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制作教案

合集下载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腐乳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腐乳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2. 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腐乳的历史和种类。

2. 腐乳的制作方法和配料。

3. 制作腐乳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步骤:Step 1: 腐乳的历史和种类(10分钟)1. 讲解腐乳的历史起源和传统制作方法。

2. 介绍不同地区的腐乳种类和特点。

Step 2: 腐乳的制作方法和配料(15分钟)1. 介绍腐乳制作所需的材料,如黄豆、盐、麦曲等。

2. 讲解腐乳的发酵原理和发酵时间。

3. 介绍腐乳香辣、五香等不同口味的制作方法和配料。

Step 3: 制作腐乳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5分钟)1. 指导学生准备好腐乳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2. 教授腐乳的基本制作步骤,如浸泡、蒸煮、发酵等。

3. 强调制作腐乳的卫生要求和注意事项,如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污染等。

Step 4: 组织学生进行腐乳制作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好自己的材料和器具。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进行腐乳制作。

3. 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操作,及时纠正错误。

4. 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品尝和评价。

Step 5: 总结和展示(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腐乳制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学生总结腐乳制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教师总结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四、课堂实施要点:1. 语言简洁明了,结合实际例子讲解。

2. 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的使用。

3. 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4. 强调卫生要求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制作腐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 考察学生对腐乳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的理解。

3. 观察学生对食材和工具的操作熟练程度。

六、教学材料和资源:1. 图片和视频介绍腐乳的历史和种类。

2. 实验室和厨房所需的食材和器具。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主题:腐乳的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产生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及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
3.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操作;
4.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总结制作腐乳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总结讨论过程,评价学生对腐乳制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拓展链接:可以让学生继续研究发酵过程,在家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如豆腐、酸奶等。

教学素材:腐乳原料、发酵工具、制作方法PPT。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腐乳这一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腐乳的制作》教案

【教学设计】《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
2. 掌握腐乳制作的基本步骤;
3. 学会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

二、实验材料:
1. 黄豆;
2. 盐;
3. 高温碱;
4. 蒸锅、搅拌棒、密封罐、酱油瓶等器具。

三、实验步骤:
1. 将黄豆浸泡在水中,泡发后捞起晾干;
2. 在蒸锅内蒸熟黄豆;
3. 将蒸熟的黄豆磨碎成豆浆;
4. 将豆浆放入锅中煮熟;
5. 将煮熟的豆浆加入高温碱和盐,搅拌均匀;
6. 将混合物装入密封罐中,密封保存。

四、实验讨论:
1. 什么是腐乳?腐乳是一种以豆类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
2. 腐乳的主要微生物是什么?主要是霉菌和乳酸菌;
3. 为什么要将腐乳密封保存?密封保存可以防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延长腐乳的保质期。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学会了腐乳的制作方法,并了解了腐乳的制作原理。

同时也体会到了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合理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美味食品。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教案一:腐乳的制作方法目标学生群体: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步骤;2. 学会制作传统的白腐乳和红腐乳;3.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材料:优质大豆、石膏粉、玻璃瓶或塑料瓶、清水、盐、香料(可选);2. 工具:砧板、刀、锅、勺、厨房纸巾。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腐乳是一种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特殊的口感;2. 引出制作腐乳的目的:了解食品制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步骤一:准备材料和工具1. 将大豆浸泡在温水中,约4-6个小时,使其变软;2. 准备玻璃瓶或塑料瓶,清洗干净并晾干;3. 准备石膏粉、盐和香料(可选)。

步骤二:磨碎大豆1. 将浸泡好的大豆倒入砧板上;2. 用刀将大豆剁碎,直到变成豆渣和豆浆的混合物。

步骤三:制作腐乳1. 将刚刚剁碎的豆渣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2. 煮沸后,用小火煮15-20分钟,搅拌均匀;3. 关火,将锅中的豆渣过滤出来,保留豆浆。

步骤四:加入石膏粉1. 将豆浆倒入干净的锅中,加入石膏粉和盐,搅拌均匀;2. 继续加热,直至豆浆变稠,成为糊状物。

步骤五:装瓶和发酵1. 将糊状物倒入准备好的玻璃瓶或塑料瓶中,留出一定的空间;2. 盖好瓶盖,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发酵,一般需要3-5天。

步骤六:制作红腐乳(可选)1. 将部分腐乳糊状物取出,加入适量的红曲粉(香料);2. 搅拌均匀后,放回瓶中进行二次发酵,时间比白腐乳稍短。

总结:1. 向学生介绍制作腐乳的全过程;2. 引导学生思考发酵的原理和腐乳的特点;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配方和口味,培养创新思维。

扩展活动:1. 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品尝腐乳,评价口感和味道;2. 学生可以在家中反复尝试制作腐乳,发展自己的独特风味。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

初中生物做腐乳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掌握腐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腐乳样品和制作腐乳的原料。

2. 实验材料:腐乳样品、白开水、酒精灯、显微镜等。

3. 教学PPT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腐乳是什么?它是一种发酵制品,由豆制品经过盐曲霉菌发酵而成。

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国菜肴中。

二、实验观察(15分钟)
1. 学生一组组进行实验,先用显微镜观察腐乳的微观结构。

2. 然后尝试制作腐乳,观察腐乳的发酵过程。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腐乳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三、学习应用(15分钟)
1. 老师向学生介绍腐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腐乳豆腐、腐乳炒肉等。

2. 学生讨论腐乳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好处。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腐乳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尝试在家里制作自己的腐乳,并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腐乳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思考,促进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健康。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的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的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的教案
1. 了解腐乳的历史、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会欣赏腐乳的风味和用途。

教学内容:
1. 腐乳的历史和营养价值;
2. 腐乳的制作方法;
3. 腐乳的用途和风味。

教学准备:
1. 讲义:包括腐乳的历史、营养价值、制作方法和用途;
2. 实验材料:黄豆、盐、米曲、容器等。

教学步骤:
1. 讲解腐乳的历史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腐乳在中国传统饮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 讲解腐乳的制作方法:将黄豆泡水、磨浆、煮熟后加盐、米曲发酵,放入容器压实发酵等;
3. 分组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腐乳的制作实验,指导学生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
4.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腐乳,并讨论腐乳的风味和用途;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腐乳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品尝体验,并鼓励他们用心品尝和欣赏腐乳。

教学反馈:
1. 回顾学生的制作过程,检查实验结果的质量和卫生情况;
2. 听取学生对腐乳制作过程的反馈和体验,鼓励他们谈论对腐乳的了解和喜爱。

拓展延伸:
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腐乳种类和口味;
2. 探讨腐乳与健康饮食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参观腐乳生产工厂或市场,深入了解腐乳的生产过程和销售情况。

腐乳制作教案

腐乳制作教案

腐乳制作教案教案标题:腐乳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腐乳的历史、原料和制作方法。

2. 学习制作腐乳的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腐乳的历史、原料和制作方法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2. 制作腐乳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黄豆、盐、石膏、容器等。

3. 视频资源:腐乳制作的实际操作过程。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历史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引发学生对腐乳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4. 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包括黄豆的浸泡、磨浆、发酵和腐乳的保存等步骤。

5. 演示制作腐乳的步骤和技巧,同时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6. 指导学生根据演示内容,按照小组分工制作腐乳。

7. 学生实践操作:每个小组按照分工制作腐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

8. 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腐乳的发酵过程,记录每个步骤的变化和时间。

9. 视频资源展示:播放腐乳制作的实际操作过程视频,让学生对自己的制作过程进行比较和总结。

总结:10.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腐乳,并分享他们的心得和体会。

11. 教师总结:总结制作腐乳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并强调腐乳制作中的卫生和安全要求。

12. 答疑和讨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腐乳制作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腐乳制作的专题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腐乳制作场所,了解更多关于腐乳制作的实际情况。

3. 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腐乳,并将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写成报告或分享给同学。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腐乳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报告。

3. 学生的小组展示和分享。

教学延伸:1. 将腐乳制作与其他食品加工工艺进行比较和探讨。

2. 探究腐乳在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教案标题:腐乳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腐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腐乳的制作原理和基本工艺。

3. 学会制作腐乳,并尝试不同口味的变化。

教学准备:1. 腐乳制作相关的材料和工具:- 黄豆- 盐- 米饭- 黄曲霉菌- 发酵瓶或容器- 厨房纸巾- 塑料袋2. 展示材料:- 图片或视频展示腐乳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 展示腐乳的不同口味和用途。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腐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腐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腐乳的制作原理和基本工艺。

主体:步骤一:准备黄豆1. 将适量的黄豆浸泡在水中数小时,直至变软。

2. 去除豆皮,仔细清洗黄豆。

步骤二:发酵腐乳1. 将清洗后的黄豆蒸熟或煮熟。

2. 将煮熟的黄豆放在碗中,稍微压碎成豆浆状。

3. 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4. 在黄豆表面撒上一层黄曲霉菌。

5. 将黄豆放入发酵瓶或容器中,盖上盖子。

步骤三:发酵过程1. 将发酵瓶或容器放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为25-30摄氏度)。

2. 每天用厨房纸巾擦拭瓶口和盖子上的水汽,保持干燥。

3. 每天翻动一次瓶子,保证发酵均匀。

步骤四:发酵完成与保存1. 大约经过7-10天的发酵,腐乳便可以食用了。

2. 取出腐乳,放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总结:1. 回顾制作腐乳的步骤。

2. 提问学生腐乳的制作原理以及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点。

3. 强调腐乳的保存方式和注意事项。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品尝不同口味的腐乳,并让他们表达对口感和味道的感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和创新口味。

评估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

2. 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制作腐乳的技巧和流程。

3. 根据学生的口感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估其对腐乳制作的理解和能力。

高中生物腐乳制作课件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制作课件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制作课件教案课程目标:
1. 了解腐乳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腐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吗?
二、讲解
1. 腐乳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2. 腐乳的种类和功效;
3. 腐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三、实践操作
1. 准备腐乳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2.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腐乳的制作;
3. 学生分组操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总结
1. 检查学生制作的腐乳,评选出最佳作品;
2. 总结腐乳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引导学生反思本次实践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作业
1. 学生回家制作腐乳,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2. 撰写一篇关于腐乳制作的实践报告。

教学反思:
腐乳制作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耐心细致,确保每个步骤都得以落实,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
意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完整版)腐乳的制作(教案)

(完整版)腐乳的制作(教案)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细菌、放线菌 D、大肠杆菌、青霉菌
答案:C
4.蘑菇、硝化细菌、超级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自养型②需氧异养型③厌氧自氧型④厌氧异养型⑤兼性厌氧型
⑥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①②③⑤B、②①②④C、②①④②D、①②④⑥
答案:B
5.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
答案:C
(五)巩固练习
1.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酵母C.毛霉D.醋酸菌
答案:C
2.在制作腐乳时,如果没有加盐,结果会怎样
A.豆腐腐败B、腐乳口味不好
C.不易酥烂D、发酵时间延长
答案:B
3.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可抑制哪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酵母菌、霉菌 B、病毒、酵母菌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课题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思考9〗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及流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美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腐乳的制作原理2. 腐乳的制作流程3. 腐乳的食用方法及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腐乳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腐乳的发酵过程及其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玻璃瓶、豆腐、菌种、盐、酒等。

2. 教学材料:腐乳制作指南、腐乳食谱、相关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腐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流程,强调注意事项。

3. 演示:演示腐乳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酵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动手制作腐乳,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总结腐乳的制作要点,引导学生思考腐乳的食用方法和搭配。

6. 拓展:介绍腐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腐乳制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制作腐乳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腐乳制作教案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腐乳生产企业,了解腐乳的生产过程和产业现状。

2. 开展腐乳品鉴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种类的腐乳。

九、教学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腐乳制作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

2. 提供腐乳制作的相关视频教程,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十、课程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腐乳制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制作和品尝腐乳,传承传统文化。

3. 提出下一节课的教学预告,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估补充和说明: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需要亲手制作腐乳,这是他们理解和掌握腐乳制作技术的关键步骤。

实验腐乳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实验腐乳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实验腐乳的制作-浙科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一、实验目的1.掌握对留置液的操作技能和消毒技巧;2.了解腐乳的制作方法及过程;3.熟悉腐乳的品质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腐乳制作原理是将黄豆发酵后加入大量盐和调料,然后再进行发酵,腐乳中的丰富的乳酸菌和酵母菌会分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形成腐臭味和乳香味混合的独特香味。

腐乳具有调味增香、增进食欲、增强肠胃消化功能等作用。

三、实验步骤3.1 制作留置液1.取50克食盐加水500毫升,加热至盐完全溶解,进行浸泡消毒;2.取出刚煮沸的留置液用来简洁对器皿消毒,剩余留置液用于浸泡发酵瓶。

3.2 黄豆浸泡1.取15克黄豆,先用清水浸泡6小时,然后碾碎成细粉状(或使用豆浆机姜花式研磨);2.在黄豆粉中加入明矾(按质量分数计算黄豆粉和明矾的比例),搅拌均匀;3.再加入清水,调至黄豆粉悬浮在水中,倒入高压锅中;4.用自来水高压锅煮20分钟,在松压下保温30分钟,即可取出。

3.3 加入留置液1.把黄豆泡糊倒入发酵瓶中,加入刚煮沸的留置液,留置瓶口一定要用棉线密封,避免因二次感染而变质;2.置于30°C温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根据瓶型和温度来定(多数情况下时间在3-5天)。

发酵过程中适时观察,若发现出现黑色霉菌或氨牛奶味,应及时进行下一步操作。

3.4 料汁煮制1.取1升水,加入鲜沙姜、小茴香、丁香、肉桂、花椒、八角,加热至沸腾10分钟;2.加入适量盐,小火熬15分钟,制成料汁。

3.5 酿造腐乳1.将料汁搅拌均匀倒入发酵瓶中;2.在如下条件下进行二次发酵:–温度:30±2℃;–光照:摆放在干燥,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时间:48小时以上。

一般情况下发酵30天左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3.发酵完成后,取出制成的腐乳,放置一个月后食用。

四、检测品质腐乳的品质首先要看外观,质地应均匀细腻,没有发霉和异味;其次是气味,应有浓烈的乳香味和少量的腐臭味。

如果腐乳的味道不好,可能是发酵的时间不够长或在发酵过程中有污染的情况。

腐乳的制作 教案

腐乳的制作 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教案标题: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和历史背景。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 腐乳的保存和食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材料:黄豆、盐、石膏、水。

2. 工具:锅、搅拌棒、容器。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腐乳制作的兴趣。

步骤一:准备材料和工具1. 将黄豆浸泡在水中,约4-6小时。

2. 捞出黄豆,用清水冲洗干净。

步骤二:蒸煮黄豆1. 将处理好的黄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30分钟至黄豆变软。

3. 关火,将煮熟的黄豆沥干备用。

步骤三:制作腐乳糊1. 将石膏用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备用。

2. 将煮熟的黄豆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水。

3. 搅拌机打碎黄豆,直至形成细腻的黄豆糊。

4. 将黄豆糊倒入容器中,加入预先搅拌好的石膏水,搅拌均匀。

步骤四:发酵和储存1. 将容器密封,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进行发酵。

2. 发酵时间约为24-48小时,根据气温和湿度进行调整。

3. 发酵完成后,将腐乳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步骤五:总结和分享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腐乳。

2. 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3. 总结腐乳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调味料制作不同口味的腐乳。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腐乳的变体,如豆腐乳、豆腐干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学生制作的腐乳质量和口感。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2.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促进互动和合作。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完整word版)腐乳的制作(教案)

(完整word版)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案)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课题2-腐乳的制作ppt教案资料

课题2-腐乳的制作ppt教案资料

6、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答案:D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
7、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主要参与
的微生物是青霉
②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
2、防止杂菌污染
✓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 消毒。
✓ 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 瓶口被污染。
三、操作提示
3.你认为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操作可以 抑制杂菌的污染?
①长毛时的温度 ②加盐腌制 ③卤汤中的酒精、香辛料 ④对用具的消毒灭菌 ⑤密封
思考讨论:我们在了解了腐乳的制作过程后,你 能试着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吗?
让豆腐 长出毛 霉
加盐 加卤汤 腌制 装瓶
密封 腌制
二、实验设计— — 腐乳的制作流程
让豆腐 长出毛 霉
加盐 腌制
加卤汤 装瓶
密封 腌制
注意:温 度控制15 -18℃; 豆腐的水
分控制在 70%左右
瓶口的盐 厚一点可 以抑制微 生物生长 避免豆腐
六、课堂小结
前期发酵
后期发酵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加盐 腌制
加卤汤 装瓶
密封 腌制
创造适宜的条 件让毛霉生长
加盐抑制毛 霉的生长
抑制毛霉的生长,同 时改变口感和风味
控制毛霉的生长
课堂小结
毛霉
制作 主要微生物
根霉 曲霉
腐 原理
酵母
乳 的
机理
蛋白质蛋白酶 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脂肪 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

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了解腐乳制作的流程。

(2)能力目标:能说出腐乳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腐乳的制作,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本课题教学宜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学习等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获得腐乳制作的原理以及腐乳制作的流程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思考、讨论中挖掘问题的内涵,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新鲜豆腐、各种调料、细菌培养箱、放大镜等。

创设情境:布置前置性作业——腐乳制作的原理是什么?腐乳制作有哪些实验步骤?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激活经验: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腐乳制作提出问题假设,并作出猜想和预测。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得出正确的结论。

归纳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交流的情况,总结出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并填写相应的表格。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

拓展应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更多种类的腐乳产品,并写出制作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评价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决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腐乳,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豆制品,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风味和多样化的用途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
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实验设计
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
含水量适中(70%左右)。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8〗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酒精和香辛料。
3.发酵操作
阅读“操作提示”,完成相关问题。
3.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
一是控制好盐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腐败变质。
二是控制卤汤中酒精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过低可能导致豆腐变质。
2.防止杂菌感染
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有:玻璃瓶用沸水消毒;装瓶过程中操作要迅速小心;装瓶后用胶带密封;密封后用酒精灯消灭瓶口杂菌。
答案:B
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不需氧的参与。
答案:C
☆综合应用
〖思考9〗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
加盐腌制、卤汤中的酒精和香辛料等。
〖思考10〗制作腐乳的配方有红方、槽方和青方等。红色腐乳是由于制作中利用了红曲而使腐乳呈现红色。
【补充】腐乳发酵:
前期发酵:一是毛霉生长,分泌以蛋白质酶为主的各种酶,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二是毛霉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之成形。
★课题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
(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
答案:C
4.蘑菇、硝化细菌、超级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自养型②需氧异养型③厌氧自氧型④厌氧异养型⑤兼性厌氧型
⑥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①②③⑤B、②①②④C、②①④②D、①②④⑥
答案:B
5.以下发酵产品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
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
答案:D
6.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
腐乳的制作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题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答案:C
8.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
A.脂肪B.磷脂C.葡萄糖D.蛋白质
答案:D
9.霉菌的细胞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中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X>Y>Z B.Y>X>Z C.Z>Y>X D.Z>X>Y
例3.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
解析: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后期发酵: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
腌制处理:各种辅料及酶的缓慢作用,使腐乳生成香气。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用盐量对腐乳制作有哪些影响?
调节口味、杀菌、脱水等。
4.2发酵温度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
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毛霉的生长和酶的作用,从而影响发酵的进程和发酵质量。
4.3发酵时间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
时间过短,发酵不充分;时间过程,豆腐会软化不易成型,从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三)课堂总结、点评
(四)实例探究
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B.酵母C.曲霉D.毛霉
解析: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它三项全为需氧型。
答案:D
10.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毛霉,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右图显示了细菌的生
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需氧培养基中
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
和无氧的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ⅠⅡⅢ
A、Ⅲ、Ⅰ、ⅡB、Ⅲ、Ⅱ、Ⅰ
C、Ⅰ、Ⅱ、ⅢD、Ⅰ、Ⅲ、Ⅱ
答案:A
7.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1.基础知识
1.1腐乳的制作原理
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答案:C
(五)巩固练习
1.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酵母C.毛霉D.醋酸菌
答案:C
2.在制作腐乳时,如果没有加盐,结果会怎样
A.豆腐腐败B、腐乳口味不好
C.不易酥烂D、发酵时间延长
答案:B
3.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可抑制哪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酵母菌、霉菌B、病毒、酵母菌
C、细菌、放线菌D、大肠杆菌、青霉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