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PPT浓缩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中学课程
课程的分类
1 从管理层级的角度分 2 按组织核心分
按学生学习选择的自 3 由度
学科(分科)课程、活 a 动课程、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b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 c 程、研究型课程
4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 影响学生的方式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d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5 根据课程任务的角度
情感领域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类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记忆:几个核心
1
课程
课程计划的核心 a
2 课程设置
教科书的核心 b
3 课程目标
学校教育的核心 c
4
教材
课程资源的核心 d
5 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核心 e
6
课文
教材的核心
f
7 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 g
课程组织主要知识点梳理
1
《孟子·尽心上》 宗教、生物、心理、劳动起源说 《学记》/《雄辩术原理》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凯洛夫《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唐朝 /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博比特《课程》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学记》(教育学的雏形)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凯洛夫《教育学》 博比特《课程》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 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属性——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两大职能体现:社会与个人)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辨析题】
▲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再 生 产 劳 动 力 、 科 学 知 识
相对独立

政治经济制度

治培

社养

会人
性 质 、 领 导 权 、
部 分 教 育 内 容
化、 、舆 影论 响力 社量 会、 政促

治民

关主

系、


相对独立

文化






















特殊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重点】
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类型:个体研究、小组研究、群体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 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
人口






















社会
生产力
发 展 水 平 、 规 模 和 速 度
体 系 结 构 、 内 容 和 手 段
进行自主地反思性探 索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观察法的分类
观察的环境条 件是否进行控 制和改变
观察者是否 直接参与活动
是否 借助仪器设备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优点:客观真实材料 缺点: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中的观察 优点:严密计划,探讨因果关系
参与性观察(参与到所观察的群体)
非参与性观察(以旁观者身份观察) 直接观察
CSE模式
课程 泰勒模式 设计 斯腾豪斯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一)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
实。
3.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
高等专科学校 和高等职业学校
中等教育
普通高中
职业中学 初
中等专 业学校
技工学校


六五年 弹

三四一 性

初等教育
小学
制制贯 制 制
教 育
学前教育
幼儿园
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



术 教

广

义 的
义 的 基







我国现行学制
从层次上,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级。 从结构上,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 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五个类别。 从类型上,实行分支制,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 年义务教育。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重点:简答、材料】
改革目标
传统课程
新课程改革
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的倾向
强调学科本位,科 目繁多,缺乏整合
难、偏、繁、旧;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会学习
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设置综合课程(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发展调查(侧重教育现象前后的变化与差) 4.预测调查(推断其发展趋势与动向)
调查方法和手段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3.测量调查 4.调查表法
教育行动研究【重点】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 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 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 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简答备考】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 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 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 性的功能。
我国现代学制历史发展沿革
方法名称 条件
观察法
依据一定的目 的和计划
方法
内容
系统连续的观察、记 录
所要研究的全面情况
调查法
在教育理论指 导下
问卷、访谈、作品分 析、测量等方法
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
历史法
/
展开资料搜集工作
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 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
实验法
控制或创设一 定的条件
合理改变
教育内在因果关系
行动研究
在现实教育教 学情境中
理论分支
拉伊
苏联
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首部
中国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我国首部
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 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苏格 拉底 启发式教育
活的教育学 苏霍姆 因材施教 林斯基
孔子
仁、礼
教育普及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夸美 纽斯
7
亚里士 多德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经验相联系。
4.学习方式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
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e
课程理论及代表人物
学科中心课程论 活动中心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金 蒂斯、布厄迪尔
夸美纽斯、赫尔 巴特、斯宾塞
社会中心课程论
杜威、克伯屈
课程目标的分类

> > > 直
目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学校层面
课堂层面
国家层面
学科层面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


目 认知领域目标
2017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培训课程
通关必背精华版PPT
中学
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 徐丽佳
第一章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对比记忆:关于起源和学科专著
教育
教育 学
课程
最早 专著
词的起源 活动的起源 最早的论著 提出 学科建立 规范化、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化 词的起源 成为独立研究领域 学科经典理论 教育专著 教学教法专著 马克思教育学专著 课程专著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备考】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 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社会本位
凯伯赫恐吓八旬孔子图
个人本位
卢、裴、马、罗、福、孟
无目的
Fra Baidu bibliotek杜威
其他
能力本位、知识本位、辩证统一
社会、个体、理念
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方向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内容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重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个基本点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重点】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④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⑤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义务教育制度【重点】
1.概念: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 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 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 (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
基础知识 目的论
影响因素 我国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
本节知识点梳理
概念、地位、层次、作用
宗教本位
奥拓啊
记忆术:外出寻找落花生 = 外出荀找洛华生
个人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及教学启示
顺序性
关键期、最佳期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
不拔苗助长 和陵节而施
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重点】
1.遗传——可能性、物质基础 2.成熟——可能和限制 3.环境——现实性 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2013上半年单选】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2012单选】
课程 目标


课程 内容

织 课程
评价
1
2
垂直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水平 认知领域目标
情感领域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课程 计划
2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 学周安排
3
课程 标准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教材 教科书 课文
目标模式
目的游离模式
CIPP模式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梳理
萌芽阶段
建立阶段
科学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
现代教育理论
中国
孔子 《学记》
主要教育思想 地位及选句思想
西方
古希腊 古罗马
苏、柏、亚 昆体良
四金刚
培夸赫威
提出观点
培根
五护法 康卢洛裴拉斯 实现初创 夸美纽斯
三大名爹
夸赫威
集思广益 卢康裴洛
两个爸爸
夸、赫
规范完善
赫、威
一父之争

(略)
阶级相分离,搬 砖 统天下。
阶级性
同“板”,道统性 刻板性
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分离
同“专”, 专制性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阶级性。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 人道合而为一。 (3)专制性。教育过程以管制和被动接受为主,教师威严、纪律严 明,教育形式一般是个别教学(私塾制)。 (4)刻板性。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然、 对 辩和死记硬背。 (5)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高频考点】 学校与社会生 活脱离,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 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
原始
奴隶
封建 资本主义 近现代 20世纪后
现代
中国
西方
无阶级、教育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六艺
古希腊 古印度
雅典 政治家、商人 斯巴达 军人与武士
吠陀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教会学校 四书五经
骑士学校
七艺 七技
教士和僧侣 封建骑士
(无) 德国:最早提出教育立法和义务教育
世俗化、教育立法、义务教育普及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间接观察
是否对观察活动 进行严格控制
结构式观察(目的明确、严格控制观察步骤) 非结构式观察(内容、步骤富有弹性,灵活)
调查法的分类 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1.普遍调查(所有被研究对象) 2.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样本) 3.个案调查(某个教育现象或对象)【2012】
调查内容
1.现状调查(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 2.相关调查(考察教育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
建立 解放前 解放后
废科举,兴学校
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学制 癸卯学制:中国首次实施的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纲要2010-2020》 我国现行学制 义务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制


研究生
教 育
高等教育
教育
大学,独立学院 (本科)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孟子:“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 弗洛伊德:“性本能” 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 高尔顿:“优生学”代表 威尔逊:“基因复制”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记忆术:内向的高富(弗)帅霍哥(格)好威猛(孟)!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2.外铄论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 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洛克的“白板说” 荀子的“性恶论”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 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