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45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45张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5e8e952d380eb63946d3e.png)
发现“青山不老” 提炼概括关键信息
自然段
3
4 5 6
典型事例或描写品质
早出晚归;同伴、老伴去世;拒绝回城享福; 无私奉献、造福人类 绿化山沟;造防风林带林网;为村民购买电视机 山沟看树 村口道别
4、讨论: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 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 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第二段(2-5):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 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描写晋西北以前的句子。 第三段(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参天(shēn cēn cān) 记载(zǎi zài)
的困难以及所取得成绩。 shēn(人参)(参汤)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2)改造山林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拓展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
轻轻地打开地球画册, 山山水水都会在问我: 小朋友, 跨世纪的小朋友, 你想给未来的地球留下什么?
是留下一棵树, 还是留下一朵花? 是留下一个生命的春天, 还是留下一片永恒的绿沟? 啊,你说,我说,他说: 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 和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
补充资料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 区。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 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 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土地沙漠化的晋西北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3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8a71d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1.png)
20 青山不老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20 青山不老
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呢? 填写学习单。
20 青山不老
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呢?填 写学习单。
20 青山不老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 实上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造福 后代的精神。
20 青山不老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为什么以 “青山不老”为题?
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代 代常绿; 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 后代的精神永存。
20 青山不老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 分,大地也是我们的 一部分。
都是好土啊! ” 保住
黄土
守住
绿树
20 青山不老
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呢?填写学习单。
20 青山不老
沙尘暴
20 青山不老
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 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肆虐:任意残杀或破坏。 占据:非法占据;霸占。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小练笔
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 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20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代代常绿; 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 神永存。
20 青山不老
小环境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 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 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9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9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63996d6c85ec3a87c2c5b7.png)
(zh√uì duò)。
二、比一比,再组词。 粼( 粼粼 )
鳞( 鱼鳞 )
虐( 肆虐 ) 虑( 忧虑 )
载( 记载 ) 栽( 栽树 )
杖( 拐杖 ) 仗( 打仗 )
三、读句子,在正确的理解后的括号里打“√”。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
命的归宿。
A.命运选择他来种树,那就把自己的身体留在这种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 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
看到的
听到的
绿意盎然
感受到的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
列数字
植树时间长 数量多
贡献大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二、比一比,再组词。 粼( 粼粼 )
鳞( 鱼鳞 )
虐( 肆虐 ) 虑( 忧虑 )
载( 记载 ) 栽( 栽树 )
杖( 拐杖 ) 仗( 打仗 )
三、读句子,在正确的理解后的括号里打“√”。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
命的归宿。
A.命运选择他来种树,那就把自己的身体留在这种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 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
看到的
听到的
绿意盎然
感受到的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
列数字
植树时间长 数量多
贡献大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a6b94dfab069dc5122017a.png)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 郁葱葱,绿意盎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 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 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 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 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 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 敌人。
说说你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 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理解。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老人生活的 小环境条件怎么样。
19* 青山不老
字词识记
lín lín
粼粼
qínɡ
高擎
读一读
nüè
肆虐
qiāo
铁锹
jù
盘踞
zǎi
记载
zhǔ zhànɡ
拄着拐杖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 盘踞 ):非法占据。 (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9f125c0b1c59eef8c7b4f7.png)
青山不老
《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写庞德与关羽决战,身后抬 着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没什么了不 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这种气概 大约只有战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但 是当我在一个小山沟里遇到一位无名老者时,我却比读这段 《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 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 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 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 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 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 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 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 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 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 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 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 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 梯。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 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 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 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 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 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写庞德与关羽决战,身后抬 着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没什么了不 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这种气概 大约只有战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但 是当我在一个小山沟里遇到一位无名老者时,我却比读这段 《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 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 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 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 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 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 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 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 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 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 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 ,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 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 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 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 梯。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 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 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 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 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 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fa6b5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e.png)
读一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时间长 面积大
三千七百亩林网
350多个操场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创造奇迹的
环境险恶
对比课文第1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 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晋西北地区的恶劣环境
变 化 巨 大
植树造林后的绿色长廊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关键词,概括 出老人每天的生活作息。
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
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 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 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 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女儿三番五次 接他遭拒
生活艰辛
推测:这十五年里,他还会遇到怎样的事?
随堂练习 联系课文内容,老人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第20课
青山不老
汇报人:XXX
壹
初识“老人”
贰
感受“奇迹”
目
录
叁
聚焦“不老”
肆
课后作业
壹 初识“老人”
初识“老人”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老人的信息。填写信息表。
人物 __老__人__
年龄: 81岁 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生活地区:中国晋西北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辛
衬托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时间长 面积大
三千七百亩林网
350多个操场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创造奇迹的
环境险恶
对比课文第1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 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晋西北地区的恶劣环境
变 化 巨 大
植树造林后的绿色长廊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关键词,概括 出老人每天的生活作息。
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
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 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 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 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女儿三番五次 接他遭拒
生活艰辛
推测:这十五年里,他还会遇到怎样的事?
随堂练习 联系课文内容,老人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第20课
青山不老
汇报人:XXX
壹
初识“老人”
贰
感受“奇迹”
目
录
叁
聚焦“不老”
肆
课后作业
壹 初识“老人”
初识“老人”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老人的信息。填写信息表。
人物 __老__人__
年龄: 81岁 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生活地区:中国晋西北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辛
衬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b43d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9.png)
白天:煮饭、抗铁锹 上山晚上:吃饭、睡 觉五位老汉离世、老 伴静静离世、女儿三 番五次接他遭拒
总结 环境险恶
单调艰苦
读一读:
山沟内的大环境: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 丈而坠。”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 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 的凶悍。
读一读:
院子里的小环境: 1.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2.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3.65岁那年,他的五个好朋友已经离世。 4.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5.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 他不走。
马永顺
“我叫马永顺,护 林1200立方米,一个 人顶6个!”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__地告知全世界______。感谢倾听ຫໍສະໝຸດ 预习单:老人信息卡
采访地点: 老人家的 采访对象: 晋西北的一
房屋
位老人
性别:
男
年龄:
81
主要外貌特征: 瘦小,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 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绿洲。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情节”
思考:
1.文中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用简洁 的语言说一说。
2.找一找:他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这种奇迹的?
“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总结 环境险恶
单调艰苦
读一读:
山沟内的大环境: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 丈而坠。”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 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 的凶悍。
读一读:
院子里的小环境: 1.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2.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3.65岁那年,他的五个好朋友已经离世。 4.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5.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 他不走。
马永顺
“我叫马永顺,护 林1200立方米,一个 人顶6个!”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__地告知全世界______。感谢倾听ຫໍສະໝຸດ 预习单:老人信息卡
采访地点: 老人家的 采访对象: 晋西北的一
房屋
位老人
性别:
男
年龄:
81
主要外貌特征: 瘦小,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 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绿洲。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情节”
思考:
1.文中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用简洁 的语言说一说。
2.找一找:他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这种奇迹的?
“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20 青山不老 课件(共34张PPT)
![20 青山不老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c27ab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8.png)
如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时,可以粗读文本,在阅读过程中通 过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 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 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 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交流讨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 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品悟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 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研读品悟
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1)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 五人离世。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4)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5)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了解事迹
杨善洲事迹简介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 关镇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 面积 5.6 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 赠给国家。
概括主要内容
借助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晋西北的一位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 土,植树造林五十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 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 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 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交流讨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 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品悟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 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研读品悟
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1)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 五人离世。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4)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5)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了解事迹
杨善洲事迹简介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 关镇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 面积 5.6 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 赠给国家。
概括主要内容
借助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晋西北的一位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 土,植树造林五十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6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0829132b160b4e767fcfb3.png)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开__辟_ _山__沟__、__改__造__山__林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自__己__ _的__一__生_都奉献给山沟,将自__己__的__生__命__都奉献给 青山。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山沟院子里的土炕上 采访对象: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岁 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为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
青山
课文品读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情怀
板书设计 风沙肆虐
三间小房 单身一人
青山不老
15年,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杨树、柳树,劲 挺在山洼山腰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 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 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开__辟_ _山__沟__、__改__造__山__林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自__己__ _的__一__生_都奉献给山沟,将自__己__的__生__命__都奉献给 青山。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山沟院子里的土炕上 采访对象: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岁 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为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
青山
课文品读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情怀
板书设计 风沙肆虐
三间小房 单身一人
青山不老
15年,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杨树、柳树,劲 挺在山洼山腰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 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 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青山不老课件(共36张PPT)
![青山不老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8abe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c.png)
(fēng yǔ tóng zhōu) 比喻共同渡过困难。
风 雨 同 舟 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将风雨同舟。
2
0
2 3
(guī sù)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六 年
归 宿 例:植树造林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级
语 文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
字词 词语释义
2
0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
2 3
(sì nüè) 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六 年
肆 虐 例:洪水肆虐,淹没了大量的农田。
级
语
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中国的晋西北经常受到干旱、
文
上
(pán jù) 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册
盘 踞 例: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土匪都盘踞在山上。
2
1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0
2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3
六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人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做出的贡献。
年
级
语
2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
文 上
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
册
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
创造了这块绿洲。
段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7224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0.png)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 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 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 北奇迹般的发明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身 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在文中找出老农发明的“奇 迹”。
在文中找出老农发明的“奇 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 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
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 迹。
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奇迹 的?
请交流
本来——狂风肆虐、沙尘暴占据的山沟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 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 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身 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身的生命化为另 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 化家园、维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珍贵 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 的增加,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 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 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 治理 • 归宿 • 荡漾 • 领会 • 风雨同舟
zhì sù yàng wù zhōu
• 肆虐: • 占据: • 归宿: • 劲挺: • 污泥: • 荡漾:
任意残杀或迫害。 非法占据。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沉积的泥沙。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Leabharlann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
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
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发明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6)、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青山不老|人教新课标(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03c9e514791711cd791701.png)
教学目标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字词积累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肆虐
奇迹
沙尘暴
晋西北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绿风荡漾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5:26:30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课堂总结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 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 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 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 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 快拿起笔写写吧!
20青山不老课件(共32张PPT)
![20青山不老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21ee5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f.png)
表面指: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 代代常绿的;
实际包含: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 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是永存的。
撰写颁奖辞 (1)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获奖者的事迹及崇高精神 的闪光点。 (2)加上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要洋溢祟敬之意。
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山野老农写一段颁奖辞。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留下了绿 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 奉献的精神。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请你默读阅读提示,梳理问题: 1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 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3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 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 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是啊,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 献给青山,看着眼前翠绿的青山,听着耳边朴 实的话语,我们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老人的 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请你默读阅读提示,梳理问题: 1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 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3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不老”是这篇文章的“文眼”。课题 “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
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 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 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 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 天”的说法。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 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 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实际包含: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 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是永存的。
撰写颁奖辞 (1)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获奖者的事迹及崇高精神 的闪光点。 (2)加上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要洋溢祟敬之意。
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山野老农写一段颁奖辞。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留下了绿 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 奉献的精神。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请你默读阅读提示,梳理问题: 1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 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3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 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 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是啊,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 献给青山,看着眼前翠绿的青山,听着耳边朴 实的话语,我们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老人的 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请你默读阅读提示,梳理问题: 1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 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3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不老”是这篇文章的“文眼”。课题 “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
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 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 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 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 天”的说法。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 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 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后有非常之功。
19 青山不老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三(番)五(次) 如(诗)如(画) 日月( 同 辉 ) 滔滔( 不 绝 )
(风 雨 )同舟 (生)命( 垂 )危
(世 外)桃源 (龙)盘(虎)踞
( 纷 至 )沓来
19 青山不老
二、缩写句子。
1.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9 青山不老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 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已经八十一岁 拄着拐杖 慢慢迈进……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19 青山不老
互动课堂
读第一、二自然段, 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 地方?这里的大环境 有什么特点?
19 青山不老
背景知识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 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19 青山不老
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 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19 青山不老
1.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 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 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4.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5.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9 青山不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文中的话回答。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9 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 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 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 闪着粼粼的波光。
老人创造绿洲。
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老人走进小院。
19 青山不老
3.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人的宝库。
小兴安岭是宝库。
4.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
老人走出来。
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 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 被黄沙掩埋,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 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 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 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成强烈的沙尘暴。
19 青山不老
上一课中,三黑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 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 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 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 老的奇迹。
人教19版 青语山文不老六年级 上册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肆虐:指不顾一切的任意残杀或 破坏。 盘踞:比喻某些植物或某些自 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
19 青山不老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9 青山不老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 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 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19 青山不老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 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主题概括
课文紧紧抓住三个问题来展开——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 下创造的,以及“ 青山不老 ”的含义,且逐层 深入地感受老人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 的无私奉 献的精神。
19 青山不老
拓展延伸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 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 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19 青山不老
杨树、柳树,如臂如 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 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 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 形成了一层层的梯。
19 青山不老
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用文中的话回答。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环境)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 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 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 的铜像,站在铜像前, 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 敬的老人说什么?
19 青山不老
结构梳理
青 恶劣环境
山 不
光荣事迹
老 青山不老
青山绿水 造福后代 山川共存
19 青山不老
思考:“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19 青山不老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
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 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 青山永垂不朽。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2.老人年老、瘦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环境)
3.生活条件艰苦。
(小环境)
4.同伴、老伴相继过世。 (小环境)
19 青山不老
这是中国的 晋西北,是西伯 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 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19 青山不老
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能 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 而坠。”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19 青山不老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19 青山不老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19 青山不老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三(番)五(次) 如(诗)如(画) 日月( 同 辉 ) 滔滔( 不 绝 )
(风 雨 )同舟 (生)命( 垂 )危
(世 外)桃源 (龙)盘(虎)踞
( 纷 至 )沓来
19 青山不老
二、缩写句子。
1.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9 青山不老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 确实老了,年岁大了?
已经八十一岁 拄着拐杖 慢慢迈进……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19 青山不老
互动课堂
读第一、二自然段, 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 地方?这里的大环境 有什么特点?
19 青山不老
背景知识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 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19 青山不老
默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 小环境是什么样的?
19 青山不老
1.老人早出晚归,一门心思只有植树造林。 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 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 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4.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5.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9 青山不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文中的话回答。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9 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 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 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 闪着粼粼的波光。
老人创造绿洲。
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老人走进小院。
19 青山不老
3.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人的宝库。
小兴安岭是宝库。
4.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
老人走出来。
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 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 被黄沙掩埋,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 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 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 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成强烈的沙尘暴。
19 青山不老
上一课中,三黑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 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 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 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 老的奇迹。
人教19版 青语山文不老六年级 上册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肆虐:指不顾一切的任意残杀或 破坏。 盘踞:比喻某些植物或某些自 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
19 青山不老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9 青山不老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 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 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长青。
19 青山不老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 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主题概括
课文紧紧抓住三个问题来展开——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 下创造的,以及“ 青山不老 ”的含义,且逐层 深入地感受老人 保护家园、造福他人 的无私奉 献的精神。
19 青山不老
拓展延伸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 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 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19 青山不老
杨树、柳树,如臂如 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 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 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 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 形成了一层层的梯。
19 青山不老
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用文中的话回答。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环境)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你如果有机会来到 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 造的绿洲,又看到老人 的铜像,站在铜像前, 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 敬的老人说什么?
19 青山不老
结构梳理
青 恶劣环境
山 不
光荣事迹
老 青山不老
青山绿水 造福后代 山川共存
19 青山不老
思考:“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19 青山不老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
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 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 青山永垂不朽。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19 青山不老
2.老人年老、瘦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环境)
3.生活条件艰苦。
(小环境)
4.同伴、老伴相继过世。 (小环境)
19 青山不老
这是中国的 晋西北,是西伯 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的地方,是干 旱、霜冻、沙尘 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19 青山不老
县志记载: “风大作时,能 逆吹牛马使倒行, 或擎之高二三丈 而坠。”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19 青山不老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19 青山不老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