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六章ch6有效能-10ss
合集下载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小结ppt课件
2600
QQCB
3200 600
B热源共吸收热量Q=3200J; C热源共放出热量600J.
2.13一个四壁竖直的大开口水槽,其中盛水,水深 为H。在槽的一侧水下深h处开一小孔。(1)射出 的水流到地面时距槽底边的距离是多少?(2)在槽 壁上多高处再开一小孔,能使射出的水流具有相同 的射程?(3)要想得到最大的射程,小孔要开在水 面以下多深处,最大射程为多少?
(3)在工作物质经过一个循环后: 熵变S 0,
由于制冷机为可逆机,则:= T2 200 1
T1 T2 400 200
则:=1= Q2
A
Q2
A
若吸热836不变,则:Q2 A=836,Q1 1672J , 总熵变:S=1672 +-836 =0
400 200
若放热2508不变,则:Q1
卡
1
T2 T1
e卡
T2 T1 T2
(4).掌握热机和致冷机的工作原理图 .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3、 熵
2 dQ
S2 S1
1
T
,或dS dQ T
.
1. 定(1)义等:容过程
S
m M
CVm
ln
T2 T1
2.
理(2想) 等气压体过等程值过程S 的 M熵m 变CPm
ln
T2 T1
(3) 等温过程 S m R ln V2
M
V1
( 4 ) 绝热过程 S 0
(5)相变、同相温变过程的熵变
相变 : S l m , S m
T
T
(放热取 , 吸热取)
同相温变 : S cm ln T2 T1
化工热力学第6章PPT幻灯片
i
j
对于封闭系统,则为 St+t - St = S=S f +Sg
对于敞开的稳流过程,由于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则系统 熵的积累为0
St+t - St = 0
S f +Sg + miSi - mjS j =0
i
j
S f +Sg + miSi - mjS j =0
i
j
对某些特定的过程,可进行如下简化:
例题6-2 求298K,0.1013MPa的水变成273K,同压力下冰
的过程的理想功。设环境温度分别为(1) 25℃;(2) -5℃。
已知273K冰的熔化焓变为334.7kJ.kg-1。
解:如果忽略压力对液体水的焓和熵的影响。查附录C-1水 的性质表得到298K时水的有关数据,
H1
H
s,l 1
104.89kJ
δQ /T流入系统,该熵变常称为熵流,记为ΔSf ,
Q
dSf T
传递的热量可正,可负,可零,因此熵流也亦可正,可负,可 零。功的传递不会直接引起系统的熵流。但功的传递进入系统 可间接引起系统的熵变。
系统熵的累
敞开系积统(t的为熵某一平衡方程式为
时刻)
St+t - St = S f +Sg + miSi - mjS j
电机的轴功 势能变化
Ws
1.5 3600 11583 .6
0.466kJ kg 1
gz 9.815103 0.147kJ kg1
将上述各项代入式(6-5),得到
H Q WS gz 215.8(0.466) 0.147 215.48kJkg1
从附录C-1饱和水性质表中可查得90℃时饱和液体的焓
热力学第六章ch6有效能-10ss
第6章 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6.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6.3 理想功、损失功和热力学效率 6.4 有效能 6.5 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6.4 有效能
从最原始的含义来说,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的科 学。
能源危机 用热力学原理,认识能量,了解能量,在生产 实践中指导人们合理地使用能量,节约能量是 现代热力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能量有效利用:对化工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 是热力学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进展。
对恒温热源,其热量有效能为
E x ,Q T0 Q 1 T
(6-31)
对变温热源(如由T1变到T2),其热量有效能为: T
E x ,Q
T0 Q 1 T m
0 E x ,Q Q 1 T m
(6-32)
(6-36,37)
1)共同点:都用以表示能量品质的高低,并以作 出的最大功来计算,都是从热力学第一、第二 定律推导而得。 2) 区别
理想功是对两个状态(过程)而言,可正可负,而 有效能是对某一状态而言,与基准态有关,只 为正值。
对理想功,其始态和终态不受任何限制,而
有效能的终态必须是基准态(环境状态)。
的方法计算。
P250 例6-11
E x ( H H 0 ) T0 ( S S 0 ) 蒸汽的有效能为: 假设蒸汽用来加热,不作轴功,蒸汽所放出的 热即 H H H 0
压力p MPa 温度T K
S kJ/kg. K
状态
H kJ/kg
H- H0 kJ/kg
Ex kJ/kg
p0=1atm (101.325 kPa)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6.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6.3 理想功、损失功和热力学效率 6.4 有效能 6.5 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6.4 有效能
从最原始的含义来说,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的科 学。
能源危机 用热力学原理,认识能量,了解能量,在生产 实践中指导人们合理地使用能量,节约能量是 现代热力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能量有效利用:对化工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 是热力学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进展。
对恒温热源,其热量有效能为
E x ,Q T0 Q 1 T
(6-31)
对变温热源(如由T1变到T2),其热量有效能为: T
E x ,Q
T0 Q 1 T m
0 E x ,Q Q 1 T m
(6-32)
(6-36,37)
1)共同点:都用以表示能量品质的高低,并以作 出的最大功来计算,都是从热力学第一、第二 定律推导而得。 2) 区别
理想功是对两个状态(过程)而言,可正可负,而 有效能是对某一状态而言,与基准态有关,只 为正值。
对理想功,其始态和终态不受任何限制,而
有效能的终态必须是基准态(环境状态)。
的方法计算。
P250 例6-11
E x ( H H 0 ) T0 ( S S 0 ) 蒸汽的有效能为: 假设蒸汽用来加热,不作轴功,蒸汽所放出的 热即 H H H 0
压力p MPa 温度T K
S kJ/kg. K
状态
H kJ/kg
H- H0 kJ/kg
Ex kJ/kg
p0=1atm (101.325 kPa)
化工热力学第六章ppt
V1 37.8cm / mol ,V2 18.0cm / mol;
3 3
20℃时纯甲醇的体积V1=40.46cm3/mol
纯水的体积V2=18.04cm3/mol。
解 将组分的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
20 / 32 x1 0.1233 20 / 32 80 / 18
溶液的摩尔体积为
一、 混合过程性质变化
M M xi M i
Mi是与混合物同温、同压下纯组分i的摩尔性质 二、混合物的摩尔性质与偏摩尔性质的关系
M xi M i M xi M i xi M i xi M i M i
三、混合过程自由焓变化
G xi Gi Gi
n n1 n2
n 1 n1
n 1 n2
H1 105 5 3x 10 x
2 1
3 1
n13 nH 150n 45n1 5 2 n
nH n 3 2 n H2 150 5n1 3 n2 n n2 n2 T ,P ,n1
H 2 150 10 x
3 1
(b)
H 150 45x1 5x13 J / mol
3
B
H1 150 45 1 5 1 100 J / mol H 2 150 45 0 5 0 150 J / mol
3
(c)
H1 lim H1 105J / mol
cm / mol
3
第四节 理想溶液 一、 理想溶液的定义
狭义定义: 服从拉乌尔定律溶液称之,即 广义上说: 所谓理想溶液是指同温、同压、同相时,
pi p x
s i i
热力学第六章ch6能平-10ss
dm 对稳流体系 0 dt
m
入
出 m
物料平衡方程 微量变化
m 入 m出 dm体 系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6.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6.1.2 普遍化衡算方程
6.1.3 能量平衡方程 6.1.4 流动功和轴功 6.1.5 能量平衡方程的应用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6.1.2 普遍化衡算方程
热力学和其它不同学科之间的区别在于各自
面对的问题类别不同,有时即使是同一问题, 但各学科涉及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如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器分析之间 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叙述的深度不同。
任一热力学容量性质θ的衡算方程
假设一个相当普遍化的“黑箱”体系,它可以 是流动的或静止的,质量和能量可以在一处或多处 通过其界面流动,而且该界面 也可发生变形。
u E U m( gZ ) 2
能量平衡方程式
d u2 U m( gZ ) dt 2 syst
体系 总能量 的 变化率 能量 进入 体系 的速率 能量 离开 体系 的速率
=
-
方程式右端包括: 1)伴随物质流动的能流 2)传递的热量 3)传递的功
讨论右边项,即能量进出体系的速率:
第6章 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6.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6.3 理想功、损失功和热力学效率 6.4 有效能 6.5 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6.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6.1.2 普遍化衡算方程
6.1.3 能量平衡方程 6.1.4 流动功和轴功 6.1.5 能量平衡方程的应用
热力学第0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
Tr
T Tcr
叫对比态参数
对多种流体的实验数据分析显示,接近各自的临界点时,所 有流体都显示出相似的性质。因此产生了用相对临界参数的 对比值,代替压力、温度和比体积的绝对值,并用它们推到 出普遍适用的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想法。
4. 范德瓦尔对比态方程式 把上述a,b和R代入范式方程,可消去a,b和R,可得:
2) 如果已知p和v求T,或者已知T和v求p时,不能从上图直 接查出Z。这时可以试算或在 Z-pr 图上作线求解。 例:已知T和v求p ,由pv=ZRT可得p~Z,结合图和 公式确定p和Z值。
以上讲的是通过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修正的压缩因子法计算实 际气体的p,v,T之间的关系。但对cp,cv,du,dh,和ds算法还未涉及。
第五章--例题6
设Q=100KJ, 环境温度T0=300K。求下列三种不可逆传热 造成的㶲损失: 1. Ta=420摄氏度,Tb=400摄氏度 2. Ta=70摄氏度,Tb=50摄氏度
第五章--例题6 㶲损失:I=T0 * Sg
(1)∆������������������������ = ������������ = ∆������������ + ∆������������ =
a 27R2Tc2 , 64pc
b RTc , 8pc
R 8 pcVc 3 Tc
(这是技巧)
4. 范德瓦尔对比态方程式 把上述a,b和R代入范式方程,可消去a,b和R,可得:
pr
3 vr2
3vr
1
8Tr
对比态方程式;
式中:p r
p pcr
,
vr
v vcr
解:可逆等温压缩
热力学第六章
汽耗率(Steam Rate)的概念
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汽耗率反应了 循环中各设备尺寸的大小。汽耗率大,各 设备尺寸大,投资大,效率低。故汽耗率 是动力装置的经济指标之一。
应用举例
例1:知朗肯循环中,蒸汽进入汽轮机的初压 p1=5MPa, 初温 t1=500℃,乏汽压力 p2=5kPa,不计水泵功耗。要 求:将朗肯循环表示在T-s图上,并求循环净功、加热 量、循环热效率及汽耗率。
蒸汽卡诺循环
但实际生产中并不采用蒸气卡诺循环。原因:
1. 因缺少压缩水气混合物(两相物质)的合适设备,故绝 热压缩过程难以实现; 2. 定熵膨胀末期,蒸汽湿度较大,对汽轮机工作不利; 3. 蒸气比体积比水大上千倍,压缩时设备庞大,耗功也 大; 4. 蒸汽卡诺循环仅限于湿蒸气区,上限温度受制于临界 温度,热效率不高,每循环完成的功也不大。
3.增加了过热器,蒸汽在过热器 中的吸热过程(6→1)也是定压 过程,提高了平均吸热温度, 从而提高了乏气的干度x,提高 了循环效率,也改善了汽轮机 的工作条件。
p 4 5 6 3
1
2 v
郎肯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1. 锅炉中的定压吸热过程(4→5→6→1)吸入的热量:
q1 h1 h4
2. 定熵膨胀过程(1→2)中工质(或汽轮机)做功:
3点对应的是饱和水, 由p2=5kPa查(附表14),得
h3 h 137.72kJ/kg
s3 s 0.4763kJ/(kg.K)
4点对应的是未饱和水,
p4 p1 5MPa h4 h3 137.72 kJ kg
入口,过热蒸汽)
6
2 s
2 点:乏汽(汽轮机 出口,湿饱和蒸汽) 3 点:冷凝水(冷凝器 出口,饱和水) 4 点:给水(水泵出 口,未饱和水)
热力学课件 第六章
斐克(A.E.Fick)定律
• 设气体的粒子数密度n只沿z轴方间改变 n=n(z)。定义一个称为分子数密度梯度的矢 量,其方向在z轴方向,指向n增加的方向, 其数值为dn/dz。 • 设ΔS为与z轴垂直的一小面积。实验表明, Δt时间内通过ΔS面净的向z轴正方向运动的 分子数ΔN与dn/dz成正比,与ΔS和Δt也成 正比
• 假定所研究的系统固定 于端面z=0到l之间,热 量或物料从两端流入或 流出,保证端面状态参 量恒定,广义力X=X0 恒定且空间均匀。 • 考虑另一对此定态有所 偏离的状态,X=X0+δX。 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 在两端δX(0)=δX(l)=0, 所以在中间δX必然有 正有负。 • 不妨设它们具有正弦的 函数形式:
Z 2d v n 2v n
1 2d n
2
1 2n
平均自由程与有效直径d及分子数密度有关,与分子 平均速率无关。d的数量级为Å。标准状况下, Z 的数量级为109/s, 的数量级为0.1μm
平均自由程与压强
kT 2d 2 P kT 2P
• 对0℃的空气,P=1atm时,平均自由程为 0.065μm、;P=10-6Torr时,为50m。
气体具有内摩擦力的性质称 为黏性 黏性现象是非平衡现象。
牛顿黏性定律
du f S dz
• η 称为动力黏度,简称黏度 • 设Δ S为气体中一个平行于M板的面, Δ S 面上下的气层相互施以作用力f, • u为气体定向运动速率,u应为z的函数 u=u(z)
C、傅里叶热传导定律
• 单位时间内通过z=z0面ΔS=ΔxΔy上的热量 ΔQ/Δt(即热通量或热流H)为
• 6.4.3线性区不可逆过程 • 当系统偏离平衡态不远时,“力”足够弱, “流”与“力”成线性关系。这种区域称 为不可逆过程的线性区,相应的过程称为 线性不可逆过程或近平衡过程
《热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杨体强编 第6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6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利用这台机器输出之功,推动工作与相同高低温热源之间的 制冷机,图(b )。
制冷机一次循环中获得功A=Q,从低温热源吸热Q2。
向高温热源处放热Q2+A= Q2+Q
图(a),(b) 总的效果:高温热源吸收热 量恰好等于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其 他没有任何变化,图(c)。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因此假设开尔文表述不对不对的 否定之否定,即肯定开尔文之表述。
AQ1 Q2
可逆热机乙完成一次循环,在高温热源处吸热Q’1,低温热源处放热 Q’2,对外做功
A Q1Q2
令乙机作逆循环,它完成一次循环, 在高温热源处放热Q’1,低温热源处吸 热Q’2,对外做功A’
调整甲乙热机循环速度,可使甲机作N次循环,乙机作N’次循环, 使得
NQ2 N'Q2'
甲乙两机联合,循环后系统复原。 低温热源没有变化,只与高温热源交换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有
导致不可逆过程的因素
• 耗散不可逆因素 • 力学不可逆因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压强差不是无穷小) • 热学不可逆因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不是无穷小) • 化学不可逆因素(任一化学组成,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差异 不是无穷小)
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6.3 卡诺定理
一、 卡诺定理 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
工作于恒定热源T1 、T2 之间的一切可逆热机效率,用热力学温
标表示为
1 Q2 1T2
Q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1
理想气体可逆卡诺循环效率
1 T 2 T1
1 Q2 1T2
Q1
T1
1 Q2 1T2
制冷机一次循环中获得功A=Q,从低温热源吸热Q2。
向高温热源处放热Q2+A= Q2+Q
图(a),(b) 总的效果:高温热源吸收热 量恰好等于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其 他没有任何变化,图(c)。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因此假设开尔文表述不对不对的 否定之否定,即肯定开尔文之表述。
AQ1 Q2
可逆热机乙完成一次循环,在高温热源处吸热Q’1,低温热源处放热 Q’2,对外做功
A Q1Q2
令乙机作逆循环,它完成一次循环, 在高温热源处放热Q’1,低温热源处吸 热Q’2,对外做功A’
调整甲乙热机循环速度,可使甲机作N次循环,乙机作N’次循环, 使得
NQ2 N'Q2'
甲乙两机联合,循环后系统复原。 低温热源没有变化,只与高温热源交换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有
导致不可逆过程的因素
• 耗散不可逆因素 • 力学不可逆因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压强差不是无穷小) • 热学不可逆因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不是无穷小) • 化学不可逆因素(任一化学组成,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差异 不是无穷小)
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6.3 卡诺定理
一、 卡诺定理 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
工作于恒定热源T1 、T2 之间的一切可逆热机效率,用热力学温
标表示为
1 Q2 1T2
Q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1
理想气体可逆卡诺循环效率
1 T 2 T1
1 Q2 1T2
Q1
T1
1 Q2 1T2
热力学第6章s852707660资料
s' / kJ / (kg K)
s" / kJ / (kg K)
0.01 273.16 0.0006110.00100022 206.1750.000614 2501.0 0.0000 9.1562
100 373.15 0.1013250.00104371.6738 419.06 2676.31.3069 7.3564
无化学反应时,热力系独立参数数目为
K f 2
独立强度参数数 组元数 相数
对于水 K 1 单元系
单相 f 1
两相 f 2
三相 f 3
四相 f 4
2 1
0
0
2个( p和T) 1个( p或T) 0个( p和T定值) 不能处理
§6-4-1 水和水蒸气状态参数确定的原则
1、未饱和水及过热蒸汽 确定任意两个独立参数,如:p、T
2、饱和水和干饱和蒸汽 确定p或T
3、湿饱和蒸汽 除p或T外,其它参数与两相比例有关
两相比例由干度x确定
定义
x
干饱和蒸汽质量= mv 湿饱和蒸汽质量 mv mf
Vapor quality
干饱和蒸汽
对干度x的说明:
饱和水
x = 0 饱和水, x = 1 干饱和蒸汽 0 ≤ x ≤ 1 湿饱和蒸汽
10 1315.8 310.96 0.0014526 0.01800 1408.6 2724.4 3.3616 5.6143
未饱和水和过热蒸汽表(节录)
p
0.01MPa
饱
ts 45.83
和 v' 0.0010102 v" 14.676
参 h' 191.84 数 s' 0.6493
工程热力学-ch6 实际气体方程
第一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 的偏差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
对于理想气体:
pv RgT
pv 1 RgT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
对于理想气体:
pv RgT
pv 1 RgT
但是对实际气体的实验结 果却不是一条值为1的水平线, 尤其是在高压下,误差更大。
◆ 1981年侯虞均完善M-H方程(把M-H方程扩 展到液相,M-H81);
◆ 。。。。。。。。。。。。。。。
因此十分需要研究能用于真实气体的普遍化方法。为 了开辟普遍化计算,下面讨论用于真实气体的 P/V/T性质的普遍化计算的对比状态原理。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第三节 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图
Z
pv RgT
1
B v
C v2
D v3
............
式中B、C、D 等都是温度的函数,分别称
为第一、第二、第三维里系数。方程为无穷级
数,便于实验整理,深入改进状态方程等等。
也可以写成压力的幂级数展开式: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维里方程(1901年)
维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virial,即"力".维里方 程是Kammerlingh-Onnes于20世纪 初作为纯经验方程提出的
实际气体这种偏差通常用 压缩因子Z表示: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定义:“压缩因子Z”
Z pv pVm RgT RT
或Hale Waihona Puke pVm ZRT对于理想气体:Z 恒等于1; 对于实际气体:Z 可大于1,也可小于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 的偏差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
对于理想气体:
pv RgT
pv 1 RgT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
对于理想气体:
pv RgT
pv 1 RgT
但是对实际气体的实验结 果却不是一条值为1的水平线, 尤其是在高压下,误差更大。
◆ 1981年侯虞均完善M-H方程(把M-H方程扩 展到液相,M-H81);
◆ 。。。。。。。。。。。。。。。
因此十分需要研究能用于真实气体的普遍化方法。为 了开辟普遍化计算,下面讨论用于真实气体的 P/V/T性质的普遍化计算的对比状态原理。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第三节 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图
Z
pv RgT
1
B v
C v2
D v3
............
式中B、C、D 等都是温度的函数,分别称
为第一、第二、第三维里系数。方程为无穷级
数,便于实验整理,深入改进状态方程等等。
也可以写成压力的幂级数展开式: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维里方程(1901年)
维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virial,即"力".维里方 程是Kammerlingh-Onnes于20世纪 初作为纯经验方程提出的
实际气体这种偏差通常用 压缩因子Z表示:
第6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定义:“压缩因子Z”
Z pv pVm RgT RT
或Hale Waihona Puke pVm ZRT对于理想气体:Z 恒等于1; 对于实际气体:Z 可大于1,也可小于1。
工程热力学第6章-20页精选文档
取工程上常用物质临界压缩因子的平均值 Zcr 0.27 编制的曲线图Z f (pr,Tr) ,称为通用压缩因子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多种物质实验情况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优点:缺乏详细 物性资料时可用 于估算。
误差:一般最大 误差不超过4%。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低压区N——O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2)理想对比体积
Vm VV m,m i,cr
Vm RTcr /pcr
0.478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3)查图可得 Tr 1.45
Vm 0.478 Tr 1.45
pr 2.373 T T r T c r 1 .4 5 3 7 0 5 3 6 .5 K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中压区N——O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高压区N——O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例6.1
确定氧气 T 1 6 0 K ,v 0 .0 0 7 4 m 3/k g
在时的压力。
(1)查氧气的临界参数 T c r 1 5 4 K ,p c r 5 .0 5 M P a
pr
p pcr
ZRgT 1.11Z vpcr
pcr
pcr
END
意义:首次在状态方程中考虑分子力和分子体积的影
响,定性上能描述实际气体的基本特性。给了后人有 意义的启示,从而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许多有价值的方
程。例如R——K方程
p RT
a
Vmb T0.5Vm(Vmb)
A,b可从各种物质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近似可用
a0.427480R2T c2 r.5,b0.08664R T cr
Z0.9pr
(2)在图上作线 Z 0.9pr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多种物质实验情况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优点:缺乏详细 物性资料时可用 于估算。
误差:一般最大 误差不超过4%。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低压区N——O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2)理想对比体积
Vm VV m,m i,cr
Vm RTcr /pcr
0.478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3)查图可得 Tr 1.45
Vm 0.478 Tr 1.45
pr 2.373 T T r T c r 1 .4 5 3 7 0 5 3 6 .5 K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中压区N——O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高压区N——O图
第六章 实际气体简介
例6.1
确定氧气 T 1 6 0 K ,v 0 .0 0 7 4 m 3/k g
在时的压力。
(1)查氧气的临界参数 T c r 1 5 4 K ,p c r 5 .0 5 M P a
pr
p pcr
ZRgT 1.11Z vpcr
pcr
pcr
END
意义:首次在状态方程中考虑分子力和分子体积的影
响,定性上能描述实际气体的基本特性。给了后人有 意义的启示,从而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许多有价值的方
程。例如R——K方程
p RT
a
Vmb T0.5Vm(Vmb)
A,b可从各种物质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近似可用
a0.427480R2T c2 r.5,b0.08664R T cr
Z0.9pr
(2)在图上作线 Z 0.9pr
C6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之有效能分析
E X E XK E XP E XPh E XC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第五节
3、物理 的计算: Wid (H2 H1) T0 (S2 S1) 从某状态变到终态,当终态为环境状态(基准态)时,则:
EXPh (H0 H ) T0 (S0 S ) H H0 (S S0 )
)
由此可以看出:传热 过程有效能损失是存 在的,温差越大,则 有效能损失越大。欲 使有效能损失减少, 需减小温差,因此, 实际工业生产中,在 满足工艺条件下,要 尽量减小温差。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第五节
②稳流体系
H gZ u2 2 Q Ws
➢ 对于管道流动,一般情况下,无热交换无轴功
联系:某物系处于状态1和状态2的物理 分别为:
EX1 (H0 H1) T0 (S0 S1) 当体系从状态1变到状态2时,
EX2 (H0 H 2 ) T0 (S0 S2 )
EX EX2 EX1 (H0 H 2 ) T0 (S0 S2 ) [(H0 H1) T0 (S0 S1)]
E0 XC ,i
E0 j XC , j
Wid
E0 j XC , j
G
0 f
i
j
j
化工热力学 第六章 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 第五节 理想气体混合物:
E 0 XC ,m
y
i
E
0 XC
,i
RT0
yi ln yi
i
i
液体混合物:
理想溶液
E 0 XC ,m
xi
E
0 XC
,i
RT0
xi ln xi
式中总能量为H,后一项为 ,当取 H 0 0时, 为:T0 (S0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稳流体系理想功和有效能的计算式分别为:
理想功
Wid H T0 S ( H 2 H 1 ) T0 ( S 2 S1 )
有效能
有效能变化
E x ( H H 0 ) T0 ( S S 0 )
E x ( H 2 H 1 ) T0 ( S 2 S1 ) Wid
(6-36,37)
1)共同点:都用以表示能量品质的高低,并以作 出的最大功来计算,都是从热力学第一、第二 定律推导而得。 2) 区别
理想功是对两个状态(过程)而言,可正可负,而 有效能是对某一状态而言,与基准态有关,只 为正值。
对理想功,其始态和终态不受任何限制,而
有效能的终态必须是基准态(环境状态)。
稳流物系物理有效能Ex,ph的计算
对于理想气体
T id p
温度有效能
T
压力有效能
E x , ph C dT T0
T0
C id p
T0
p dT RT0 ln T p0
若理想气体的恒压热容Cpid可以视为常数,则
E x , ph
T p C (T T0 ) T0C ln RT0 ln T0 p0
Cp T
T0
dT
(6-34)
说明:
热量有效能 Ex,Q 不仅与热量 Q有关,而且与 环境温度T0及热源温度T有关。 Ex,Q表示热流的作功能力,与是否真正作了
功无关。 计算 Ex,Q的公式可适用于任何与环境有热交 换的体系。
例: 某工厂有两种余热可资利用,其一是高温的
烟道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水汽, 流量为500 kg· h-1, 温度为800℃,其平均等压热 容为 0.8 kJ· kg-1· K-1 ;其二是低温排水,流量为 1348 kg· h-1, 温度为80℃,水的平均等压热容可取 为4.18 kJ· kg-1· K-1,假设环境温度为298K。问两 种余热中的有效能各为多少?
卡诺机可逆 ຫໍສະໝຸດ 胀机放热WcCO2
产物 CO2
298K=T0 1atm=p0 CO+O2
WR
燃烧
等温扩散 (膨胀)
298K 1atm
p
大气 p > CO2
p
产物 CO2
=p
大气 CO2
6.4 有效能
6.4.1 能量的级别与有效能
6.4.2 稳流过程有效能计算 6.4.3 无效能 6.4.4 有效能平衡方程式与有效能效率
提出了能量的“可用性”概念, 1956 年 Rant 首 先提出“有效能”的概念。
国 外 : exergy, essergy, availability, available energy, utilizable energy … 国内: 、有效能、可用能、资用能等
我们采用:有效能、 我国国标称为
T T
E x , ph C p dT T0
Ex /(HH0) %
液体水 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 饱和蒸汽 饱和蒸汽
0.1013 1.013
1.013 6.868 8.611
298 453
573 573
0.367 104.8 6.582 2776
7.130 3053 5.787 2783
2671
2948 2670 2678
814
934 1043 1092
态”或“化学死态”。
2) 有效能的组成
对于没有核、磁、电与表面张力效应的过程,稳流 体系的有效能可由下列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有效能Ex=动能有效能Ex,K+位能有效能Ex,p +物理有效能Ex,ph +化学有效能Ex,ch
由于动能和位能对有效能的贡献很小,可忽略不计, 此时:
有效能=物理有效能+化学有效能
p0=1atm (101.325 kPa)
当体系处于环境状态(T0、p0)时,Ex=0
E x , ph ( H H 0 ) T0 ( S S 0 )
(6-30)
几种常见情况的有效能计算
1) 功、电能和机械能的有效能 ——本身的数 值
2) 热量有效能Ex,Q 热量相对于基准态所具有的最大作功能力即 为热量有效能。 按Carnot循环所转化的最大功来计算。
高温的烟道气放出的热量
Q = mCp(T-T0) = 3.1×105 kJ· h-1
低温排水的有效能
E x水
T Cp T m C p dT T0 dT T0 T0 T
T mC p (T T0 ) T0 ln T0
353 4 1 1348 4.18 80 25 298 ln 2 . 55 10 kJ h 298
解:高温的烟道气是高温、低压气体,可作为理 想气体处理,则
E x烟
T Cp T m C p dT T0 dT T0 T0 T
T m C p (T T0 ) T0C p ln T0
1073 5 1 500 0.8 800 25 298 ln 1 . 57 10 kJ h 298
与环境组成不同所具有的有效能。 通常,体系由约束性平衡状态到达非约束性平衡状 态须经化学反应与物理扩散两个过程。
例:确定1273K,10atm的CO气体有多大的做 功能力,其有效能为多少? 假定环境温度T0=25℃, p0=1atm
物理有 效能
Wc 1273K 10atm CO气体 298K 10atm CO气体 WR 298K=T0 1atm=p0 CO气体 化学有 效能
T2 T1 Tm T2 ln T1
式中Tm为热力学平均温度。
对于仅有显热变化的情况,如温度由T变到T0
E x ,Q T0 ( S0 S ) ( H 0 H ) T0
T0
Cp T
T
dT C p dT
T
T0
E x ,Q C p dT T0
T0
T
T
30.66
31.68 39.06 40.78
557. 5 5.826 2775
有效能的大小代表了体系的做功能力,有 效能越大,其做功能力也越大。因此,在 生产中应根据情况合理选用蒸汽。通常高
压蒸汽先用来对外作功,乏气 ( 低压蒸汽 ) 再作为工艺加热之用。盲目地把高压蒸汽 用作加热就是一种浪费。一般用来供热的 大都是0.5~1.0MPa的饱和蒸汽。
对恒温热源,其热量有效能为
E x ,Q T0 Q 1 T
(6-31)
对变温热源(如由T1变到T2),其热量有效能为: T
E x ,Q
T0 Q 1 T m
0 E x ,Q Q 1 T m
(6-32)
对稳流体系
E x ( H H 0 ) T0 ( S S 0 )
上式就是稳流体系在任意状态时的有效能计算式。
它是有效能计算的基本公式,适用于各种物理的、 化学的或者两者兼有的有效能计算。 有效能也是体系的状态函数,而且与环境的状态有
关。(有效能为复合的状态函数)
6.4.2.2 有效能与理想功的异同
准态下体系没有作功能力,有效能为零。
当体系和环境仅有热平衡和力平衡而未达到化学
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约束性平衡。体系与环境达 到约束性平衡时的状态,称为“约束性死态”或
“物理死态”。
若体系与环境既有热平衡、力平衡且又有化学平 衡,则这种平衡称为非约束性平衡。体系与环境
达到非约束性平衡时的状态,称为“非约束性死
3)稳流物系物理有效能Ex,ph的计算
E x , ph ( H H 0 ) T0 ( S S 0 )
E x , ph ( H 2 H1 ) T0 ( S2 S1 )
H T0 S
以上两式是计算稳流过程流体有效能和有效 能变化的基本公式。
若有现成的热力学性质图表如水蒸气表,则 物质的焓和熵值可直接查出计算。 若没有专用的热力学性质图表可供查阅时, 或者对于混合物,焓(变)和熵(变)要按第3章介绍
,并用符号Ex表示
(exergy)
1) 有效能的定义:
由体系所处的状态到达基准态所提供的最大有 用功即为体系处于该状态的有效能。用Ex表示
无效能: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
为表达体系处于某状态的作功能力,先要确定 一个基准态。
所谓的基准态就是体系变化到与周围自然环境
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包括热平衡、 力平衡和化学平衡。 平衡的环境状态即为热力学死态(寂态),即基
的方法计算。
P250 例6-11
E x ( H H 0 ) T0 ( S S 0 ) 蒸汽的有效能为: 假设蒸汽用来加热,不作轴功,蒸汽所放出的 热即 H H H 0
压力p MPa 温度T K
S kJ/kg. K
状态
H kJ/kg
H- H0 kJ/kg
Ex kJ/kg
低温排水放出的热量 Q水= mCp(T-T0) = 3.1×105 kJ· h-1
由例可看出:尽管低温排水的余热等于高温烟 道气的余热,但是其有效能只有高温烟道气的
十分之一不到,∴有效能才能正确评价余热资 源。
在余热利用的评价上,必须注意到热量与有效 能是不一致的,且与温度密切相关,显热的评 价只与热量的温度有关,而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高级能量:理论上能 100 %转化为功的能量。质和量是 统一的,如电能、机械能、动能、位能;
低级能量:不能 100%转化为功的能量。如内能、焓、 热能等。
理想功
Wid H T0 S ( H 2 H 1 ) T0 ( S 2 S1 )
有效能
有效能变化
E x ( H H 0 ) T0 ( S S 0 )
E x ( H 2 H 1 ) T0 ( S 2 S1 ) Wid
(6-36,37)
1)共同点:都用以表示能量品质的高低,并以作 出的最大功来计算,都是从热力学第一、第二 定律推导而得。 2) 区别
理想功是对两个状态(过程)而言,可正可负,而 有效能是对某一状态而言,与基准态有关,只 为正值。
对理想功,其始态和终态不受任何限制,而
有效能的终态必须是基准态(环境状态)。
稳流物系物理有效能Ex,ph的计算
对于理想气体
T id p
温度有效能
T
压力有效能
E x , ph C dT T0
T0
C id p
T0
p dT RT0 ln T p0
若理想气体的恒压热容Cpid可以视为常数,则
E x , ph
T p C (T T0 ) T0C ln RT0 ln T0 p0
Cp T
T0
dT
(6-34)
说明:
热量有效能 Ex,Q 不仅与热量 Q有关,而且与 环境温度T0及热源温度T有关。 Ex,Q表示热流的作功能力,与是否真正作了
功无关。 计算 Ex,Q的公式可适用于任何与环境有热交 换的体系。
例: 某工厂有两种余热可资利用,其一是高温的
烟道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水汽, 流量为500 kg· h-1, 温度为800℃,其平均等压热 容为 0.8 kJ· kg-1· K-1 ;其二是低温排水,流量为 1348 kg· h-1, 温度为80℃,水的平均等压热容可取 为4.18 kJ· kg-1· K-1,假设环境温度为298K。问两 种余热中的有效能各为多少?
卡诺机可逆 ຫໍສະໝຸດ 胀机放热WcCO2
产物 CO2
298K=T0 1atm=p0 CO+O2
WR
燃烧
等温扩散 (膨胀)
298K 1atm
p
大气 p > CO2
p
产物 CO2
=p
大气 CO2
6.4 有效能
6.4.1 能量的级别与有效能
6.4.2 稳流过程有效能计算 6.4.3 无效能 6.4.4 有效能平衡方程式与有效能效率
提出了能量的“可用性”概念, 1956 年 Rant 首 先提出“有效能”的概念。
国 外 : exergy, essergy, availability, available energy, utilizable energy … 国内: 、有效能、可用能、资用能等
我们采用:有效能、 我国国标称为
T T
E x , ph C p dT T0
Ex /(HH0) %
液体水 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 饱和蒸汽 饱和蒸汽
0.1013 1.013
1.013 6.868 8.611
298 453
573 573
0.367 104.8 6.582 2776
7.130 3053 5.787 2783
2671
2948 2670 2678
814
934 1043 1092
态”或“化学死态”。
2) 有效能的组成
对于没有核、磁、电与表面张力效应的过程,稳流 体系的有效能可由下列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有效能Ex=动能有效能Ex,K+位能有效能Ex,p +物理有效能Ex,ph +化学有效能Ex,ch
由于动能和位能对有效能的贡献很小,可忽略不计, 此时:
有效能=物理有效能+化学有效能
p0=1atm (101.325 kPa)
当体系处于环境状态(T0、p0)时,Ex=0
E x , ph ( H H 0 ) T0 ( S S 0 )
(6-30)
几种常见情况的有效能计算
1) 功、电能和机械能的有效能 ——本身的数 值
2) 热量有效能Ex,Q 热量相对于基准态所具有的最大作功能力即 为热量有效能。 按Carnot循环所转化的最大功来计算。
高温的烟道气放出的热量
Q = mCp(T-T0) = 3.1×105 kJ· h-1
低温排水的有效能
E x水
T Cp T m C p dT T0 dT T0 T0 T
T mC p (T T0 ) T0 ln T0
353 4 1 1348 4.18 80 25 298 ln 2 . 55 10 kJ h 298
解:高温的烟道气是高温、低压气体,可作为理 想气体处理,则
E x烟
T Cp T m C p dT T0 dT T0 T0 T
T m C p (T T0 ) T0C p ln T0
1073 5 1 500 0.8 800 25 298 ln 1 . 57 10 kJ h 298
与环境组成不同所具有的有效能。 通常,体系由约束性平衡状态到达非约束性平衡状 态须经化学反应与物理扩散两个过程。
例:确定1273K,10atm的CO气体有多大的做 功能力,其有效能为多少? 假定环境温度T0=25℃, p0=1atm
物理有 效能
Wc 1273K 10atm CO气体 298K 10atm CO气体 WR 298K=T0 1atm=p0 CO气体 化学有 效能
T2 T1 Tm T2 ln T1
式中Tm为热力学平均温度。
对于仅有显热变化的情况,如温度由T变到T0
E x ,Q T0 ( S0 S ) ( H 0 H ) T0
T0
Cp T
T
dT C p dT
T
T0
E x ,Q C p dT T0
T0
T
T
30.66
31.68 39.06 40.78
557. 5 5.826 2775
有效能的大小代表了体系的做功能力,有 效能越大,其做功能力也越大。因此,在 生产中应根据情况合理选用蒸汽。通常高
压蒸汽先用来对外作功,乏气 ( 低压蒸汽 ) 再作为工艺加热之用。盲目地把高压蒸汽 用作加热就是一种浪费。一般用来供热的 大都是0.5~1.0MPa的饱和蒸汽。
对恒温热源,其热量有效能为
E x ,Q T0 Q 1 T
(6-31)
对变温热源(如由T1变到T2),其热量有效能为: T
E x ,Q
T0 Q 1 T m
0 E x ,Q Q 1 T m
(6-32)
对稳流体系
E x ( H H 0 ) T0 ( S S 0 )
上式就是稳流体系在任意状态时的有效能计算式。
它是有效能计算的基本公式,适用于各种物理的、 化学的或者两者兼有的有效能计算。 有效能也是体系的状态函数,而且与环境的状态有
关。(有效能为复合的状态函数)
6.4.2.2 有效能与理想功的异同
准态下体系没有作功能力,有效能为零。
当体系和环境仅有热平衡和力平衡而未达到化学
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约束性平衡。体系与环境达 到约束性平衡时的状态,称为“约束性死态”或
“物理死态”。
若体系与环境既有热平衡、力平衡且又有化学平 衡,则这种平衡称为非约束性平衡。体系与环境
达到非约束性平衡时的状态,称为“非约束性死
3)稳流物系物理有效能Ex,ph的计算
E x , ph ( H H 0 ) T0 ( S S 0 )
E x , ph ( H 2 H1 ) T0 ( S2 S1 )
H T0 S
以上两式是计算稳流过程流体有效能和有效 能变化的基本公式。
若有现成的热力学性质图表如水蒸气表,则 物质的焓和熵值可直接查出计算。 若没有专用的热力学性质图表可供查阅时, 或者对于混合物,焓(变)和熵(变)要按第3章介绍
,并用符号Ex表示
(exergy)
1) 有效能的定义:
由体系所处的状态到达基准态所提供的最大有 用功即为体系处于该状态的有效能。用Ex表示
无效能: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
为表达体系处于某状态的作功能力,先要确定 一个基准态。
所谓的基准态就是体系变化到与周围自然环境
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包括热平衡、 力平衡和化学平衡。 平衡的环境状态即为热力学死态(寂态),即基
的方法计算。
P250 例6-11
E x ( H H 0 ) T0 ( S S 0 ) 蒸汽的有效能为: 假设蒸汽用来加热,不作轴功,蒸汽所放出的 热即 H H H 0
压力p MPa 温度T K
S kJ/kg. K
状态
H kJ/kg
H- H0 kJ/kg
Ex kJ/kg
低温排水放出的热量 Q水= mCp(T-T0) = 3.1×105 kJ· h-1
由例可看出:尽管低温排水的余热等于高温烟 道气的余热,但是其有效能只有高温烟道气的
十分之一不到,∴有效能才能正确评价余热资 源。
在余热利用的评价上,必须注意到热量与有效 能是不一致的,且与温度密切相关,显热的评 价只与热量的温度有关,而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高级能量:理论上能 100 %转化为功的能量。质和量是 统一的,如电能、机械能、动能、位能;
低级能量:不能 100%转化为功的能量。如内能、焓、 热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