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PPT浓缩版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完整版ppt课件

题量 20
3 2 1(六选一) 26
单题分值 2 10 20 40
总分值 40 30 40 40 150分
.
3
问题三:重难点?
模块
题量
单选(20个) 简答(3个) 材料分析(2个) 教学设计(1个)
总分值
1.教学基础
8.8个
1.4个
0.5个
2.学生指导
7个
1个
0.4个
3.班级管理
0.75个
0.6个
.
11
2.教育调查法
• 1.问卷法 • 2.访谈法 • 3.查阅法和填表法
.
12
3.教育实验法
• 过程: • 实验的准备阶段 • 实验的实施阶段 • 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
.
13
4.个案法 5.历史法 6.比较法
.
14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2.系统性原则 • 3.创新性原则 • 4.教育性原则 •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 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 二、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 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 • 四、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 五、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 六、专业人士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 七、网络远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 八、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动力
.
23
学习的基本理论
•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英国:崇尚人文精神的文化传 统——以古典人文课程为主。
19
(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
3.
教育能够 传承文化
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 教育可以活化文化


教育可以选择文化

教育能够
文 化
改造文化
教育可以批判文化


教育可以交流、融合文化
教育能够
创造文化
教育可以更新与创造文化
20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4
1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决定》。
2004年 《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
3
2006年 :新《义务教 育》对学制的规定。
40
(五)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 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 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 生产力发展水平 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 本国学制历史和外国学制影响
33
这个学制 把学校系 统分为两 个互不相 同的轨道。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
分支型
单轨制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34
英国现行学制
双轨制
直到20世纪初以前,西欧各 国都实行严格的双轨学制。—— 带来不公平现象。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0
教育应如何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阶段性
•可接受性教育
稳定性、可变性 和不均衡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52页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52页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பைடு நூலகம்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精编课件).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前必背)(精编课件).ppt
精品课件
9. 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 1. 面对发难,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课堂中存在预想之 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掌握机智的 运用策略,就能应对突发事件,对教学就能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 2.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地活动。 •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 生动可变性的概括。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更具生
精品课件
2.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 德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 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 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 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的影响。
• 问话明确启发归纳
精品课件
19.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 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 1.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 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宽容的开放的学性和思 想性统一?
•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过程。 • 课堂上,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鼓
励学生创新思维。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 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 2. 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次要矛盾。

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PPT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PPT课件

发 展 和 改 革
和 教 学 组 织 形
内 容 ? 教 学 方


式法


的?
教 育 再 生
产 劳 动 力
-
教 育 再 生 产 科 学 知 识
18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
中国: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 文化——达到“明人伦”的目的。
西方:片中科学技术型文化— —达到培养人的理性的目的。

-
10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教育的 多元化
教育的 民主化
教育的 现代化
教育的 全民化
教育的 终身化
-
11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 凡是一切 培养人的 活动的外 在形态和 表面特征。
教育问题
-
教育规律: 就是教育 内部诸因 素之间, 教育与其 他事物之 间的本质 性联系。
——《说文解字》许慎
-
4
西方教育词源
﹜ 现代英语:education
法 语 :éducation 拉丁文:educare 德 语 :erziehung
educěre
? 具有“引出”的意思
? 柏拉图《理想国》“洞穴中的囚徒”
-
5
(2)现代教育的定义
一个共 同的基 本点: 教育是 培养人 的一种 社会实 践活动。
多样性 互补性
-
21
?教学要4、求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 的规模、速ຫໍສະໝຸດ 和质量?控制人口数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PPT模板

教育知识与能力PPT模板

4
4.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与实践
4.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与实践
教 育 心 理 学 在 教 学 中 的 应 用教 育 法 律 法 规 在 教 育 管 理 中 的 应 用教 育 技 术 在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4.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学习 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 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更合适 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 展阶段,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应用与实践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 法,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各种技术 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育技术可以 帮助教师设计更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 好地管理学生,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能力。教师应该注重课 程的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3. 教育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 过组织创意大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 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自 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加教育活动
2. 如何获取教育知识
通过学习课程获取
可以通过学习各种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 法律等,获取教育知识。这些课程可以在学校、在 线教育平台或自学网站上学习。学习课程时,可以 结合实际情况,多思考、多讨论,加深对教育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知识与能力 ppt

教育知识与能力 ppt

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三、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捷克) 代表作品《大教学论》,1632年。教育学独立学科 萌芽(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 作)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一切事物教给 一切人的教育)。班级授课制。 教师地位: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卢梭(法)及其《爱弥儿》 自然教育观点,儿童是教育主体,体现在《爱弥儿》 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第四节)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中学教学”
教学与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第二节)
教学组织(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第四节)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心理 第四、五、六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四章)
感知、记忆、注意、思维、动机迁移、 学习策略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五章)
认知、情绪、人格、身心
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2.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教育思想特色:理性训练 早期教育:胎教、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寓学习 于游戏” 教学体系:金字塔形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教育的最高目的:“理性” 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教育;和谐全面发展的 教育。 4.昆体良《雄辨术原理》,西方第一本关于教育学 专著。
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 教育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完整 的教育体制、视导制度、考试制度 (近代: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 教育目的:造就治国人才 教学内容:培养人的美德 “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 或“产婆术” 问答法分为三步:讽刺、定义、助产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理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二)能力: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三)知识: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四)工作:有助于了解老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 提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 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 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教育学的发展 –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 2.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 –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名独立 的科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 学之父”。 – 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是“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学家。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 (3)墨翟:“兼爱”和“非攻”为主, •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1.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 (1)苏格拉底:产婆术,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西方人 • (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完整版ppt课件
• 1,要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配合 • 2,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 3,各种制度的内容要明确具体 • 4,要经过班级全体成员的充分讨论 • 5,制定的班级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民主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重要)
• 1.民主管理班级,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2,民主管理可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主的熏陶,有利于养成民主的作风。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 2、中等生的教育工作 • 3、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操行评定步骤
• 1、学生自评 • 2、小组评议 • 3、班主任评价 • 4、信息反馈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 1、思想道德素质 • 2、知识能力素质 • 3、心理素质 • 4、身体素质
班级活动特点
• 1、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 2、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 3、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 4、活动时间的伸缩性 • 5、辅导力量的多方面性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 1.学科专业素养 • 2.文化素养 • 3.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
• 一、三阶段发展论 • 1.关注生存阶段 • 2.关注情境阶段 • 3.关注学生阶段 • 二、五阶段发展论 • 新手、进步中的新手、胜任型、能手、专家 • 三、原型发展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 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 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三、教学措施的设计
•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 3、教学结构的设计
• 1、重规范制度管理而轻人性化管理 • 2、重课堂教学管理而轻课外活动管理 • 3、重封闭性管理而轻开放性管理 • 4,、重经验型管理而轻科学性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 具备的各种能力,如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育知识是教育能力的基础
掌握教育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规律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 的效果。
教育能力是教育知识的应用
教育能力是将教育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能够促进教育 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
汇报人: 202X-12-20
目录
• 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 • 教育知识类别与能力层次 • 教育知识与能力培养途径 • 教育知识与能力评价与测量 • 教育知识与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01
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
定义与内涵
教育知识
指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规律、 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讲解、演示、讨论等。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课堂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 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 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应用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教育知识去解决实际教学 问题,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变 。
沟通能力
能够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和合作。
创新能力
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提出新的教 学理念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实践探索。
03
教育知识与能力培养途径
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展性原则
评价应关注个体的成长和 发展,以激励和引导为目 标,促进个体不断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 生 产 劳 动 力 、 科 学 知 识
相对独立

政治经济制度

治培

社养

会人
性 质 、 领 导 权 、
部 分 教 育 内 容
化、 、舆 影论 响力 社量 会、 政促

治民

关主

系、


相对独立

文化






















特殊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重点】
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孟子:“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 弗洛伊德:“性本能” 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 高尔顿:“优生学”代表 威尔逊:“基因复制”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记忆术:内向的高富(弗)帅霍哥(格)好威猛(孟)!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2.外铄论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 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洛克的“白板说” 荀子的“性恶论”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 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理论分支
拉伊
苏联
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首部
中国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我国首部
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 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苏格 拉底 启发式教育
活的教育学 苏霍姆 因材施教 林斯基
孔子
仁、礼
教育普及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夸美 纽斯
7
亚里士 多德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间接观察
是否对观察活动 进行严格控制
结构式观察(目的明确、严格控制观察步骤) 非结构式观察(内容、步骤富有弹性,灵活)
调查法的分类 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1.普遍调查(所有被研究对象) 2.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样本) 3.个案调查(某个教育现象或对象)【2012】
调查内容
1.现状调查(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 2.相关调查(考察教育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
建立 解放前 解放后
废科举,兴学校
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学制 癸卯学制:中国首次实施的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纲要2010-2020》 我国现行学制 义务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制


研究生
教 育
高等教育
教育
大学,独立学院 (本科)
情感领域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类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记忆:几个核心
1
课程
课程计划的核心 a
2 课程设置
教科书的核心 b
3 课程目标
学校教育的核心 c
4
教材
课程资源的核心 d
5 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核心 e
6
课文
教材的核心
f
7 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 g
课程组织主要知识点梳理
1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备考】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 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CSE模式
课程 泰勒模式 设计 斯腾豪斯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一)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
实。
3.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
(略)
阶级相分离,搬 砖 统天下。
阶级性
同“板”,道统性 刻板性
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分离
同“专”, 专制性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阶级性。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 人道合而为一。 (3)专制性。教育过程以管制和被动接受为主,教师威严、纪律严 明,教育形式一般是个别教学(私塾制)。 (4)刻板性。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然、 对 辩和死记硬背。 (5)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高频考点】 学校与社会生 活脱离,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 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
进行自主地反思性探 索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观察法的分类
观察的环境条 件是否进行控 制和改变
观察者是否 直接参与活动
是否 借助仪器设备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优点:客观真实材料 缺点: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中的观察 优点:严密计划,探讨因果关系
参与性观察(参与到所观察的群体)
非参与性观察(以旁观者身份观察) 直接观察
高等专科学校 和高等职业学校
中等教育
普通高中
职业中学 初
中等专 业学校
技工学校


六五年 弹

三四一 性

初等教育
小学
制制贯 制 制
教 育
学前教育
幼儿园
成人教育
特殊教育



术 教

广

义 的
义 的 基







我国现行学制
从层次上,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级。 从结构上,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 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五个类别。 从类型上,实行分支制,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 年义务教育。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类型:个体研究、小组研究、群体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 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
人口






















社会
生产力
发 展 水 平 、 规 模 和 速 度
体 系 结 构 、 内 容 和 手 段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 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属性——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两大职能体现:社会与个人)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辨析题】
▲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章 中学课程
课程的分类
1 从管理层级的角度分 2 按组织核心分
按学生学习选择的自 3 由度
学科(分科)课程、活 a 动课程、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b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 c 程、研究型课程
4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 影响学生的方式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d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5 根据课程任务的角度
义务教育制度【重点】
1.概念: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 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 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 (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
基础知识 目的论
影响因素 我国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
本节知识点梳理
概念、地位、层次、作用
宗教本位
奥拓啊
课程 目标


课程 内容

织 课程
评价
1
2
垂直 教育目的 培养目情感领域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课程 计划
2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 学周安排
3
课程 标准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教材 教科书 课文
目标模式
目的游离模式
CIPP模式
记忆术:外出寻找落花生 = 外出荀找洛华生
个人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及教学启示
顺序性
关键期、最佳期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
不拔苗助长 和陵节而施
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重点】
1.遗传——可能性、物质基础 2.成熟——可能和限制 3.环境——现实性 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2013上半年单选】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 【2012单选】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重点:简答、材料】
改革目标
传统课程
新课程改革
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的倾向
强调学科本位,科 目繁多,缺乏整合
难、偏、繁、旧;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会学习
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设置综合课程(均 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