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8
2、不平衡性:
•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25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 人既是自然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发展主要不是靠遗传和 生理成熟,发展依靠学习和经验。
• ( P 30 表2—4;表2---5 ) •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加大; • 异卵双生子在相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减小。 • (P 26 表2—1 )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17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 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关键期错过了难以弥补;敏感期错过了发展缓慢。
•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居里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3.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1. 婴幼儿的情感表达及其特点
2. 儿童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
3. 提供有利于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方式
三、儿童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 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家庭、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儿童身体发展及相关问题
1. 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2. 儿童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
五、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儿童心理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因素
2.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3. 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疾病预防
1. 儿童情绪问题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2.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七、儿童心理评价与干预
1. 儿童心理评价的方法及工具
2. 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及技巧
3. 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及学校配合处理方式
以上是学前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当然,学前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学龄前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探索对其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理论体系。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知理论、认知理论、情感理论、语言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感知理论是指学前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根据感知理论,学前儿童通过感觉器官来捕捉世界上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感觉轨迹在大脑中形成感知的信息。

感知理论认为,感觉影响认知和情感的形成。

认知理论是指学前儿童对外界信息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根据认知理论,学前儿童通过感知获取信息,并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形成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情感理论是指学前儿童在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方面的基本规律。

根据情感理论,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感等。

情感理论认为,情感的发展是与环境和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环境中,学前儿童的情感得到塑造。

语言理论是指学前儿童在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规律。

根据语言理论,学前儿童具有特定的语言习得能力,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语言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模仿、语言输入和与他人的互动等途径实现的,同时,语言的习得过程与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学前儿童在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基本规律。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学前儿童具有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并通过社会互动来认识世界和自己。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环境对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领域的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1
和明确。 从不齐全到齐全
趋势一
从简单到复杂(表现在两方面)
案例:(童言无忌)
• • • “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 “为什么雨停了呢?”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
噢,它只有一条腿,两条腿才能走。 它累着了。 它有时听妈妈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 饭。
趋势二
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 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 典型的反映了这一趋势。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 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
*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 理年龄。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是两个概念)
国外几种儿童心理年龄阶段 的划分标准: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美国心理学家柏尔曼三时 期理论 2.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施太 伦三阶段理论 3.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瑞士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四阶段论 4.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奥地利佛洛伊德五阶段论 5.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艾利康 宁和达维多夫六阶段论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 的反映。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 实是心理的源泉。
*幼儿心理的发展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
客观现实既是环境, 特别是教育,是幼儿心理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客观现实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综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顺 序和趋势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 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 体系。
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看别人跳舞跟着跳 孩子按印象中的舞蹈跳 孩子自编自导自排自演跳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情感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有助于了解和引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前儿童是通过外界刺激和反应形成和发展行为的。

根据这一理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和习惯形成的。

例如,孩子会学习通过哭泣来获得关怀和注意。

这一理论的重点是观察儿童的行为,通过正反馈和奖励来引导和培养儿童积极的行为。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通过认知能力的逐渐成熟来实现的。

让儿童主动参与探索和思考,培养其问题解决和创造力是这一理论的核心。

例如,通过让儿童玩拼图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问题解决和空间认知能力。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社会情感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儿童通过与父母、教师和同伴的互动来学习社交技能和规范。

例如,学前班的角色扮演活动促进了儿童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这一理论关注儿童的自我认同、情感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倡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

这些基本理论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对于行为主义理论来说,教育者应当注重正反馈和奖励,鼓励儿童展示积极的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其次,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和合适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造力。

再次,社会情感发展理论强调社会互动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引导儿童学会合作、沟通和适应社会规范。

除了这些基本理论,还有一些重要的发展原则需要引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首先,个体差异原则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教育者应当关注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渐进原则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逐渐的,教育者应当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学习和发展任务。

再次,全面原则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综合的,教育者应当关注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认知发展理论•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理论•道德与品德发展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与支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定义重要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感知运动期(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理论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文化历史理论01最近发展区02支架式教学03信息处理理论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理论埃里克·埃里克森的身心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性与羞愧、怀疑主动性与内疚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玛丽·安斯沃思的依恋理论情感智力理论道德与品德发展理论认知发展阶段与道德发展相关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尤其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他律与自律在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渐从他律(依赖外部规则和权威)转向自律(基于内部价值和原则)。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强调,道德判断和推理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至关重要,它们帮助儿童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作出决策。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判断与推理三水平六阶段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品德发展的榜样,通过自身行为示范道德和品德原则。

以身作则情境教育激发内在动机家校合作通过模拟真实的道德困境,引导儿童思考、讨论并实践道德决策。

培养儿童内在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让他们理解并认同道德和品德的价值。

家庭和学校应密切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品德发展的环境,一致性地教育和引导儿童。

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与支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观察法通过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以评估其心理发展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但需要观察者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思聪,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整天爱问“为什么”。 喜欢动脑筋、爱思考。在幼儿园你回答问题总是与众不同。 上课的时候你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你开始知 道什么叫做坚强了,你有着自己热情大方的性格,喜欢唱歌, 希望你未来能够开开心心。
17
小班幼儿(3-4岁)的年龄特征
1. 行为的强烈情绪化
28
1.生物因素——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的生物特征
· 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发色和神经系统
29
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 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 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 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 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 莫扎特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 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14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 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 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 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 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 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 同的。
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 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 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 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 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 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 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 方面也都有不同。
4. 从零乱到成体系
8
二、发展的基本特点
1. 连续性
► 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2. 阶段性
► 指幼儿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9
二、发展的基本特点
3. 方向性和顺序性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

(完整版)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

(完整版)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

(完整版)第⼆章学前⼉童⼼理学基本理论第⼆章学前⼉童发展⼼理学基本理论1.知道学前⼉童⼼理发展的⼀般规律。

2.懂得学前⼉童⼼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掌握制约学前⼉童⼼理发展的因素。

4.了解学前⼉童发展⼼理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轩轩出⽣在⼀个知识分⼦家庭,爸爸是⼤学⾳乐教师,妈妈是某⾼级中学的舞蹈教师。

由于从⼩受到较好的薰陶,很⼩的时候就会弹琴、跳舞、画画、下棋,尤其是还能说⼀⼝流利的英语。

两岁的她就能背唐诗、数数。

上幼⼉园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且不断拿奖。

⼩⼩年纪的她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家都认为她是名副其实的“⼩神童”,长⼤以后⼀定会很有出息的。

然⽽,事情并不是⼤家所想的那样。

轩轩上⼤班时,情况开始发⽣了变化。

轩轩不再像⼩时候那么活泼了,她开始变得不喜欢表现⾃⼰,也不怎么听话了,说话、做事开始趋于我⾏我素。

更可怕的是,突然有⼀天,“⼩神童”看着妈妈⾯⽆表情地说了句:“活着真没有意思!”当时,妈妈吓坏了,年纪这么⼩的⼈⼉怎么会有这么种念头!曾经⼀度把孩⼦视为“天才”的妈妈⼀时难以接受:我的孩⼦怎么会变成这个样⼦?越来越退步的她就要升⼩学了,该怎么办呢?⾯对现在的轩轩,妈妈没了辙。

事后,幼⼉园⽼师了解到,轩轩原本出⽣在⼀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就在轩轩4岁时,轩爸轩妈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缝,夫妻俩动不动就把家⾥弄得⼈仰马翻。

这让夹在中间的轩轩既悲伤⼜⽆助。

后来,轩轩⼀直跟着妈妈⽣活。

由于妈妈⼯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去管教他,原本活泼好学的轩轩开始沉溺于⽹络游戏,对弹琴、跳舞、画画等爱好失去了兴趣,并且越来越不爱与⼈说话了,这与四岁前的她,判若两⼈。

轩轩的出⽣为她造就了⼀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按常理,她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是结果为什么会让⼈感到如此⼼寒呢?上述案例涉及到的是学前⼉童⼼理发展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

那么,学前⼉童⼼理发展的⼀般规律是什么?制约学前⼉童⼼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国内外最具影响⼒的学前⼉童⼼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本章的学习将带我们⼀同进⼊并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 一
第三节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我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
围现实。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产生 最重要意义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如: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儿•伯特(Cyril Burt)的研究;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头身比例的变化是: 胎内2个月:1:2
胎内5个月:1:3
出生时:1:4 2岁:1:5 6岁:1:6
12岁:1:7
25岁:1:8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 后才会用腿走路。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 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Jenson,1968)的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的研究等。或水平,也 称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 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其方向顺序是按 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近远方向 (从中轴到边缘)。
如:儿童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在世 上肢,然后是下肢。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的相互作用
(一)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强调 几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要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与干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案例研究0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胎儿期到6岁左右儿童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是儿童未来心理发展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和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快速发展和变化: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快速,各种心理活动逐渐丰富和复杂;2)受环境和教育影响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可以塑造儿童的行为和习惯;3)以自我为中心:学前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非常敏感。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心理发展可以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基础;培养儿童良好习惯通过积极的心理发展,儿童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增强儿童自信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增加。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观念也存在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各种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历史与发展0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基础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目标,帮助儿童逐渐掌握更复杂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到许多理论和观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从环境中吸收刺激并产生反应来实现的。

该理论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儿童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正反馈和惩罚,儿童学会了一种行为模式,以适应他们周围的环境。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和适应来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

在儿童生命早期的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发展出符号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他强调了环境和社会交往对学前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区间性发展”的概念,即一个人在个体层面上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和引导。

4.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儿童内在动机和自主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儿童在实现满足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感到自主、有能力和有关联感。

这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提供选择和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方式实现。

5.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关注儿童在社会互动和情感关系中的发展。

詹姆斯·鲁比特提出了情感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自主、皮肤到皮肤接触、控制、认同和恋爱。

这一理论强调了儿童和成人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性,以及正面亲密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6.性别角色理论:性别角色理论认为,儿童在社会中充当的性别角色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

通过社会化和性别角色模型的塑造,儿童学会了符合其所在社会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期望。

7.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布隆弗伯格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包含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 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 有可变性。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 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 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如: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 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3岁:计算能 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 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8岁: 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 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例如,4、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 时,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 身体,更谈不上用手指去拿玩具了。随着 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的自发 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能逐步控制 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用手握 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7 岁才能做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 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 进行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
见右图---尾随反应
关键期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 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20~50天。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期,出生后的两年内,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知世界。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期,适用于2~7岁的儿童,他们开始通过语言和表象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期,适用于7~11岁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考和操作性思维。

第四个阶段是形式运算期,适用于11岁以上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2.艾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3.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他强调了社会互动和语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叫做"近似区域"的概念,指的是儿童能够通过与比他们更有经验的人合作来完成高水平的任务。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4.雅各布·洛特岗斯坦发展理论
洛特岗斯坦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了发展的环境理论,强调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和社会。

他认为,正念的培养、安全的家庭环境和适度的挑战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5.幼儿园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理论是指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该理论主张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机会,并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绪能力。

幼儿园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通过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发展。

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特·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形成习得行为,他们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

2.认知发展理论:以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将注意力放在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发展上。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的阶段会经历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如感知运动期、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他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化文化理论将社会和文化因素视为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和“远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儿童通过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合作和引导,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能力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4.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内心欲望和冲突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着冲突的不同阶段,如口唇期、肛门期和阴蒂期。

通过解决这些冲突,儿童可以达到心理平衡和成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各有侧重,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这些理论通过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为教育和家庭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这些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把握学前儿童心理进程的基本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年龄特征教学难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身边的幼儿;收集幼儿心理特点的有关资料;去幼儿园观察小、中、大班幼儿的心理表现2.教师的准备:学前心理学的案例;幼儿活动录像片段;心理研究资料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资料收集法;知识拓展法;实验室观察法教学课时: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案例分析】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观点总结:1.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2.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暂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案例分析】以下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生;1岁半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2.最初孩子的情绪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孩子则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年龄特征不只是指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表面的外部的心 理特征的概括,更包括其内的规律性的特征。
精品
14
(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问题讨论】 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 2、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 3、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
样?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既有 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
(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 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精品
16
2.可变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然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 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 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 可变性。
3.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辨证统一
精品
15
1.稳定性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稳定的。这种 稳定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变 化的进程和速度上。
儿童心理稳定性的原因分析
(1)儿童的脑的发育是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的。在头脑中建 立神经连是有一定次序的
(2)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 验也必须遵循着一顺序。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 子上;有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 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精品
2
观点总结:
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变化的 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暂时的停顿, 或类似倒退的现象。
精品
3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
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 和明确。
精品
5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 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 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 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方 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 发展。
精品
6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 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 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 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精品
7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精品
9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在: 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危机期、最近 发展区等。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精品
10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 学前儿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
【案例分析】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 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 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精品
17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问题讨论】
你们接触过许多1岁以前的孩子,也学习过学前 卫生学,能否描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 并概括出1岁以前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精品
18
1、初生到满月(O~1月)
【问题讨论】孩子什么时候出现心理现象?是 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
【案例分析】 以下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孩子虽 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生;1岁半以 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真 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2.最初孩子的情绪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 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精品
12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3~6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精品
13
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 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含义:
1.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个别儿童或少数儿童偶然 表现出来的特征,而是从许多儿童的发展中概括出来的 特征。
2.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而 是与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心理特 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
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 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 阶段?
精品
11
儿童心理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各阶段。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 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 行。
精品
8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 程。
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 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 的性,而大班的孩子则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 么做。
精品
4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 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