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17 晋唐玉器

合集下载

玉饰发展史

玉饰发展史

创新器: 创新器:出廓壁 出廓壁突破了传统玉璧单纯“ 的结构,出廓部分, 出廓壁突破了传统玉璧单纯“圆”的结构,出廓部分,大多运 用了透雕的工艺,使壁形式更为多样, 用了透雕的工艺,使壁形式更为多样,从而大大丰富了玉壁的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柿蒂出廓饰壁( 柿蒂出廓饰壁(汉)3-1
阴面(汉代) 双龙白玉挂件 阴面(汉代)3-2
兽形玉玦1-1 兽形玉玦
玉龙1-2 玉龙
2、良渚文化玉器 、
距今大约5000年,是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 年 距今大约 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 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 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相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繁 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缛,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玉器中装饰 品有: 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 品有:珠、管、璜、镯、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冠 状器等。 状器等。
典型器: 典型器:玉组配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玉器的佩戴 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就 是组配。 是组配。即将许多不同的 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 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主 要有玉璜、 要有玉璜、玉瑗以及珠等 等。用丝线将各种玉佩连 缀起来,佩戴在身上。 缀起来,佩戴在身上。组 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 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在 其中其平衡作用, 其中其平衡作用,另有玛 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因为西周重礼仪规范, 因为西周重礼仪规范,所 以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需 佩戴不同规格的组配。 佩戴不同规格的组配。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红山文化
• 勾云形玉佩
红山文化
• 玉龙
红山文化
• 龙形玉璜
红山文化
• 龙形玉佩
红山文化
• 龙形佩
红山文化玉璧
• 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 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 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 度。璧内外缘磨薄,一边有双孔, 孔间距3.2厘米。孔系对钻而成, 有移动痕迹。器身正而微凸并打 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 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 其色黄绿中泛白,且有白色絮状 物和稀疏的黑点.透明度虽不高, 其温润的玉质却让人爱不释手。 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 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 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 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 玉璧。
中国出产玉石的地方
• 辽宁玉石有三个品种,其中两宗全国出名;一是代表我国岫岩玉鼻祖 的岫岩县玉石,简称岫玉岫岩玉呈碧绿色、绿色、淡绿色、灰色、白 色、黑灰色、花色、黄色,透明度较好。一是阜薪的玛瑙玉石。
• 新疆玉石分为和田羊脂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 上品羊脂玉有两种色泽,以无瑕、点、绺的仔玉为贵。羊脂白仔玉呈 蜡质光泽,有羊油脂白状,温润宜人,多出产在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 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还有一种略带青灰色的羊脂玉,温润可人,有 强烈的蜡质感
•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玉斧
玉串饰
• 良渚文化类型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代表文 化
• 北方代表:红山文化
• 南方代表:良渚文化
• 中原代表: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 中华第一玉龙
迄今最早的玉龙,造型 奇特
黄玉猪龙
• 红山文化玉器
猪龙同体是吉祥神, 以祈雨求丰年,浑 厚粗壮而神秘。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

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玉器玉器一玉器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童年时期新石器时代;少年时期夏商周;青年时期秦汉到唐;壮年时期宋元明清。

二A北方的红山玉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位于我国内蒙古赤峰,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1908年由日本人乌居龙藏发现。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以鸟兽形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型玉龙。

红山文化的另一典型器是玉猪龙。

B南方的良渚玉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与浙江良渚,玉器以礼器为主,首推璧和琮。

璧的特点是;1数量少,大而厚,状近方形。

2素面为主,极少有纹饰,如山鸟纹。

3厚薄不均,有砣切痕,边缘钝刃形。

4孔不在正中,孔有对钻痕。

5玉质不佳,青灰色,灰白色。

三神徽纹猜想:1人兽合一的神像。

2巫师乘坐在神兽上。

3整体是一个大面具。

夏商周的玉文化玉的功能:祭祀,礼仪,配饰,陈设,生产,殉葬。

圆雕,浮雕,透雕。

春秋战国玉文化孔子玉有十一德;管子玉有九德;荀子玉有七德;汉代总结: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重玉轻珉”的精神力量典型器物:谷纹璧(良渚文化);玉(古代的解绳器);随候珠;曾侯乙玉晗;曾侯乙十六节龙凤挂饰;玉剑饰。

玉文化的演变原始社会-神玉文化;奴隶社会-礼玉文化;春秋战国-德玉文化。

汉代玉器在玉器文化里,秦代由于时间短暂,时代标准器较少,较少谈及。

汉玉器主要有玉,出廓璧,敛葬玉器(玉晗,金缕玉衣)。

汉玉中的实用器有汉玉摆件玉马;玉杯。

汉玉小结:汉代追求的是古典现实主义,神秘的浪漫主义的一种玉文化。

汉以后的国家就陷入了一种纷乱,玉文化就开始减弱,直到隋唐,我们的玉文化再一度兴起。

唐代玉器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的,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

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即到了结婚年龄。

玉带板玉带是镶玉片的革。

唐代以来玉带入官服,用以标志官阶的高低,因而带上的玉板数量有一定的规定。

唐代玉器的变化1唐代以青白玉为主,其他玉料甚少见,并配用了大量的玛瑙,透明水晶等。

摆脱了礼仪玉器,使玉器做到装饰鉴赏化。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

中国历代玉器造型特点(唐宋-明清篇)分享者:般般知玉关键字:历代玉器造型特点时期:原始社会-夏时期唐宋玉器造型隋朝著名的镶金边白玉杯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大唐帝国的创建铺平了根基。

在玉器史上,隋代陶玉器工艺也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玉器时代拉开了序幕。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此杯为直口平唇,深腹,下有假圈足,平底实足。

口部内外镶金一周,金沿宽0.6厘米。

杯用白玉制成,保存完整,造型、制作均很精美。

从这件镶金边白玉杯看,隋代已有了很精湛的玉器制作技术。

唐代玉器与汉代玉器风格迥然不同。

唐代在玉器雕琢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花、鸟、兽等纹饰及器物边缘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雕琢如生的感觉,另外,玉人、玉兽、玉鸟的造型也有自身特点。

在唐代玉器上,三岐骨朵云大使用,这种云尾细而长,云头分为三部分,两侧似往外卷,中间部分小而团、微前凸。

制作琢工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为唐代玉琢的又一特点。

唐龙纹璧宋元时代,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除北京团城元朝大玉瓮外)。

虽然花鸟一类没有唐代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所以非常重视神态。

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是宋元时代突出的特点。

传世宋代玉兽中,虽有异兽,但雕琢风格属写实者为多,注重肌肉处理,躯干部位有如布袋装西瓜,浑圆凸起,结构感较强。

宋代玉鸟或鸟纹玉器除少量立体型外,多为片状、衔花,玉雕的平面感较强,注重大的结构轮廓,边缘弧线少且简练,鸟身饰有长而有力的阴刻线条。

这类玉佩表面保留着较大的平面,平面边缘呈光滑的缓坡,镂雕剔去的部分准确而不琐碎,古玩家谓这“肉头”,即风格浑厚。

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

鱼鳞是用直线或弧度极小的弧线交织出的网状纹,线条较有力。

一些鱼尾饰有匀称有力的弧线。

许多玉鱼衔有荷叶、茨菰,荷叶为平面圆形,边缘四处向内微凹。

探观古玉春秋(一)

探观古玉春秋(一)

探观古玉春秋(一)春天在即,在这里带大家看看过去一年里古天一的古玉拍卖。

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

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

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产物,但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货品又历来良莠不一,吞噬了无数的人生财富,慎重的态度是多在这里看,细端真伪。

西周玉鹿高4.4cm 161,000RMB黄褐色玉鹿,为西周时期的典型器,具有鲜明的西周风格。

玉鹿为扁体片状雕刻,局部有沁色,呈站立状。

树形长角粗壮,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

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

玉鹿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

到了西周时期,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这件玉鹿即为此时期的典型作品。

此玉鹿光素无纹,仅以几条简洁的轮廓线,区分开躯体和四肢,造型气宇轩昂,姿态优美,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

玉鹿嘴部有穿孔,此玉鹿时代特征明显。

西周青黄玉兽面纹璜长14cm782,000 RMB青黄玉质,作神兽纹璜,雕工有明显的“一面坡”特征,为西周琢玉风格。

此璜的雕琢特点是其纹饰先琢一垂直的细阴线,再在此阴线的外侧隔开一条阴线的宽度斜琢一宽线;宽线深的一面出垂直陡棱,它与细阴线间的空隙遂成为一条阳文线;宽线浅的一面与器表面相交处出硬棱;宽线与细阴线的沟底都磨光。

这种雕法利用平面、斜面、阳线、阴线在把玩时反光面交替变化闪动造成丰富的装饰效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特点。

此玉璜的厚度均匀,边棱陡直,表面及线的底部都磨得很光平,表现出很高的雕琢技术水平。

汉青白玉小翁仲高3.3cm 115,000RMB玉翁仲是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其他为:玉刚卯严卯、玉司南佩,是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

玉翁仲刀工简练,尺寸较小,体扁长,为半圆雕。

翁仲造型简单,用了了几刀就表现出了冠、头、胡须、双臂和上下身;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淡黄色。

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

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

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厚0.9厘米刃宽7.2厘米孔径1.2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青色。

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

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

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玉质泛白色。

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

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

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

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墨色。

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

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

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

山水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宽3.9厘米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

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

唐传庆:古玉器上的沁色是盘不掉的

唐传庆:古玉器上的沁色是盘不掉的

唐传庆:古⽟器上的沁⾊是盘不掉的古⽟器上的沁⾊是盘不掉的⽂/唐传庆记得在20多年前,有⼀位上海古⽟器收藏鉴赏前辈,指着⼀件古⽟器的沁⾊说道:“像这种沁⾊是盘不掉的,盘到下辈⼦也盘不掉。

”当时,对于尚处在懵懂阶段的我来说,对前辈的话还有点不甚理解。

现在,再回想起前辈的这番话,认为是经验之谈。

因此,让我理解了,也让我信了。

所谓古⽟器上的沁⾊,简单通俗地说,就是指埋在地下长达数百年、上千年、数千年、甚⾄上万年的古⽟器,长期经受着地下复杂⾃然环境的影响,如⽔的浸泡、酸碱地质的浸蚀、地热的熏蒸等;长期经受着周围随同埋在⼀起的各种物品物质腐变的侵蚀,如铜器、铁器、漆器、⽔银、朱砂、⽊炭、⽯灰等。

由于这些外来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叠加影响,久⽽久⽽之,造成了⽟器不同程度的受沁和氧化,形成了古⽟器的沁⾊,在古⽟器上留下了时代和历史年轮的沧桑痕迹。

所以,在这些古⽟器当中,蕴含着深厚的⽂化底蕴,时代历史信息,⼈⽂信息,地理、物理、化学等诸多信息。

古⽟器上的五彩斑斓的沁⾊,与其说是⼤⾃然的⿁斧神⼯给⽟器增添了瑕疵,不如说给古⽟器附加了更加神秘、更加美轮美奂、更加有穿越感、更加珍贵的⾊彩和价值。

常见的古⽟器沁⾊主要有朱砂沁、⼟沁、⽔沁、⾦属沁、⽔银沁等等。

呈现的颜⾊主要有红⾊、黄⾊、⿊⾊、⽩⾊、绿⾊、紫⾊、蓝⾊等等。

⽐较常见的古⽟器沁⾊名称有⿊漆古、鸡⾻⽩、秋葵黄等。

这些沁⾊的重要特征,就是深⼊到了古⽟器的肌理,内深外浅,⽽不是浮在⽟器的表⾯。

对于这样的沁⾊,靠盘是盘不掉的。

也就是说,要想把⿊漆古、鸡⾻⽩、秋葵黄等沁⾊盘掉,使受沁部位恢复到⽟器原来的本⾊,简直就是天⽅夜谭。

假如能够盘掉,那就称不上是⼤⾃然⿁斧神⼯的杰作了;就称不上是时代和历史年轮的沧桑痕迹了;就称不上是真正开门古⽟器的重要特征之⼀了。

不过,通过上⼿盘玩,久⽽久之,确实会发⽣⼀些神奇的变化。

⽐如变得越来越有⼲净感了;越来越有光泽感了,俗称宝光;越来越温润细腻滑爽了等等。

西汉墓葬中的国宝级古玉赏析(附10件国宝精图)

西汉墓葬中的国宝级古玉赏析(附10件国宝精图)

西汉墓葬中的国宝级古玉赏析(附10件国宝精图)安徽历代出土玉器层出不穷,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中西汉出土玉器最为丰富,不仅玉质优良,而且设计新颖。

这里选取巢湖市放玉岗、北山头和涡阳县石弓山西汉墓出土的10件精美玉器,供藏友们鉴赏。

卮,古代一种盛酒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时期,主要有玉卮、漆卮、铜镶卮等。

这件西汉朱雀衔环玉卮,为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有光泽,局部有黄褐色沁痕。

卮为圆筒形,平底,三足,高9.8、口径7.91、底径7.4、壁厚0.3厘米。

卮的一侧高浮雕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头高出卮口,口衔绞丝活环,双目微凸,两耳上翘,两腿立于高浮雕螭虎的背部。

螭虎圆眼,张口,尖爪,胸部阴线刻“滴水纹”,绞丝尾呈“S”形向上翻卷。

卮的另一侧高浮雕一只立熊,神态灵动,与朱雀相呼应。

熊身弯曲呈环形扳手,扳手的两侧浅浮雕两只凤鸟。

整个器身图案自上而下分为五层:第一层浅浮雕兽面纹;二层和四层均为浅浮雕勾连云纹;三层为浅浮雕龙纹;第五层为浅浮雕龙凤纹。

古代的卮主要由盖和卮体组成,该玉卮无盖,是原本无盖,还是有盖已被毁坏,不得而知。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卮来看,这件西汉玉卮具有战国的遗风,上下左右四方连续纹饰,组成的图案相互对称,构图主次分明,布局错落有致,雄浑古朴。

整器集高浮雕、浅浮雕、平雕及镂雕、阴线刻等多种技法于一器,设计新颖,雕琢精细,堪称古代玉雕一绝,代表了西汉玉器雕琢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此件和田青玉雕琢的玉卮,通高11.2、口径6.7、底径6.6、壁厚0.4厘米。

卮身为圆筒形,由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

盖的中央饰柿蒂纹,边缘等距离高浮雕三组漩涡纹。

突出的是卮身高浮雕一昂首挺胸的朱雀,雀体拱曲形成环形扳手。

朱雀尖嘴(微残),两眼炯炯有神,双冠分开微向上翘,胸部圆平,阴刻一“几”字纹。

浅浮雕的双翅如同绸带上下翻卷,短腿利爪,两腿之间浅浮雕一心形纹饰。

卮的周身以谷纹为主,云纹为辅,平底,三足,底部阴线饰柿蒂纹和流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

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

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春秋战国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一改商周王作那种简单古朴的风貌,创制了一大批造型、图纹及工艺风格都为之一新的艺术珍品,为我国玉文化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然而长期以来,在古玉的鉴定和研究领域,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统称为春秋战国玉器,将其艺术风格,合并称为春秋战国玉作风格。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资料的不断丰富,从而使我们对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认真观察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春秋与战国玉器在工艺和装饰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春秋玉器:由考古资料可知,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

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

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

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

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

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可谓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后,这种繁密的阴刻装饰线纹逐渐变得稀疏,并多以较宽的斜刀进行雕琢。

到了晚期,线刻工艺逐渐减少,代之而兴的是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的盛行。

如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艺精细,琢磨光润,而且由于采用了浅浮雕的工艺技法和更加抽象简化的龙纹图案,所以使繁密的画面,通过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种寓意深远的立体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在春秋时期流行的寄生于造型内的繁密且抽象的龙纹装饰,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改变,逐渐消失。

正如吴棠海先生在《认识古玉》中所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盛行的胆龙纹眼睛退化,解体成云、谷相杂纹,并逐渐发展为谷纹、蒲纹、乳钉纹等工整规律的几何纹样。

中国古代玉文化

中国古代玉文化

中国古代玉文化第一集美丽的石头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征集国徽的设计方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集中在两份设计稿上,其中的一份是日后新中国的国徽,而另一份方案则是由著名学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它的主体是一块圆形的玉璧,上面装饰着麦穗、齿轮等图案。

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5000多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而玉文化已悄然融入到了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

当人们回首这段半个世纪前的关于国徽图案征集的往事,人们会发现,这个民族的文明似乎始终与古代玉文化息息相关。

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文明的进程,似乎也都与古代玉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国古代的玉器文明是一段从未中断过的历史,它的源头甚至直达人类的史前时期。

2006年9月2日,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玉器展览在举行,那些从民间征集的古代玉器藏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它们的年代跨跃了5000多年的历史,从遥远的史前时期一直到明清两代,古代先人曾经崇尚的文明依然在后人的手中传承,人们不惜用最美好的字眼来形容玉器,而所有与玉器相关的词语也无不代表着高贵、圣洁、美好。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卢兆荫介绍说:玉,中国人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凡是带有玉字的词都是好的,玉就是美好的一个代表。

古人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可瓦全”,美丽的容颜是“花容玉貌”“如花似玉”,高贵的品德是“冰清玉洁”“温润如玉”,连日常饮食中,也频频冠以玉的字眼,美味佳肴称为“玉食”,美酒称为“玉液”……直到今天,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人们,也依然愿意在身上佩戴一件小玉饰,寓意吉祥和幸福的愿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生介绍说:我们这个民族历来说的一句话叫“执身如玉”,拿自己的身体,要当一块玉一样的对待,老一代说下一代你想成为一个人才,你就应该像一块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

其实,从矿物学的角度来看,玉只不过是一种天然的石头,它是地球上众多矿物岩料中的一种,它的产地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丰富的玉矿产,比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波兰、新西兰、津巴布韦、意大利、国等等。

宋代玉器特点

宋代玉器特点

宋代玉器特点(图)宋代玉器的鉴定是古玉器鉴定的难题之一。

很多风格相似的旧玉器,在今天我们仍然难以准确断定它是唐代的、宋代的,还是元代的,甚至明初的。

但我们可以暂且仍然按照老方法将其笼统地称为宋玉。

而重要的是一定要将宋玉与明朝中晚期以后制作的玉器区分开来。

因为宋玉是十分珍贵的,宋玉鲜明的时代风格既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鉴定宋玉的主要依据。

玉鱼莲坠玉器一经制成即被珍藏,但说到古玉的鉴赏研究,在过去则附属于金石之学,加上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以前识物难以准确,所以过去的鉴赏家仅能依据形制文饰的风格大致将古玉分为周玉、汉玉和宋玉,并且尤其重视周玉和汉玉,这一方面是由于古人高度的工艺技艺确实到了令近世之人惊奇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宋玉文饰怪诞,造型奇异,多属礼仪之器,有关“先王典章制度”,所以有敬天法祖传统的中国人自然视发同的古玉为珍宝,甚至祥瑞。

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御制诗有八百首,其中只有三首是题宋玉的。

现代科学时代更为准确的古玉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披在古玉身上的封建神秘外衣已经剥去,但从先秦直至两汉的我国玉雕艺术的光辉成就仍足以使世人赞叹,不愧为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的代表。

宋代玉透雕聚八仙花至于宋玉,老辈鉴赏家因其远离礼器,全归玩物而不睬;现代又因科学发现的标准器少而难以从大量的传世古旧玉器中区分出来,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宋玉。

因为大家知道,我国中世纪(约是唐宋元明时期)的文明更为辉煌灿烂。

比如,宋画和宋瓷(官窑为主)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被举世公认为我国及东方美术的代表,人类美术史上的瑰宝。

玉器等工艺美术品以绘画为基础,因此必然与其有着同样的时代风格,因此也应该有相应的价值认可。

宋画尚流传下几千件,何况是质地坚韧,不怕水浸火焚的玉器,问题是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古旧玉器中将其鉴别出来。

在这方面,老一辈的鉴定家如傅忠谟先生、傅大卣先生、张永昌先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他们主要依据绘画及其他雕刻工艺,将历代古玉从形制文饰到玉质刀工,进行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分类排比研究,找出了唐宋元明玉器的特点。

大英博物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介绍

大英博物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介绍

大英博物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介绍一、介绍在大英博物馆的我国藏品中,有一件珍贵的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它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的典范之一。

这件玉壶不仅在形制上精美绝伦,而且在纹饰和工艺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珍品之一。

二、形制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形制十分独特。

它以纤巧细致著称,整体呈葫芦状,纹饰细腻,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壶身上雕刻有精美的缠枝纹,这些纹饰不仅赋予了玉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

三、纹饰在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纹饰中,缠枝纹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缠枝纹是我国古代玉器常见的纹饰之一,它代表着富贵、长寿和幸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在这件玉壶上,缠枝纹的呈现十分精湛,纹饰繁复而不凌乱,线条流畅而不杂乱,展现出古代玉器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

四、工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首先选用上等的玉石原料,经过精心的雕琢和打磨,才能呈现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玉壶。

而其中的薄胎工艺更是考验工匠的功力,薄胎工艺要求壶体轻薄而坚硬,如丝般柔软,这需要工匠具备极高的技艺和经验。

这件玉壶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古代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五、个人观点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一件古代艺术品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记忆。

这件玉壶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忆,让我能够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古代文明的瑰丽。

六、总结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以其精美的形制、细致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我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瑰宝。

这件玉壶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古代文明的瑰丽。

正如大英博物馆所言:“这件玉壶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形制、纹饰、工艺和个人看法,并在多个部分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

不同代玉器造型特点(图组)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

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诸因素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即使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也是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新石器晚期原始社会玉器造型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有玉琮、玉壁、玉斧、玉圭、玉璜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

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为与玉石形似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就有以目纹为中心的极度夸张的人面或兽面纹。

大玉龙,曲长60cm,直径2.2-2.4cm。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

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

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

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

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古代玉器穿孔,有些是造型本身带来的孔,如琮、壁等;有些是为穿绳佩带而打的孔,如璜上的小孔;还有的是为穿绳捆绑木柄而打的孔;还有马蹄形孔、对穿孔和带有螺纹的孔等。

新石器时代玉器穿孔多为两面对穿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孔不甚圆,两面对穿时,有些对的不准,因而孔中部的交接处,有时会出现棱台。

玉璜,高5.2cm,长10.6cm,厚0.3cm。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璜玉料材质较好,黄褐色,较薄。

近似半圆形,直弦,中部下凹,两侧各有一孔,底部两角略向外伸。

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对玉料开片时留下的切割痕,这类切割痕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上时有出现,从痕迹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采用的是线切割的剖料方法。

玉片厚度约0.3cm,表明当时玉料开片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图释秦汉魏晋南北朝玉器纹饰

图释秦汉魏晋南北朝玉器纹饰

图释秦汉魏晋南北朝玉器纹饰展开全文秦代玉器出土并不太多,目前所见精品亦少,主要由玉璜、剑饰、龙佩、环、带钩等。

两汉是目前发现玉器最多的时代,其玉器丰富多彩,不仅品类繁多,而且工艺精湛。

两汉玉器的纹饰与造型艺术,有着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纹饰与造型被后世仿效至今。

如螭纹、龙纹、凤纹、熊纹、虎纹、鸟纹等,不仅有着结实的肌肉,矫健的身躯,而且其身体的扭曲游动感,是后世玉雕所无法比拟的。

白玉青龙朱雀栩紫轩藏魏晋南北朝玉器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各朝代,有着约360余年的历史,此期由于朝代频繁更迭,战事不断,政治分裂,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玉器制作从两汉的高峰跌落下来,出现了数量少,品种少,工艺简单的低潮现象。

此期纹饰明显简约,素面玉器增多,虽也有龙纹、螭纹、云纹、谷纹等纹饰,但已不似两汉时生动有力,高浮雕器物减少,多平面片状素面器,玉器抛光亦较为粗糙,白玉少见,多为青玉、青白玉,滑石器增多,以补玉料之不足。

白玉螭纹佩栩紫轩藏谷纹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

形似谷粒,饱满凸出,抚之有扎手感。

制作时先以管钻钻出圆形外形,再打蒲格,再以小坨具修成谷粒形象。

南越王墓曾出土未完成的玉壁,上面还保留了这种纹饰的制作工艺,所见谷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阴线勾勒谷粒轮廓;一种砣成谷粒漩涡状,无阴线装饰。

后一种谷粒自然饱满,制作难度更大,立体感更强,常见于玉壁、玉璜、玉管、龙佩等玉器上。

涡纹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

形似谷纹,但谷粒顶端平缓,无扎手之感,似水涡状,故称涡纹。

制法与谷纹相似,但起凸平缓,有时将顶面磨平,并以阴线勾勒轮廓,有时各纹饰间的阴线相连,常见于玉璧、玉环、玉璜等丧葬用玉及装饰用玉上。

蒲纹战国至汉代玉器装饰纹样。

系仿古人所铺席子的纹饰,以细砣碾制成三组平行交叉线,将纹饰分成一个个小六边形,使中心自然拱起,呈六边形,顶部平,一般不凸出器表。

六边形与六边形间有近似等腰的三角形,常见于玉壁,玉环等器物上。

山西文物简介

山西文物简介
• 唐代黄河古渡口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 市古蒲州城西门外,是当时最大的桥梁工 程。考古发现的牵拉桥的遗物有铁牛、铁 人各4尊及铁山、七星铁柱等镇河之物,所 用铸铁耗去了唐代当时年铁产量的1/4,展 现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冶铸技术等方面 的高度成就。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中国现存最 早的殿堂型建筑实例
太原娄睿墓壁画——北齐绘画最具 代表性的作品
• 娄睿墓由地面封土、墓道、甬道及墓室组 成。墓内满绘壁画,现存200平方米。所绘 内容为墓主人生前豪华显赫的生活场面及 死后飞升天界的空幻境界。该作品完全摆 脱了秦汉以来壁画墓的刻板程式,采用写 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添补了我国美术史上 北齐绘画的空白。
黄河蒲津渡遗址——盛唐时期最大 的桥梁工程
http://www.shijiebei520.c om/ / yyy
镬(huo)鼎——春秋时期最大的鼎
• 太原南郊金胜村的晋国赵卿墓,是迄今为 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 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 族墓葬。在这座积石积炭的墓葬当中,出 有一件高近1米,口径1.04米的镬鼎。圜底 形的深腹下面,接有三条粗壮的兽蹄足, 足根饰高浮雕的兽面纹,腹饰夔龙、夔凤 和蟠螭纹。器形硕大雄伟,造型古朴浑厚, 鼎腹足可盛一肥牛,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 最大的鼎。
大同九龙壁——中国现存最早最大 的琉璃照壁
• 照壁是建筑中的“序言“。建于明初代王 府前的大同九龙壁通体施琉璃,长45.5米。 基座为须弥座造型,顶部斗拱瓦垅。壁面 九条飞龙腾跃于山海之间,气势雄浑,金 碧辉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琉璃照 壁。
洪洞广胜寺飞虹塔——中国现存 最完整的琉璃古塔
• 建于明代的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我国 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塔八角十三 层,总高47.31米。塔身主体墙砖砌,外表 镶饰五彩琉璃。塔身中空,内设“之”字 形梯道,其设计巧妙,在我国古塔中罕见。 飞虹塔以挺拔伟岸的身姿、五彩斑斓的塔 色和悠扬飞动的塔铃声将佛国的辉煌阐释 得淋漓尽致,达到了设计思想和建筑意匠 的圆融合一,不愧为我国琉璃塔中的珍品。

玉器文献

玉器文献

1、古代玉器,昭明,利群编著,北京:中国书店,1999,261页,¥15.00,K876.84/62、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102页,¥108,K 878.05/L W Y3、清代玉器,龚德才编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128页,CNY200.00(全套),K876.82/24、王树森玉器设计,徐锋, 安震泽编著,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150页,¥18.00 TS932.1/15、殷墟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册,¥15,K 876.82/S K Y6、玉器,张明华撰,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6页,¥28.00,K 876.84/Z M H7、文物鉴赏丛录.玉器.二,刘东瑞,刘浩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237页,¥18,K87-51/1/(2-2)8、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30,215,53页,¥350,J121/2/(13)9、玉器.中:唐代至明代,周南泉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9,290页,¥2970.00(全套),K876.82/1/(2)10、玉器.上:新石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周南泉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7,283页,¥2970.00(全套),K876.82/1/(1)11、玉器.下:清代,张广文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28,292页,¥2970.00(全套),K876.82/1/(3)12、玉器:[中英文本],刘云辉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13页,CNY8.00,K876.82/313、玉器鉴赏与评估,赵永魁,孙风民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343页,CNY98.00,TS933.5/214、玉器纵横,徐龙国编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103页,CNY23.00,K876.84/915、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3,312页,¥340.00,J 323/Y Q B/ (1)16、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5,319页,¥340.00,J 323/Y Q ,B/ (2)17、中国玉器全集.6:清。

古玉的沁色与盘变

古玉的沁色与盘变

古玉的沁色与盘变1、古玉沁色与人工作沁、留皮之别玉器受沁的原因玉器之所以受沁,实质上受自然环境下的风化作用与浸蚀作用所致,通常需百年以上方能受沁(海边盐质土壤中例外):一、玉花(白玉中的豆花现象)与饭糁(玉质中有白斑,呈饭粒未熟透状):在清代以前的玉器中,较有可能形成;二、玉质通透的立体现象:目视可见,汉代以前较为常见;三、年糕或果冻现象:入过土的玉器经盘玩后呈现的温润质感四、冰裂纹:入土年深日久产生的明显现象,通常是玉质内部有裂,而在器表一则抚之无痕,二则即便在放大镜下也无显而易见的缝隙);五、白沁现象(俗称钙化):玉器经长期风化作用,在器表或孔隙内附着一些白色粉末,或生成一层白色松软的包体(闪玉白化后,常常会比重变轻,硬度下降);视其程度,分为两种:(1)凡入土时间不太长、或者玉质上佳周围环境呈中性,白化稍弱,其表层水沁、白化呈薄如云烟的粉状;(2)凡入土时间长的高古玉,或因水土环境、或因玉质较次,造成白化严重,而呈鸡骨白、象牙白,甚至有完全腐化变质者)(类似的还有黑沁现象——俗称黑漆古、水银沁;红沁现象,如“枣皮红”、“洒金沁”——俗称血沁;土沁现象,如“老甘黄”、“松香沁”;)六、次生结晶:古玉入土数以千年,其中一些成分在地下潮湿环境长期作用下,经毛细管作用,析出器表,形成少量斑晶(呈云母光泽,白色者为透闪石晶,黑色为阳起石晶——呈针状、冰花状,多见之于裂缝、刻痕、蚀斑、受沁处,与石英岩中云母片的随机分布大不相同,很容易区别);七、熔斑:汉代以前之高古玉入土后,因受地热、受力不均等因素长期作用,形状发生变形,器表或呈现熔蜡状。

玉器受沁虽说需经百年以上才能形成,但由于入土之后所处壤质有别,时间长短不同,玉质不同,受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南方地湿,玉器易受沁变质;北方较干燥,受沁较浅,或有历经数千年不受沁者。

但无论如何,都是有证可验的:一、受沁时,玉器表面会遭破坏,浅者为蚀斑——起伏不平者为“桔皮纹”,深入玉中者为蚀孔——“土咬”,局部受侵蚀严重,朽烂如枯骨、膏泥者——“唐烂斑”(因唐代及以前土古玉上常见,故有此称);其不可人为作伪者有三:(1)蛀蚀孔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孔内有如纤维网;(2)蛀孔周围有一白化过渡层;(3)蚀孔或裂绺内或有砂粒(质硬未风化者),或有均质胶固体;二、凡玉质较脆弱的纹路或裂绺处更易受沁,形成沁纹——颜色较深,且有向周围扩散之势,且沁纹多呈凹陷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的玉器工艺

五代十国时期的玉器工艺

五代十国时期的玉器工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太短暂但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时期。

也许是因为它在唐朝和宋朝之间,搞得人家站在两座山之间,看着两边的美景,就忘了脚下这一片流转着无数深刻的故事,与那些隐没在具体历史人物名字之后的生活场景。

当然,五代十国有良多特色,比如篆刻文化、山水画的纵深、任务繁忙的政治性质等等。

但我想说的是它的玉器工艺文化,也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五代十国玉器的工艺,可以追溯到唐朝,或者更早。

在那个时期,玉器更多的是作为文物、礼物、婚嫁传家之宝等方面的展现形式,玉的本来特性——象征权力的工具——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可是到了五代十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让所有能量都涌向了权力斗争的中心,这时候玉器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工具,得到了大量的注目和使用。

当然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玉器,与唐朝不同,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装饰品,更多地是作为权力和教化的象征,或者直接作为献上天子的礼物。

在这个背景下,玉器的制作工艺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里,我们要提到的是大量使用的“龙玉”,或“熏青玉”。

龙玉是指颜色较为深褐、夹杂铁锈质感的玉器,得名于颜色类似龙鳞。

熏青玉是通过人工加热玉料得到的变色效果,通过控制锻造过程达到一种全新的色泽和质感。

这些玉器,多是大型的琮尊、兽面盘等器皿,以及悬坠、耳坠等饰品,或某些被视为王权宝物的权杖、玺印等特殊器物。

它们的工艺,是通过一系列手工雕琢、打磨、抛光来完成的。

琢刻工匠使用了大量的细石墨、青金石等研磨材料,来打磨这些玉器的各个部位。

这些材料,加上大量的精准雕刻,最终呈现了一种凌驾于其他文物之上的气质。

玉器制作工艺之所以能够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如此发展,其确实是与时代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但既然是玉器,它总归与玉本身的美有关。

玉在冰炭之间,即便是那些非常普通的原料,通过细心雕琢,推敲和打磨,最终也展示出了那种不可替代的神韵。

玉器更多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正因为它的特质,使得它的制作过程显得那么难以捉摸,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产品却又那么悦目,那么迷人,那么可以直觉地让人们领悟到生命里的一些更深层的美,更高层次的道理。

古玉学步(175):目录

古玉学步(175):目录

古玉学步(175):目录《古玉学步》目录经常有藏友询问《古玉学步》某一篇内容大概或者图文网址,由于连续时间较长、篇幅稍多,笔者自己大约也要翻寻一番。

本号只在《百家号》和《头条号》两个平台发布,现将《古玉学步》目录发出,如有需要检索,请将相应题目百度一下、或者在《今日头条》搜索一下即可。

《古玉学步》目录(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解玉砂痕一点通(上)(11):解玉砂痕一点通(下)(12):古砣工艺恁多高莫忘阴线藏接刀(13):古砣工艺高为何生接刀(14):钻痕细查考孔中藏奥妙(上)(15):钻痕细查考孔中藏奥妙(下)(16):高清微距成像解密古砣工艺解玉砂痕的原貌特征(17):雾里看花辨不真细察不离放大镜(18):次生结晶是古玉质变的自然态呈现其神韵无法仿(20):开料镂雕怎解玉细察工痕藏拉丝(21):管窥见一斑剖视更真切(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23):沁为色浸天作成色历沧桑方成沁(24):细察灰皮好似内流浆伴生结晶方为真白霜(25):一孔之见——最玄奥的亦或是最简单的(26):如何鉴识假仿真到代仔细甄别工上自然态(27):如何理解古玉质变自然态文玩市场观摩奇石千百怪(28):微距截图小取样读图辨识见真章(29):谁持彩练当空舞斑斓古玉十三彩(30):玉石自然色纷呈切莫见色就认沁(31):仿古无外四大块辨识谨慎六种怪(32):古玉沁色十三彩掌握要领莫徘徊(33):质本洁来还洁去清气一缕化为尘(34):精光内敛不张扬神交摩古玻璃光(35):桃花三月玩古玉过水出灰正当时(36):古玉钻孔有特征再辨钻孔螺旋纹(37):古玉美学何从辨仔细甄别阴阳线(红山文化)(38):解密古工“黑科技” 软索一线竟解玉(39):古玉美学何从辨仔细甄别阴阳线(夏文化)(40):开料解玉古工艺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41):线雕如何辨古工拉丝或留定位孔(取芯)(42):线雕如何辨古工拉丝或留定位孔(镂雕)(43):开料解玉古工艺细察切割留痕迹(片切割)(44):“成型对开”赏古玉“对开成型”识玉趣(45):毫厘方寸间微图识真颜(46):浅浮雕刻显轮廓压地凸起辨真阳(47):古玉神韵不可仿静心揣摩赏馆藏(48):趣说水草沁(49):单阴线古朴组合线似画(50):双勾阴线挤成阳粗线雄浑细流畅(51):刮削钻磨巧打孔一孔多艺察古工(52):辨古识玉说磋磨(53):商玉作工寻特点试探神秘“折铁线”(54):老玉若见惊纹裂残屑错牙或重沁(55):切莫见洞就认“真” 斑上作工要辨清(56):光阴似箭岁月刀剥蚀消融古玉屑(57):七彩斑斓古玉沁残裂酥松明暗门(58):片饰器定型——巧用边余料钉线打样稿(59):红山蹄形良渚琮取芯技巧辨古工(60):图说红山玉作桯钻和管钻打孔痕迹的区别(61):红山镂空砣切磨桯孔薄刃似旋涡(62):上弦为璜下弦珩制式开孔厘分清(63):软索棱条金属线切割三工细分辨(64):战汉浮雕怎减地高浅之间存差异(65): 红山砣琢良渚人龙山勾转L型(1)(66):最是百变战国龙型纹渐进寻影踪(67):绝对不可仿裂上呈错牙(68):重色仿沁玩漂移远观一眼蒙太奇(69):浮雕阴刻良渚纹工序严谨如传神(70):源寻标本玉猪龙回探红山积石冢(71):条状线具的出现时间应该提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72):何以一眼识仿形屏气静心辨工痕(1)(73):微观下的仿形毕露(74):何以一眼识仿形屏气静心辨工痕(2)(75):明察秋毫辨结晶莫把原生当次生(76):古玉开片几许真分辨冰裂冰片纹(77):细辨饭糁与钙化排除僵点与石花(78):古玉灰皮白霜的成因解析和现象特点(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80):玉面平静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上)(81):玉面平静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下)(82):凌家滩文化玉人的微观图像解析(83):玦口藏文化回探兴隆洼(84):或者钻磨或刮削孔上有开还有扩(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86):龙山琢玉有特征镂空线端勾转型(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88):形而下方辨迹痕形而上处望神韵(89):新仿迥异古砣刀痕迹解读电工雕(90):西周制玉工艺多详释勾撒一面坡(91):先作刻划后砣痕刻划打稿砣成纹(92):王玉镇圭桓信躬皆出王公侯伯中(93):古玉钻孔何作工出土桯具露真容(94):出神入化齐家璧一式多联特种类(95):天赐处处料与砂莫因一说成固化(96):玉作蹦碴今古辨(97):微距眼里图悟性脑中画(98):揭去层层故玄妙图说古工游丝描(古玉失传工艺游丝毛雕的发展历程)(99):接砣精准显刚劲些微偏砣微调整(100):古玉镂雕工艺的发展轨迹------撤回(101):辨别古今游丝纹细察接砣与平行(游丝毛雕)(102):细识老料做新工(103):古今工艺不一样细微之处见真章(104):出土附着有特征泥巴不尽为生坑(105):此地无银辨仿真(106):相貌大致同图辨真仿龙(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108):商工玉作有特征旋转切割多圆形(109):古玉纹饰制作工具——古砣具(1)(110):古玉纹饰制作工具——古砣具(2)(111):古玉纹饰制作工具——古砣具(3)(112):辨古莫轻砣工痕长短有别刀行程(113):商玉虽美非和田两者其实不沾边(114):古玉制作微型钻孔的痕迹特征(识趣38)(115):静心赏馆藏看点不一样(116):线切乖离有特征软索锼弓不同痕(117):古玉或带不可仿原生态上细端详(原生态古玉或带有不可仿的特)(118):古玉的改型制作(119):料工型纹沁包浆有无自然不可仿(120):如何辨识工断沁老皮戛然生新痕(古玉补琢和古玉仿制的工断沁识别)(121):古工有特征再识拉丝痕(典型战汉时期拉丝工痕迹特征举例)(122):一线识破仿古意一丝不苟真游丝(古玉游丝毛雕工艺不可仿)(123):赏古在心静细仔方见真(124):良渚文化纹饰的种类及工艺特征(125):战国玉璧的三大类型八种制式(126):别逗了,看看真豆豆(古玉浮雕谷纹的识别要领)(127):春秋纹饰独特征密集繁缛还圆润(春秋制玉浅浮雕的纹饰特征)(128):边角不苟见精神灵动飘逸显神韵(古玉制作的工匠精神和神韵毕现)(129):打洼起棱出真阳如琢如磨见真章(文化期琢玉推磨的三种工艺)(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131):古玉看皮见真章次生结晶不可仿(古玉次生结晶所呈现的多种自然状态)(132):良渚玉器的玉料来源和出土特征(133):多层镂空巧色雕浑然天成意境高(金元时期多层镂雕玉器工艺赏析)(134):馆藏玉器微痕距成像分析——良渚钻孔工艺(135):古玉纹饰的时代特征(136):馆藏玉器微痕距成像分析——古代琢磨工艺(137):最是变幻莫测沁天下何以见识君(138):馆藏玉器微痕距成像分析——良渚刻线工艺(139):赏古如同探太空星光灿烂似苍穹(140):出神入化难思处不到震撼非良渚(141):寥寥几砣技法高雄浑豪放“汉八刀”(142):虽见神工非鬼斧原为朴器刻良渚(143):从“一面坡”到“汉八刀”(144):古砣痕迹说(1)——砣具的历程(145):古砣痕迹说(2)——切料推磨雕(146):古砣痕迹说(3)——刀刀见锋(147):良渚玉器刻画纹上古东方鸟图腾(148):玉染丽色有源头尚古宋明老提油(149):谁说高古无大器莫非商代有秘具(高古玉猜想——商代有失传的类“车床”砣机具吗?)(150):商代玉作的工痕特征举例(商代玉作的痕迹特征举例) (151):石峁遗址石雕与古玉影响的思考(152):巨型雕琢独特工千锤万洗大玉翁(渎山大玉海的独特雕琢工艺)(153):游丝阴刻细如毫神艺失传昆吾刀(古玉游丝毛雕技艺源自失传神器昆吾刀)(154):孤芳自赏皆“高古” 馆藏一现立两判(馆藏高古玉是最好的老师是最顶级的专家)(155):高古玉工艺的历史渊源(河姆渡文化骨器与高古玉工艺之谜)(156):何以神通天与地万古洪荒唯有玉(文化期天地相通人神交流的媒介——玉)(157):玉作六器礼为玄璧琮圭璋护王权(上)(精品玉璧清赏(2)神玉时代的玉璧(上))(158):玉作六器礼为玄璧琮圭璋护王权(下)(精品玉璧清赏(3)神玉时代的玉璧(下))(159):玉到高处堪共睹不到开门非高古(高古玉皆有开门特征窥斑见豹沧桑毕现)(160):遍地高古都是宝一睹工痕见分晓(古玉剑格的工痕简析) (161):玉到高端呈辉煌璧中瑰宝赏汉唐(精品玉璧雅赏(4)王玉时代的玉璧)(162):连线独立分特征细识战汉乳钉纹(战汉制玉乳钉纹饰的种类特征)(163):成竹在胸琢纹韬别具一格打样稿(高古制玉的打稿起样) (164):古玉边饰厘分清细识出脊与扉棱(上)(商周制玉的边饰风格(上)商代制玉的边饰风格)(164):商周边饰细分清揣摩出脊与扉棱(下)(商周制玉的边饰风格(下)周代制玉的边饰风格)(165):虽无整器高大上残片留存真模样(残件是学习到代古玉的真标本)(166):难分伯仲真与仿究竟何处出真章(红山文化C形龙的见真看点)(167):红山玉猪龙真仿大不同(红山玉猪龙的真仿比较赏析) (168):千载沧桑似梦幻参差嶙峋土蚀斑(古玉土蚀烂斑的痕迹特征和真仿识别)(169):真有真章仿见仿真古干净仿古脏(古玉自然沁入与人为做脏的区别)(170):此晶非彼晶结构非次生(古玉次生结晶的辩证认知)(171):不到开门非高古趣赏红山与良渚(良渚玉琮和红山玉猪龙赏趣)(172):雾里看花或迷眼也许细节露真颜(“东周黄玉兽形佩”的工艺析疑)(173):浮雕谷纹辨真假只有真谷发古芽(战汉玉雕谷纹工艺举例)(174):真品到代战国龙探索奥秘微观中(战国云谷相杂纹玉龙的微观赏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器的种类和风格
1. 玉器的品种和数量 与汉代相比,礼仪用玉和殉葬用玉大大减少,精 品极少见到。官服上的组佩质量远不如汉代,出现使 用显示品级高低的玉带,有明确的用玉制度。 主流是玉雕向装饰品、生活用品及陈设和玩赏品 方向变化。 饰玉:新增玉带、玉飞天。 陈设及实用玉器:新增玉佛像、玉观音、玉人、 子母狮、玉笔山等,玉鱼、玉龟、玉器皿、玉梳背等 也骤然增多且造型、纹饰新颖。
李静训是一早夭的贵族子 女
玉兔 隋
西安何家村唐代窑藏宝石玉器
1、包金兽首白玉镯
外径8.1cm,内径7cm。玉镯由等长的白玉连接而成, 外侧雕琢成圆润的凸棱状,每段白玉两端都包黄金兽 头,金针铆接,两兽头间铰链相连,贯以金针,活动 自如,其中一金针为插销式,可拉开,便于佩带。
2、镶金牛首玛瑙杯
红色,晶莹透明,器呈牛首形,牛嘴镶金,高 6.5cm,长15.6cm,口径5.6cm,造型优美,色 彩艳丽,制作及为精致,弥足珍贵, 1970年陕西西安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7、刻花玉杯
白色,高3.5cm, 口径10.5cm,半透明,质坚细, 椭圆,口和腹部呈八瓣花形,俯视犹如一朵盛开 的莲花,底附椭圆形圈足,腹外壁满刻花草纹。 胎薄质润,造型美观,琢工精细。 1970年陕西西安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铊尾长5.4cm, 胯长3.5cm,青 色,由十六块玉 板组成,其中铊 尾两块,正方形 胯四块,一边弧 圆、一边直形胯 十块。 1970年陕西西安 窖藏出土,现藏 陕西省博物馆。
文化上,从东汉末年起,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魏晋新的哲学思想“玄学”的出现,动摇了 儒教的统治地位;北方民族的南下统治、天竺传入 的佛教等,也冲击了原有的文化;汉代儒家礼教理 解而制定的用玉传统,遭到了全面否定。 物质上,统治阶级聚敛财富、显示富豪的标志已 不是玉器了,而是金银器等。另外,瓷器业大发展 、绘画和书法的兴起,使得人们的观赏、收藏品增 多了,都大大冲淡了人们对玉的独爱。
二、隋唐五代玉器
公元581年隋文帝代周称帝开始至公元960年宋太 祖代北周称帝为止,前后经历380年,隋唐时期是中 国封建社 会的昌盛 时期,政 治、经济、 文化空前 繁荣,称 为“大唐 盛世”。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商周以来形成的理念化、神秘化的用玉制度和 完整的礼制用玉体系开始被打破,玉器的种类和风 格呈现出向世俗化、生活化方面发展的趋势。 从玉器看,隋朝和五代分别是前奏和余波。唐代 国力雄厚,疆域远及西域,且与印度、古波斯等国 有交往,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汲取了外来营养, 多种文学艺术共同发展。 玉雕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玉雕的艺术水平大大提高,风格新颖。出现大量花 鸟、人物纹饰,带有鲜明的写实风格。
总之,唐代玉雕艺术活泼、开朗、饱满、奔放。 出现的玉器形制和纹饰图案,是宋、元、明、清各 代玉雕艺术发展的基础。 唐代玉器虽不多,但专家认为唐代玉雕在中国玉 文化史上是重要的一页。
金口玉杯 隋
长2.7cm,高2cm,玉 质白色,呈昂首伏卧状, 尖嘴长耳,短尾拖地, 腹部一圆穿,可供系佩。 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 安李静训墓,现藏中国 历史博物馆。
水晶杯
水晶八瓣花形杯
口径14.1cm、高9.8cm。 淡黄色,透明度较好,直 筒形、深腹、平底,器腹 外侧为一周凸圈纹,为波 斯萨珊朝器物。
6、石类
方玉是何家村窑藏中惟一 一件非软玉制品,它是唐 代用岫玉的证明。
岫玉
玉杵
白玉质,温润光滑,上有黄褐 色斑块,长条扁体。11.6cm 长、宽7.6cm、4cm厚。隋唐 皇室贵族盛行服食“五石散”, 以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等 为主要原料,此物为研磨棒。
2. 纹饰及图案:脱胎换骨,出现全新纹饰、图案。 ① 由卷云纹构成的水波纹、莲花纹、卷草纹; ② 人物图案:汉人、胡人、西亚人、文武侍、乐伎 人、骑士等; ③ 动物图案:鹿、鹭鸶、雁、孔雀、鹤等; ④ 植物图案:莲花、牡丹花等,趋于写实。
花鸟纹钗 唐
鸟衔花佩 唐
3. 造型及工艺: 造型及图案多写实,题材广泛; 器表用大量阴刻线表现细部特征; 有强烈的雕塑感。
③ 出现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为中心的“玄 学”,崇尚虚无玄远的“清淡”动摇了居于支配地位 的儒家思想,使与儒家思想戚戚相关的玉礼器受到很 大的消弱; ④ 石刻风行: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 的龙门石窟,而忽视玉器制作; ⑤ 炼丹之术:“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 玉”。 清末时,魏晋南北朝的墓葬被发现了很多,当时 河南洛阳一带的魏晋、北朝陵墓和江苏南京、丹阳 等地的六朝陵墓均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盗掘,大量珍 贵器物流失国外。鉴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这 一时期玉器出土的种类与数量很少。
第六节 晋-唐时期
青玉飞天 唐 隋 唐 金 银 器
大明宫 唐
一、魏晋南北朝玉器
自魏汉始至隋统一南北,其间经历了近4个世纪。 西晋 265— 316年 东晋 316— 420年 南朝 420— 589年 北朝 386— 577年 隋朝 581— 618年 唐朝 618— 907年 这一时期处于西汉玉器大发展和唐宋玉器大繁荣之间 的低谷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① 连年混战,社会动 荡; ② 魏文帝曹丕提倡薄葬,废除玉衣使用制度;
8、人物纹玉带板
凤首龙尾带钩
发冠
佩饰
复习思考题
唐代玉器的特征及其影响意义?
结合课堂内容,欣赏
《中国玉器文化》
END
3、玛瑙羽觞
酱红色,高4cm,口径11.2-6.8cm,有多种不规 则的瑕,椭圆形,似耳杯而无双耳,小平底。 1970年陕西西安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蓝宝石
4、宝石类
绿玉髓
托帕石
红宝石
5、水晶制品
长9.6cm、宽6cm、2.5cm高, 通体光素无文,晶莹透亮,八 曲椭圆形杯体,以弧形凹面构 成花形器身,底部是宽沿椭圆 形圈足。唐玄宗“开元六年, (康国)遣使献水晶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