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素

合集下载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

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

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

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支出也逐渐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大小和结构不仅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也对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消费趋势、指导宏观调控、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动向。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商家和企业提供市场研究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还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发现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运用E views 软件建立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实际纯收入、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关键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一、问题的提出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克服金融危机和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

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家庭设备、交通等方面,本文只挑选了五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二、理论依据(一)、1.三、模型设定(一)、影响因素的分析1、.农民收入偏低,增收困难抑制消费。

消费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可支配收入,虽然农村居民近几年人均收入增长明显,但相对仍处于较低水平。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影响:节俭、储蓄等 传统观念对消费的影响
教育水平:教育程度越高,消 费观念越开放
消费观念:城镇居民的消费观 念逐渐转变,追求品质和体验
文化消费需求:随着文化水平 的提高,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 的需求增加
心理因素
消费观念: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消费习惯: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消费心理:城镇居民的消费心理,如求实心理、求异心理等,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攀比心理:城镇居民的攀比心理也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提倡量入为出,避免盲目跟风 消费
强化储蓄意识,合理规划个人 财务
引导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者金 融素养
培养节约习惯,弘扬勤俭节约 的传统美德
优化消费环境
完善消费政策,引导居民 合理消费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 者权益
推进消费升级,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拓宽消费渠道
影响城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 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就业状况:就业率越高,居民消费信心越强 金融市场:利率、储蓄、投资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决策
社会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 收入分配差距: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较为饱和,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 教育、医疗支出:居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刚性支出增加,压缩了其他消费空间 消费观念和习惯: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和习惯存在差异,影响消费行为
个人因素
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 强。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越理性,消费结构也更加合理。

计量论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论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居民消费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关键词:居民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消费价格指数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以前,国内由于人才匮乏,资源短缺,观念保守等原因延误了国家的发展机遇。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理论综述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

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的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也叫绝对收入假说。

他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储蓄和消费,而且消费将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但消费的变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再则,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即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指出占收入的比重减小,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量化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量化分析

利率 金融资产
一年期 的存款利率 人均年底存款余额
x 4 X 5
唯一可以 做的 替代是个人储蓄代替消费支出或消费支出代
替个人储蓄, 即消费者可以将其收入在物品和劳务上用得多 些或少些, 来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反应。 2金融资产 .

三、 因子分析
出了自 变化规律, 己的 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 影响越来越
而其他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 除可支配收入外 , 影 住房的改革尚未开始, 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小 , 以这时的平 小, 所
均消费倾向很高, 1 1 在 9 年的01 和 1 8 8 . 9 9 年的O9 范围 8 .3 响消费支出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他们各 自的影响程度又有 回归分析的方法, 利用我国 内波动( 范剑平, 99年) 19 。所以这时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 多大呢?本文试用主成分分析、
X l
X2
(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一) 根据宏观经济学消费决定理论 , 除可支配收入外, 还有 许多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也有影响, 一般包括 : ②
1物价水平 .
收入分配
的公平性 物价水平
最高收入户的可支配收A/ 最低收入户的可支配
收入 通货膨胀率 X 3
当全社会的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 个人

枣毒 毒 巨 蓟垂遁 E函圃

图 1人 均 消 费 支 出与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的趋 势 图
可以清楚 的看到 : 两条线 的走势基 本一 致, 特别 是
18-19 年, 95 92 几乎重合, 说明我国居 民把绝大部分可支配
但从 1 2年起, 9 9 两条线的重合度变小 ,分 “ 的隐性通货膨胀显性化 , 了弥补通货膨胀 因素的影响, 为 对 收入用于消费; 越来越大, 说明随居民收入的增加 , 消费支出更多的表现 城镇居民发放价格补贴和提高工资水平 , 使城镇居民收入由 叉” 长期冻结到快速增加 , 而且这时的收入路径是平稳的, 、 医疗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学院: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13 学号:Z110702338 姓名:张颂一、消费与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状况从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

消费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加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的国策。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所以研究消费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从消费函数理论看影响消费的因素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②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③弗朗科.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与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人大于消费,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用来防老。

④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

以上四种理论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①利率。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

当然现代经济学家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价格指数。

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这些理论思想可以为研究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提供借鉴和思路。

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探讨

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探讨

^C) 元
l0 7 06 2 2 0 66 27 5 4 3 9 4 62 4 8 5 229 48 89 3 56 1 03 52 1 4 5 5 5 84 6 7 8 2 99 6 5 8 96 7 0 7 28 8 7 4 22 9 21 4 6 14 3 0 9 1 7 95 15 1 7 58 3 8 1 7 08 5 8 1 1 46 7 7 5 l 194 9 0 4
需 求提 供 依 据 。
X :城 镇 居 民零 售价 格 指 数 (已经 除 以 1 0) : 中国人 民银 行一 年 期 O ;X
的 收入 水平 ,会 对 家庭 的消 费水平 产 生
影响 。 城 镇消 费者物价 指数× 指 的是衡量 所 选定 的一 篮子消 费品购买价 格 的指 数。
是 反 映 与居 民生活 有 关的产 品及劳 务价
格 统计 出来 的物价 变动 指 标 ,通 常作 为 观 察通 货膨 胀 水平 的重 要指 标 ,借 此来
大力发展 生产 力。 ”的观点 , 成功佐证 了在 现代社会 中发展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意义。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庞大的人 口基 数, 谋求经济的发展更是 迫在 眉睫。 然而 。 经济 增长 主要依靠 于消费需 求、投资需 求 和出 口需求的大力推动。作 为总需求的主
城镇 家庭平 均
及 对城 乡居 民货 币 支 出和 生活消费水平 的影响 。 本文
将 通 过 分 析 从 中选 取 拟 合
19 9 1

商品零售 价格 就业者 负 一 年姗定期 存 担 人披 ( 含本 每 人可支 配收 每人全 年靖 费 指数 ( 上年 指数 ( 上年

城 镇象窿 平均 城镇家 鞋平均 居民消 费价格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吴 旭(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2020年我国投资、出口、房地产和货币放水量都创了新高,只有一个指标负增长——消费,也就是说消费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保障消费、刺激消费是未来几年经济的主旋律。

因此,研究并分析影响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则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先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对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找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然后再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找出我国居民消费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1)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人均GDP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次之。

(2)在1991-2019年,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都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且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3)我国31个省市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4.在国际中,瑞士是居民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断崖式的少于消费水平高的国家。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计量模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10.0004-07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才是良性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渐渐向以扩大消费拉动转变。

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沿海企业出口困难,多数企业把视线转向国内;自从提出内循环开始,把消费拉起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重中之重,所有影响消费因素都会被持续打压,保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作为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消费的增加可以直接引起经济的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

新时代,居民消费的途径多种多样且越来越便捷,去商场购物、在网上购物还有如今鼓励的地摊经济也为居民的消费提供了便利;居民消费的对象也不在局限于有形商品,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消费服务等无形商品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满足精神享受;居民消费的支付方式也由之前的现金支付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支付,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方式也使得居民消费意愿提高。

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提要目前,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也不断升级。

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折旧越来越快。

一、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历经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

1978年前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二)生活大为改善的电器普及阶段。

始于八十年代的城镇居民消费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十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

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其主要标志是以排浪式消费方式在城市普及家电商品,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村家庭。

(三)高层次的享受型阶段。

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新的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02年有82.1%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

其中,60.7%的家庭购买了房改房,9.3%的家庭购买了商品房,12.1%的家庭拥有私房。

根据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状况,居民消费是建立在经济实力之上的。

目前,城市居民家庭户均金融资产已达到七万元,具备一定的购买潜力;农民收入也具有购买千元以上商品的消费能力。

引领消费龙头的商品首推住房。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居民购房意识增强,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期。

2006年前九个月,销售给个人的商品房面积达8,215万m2,比2005年同期增长33.1%,占销售总面积的90%以上。

2006年前九个月,个人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787亿元,同比增长44.9%,比2005年底增加近十个百分点。

住房之后的第二消费大件当推汽车。

目前个人消费占汽车销售量的70%以上。

2006年前十个月,中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2.7%,其中轿车生产增长23.4%。

中国累计生产汽车205.33万辆。

在消费方面,通信、电脑、教育、旅游都是热门领域。

2001年7月底,中国移动电话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固定电话业务收入,成为国内第一大通信业务。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如社会保障、医 疗制度等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我们也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收 入水平的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此外,我 们还可以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我们以家庭经济状况为自变量,以 消费支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居民消费支 出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消费支出越高。
3、政策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我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以政策实施前 后的消费支出为因变量,以政策实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政策 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政策实施后,消费支出增加约8%。
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有重要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 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医疗等非必需品上,而受教育程度较低 的农村居民则更注重基本生活消费。这表明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居民对未来的 预期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例如,东部沿海地 区的农村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 民在食品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 源禀赋有关。
四、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环境的 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品牌意识逐渐增强: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品牌的追求也 逐渐增强。在购买商品时,他们更注重品牌和质量。
2、健康环保观念不断提升:随着健康环保观念的普及,农村居民在购买商品 时也越来越健康环保因素。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无公害、环保的产品,以及对环 境友好的服务。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1997-2017年国家数据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性分析。

主要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拟合、主成分等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影响消费能力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消费支出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一、引言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侧面再一次反映了国家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

消费能力大小越来越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甚至成为人民幸福感来源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的探究性分析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模型建立(一)自变量初步筛选居民的消费支出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因此我们初步选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自变量,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二)模型拟合分别对自变量关于因变量作散点图分析:解释变量X1、X3、X4的t检验值对应的概率p值分别为0.000、0.064、0.078小于0.1,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X1、X3、X4对y有显著性的影响。

X2的t检验值对应的概率p值为0.476,没有通过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人均GDP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并且回归系数的符号为负,显然与实际经济意义不符。

F检验统计量值为11231.689,其对应的概率p值0.0000,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该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回归方程显著,X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人均GDP、X3城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i有显著影响。

(三)模型修正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仍存在解释变量未通过t检验,因此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解释变量的相关性矩阵:显然,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0.99,说明选择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作者:张超柳颂华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09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多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了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缓解国际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2008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十项有关我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内需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其中,特别是拉动消费需求的措施,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消费的需求与投资的需求两者相比,前者方为真正的、持久的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一)城镇居民消费虽持续增长,但其的最终消费率却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资料,我国在近十年来,国内的生产总值持续保持6-8%的增长率,在2003年,高达到9%以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拉动而取得成效。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近10年,我国平均的最终消费率为58.5%,比市场经济国家低于大约20个百分点。

尤其是最近近5年,由于外资的大量涌入与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大规模的增长,外贸出口也保持强劲势头不断增长,居于此种情况,最终消费虽也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但从整体来看,最终消费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危险趋势。

城镇居民消费自2001年以来,未能与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同步的增长,且它们的增长速率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将会导致最终消费率的下降。

(二)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农村居民共同以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增长趋势,在当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

(1)对于大城市的居民而言,当前大对数居民已相对富裕,基本的生活消费已得到满足,要增加其它消费,只能借助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档次以及圣洁消费结构来实现。

例如,购买汽车、增加住房、外出旅游、出入高级娱乐场所等此类的消费服务。

(2)广大的农村居民与城市中低收入的居民,由于收入是较为缓慢增长的,因此,只能通过适当增加一些家庭设备、提高营养水平、改善家庭的基本生活条件以及增加各类教育消费等来实现消费。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本文采用2004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tata软件,分析研究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的增加,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的减少。

文章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标签:居民消费;人均收入;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从宏观角度或微观角度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居民的消费处于怎样的水平,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具有怎样的影响,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对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充分的研究。

现在国外学术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即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

随着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

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主要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

他假设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储蓄和消费,并且消费会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进一步提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另一种是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

这一理论强调消费要受制于个人或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得到了相应增长。

消费支出的增长不仅对个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也对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就业情况、社会政策、个人观念等等。

本文将针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消费支出背后的复杂关系。

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高的居民往往会有更多的消费能力,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则可能只能进行基本的消费支出,难以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消费乐趣。

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

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生活必需品向更多的奢侈品和高端消费产品转变。

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消费支出的规模和品质。

就业情况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业率的提高能够使更多的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稳定的就业也会给人们带来更强的消费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愿意进行消费支出。

相反,就业率的下降可能会导致消费能力的降低,从而影响整体的消费市场。

就业情况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政策也会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影响。

政府的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都会对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有所影响。

税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水平。

而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也可能给居民带来一定的实实在在的消费提升。

社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城镇居民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其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

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会影响其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消费水平的决策。

一些人可能崇尚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更注重消费品质和实用性;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更注重享受和体验,更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在消费上。

2010-2020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

2010-2020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

2010-2020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1. 引言1.1 概述本文通过研究我国2010年至2020年的统计数据,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也受到居民收入变化、政策措施以及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文章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将详细讨论过去十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并关注主要消费品类的演变以及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减小的情况。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变化和政策措施等方面。

在第四部分中,将对社会转型对居民消费观念变化产生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具体涉及城镇化进程、科技进步和教育普及程度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给出结论和展望,总结主要研究发现和结果,并对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可能的走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统计数据的分析,探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主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并深入研究社会转型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

通过论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多个方面,旨在提供有益于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公众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的信息。

此外,通过展望未来,也可以为各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健康增长。

2.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2.1 过去十年的消费水平变化过去十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X元,而到2020年已经增长至X元。

这表明了我国居民在过去十年中实际购买力不断提升。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内需的政策措施和经济发展举措,使得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购买能力也相应提高,从而促进了消费水平的上升。

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对策

费转移的过程 , 主要经历 了三个时期:
在消 费方 面 , 信、 通 电脑、 教育 、 旅游 经济学提供 了一些解释 。他们认 为, 利率
20 年 中国移动 下调会 同时产 生两 种 效应——替代 效应 ( 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 都是热 门领域。 0 1 7月底 , 一) 电话 业务收入首 次超过固定 电话 业务收 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是指利率下调 降低 段 .1 7 9 8年前主要追求 三转一响” 老 的“
人们 的消 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 , 利率下调有助于 以家 用 电器 普及为代表 的耐用 消费品热 从小康走 向更宽裕 的过渡时期, 方 内容 以及消 费品市 场供求 刺激 消费 ; 而在不确 定性 情况下 , 率下 利 潮 。大约延续 了十年左右 , 主要 标志是 费观念 、 式 、 其 都将 发生重大变化。衣食等一 般性 调预示着未来不确 定的财 富收入 减少 , 此 以排 浪式消费方 式在城市普及家 电商 品, 关系, 消费在总消 费中的比重下 降, 、 住 行支 出 时, 收入 效应大于替 代效应 , 费者被 迫 消 家用 电器 开始进入 农村家庭 。 随着 世界经济贸易扩大和各国文化 减少 当期消费 。 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 ( ) 三 高层 次的享受型 阶段 .以住房 、 增加。 国内消 费的国际化趋势开始 我国来说 , 与后者 的情形基 本相符。随着 汽车为主的新的消费热潮 扑面而来 。 抽样 间相互渗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响我国居民消费 的主要因素 影
() - 收入对 消费的影响. 绝对 收入假 入 ,城乡居 民收入 的不确 定性进 一步强
说 和持久收入假 说均可用于解 释 当前我 化 , 收入预期下降 , 支出预期增大 。 由于利

影响消费居民的因素

影响消费居民的因素

影响消费居民的因素
1. 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是消费力的基础,收入水平高的居民更容易消费较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消费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3.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小和消费预期的形成,物价上涨会降低居民购买力。

4. 利率水平:在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居民通常更愿意借贷以消费,利率上升则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制约。

5. 政策环境:政府有一定的调节经济的职责和权力,政策环境的变化会对消费居民产生影响。

6. 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较差的人,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和健康食品等的消费支出。

7.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安全、健康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8. 文化娱乐:居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1990—2009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收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建立统计模型。

结果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影响消费支出的显著性因素。

基于模型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相关概念解析1、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包括用于生活消费的自给性产品支出。

集体用于个人的消费指集体向个人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各种非消费性的支出。

其形式是通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

2、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计量分析数据全国城镇居民1990—2009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

注:数据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三、使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回归模型(1)分析对象为上表1990-2009的时间序列数据。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人均消费支出,引进两个解释变量分别为X1人均可支配收入及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Eviews数据显示:(2)对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分别做出散点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素一、问题的描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的GDP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亿元,比上年增长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民收入在不断增加,消费性支出也随之增加,同时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消费支出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探究其影响因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费性支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Y=C+I+G+XN,我们猜想,消费性支出会受到国民(GDP),税收,进出口,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物价水平(CPI),消费者偏好,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性支出。

下面我们暂且以GDP,CPI,税收,进出口和投资这五个因素作为考虑对象,探究他们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1、多元回归分析下面我们以消费性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Y,以国内生产总值X1,物价指数X2,税收X3,进出口差额X4和固定资产投资X5作为解释变量(即自变量)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探究这几个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关系。

选择了时间序列数据而没有采用横截面数据是为了避免各个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都是决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且非人力和经济发展所能解决的,这就决定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都不相同。

下表是我国从1994年到2008年这15年间与各变量有关的原始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

年份消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78=100)各项税收(亿元)进出口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994 27216 61129.80 396.90 6038.04 1403.70 20019.30 1995 34962 71572.30 429.90 6909.82 1019.00 22913.50 1996 41040 79429.50 441.90 8234.04 3354.20 24941.10 1997 44768 84883.70 438.40 9262.80 3597.50 28406.20 1998 46406 90187.70 432.20 10682.58 2423.40 29854.70 1999 49685 99776.30 434.00 12581.51 1995.60 32917.732000 54617 110270.40 437.00 15301.38 1865.20 37213.49 2001 58953 121002.00 433.50 17636.45 2517.60 43499.91 2002 62798.5 136564.60 438.70 20017.31 2092.30 55566.61 2003 67493.5 160714.40 455.80 24165.68 2667.50 70477.40 2004 75439.7 185895.80 464.00 28778.54 8374.40 88773.62109998.2 2005 97822.7 217656.60 471.00 34804.35 14220.30137323.9 2006 110413.2 268019.40 493.60 45621.97 20263.504172828.4 2007 128793.8 316751.70 522.70 54223.79 20868.41224598.7 2008 149112.6 345629.20 519.00 59521.59 13411.327设回归模型总体回归函数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ɛ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和β5分别为X1,X2,X3,X4,X5的回归系数,ɛ为随机误差项。

将数据导入SPSS后,得到模型输出结果如下表所示Model Summary.998a.997.9952458.07547Model 1R R Sq uareAdjusted R Sq uare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Predictors: (Constant), 税收, CPI, 进出口差,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 GDPa.ANOVA b2E+01053603540044596.402.000a5437921596042135.0112E+01014Reg ression Residual TotalModel 1Sum of Squares dfMean Square F Sig.Predictors: (Constant), 税收, CPI, 进出口差,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 GDP a. Dependent Variable: 消费支出b.Coefficients a31709.70821281.4841.490.170-16432.35479851.7701.489.510 3.2742.920.017.335 2.642.997.697.053-141.82091.103-.163-1.557.154-347.91164.270.876-.461-.028.759.365.146 2.078.067-.067 1.584.941.569.038-.438.251-.580-1.744.115-1.007.130.991-.502-.032-4.065 2.051-1.698-1.982.079-8.704.574.995-.551-.036(Constant)GDP CPI 进出口差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税收Model 1B Std. Error 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 BetaStandardizedCoefficients tSig.Lower Bound Upper Bou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B Zero-order PartialPart CorrelationsDependent Variable: 消费支出a.C o e f f i c i e n t C or r e l a t i o n s a 1.000.891-.335.521-.969.8911.000-.428.706-.943-.335-.4281.000-.667.428.521.706-.6671.000-.710-.969-.943.428-.7101.0004.205166.399-.251.268-1.013166.3998299.83-14.24616.152-43.822-.251-14.246.133-.061.080.26816.152-.061.063-.091-1.013-43.822.080-.091.260税收C P I 进出口差固定资产投资投资G D P税收C P I 进出口差固定资产投资投资G D P C o r r e l a t i o C o v a r i a n c M o d e l 1税收C P I 进出口差固定资产投资投资G D P D e p e n d e n t V a r i a b l e :消费支出a .因此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709.708+1.489X1-141.820X2+0.759X3-0.438X4-4.065X5 t=(1.490) (2.920) (-1.557) (2.078) (-1.744) (-1.982) 从上表的输出结果可以知道⑴、相关分析表中复相关系数R 的值为0.998,决定相关系数的值为0.995,这表明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很高。

⑵、方差分析表中,F=596.402。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在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5和N-K=9时对应的临界值F (5,9)=3.48,从SPSS 中计算出的F 值596.402远远大于临界值,且SIG=0,说明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即X1,X2,X3,X4,X5整体上对Y 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该方程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够通过统计检验。

⑶、对于自由度为N-K=9,当显著性水平α=0.1时,t 分布的临界值833.1)9(05.0=t ;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t 分布的临界值262.2)9(025.0=t 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1的情况下,GDP ,进出口差以及税收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较为显著。

而且从表中的各变量的t 值也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与GDP ,进出口差和税收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固定资产投资和CPI 之间的相关性则较弱。

且消费支出与GDP ,进出口差之间是正相关,与CPI ,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之间是负相关。

但是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只有GDP 的t 值符合检验条件,而且从表中各变量的t 值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的相关性是最大的,于是下面我们重点考察居民消费支出与GDP 的相关性大小,将多元的线性回归分析转化为一元的线性回归分析。

2、一元线性回归设回归方程Y=β0+β1*X1,同样将相关数据导入SPSS ,可得到如下输出结果Model Summary.997a.995.9942761.87042Model 1R R Sq uareAdjusted R Sq uare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Predictors: (Constant), GDPa.ANOVA b2E+0101 1.797E+0102356.199.000a99163067137627928.2312E+01014Reg ression Residual TotalModel 1Sum of Squares dfMean Square FSig.Predictors: (Constant), GDP a. Dependent Variable: 消费支出b.Coefficients a7919.4331463.7385.410.000.454.009.99748.541.000(Constant)GDPModel 1B Std. Error 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 BetaStandardizedCoefficientstSig.Dependent Variable: 消费支出a.从以上的输出结果中可以看到,在除去了其他的自变量而只考虑因变量Y 与自变量X1的关系时,方程的F 值以及自变量X1的t 值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说明这时的拟合效果比之前更好,与实际的偏差更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