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同时也处于风险之中,由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在变小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发事件的影响就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影响及政府的责任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突发事件危害性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已对公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涌现出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1998年肆虐中国的大洪水,2003年的来势汹汹的sars,2008年令人震撼至深的“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都使我国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我们的国家积极应对,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来控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也给我们的政府敲醒了警钟,暴露了现行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某些弊端,也反映了改革实践中的某些问题与偏差。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国开始加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各级政府也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制定了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明确我国要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这是及时必要的,为应对不可预知
的公共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证,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突发事件特点及危害性
(一)突然性。突发事件是在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的发生的,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事件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公众没有思想准备,来不及任何的判断。不管是什么时候发生、怎么发生、危害多大等这都是人们是难以预测和无法准确把握的,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导致了预防和应对的困难很大。
(二)破坏性大。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有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无论什么形式的危害,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造成破坏性很大,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公共部门形象和信任度下降。(三)地域性和延伸性。一般的重大突发事件爆发于某一地区范围之内,但往往是在一个国家内发生而引起其他国家的参与,地域性和延伸性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扩大了事件的影响与危害。如2003年的非典,爆发于中国,但是也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四)影响的广泛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影响是广泛的,越是公众关注、媒体报道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一方面对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经济损失,精神伤害的同时,也给了人们很大的警示作用,人们密切关注事故发生的情况并从中得到启示、总结经
验教训等,从而使社会避免重蹈覆辙、重演悲剧;另一方面,事件的影响是持续的长久的,会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是一生,情绪波动,思想不振,极度恐慌,这就需要政府及媒体的帮助,使其走出阴影,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
(五)紧迫性。事件发生的突然、处理时间紧迫,发展变化十分迅速,公众不知所措、不知应对,这就更突出了政府的作用,政府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及时反应、作出准确对策,这往往决定了事件发生后的走向。
二、突发事件的影响
“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都是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是境内分裂势力与境外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和策划的结果,这从事件的发生时的暴徒的集结和行动的地域性就可以看出。两起事件给中国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我国政府在应对西藏事件和新疆事件的成长是令人欣喜的,而这两起事件的平息充分说明了分裂祖国和破坏团结是不得人心的,可以再进一步理解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就会使公众了解事件真相,有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如果利用的不好反而会加速危机的蔓延和传播。“拉萨3.14”事件中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略显生涩,事件发生后,关于事件的报道已经在网络上传播了一天的时间,但是地方政府还是没有解决的方案。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中国的一举一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本来就引起了国民和世界的关注,越是封锁报道越
是引人怀疑,本来有理的中国政府也会授人口实。事实证明而我们的失误之处就是没有积极公开透明的处理事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和客观的披露信息比什么都重要。相反,任何隐瞒不报或者漏报,少报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不否认政府的动机是好的,怕过多的报道会引起更大的矛盾甚至是恐慌,但这也给西方个别的媒体可乘之机,随意猜想,不负责任的报道,对我国政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之后,我国政府吸取了“拉萨3.14”事件的教训,公开透明的对事件进行了有效地处理,没有给那些别有
用心的外媒以可乘之机,显示了我国政府在处理这类事件时的能力和决心,是本着公平和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内部的矛盾,增加了公众
与政府的理解与沟通,产生了一种应变能力,增加了民族团结与凝
聚力,为以后处理其他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政府的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而处理事件不仅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而且也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一个有能力负责人的政
府应该做到:
(一)防患于未然。突发事件爆发之前总是会有一些端倪的,只要能认识到位并及时处理,有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政府与其等到事
件发生后面对公众的恐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应对,还不如加
强事前的观察,避免事件的发生。最高明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形成和爆发之后的干预,而是在于排除可能导致危机前期的各种可能
性,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处理事件的能力。
(二)建立社会公信力,注意自身形象。随着事件的发生,公众会对政府有所期待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和恐惧。在这关键的时候向公众展现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政府,使公众信任理解政府并且有安全感,这对降低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和心理安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民相信政府的决策,相信政府会保护自己,那就不会有大的恐慌,而且还会使公众有战胜突发事件的决心,与政府同心协力共同应对,政府要建立成全国人民信赖的,无法代替的社会领导核心。
(三)社会动员。突发事件的影响广泛,破坏性大,单靠公众或是政府都不会取得胜利,这需要举国上下通力合作,同进同退,在应对危机时万众一心。政府要相信公众,开诚布公,依靠主流媒体,发布信息,使公众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把全社会的资料集中在一起,一起度过难关。
(四)化解恐慌、树立信心。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出现恐慌心里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靠隐瞒和压制来消除的,信息的不透明和政府的模糊态度会使公众的恐慌心理越严重。突发事件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得到弥补,但是事件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政府要做的就是竭力的去消除人民心中的迷惑和恐慌,使公众对生活充满信心,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来。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应付新华出版社2004.7
[2]迟福林警钟——中国:sars危机与制度改革民主与建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