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古代经济政策是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经济政策,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本文以古代经济政策为教学对象,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古代经济政策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使学生掌握古代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影响;3. 培养学生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4. 激发学生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古代经济政策概述介绍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如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市场制度等。
2. 古代经济政策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经济政策案例,如秦朝的均田制、唐朝的租庸调制、宋朝的青苗法等,分析其实施过程、影响和成败原因。
3. 古代经济政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探讨古代经济政策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如古代经济政策对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实践1. 案例教学(1)选取案例: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经济政策案例,如秦朝的均田制、唐朝的租庸调制、宋朝的青苗法等。
(2)案例导入:通过讲解案例背景、实施过程、影响和成败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经济政策。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强调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角色扮演(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古代经济政策制定者、实施者或受益者。
(2)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古代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影响过程。
(3)讨论交流:各小组分享角色扮演心得,讨论古代经济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3. 课堂讨论(1)提出问题:围绕古代经济政策,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3)分享心得: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十项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张开,私有制的出现和张开,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所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推行井田制。
①根本特点:所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受,不能够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缴纳贡赋。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医生,卿医生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
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1)农业方面:历代王朝都将农业生产置于一切经济活动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编制农书,改进生产工具,兴修水利,推广新品种,实行科学种田等。
尤其是明清时期,形成了农业商品化的趋势。
(2)手工业方面:工匠的人身自由受到保护,同时,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受到鼓励和保护。
(3)商业方面: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商业,实行盐铁专卖、茶叶专卖等措施。
(4)财政方面:实行“农本”、“重本抑末”的财政政策。
国家向农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国家还控制工商业,以增加财政收入。
3.重农抑商政策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由国家经营,有利于组织和管理生产。
民间手工业由个体经营,比较灵活。
2.战国时期,各国的手工业都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纺织业。
3.秦汉时期,手工业技术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讨论,如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形成对经济政策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史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实施措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2.设想二:强化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2.以时间为线索,绘制一张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的时间轴,标注出各个时期的重要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时间轴要求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展示政策演变过程。
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报告要包括调查背景、方法、过程、结论和启示等方面。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人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题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
5.阅读相关史料,选取一个经济政策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实施过程,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人不超过5分钟。
4.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对经济政策的关注和敏感度。
2.理解并尊重历史,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知识
目标
了解知道重农抑商的原因,掌握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分析重农抑商的意义。
能力过程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第17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重农抑商的原因理解抑制商业对于我们中国的影响,从而感悟当今中国发展商业的必要性。
知识重点
重农抑商的原因和表现
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快速阅读课本,完成填空
得出重农抑商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
得出重农抑商的意义
三、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四、板书设计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1、原因:
小农经济
争夺劳动力
2、目的:
保护农业,确保征税
巩固统治
3、具体表现:鼓励限制加以重税
4、意义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贯穿教学始终,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要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及时引导学生学习
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方法使用效果明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关注学生成长,但本课依旧不足,我在本课知识讲授中依旧存在不足,我注意到有一些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我在今后在讲课过程中加强引导,把本课讲得更加精彩。
课题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教材第1单元“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课主要讲述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这三大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对于历史知识有所了解,但他们的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他们的材料分析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点。
2.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掌握相关词汇和概念,并能够运用于文本分析和讨论中。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资源: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2. 教科书、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3. 图表、地图和图片等辅助材料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中国的经济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
2. 提问: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了解多少?你认为经济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知识讲解: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段关于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历史文本或相关文章,并总结出关键信息。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所读的内容,并讨论各自总结的关键信息。
3. 教师补充知识:根据学生的分享,教师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和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包括农业政策、商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案例分析:1.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政策,如秦朝的统一货币、唐朝的长安城市规划等,提供相关文本和图片材料。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或个人阅读案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该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该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因素是什么?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或个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拓展活动:1. 独立研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政策,并进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时期或政策的研究报告。
2. 辩论活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组反对,并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技巧。
总结回顾: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独立研究报告,并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活动。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2.设计一份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查问卷,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同学们对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程度。完成后,可互相交换填写,以便了解他人的观点。
3.选择一个古代经济政策,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其对现代经济政策的启示。要求:逻辑清晰,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线性思维,容易将历史事件简单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古代经济政策。
3.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义理解不深。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搜集与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物等,制作成一份PPT或手抄报,展示古代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5.结合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历史小故事,要求故事情节生动,能够体现出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6.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古代经济政策,选取一个政策进行分析,从背景、实施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有力,不少于6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经济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历史规律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
掌握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当前经济政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原因。
2. 难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得失。
理解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古代中国繁荣的商业场景和农业劳作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代中国的经济以什么为主导?引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话题。
2. 讲授新课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介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内容:阐述重农抑商政策在各个朝代的具体表现,如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等。
影响:分析该政策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商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背景:从外部的海上威胁和内部的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政策出台的原因。
内容:讲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范围、时间和具体措施。
影响:探讨该政策对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
4. 课堂小结总结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强调经济政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5. 布置作业撰写小论文,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经济政策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让学生掌握研究经济政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不同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享研究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不同经济政策的利弊。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经济政策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认识经济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2. 选取一种古代经济政策,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及其影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分享成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团队合作、分享内容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以及如何改进教学。
2.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重农抑商”、“海禁”、禁奢侈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习提炼有效信息阐释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表现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后果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工商业的管理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2、汉(汉武帝):盐铁官营3、唐:朝廷官员管理,交易时间受限4、明清:海禁三、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得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概述a. 重农抑商政策b. 盐铁官营政策c.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d. 市场经济政策2. 重农抑商政策a.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b. 政策的内容与实施c. 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3. 盐铁官营政策a.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b. 政策的内容与实施c. 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4.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a. 均田制的背景、内容与实施b. 租庸调制的背景、内容与实施c. 两种制度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5. 市场经济政策a.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b. 政策的内容与实施c. 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实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经济政策》2. 课件:教学PPT3. 历史文献:相关古代经济政策的文献资料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中对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兴趣。
2. 讲解重农抑商政策:详细讲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该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讲解盐铁官营政策:详细讲解盐铁官营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该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讲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详细讲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两种制度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讲解市场经济政策:详细讲解市场经济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分析该政策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形成及进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
理解生产力的进展是土地制度演化的根本缘由;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化的缘由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学问;借助历史文献深化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缘由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育同学阅读历史文献的力量,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同学可以依据教科书与老师供应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看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看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日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进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育同学的历史分析力量。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同学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缘由。
课文新授一、土地制度的演化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老师归纳)(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全部(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形成2、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特点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渐渐成为农业进展的桎梏(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全部(二)【奴隶社会】──井田制同学阅读教材思索: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缘由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全部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全部劳动产品。
(使用权);(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私田的开垦)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什么?(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其背景;(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3)认识古代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掌握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2)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3)学会比较不同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2)古代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3)古代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古代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2)比较分析不同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2)概述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经济政策案例;(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1.2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古代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章:古代农业经济政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2.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古代农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第三章:古代商业经济政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3.2 教学内容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古代商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第四章: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4.2 教学内容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古代手工业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第五章:古代经济政策的变迁与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经济政策变迁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古代经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5.2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政策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古代经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第六章:古代赋税制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形式让学生分析不同朝代的赋税制度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古代赋税制度的定义和演变不同朝代赋税制度的特点和实施情况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评价第七章:古代货币制度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让学生理解古代货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古代货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不同朝代货币制度的特点和实施情况货币制度对古代经济的影响和评价第八章:古代市场管理政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对市场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让学生分析古代市场管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古代市场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古代市场管理政策的特点和效果市场管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评价第九章:古代经济政策的环境与影响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制定的社会经济背景让学生理解古代经济政策对后世的影响9.2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政策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第十章:古代经济政策的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古代经济政策10.2 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古代经济政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案例中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分析案例中经济政策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代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解析:经济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对于理解后续各朝代经济政策的基础,需要学生准确把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3.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实施过程等知识的掌握。
2.问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对农业、商业、手工业等领域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讲解:
1.古代土地制度:介绍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演变过程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如封建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等,以及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形成的背景、原因和实施过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掌握并运用历史资料,学会查找、整理和分析有关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信息,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了解古代经济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引言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政策。
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以及这些政策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二、农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土地分配、水利工程和农牧业管理等方面。
在土地分配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井田制”,即土地被划分为若干个“井”字形,每个“井”字形的中心是一个公共的田地,周边则是分给各个农民的土地。
这种制度保证了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税收。
在水利工程方面,古代中国实施了许多重大的水利工程,如修建灌溉渠道、治理黄河和修建防洪工程等。
这些工程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保证农民生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农牧业管理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禁止放牧、限制种植和强制轮作等,以保护土地和增加农业产量。
三、手工业政策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政策主要包括技术传承、工业管制和商业贸易等方面。
在技术传承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师徒制度,即技术由师傅传承给徒弟。
这种制度保证了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
在工业管制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多项政策,如规定工艺流程、限制工匠人数和禁止私人制造等,以保护技术和国家税收。
在商业贸易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市易法和茶马古道等政策,促进了地区间的商业交流和发展。
四、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主要包括市易法、茶马古道和货币制度等方面。
在市易法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以市易物、以物易钱的政策,即以实物交易为主,以货币交易为辅。
这种政策促进了商品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在茶马古道方面,古代中国修建了许多道路,促进了地区间的商业交流和发展。
在货币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实行了铜钱制度,即以铜钱作为主要货币进行交易。
这种制度方便了商业交易,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五、结论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篇一:自己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各项政策的的发展演变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中国古代政策对近代社会的的影响。
【学情分析】对于本节课学生虽然有所了解,但由于知识专业性很强,因此应该把降低知识的难度作为我们授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
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1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
通过课后练习,分层次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检测,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做课堂检测,并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去掌握和理解本节课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课堂最后以练习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予以再现练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讲述法:讲述我国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3.提问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古代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经济政策教案教案标题:古代经济政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3. 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经济政策的概念和分类:a. 经济政策的定义和作用;b. 古代经济政策的分类:农业政策、商业政策、财政政策等。
2. 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a. 农业政策:土地制度、耕作技术、农业税收等;b. 商业政策:市场监管、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c. 财政政策:税收制度、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调控等。
3. 古代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a. 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b. 商业政策对商业繁荣和市场发展的影响;c. 财政政策对财富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古代经济政策的Step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古代经济政策的分类、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引导学生对各类政策进行理解和掌握。
Step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国家或朝代,研究该国家或朝代的经济政策,并讨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Step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分析结果。
Step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古代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代经济政策的启示。
Step 6: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案例和研究成果,拓展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教学参考资料;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3. 相关阅读材料。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价;2. 学生撰写的相关阅读报告或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古代经济政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2.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点,对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存在误解,认为其过于落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到古代经济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强调古代经济政策对现实经济发展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中的一项,如均田制或市易法,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阐述该政策实施的原因、过程、效果及影响。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如均田制、市易法等。
2.小组内部讨论政策实施的原因、过程、效果以及影响,形成共识。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银川一中高一学生入学仅一个月,知识上仅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再加上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但这些学生知识面广,学习习惯好,思维方式好,为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
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讨论法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现实相结合,问学生物价情况,以及一些商人为抬高物价,社会上有哪些流行炒作词,(“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棉花掌”……),追问物价不稳,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略)于是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可见一个政府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那么古代的历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打出课题)简述课标要求。
讲授新课: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有哪些土地制度?(社会形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相应给学生补充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材料二: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运用材料分析井田制的特点。
课堂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为何会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并让学生认识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过渡)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感悟历史:材料一: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万历)材料二: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
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
材料三:据统计,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仅2.2亩,清代康熙年间为1.9亩,道光年间只1.5亩。
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拥有耕地“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须四十亩”才能维持温饱。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思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古代封建政府对此采取什么措施?(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原因:土地的私有,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明朝后期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过渡)历代王朝为了巩固统治除了抑制土地兼并,还采取了那些重要政策?二、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表现:(1)秦商鞅首倡“重农抑商”(2)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3)明清固守“重农抑商”3、原因:(1)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
(2)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3)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4)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分组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影响)学生自由交流派代表发言。
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弊: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等)(过渡)历代统治者对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有推行什么政策?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三: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引自《台湾外记》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明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三、“海禁”与“闭关锁国”学生交流得出结论:1.背景(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③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④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明朝: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朝: 1.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2.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并强调(严格限制≠绝对禁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以史为鉴,与现实结合进行讨论交流。
3.评价局限性(主要影响):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封建自然经济。
启示:1.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
2.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拓展提高:教师还可以情境设置:《夕阳与曙光》。
引导学生进行17-18世纪中西方比较。
比较一:政治方面比较三:文化方面教师可以设置问题: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练习巩固: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2.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错误的是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影响工商业的正常发展C.保证封建国家的税收D.使小农经济迅速解体3.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D.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课外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前三课的内容,分析一下古代的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的条件有资金、市场、劳动力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都限制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这些条件。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曾展开长期的争论。
观点一: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传统的儒家思想起了阻碍作用。
观点二:明清封建专制政权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观点三: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坚固,自给性比较完整,上层建筑比较强大,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机能,不容易被冲破和瓦解。
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课堂小结:依板书归纳知识点。
然后总结,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始终围绕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思考问题的角度等能力为目的,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实际授课过程也达到了这一效果,这既契合新的教学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