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

2013-11-18 09:24

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王安道(王屡)的《医经溯洄集》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清代医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3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病学专著《瘟疫论》清代医家“温热大师”叶天士的《温热论》为第一部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医家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第一部详细论述湿热病专著。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理法方药具备的专著。王孟英《温热经纬》第一部温病文献汇萃。

4温病:是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5温病的特点:①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②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③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原则:①以发病季节为依据有发生于春季的春温,发生于冬季的冬温②以时令主气为命名依据:发生于春季的风温,发生于夏季的暑瘟③以发病季节结合主气而命名:秋燥④以临床表现特点为依据:大头瘟、烂喉痧⑤以疾病流行情况命名:温疫6温病的分类:①根据病因性质分类分为温热类温病

和湿热类温病②根据发病初

起的特点分类分为新感温

病和伏邪温病两类。

7温病与伤寒在概念上的联

系和区别:①伤寒温病均有

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

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

范围非常广泛,凡由外邪引

起的外感热病都属于它的

范围,其中既有风寒性质外

感热病也包括温热性质外

感热病。感受寒邪引起的外

感热病属狭义伤寒。指发生

于春季的一种外感热病为

狭义温病。多种外感热病的

总称,包括了除外感热病中

除了风寒性质以外的所有

病种是广义的温病。②温病

属于广义伤寒而有别于狭

义伤寒,广义伤寒是一切外

感热病总称,温病无论广义

还是狭义都属于广义伤寒

范围。

8温病与狭义伤寒的证治区

别:在病因方面温病是感受

温邪而发病,伤寒是感受寒

邪而发病。在感邪途径方

面,温邪多从口鼻而入,先

犯手太阴肺经或中焦脾胃;

寒邪多从皮毛而入,先犯足

太阳膀胱经。在病机方面,

由于温为阳邪,化热极速,

易伤阴液,故病之后期易出

现肺胃阴伤或肝肾阴凅之

证;寒为阴邪,化热较慢,

易伤阳气,故病之后期易出

现太阴少阴阳衰之证。

9温疫:温病中指具有强烈

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疾

病。

10温毒:主要是指感受温热

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

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

11①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多先犯上焦肺胃易伤肺胃

阴津病情变化迅速②暑热

病邪:发病可径犯阳明易

于伤津耗气易致闭窍动风

易夹湿邪为患③湿热病邪:

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

缠绵病位以脾胃为主易

困遏清阳,阻滞气机④燥热

病邪:病位以肺为主易致

津液干燥⑤温热病邪:病初

即导致里热证病情较重而

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

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⑥

疫疠病邪:致病力强多从

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

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

引起流行为病严重,病情

凶险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⑦温毒病邪:具火热之性攻

窜流走蕴结壅滞

12卫气营血辨证:①卫病

理:邪郁卫表,肺卫失和。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

痛,无汗或少汗,或咳嗽,

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

红,脉浮数。辨证要点:发

热,微恶寒,口微渴。②气病

理:邪正剧争,热灼津伤。

证候:壮热,不恶寒,反恶

热,汗多,渴喜饮凉,尿赤,

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

口渴,舌苔黄。③营病理: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证候:

身热夜盛,口干反不甚渴

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

斑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

数。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

烦谵语,或斑点隐隐,舌红

绛。④血病理:动血耗血,

瘀热内阻。证候:身热灼

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

狂,吐血,衄血,便血,尿

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辨证要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斑疹密布,舌深绛。(气分症的病变范围较大,此以热盛阳明为代表)13辨舌主要包括辨舌苔,辨舌质及辨舌态。一辨舌苔白苔:①舌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为温病初起邪袭卫分的征象,多见于风温初起。②舌苔白厚而黏腻:为湿热相搏于气分之象。③舌苔白厚而干燥:为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④舌苔白腻而舌质红绛:为湿热遏伏之征象。⑤舌苔滑腻厚如积粉而舌质紫绛:为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⑥白霉苔:为秽浊之气上泛而胃气衰败之征象。黄苔:①波黄苔:为邪热初入气分,里热不盛而津伤不甚。②黄白相间苔:邪热已入气分,表邪尚未尽解。③苔黄干燥:为气分邪热炽盛,津液受伤的征象。

④老黄苔:为热结肠府之征象。⑤黄腻苔或黄浊苔:为气分湿热内蕴之征象。灰苔:①会燥苔:为热结肠府而阴液大伤之征象。②灰腻苔:为温病兼夹痰湿内阻之征象。③灰滑苔:多为温病后期阳虚有寒之征象。黑苔:①黑苔焦躁起刺:多为热结肠府,肾阴耗竭之征象。②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邪热深入下焦而肾阴耗竭的征象。二辨舌质红舌:①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为心营热度炽盛之象。绛舌:①纯绛鲜泽:为热入心包之征象。②绛而干燥:为邪热入营,营阴耗伤之征象。③绛而舌面上有大红点:为心火炽盛,热毒乘心之征象。④

绛舌光亮如镜:为胃阴衰亡

之征象。⑤舌绛不鲜,干枯

而萎:为肾阴耗竭之征象。

紫舌:①杨梅舌:舌体紫红

而有点状颗粒突起于舌面,

状如杨梅,为血分热毒极盛

之征象。②猪肝舌:舌色紫

而晦暗,为肝肾阴竭之征

象。③舌紫而淤黯:为温病

兼夹瘀伤宿血之征象。三

辨舌态①舌体强硬:为气液

不足,络脉失养所致。②舌

体短缩:为内风扰动,痰浊

内阻舌根之征象。③舌卷囊

缩:为病已深入厥阴的危重

征象。

14验齿牙齿润燥:①光燥

如石:多为胃热津伤,肾阴

未竭,病情尚不甚重之征

象。②燥如枯骨:为肾阴枯

竭。③齿燥色黑:为邪热深

入下焦,肝肾阴伤,虚风渐

动之征象。齿缝流血:①

齿缝流血兼齿龈肿痛:多由

胃火冲激而致,其证属实。

②齿缝流血而齿龈不肿痛:

多由肾火上炎所致,其证属

虚。

15斑与疹的形态区别:斑,

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压

之色不退;疹,点小呈琐碎

小粒,突出于皮肤之上,压

之而色退。

16斑疹的成因:斑疹皆为邪

热波及营血之征象。斑为阳

明热炽,内迫营血,血从肌

肉外渍所致,其病位主要在

胃;疹为邪热郁肺,内窜营

分,血从肌肤血络而出所

致,其病位主要在肺。斑为

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17斑疹的诊察意义:①观察

色泽斑疹色泽红活荣润者

为顺,标志着邪热壅滞不

甚,血行较畅,正气尚盛,

邪热有外透之机;色艳红如

胭脂,提示血热炽盛。斑疹

色紫赤如鸡冠花,为营血热

毒深重的表现。斑疹色黑,

属火毒极盛的危险之象。②

审视形态:斑疹松浮洋溢,

如撒于皮面者,属顺证;斑

疹紧束有根,从皮面钻出,

如履透针,如失贯的者,属

逆证。

18白pei:是在湿热性温病

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

细小白色疱疹,内含少量浆

液。成因:白pei是湿热郁

阻气分,失于开泄,蕴蒸于

肌表所形成的。诊断意

义:①辨病症性质,是诊断湿

热之邪在气分的重要依据。

多见于湿热性温病。②辨津

气盛衰:水晶pei:为津气充

足,正能胜邪,邪却外达之

佳象。枯pei:津气衰竭,

正不胜邪,邪气内陷的危险

征象。

19发热:一般是由于人体感

受温邪后,正气抗邪,邪正

相争而引起阳热偏盛的结

果,是机体对温邪的一种全

身性的反应。主要类型:①

发热恶寒②寒热往来③壮热

④日晡潮热⑤身热不扬⑥发

热夜甚⑦夜热早凉⑧低热

20神志异常的类型:①神昏

谵语:神昏指神志不清,或意

识丧失;谵语指语无伦次胡

言乱语。二者为热扰心神或

邪热闭于心包之征象。多见

于以下病变:一是热结肠

府,邪热寻胃络上扰心神所

致。二营热炽盛,营热扰心

神所致。三是血热扰心神所

致。②神志昏蒙:神志时清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