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识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在油田开发工程中,由于注水驱油或是边底水推进,油层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淹,引起储集层物性、电性一系列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特征。

1、水淹油层的地质特征

储层含油性和油水分布变化

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

孔隙结构变化-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

岩石的湿润性变化

油层水淹后的地层压力与温度变化

(1)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入水不断驱替地层中的原油,水淹油层的含水饱和度不断增加,剩余油饱和度不断降低,而且它们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大庆油田根据水驱油岩心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表明,

油层弱水淹时含油饱和度下降约10%;

油层中等水淹时降低约20%~30%;

油层强水淹时下降30%以上。

在水洗作用下,油层的粘土和泥质含量下降,粒度中值相对变大,随之也使束缚水饱和度相应降低。

在注水开发中,随着注入水不断增加,地层中的油水分布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一般来说油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均质性。

显然,注入水在非均质严重的油层中并非活塞式的推进,而是沿着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部位推进,直到高渗透性地带中大部分油被水驱走时,中、低渗透部分的孔隙中仍保留着相当多的原油。

物性好的高孔隙、高渗透性部位早水淹,水洗强度大;

低孔隙、低渗透性部位晚水淹,水洗强度小,甚至未被水淹。

这样,在高含水期,原来的好油层变成强水淹层;而较差的油层(包括物性差的油层和薄油层),则又可能成为“主力油层”。因此,尽管某些油井的产水率很高,但低孔隙性、低渗透性油层、薄油层或厚油层中的低孔隙性、低渗透性部分仍有可观的潜在产能,它们将成为高和特高含水期油田挖潜稳产的主要对象。

在高含水期,水淹油层的油、水分布一般都有按沉积旋回水淹的规律。

正韵律油层如河道砂、点砂坝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细变粗,注入水先沿底部粗岩性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大孔道的水窜,造成底部先被水淹,上部晚水淹;底部强

水淹、上部弱水淹或未水淹。

在反韵律沉积的三角洲河口砂坝等油层,岩性自上而下逐渐由粗变细,注入水先沿顶部突进,但由于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影响,使注入水推进相对稳定,且注入水波及面积、厚度及驱油效率都较高,水洗强度自上而下由强变弱。

复合韵律油层,属多次沉积旋回叠加而成的互层,沉积厚度大(一般层厚5~20m 左右,平均约10m),层内具有多个岩性夹层。注入水沿沉积单元推进,垂向窜流受到抑制,形成水淹程度极不均匀。岩石颗粒粗、岩性均匀、物性好的层段,水淹强度高;而岩石颗粒细、物性差的层段,注入水波及影响小,水淹程度低。

(2)地层水的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

油层水淹后,注入水(或边水、底水)与原始地层水相混合。混合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将取决于原始地层水和注入水(或边水、底水)的矿化度以及注入水量。

相对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来说,注入水有淡水、地层水和污水,相应地有淡水型、盐水型和污水型水淹层。

地层水型水淹油层(如边水、底水水淹油层)中,混合地层水矿化度变化不大。

污水型水淹层混合地层水矿化度有一定的变化,其大小视注入水的污水矿化度及注入量而变。

淡水型水淹层的混合地层水矿化度变化最大。

大庆油田原始地层水矿化度约为8000mg/l,注入水(河水、水塘水、或污水回注)

矿化度通常小于地层水,故属于淡水型水淹。目前水淹油层地层水矿度在3000~5000 mg/l之间,地层水矿化度变化情况大致是:弱水淹层中地层水的含盐量降低约35%,强水淹油层中地层水的含盐量下降达75%以上。

从电阻率来看,与原始地层水电阻率Rw相比,混合地层水电阻率Rwz也有三种可能:

淡水型水淹层,Rwz增高,Rwz>Rw;

地层水型水淹层,Rwz近似不变,Rwz≈Rw ;

污水型水淹层,当污水的矿化度大于、等于、小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时,则有Rwz <Rw、Rwz≈Rw、Rwz>Rw三种情况。

因此,同样是污水型水淹,但从电阻率来看,水淹性质却不一样。

(3)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描述储集层岩石结构重要的两个宏观特征参数。

由于注入水的冲刷,岩石孔壁上贴附的粘土被剥落,含油砂岩较大孔隙中的粘土被冲散、冲走,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加大,孔隙变得干净、畅通,孔隙半径普遍增大,迂曲度减小,连通性变好,缩短了流体实际渗流途径,岩石孔隙结构系数变小(据河南油田统计,约减少7%~13%),因而孔渗好的岩石孔隙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岩石渗透率明显增大。

故在距注水井近、水洗程度高的井中,水淹层的渗透率要比距注水井较远的、水洗

程度低的井有明显的增高。

河南油田相邻两井水洗后,油层岩心资料与相同层位的原始状态油层岩心资料对比表明:

粒度中值大于0.25mm的中细砂岩,水洗后的渗透率比水洗前增加1.2倍~1.7倍;

粒度中值在0.15mm以下,渗透率小于0.065的含油细砂岩、粉细砂岩,水洗前后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无明显变化。

大庆油田对三口井五块渗透性较好的岩样水驱前后测量结果表明,油层经长期注水后,不仅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而且相对渗透率曲线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残余油饱和度平均降低约5%,油水共渗范围平均增加约5.6。此外,无水采收率降低约2.7%,最终采收率平均提高约2%。

在其它油田还发现,在蒙脱石较多的油层中,由于蒙脱石具有遇水膨胀的水敏特性,渗透率变化比较复杂,对地层的疏通与堵塞作用都可能存在。

(4)粘土矿物的微观结构变化

大庆油田对岩心的电镜扫描观察到:

未被水洗岩样,岩石颗粒和孔道表面粘土覆盖比较丰富,在喉道处有粘土堆积,高岭石的“书页状”结构完整,排列整齐。

岩样经过长期水洗后,岩石表面覆盖的粘土明显减少,岩石颗粒表面与粒间附着的高岭石被溶解,贴附在颗粒表面的高岭石晶形很差(呈叶片状),绿泥石和伊、蒙混合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