
36.手牵手,共守绿色家园。
37.保持环境清洁,从我做起。
38.踏踏实实做事,节约从我做起。
39.人人行动绿色行,构建美好家园。
40.垃圾分类,环保从我做起。
41.践行低碳生活,筑造污染减少的明天。
42.绿意盎然,和谐生活。
43.树木遮天蔽日,环境变更糟糕。
44.爱护大自然,保护原生态。
45.破坏环境,害人害己。
46.轮流驾驶,减少碳排放。
47.增加绿化,净化城市空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
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并且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二: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1、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3、1/4、1/5、1/10和1/22,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较弱,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2).我国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
(3).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4).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
如果不能在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将严重衰竭。
总之,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 么?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 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 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 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 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 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
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能否有效推进资 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 面的因素:一是能否真正确立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 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二是能否广泛动 员社会各主体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上各 自充分发挥其保护资源环境的作用;三是 能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 术以及宣传教育等方法和措施,共同促进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每个公民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 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 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 们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人人都把 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13亿人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 型社会将会做出巨大贡献。
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 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 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 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 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 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 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 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 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 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 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 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论“两型社会”建设
论两型社会建设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方向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臵、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客观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两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是相辅相成的,建设两型社会将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向。
3.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
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依赖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并以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为基础。
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生产要素的全球配臵,工业化国家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谋求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查报告汇报人:文小库2023-11-06•引言•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现状•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现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挑战与机遇•调查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01引言1研究背景和意义23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通过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为推进这一进程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02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现状能源消耗情况我国能源消耗总量较大,但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能源消耗增速有所放缓。
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源消耗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能源消耗情况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废弃物资源化水平逐步提高,一些废弃物如废钢铁、废塑料等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
废弃物资源化再生资源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利用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例如废旧家电回收、废纸回收等。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得到推广,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03资源再利用情况0201政策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包括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能效标准、环保税费等。
实施效果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空气质量改善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政策效果。
节能减排政策及实施效果03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现状环境污染情况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增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要建设节约型经济就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组成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 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 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 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
• 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 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 建设活动; • 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 • 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 • 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 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环境友好型社会
• 定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 社会的和谐。 • 核心内涵: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 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核心目标: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 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 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 反馈机制,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 统的不利影响。
资源节约型体系
• 资源节约型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产业为 标准划分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重 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 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 建设体系,节水、节地、节时、节能的“二高一 优”节约型农业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节 约型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生 活服务体系;另一类是战略资源节约型体系,即 有关战略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 环节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 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 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 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 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 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 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 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 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粗放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并且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近几年,和谐之风愈吹愈烈,机会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
在这个讲究和谐,追求和谐的年代,广大人民的意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一。
那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什么?从有关资料得知: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下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这只是字面上的说法而已,很多情况下,政府发表的条文真正落实到地方和个人,就很容易“变味”!这种“变味”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就时常发生。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等教育学府算是一个素质较高的场所。
但是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吃饭的时候,大了很多的饭菜却吃不完,最后只能倒掉;在宿舍洗衣服的时候,让装满水的水桶继续装那些装不下的水;又或者洗手后,随便地拧一下水龙头却浑然没发觉水在一滴滴流;每一次去商场的时候,都要买一个塑料袋装东西……如果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的话,情况尚且如此。
那么我们放眼到真正的社会呢?与大社会相比,大学校园的现象真可谓“小巫见大巫“。
黄河是我么中华名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近代以来,黄河的水流量越来越少,甚至多次出现断流的现象。
2024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24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等措施,减少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形成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行循环经济、垃圾分类、废物资源化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加强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减少交通污染、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发展智能交通等措施,实现交通的低碳化和智能化。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交通污染排放。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载体。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措施,实现建筑的低碳化和绿色化。
政府应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规范,鼓励建筑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同时,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接受度。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背景材料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①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②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③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二、角度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1、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平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惩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约发展之路。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消费观念是否正确,它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市场的开拓。
这就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
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核心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中国与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比较表
2、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内在要求;
2、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3、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
我国人均耕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以近千
万亩的速度沙化。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
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
”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
军队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我军是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在保护环境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关系到我们能否保持人民军队性质、本色和作风的重大问题。
同时,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不仅是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军事斗争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走投
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只要我们自觉地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当作军队义不容辞的职责,增强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并付诸于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