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摘要:“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等几个教学策略来把握,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感知课文,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小学语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整体感知”的理解不够准确,表现为:

(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感知而感知

有些教师认为初读感知就是书声琅琅,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口无心”,为了“感知”而“感知”。

(二)注重课文内容,阅读形式单一

有些教师认为整体感知“没戏可唱”,只关注课文主要内容,形式单一。

(三)注重过细分析,淡化了整体把握

有些教师只注重“精读课文”时的“过细分析”,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有所忽视,有所淡化。

二、小学语文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

(一)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在以讲读课为主的阅读教学中,“初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整体把握文本的第一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通过初读,学生能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1.反复读文,给予充足的时间

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初读检查的设计尤为重要。指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合纠谬正误,目的是要检查一下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但若课课如此,就成下策。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读“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课文”,或让学生“自由组阁”:“你喜欢哪几位同学和你一道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只要学生“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挑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等等,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2.读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初读环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通课文。读通课文,就是读准生字词,不添字,不漏字,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初读环节中应达到的要求。在这一环节,我的做法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本次初读的目标,初读目标与要求的设计要有层次,要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如《自然之道》初读环节的设计:

(1)轻声读课文两遍以上,读后标出段落号;(2)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导游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再想一想:导游为什么不愿意把海龟扔进大海?

由此可见,初读环节目标明,要求清,层次显,操作易,其效果非常明显。

3.整体把握,形成鸟瞰式全景图

整体把握既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又是阅读教学的归宿。通过刚才的读,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特点获得初步的总体印象。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比如教学《触摸春天》的初读环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印象,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再进入细读课文环节。

(二)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

学生初读后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再通过分析局部字、词、句、段与全文整体的联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这一步主要是拓展辐射,围绕初步感知,理解文章思路,揣摩文章的关键。

1.题眼入手,化繁为简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教学资源。我们教材的文章题目是作者或者编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有的点明中心,有的统罩全文内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时候从课题就可见端倪。对于很多课文来说,抓住了课题,就把握了文章的梗概。如《爱之链》一文,学生读课题时提出疑问:这里的爱是一种什么爱?爱是怎样

链接的?事实上,教材中许多叙事性的文章都可以紧扣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重点切入,化难为易

许多课文中都有一些能统摄、驾驭全文的重点句子,抓住了这些句子,就能高屋建瓴地俯视全文,对课文做出整体把握。如《猫》一文,作者老舍先生主要从猫的古怪性格与小猫的可爱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初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觉得特别重要的句子。当学生画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教师便可适时进行划分段落、理清脉络、概括课文内容等多项语文能力的训练。

3.词串建构,理清思路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课本编排中常见的方法。它由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组合而成。教学中,如果罗列几个重要词语,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我将词串教学方法嫁接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如在《自然之道》(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初读环节中,我这样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1)通过多种形式熟记三组词语——“争先恐后、欲出又止、鱼贯而出、结伴而出、踌躇不前;悲叹、紧张、焦急、极不情愿、若无其事:颓废、欢乐”;(2)按课文的叙述顺序重新排列各组词语;(3)选择其中一组词语说说自己对课文的了解。这样的感知方式,使初读环节充满了挑战意味,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就步入了文本所描写的意

境。

(三)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

在局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回归整体,进行综合归纳,结合阅读所得,领悟写作主旨,这才是对写作意图的感知,是从感性到理性深层次的感知,这样对文章的感知才是圆满的、完整的。1.感知写作手法,学以致用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手法,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比如,我在教学《火烧云》时,找准了模仿作者写作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

学生习作:

(1)一转眼,又出现了几头小猪。那几头小猪是从山的另一边跑出来的,跟老爷爷家的那几头猪十分相似,也是那么的可爱。突然,先前那头凶猛的狮子又出现了,立刻吓散了这群猪宝宝。渐渐地,它们消失在瑰丽的火烧云之中。

(2)刹那间,天空中又出现了一只大母鸡。母鸡是蹲着的,好像在下蛋,过了一会儿,母鸡不见了。人们正在寻找,片刻间,母鸡、蛋也消失在火烧云中。

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体会,“辞以情发”,既有“课”的影子,又是心灵的折射。

2.感知结构顺序,理清条理

各类文章,不管内容简单还是复杂,总是根据思路来架构篇章的,引导学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结构特色,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是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