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在一年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作为高一数学老师的你知道怎样写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吗?来写一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吧,它会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不菲的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欢。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讨论.(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讨论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讨论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讨论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讨论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讨论.教法建议(1)关于的定义根据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老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开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开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2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2024年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2.难点:集合语言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集合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集合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二)新课讲解1.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定义:集合是一些明确且不同的对象的全体。
(2)集合的元素: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表示。
(2)描述法:用文字或符号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3)图示法:用Venn图或树状图表示集合。
(三)案例分析1.例题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集合?A.{1,2,3,4,5}B.{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C.{a,b,c,a}D.{x|x是方程x²3x+2=0的解}解析:A、B是集合,C不是集合(元素不互异),D不是集合(方程解不明确)。
2.例题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所有小于5的正整数B.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偶数解析:A.{1,2,3,4}B.{2,4,6,8}(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集合,并说明理由。
A.{1,2,3,4,5}B.{x|x是大于5的正整数}C.{a,b,c,a}D.{x|x是方程x²4x+3=0的解}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B.所有小于0的整数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掌握了集合的性质。
2.能够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抄写并背诵集合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高一数学上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定义,培养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2.利用图形、表格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集合运算的规律,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引导学生探索集合的其他性质,如幂集、无穷集合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介绍集合论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日记: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解决集合问题时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关于集合的拓展知识,如幂集、无穷集合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避免过度的作业压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及时批改和讲评,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作业指导。
2.互动交流: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方法。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练习题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以确保教案包括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包括教学评估的方法,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第二教时教材:1、复习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目的: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一、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例一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解:{x|x2=x}={0,1}2.比2大3的数的集合解:{x|x=2+3}={5}3.不等式x2-x-64.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解:{(x,y)|y=kx}5.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3)} 6.使函数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解:{x|x2+x-60}={x|x2且x3,xr}三、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含思考题、备用题四、处理《课课练》五、作业《教学与测试》第一课练习题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 入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新 课 新 课引例:(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1. 集合的概念.(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读作“a属于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4. 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或 N*;(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 或 ,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 ,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 , , …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1) 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3) 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4) 非常接近 1 的实数.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4) 如果a Q,b Q,则 a+b Q.2.选择题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C)“我校高一年级全体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其元素不确定⑵已知2是集合M={ }中的元素,则实数为( )(A) 2 (B)0或3 (C) 3 (D)0,2,3均可例2 用符号“ ”或“ ”填空:(1) 1 N,0 N,-4 N,0.3 N;(2) 1 Z,0 Z,-4 Z,0.3 Z;(3) 1 Q,0 Q,-4 Q,0.3 Q;(4) 1 R,0 R,-4 R,0.3 R.练习2 用符号“ ”或“ ”填空:(1) -3 N;(2) 3.14 Q;(3) 13 Z ; (4) -12 R ;(5) 2 R ; (6) 0 Z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难点】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 入1. 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2. 用符号“ ”与“ ”填空白:(1) 0 N ; (2) -2 Q ; (3)-2 R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新 课 新 课 新 课1. 列举法.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4,5,6}.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2) 方程 x 2-5 x +6=0的解集. 解 (1) {5,7,9};(2) {2,3}.练习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小于9的自然数全体; (2) 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全体; (3) 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全体;(4) 大于3.5且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2. 性质描述法.给定 x 的取值集合 I,如果属于集合 A 的任意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 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x I |p(x)} ,它表示集合 A是由集合 I 中具有性质 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1) 特征性质明确;(2) 若元素范围为 R,“x R”可以省略不写.例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2)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平面 内到两定点 A,B 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解 (1){ x |x >3};(2){ x |x 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3) l={ P ,|PA|=|PB|,A,B 为 内两定点}.练习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2) 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绝对值等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4) 不等式4 x-5<3的解构成的集合;(5)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②{-2,-4,-6,-8,-10}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②{(x,y)|x∈{1,2},y∈{1,2}}?③④⑤ ?⑥①注意区别 a 与 {a}.a 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而{a}表示一个集合.例如,某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本身和这个人构成的代表团是完全不同的;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顺序.集合{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课中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教学目标:(1) 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 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渗透目标:使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
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好其他的内容。
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来说不易理解。
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集合数学教案范例高中
集合数学教案范例高中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
3.能够应用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集合的基本概念及符号表示。
2.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集合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实例题。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向学生解释集合的概念,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的朋友集合、各班级的
集合等,引入集合概念。
Step 2:集合符号表示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符号表示,如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的元素,
用“∈”表示元素属于集合。
Step 3: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师向学生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等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
Step 4:应用实例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理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Step 5:归纳总结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Step 6: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引入、讲解、实例运用等环节,使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篇一: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4课时)】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p3(3)元素:集合中每个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a___a;(2)不属于:记作:a___a;(1) 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3) 方程方程x=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4) 不等式x+12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2);(3)_____________.(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照片,代表团有309名成员;(2) 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全体;(3) 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4、空集: 集合,记作 .5、集合分类(1)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的集合.记作;(2)正整数集:的集合.记作;(3)整数集:的集合.记作;(4)有理数集:的集合.记作;(5)实数集:的集合.记作。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
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1.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2―2x-3=0的解集;(2)不等式2-x0的解集;(3)不等式组的解集;(4)不等式组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⑴与⑴,空集⑴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y)| x+y = 3,x N,y N }(2){(x,y)| y = x2-1,|x |2,x Z }(3){y| x+y = 3,x N,y N }(4){ x R | x3-2x2+x=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2)若-3{ a-3,2a-1,a2-4},求实数a.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学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能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式。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言:通过举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2. 探究: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运算的性质。
3. 梳理: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并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应用层面还存
在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
的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整体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
集合概念教案
集合概念教案1.1集合的概念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集合的作用,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3.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并会正确表达;4.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5.了解数合的含义,记忆基本数集的符号;6.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导入新课】一、实例引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二、问题情境引入:我们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长易雪芳,现有以下问题:⑴45人组成的班集体能否组成一个整体?⑵班长易雪芳和45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⑶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高一(3)班是什么关系?三、课前学习1.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的内容感受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理解数集、空集的概念;(2)本学时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空集的意义及符号;(3)对于一个整体是否是集合的判断的关键是对“确定”两字的理解,学习时结合实例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
记忆常用数集、空集的符号表示。
2.尝试练习:见《数学学案》P1四、课堂探究:见《数学学案》P11.探究问题:探究1探究22.知识链接:3.拓展提升: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3)方程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5)中国的直辖市;(6)不等式的所有解;(7)大于4的自然数;(8)我国的小河流。
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数集?再试着举两个数集,并使它们分别是有限集与无限集。
高中数学集合优秀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及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运算规则。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子集、空集、全集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数学符号表示法等;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集合的应用领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澄清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包括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的说明;
2. 教材: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
六、教学评价
1.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交流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七、教学反思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会用运算符号表示集合的交、并、补、差等。
3.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掌握证明方法。
4.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
教学难点:集合的证明方法、集合的运算和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和特征: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
3.集合的运算: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记号。
4.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定理。
5.集合的证明方法:包含证明、反证法等。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练习-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集合的元素和特征的含义。
之后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重点讲解真子集和幂集的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作为练习。
最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综合演练习题,温故知新。
针对难点,采用举例讲解和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试验,一步一步掌握证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在上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目的和基本内容,预习必修一中的集合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认识。
2. 讲授1、引入通过类比生活中的集合来引导学生对概念和特征的整体认识。
2、概念讲授介绍集合、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分别掌握其含义。
3、表示方法介绍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4、集合运算介绍集合的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运算符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介绍集合的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进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集合的学习目的和实际应用。
6、归纳总结通过练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总结入手,形成正确的集合概念,打下学习的基础。
1.1集合的概念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1.1集合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熟识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并能够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来表示一些简单集合.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及应用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体育课上,经常听到在操场集合,这里“集合”是一个动词.“初中数学我们也接触过 集合”一词,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这时是名词.那么进入高中后,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什么是集合?2.新知讲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观察第2页的例子,并完成课本上的思考题.(思考:上面的例“(3)到例“(6)也都能组成集合吗?他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1)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注:①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点、图形、人、物等②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将集合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集合的定义中 一些元素” 总体”要注意.“总体很好理解,是整体的意思,关键是前面的“ 一些元素”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构成集合的元素是有一些要求的,不是随便的,它们有它们的特点,都有哪些特点呢?思考:信高北湖校区高一8班较开朗的学生是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不可以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思考:由2,1,0,6,7,1这些数组成的一个集合中有6个元素,这个说法正确吗?““““““不正确,集合中只有5个元素“2,1,0,6,7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互异性).思考:0,1,2与2,1,0组成的集合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构成集合的元素间无先后顺序之分(无序性).““““由无序性,我们可以给出一个集合相等的定义.(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回到课本第2页的例(2),我们用A表示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用a表示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一名高一学生,b表示立德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问: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a是集合A中的元素,b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助记:星星在天上.a.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集合呢?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方程x 2−3x +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又如何表示呢?b.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的注意事项:i.元素间用逗号 ,”隔开 ii.元素不能重复(互异性) iii.元素之间不用考虑先后顺序(无序性) iv. 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时,在不发生误解的条件下,也可以列举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思考: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 −7<3的解集吗?不能,但是该集合的元素都满足以下性质:x 是实数,且x <10.“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其元素性质的方法来表示,即{x ∈R |x <10}.奇数集又如何表示呢?“{x ∈Z |x =2k +1,k ∈Z }偶数集?“{x ∈Z |x =2k,k ∈Z }c.描述法一般地,设A 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 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x ∈A | P (x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代表元素x↓ 代表元素的性质 (x 满足的条件) x “的值范围 ↘注:①写清该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②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③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看,x∈R,x∈Z是明确的,那么可以简写为x;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 或” 且”.(7)典型例题已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 或值 范围1.若2∉{x|x−a>0},则实数a的值 范围是“{a|a≥2}.【解析】2不在给定集合中→2不满足不等式x−a>0→即2−a>0不成立→因此2−a≤0,得a≥2.2.若3∈{m−1,3m,m2−1},则实数m的可能值 为(“ABD““).A.4B. 2C. 1D. 2【解析】三个元素中有且只有一个是3,要分三类讨论:当m−1=3时,m=4,此时3m=12,m2−1=15,故m=4符合题意;当3m=3“时,m=1,“此时m−1=m2−1=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当m2−1=3时,m=±2,经检验m=±2符合题意.综上所述,m=4或 m=±2.【归纳总结】(1)a∈A时,a一定等于集合A中的一个元素;a∉A时,a不等于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2)利用方程组求解参数时,一定要检验 互异性”.已知集合相等求参数,b},则a2023+b2023=___0___.3.设a,b∈R,若集合{1,a+b,a}={0,ba=−1,则 a=−1,b=1,故原式=0.【解析】若a+b=0时,ba若a=0,则b无意义,舍去.a【归纳总结】两个集合相等,其元素完全相同,顺序可以不同.集合表示方法的应用4.(1)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3)二次函数y=x2+2x−10的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4)二次函数y=x2+2x−1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解析】(1) {3,5,7,11};(2){(x,y)|x>0且 y>0};(3){(x,y)|y=x2+2x−10};(4){y|y=x2+2x−10}.【归纳总结】列举法特点是清楚地展现集合中的元素,通常用于表示元素较少的集合;描述法特点是形式简单、应用方便,通常用于表示元素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集合.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5.若集合中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A. 92B. 98C. 0D. 0或98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六、板书七、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
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M={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难点】
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过程】
1.1.3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掌握子集、真子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2.了解空集的意义;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并会用符号及Venn图表示.
【教学重点】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正确表示.
【教学过程】
1.1.4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概念.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
2.理解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重点】
1.理解集合间的包含、真包含、相等关系及传递关系.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过程】
1.1.5集合的运算(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与运算.
【教学难点】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
A(B) A B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补集的表示法;理解集合的补集的性质;会求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教学重点】
补集的概念与运算.
【教学难点】
全集的意义;数集的运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记作U
则U
C
∩U
∪U
则U
∩U
∪U
∪U
∩U
(3)U(U
,求U
解U
,求U
,求U
.求U;U;U∩U ∪U
U
U U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补集的表示法;理解集合的补集的性质;会求一个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教学重点】
补集的概念与运算.
【教学难点】
全集的意义;数集的运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记作U
则U
C
∩U
∪U
则U ∩U ∪U ∪U ∩U (3)U (U ,求U 解U
,求U ,求U .求U ;U ;U ∩U U ∪U U U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
2.掌握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子集和推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推出”判断集合的包含关系.
【教学过程】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用符号∈或∉填空:
(1)32}11|{<x x ;
(2)3},1|{2+∈+=N n n x x ;
(3))1,1(-}|{2x y y =,)1,1(-}.|),{(2x y y x =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3|),{(N y N n y x y x ∈∈=+;(2)}.,2||,1|),{(2Z x x x y y x ∈≤-=
3.可以表示方程组⎩⎨⎧-=-=+1
,3y x y x 的解集是。
(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1)}2,1{==y x ;(2)}2,1{;(3))}2,1{(;(4)}2,1|),{(==y x y x 或;
(5)}2,1|),{(==y x y x 且;(6){⎭
⎬⎫⎩⎨⎧==2,1),(y x y x ;(7)}.0)2()1(|),{(22=-+-y x y x 4.设集合},,{},,,1{2ab a a B b a A ==,且B A =,求实数.,b a
5.已知集合}4,433,2{22-+-+-=x x x x M ,若,2M ∈求.x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相等的有()
①}),1(2|{},,2|{Z n n x x Q Z n n x x P ∈-==∈==;
②},12|{},,12|{++∈+==∈-==N n n x x Q N n n x x P ;
③}0|{2
=-=x x x P ,}.,2)1(1|{Z n x x Q n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2.设集合}43,2{},,8,2{2+-==a a B a A ,且A ≠⊃B ,求a 的值。
3.(1)已知集合},03|{},3,1{=-==mx x B A 且A B ⊆,则m 的值是。
(2)已知集合}121|{},52|{-≤≤+=≤≤-=m x m x B x x A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1)以下各组中两个对象是什么关系,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
①0与}0{;②0与∅;③∅与}0{;④}1,0{与)}1,0{(;⑤)},{(a b 与)}.,{(b a
(2)已知}|{},1,0{A x x B A ⊆==,则A 与B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B A ⊆ B .A ≠⊂B
C .B ≠⊂A
D .B A ∈ 5.(1)同时满足:①}5,4,3,2,1{⊆M ;②M a ∈,则M a ∈-6的非空集合M 有() A .16个 B .15个 C .7个 D .6个
6.(1)已知集合X 满足}5,4,3,2,1{}2,1{⊆⊆X ,求所有满足条件的X 。
(2)设集合},01)1(2|{},04|{222R a a x a x x B x x x A ∈=-+++==+=。
若A B ⊆,求实数a 的值。