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
教材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展开分析,探讨其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影响。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设置应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需求。
教材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知识,合理地分布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例如,在某个课程中,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知识。
同时,教材的内容设置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材应该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例如编写简单的程序、完成基本的网页设计等。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再次,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教材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的编写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开展软件设计竞赛、编写小程序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评价是学习的动力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中的评价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技能发展,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项目作业、综合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并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8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8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一、紧扣特点说教材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
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
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
⑴、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⑴、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
⑴、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⑴、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
⑴、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⑴、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
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⑴、培养版权意识。
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分析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
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分析》课件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栏目首先向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栏目明确提出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目标,目的是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与 探究。
三、教材的编写体例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把握
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 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 息或描述过程
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 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 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
小资料
网站的分类
综合网站 新闻网站 商业网站 政府网站 科研网站 音乐网站 教育网站 企业网站 游戏网站 旅游网站 图书网站 儿童网站 医疗网站 搜索引擎 动漫网站 电影网站 网络课程 贺卡网站 体育网站 美术网站 动物网站
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 “一点通”、“练一练”、“想一想”等子栏目, 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教师和学生 在学习中要灵活把握。
“大显身手”环节进一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任务,引 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 “自主评价”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自己解决 实际问题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建议: 如通过比较几个特色网站的结构、内容、设计等特点,使 学生对网站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达到通过模仿等方式设计自 己网站的效果。也可以用“半成品加工”的策略. 在教学生制作网页的,除了教他们网页制作技术上,还应 加强学生网站设计、信息获取、组织与加工上,最好让学生围绕 某一个知识点展开学习探究。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 版本信息: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2. 教材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计算机编程等。
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了解网络应用,培养基本的编程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培养基本的编程思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编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开关机。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
桌面和窗口的基本操作。
2. 操作系统: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系统设置和维护。
3. 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
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使用。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度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任务的质量、创新性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文档、实践操作指导文档等。
3. 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网络设施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置齐全,网络畅通。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七年级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七年级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单元——“走进信息技术的世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认知框架,并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认识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2. 讲授新知接下来,我会系统地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实践,如开机、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创建和保存文件等。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青龙三中王敏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信息集散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编写。
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材版本: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组织编写初中版第二册,第二版。
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共分4章,分4个单元进行学习:第一章网站的建立初步,本章分为六节:第一节网站的创建第二节网页的基本操作第三节表格的编辑第四节超链接的设置第五节设置网页的动画效果第六节站点发布第二章Flash动画制作初步,本章分为6节:第一节关键桢动画第二节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第三节变形动画第四节图层的使用第五节蜻蜓飞舞——引导层的使用第六节遮罩和配音第三章电子表格,本章分为6节:第一节数据输入第二节编辑和格式化第三节公式的使用第四节函数的使用第五节数据图表第六节综合练习第四章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本章分为2节:第一节杀虫剂的功过是非第二节北京七日游总课时数:36课时。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网站的建立初步(10课时)包括知识:运用FrontPage2003构建网站。
第二单元:FLASH动画制作初步(10课时)包括内容:运用FLASH8制作动画,明确知道桢的概念以及动画原理。
会运用图层及补间动画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三单元:电子表格包括知识: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表格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
2)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包括用多种方式输入数据,增添、修改、删除各种数据,查找替换数据,对表格中的表头、栏目名称、秀中数据进行多样化的修饰,工作表的插入、删除、编辑图表。
3)数据的表格处理:包括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
4)数据图表的创建:包括创建、编辑图表。
第四单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包括知识:综合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研备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次备课所选教材为XX版《信息技术》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传播与应用、信息道德与法规。
2. 教材特点: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道德与法规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信息道德与法规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任务驱动法: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播放一段信息技术发展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2. 新课讲授(1)信息获取与处理:介绍信息获取的方法,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讲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信息筛选、整理、存储等。
(2)信息加工与表达:讲解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如信息转换、分类、整合等;介绍信息表达的方式,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
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
“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
“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
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
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
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
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
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常用的办公软件等。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
(2)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学习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2.2 常用的办公软件(1)学习Word的基本使用,如输入文本、编辑、排版等。
(2)学习Excel的基本使用,如输入数据、公式计算、图表制作等。
(3)学习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如创建演示文稿、编辑幻灯片、动画设置等。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
3.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3.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环境4.1 硬件环境: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4.2 软件环境:安装有相应教学软件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5.2 期中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掌握程度。
5.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六、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6.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6.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篇)
2024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____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单使用计算机,了解键盘、鼠标的使用,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3、掌握文字录入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姿势,科学的指法,培养盲打的习惯。
4、认识操作系统,了解应用软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认识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计算器等应用程序。
学习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1、七年级学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打算先让他们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培养学习兴趣,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2、八年级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
加强八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____分钟以内。
八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九年级学情: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南方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本册教材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由3课和1个单元项目组成,第二单元由4课和1个单元项目组成,第三单元由5课和1个单元项目组成,其中第一单元项目可以考虑安排1个课时,其余两个项目各安排2个课时,总共包含约17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内容以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遵循项目化的思路来开展设计,一般通过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及质量要求的任务的实施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内化与项目活动相关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一单元是“班级好帮手”,主要介绍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表格制作、文本和图形的编辑以及版面设计与编排等知识,体现了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文字信息加工进行了继承和补充。
第二单元是“校园数据分析师”,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和创建图表等知识,体现了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获取、加工和表达这三个信息活动的环节。
第三单元是“校园网站设计师”,主要通过建立班级网站这个任务,介绍了网页的布局设计、多媒体和链接的添加以及站点的创建发布等知识,体现了通过网站设计来感受信息获取、加工、交流和发布的思想。
本册教材从头至尾以班级活动为主线,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来组织知识内容,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信息活动的完整流程,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体验与建构和实践与探究承上启下,采用三条独立的线索贯穿整个单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感受信息活动的程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
本册教材很好地贯彻了“信息技术知识点组织在信息活动中,以任务作为关联知识点的组织手段”的思想,通过各个单元活动和任务来设计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信息表达这三个环节。
为了体现知识体系螺旋上升的思想,本册教材很好地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衔接,避免了内容的简单重复,对小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重新进行了内容的安排。
第1课新学期的课程表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活动是学做一名“班级小帮手”,第一课是通过制作新学期的课程表来熟悉Word的表格功能,也是对Word使用技能的进一步拓展。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及反思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计算机网络》是浙教版2023年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网络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组成和基本功能,能描述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理解网络的公共性和共享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功能,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网络的抽象概念,如IP地址、域名等,以及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网络的内部运作机制和网络应用的深度理解可能不足。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引导。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创设网络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2. 结合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化抽象的网络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网络应用经验,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网络,如在线学习、购物、社交等,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 提问:视频中人们是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流和获取的?引导学生说出“网络”这个词,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板块二、新知讲解(20分钟)1. 计算机网络定义(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举例说明,如互联网就是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组成(10分钟)用PPT展示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硬件(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软件(协议、操作系统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及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使用、多媒体制作等。
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等。
(2)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安全上网。
(3)让学生学会使用办公软件,提高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能力。
(4)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关机的正确方法(2)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2.2 网络知识及安全(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2)浏览器的使用(3)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2.3 办公软件的使用(1)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2)表格制作软件(如Excel)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3.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使用。
3.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本章共需10课时。
4.2 教学计划:第1-2课时:计算机基本操作第3-4课时:网络知识及安全第5-6课时:办公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第7-8课时:办公软件的使用(表格制作软件)第9-10课时:实践操作五、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知识和办公软件使用方法的掌握。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践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3 实践操作考试: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制作基础6.1 教学内容(1)多媒体的概念与特点(2)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6.2 教学方法6.2.1 讲授法:讲解多媒体的概念与特点。
6.2.2 演示法:展示多媒体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步骤。
6.2.3 实践法: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实际操作,创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
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
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
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准备软件:PowerPoint 20xx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2个软件:WORD和EXCEL,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2个软件有什么应用啊?学生回答:…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
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一、收集资料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请学生们观察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学生回答:图片,文字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快速建立秩序册》,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册》一节是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在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将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维表格,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是__的基础内容,学好此节内容为以后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处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二维数据表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建立该活动的秩序册,归纳电子表格的设计和处理方法,根据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表格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趣味运动会活动,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
并通过设计电子表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电子表格的输入技巧与美化方法。
难点是数据的输入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启发学生解答不同的输入方法及美化与修饰方法,掌握各种输入技巧与修饰技巧。
3.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
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说学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
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6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首先非常感谢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今天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下面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这节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Word文档的修饰及版面设计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更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
教材中,本课由六个小部分组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是教学重点)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艺术字工具栏、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时间、具体任务与问题设计: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艺术字及图片的插入。
具体学习任务如下:1、合作研讨一,了解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合作研讨二,了解艺术字工具栏。
在此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3、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4、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
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A、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B、通过“剪贴画”插入图片。
5、自由创作。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最终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最终5篇)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说案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3、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4、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本套教材的内容设置是符合国家"纲要"精神。
课程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⑴教材首先强调对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大的学习动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知识的层次结构和认识规律,在教材的设计上克服版面死板,索然无味的现状,尽可能做到版面生动,有吸引力。
全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所举事例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即构?quot;要用"、"敢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⑵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长期任务。
解决"会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或2007、Flash、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nternet的应用等知识和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组织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①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初中学生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的获取。
教会学生会用软件,注意培养他们从"帮助"中获取信息,从"状态栏"中获取信息,从操作导引或出错等消息框中获取信息,从网上获取信息。
②处理、组织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根据需要,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的支持,将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进行组织、编辑等处理,产生并发布新的信息。
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
2、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要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21世纪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不只是课程名称的简单变更,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
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跨入信息时代。
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获得多少信息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多少获得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关注的是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程度如何。
为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达到信息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始终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获取、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中心任务,一个单元知识点以及内容排列也是围绕一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
如Word学习中主要围绕自己创作图文并茂作品而展开,PowerPoint的学习是以制作多媒体报告为中心的。
面向社会的现实状况,教材基于WindowsXP/98(以XP为主)、Office2003/2007(以2003为主)、IE6/8(以IE6为主)、Photoshp2003、Flash7.0/8.0(以7.0为主)的软件环境下组织教学内容。
全书共三册,第一册"信息技术基础",主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方法。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等三个单元,约34课时。
内容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新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生使用。
第二册"网络与多媒体制作"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具有信息技术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真正做到把计算机作为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工具,并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包括内容为:用计算机管理文件、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报告、网络帮助我了解世界等三个单元。
主要让学生学习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用PowerPoint2003软件制作多媒体报告;用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进行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用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信息。
内容贴近学生,所举事例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约34课时,适宜作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课教科书。
第三册"电子表格与动画制作"为选学内容,包括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图片和简单动画制作三个单元。
介绍Excel2003的基本操作,了解Photoshp的基本方法,了解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初步知识。
本书约34课时,适宜作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生使用。
3、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教材力图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了解信息技术课的初步印象的环境,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围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品的制作来开展教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方法,提高技能。
二、教材体系设置原则1、以学生为本在教材的结构安排上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知识实际、情感实际、认知规律来设计知识点的学习顺序。
2、以应用为主教材突出应用性,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产生作品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材中涉及到的事例,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或来自其他学科中的内容,目的是强调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3、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材的落脚点。
具体体现在教材的一个单元中有一课是应用本单元综合知识进行设计制作的作品,如第二单元第8课(4、以易学为前提为降低学习难度,本教材将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出现在第一册"信息技术基础"中,只要求学生能认识桌面与桌面的组成,学习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会玩纸牌和画画,用图画软件创造自已的第一个作品。
在学习了Word软件,学生再次制作出自已的产品后,在第二册"网络与多媒体制作"的第一单元,学习Windows 的文件管理部分。
由于学生在不同软件环境下制作出的作品类型不同,对"文件"的概念已有了感性认识,对用文件夹分类管理文件的思路易于接受,而"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是管理文件的最佳场所。
4、模块化层次结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包括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图形处理和简单动画制作等7个模块。
第一册是基础,适合于大多数学校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新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生使用。
第二册适合于具有初步信息技术课基础和上网条件学校的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使用。
第三册适合于一般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校,有初步信息技术课基础的初中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使用。
为各类不同层次学校自主灵活选择教材创造了条件。
条件较差的学校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没有上网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不用第二册而选用第一册或第一、三册,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选用全套教材。
总之,本教材采取的模块化结构,为各学校根据本校的硬件和软件实际,灵活选择合适的教材留有很大余地。
三、教材特点1、文化性强:计算机在基础教育中,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基础文化学科,对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掌握也应如同语、数、外学科的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一样重要。
2、应用性强: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突出计算机的工具性,作为学习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介绍,而弱化其学科性。
理论的讲解是围绕应用的需要而进行,突出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目标明确。
3、思想性强:在教材中以下面教育和引导为主,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
加强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发展性大: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材,通过某一类软件的学习,着重体会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思维方法,为能在几年、十几年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单元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4学时)第1课: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1学时)从身边事例说明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达到认识信息,了解信息的交流、传递、保存方式,信息载体等的初步概念。
第2课:有用的信息技术(1学时)用实例说明信息技术的内容(获取信息的技术、传递信息的技术、处理信息的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第3课: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2学时)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阅读计算机中数的表示第二单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3学时)第4课:认识Windows的桌面(1学时)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桌面的组成,改变桌面图标的排列方式,用桌面快捷方式启动程序;了解任务栏的作用,掌握开始菜单的使用第5课:玩"纸牌"游戏(1学时)了解应用程序的概念,应用程序窗口的组成、打开和关闭,随意改变窗口大小,"纸牌"游戏的玩法第6课:键盘的认识与操作(4学时)键盘分区,主键盘键位分布,基准键,操作姿势,十指分工,指法练习*阅读指法软件介绍第7课:绘制几何图形(2学时)进入"画图"程序,认识窗口,选择颜色,设置画布大小,绘制图形,插入文字,保存作品第8课:学更多的技巧,画更复杂的图形(5学时)图形的复制和移动操作,图形的变形处理,艺术字的制作*大显身手:英文字母、单词、数字输入大比武,用计算机绘制刊头比赛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17学时)第9课:认识word(1学时)启动word,认识word窗口,英文输入,新建文档,保存文档,关闭文档,退出word第10课:在计算机上作文(3学时)汉字输入,输入法的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简介,输入法状态按钮,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词组方式输入第11课:修改你作文中的字和词(1学时)插入、删除、查找、替换字符第12课:美化你的作文页面(2学时)选择文本,选择字体、字号、字形,动态效果设置,对齐、缩进、行间距设置第13课:使你的作文结构更合理(1学时)移动、复制文本,撤消与恢复操作第14课:给朋友的祝福(制作贺卡)(2学时)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图片格式设置第15课:为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1学时)表格的绘制,单元格拆分与合并,文字的输入,对齐方式第16课:输出具有个性的作品(1学时)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页眉页脚第17课:编制小报(5学时)自选题材进行创作,对作品的评析第二册(34学时)第一单元用计算机管理文件(2学时)第1课:计算机管理文件的两张面孔(1学时)"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基本组成,设置有个性的窗口,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第2课:"我的电脑"(1学时)会做打开文件夹,打开文件的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复制、更名、删除、撤消与恢复文件(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